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6764U - 支撐消能結構 - Google Patents

支撐消能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6764U
TWM636764U TW111208291U TW111208291U TWM636764U TW M636764 U TWM636764 U TW M636764U TW 111208291 U TW111208291 U TW 111208291U TW 111208291 U TW111208291 U TW 111208291U TW M636764 U TWM636764 U TW M6367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element
supporting energy
column
dissipating structure
energy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8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宜璋
李俊龍
李婧瑀
Original Assignee
劦承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劦承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劦承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8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6764U/zh
Publication of TWM636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6764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支撐消能結構,包括第一構件、第二構件以及至少一間柱元件。第二構件與第一構件相對。間柱元件配置於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間柱元件包括多個彈性部與多個板體且具有一軸向,彈性部與板體沿軸向彼此交錯疊置。

Description

支撐消能結構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支撐消能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間柱元件的支撐消能結構。
一般來說,在建築結構上加裝消能裝置,可吸收部份的地震力,讓主結構較不容易受損,減少建築物的搖晃幅度,增加居住的舒適度。
舉例而言,可採用制震壁的方式,在建築物上下的結構體之間安裝中間含有黏彈性材料的鋼板,藉此吸收部份的地震能量,減緩建築物搖晃的程度。然而,對於影響建築物的外力而言,例如地震、風吹的搖動等,其會具有不同的方向力,但大多的制震壁僅提供單一方向的勁度與消能能力。若需要克服多方向的層間變位,可能需要配置多個制震壁於不同的方位,但這使得其所佔空間較大,且建築成本較高。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支撐消能結構,其包括間柱元件,用以減少地震力或風力作用下的結構反應。
本新型創作的支撐消能結構,包括第一構件、第二構件以及至少一間柱元件。第二構件與第一構件相對。間柱元件配置於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間柱元件包括多個彈性部與多個板體且具有一軸向,彈性部與板體沿軸向彼此交錯疊置。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構件包括上橫樑,第二構件包括下橫樑,上橫樑、至少一間柱元件與下橫樑在軸向上的正投影重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間柱元件的數量為多個,這些間柱元件沿一水平方向排列。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間柱元件更包括鉛心,鉛心被彈性部包覆。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消能結構更包括多個固定件,用以將至少一間柱元件的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間柱元件為圓形柱或方形柱。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水平方向上的寬度大於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水平方向上的寬度小於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支撐消能結構中,間柱元件包括沿軸向疊置的多個彈性部,藉由彈性部吸收部份的地震力或風力的能量,以減緩建築物搖晃的程度。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圖1的支撐消能結構的另一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同時提供直角座標X-Y-Z以利於構件辨識。
請參考圖1與圖2,本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100適於安裝於建築物中,以作為制震裝置。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消能結構100包括第一構件110、第二構件120以及至少一間柱元件130。此處,間柱元件130示意性地繪示三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間柱元件的數量可依實際所需而調整,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構件120與第一構件110相對。間柱元件130配置於第一構件110與第二構件120之間。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構件110與第二構件120分別包括上橫樑111與下橫樑121。第一構件110與第二構件120例如是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結構或鋼構,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在一實施例中,當地震或風吹發生時,支撐消能結構100用以減少地震力或風力作用下的結構反應,提升建築物的抗風及耐震能力。
在一實施例中,支撐消能結構100更包括上端板150與下端板160,第一構件110與第二構件120分別更包括上基座112與下基座122。上基座112連接上橫樑111,上端板150連接上基座112,下端板160連接下基座122,下基座122連接下橫樑121。上端板150與下端板160分別連接間柱元件130的上側S1與下側S2。於此,上基座112與下基座122在垂直方向(Z軸軸向)上的高度皆大於間柱元件130在垂直方向(Z軸軸向)上的高度。
在一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A具有一軸向。於此,間柱元件130A的軸向即是直角座標X-Y-Z的Z軸軸向。上橫樑111、間柱元件130與下橫樑121在Z軸軸向上的正投影重疊。換言之,間柱元件130是位在樑的正下方。
以下針對間柱元件進一步說明。
圖3至圖5是本新型創作的多個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的立體示意圖。需注意的是,圖3至圖5所繪示的支撐消能結構,僅示意地簡單繪示各元件的相對位置,並繪示局部剖面,以更清楚地示意內部結構。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請參考圖3,在一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A配置於第一構件110A與第二構件120A之間,間柱元件130A包括多個彈性部131A與多個板體133A。彈性部131A與板體133A沿間柱元件130A的軸向(Z軸)彼此交錯疊置。在一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A的最外層也是由彈性部131A所組成,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於此,間柱元件130A繪示的數量為一個,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具體來說,彈性部131A例如是橡膠層,板體133A例如是鋼片。也就是說,間柱元件130A例如是積層橡膠支承墊(Rubber Bearing, RB),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在水平方向(X、Y軸軸向)上的寬度W1大於間柱元件130在垂直方向(Z軸軸向)上的高度H1,支撐消能結構100可承受X-Y軸向的水平方向的變位,使得支撐消能結構100無方向性限制,具有良好的制震效果,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4,在一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B還包括鉛心132B,彈性部131B包覆鉛心132B。也就是說,間柱元件130B例如是鉛心積層橡膠支承墊(Lead Rubber Bearing, LRB),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於此,間柱元件130B繪示的數量為一個,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而言,間柱元件130、130A、130B例如是由消能部與勁度部所組成,消能部例如為「鉛」或「高阻尼橡膠」,勁度部例如為「一般基層橡膠」或「高阻尼橡膠」,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消能部的目的為發生水平變位時,藉由材料進入降伏階段,消耗結構物所承受地震波能量,使地震造成的損害降低。勁度部的目的則為提高建築物垂直向及側向勁度,減少外力作用下結構體變位。
請參考圖3與圖4,間柱元件130A、130B為圓形柱,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請參考圖5,在一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C為方形柱,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130A、130B、130C以牆或柱的形式安裝於建築結構上,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的數量包括三個,且沿一水平方向(例如是X軸向)排列。實際上,間柱元件130的數量可視需求而定,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一般來說,市面上的制震壁大多為規格品,選擇有限,相較之下,本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100的間柱元件130的尺寸及數量可依客戶需求做最佳化設計,且所佔空間恰當並不會過大。
此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消能結構100更包括多個固定件140,用以將間柱元件130的上側S1與下側S2分別固定於第一構件110與第二構件120。於此,固定件140例如是螺絲,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圖6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6,在一實施例中,間柱元件130D在水平方向(X、Y軸軸向)上的寬度W2小於間柱元件130D在垂直方向(Z軸軸向)上的高度H2,支撐消能結構100D也可承受X-Y軸向的水平方向的變位,使得支撐消能結構100D無方向性限制,具有良好的制震效果,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在上述實施例中,支撐消能結構除應用於新建的建築物外,對已完成的建築物的補強亦適用,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支撐消能結構中,間柱元件包括沿軸向疊置的多個彈性部,藉由彈性部吸收部份的地震力或風力的能量,使得支撐消能結構無方向性限制。進一步而言,本新型創作的支撐消能結構與液流型阻尼器(Fluid Viscous Dampers, FVD)的制震壁相比較,更可提供垂直承載能力,讓建築物於地震時不易倒塌。因此,本新型創作的支撐消能結構可同時承受垂直載重及水平載重,以減少樓板的垂直及水平變位,以減緩建築物搖晃的程度。此外,間柱元件的數量及尺寸還可依客戶需求做最佳化設計,且所佔空間恰當並不會過大。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D:支撐消能結構 110、110A:第一構件 111:上橫樑 112:上基座 120、120A:第二構件 121:下橫樑 122:下基座 130、130A、130B、130C、130D:間柱元件 131A、131B:彈性部 132B:鉛心 133A:板體 140:固定件 150:上端板 160:下端板 H1、H2:高度 W1、W2:寬度 S1:上側 S2:下側 X-Y-Z:直角坐標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支撐消能結構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3至圖5是本新型創作的多個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支撐消能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100:支撐消能結構
110:第一構件
111:上橫樑
112:上基座
120:第二構件
121:下橫樑
122:下基座
130:間柱元件
140:固定件
150:上端板
160:下端板
S1:上側
S2:下側
X-Y-Z:直角坐標

