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4708U -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 Google Patents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4708U
TWM644708U TW112205660U TW112205660U TWM644708U TW M644708 U TWM644708 U TW M644708U TW 112205660 U TW112205660 U TW 112205660U TW 112205660 U TW112205660 U TW 112205660U TW M644708 U TWM644708 U TW M6447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side frame
operating unit
operating units
armrest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5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羅秋香
Original Assignee
東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5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4708U/zh
Publication of TWM644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470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助行器,係在一個主體設置二個扶手操作單元。該主體由一個折收裝置連到二個側架組,從一個展開位置至一個折收位置往復運動。該側架組安裝一個前輪與一個後輪。在展開位置時,二該前輪配合二該後輪滾動接觸一個接觸面,合組為四點著地的一個支撐區域。二該扶手操作單元結合相應的側架組,該扶手操作單元沿著一條虛擬的直線配置一個扶手和一個推桿,該推桿垂直落在所述的支撐區域中。當一名年長者、患者或照顧者握住二該推桿,二該推桿的引導下,該名年長者、患者或照顧者立在所述的支撐區域,並位於二該後輪之間,使用所述的電動助行器穩定地行走。

Description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本創作涉及助行器的領域,尤指一種扶手操作單元,適用在一台幫助年長者或患者行走的電動輔助器具。
台灣第M540647號專利案的一根拐杖,利用四個足點,落在同一平面上,輔助一名年長者或患者行走,降低跌倒的危險發生。
所述拐杖包括:一個架體、四個輪體部件與一個承載件。該架體具備二個側架、二組連接桿與二個把手。該側架類似A形體,其上方往外延伸並組裝相應的把手。所述側架下方的二個端部分別安裝一個輪座,該輪座樞接所述輪體部件的一個輪體,四個輪體區分前輪或後輪,充當四個足點使用。每組連接桿的數量為二根,二該連接桿的一端相互重疊為一個鉸接點,另端樞接相應的側架。所述承載件的兩端套接二該側架相應的部位,使該承載件位於二該組連接桿的上方。
雖然,四該輪體滾動接觸一個接觸面(如地面)構成一個支撐區域,支持所述拐杖的重心。但是,二該把手在所述支撐區域的外圍,導致該名年長者或患者握緊二該把手,重心卻未落在該支撐區域中,必須讓身體往前傾,才能借助該拐杖平穩地行走,從而改變姿態或習慣。無論是平衡控制不佳、明顯失智或是肌力不足,該名年長者或患者習慣以立姿施壓二該把手,容易掀起該前輪,產生跌倒之憾事。
因此,改善助行器材的結構,避免跌倒的現象發生,就成為本創作亟待解決的課題。
鑒於此,本案創作人研發一種電動助行器,主要目的之一在於:秉持引導的概念,根據虛擬的直線設計新式扶手操作單元,落實四點著地的支撐區域,讓人能更穩定地使用所述的電動助行器行走,降低跌倒的發生率。
源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創作的電動助行器,係在一個主體設置二個扶手操作單元。該主體由一個折收裝置連到二個側架組,從一個展開位置至一個折收位置往復運動。該側架組安裝一個前輪與一個後輪。在展開位置時,二該前輪配合二該後輪滾動接觸一個接觸面,合組為四點著地的一個支撐區域。二該扶手操作單元結合相應的側架組,該扶手操作單元沿著一條虛擬的直線配置一個扶手和一個推桿,該推桿垂直落在所述的支撐區域中。
當一名年長者、患者或照顧者握住二該推桿,二該推桿的引導下,該名年長者、患者或照顧者立在所述的支撐區域,並位於二該後輪之間,使用所述的電動助行器穩定地行走。
本創作的電動助行器,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所述的扶手操作單元中,控制器不突出扶手的表面,即使手肘接觸扶手,控制器不易碰觸手肘或手臂,自然不會讓人感到不適。
