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960U - 插座連接器、插座端子以及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插座連接器、插座端子以及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2960U
TWM632960U TW111202027U TW111202027U TWM632960U TW M632960 U TWM632960 U TW M632960U TW 111202027 U TW111202027 U TW 111202027U TW 111202027 U TW111202027 U TW 111202027U TW M632960 U TWM632960 U TW M6329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ocket
receptacle
terminal
pl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2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成旭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然湖Ms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然湖Ms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然湖Ms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32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296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插座連接器、插座端子以及連接器組件。所述插座連接器包括:插座外殼,在下方具備插座端子容納部和線纜容納部,並在上方具備插塞連接器容納部;插座端子,安裝到所述插座端子容納部,所述插座端子的任意一部分形成為暴露到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而能夠與設置於所述插塞連接器的插塞端子接通,另一部分形成為能夠與線纜接通;以及翻轉件,形成為在所述線纜容納部中能夠轉動,並且在線纜容納於所述線纜容納部中的狀態下將所述線纜覆蓋固定。

Description

插座連接器、插座端子以及連接器組件
本創作涉及連接電源和設備、設備和設備或者設備內部單元(unit)之間而構成電路並與插塞連接器結合的插座連接器。
電連接器是連接電源和設備、設備和設備或者設備內部單元之間以構成電路的接通結構。電連接器可以由彼此結合而電連接的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構成。
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分別由彼此電連接的插座端子和插塞端子、插座端子和插塞端子分別被安裝固定的外殼以及晶片構成。
另一方面,在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分別設置的插座端子以及插塞端子可以具備複數個。因此,可以考慮開發出彼此相對應的複數個插座端子和插塞端子的緊固結構在預先設定的位置穩定地形成,並且是複數個插座端子和插塞端子彼此電接觸的觸點的接觸狀態能夠穩定地保持的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的緊固結構。
本創作的一目的在於提供容易進行插座端子的安裝且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插座端子的固定狀態的插座連接器。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更容易地形成與插塞連接器結合的插座連接器。
為了達到本創作的目的,根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的插座連接器包括:插座外殼,在下方具備插座端子容納部和線纜容納部,並在上方具備插塞連接器容納部;插座端子,安裝到所述插座端子容納部,所述插座端子的任意一部分形成為暴露到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而能夠與設置於所述插塞連接器的插塞端子接通,另一部分形成為能夠與線纜接通;以及翻轉件,形成為在所述線纜容納部中能夠轉動,並且在線纜容納於所述線纜容納部中的狀態下將所述線纜覆蓋固定。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與所述插座端子容納部在所述插座外殼的上下方向上重疊,並與所述線纜容納部在所述插座外殼的上下方向上不重疊。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插塞連接器裝配到電路基板並從所述電路基板的一面上凸出,在所述插塞連接器安裝於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中的狀態下,所述插座外殼的上面被所述電路基板的一面覆蓋。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翻轉件形成為暴露到所述插座外殼的下面並能夠向下方轉動。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包括:插塞連接器容納槽;以及凸出壁,形成為在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槽內呈島狀凸出,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插座端子主體部;插塞端子接通部,從所述插座端子主體部延伸,並具備在被所述凸出壁劃分的第一容納部和第二容納部分別設置的第一接通臂以及第二接通臂;以及線纜接通部,從所述插座端子主體部延伸,並暴露到所述線纜容納部。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第一接通臂和所述第二接通臂從所述凸出壁的兩側分別凸出。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第一接通臂和所述第二接通臂與沿著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槽的長度方向分別交替地位於所述第一容納部和所述第二容納部的插塞連接器的接通臂分別接通。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為了防止顛倒插入,所述凸出壁形成為兩側非對稱,所述兩側是以將所述凸出壁向長度方向橫穿的虛擬中心線為基準來劃分。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插座端子主體部還包括相互隔開地配置成壓入固定到所述插座外殼的第一壓入固定銷以及第二壓入固定銷,所述第一接通臂和所述第二接通臂從所述第一壓入固定銷和所述第二壓入固定銷分別延伸形成。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線纜接通部包括:線纜接通臂,形成為能夠與所述線纜的端子部接通;以及翻轉件支承臂,配置成與所述線纜接通臂相面對,並將所述翻轉件能夠轉動地支承。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插座連接器還包括:保持器,在所述插座外殼安裝成覆蓋所述插座端子,並形成為限制所述插座端子脫落。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保持器包括:保持器主體,配置成覆蓋所述插座端子;以及緊固鈎,從所述保持器主體延伸,並形成為能夠鈎掛於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的緊固孔。
