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3306U -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43306U
CN208943306U CN201821620367.3U CN201821620367U CN208943306U CN 208943306 U CN208943306 U CN 208943306U CN 201821620367 U CN201821620367 U CN 201821620367U CN 208943306 U CN208943306 U CN 208943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elastic force
mine timbering
evacuation capsule
perso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203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治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6203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43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43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433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包括多个首尾可拆卸连接的逃生井支架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弹力逃生袋;所述多个逃生井支架首尾连接后,尾端通往地面;所述每个逃生井支架呈长条状,内部设有用于人员逃生用的容置空间,所述弹力逃生袋设于容置空间中,所述弹力逃生袋的上端与逃生井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使得逃生人员可以从逃生井顶端进入弹力逃生袋中,并可沿所述弹力逃生袋向下滑落至逃生井支架底端;所述逃生井支架下端侧面还设有逃生舱入口,所述逃生舱入口的高度≥100cm,宽度≥60cm,所述逃生舱组件在逃生舱入口设有逃生门,通过设置在逃生门上的紧急开门旋钮实现开门;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设置在逃生井支架两端的法兰盘。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室内逃生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高楼林立,已是城市丛林化的时代。但当高楼的某一层突发严重火灾时,住在二三十层的众多住户、扶老携幼的人们怎么办?如何逃生?为了解答这一难题,数十年来许多研究人员潜心研发,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仍未有效解决。目前火灾发生时,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有缓降绳、逃生装置,灭火器、水枪、水炮、呼吸装置等等。这些技术和设备为火灾逃生救生起得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们只适用于低楼。众所周知,楼房上有窗户、玻璃,有防盗设备,不易破碎,并且火灾发生时楼下人员很多、秩序混乱,楼上逃生无论是跳楼还是缓降绳逃生,风险极大,置生命与楼内财产而不顾,孤注一掷,方法不可取。
而且现在高楼林立,超过6米以上的楼层火灾不能从窗户逃生,超过50米以上,消防车也难以用射高30-45米的水枪、水炮灭火。然而,现在的高楼高度超过50米,乃至100米、200米,甚至高达500-600米的也不少见。这些高楼发生火灾,室内人们是无法逃生的,因此在高层楼中遇到火灾要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消防救援;或者清楚逃生通道及楼梯位置各自逃生,但是人多混乱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二次事故;在等待消防救援的情况下,根据路况、停车环境等实施情况不同,可能等消防人员到达并开始施救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可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被动救援效率低、危险性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包括多个首尾可拆卸连接的逃生井支架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弹力逃生袋;所述多个逃生井支架首尾连接后,尾端通往地面;
所述每个逃生井支架呈长条状,内部设有用于人员逃生用的容置空间,所述弹力逃生袋设于容置空间中,所述弹力逃生袋的上端与逃生井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使得逃生人员可以从逃生井顶端进入弹力逃生袋中,并可沿所述弹力逃生袋向下滑落至逃生井支架底端;
所述逃生井支架下端侧面还设有逃生舱入口,所述逃生舱入口的高度≥100cm,宽度≥60cm,所述逃生舱组件在逃生舱入口设有逃生门,通过设置在逃生门上的紧急开门旋钮实现开门;
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设置在逃生井支架两端的法兰盘,使得逃生井支架之间通过法兰盘实现快速拆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逃生袋呈漏斗状,上端的周边与逃生井支架顶端周边贴合,下端悬空,所述弹力逃生袋的长度≥逃生井支架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逃生袋的最小直径小于等于20cm,最大直径小于等于100cm,所述弹力逃生袋的外层覆盖有一层或多层防火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逃生袋还间隔设有通过减小弹力逃生袋最小直径的减速环,所述减速环之间相距1~2m。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井支架高度设置在2.8m~6m,至多间隔两层楼的距离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井支架高度设置在3m~5m,每层楼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所述逃生门对应每层楼的地面位置。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分别从所在楼层的逃生门进入弹力逃生袋实现逃生。