源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創作的電動助行器,亦在一個主體設置二個扶手操作單元,其中之一扶手操作單元沿著一條虛擬的直線配置一個扶手,其他扶手操作單元依虛擬的直線配置另個扶手與一個控制器,該控制器結合所述的扶手卻不突出其表面。
為使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和優點,淺顯易懂,茲舉一個或以上較佳的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接下來,結合附圖,描述本案的實施例。附圖中,用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近似的結構或單元。可預知的是,所述的實施例僅為本案部分的範例,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所述的範例能夠推演獲得其他的實施例,或視需要更改、變化的構造,均屬本案保護的範圍。
在以下描述中,方向用語如「上」、「下」、「左」、「右」、「前」、「後」、「內」、「外」與「側面」,只是參照附圖的方向。方向用語的使用,是為了更好的、更清楚的描述且理解本案,不明示或暗示所述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備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故不能理解為對本案技術內容的限制。
除非特定且明確的規範和限定,在以下描述中,「安裝」、「相連」、「連接」或「設在…上」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連接、拆卸式連接、一體連接、機械連接、直接地相連、間接地相連或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接。對屬於本案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憑藉普通知識或經驗能夠理解上述術語在各個實施例,甚至於本案具體的含義。
除非另有說明,在以下描述中,「多個」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
從第1圖至第6圖得知,本創作較佳的實施例中,一款電動助行器10係在一個主體設置二個扶手操作單元。
簡單的說,所述的主體有一個折收裝置20,其連到二個側架組11,從一個展開位置至一個折收位置往復運動。該主體還有一個承載件30與一個停靠件33,分別佈置於二該側架組11之間。在展開位置時,二該側架組11是分開的,攤開該承載件30為常態,使該停靠件33拱衛所述承載件30的後方。在折收位置時,二該側架組11彼此靠攏,該承載件30連同該停靠件33保持折疊狀態。
在共通結構方面,二該扶手操作單元各有:一個結合件43,其設在相應的側架組11;一個支撐部44,其連到該結合件43而往水平方向延伸;一個扶手45,其牢固於所述支撐部44的頂面;以及,一根推桿47,其結合於所述支撐部44的一端(通常是尾端)。
在構造互異方面,其中之一扶手操作單元多了:一個操縱桿組46,其結合於所述支撐部44的另端(通常是頭端);以及,一個控制器48,其配置在所述支撐部44的頂面,該控制器48在所述的扶手45與該推桿47之間。特別是,局部的控制器48嵌入所述扶手45的末尾,連同該推桿47保持在一條虛擬的直線上,而與該支撐部44相互平行。當然,該操縱桿組46位於所述虛擬的直線且平行於該支撐部44,亦在本創作的容許範圍。
接下來,針對所述電動助行器10的細部結構,描述有關主體與扶手操作單元的具體構造。
其中,該折收裝置20由一個第一連桿21、一個第二連桿23與二個卡掣機構26組成。該第一連桿21和該第二連桿23的中間部位,彼此交錯地疊成一個連桿機構,界定二者交錯處為一個樞接點22。該第一連桿21一端樞接左邊側架組11的一根座桿24,另端樞接右邊側架組11的一個低階部25(見第3圖)。相反的,該第二連桿23一端樞接右邊側架組11的座桿24,另端樞接左邊側架組11的低階部25(見第3圖)。以該樞接點22為中心,所述的折收裝置20使二該側架組11分開至展開位置,或讓二該側架組11彼此靠近地維持在折收位置。
在本實施例,二該卡掣機構26各有一根連桿27與一個鉤29。該連桿27一端樞接所述側架組11的內側,另端樞接該第一連桿21(或該第二連桿23)。該鉤29樞接該第一連桿21(或該第二連桿23),其勾住所述連桿27的一個凸柱28,限制該卡掣機構26固定不動,使二該側架組11在展開位置為常態。解除該鉤29勾扣該凸柱28的卡掣關係,允許二該側架組11從展開位置移到折收位置。
接著看到,二該側架組11各有一個樞接部12、一根前腳架15、一個後腿架17與一個拱梁19。其中,該樞接部12凸設所述側架組11前端的外側,透過一個輪座13來安裝一個前輪14。該前腳架15一端連到所述側架組11前端的內側,另端連到一個踏板16。該踏板16擺動至一個橫躺位置,並與另個踏板16彼此相向;該踏板16反向擺動至一個縱立位置,從而靠近所述前腳架15的內側。該後腿架17延伸自所述的側架組11,其連到一個傳動系統50,該傳動系統50外側安裝一個後輪18。該後輪18與該前輪14在同一側架組11的外部,連同另個側架組11外部的前輪14和後輪18,滾動觸及同一接觸面(如地面),合組為四點著地的支撐區域。該拱梁19亦延伸自所述的側架組11,其位於該後腿架17的上空,所述拱梁19的內側樞接一個擺臂32。
