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6884U -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6884U
CN219516884U CN202320053877.1U CN202320053877U CN219516884U CN 219516884 U CN219516884 U CN 219516884U CN 202320053877 U CN202320053877 U CN 202320053877U CN 219516884 U CN219516884 U CN 219516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ody
bed
patient
suppor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38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昶霖
刘剑伟
陈永源
程素华
修林功
王国强
史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da Future Qing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da Future Qing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da Future Qing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da Future Qing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38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6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6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6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包括床体和床架,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床体支架,所述第一床体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床尾位置,所述第一床体支架下方设置有第二床体支架,所述第二床体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床头位置,所述第二床体支架靠近床尾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床体电动推杆,所述床体电动推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在床体电动推杆的作用下,使患者从平躺状态转到几乎站立状态,患者可以踩在挡板上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锻炼患者的下肢力量。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背景技术
病床一般指护理床,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如体重监测、起背就餐、智能翻身、预防褥疮、负压接尿尿床报警监测、移动运输、休息、康复、给药输液等功能,康复病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
目前,公知的病床是平板床式或折叠床。平板床是由床架和床体组成,仅供患者躺卧;折叠床由床架和可以折叠的床体组成,折叠床的床体由靠背板、防滑板和脚板及坐板组成。当病床平展和平板床一样,供患者躺卧;当调节机构可使靠背板和防滑板升起时,供患者斜躺或坐立。在斜躺或坐立时,患者的脚跟与臀部同在一个水平面上,腰部呈弧形弯曲。坐立时,患者的着力点是臀部和脚跟;斜躺时,患者的着力点是背部、臀部和脚跟。时间稍长时,臀部和脚跟及背部就会麻木,使患者会感到不舒适、不自然。同时患者的身体会下滑。长时间坐立或躺卧的患者,身体下肢得不到锻炼,血液循环过慢,会使下肢肌肉力量变弱,下肢无力,因此患者不能长时间坐立或斜躺。此外,久病或体格差的患者在上述的病床上下床时,需在他人的扶持下才可下地站立,此类病床也不方便患者下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包括床体和床架,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床体支架,所述第一床体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床尾位置,所述第一床体支架下方设置有第二床体支架,所述第二床体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床头位置,所述第二床体支架靠近床尾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床体电动推杆,所述床体电动推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床体支架上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地,所述床架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床架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靠近床尾的一端均铰接有支腿,所述底部支架靠近床尾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腿电动推杆,所述支腿电动推杆两侧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远离所述底部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左右两侧均对称铰接有若干护板。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在所述床体电动推杆的推动下,所述床体最大的旋转角度为8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床体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床体绕第一床体支架和第二床体支架铰接处为圆心缓慢旋转,床体最大的旋转角度为82°,床体旋转到最大角度时,患者从平躺状态转到几乎站立状态,患者可以踩在挡板上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锻炼患者的下肢力量,防止久卧的患者下肢肌肉萎缩。
2、本实用新型在床体旋转时,支腿电动推杆向外伸展,支腿电动推杆通过支撑杆控制两侧支腿向两侧移动,使旋转起来的床体中的床尾部分落入两侧支腿中间,为床体旋转提供了空间,避免了床体旋转时损坏支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床体;2、床架;3、护板;4、挡板;5、第一床体支架;6、第一连接杆;7、第二床体支架;8、第二连接杆;9、床体电动推杆;10、底部支架;11、支腿电动推杆;12、支撑杆;13、支腿;14、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包括床体1和设置在床体1下方的床架2,床架2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14,床体1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两块护板3,靠近床头的护板3和靠近床尾的护板3防止患者滚落下床体1,转动靠近床头的护板3便于按摩患者的上半身,转动靠近床尾的护板3便于按摩患者的下半身。床体1的床头和床尾均设置有挡板4。
床架2包括第一床体支架5、设置在第一床体支架5下方的第二床体支架7和设置在床架2底部的底部支架10。
