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4269U -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4269U
CN219614269U CN202320073956.9U CN202320073956U CN219614269U CN 219614269 U CN219614269 U CN 219614269U CN 202320073956 U CN202320073956 U CN 202320073956U CN 219614269 U CN219614269 U CN 219614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lbow
support unit
armp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39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旭展
赖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 Yu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 Yu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 Yu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 Yu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39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4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4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4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包括底座机构;升降立柱机构,所述升降立柱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肘托单元、腋托单元、腹托单元和大腿托单元,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大腿托单元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所述大腿托单元位于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底座机构之间,所述腋托单元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一端。使患者能够以半坐姿借力,此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呈半坐姿且上身挺直前倾状态,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提高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移位机可以用于转移身体活动能力缺失的病患或老年人,是解决因下肢功能障碍而失去行走能力、行走不便、行走不稳的转移用机械装置,例如对接马桶、对接座椅和对接轮椅,起中间摆渡作用,达到减轻护理强度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移位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吊篮式移位机。采用将人放入吊袋内进行吊起转运,此时患者处于悬空状态,容易发生晃动,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和心理感受不佳等问题。
2、轮椅式移位机。采用开合式设计,由护理者先将患者坐位于床边,随后将移位机的坐垫板与床面同平面,然后分别将左右坐垫放置患者左右臀部下,坐垫左右合围且固定后,完成患者转移至移位机的过程,此后可推移位机至指定位。虽然能够满足移位功能,而患者臀部是坐在移位机的坐垫上,存在如厕脱裤等不便问题。
3、扑抱式和腋抱式电动移位机。患者双脚着地于移动机的底座,通过膝托作为患者双腿膝盖支撑点,并且人扑抱住支架面或腋托于支架,以及双手拉住支架上的扶手,可通过升降机构托起患者臀部离开坐地,此时患者的后背与臀部没有吊兜、坐垫和靠垫等遮挡物,便于患者入厕或入浴。而由于膝托支撑患者膝部,并且患者脚着地,因此人体的重量压迫在胸腹部和腋部,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压迫感和疼痛难受等问题,并且由于乘用车门的台阶阻挡,以及门与座位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双脚着地,膝托支撑双腿方式的移位机,使患者至乘用车座位的转移存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移位为基本功能,并实现助行、护理和康复等功能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有效改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包括:
底座机构;
升降立柱机构,所述升降立柱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
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肘托单元、腋托单元、腹托单元和大腿托单元,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大腿托单元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所述大腿托单元位于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底座机构之间,所述腋托单元和所述腹托单元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大腿托单元包括一个腿托连杆和两个腿托垫,所述腿托连杆连接于两个所述腿托垫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之间,两个所述腿托垫位于所述推托连杆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肘托单元包括两个肘托连杆和两个肘托垫,两个所述肘托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每个所述肘托连杆上分别设置一所述肘托垫。