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底端的逃生井支架下侧,用于从弹力逃生袋滑落至底部的逃生人员传送疏散的自动传送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传送组件包括设于两端滚轮,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连接两端滚轮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宽度≤逃生井支架的宽度,所述传送带的长度为3~6m。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厚度为20~5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逃生井支架相互组合的方式,安装、拆解和检修方便快速,且整体制作成本低。且每层设置一个逃生井,逃生井的下端设置逃生门,每层人员都可实现逃生,且下降的逃生人员还能在下降过程中,选择楼层出去,更加灵活实用。
(2)通过顶端设置为漏斗状的弹力逃生袋便于人员逃生,且弹力逃生袋的长度大于逃生井支架的高度,便于逃生人员准确落入至下一个弹力逃生袋入口的位置。
(3)为了满足不同高度楼层的安装需要,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每层楼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因此无论那一层出现火灾,逃生人员都能够及时逃生。
(4)为了避免下降的人群集中降落在同一个出口,造成人员堆积,造成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还在最下端的逃生井支架的出口处设置了传送组件,便于将降落的逃生人员移走,便于下一个逃生人员的降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逃生舱组件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逃生井支架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逃生井支架立体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逃生舱组件又一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力逃生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力逃生袋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逃生舱组件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逃生舱组件又一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传送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10本实用新型自动传送组件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首尾可拆卸连接的逃生井支架1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弹力逃生袋2;所述多个逃生井支架1首尾连接后,尾端通往地面;
结合图2所示,所述每个逃生井支架1呈长条状,内部设有用于人员逃生用的容置空间,所述弹力逃生袋2设于容置空间中,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上端与逃生井支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使得逃生人员可以从逃生井顶端进入弹力逃生袋2中,并可沿所述弹力逃生袋2向下滑落至逃生井支架1底端;
如图3~4所示,所述逃生井支架1下端侧面还设有逃生舱入口11,所述逃生舱入口11的高度100cm,宽度60cm,所述逃生舱组件在逃生舱入口11设有逃生门12,通过设置在逃生门12上的紧急开门旋钮实现开门;
如图3所示,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设置在逃生井支架1两端的法兰盘13,使得逃生井支架1之间通过法兰盘13实现快速拆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舱组件针对于高楼都可以实施。由于楼梯间或者电梯都设置在用户常出入的位置,因此所述逃生舱组件可以设置在楼梯间或者电梯一侧,便于用户寻找和记忆。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逃生井支架1主要起到支撑作用,逃生井竖直安装,因此其占地面积小。可以在建大楼时预留占地面积大约1m2的位置,在整栋楼形成竖直的立体空间,用于安装逃生舱组件。所述逃生井支架1固定安装在墙面上,所述逃生井支架1为可拆卸结构,可以根据楼层的高度,将多个逃生井支架1之间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实现层层相连。
逃生井支架1内部的容置空间用于安装弹力逃生袋2,弹力逃生袋2同样与逃生井支架1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定期检修和更换,防止老化造成使用事故。
所述弹力逃生袋2选择弹力大的材料制成,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0.5,由于人体体重差异较大,特别是小孩和成人,因此利用弹力和摩擦力减小下降速度,使得不同体重的人下降的速度不会差别太大,且下降速度慢的人,还可以使用自身力气向下移动。
每节逃生井支架1的容置空间内设置一个弹力逃生袋2,所述弹力逃生袋2上端与逃生井的上端固定连接,弹力逃生袋2的下端不需要连接,可以悬空,对应下一个弹力逃生袋2顶端,使得逃生人员可以连续进入下一个弹力逃生袋2,或者低楼层危险解除,可以降到低楼层实现逃生。
针对老旧的楼房,可以在楼的侧面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逃生舱组件,其安装较为方便,通过逃生井支架1的层层安装即可快速实现整体的组合,且不会影响楼房的功能和整体美观,且在发生危险事故时,能够确保每层楼的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逃生井支架1相互组合的方式,安装、拆解和检修方便快速,且整体制作成本低。且每层设置一个逃生井,逃生井的下端设置逃生门12,每层人员都可实现逃生,且下降的逃生人员还能在下降过程中,选择楼层出去,更加灵活实用。
实施例2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首尾可拆卸连接的逃生井支架1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弹力逃生袋2;所述多个逃生井支架首尾连接后,尾端通往地面;