Claims (8)

  1. 一種支撐消能結構,包括: 第一構件; 第二構件,與該第一構件相對;以及 至少一間柱元件,配置於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之間,該至少一間柱元件包括多個彈性部與多個板體且具有一軸向,該些彈性部與該些板體沿該軸向彼此交錯疊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消能結構,其中該第一構件包括上橫樑,該第二構件包括下橫樑,該上橫樑、該至少一間柱元件與該下橫樑在該軸向上的正投影重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消能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間柱元件的數量為多個,該些間柱元件沿一水平方向排列。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消能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間柱元件更包括鉛心,該鉛心被該些彈性部包覆。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消能結構,更包括多個固定件,用以將該至少一間柱元件的兩端分別固定於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消能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間柱元件為圓形柱或方形柱。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消能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水平方向上的寬度大於該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消能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水平方向上的寬度小於該至少一間柱元件在一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TW111208291U 2022-08-02 2022-08-02 支撐消能結構 TWM636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8291U TWM636764U (zh) 2022-08-02 2022-08-02 支撐消能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8291U TWM636764U (zh) 2022-08-02 2022-08-02 支撐消能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6764U true TWM636764U (zh) 2023-01-21

Family

ID=8665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8291U TWM636764U (zh) 2022-08-02 2022-08-02 支撐消能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6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04700A (ja) 建物用構造防護システム
US20090211179A1 (en) Damping for tall structures
JP5961057B2 (ja) 免震構造、免震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ンルーム
JP4579615B2 (ja) 連層コアウオール型制震超高層集合住宅建物
JP5137991B2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のマスト水平支持装置
TWM636764U (zh) 支撐消能結構
TWI835230B (zh) 支撐消能結構
JP4812463B2 (ja) 免震床構造
JP6794133B2 (ja) 建物
TW202407191A (zh) 支撐消能結構
JP5032232B2 (ja) 建築物
JP4093491B2 (ja) 耐力壁配置構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耐力壁
JP5324054B2 (ja) コア集約型耐震構造物
JP7293557B2 (ja) 建物
JP2011140970A (ja) 免震構造、及び構造物
JP6178171B2 (ja) 既存構造物における既存基礎の補強構造
JP2021004445A (ja) 建物
JP2001295494A (ja) 複数棟連結建物.
JPH02300475A (ja) フレーム組み込み型制振装置
JP2019100021A (ja) 建物
JP2001279949A (ja) 制振構造
JP3713646B2 (ja) 免震構造
JP2001263416A (ja) 免震装置
JP6948864B2 (ja) 構造物
JP7244286B2 (ja) 構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