在本實施例,該承載件30與該停靠件33均為一片柔韌物。所述承載件30的二端套在相應的座桿24,該承載件30頂面隆起形狀相同、方向相反的二個坐墊區31,該坐墊區31具備緩衝的特性。所述停靠件33的二端套在相應的擺臂32,二該擺臂32帶動該停靠件33覆蓋所述的坐墊區31,或讓該停靠件33拱衛在所述承載件30的後方。另外,所述停靠件33面對該承載件30處隆起二個形狀相同的靠背34,該靠背34亦具緩衝的特性。
在本實施例,二個升降組件40分別設在相應的側架組11。該升降組件40有一個外管41,該外管41形成所述側架組11的中間部位,恰好在該前輪14與該後輪18之間,不影響該後腿架17連同該拱梁19組裝在所述的側架組11上。該升降組件40還有一根內桿42,該內桿42插入所述外管41的內部,相對調整所述升降組件40的總長度。
然後,闡明所述扶手操作單元的細部結構。其中,該結合件43固定在所述內桿42伸出該外管41的端部。可視需要,該升降組件40調整所述扶手操作單元在該電動助行器10的高度。該推桿47結合所述支撐部44的尾端,所述支撐部44的前端結合該操縱桿組46,故該操縱桿組46與該推桿47保持在虛擬的直線(圖未示)上。該扶手45連同該控制器48牢固在所述支撐部44的頂面,該控制器48前半部嵌入所述扶手45的末尾,二者沿著所述虛擬的直線而位於該推桿47與該操縱桿組46之間。另外,一個剎車把手49安裝在該結合件43而位於所述推桿47的下方,其透過一條剎車線(未標號)連到相應的傳動系統50,使該後輪18減速或靜止不動。
該推桿47(見第4圖)在所述支撐部44的位置不任意更動,恰好在同一側架組11的前輪14和後輪18之間,並與該後腿架17隔空相對,該推桿47在所述後輪18的內側(見第3圖)而垂直落在該支撐區域中。
使用時,不需要提起該電動助行器10。該名年長者或患者握緊二該推桿47,推動所述電動助行器10的前輪14與後輪18滾動行進,完成復健訓練或行走之功效。換句話說,二該推桿47的引導下,該名年長者或患者立在二該後輪18之間,即使是該停靠件33後方,仍屬該支撐區域的有效範圍,更加穩定地使用該電動助行器10行走,預防跌倒之憾事發生。
該剎車把手49拉動後,所述傳動系統50的動能降低,減緩該後輪18的轉速,直到停駐不動為止,達到停止之目的。
採用坐姿方式,該名年長者或患者坐在所述的承載件30。二該坐墊區31托住人體的臀部,提供舒適的乘坐效果。二該扶手操作單元在所述年長者或患者的兩旁,讓手肘能夠停靠在該扶手45上。所述年長者或患者的手臂高於該控制器48,避免該電動助行器10的速度,遭受意外事故的影響。該名年長者或患者雙腳踩在二該踏板16,單手控制所述的操縱桿組46,即可輕鬆地變換二該前輪14偏擺方位,從而改變所述電動助行器10的行進方向。
另外,所述的扶手操作單元中,該控制器48結合所述的扶手45卻不突出其表面。即使,手肘接觸該扶手45,該控制器48不輕易地碰觸手肘或手臂,自然不會引起讓該名年長者或患者感到不適。
從看護角度來看,二該推桿47引導一名照顧者(圖未示)立在該支撐區域中。即使身體直立,該名照顧者操縱所述的控制器48,既能改變行進速度,又能輕巧地推動所述的電動助行器10在地表平穩地行進,防止跌倒之憾事發生。當然,該名照顧者拉起所述的剎車把手49,減低所述傳動系統50的轉速,也能讓該電動助行器10靜止不動。
在不背離本案廣義的概念下,熟習此項技術者能理解,並對上開的實施例進行改變。因此,本案不限於說明書揭示的特定實施例,舉凡根據本案精神與技術範疇所為的修改,均應為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文字內容所涵蓋和保護。
10:電動助行器 11:側架組 12:樞接部 13:輪座 14:前輪 15:前腳架 16:踏板 17:後腿架 18:後輪 19:拱梁 20:折收裝置 21:第一連桿 22:樞接點 23:第二連桿 24:座桿 25:低階部 26:卡掣機構 27:連桿 28:凸柱 29:鉤 30:承載件 31:坐墊區 32:擺臂 33:停靠件 34:靠背 40:升降組件 41:外管 42:內桿 43:結合件 44:支撐部 45:扶手 46:操縱桿組 47:推桿 48:控制器 49:剎車把手 50:傳動系統
第1圖表現本創作電動助行器的較佳實施例。 第2圖從另個角度觀察前述實施例的電動助行器。 第3圖觀察該電動助行器的背面。 第4、5圖分別顯示該電動助行器左側與右側的輪廓。 第6圖從俯視角度觀察電動助行器。
10:電動助行器
11:側架組
12:樞接部
13:輪座
14:前輪
15:前腳架
16:踏板
17:後腿架
18:後輪
19:拱梁
23:第二連桿
24:座桿
25:低階部
30:承載件
31:坐墊區
32:擺臂
33:停靠件
34:靠背
40:升降組件
41:外管
42:內桿
43:結合件
45:扶手
46:操縱桿組
47:推桿
48:控制器
49:剎車把手

Claims (5)