结合图2所示,所述每个逃生井支架1呈长条状,内部设有用于人员逃生用的容置空间,所述弹力逃生袋2设于容置空间中,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上端与逃生井支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使得逃生人员可以从逃生井顶端进入弹力逃生袋2中,并可沿所述弹力逃生袋2向下滑落至逃生井支架1底端;
所述逃生井支架1下端侧面还设有逃生舱入口11,所述逃生舱入口11的高度110cm,宽度70cm,所述逃生舱组件在逃生舱入口11设有逃生门12,通过设置在逃生门12上的紧急开门旋钮实现开门;
如图3~4所示,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设置在逃生井支架1两端的法兰盘13,使得逃生井支架1之间通过法兰盘13实现快速拆接。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弹力逃生袋2呈漏斗状,上端的周边与逃生井支架1顶端周边贴合,下端悬空,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长度≥逃生井支架1的高度。
为了节约逃生时间,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上端周边与逃生井支架1的上侧完全贴合,使得逃生人员进入逃生门12后能够迅速跳入逃生袋中。所述弹力逃生袋2下端悬空,由于人体下降由于重力都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可以落入紧接着的下一个弹力逃生袋2中。
因此,通过顶端设置为漏斗状的弹力逃生袋2便于人员逃生,且弹力逃生袋2的长度大于逃生井支架1的高度,便于逃生人员准确落入至下一个弹力逃生袋2入口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最小直径小于等于20cm,最大直径小于等于100cm,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外层覆盖有一层或多层防火材料。
为了保证不同体积的逃生人员都能够顺利、安全的在弹力逃生袋2中下降,所述弹力逃生袋2在自然状态下呈缩紧状态,因此直径较小,一般设置小于等于20cm,甚至可以为10cm,其最大直径为弹力逃生袋最大能够撑开的大小,也不能太大,一般最多设置100cm,为了便于身体较宽,较胖的人也能进入逃生袋滑落,所述最大直径至少也需要大于60c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比,更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弹力逃生袋2还间隔设有通过减小弹力逃生袋2最小直径的减速环21,所述减速环21之间相距1~2m。
为了防止瘦的逃生人员下降过快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减速环,所述减速环可以减小弹力逃生袋2的最小直径,将最小直径降低至原最小直径的1/2,进一步确保逃生人员的安全下降。
实施例4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首尾可拆卸连接的逃生井支架1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弹力逃生袋2;所述多个逃生井支架首尾连接后,尾端通往地面;
结合土所示,所述每个逃生井支架1呈长条状,内部设有用于人员逃生用的容置空间,所述弹力逃生袋2设于容置空间中,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上端与逃生井支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使得逃生人员可以从逃生井顶端进入弹力逃生袋2中,并可沿所述弹力逃生袋2向下滑落至逃生井支架1底端;
如图3~4所示,所述逃生井支架1下端侧面还设有逃生舱入口11,所述逃生舱入口11的高度≥100cm,宽度≥60cm,所述逃生舱组件在逃生舱入口11设有逃生门12,通过设置在逃生门12上的紧急开门旋钮实现开门;
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设置在逃生井支架1两端的法兰盘13,使得逃生井支架1之间通过法兰盘13实现快速拆接。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弹力逃生袋2呈漏斗状,上端的周边与逃生井支架1顶端周边贴合,下端悬空,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长度≥逃生井支架1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最小直径小于等于20cm,最大直径小于等于100cm,所述弹力逃生袋2的外层覆盖有一层或多层防火材料。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弹力逃生袋2还间隔设有通过减小弹力逃生袋2最小直径的减速环21,所述减速环21之间相距1~2m。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井支架1高度设置在2.8m~6m,至多间隔两层楼的距离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1。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井支架1高度设置在3m~5m,每层楼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1,所述逃生门12对应每层楼的地面位置。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分别从所在楼层的逃生门12进入弹力逃生袋2实现逃生。
为了满足不同高度楼层的安装需要,所述逃生井支架1的高度设置在2.8m~6m之间,一般每层楼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1,因此无论那一层出现火灾,逃生人员都能够及时逃生。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4,如图7~8所示,所述逃生舱组件还包括设于底端的逃生井支架1下侧,用于从弹力逃生袋2滑落至底部的逃生人员传送疏散的自动传送组件3。
由于不同的人群反应快慢会不同,为了避免下降的人群集中降落在同一个出口,造成人员堆积,造成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还在最下端的逃生井支架1的出口处设置了传送组件,便于将降落的逃生人员移走,便于下一个逃生人员的降落。
进一步的,结合图8和图9所示,所述自动传送组件3包括设于两端滚轮31,驱动滚轮31转动的驱动电机32,以及连接两端滚轮31的传送带33,所述传送带33的宽度≤逃生井支架1的宽度,所述传送带的长度为3~6m。
