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6008418A1 -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6008418A1
WO2016008418A1 PCT/CN2015/084185 CN2015084185W WO2016008418A1 WO 2016008418 A1 WO2016008418 A1 WO 2016008418A1 CN 2015084185 W CN2015084185 W CN 2015084185W WO 2016008418 A1 WO2016008418 A1 WO 201600841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winch
vehicle
pipe
r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5/0841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杨南征
Original Assignee
杨南征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南征 filed Critical 杨南征
Publication of WO201600841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600841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锁装置(11),包括:锁紧被锁紧件的锁紧件;被锁紧件,其被锁紧件锁紧或从锁紧件上解锁;解锁启动件,其置于方便操作的位置,启动解锁启动件时,被锁紧件从锁紧件上解锁;绳索,其把被锁紧件连接到解锁启动件上。还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包含直降逃生系统的车辆和管道。

Description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装置、升降装置、复位装置,以及包含它们的直降逃生系统、车辆和管道,属于管道运输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管道交通系统采用的一种锁装置、升降装置、复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及装有该直降逃生系统的车辆和管道。
管道交通系统是指车辆在管道构成的网络中运行的运输系统。车辆可在管道中以轮轨方式运行,也可以磁悬浮或气体悬浮方式运行。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交通系统中,乘客使用逃生系统或逃生工具时需要具有一定体力或专门技术,或者使用专用工具才能实施逃生。例如,在公共汽车上,要使用专用敲击锤对车窗的特定部位进行敲击,然后从破碎的车窗爬出。从飞机上逃生时,需要乘务人员打开充气滑梯,同时乘客必须按标准姿势跃出客舱快速滑下。这些逃生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且很可能使乘客受伤。而在火车上逃生时,则需要乘客拉动紧急制动阀。体力小或行动不便的乘客,如老年人、孕妇、幼儿、残疾人等很难利用这些逃生系统或逃生工具安全逃生。
发明内容
针对乘客使用逃生系统或逃生工具不容易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管道交通系统用锁装置、升降装置以及包含它们的直降逃生系统、车辆和管道。
本发明的锁装置包括:锁紧件,其锁紧被锁紧件;被锁紧件,其被所述锁紧件锁紧或从所述锁紧件上解锁;解锁启动件,其置于方便操作的位置,启动该解锁启动件时,上述被锁紧件从上述锁紧件上解锁;绳索,其把所述被锁紧件连接到所述解锁启动件上。
上述锁装置可包括滑轮,其使所述绳索的方向转换成便于连接所述解锁启动件和所述被锁紧件。
上述解锁启动件可为拉环,启动该解锁启动件时拉动该拉环,进一步拉动所述绳索,该绳索又拉动所述被锁紧件,使其从所述锁紧件上解锁。
上述解锁启动件也可以是脚踏板,该脚踏板通过杠杆连接到所述绳索上,当踩下该脚踏板时便拉动所述绳索,靠该绳索拉动被锁紧件从所述锁紧件上解锁。
本发明的锁装置锁紧和解锁都非常方便,可靠。而且,本发明的锁装置能够远距离且非常方便地锁紧和解锁。
本发明的升降装置包括:底板,其放置待输送人或物;固定件,其固定连接于车辆上;绞盘,其固定到车辆上;一根承载绳索,其一端固定到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绞盘上,并且所述承载绳索能够缠绕到所述绞盘上;第一滑轮,其固定到所述底板的三个或更多个位置上,所述承载绳索缠绕到所述第一滑轮上而使所述承载绳索转向;第二滑轮,其固定到所述车辆上,在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将所述承载绳索转向到便于承载绳索缠绕的方向;缓降器,其固定于所述车辆上,位于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控制承载绳索的运动速度;电机,固定于所述车辆上,通过其转轴或其他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绞盘;离合器,其固定于所述绞盘附近,能够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机与所述绞盘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的升降装置能够靠重力下降,并能够自动复位,操作简便,能耗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降逃生系统,该直降逃生系统包括上述锁装置和运出装置,所述锁装置将所述运出装置锁紧到设有该直降逃生系统的交通工具上。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直降逃生系统,包括:上述本发明的锁装置和/或升降装置,其中,所述锁装置固定到所述升降装置的底板上,且所述底板构成所述锁装置的被锁紧件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操作简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只要启动所述解锁启动件,升降系统便自动直降,将底板上的人和/或物输送到安全地点,之后,启动电机,提升所述升降装置的底板,重复使用,便可把带输送的所有人和/或物都输送到安全地点。因此,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下文也称作直降直降逃生系统。
本发明的管道交通系统用车辆包括上述直降逃生系统。可将上述直降逃生系统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底盘上,由所述直降逃生系统的底板构成所述车辆的底板。
所述直降逃生系统进一步包括逃生袋,所述逃生袋包括折叠式袋体、袋口框架以及锁紧件;所述袋体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袋体上端的开口处固定所述袋口框架,所述袋口框架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到能够相对所述底板向上运动的所述承载绳索段;当所述底板下降时,所述袋口框架与连接的所述承载绳索一同相对所述底板向上运动,展开所述袋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道交通系统用管道,其包括逃生门,该逃生门沿着所述管道每隔一定间隔就设置一个,面向管道横截面看,每个逃生门包括上横板、第一立板、下弧形板、第二立板,上横板及下弧形板分别通过合页与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连接;上述第一立板或第二立板与上述上横板的交界处设卡锁,该卡锁的锁舌固定到所述管道的固定部分上设置的锁孔中。