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腋托单元包括两个腋托连杆和两个腋托垫,每个所述腋托垫分别通过一所述腋托连杆连接一所述肘托连杆,所述腋托连杆连接于所述肘托连杆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腹托单元包括一个腹托连杆和至少一个腹托垫,所述腹托连杆连接于两个所述肘托连杆之间,所述腹托垫连接所述腹托连杆上,所述腹托垫位于所述肘托垫和所述腋托连杆之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推拉杆机构,所述推拉杆机构包括两个推拉直杆,两个所述推拉直杆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握把手机构,所述握把手机构连接于所述推拉杆机构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之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底座机构包括一个底座和若干个脚轮,所述脚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肘托单元为患者肘部借力之用,所述腋托单元为患者腋部借力用,所述腹托单元为患者腹部借力用,所述大腿托单元托住患者大腿根部,使患者能够以半坐姿借力,此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呈半坐姿且上身挺直前倾状态,使患者在整个转移过程处于安全体位,并能分摊体重,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提高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所述升降立柱机构能够升降,不仅能够增加适用性,还能协助患者锻炼,进而增加使用功能。另外还可应用室内、户外和对接乘用车等多场景,并可实现移位、轮椅、护理、半自理和康复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机构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底座机构、110底座、120脚轮、200升降立柱机构、300承载机构、310肘托单元、311肘托连杆、312肘托垫、320腋托单元、321腋托连杆、322腋托垫、330腹托单元、331腹托连杆、332腹托垫、340大腿托单元、341腿托连杆、342腿托垫、360推拉杆机构、361推拉直杆、350握把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示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包括:
底座机构100;
升降立柱机构200,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00上;
承载机构300,所述承载机构300包括肘托单元310、腋托单元320、腹托单元330和大腿托单元340,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所述大腿托单元340位于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底座机构100之间,所述腋托单元320和所述腹托单元330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310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一端。
所述肘托单元310为患者肘部借力之用,所述腋托单元320为患者腋部借力用,所述腹托单元330为患者腹部借力用,所述大腿托单元340托住患者大腿根部,使患者能够以半坐姿借力,此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呈半坐姿且上身挺直前倾状态,使患者在整个转移过程处于安全体位,并能分摊体重,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提高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能够升降,不仅能够增加适用性,还能协助患者锻炼,进而增加使用功能。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机构100包括一个底座110和若干个脚轮120,所述脚轮12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底部,所述承载机构300通过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顶部。通过设置所述脚轮120,能够使整体进行移动,以实现移位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10长度可伸缩折叠,满足使用和放置时的不同尺寸要求。所述脚轮120可以为万向轮、带刹车万向轮或轮毂电机组成的轮组,可实现手动或电动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可选取机械驱动或电力驱动,实现手动或电动执行升降,当手动控制时,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可配备手轮,通过转动手轮来执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升降。当电动控制时,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可配备按钮,通过按下按钮,执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升降。另外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还可放置动力电池和控制器等,其中动力电池为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电动升降,以及所述脚轮120电驱动提供电能,所述控制器提供按钮,可控制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电动升降和所述脚轮120电驱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大腿托单元340包括一个腿托连杆341和两个腿托垫342,所述腿托连杆341连接于两个所述腿托垫342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之间,两个所述腿托垫342位于所述腿托连杆341的两侧。
所述腿托连杆341倾斜设置,以使所述腿托垫342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腿托连杆341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连接处的水平高度。所述腿托垫342可以是软垫,以增加舒适性。
使用时,患者面朝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患者的每个腿对应一个所述腿托垫342放置,并且患者的大腿根部部位坐在所述腿托垫342上,使患者双腿处在半座位的部分悬空状态,此时所述腿托垫342承担大部分体重,避免晃动而造成舒适性不佳,以及克服双脚着地而无法进入乘用车座位的转移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肘托单元310包括两个肘托连杆311和两个肘托垫312,两个所述肘托连杆311分别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每个所述肘托连杆311上分别设置一所述肘托垫312。
两个所述肘托连杆311呈水平设置,并且通过调节装置370进行水平宽度调节,以适合不同胸宽者使用。所述肘托垫312也可以为软垫,并且每个所述肘托垫312对应一个肘部,使患者的肘部通过所述肘托垫312借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腋托单元320包括两个腋托连杆321和两个腋托垫322,每个所述腋托垫322分别通过一所述腋托连杆321连接一所述肘托连杆311,所述腋托连杆321连接于所述肘托连杆311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一端。