  1. 一種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係在一個主體設置二個扶手操作單元;該主體由一個折收裝置(20)連到二個側架組(11),從一個展開位置至一個折收位置往復運動;該側架組(11)安裝一個前輪(14)與一個後輪(18),在展開位置時,二該前輪(14)配合二該後輪(18)滾動接觸一個接觸面,合組為四點著地的一個支撐區域;二該扶手操作單元結合相應的側架組(11),該扶手操作單元沿著一條虛擬的直線配置一個扶手(45)和一個推桿(47),該推桿(47)垂直落在所述的支撐區域中; 當一名年長者、患者或照顧者握住二該推桿(47),二該推桿(47)的引導下,該名年長者、患者或照顧者立在所述的支撐區域,並位於二該後輪(18)之間,使用一台電動助行器(10)穩定地行走。
  2.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其中,二該扶手操作單元各有一個支撐部(44),該推桿(47)結合於所述支撐部(44)的尾端,該扶手(45)牢固於所述支撐部(44)的頂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其中,二該扶手操作單元之一多了一個操縱桿組(46),沿著所述虛擬的直線,該操縱桿組(46)結合於所述支撐部(44)的前端。
  4. 如請求項2所述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其中,二該扶手操作單元之一多了一個控制器(48),該控制器(48)牢固於所述支撐部(44)的頂面,而且局部控制器(48)嵌入所述的扶手(45)中。
  5. 一種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係在一個主體設置二個扶手操作單元,其中之一扶手操作單元沿著一條虛擬的直線配置一個扶手(45),其他扶手操作單元依虛擬的直線配置另個扶手(45)與一個控制器(48),該控制器(48)結合所述的扶手(45)卻不突出其表面; 當一名年長者或患者坐在該主體,以手肘接觸該扶手(45),該控制器(48)不輕易地碰觸手肘或手臂。
TW112205660U 2023-06-05 2023-06-05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TWM644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660U TWM644708U (zh) 2023-06-05 2023-06-05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660U TWM644708U (zh) 2023-06-05 2023-06-05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4708U true TWM644708U (zh) 2023-08-01

Family

ID=8855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5660U TWM644708U (zh) 2023-06-05 2023-06-05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4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6369B2 (ja) 介護補助装置
US10842706B2 (en) Elevating walker chair
JP5563570B2 (ja) 移乗・移動装置
CN104349765B (zh) 具有就坐组件的步行器装置
TWI589287B (zh) Moving car
KR20140088757A (ko) 기립 보조형 휠체어
CN104856843A (zh) 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
JP7190783B2 (ja) 歩行車
US6220620B1 (en) Wheeled height-adjustable rehabilitation chair
JP2001321404A (ja) 歩行器兼用車椅子
TWM644708U (zh) 電動助行器的扶手操作單元
KR20170061926A (ko) 장애물을 용이하게 오르내릴 수 있는 삼단 상하운동 바퀴를 구비한 전동휠체어
JP5531344B2 (ja) 移乗器具
CN210872550U (zh) 一种护理病人康复用的坐卧一体式轮椅
WO1998015250A1 (en) A transfer aid
JP2007117722A (ja) 歩行補助器具
CN114652548A (zh) 一种微变人体姿势的移乘装置
TW201105311A (en) Multi-functional walker
CN219614269U (zh)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CN213190653U (zh) 电动辅助运动轮椅
JP7025831B2 (ja) 歩行支援機
CN213373104U (zh) 康复机器人智能防碰撞控制装置
JP2004008727A (ja) 起立補助機能付歩行補助具及び移動移乗補助具
WO2016019623A1 (zh) 一种腿部康复训练护理车
JP2004243092A (ja) 三輪式歩行補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