打开该卡锁的压刀设置在所述上横板的上方,当上方用力下压该卡刀,就将该卡锁从所述管道的固定部分上解锁,该逃生门就沿上横板上远离该卡锁的合页旋开;当用力上拉该上横板时,该卡锁就锁紧到所述管道的固定部分上。
上述管道的固定件为管道内的轨道座。该轨道座可为凹座,上述锁孔可开设在该凹座的立壁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逃生装置的管道交通系统用管道,所述管道底部的管道壁上沿管道轴方向开设多个相互间隔的逃生口,每个逃生口由一逃生门封闭,所述逃生门包括第一立板、上板、第二立板和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板、第二立板、下板之间通过铰链两两连接成筒状;所述第一立板固定在所述管道上,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交界处设卡锁,所述卡锁的锁舌插入到所述管道上设置的锁孔中;或者,所述第二立板固定在所述管道上,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一立板的交界处设卡锁,所述卡锁的锁舌插入到所述管道上设置的锁孔中。
优选地,所述逃生门设置在所述管道的底部中央,所述上板为平板,所述下板具有与管道外壁相同的弧度。
所述管道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轨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轨道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逃生门以通过管道中心的竖直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上板具有弧形,上板弧度与管道开设对应逃生口处内管的弧度相同;所述下板也具有弧形,下板弧度与管道开设对应逃生口处外管的弧度相同;所述逃生门的厚度与所述管道的管壁厚度相同。
所述逃生门以通过管道中心的竖直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上板由多个子板依靠铰链两两连接而成;所述下板由多个子板依靠铰链两两连接而成;且所述子板的连接边的方向与管道轴方向一致。
所述上板、下板包括个数相同的子板;所述逃生门还包括多个中间立板,所述多个中间立板依靠铰链彼此间隔地连接在上板、下板之间:每个中间立板的上边缘连接在上板的子板间连接缝处,下边缘连接在下板对应的子板间连接缝处;所构成的逃生门横截面为多个平行四边形串联在一起的形状。
所述管道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绞盘、绳索、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的固定件、复位电机;所述绞盘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在绞盘上,另一端经过在绞盘内的缠绕后穿出绞盘;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复位电机的输出轴与绞盘转轴相连。
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管道内的滑轮,所述绳索绕过所述滑轮,其牵拉方向被改变。
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缓降器,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且位于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绳索通过缓降器。
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离合器,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机与所述绞盘之间的连接。
如上所述,当本发明的管道交通系统工作时,车辆在管道中运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则车内的乘客启动所述解锁启动件,之后,仅靠重力作用,本发明的管道上的管道逃生门就依靠自身重力作用向下打开,车辆座椅直降逃生系统也仅仅靠自身重力作用下降,并且由于所述缓降器的阻尼作用不会出现自由落体,而是慢速、可控下降到管道外的安全地点。可见,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是一种更人性化的直降逃生系统,不需要乘客做出特殊动作,无需付出额外的体力,不需要具备任何专业技能,就可以随着逃生椅直接降落至安全的地面,脱离危险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直降逃生系统的大体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发明直降逃生系统在锁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主钢丝绳未释放);
图3是图1所示本发明直降逃生系统在解锁后下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主钢丝绳释放);
图4是图1所示本发明直降逃生系统在锁紧状态下与车辆中的车辆底盘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本发明直降逃生系统在解锁后下降状态下与车辆中的车辆底盘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1所示直降逃生系统实际装在车辆及其运行管道上时在逃生门关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所示装配好的直降逃生系统、车辆和管道在逃生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c为逃生袋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本发明直降逃生系统装入另一种车辆和管道上的的外观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管道上的逃生门在关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管道上的逃生门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2是带有复位装置的逃生门在关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3是带有复位装置的逃生门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4a、图14b依次是第三实施例的逃生门闭合、打开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15a、图15b依次是管道第四实施例的逃生门闭合、打开状态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直降逃生系统
    11.锁装置
       111.拉环
       112.第一钢丝绳
       113.第二钢丝绳
       114.滑轮
       115.第一卡锁
       116.第二卡锁
       117.逃生底板