所述腋托连杆321可与所述肘托连杆311垂直设置,所述腋托垫322位于所述腋托连杆321的上部,所述腋托垫322也可以为软垫,以增加舒适度。其中每个所述腋托垫322分别为患者腋部借力,使患者的上半身基本处在挺直状态。此时患者的臀部和腿部处于悬空状态,以及后背和臀部没有阻挡物,能够进行如厕、入浴和乘车座位等转移,进而增加使用功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腹托单元330包括一个腹托连杆331和至少一个腹托垫332,所述腹托连杆331连接于两个所述肘托连杆311之间,所述腹托垫332连接所述腹托连杆331上,所述腹托垫332位于所述肘托垫312和所述腋托连杆321之间。
所述腹托垫332用于移位时的腹部借力,使患者前倾时,腹部能够顶住所述腹托垫332借力。其中所述腹托垫332也可以为软垫,并套设于所述腹托连杆331上。
参考图2,所述腹托垫332位于所述肘托垫312和所述腋托连杆321之间,这样当患者通过所述肘托垫312进行肘部借力,以及通过所述腋托连杆321借力时,患者的腹部可顶在所述腹托垫332上借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承载机构300还包括推拉杆机构360,所述推拉杆机构360包括两个推拉直杆361,两个所述推拉直杆361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护理者可作用在所述推拉直杆361上,进行移位操作。其中两个所述推拉直杆361可呈一体结构,且横向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承载机构300还包括握把手机构350,所述握把手机构350连接于所述推拉杆机构360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之间。移位时,患者双手可握住所述握把手机构350进行借力,所述握把手机构350包括两个竖直杆351,所述握把手机构351和所述推拉杆机构360上可包裹软垫,以增加舒适性。
如图1所示,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还包括水平调节装置370,所述水平调节装置370可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所述水平调节装置370可调节所述承载机构300的两个所述肘托连杆311的水平宽度,以适合不同胸宽者使用。
由上述可知,患者面朝升降立柱机构200,通过所述肘托单元310进行肘部借力,通过所述腋托单元320进行腋部借力,患者双手握住所述握把手机构360进行借力,并且患者腹部顶在所述腹托单元330上,以及通过所述大腿托单元340托住患者大腿根部,此时人体的重量分散于腿部、腋部、腹部、肘部和手部,同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患者的后背与臀部没有遮挡物,并呈半坐姿且上身挺直前倾状态,并能分摊体重,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使整个转移过程处在安全体位,提高了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00上。这样除满足移位基本功能外,又可实现轮椅助行功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座椅可拆卸匹配安装于所述底座机构100的底座110,这样装置可作为轮椅使用,其中所述肘托单元310、所述腋托单元320、所述腹托单元33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等均保留,所述座椅布置在患者臀部位置,以使患者能够坐在所述座椅上,进行轮椅使用,进而增加使用功能。其中所述肘托单元310可作为轮椅扶手使用。另外所述座椅的靠背可翻转,这样装置可作为躺椅使用,此时所述腹托单元330可作为躺位时的扶手。
第三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所述肘托单元310、所述腋托单元320、所述腹托单元33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除通过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升降外,还能够独立设置升降结构进行独立升降,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例如患者借助升降的所述腋托单元320进行站立锻炼,利用升降的所述大腿托单元340进行腿部活动锻炼。
结合上述三个实施例的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可进行移位、轮椅和护理等功能,以下将详细介绍:
1、移位功能。利用所述底座机构100的脚轮120进行电动或手动移位,其中还配备了所述推拉杆机构360,作为护理者移位使用。移位是本装置的主要的基本功能,另外通过所述肘托单元310、所述腋托单元320、所述腹托单元33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分散重力,使移位过程具有良好的体验。
2、轮椅功能。通过在所述底座机构100的底座110上安装座椅,可作为轮椅使用。其中所述肘托单元310可作为轮椅扶手使用,腹托单元330可作为躺位时的扶手。即在装置固有结构上布置座椅,可在室内外环境下进行轮椅方式助行。
3、护理功能。利用装置自身的结构特点,护理者可在装置上让患者在坐、躺等不同姿位进行不同部位的护理和清洁,大大提高护理的便利性,和减轻护理强度。
4、半自理功能。利用装置上的控制面板开关,患者可自行操作从床、装置、室内场地间的位置移位,又可在他人帮助下如厕、洗澡或坐在座椅上进行生活、工作、锻炼等活动。
5、康复功能。由于所述肘托单元310、所述腋托单元320、所述腹托单元33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可通过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或独立结构进行升降,患者借助所述腋托单元320的升降功能,通过所述腋托单元320类似双拐杖功能使人站立进行康复锻炼,还可利用所述大腿托单元340升降进行腿部活动锻炼。
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可应用于多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室内、户外和对接乘用车。在室内时,由于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并且患者的后背与臀部没有遮挡物,因此通过移位可方便如厕或入浴。在户外时,装置具有轮椅车功能,可在户外小区平地、或医院环境进行推行,增加患者活动空间和社交空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接乘用车时,装置与普通家用轿车对接,由于人体臀部和腿部处于悬空状态,能够避开车门的阻挡,可直接将患者推入乘用车座位,带领患者外出就医或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而装置可直接放入乘用车后备箱进行运输。