所述自动传送组件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驱动传送带的移动,带动逃生人员移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可拆卸连接的逃生井支架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弹力逃生袋;所述多个逃生井支架首尾连接后,尾端通往地面;
所述每个逃生井支架呈长条状,内部设有用于人员逃生用的容置空间,所述弹力逃生袋设于容置空间中,所述弹力逃生袋的上端与逃生井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使得逃生人员可以从逃生井顶端进入弹力逃生袋中,并可沿所述弹力逃生袋向下滑落至逃生井支架底端;
所述逃生井支架下端侧面还设有逃生舱入口,所述逃生舱入口的高度≥100cm,宽度≥60cm,所述逃生舱组件在逃生舱入口设有逃生门,通过设置在逃生门上的紧急开门旋钮实现开门;
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设置在逃生井支架两端的法兰盘,使得逃生井支架之间通过法兰盘实现快速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逃生袋呈漏斗状,上端的周边与逃生井支架顶端周边贴合,下端悬空,所述弹力逃生袋的长度≥逃生井支架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逃生袋的最小直径小于等于20cm,最大直径小于等于100cm,所述弹力逃生袋的外层覆盖有一层或多层防火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逃生袋还间隔设有通过减小弹力逃生袋最小直径的减速环,所述减速环之间相距1~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井支架高度设置在2.8m~6m,至多间隔两层楼的距离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井支架高度设置在3m~5m,每层楼设置一个逃生井支架,所述逃生门对应每层楼的地面位置,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分别从所在楼层的逃生门进入弹力逃生袋实现逃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底端的逃生井支架下侧,用于从弹力逃生袋滑落至底部的逃生人员传送疏散的自动传送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传送组件包括设于两端滚轮,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连接两端滚轮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宽度≤逃生井支架的宽度,所述传送带的长度为3~6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厚度为20~50cm。
CN201821620367.3U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43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0367.3U CN208943306U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0367.3U CN208943306U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43306U true CN208943306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4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036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43306U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43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5955A (zh) * 2021-05-18 2021-08-06 河海大学 一种适于小型森林火灾高效灭焰的预制桥梁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5955A (zh) * 2021-05-18 2021-08-06 河海大学 一种适于小型森林火灾高效灭焰的预制桥梁及使用方法
CN113215955B (zh) * 2021-05-18 2022-05-03 河海大学 一种适于小型森林火灾高效灭焰的预制桥梁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0134U (zh) 一种多功能高空救援消防车
CN202376647U (zh) 高空逃生装置
CN101746655A (zh) 微电脑控制及蓄电池驱动的高层建筑火灾高速逃生电梯
CN201815010U (zh) 柔性高楼逃生通道
CN109395262A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105464484B (zh) 锁装置、升降装置、直降逃生系统、管道及车辆
CN109157770A (zh) 一种移动式高楼火灾救生装置
CN20894330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楼逃生舱组件
CN105536162B (zh) 缓降式老年人火灾救生管道
CN109107058A (zh)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救援系统
CN202289241U (zh) 消防逃生救生设备
CN101708355A (zh) 高空消防逃生装置
CN2810658Y (zh) 安全快速逃生袋
CN100402112C (zh) 高层建筑的降落伞援救系统
CN202397990U (zh) 一种高空消防逃生装置
CN2817902Y (zh) 高楼遇难逃生器
CN110152213B (zh) 高层楼宇火灾连缀自降式逃生装置
CN105288883A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滑柱系统
CN101966371B (zh) 机械缓降器
CN212187497U (zh) 折叠式高空逃生通道
CN202961551U (zh) 消防车云梯用救生装置
CN1853741B (zh) 高空缓降装置
CN201337770Y (zh) 超高层建筑自救逃生装置
CN104288921A (zh) 螺旋式可收缩高处疏散运送管道
CN1879909A (zh) 高楼火灾自救多人乘用逃生车及其救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