       118.开锁压刀
    12.升降装置
       121.绞盘
       122.电机
       123.离合器
       124.钢丝绳
       125.固定滑轮
       126.升降滑轮
       127.缓降器
       128.固定件
    13.逃生袋
       131.袋体
       132.袋口框架
       133.锁紧件
2.车辆
    21.车厢
    22.逃生椅
    23.座椅
    24.车辆底盘
3.管道
    31.逃生门
         311.平板
         312.第一立板
         313.弧形板
         314.第二立板
    34.卡锁
    32.逃生门
           321.上板
           322.第一立板
           323.下板
           324.第二立板
    33.逃生门
           331.上板
           332.第一立板
           333.下板
           334.第二立板
           335.中间立板
    34.卡锁
    35.复位装置
       351.绞盘
       352.缓降器
       353.滑轮
       354.固定件
       355.离合器
       356.复位电机
       357.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直降逃生系统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包括锁装置11和升降装置12。其中,锁装置11将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锁紧到车辆的底盘等应用环境上或从其上解锁;升降装置用于在直降逃生系统1解锁后提升或降下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下面具体说明锁装置11和升降装置12的结构等。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锁装置11左右对称。锁装置11包含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相同的拉环111、第一钢丝绳112、第二钢丝绳113、滑轮114、第一卡锁115和第二卡锁116,这些部件都设置在逃生底板117上。本实施例中,逃生底板117是车辆底板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上述锁装置11安装在逃生底板117上。
再如图2至图3所示,与其中一个拉环111连接的第一钢丝绳112,通过滑轮114与靠近拉环111的第一卡锁115连接,而与另一个拉环111连接的第二钢丝绳113,通过滑轮114与远离拉环111的第二卡锁116连接。由此,当拉动拉环111时,第一钢丝绳112和第二钢丝绳113会分别带动第一卡锁115和第二卡锁116,从而将它们由车辆底盘上解锁,并进一步将逃生底板117从车辆底盘上解锁。
上述结构中,拉环构成上述锁装置的解锁启动件,但是,该解锁启动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 脚踏板,可用脚踏板连接杠杆,用该杠杆来带动钢丝绳拉动卡锁。此外,上述钢丝绳也可以用强度足够的其他绳索例如尼龙绳等替代。
如图2至图3所示,升降装置12包括绞盘121(下文也称作电动复位绞盘121)、电机122、离合器123、钢丝绳124、固定滑轮125、升降滑轮126、缓降器127和固定件128。其中,钢丝绳124的走向为:一端固定在绞盘121上,然后经过滑轮或滑轮组后从缓降器127内穿过,接着交替穿过固定滑轮125和升降滑轮126,最后固定于固定件128上。这里,固定滑轮125有4组,两两一组分别固定在周边环境上,升降滑轮126有4个,分别固定在逃生底板117的四角上,从而使钢丝绳124牵引逃生底板117的四角,当然,升降滑轮126也可以固定在逃生底板117的其他位置,只要确保逃生底板的平衡就行。固定件128装于固定的周边环境,所述的周边环境如车辆的固定底盘上。固定件128把卷绕在绞盘上的钢丝绳124的一端固定在车辆上。这里,绞盘121用于将钢丝绳124卷绕到其上,卷绕松开的钢丝绳时,电机122启动,离合器123也启动,此时便能够将电机的动力传动给绞盘121,绞盘121在转动过程中就将钢丝绳124卷绕到绞盘121上。另一方面,当升降装置12下降时,电机122和离合器123不工作,升降装置12靠重力下降,钢丝绳124从卷绕在绞盘的状态缓缓释放出来,并且在缓降器127的阻尼作用下慢速下降而不是自由落体。
进一步地,开锁压刀118(如图6所示)设置在作为车辆底板一部分的逃生底板117的底部或者设置在与逃生底板一起随动的车辆底板的底部,用于打开车辆下方的管道上的逃生门。
下面结合图2至图5,对直降逃生系统1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和图4所示,没有任何紧急情况时,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装于车辆等应用环境中,通过锁装置11锁紧在车辆的底盘上。此时,升降装置12中的钢丝绳124处于收紧状态,盘绕在绞盘121上。
当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时,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携带着乘客及其财物,由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直降到车辆等外面,到达地面等安全地点。如图3和图5所示,拉动拉环111时,带动第一钢丝绳112通过滑轮114拉动靠近拉环111的第一卡锁115,同时带动第二钢丝绳113通过滑轮114拉动远离拉环111的第二卡锁116,将直降逃生系统1由车辆上解锁,接着,被打开的逃生底板117携带着位于其上的乘客和/或财物在自重的作用下降落,从而带动与逃生底板117连接的钢丝绳124从电动复位绞盘121上释放出来。
在钢丝绳124下降时,由于其从缓降器127内穿过,缓降器防止了“自由落体”,给下降提供阻力。缓降器127可由市场上购得。在缓降器127的作用下,主钢丝绳124缓慢地从电动复位绞盘121上释放,通过升降滑轮125使逃生底板117平稳下落。
当逃生底板117下降到安全地点后,同时启动电机122和电动离合器123,电动离合器123将电机122和电动复位绞盘121联通,使得电机122带动电动复位绞盘121转动,从而带动主钢丝绳124移动,使主钢丝绳124卷绕到电动复位绞盘121上,直到使逃生底板117完全复位。当逃生底板117完全复位时,装在其上的第一卡锁115和第二卡锁116撞击车辆底盘,从而将直降逃生系统1锁紧在车辆底盘上,类似于门用撞锁。之后,若需要进一步运送乘客或财物,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这里,一旦第一卡锁115和第二卡锁116锁紧到车辆底盘上,则电动离合器123就断开电机和电动复位绞盘121之间的连接,从而确保在直降逃生系统下降的过程中,电机122和电动离合器123不工作,钢丝绳仅仅依靠逃生底板117等的重力在缓降器127的阻尼作用下缓慢下降。
或者,上述升降装置中的绞盘、电机、钢丝绳和固定件构成一种独立的复位装置,可单独装载在具有需要自动复位部件的设备上,如具有依靠自重向下打开的门的设备等。具体来说,绞盘固定在设备上,依靠电机驱动,钢丝绳一端固定在绞盘上,另一端卷绕绞盘后,被固定件固定在需复位的部件上。
