CN208613913U - 铰刀 - Google Patents

铰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3913U
CN208613913U CN201821048927.2U CN201821048927U CN208613913U CN 208613913 U CN208613913 U CN 208613913U CN 201821048927 U CN201821048927 U CN 201821048927U CN 208613913 U CN208613913 U CN 208613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handle
chip space
head body
reame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89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89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3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3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3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铰刀,具有旋转轴线,包括刀柄与刀头,所述刀头主体的一端与刀柄相连,另一端与切削部相连,所述刀头主体与刀柄相连一端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主体与刀柄连接的一端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呈螺旋状,并由所述刀头主体延伸至所述刀柄的一端。基于以上结构,设备可以更方便地夹持所述刀柄,从而减少刀柄的外露部分的长度,进而减小该铰刀的振幅,以避免在工件上留有非常明显的颤纹。

Description

铰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刀。
背景技术
铰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用以切除已加工孔表面薄层金属的旋转刀具,铰刀具有直刃或螺旋刃的旋转精加工刀具,用于扩孔或修孔。铰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铰刀在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其用于对工件加工倒角的切削刃呈直线状,导致该铰刀外露的长度较长,从而使得该铰刀振幅较大,从而在工件上留有非常明显的颤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工件加工质量更高的铰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刀,具有旋转轴线,包括刀柄与刀头,所述刀头主体的一端与刀柄相连,另一端与切削部相连,所述刀头主体与刀柄相连一端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主体与刀柄连接的一端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呈螺旋状,并由所述刀头主体延伸至所述刀柄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屑槽的中部与所述凹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头主体与切削部连接的部分向内切削形成缺口与第二排屑槽,所述缺口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二排屑槽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缺口和两个所述第二排屑槽均环绕于所述旋转轴线,并交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柄为圆柱体,所述刀头主体呈圆柱状,所述刀头主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刀柄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的端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接,所述切削部的侧面包括第二平面和第一曲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排屑槽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相接,并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呈直线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屑槽共有两个,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呈中心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屑槽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刀头主体一端的侧面相接,并形成第二切削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圆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屑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呈中心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刀,具有旋转轴线,包括刀柄与刀头,所述刀头主体的一端与刀柄相连,另一端与切削部相连,所述刀头主体与刀柄相连一端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主体与刀柄连接的一端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呈螺旋状,并由所述刀头主体延伸至所述刀柄的一端。基于以上结构,设备可以更方便地夹持所述刀柄,从而减少刀柄的外露部分的长度,进而减小该铰刀的振幅,以避免在工件上留有非常明显的颤纹。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铰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铰刀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铰刀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铰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铰刀100,包括刀柄10和刀头30,刀柄10的一端与刀头30的一端连接。
具体的,刀柄10为圆柱体,所述铰刀100具有旋转轴线A,旋转轴线A与刀柄10的轴线重合。在使用铰刀100进行加工时,该铰刀100绕旋转轴线A进行旋转。
如图2所示,上述刀头30大体呈圆柱状,所述刀头30的直径小于所述刀柄10的直径。所述刀头30的一端沿所述旋转轴线A与所述刀柄10的一端连接。所述刀头30包括刀头主体31与切削部36,所述刀头主体31一端与刀柄10相连,另一端与切削部36相连,所述切削部36用于加工工件。
所述刀头主体31呈圆柱状,其与刀柄10相连一端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32。所述凹槽32用于该铰刀100对工件加工完成后,提供该铰刀100从工件上退刀的空间。
所述刀头主体31与刀柄10连接的一端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排屑槽35,所述第一排屑槽35沿所述旋转轴线A设置,并由所述刀头主体31延伸至所述刀柄10的一端,所述第一排屑槽35的中部与所述凹槽32连通。所述第一排屑槽35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旋转轴线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屑槽35共有两个,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呈中心对称。