综上所述,所述肘托单元310为患者肘部借力之用,所述腋托单元320为患者腋部借力用,所述腹托单元330为患者腹部借力用,所述大腿托单元340托住患者大腿根部,使患者能够以半坐姿借力,此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呈半坐姿且上升挺直前倾状态,使患者在整个转移过程处于安全体位,并能分摊体重,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提高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能够升降,不仅能够增加适用性,还能协助患者锻炼,进而增加使用功能。另外还可应用室内、户外和对接乘用车等多场景,并可实现移位、轮椅、护理、半自理和康复功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机构(100);
升降立柱机构(200),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00)上;
承载机构(300),所述承载机构(300)包括肘托单元(310)、腋托单元(320)、腹托单元(330)和大腿托单元(340),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所述大腿托单元(340)位于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底座机构(100)之间,所述腋托单元(320)和所述腹托单元(330)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310)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托单元(340)包括一个腿托连杆(341)和两个腿托垫(342),所述腿托连杆(341)连接于两个所述腿托垫(342)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之间,两个所述腿托垫(342)位于所述腿托连杆(341)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托单元(310)包括两个肘托连杆(311)和两个肘托垫(312),两个所述肘托连杆(311)分别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每个所述肘托连杆(311)上分别设置一所述肘托垫(3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腋托单元(320)包括两个腋托连杆(321)和两个腋托垫(322),每个所述腋托垫(322)分别通过一所述腋托连杆(321)连接一所述肘托连杆(311),所述腋托连杆(321)连接于所述肘托连杆(311)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托单元(330)包括一个腹托连杆(331)和至少一个腹托垫(332),所述腹托连杆(331)连接于两个所述肘托连杆(311)之间,所述腹托垫(332)连接所述腹托连杆(331)上,所述腹托垫(332)位于所述肘托垫(312)和所述腋托连杆(321)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300)还包括推拉杆机构(360),所述推拉杆机构(360)包括两个推拉直杆(361),两个所述推拉直杆(361)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300)还包括握把手机构(350),所述握把手机构(350)连接于所述推拉杆机构(360)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机构(100)包括一个底座(110)和若干个脚轮(120),所述脚轮(12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00)上。
CN202320073956.9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Active CN219614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3956.9U CN219614269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3956.9U CN219614269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4269U true CN219614269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5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3956.9U Active CN219614269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4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5871B2 (en) Transfer and locomotion apparatus
JP2021037310A (ja) 患者の搬送および訓練補助器具
US5916085A (en) Rotator for assisting a person in lying down on and getting up from a bed and method of use
JP5391268B2 (ja) 出産補助装置
JP2014509543A (ja) 身体障害者のための移動装置
JP2007181639A (ja) 起立補助椅子
US5836652A (en) Invalid chair with pivotal foot rest
CN114392079A (zh) 一种护理移乘车
WO2012101574A2 (en) Mobilization and exercise device
CN219614269U (zh)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CN113995592B (zh) 一种半自动分离对接的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CN212090063U (zh)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JP4202199B2 (ja) 電動車椅子
CN116035827A (zh)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CN114652548A (zh) 一种微变人体姿势的移乘装置
CN211326239U (zh) 一种多功能老人残疾人代步电动轮椅
CN111358627A (zh)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CN112930160A (zh) 用于稳定、固定患者和使其活动的辅助装置
JP2001129032A (ja) 介護補助装置
CN217219411U (zh) 一种床边侧坐装置
CN219516884U (zh)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CN220459516U (zh) 一种可平躺式护理轮椅
CN220757572U (zh) 一种高舒适性的电动轮椅结构
JPH11226060A (ja) 介護支援用寝台
JPH08243123A (ja) 床走行型昇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