当需要部件复位时,启动电机,驱动绞盘旋转,钢丝绳被缠绕到绞盘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牵着需复位的部件向设备靠拢,直至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当然,为了减缓需复位的部件的复位速度,可在绞盘和固定件之间设置缓降器,钢丝绳通过缓降器,利用缓降器的阻尼作用,减缓钢丝绳的移动速度。
若钢丝绳牵拉需复位的部件的角度不合适,则可在绞盘和固定件之间增加滑轮来改变钢丝绳的牵拉方向。
上述复位装置,可装载到下述管道中,帮助管道的逃生门自动复位。
车辆第一实施例
上述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可装于车辆上,用于将车辆上的乘客和/或财物运直降运送到车辆外面的安全地点。
由图6可知,本发明车辆2包括:车厢21、逃生椅22、座椅23和直降逃生系统1。其中,逃生底板117为车厢21内的车辆底板的一部分,逃生椅22放置在逃生底板117上,座椅23设于逃生椅22的两边。
具体地说,车厢21构成车辆2的载客空间,逃生椅22、座椅23和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设于车厢21的内部。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车辆2上,两组平行的车轮分别装于车厢21的底部,在控制机构(图中未示)的控制下,车轮沿着车辆2下方的轨道行驶,不仅保证运行中不倾覆,并且轨道受力分布合理,延长使用寿命。
结合图5-6,两个座椅23分别放置在逃生椅22的两侧,逃生椅22放置在逃生底板117的上面,钢丝绳124通过固定滑轮125将车辆底盘24与逃生底板117连接起来,钢丝绳124的一端连接在车辆底盘24上。
如图4所示,正常情况下,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1与车辆2中的车辆底盘24相连接,用直降逃生系统1中的锁装置11中的第一卡锁115和第二卡锁116将逃生底板117与车辆底盘24锁紧。
如图5所示,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拉动锁装置11的拉环111,带动第一钢丝绳112通过滑轮114拉动靠近拉环111的第一卡锁115,同时带动第二钢丝绳113通过滑轮114拉动远离拉环111的第二卡锁116,由此,逃生底板117脱离车辆底盘24,被打开的逃生底板117及其上的乘客和/或财物在自重的作用下降落,带动与逃生底板117连接的主钢丝绳124从电动复位绞盘121上释放出来,逃生底板117上的逃生椅22及乘客和/或其随身财物与逃生底板117一起平稳降落。
为防止误操作等意外事故,如图7所示,可在车辆2上设第一传感器,其感应车辆是否在行驶过程中。若其感应到车辆2正在行驶时,乘客将无法拉动拉环111,从而避免误操作造成事故。
当乘客安全降落到地面等安全地点后,如上面直降逃生系统1的实施例所述,启动电机122和电动离合器123,使逃生底板117复位和锁紧到车辆底盘上。上述逃生底板的降落和复位可以反复操作,直到把车内的乘客和/或财物全部运送到安全地点。
此外,为更好地感知收回主钢丝绳124的过程中逃生底板117与车辆底盘24是否确实锁紧,或者释放主钢丝绳124的过程中逃生底板117是否已到达安全地点,如图7所示,可在车辆底盘上、升降滑轮125上或直降逃生系统的其他位置上设置第二传感器,靠该第二传感器感应和传送的信号来启动电机122和电动离合器123或断开它们等。
乘客利用本发明的直降逃生系统时,只需要拉动拉环111,除此之外,无需复杂的操作,且无需其他任何外部动力,依靠乘客等的自身重力将实现安全缓降,操作简单,可靠性强,可以重复使用。
车辆第二实施例
如图9所示,车辆第二实施例的车辆与上述车辆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车轮是一组,装于车厢21的底部的中间。此时,逃生椅22设在车辆的两边或一边而不是中间即车轮上方。车轮上方的车厢中可设有或不设座椅。同上述车辆第一实施例,逃生椅22放置在上述直降逃生系统1的逃生底板117上。
上述车辆第一、二实施例中,车辆2也可以磁悬浮或气悬浮于轨道上,不需要车轮,此时需要以电磁铁或空气阀门构成的导向装置。
车辆第三实施例
与上述车辆第一、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可进一步包括逃生袋。如图8C所示,逃生袋13包括折叠式袋体131、袋口框架132以及锁紧件133。袋体131整体为一筒状软袋,可折叠,可伸展。袋体131的下端可为开口,也可封闭,固定在逃生底板117上。在袋体上端的开口处固定袋口框架132,袋口框架132将逃生座椅框在其中,并通过锁紧件133锁紧到能够相对底板向上运动的承载钢丝绳段。锁紧件133可为常用夹子,夹在向上移动的钢丝绳124上。在如图3所示,承 载逃生底板117升降的钢丝绳124被固定滑轮125和升降滑轮126分成四段,在逃生底板117下降的过程中,其中直接连接固定件128的一段和其对角线的一段均相对于逃生底板117向上移动,锁紧件133锁紧在这两段钢丝绳上。
在车辆正常行驶的过程中,逃生袋的袋体折叠放置于逃生底板上,如图8a所示;当车辆发生故障停运时,乘客拉动拉环解锁,升降装置启动,逃生底板117及上面的逃生座椅承载乘客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锁紧件锁紧在向上移动的钢丝绳上,袋口框架与连接的钢丝绳一同相对所述底板向上运动,逐渐展开袋体,如图8b所示。直到如图8c所示袋体被完全展开,将乘客包裹于逃生袋中,避免在下降过程中乘客从逃生底板坠落,确保安全。此后若逃生底板继续下降,则锁紧件和钢丝绳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保障钢丝绳继续运动。待乘客降落于地面后,乘客将袋口框架132向下压,锁紧件与钢丝绳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袋体131折叠,乘客从逃生袋上端的开口中出来。
在使用逃生袋的过程中,也可以省去实施例一、二中的逃生座椅,在此实施方式中,图6的中间椅子仍然为普通座椅,固定在车辆底盘上。当车辆发生故障停运时,乘客跨入逃生袋袋口框架132内,拉动拉环解锁,升降装置启动,承载逃生底板117及上面的乘客下降,直至安全降于地面。
所述袋口框架132也可以由充气管构成,连接逃生袋口和四角,当拉动拉环解锁时,充气管被充满压缩空气而撑开逃生袋,替代钢丝绳、锁紧件拉开逃生袋的过程。
或者,上述车辆第一、二实施例中,在直降逃生系统实施例的基础上,逃生椅22的外部还可进一步设置逃生气球(图中未示),当钢丝绳发生故障或地面被深水淹没时,乘客可启动气球自动充气装置,逃生气球快速充气后,将乘客包裹于逃生气球中,确保乘客跌落于地面或水面时无损伤。 道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管道为本发明的上述车辆运行的空间。如图6和图9所示,本发明的管道内设有轨道,车辆的车轮运行在该轨道上。管道被架离地面,管道的底部沿管道轴方向开设多个相互间隔的逃生口,每个逃生口由一逃生门封闭。当管道内的交通出现事故,则可打开逃生门,人员从逃生口中出来。
本发明管道第一实施例对应上述车辆第一实施例。
如图6所示,管道3包括:逃生口、对应的逃生门31和卡锁34,该卡锁34将该逃生门31锁紧到管道的固定部分上或从该管道固定部分上解锁。
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逃生门31设置在管道3的底部的管壁上,一边固定在管道上,另一边通过卡锁34锁紧在管道3的轨道座等固定部分上,类似于门被锁紧到门框上。
参见图6和图10,逃生门31包括平板311、第一立板312、弧形板313和第二立板314,且平板311和第一立板312之间、平板311和第二立板314之间、弧形板313和第一立板312之间、以及弧形板313和第二立板314之间都靠合页连接。车辆正常运行时,逃生门31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平板311、弧形板313为水平状态,第一立板312和第二立板314为垂直状态;在平板311和第一立板的交界处,卡锁34将逃生门锁紧到轨道座的立壁上的锁孔中。