床体1下方设置有第一床体支架5,第一床体支架5的长度与床体1的长度相等,第一床体支架5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设置在第一床体支架5中点与靠近床尾位置的端点之间,第一床体支架5下方设置有第二床体支架7,第二床体支架7靠近床尾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床体支架5上,第二床体支架7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8设置在第二床体支架7中点与靠近床头位置的端点之间,第二连接杆8中间位置铰接有床体电动推杆9,床体电动推杆9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6的中间位置。启动床体电动推杆9,床体电动推杆9推动床体1绕第一床体支架5和第二床体支架7铰接处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可将床体1推动旋转82°,使床体1几乎垂直于地面。
第二床体支架7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能够缓冲第一床体支架5下落时的重力,保证患者由站立变为平躺时的舒适性,减缓床体1对患者的颠簸。
床体1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架10,底部支架10靠近床尾的一端均铰接有支腿13,支腿13的另一端底部连接有万向轮14,底部支架10靠近床尾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腿电动推杆11,支腿电动推杆11的伸缩端两侧铰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另一端铰接在支腿13上。支腿电动推杆11伸缩端伸展运动时,支腿电动推杆11控制支撑杆12使支腿13向两侧移动,使支腿13两侧的距离大于床体1的宽度。
使用时,长期久卧的患者想要活动下肢时,患者可以启动床体电动推杆9,床体电动推杆9推动床体1绕第一床体支架5和第二床体支架7铰接处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使床体1由水平状态旋转到几乎直立状态,床体1旋转的最大角度为82°。床体1在旋转时,支腿电动推杆11同时向前伸展,通过控制支撑杆12使支腿13向两侧移动,直到支腿13之间的距离大于床体1的宽度位置。旋转82°的床体1落入两条支腿13之间,患者可以在几乎直立的状态下,活动下肢腿部肌肉,加快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腿部肌肉萎缩。活动完毕后,患者通过控制床体电动推杆9使床体1下落到水平位置即可。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和床架(2),所述床体(1)底部设置有第一床体支架(5),所述第一床体支架(5)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靠近床尾位置,所述第一床体支架(5)下方设置有第二床体支架(7),所述第二床体支架(7)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靠近床头位置,所述第二床体支架(7)靠近床尾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床体支架(5)上,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床体电动推杆(9),所述床体电动推杆(9)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床体支架(7)上设置有缓冲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2)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2)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架(10),所述底部支架(10)靠近床尾的一端均铰接有支腿(13),所述底部支架(10)靠近床尾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腿电动推杆(11),所述支腿电动推杆(11)两侧铰接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另一端铰接在支腿(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3)远离所述底部支架(10)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左右两侧均对称铰接有若干护板(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在所述床体电动推杆(9)的推动下,所述床体(1)最大的旋转角度为82°。
CN202320053877.1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Active CN219516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3877.1U CN219516884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3877.1U CN219516884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6884U true CN219516884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50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3877.1U Active CN219516884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6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438894T3 (en) TRANSFER AND MOBILITY DEVICE
CN108378999B (zh) 护理病床
CN111374867A (zh) 一种偏瘫患者坐站位互换协助装置
CN219516884U (zh) 一种便于患者站立的病床
CN211244429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行走座椅
WO2012101574A2 (en) Mobilization and exercise device
CN206577049U (zh) 全自动多功能康养轮椅床
CN110638582A (zh) 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CN113995592B (zh) 一种半自动分离对接的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CN213666288U (zh) 一种蹲式排便的病床
CN212090063U (zh)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CN211635082U (zh) 一种腰椎康复训练器
JP4202199B2 (ja) 電動車椅子
US20210007925A1 (en) Exercising, mobility transpor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1835086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医疗床
CN210812166U (zh) 一种转移辅助装置
CN219614269U (zh)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CN219516887U (zh) 一种便于患者坐立的医疗病床
CN111568664A (zh) 一种三折式侧翻护理床
CN111358627A (zh)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CN111437110A (zh) 一种带有平躺位与坐立位转换装置的轮椅
CN115998543A (zh) 一种多功能病床
CN217219411U (zh) 一种床边侧坐装置
CN212466401U (zh) 一种三折式侧翻护理床
CN214549917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易于起坐的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