所述刀头主体31与切削部36连接的部分向内切削形成缺口33与第二排屑槽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33共有两个,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二排屑槽34的个数为两个,交替设置于二缺口31之间,所述第二排屑槽34由所述刀头主体31端面沿所述旋转轴线A向所述刀头主体31的另一端延伸。所述两个第二排屑槽34和两个缺口33均环绕于所述旋转轴线A,并且交替设置。两个第二排屑槽34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呈中心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33和第二排屑槽3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设计成三个以及三个以上,缺口33与第二排屑槽34交替设置。
如图3所示,所述切削部36的端面包括第一平面361和第一倾斜面362,所述第一平面361与所述第一倾斜面362相接。所述切削部36的侧面包括第二平面363和第一曲面364,所述第二平面363与所述缺口33相对应,所述第一曲面364与所述排屑槽34相对应。所述第二平面363与所述第一曲面364相接,并且所述第二平面363与所述第一曲面364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切削刃365,所述第一切削刃365呈直线状。当使用该铰刀100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所述第一切削刃365从工件上切削下碎屑,大部分进入所述第二排屑槽34内,并有所述第二排屑槽34排出,还有小部分进入所述缺口33,并容置于该缺口33内,以避免所述第一切削刃365处残留碎屑,从而影响该铰刀100的加工质量。
所述第一排屑槽35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刀头主体31一端的侧面相接,并形成第二切削刃37,所述第二切削刃37用于对工件上的孔口设置倒角。所述第一排屑槽35用于将所述第二切削刃37切削下的碎屑排出。由于所述第一排屑槽35呈螺旋状,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排屑槽35位于所述刀柄10上的部分与所述刀柄10的侧面平滑过渡,有利于设备更方便地夹持所述刀柄10,从而减少刀柄10的外露部分的长度,进而减小该铰刀的振幅,以避免在工件上留有非常明显的颤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刀,具有旋转轴线,包括刀柄与刀头,所述刀头主体的一端与刀柄相连,另一端与切削部相连,所述刀头主体与刀柄相连一端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主体与刀柄连接的一端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呈螺旋状,并由所述刀头主体延伸至所述刀柄的一端。基于以上结构,设备可以更方便地夹持所述刀柄,从而减少刀柄的外露部分的长度,进而减小该铰刀的振幅,以避免在工件上留有非常明显的颤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铰刀,具有旋转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
刀头,包括刀头主体与切削部,所述刀头主体的一端与刀柄相连,另一端与切削部相连,所述刀头主体与刀柄相连一端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主体与刀柄连接的一端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呈螺旋状,并由所述刀头主体延伸至所述刀柄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槽的中部与所述凹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主体与切削部连接的部分向内切削形成缺口与第二排屑槽,所述缺口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二排屑槽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缺口和两个所述第二排屑槽均环绕于所述旋转轴线,并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为圆柱体,所述刀头主体呈圆柱状,所述刀头主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刀柄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的端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接,所述切削部的侧面包括第二平面和第一曲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排屑槽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相接,并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呈直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槽共有两个,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呈中心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槽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刀头主体一端的侧面相接,并形成第二切削刃。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圆环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屑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呈中心对称。
CN201821048927.2U 2018-07-04 2018-07-04 铰刀 Active CN208613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927.2U CN208613913U (zh) 2018-07-04 2018-07-04 铰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927.2U CN208613913U (zh) 2018-07-04 2018-07-04 铰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3913U true CN208613913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04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8927.2U Active CN208613913U (zh) 2018-07-04 2018-07-04 铰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3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3814B (zh) 用于直角机加工的切削刀片及具有该切削刀片的铣刀
US7175370B2 (en) Indexable cutting bit for turning
US20140341661A1 (en) Milling cutter
JP2017510469A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工具のためのちょうど4つの刃部を有する切削インサート
TW201231198A (en) Cutting tool
CN103442832A (zh) 切削刀片和可转位旋转切削工具
JP2009226577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
CN208613913U (zh) 铰刀
CN206912325U (zh) 非对称双刃铣刀
CN208600830U (zh) 深孔加工铰刀
CN208600831U (zh) 深孔加工铰刀
CN203304662U (zh) 一种双面倒角铣刀
CN202555910U (zh) 一种铰刀
CN208289159U (zh) 多功能丝锥
CN208613848U (zh) T型铣刀
CN207386656U (zh) 多功能钻铣铰刀
CN208600793U (zh) 倒角轮廓刀具
CN208600780U (zh) 倒角刀具
CN206435771U (zh) 复合套镗刀具
CN106938355B (zh) 一种硬质合金铰刀及其加工方法
CN107790763B (zh) 一种车床反用车刀杆
KR20120023466A (ko) 복합 엔드밀
CN203636044U (zh) 一种精加工用机夹可转位螺旋立铣刀片
CN208600789U (zh) 端铣刀
JP4707787B2 (ja) 丸型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の装着構造及び装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