参见图6、图11,当逃生底板117下降时,其上的开锁压刀118携带整个逃生椅和乘客体重等向下顶压卡锁34,卡锁34将逃生门3松开,逃生门3以平板和第二立板314之间的合页为轴旋转,使平板311、弧形板313和第一立板312都转变为垂直状态,逃生门31打开。
如图6所示,逃生门31的位置与逃生底板117的位置相对应。若停车位置不正,则车辆可依靠备用电池等动力准确停在逃生门31上。
事实上,在管道3的底部,沿管道轴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如2米就设置一个逃生门31,逃生门31沿管道长度方向的长度为大于逃生底板的长度,比如,逃生门的长度可大约为1.5米左右,而逃生底板沿管道轴线方向的长度则为90-120cm。
下面结合图5-7,具体说明车辆中的乘客从管道2中逃生的过程。
当发生紧急情况如突然停电、火灾等时,管道3内部的车辆2停止,坐在逃生椅22上的乘客同时拉动两个拉环111,带动第一钢丝绳112通过滑轮114拉动靠近拉环111的第一卡锁115,同时带动第二钢丝绳113通过滑轮114拉动远离拉环111的第二卡锁116,使得逃生底板117与车辆底盘24脱离。
与车辆底盘24脱离的逃生底板117带着逃生椅和逃生椅上的乘客在自重的作用下降落,带动与逃生底板117连接的钢丝绳124从电动复位绞盘121上释放出来,通过固定滑轮125,使得逃生 底板117上的逃生椅22与逃生底板117一起平稳降落。
逃生底板117在下降的过程中,逃生底板117底部的开锁压刀118打开卡锁34,逃生门31打开,离开管道3的逃生底板117连带逃生椅22及乘坐在逃生椅22上的乘客到达地面,乘客离去。
当乘客离去后,电动复位绞盘121可自动或由人工控制启动,收回第一钢丝绳24,并带动逃生底板117和逃生椅22恢复到逃生过程前的状态。乘坐在座椅25的乘客再坐到逃生椅22上,重复逃生和复位过程。
图12是带有复位装置的逃生门在关闭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3是带有复位装置的逃生门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12、图13所示,管道还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的复位装置35,复位装置35使得管道逃生门能够自动闭合。
具体来说,复位装置35包括绞盘351、位于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的滑轮353、绳索357、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的固定件354、复位电机356。绞盘351固定在管道3内的支架等辅助固定元件上。绳索357的一端固定在绞盘上,另一端经过在绞盘内的缠绕后穿出绞盘,经过滑轮353改变方向后,被固定件354固定在第一立板上。复位电机356的输出轴与绞盘转轴相连,驱动绞盘351转动。
可在复位电机356和绞盘351中间设置固定在所述管道内的离合器355,离合器的输出轴为绞盘的输入轴。根据需要,通过离合器的开闭,使复位电机与绞盘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复位电机向绞盘输入的动力。
又或者,为了更好地保护管道及逃生门设备,可在绞盘和固定件中间增设缓降器,使得绞盘缠绕绳索,关闭逃生门动作减缓;或者逃生门打开时,第一立板下降的速度减慢。
上述的滑轮353,可为一个定滑轮,几个定滑轮,也可为滑轮组,本领域人员可视管道内的空间以及绳索的走向决定。
当管道3内的人或交通工具需要逃生,打开卡锁34,平板311、第一立板314以及弧形板313在自重作用下,向第二立板314方向、向下打开。第一立板312在向图12中的右下方打开的过程中,牵拉绳索357,直至图13所示的逃生门完全打开状态。
当需要关闭逃生门31时,打开离合器355,将复位电机356与绞盘351联通,使得复位电机驱动绞盘旋转转动,从而带动绳索357运动,卷绕到绞盘上,绞盘到固定件之间的绳索缩短,绳索牵拉第一立板向图13的左上角方向运动,直至图12所示的逃生门完全关闭状态,卡锁34将第一立板312锁到平板311上,完成逃生门34的复位动作。
管道第二实施例
该管道第二实施例对应本发明的上述车辆第二实施例。如图9所示,当管道3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轨道时,逃生门31的位置设于轨道的的一侧或两侧,而不是中间。其中,第一立板邻近轨道,第二立板远离轨道。其他的都与上述管道第一实施例类似。
管道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也对应上述的车辆第二实施例。逃生门以通过管道中心的竖直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在管道底部的管壁上。
图14a、图14b依次是第三实施例的逃生门闭合、打开状态的横截面图。
由图14a、图14b可知,在图示的横截面上,在管道3底部开设有两个逃生门32。两个逃生门以通过管道中心的竖直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每个逃生门32包括:邻近对称面的第一立板322、远离对称面的第二立板324与一个上板321、一个下板323和卡锁。两个立板与上、下板之间用铰链连接,最终形成的逃生门,其截面为类似四边形的封闭图形。该两个逃生门分别被将远离对称面的第二立板固定在管道上。在第一立板与上板交界处设有卡锁,卡锁将逃生门锁紧到管道上或从该管道上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上板321的弧度与管道开设对应逃生口处内管的弧度相同,下板323其所在管道开设对应逃生口处外管的弧度相同,逃生门的厚度与管道的管壁厚度相同。也就是说,当逃生门32处于关闭状态时,逃生门正好填补在管道逃生口处,与管道浑然一体。
当管道中的逃生装置触动卡锁,卡锁将逃生门从管道上解锁,逃生门33以与管道固定点处的铰链为轴旋转,在自重作用下,上板321、下弧形板323也都转变为垂直状态,逃生门32打开。 卡锁将逃生门从管道上解锁后,如图14b所示状态。
本实施例上板、下板的半径与所述管道逃生口处的内、外管径弧度相同,通过对两个立板宽度的限定,使得本实施例的逃生门在闭合状态时,逃生门的厚度与管道壁的厚度相同,逃生门与管道紧密配合,更容易实现逃生门密闭。当逃生门处于打开状态时,铰链连接的四块板,在重力作用下,各内角的角度发生变化,各板之间的距离减小,甚至彼此贴合,使得逃生门的厚度显著减小,接近上下弧形板的厚度之和。这样可以使逃生口尽量扩大,为逃生创建最大的通道口。
管道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在上述管道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逃生门的弧形上板、下板均由折板代替。本实施例所述的折板,是指由多个子板依靠铰链两两连接而成的、可改变弯曲角度的变形板。具体来说,上板由多个子板依靠铰链两两连接而成,下板由多个子板依靠铰链两两连接而成,且所述子板的连接边的方向与管道轴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的子板可为平板,也可为弧形板。当子板为弧形板时,闭合后的逃生门与管壁更为贴合。
本实施例用柔性的折板替代刚性的弧形板,当逃生门打开后,折板之间的子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垂,所避让出的逃生空间更大。
管道第五实施例
在上述管道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逃生门还可有进一步地变形:上板、下板包括子板的个数相同。逃生门还包括多个中间立板,多个中间立板依靠铰链彼此间隔地连接在上板、下板之间:每个中间立板的上边缘连接在上板的子板间连接缝处,下边缘连接在下板对应的子板间连接缝处;所构成的逃生门横截面为多个平行四边形或类似的平行四边形串联在一起的形状。
具体来说,如图15a、图15b所示,逃生门33包括:第一立板332、第二立板334、多个中间立板335与由多个子板331依靠铰链连接构成的上板、由多个子板333依靠铰链连接构成的下板。第一立板332、上板、第二立板334和下板之间依次由铰链连接。第二立板将逃生门固定在管道3上,第一立板与上板中最邻近轨道的子板的交界处设卡锁,卡锁的锁舌插入到管道上设置的锁孔中,将逃生门锁到管道上。中间立板335分别依靠铰链连接在所述各子板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的逃生门截面,是一个由多个平行四边形串联在一起的形状。当子板具有弧形时,形成的逃生门截面,是一个由多个类平行四边形串联在一起的形状。
多个中间立板,加强了逃生门的抗变形强度,同时具备上述扩大逃生口避让空间的效果。
本发明的管道第二至第五实施例,均可以包括管道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复位装置,将复位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绳索的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第一立板上,实现逃生门的自动关闭功能。
另外,上述第三至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的在第一立板与上板的交界处设卡锁,第二立板固定在管道上,也可以反向设置,即第二立板与上板的交界处设卡锁,第一立板固定在管道上。如此,则在图14a、图14b、图15a、图15b中所示的管道截面中,打开的逃生门垂在管道底部的中央,也能实现扩大逃生口避让空间的效果。并且,复位装置的安装位置更随意,受空间因素的拘束更小。
上述车辆第二实施例中的直降逃生系统,也可直降安装在管道底部。此时,管道底部的逃生门31可以减去,变为逃生底板117。当车辆发生故障时,乘客通过车辆逃生口(图中未显示)或破拆逃出车辆,跨入逃生袋袋口框架132内,拉动拉环解锁,升降装置启动,承载逃生底板117及上面的乘客下降,直至安全降于地面。
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论及的是示例性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界定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改变、修改和变形。此外,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以单数形式出现的词包括复数形式,反之亦然。另外,除非特别说明,那么任何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结合任何其它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使用。

Claims (20)

  1. 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装置包括:
    锁紧件,其锁紧被锁紧件;
    被锁紧件,其被所述锁紧件锁紧或从所述锁紧件上解锁;
    解锁启动件,其置于方便操作的位置,启动该解锁启动件时,上述被锁紧件从上述锁紧件上解锁;
    绳索,其把所述被锁紧件连接到所述解锁启动件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装置,还包括滑轮,其使所述绳索的方向转换成便于连接所述解锁启动件和所述被锁紧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装置,上述解锁启动件为拉环,启动该解锁启动件时拉动该拉环,进一步拉动所述绳索,该绳索又拉动所述被锁紧件,使其从所述锁紧件上解锁;
    或者,上述解锁启动件为脚踏板,该脚踏板通过杠杆连接到所述绳索上,当踩下该脚踏板时便拉动所述绳索,靠该绳索拉动被锁紧件从所述锁紧件上解锁。
  4. 一种直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直降逃生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锁装置和运出装置,所述锁装置将所述运出装置锁紧到设有该直降逃生系统的交通工具上。
  5. 一种直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直降逃生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锁装置和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
    底板,其放置待输送人或物,且固定到该直降逃生系统的交通工具上;
    固定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交通工具上;
    绞盘,其固定到所述交通工具上;
    承载绳索,其一端固定到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绞盘上,并且所述承载绳索能够缠绕到所述绞盘上;
    第一滑轮,其固定到所述底板的三个或更多个位置上,所述承载绳索缠绕到所述第一滑轮上而使所述承载绳索转向;
    第二滑轮,其固定到所述交通工具上,在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将所述承载绳索转向到便于承载绳索缠绕的方向;
    缓降器,其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上,位于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控制承载绳索的运动速度;
    电机,其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上,能够通过其转轴或其他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绞盘;
    离合器,其固定于所述绞盘附近,能够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机和所述绞盘之间的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为步进电机。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直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装有压刀。
  8. 一种管道交通系统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含权利要求5~7之一所述的直降逃生系统,且所述底板构成所述车辆的底板。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交通系统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降逃生系统进一步包括逃生袋,所述逃生袋的袋体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当所述底板下降时,所述袋体能够自动展开。
  10. 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包括:
    底板,其放置待输送人或物,且固定到设置该升降装置的交通工具上;
    固定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交通工具上;
    绞盘,其固定到所述交通工具上;
    承载绳索,其一端固定到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绞盘上,并且所述承载绳索能够缠绕到所述绞盘上;
    第一滑轮,其固定到所述底板的三个或更多个位置上,所述承载绳索缠绕到所述第一滑轮上而使所述承载绳索转向;
    第二滑轮,其固定到所述交通工具上,在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将所述承载绳索转向到便于承载绳索缠绕的方向;
    缓降器,其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上,位于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控制承载绳索的运动速度;
    电机,其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上,能够通过其转轴或其他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绞盘;
    离合器,其固定于所述绞盘附近,能够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机和所述绞盘之间的连接。
  11. 一种带有逃生装置的管道交通系统用管道,所述管道底部的管道壁上沿管道轴方向开设多个相互间隔的逃生口,每个逃生口由一逃生门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包括第一立板、上板、第二立板和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板、第二立板、下板之间通过铰链两两连接成筒状;所述第一立板固定在所述管道上,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交界处设卡锁,所述卡锁的锁舌插入到所述管道上设置的锁孔中;
    或者,所述第二立板固定在所述管道上,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一立板的交界处设卡锁,所述卡锁的锁舌插入到所述管道上设置的锁孔中。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设置在所述管道的底部中央,所述上板为平板,所述下板具有与管道外壁相同的弧度。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轨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轨道的一侧或两侧。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以通过管道中心的竖直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上板具有弧形,上板弧度与管道开设对应逃生口处内管的弧度相同;所述下板也具有弧形,下板弧度与管道开设对应逃生口处外管的弧度相同;所述逃生门的厚度与所述管道的管壁厚度相同。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以通过管道中心的竖直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上板由多个子板依靠铰链两两连接而成;所述下板由多个子板依靠铰链两两连接而成;且所述子板的连接边的方向与管道轴方向一致。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下板包括个数相同的子板;所述逃生门还包括多个中间立板,所述多个中间立板依靠铰链彼此间隔地连接在上板、下板之间:每个中间立板的上边缘连接在上板的子板间连接缝处,下边缘连接在下板对应的子板间连接缝处;所构成的逃生门横截面为多个平行四边形串联在一起的形状。
  17. 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绞盘、绳索、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的固定件、复位电机;
    所述绞盘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在绞盘上,另一端经过在绞盘内的缠绕后穿出绞盘;
    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上;
    所述复位电机的输出轴与绞盘转轴相连。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管道内的滑轮,所述绳索绕过所述滑轮,其牵拉方向被改变。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缓降器,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且位于所述绞盘和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绳索通过缓降器。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离合器,其固定在所述管道内,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机与所述绞盘之间的连接。
PCT/CN2015/084185 2014-07-16 2015-07-16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WO201600841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0148.X 2014-07-16
CN201410340148.XA CN105464484B (zh) 2014-07-16 2014-07-16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08418A1 true WO2016008418A1 (zh) 2016-01-21

Family

ID=5507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5/084185 WO2016008418A1 (zh) 2014-07-16 2015-07-16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4484B (zh)
TW (1) TW201603859A (zh)
WO (1) WO20160084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8029A (zh) * 2016-09-14 2017-02-22 张迈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
CN106515551A (zh) * 2016-12-27 2017-03-22 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房车车厢壁收放装置
CN107082385B (zh) * 2017-06-12 2019-04-23 合肥一航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四柱举升机的托升装置
CN109384119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机械式升降逃生装置、电梯和方法
CN109384129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电动升降逃生装置、电梯和方法
CN108178111A (zh) * 2018-01-26 2018-06-19 黄石市永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吊具保护装置
CN113442865B (zh) * 2021-08-09 2022-04-2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逃生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23902A1 (en) * 2003-05-07 2006-02-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 emergency exit device
CN200967456Y (zh) * 2006-11-10 2007-10-31 梁德富 车祸自动逃生汽车
WO2008140426A1 (en) * 2007-05-15 2008-11-20 Canel Otomotiv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Emergency exi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201800726U (zh) * 2010-09-21 2011-04-20 重庆赛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车辆用逃生救援装置
CN202827632U (zh) * 2012-09-14 2013-03-27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机车逃生装置
CN203485721U (zh) * 2013-09-13 2014-03-19 河南江河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客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23902A1 (en) * 2003-05-07 2006-02-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 emergency exit device
CN200967456Y (zh) * 2006-11-10 2007-10-31 梁德富 车祸自动逃生汽车
WO2008140426A1 (en) * 2007-05-15 2008-11-20 Canel Otomotiv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Emergency exi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201800726U (zh) * 2010-09-21 2011-04-20 重庆赛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车辆用逃生救援装置
CN202827632U (zh) * 2012-09-14 2013-03-27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机车逃生装置
CN203485721U (zh) * 2013-09-13 2014-03-19 河南江河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客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859A (zh) 2016-02-01
CN105464484A (zh) 2016-04-06
CN105464484B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08418A1 (zh)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US8523622B2 (en) Fire/water rescue sled for handicapped and elderly
CN103635232A (zh) 火灾避难逃生装置
KR100701790B1 (ko) 고층건물의 화재진압 및 인명구조용 엘리베이터장치
KR100476536B1 (ko) 인명 피난 장비
KR101035081B1 (ko) 아파트의 난간을 이용한 완강기
KR102189888B1 (ko) 포대 할강 방식의 대피장치
US5056619A (en) Controlled descent device
WO2003097165A2 (en) Externally concealable modular high-rise emergency evacuation apparatus with pre-qualified egress
CN205400798U (zh) 用于矿山井下的伤员救生舱
CN205867328U (zh) 一种多滑板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JP3182139B2 (ja) 車輛床下格納形非常脱出装置
CN106043335A (zh) 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
RU109413U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ое наду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190060680A1 (en) Emergency escape apparatus for high-rise evacuation
CN109384119A (zh) 机械式升降逃生装置、电梯和方法
KR101561080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비상 탈출 시스템
JP2735477B2 (ja) 索道用乗客救助装置
TW201912203A (zh) 用於高樓避難之緊急逃生裝置
RU227448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экстренного спуска из здания
CN20894330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RU184749U1 (ru) Трап 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пожарный
CN207377426U (zh) 一种救生防盗窗
RU75685U1 (ru) Подоконник с вмонтирован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экстренной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из высотных зданий
US20200406068A1 (en) Landar emergency evacuation system for high-rise ab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58219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58219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