為了達到本創作的目的,根據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插座端子包括:插座端子主體部,具備用於壓入固定到插座外殼的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至少一個插塞端子接通部,從所述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延伸,並暴露到所述插座外殼的插塞連接器容納部;以及線纜接通部,從所述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延伸,並暴露到所述插座外殼的線纜容納部。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是相互隔開地配置的第一壓入固定銷、第二壓入固定銷以及第三壓入固定銷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插塞端子接通部包括從所述第一壓入固定銷和所述第二壓入固定銷分別延伸形成的第一接通臂以及第二接通臂,所述線纜接通部包括從所述第三壓入固定銷延伸形成的線纜接通臂。
根據與本創作相關的一例,可以是所述線纜接通部還包括:翻轉件支承臂,配置成與所述線纜接通臂相面對,以將覆蓋固定容納於所述線纜容納部中的線纜的翻轉件能夠轉動地支承。
為了達到本創作的目的,根據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包括:所述插座連接器,構成為能夠接通線纜;以及插塞連接器,裝配到電路基板,並構成為能夠緊固到所述插座連接器。
通過上述的解決方案得到的本創作的效果如下。
插座連接器包括在下方具備插座端子容納部和線纜容納部並在上方具備容納物件連接器的插塞連接器容納部的插座外殼。安裝到插座端子容納部的插座端子的任意一部分形成為暴露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而能夠與插塞連接器的插塞端子接通,插座端子的另一部分形成為能夠與線纜接通。插座連接器包括翻轉件,所述翻轉件形成為在線纜容納部中能夠轉動,並且線纜容納於線纜容納部中的狀態下將線纜覆蓋固定。
根據這樣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插座端子通過插座外殼下方而插入安裝於插座端子容納部,在插座端子安裝於插座外殼中的狀態下,線纜通過設置在插座外殼下方的線纜容納部而與插座端子接通。之後,物件連接器(即插塞連接器)通過設置在插座外殼上方的插塞連接器容納部插入安裝而與插座端子電連接。
因此,插座連接器的插座端子可以穩定地提供通過插座外殼下方安裝的線纜和通過插座外殼上方安裝之設置於插塞連接器的插塞端子的電接通。另外,可以容易地形成將插座端子和線纜安裝到插座外殼的裝配作業,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的裝配作業也可以通過插座外殼的上方容易地形成。
並且,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與插座端子容納部在插座外殼的上下方向上重疊,並與線纜容納部在插座外殼的上下方向上不重疊。因此,插座端子通過插塞連接器容納部暴露到外部,可以有效地確認插座端子安裝於插座端子容納部中的狀態。
另外,在安裝有在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裝配電路基板的插塞連接器的狀態下,翻轉件形成為暴露到插座外殼的下面而能夠向下方轉動。因此,即使在具有插座外殼的上面被電路基板的一面覆蓋的結構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翻轉件穩定地保持容納於線纜容納部中的線纜的固定狀態。
以下,參照附圖更詳細地說明與本創作相關的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
在本說明書中,即使是彼此不同的實施例,針對相同或類似的構件,標註相同或類似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對其的重複說明。
只要文意上沒有明確地表示不同,單數的表達包括複數表達。
圖1是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結合前狀態的立體圖;圖2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結合的狀態的立體圖;以及圖3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的結合前狀態和結合後狀態的截面圖。
參照圖1至圖3,連接器組件10連接電源和設備、設備和設備或者設備內部單元之間來構成電路。連接器組件10可以由彼此結合而電連接的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構成。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可以形成為通過電接通而傳輸信號或供應電源。
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具備彼此結構上結合的插座外殼110和插塞外殼210。如圖3所示,插座外殼110和插塞外殼210可以在插座外殼110和插塞外殼210的上下方向上相互結合。
另外,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分別具備隨著彼此接觸而實現實質上電接通的插座端子120和插塞端子220。插座端子120和插塞端子220形成為分別安裝於插座外殼110和插塞外殼210而被固定。
以下,更詳細地說明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
首先,與圖1至圖3一起及參照圖4至圖9來說明插座連接器100。
圖4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圖5是從下方觀察圖4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圖6是圖4所示之插塞連接器200的俯視圖;圖7是圖4所示之插塞連接器200的仰視圖;圖8A和圖8B是分別從不同方向觀察圖4所示之插座外殼110的立體圖;以及圖9是圖4所示之插座端子120的主視圖。
參照圖1至圖9,插座連接器100包括插座外殼110、插座端子120、以及翻轉件130。
插座外殼110形成插座連接器100的外觀,並被安裝插座端子120。
插座外殼110在下部具備插座端子容納部111和線纜容納部112,並在上部具備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
插座端子容納部111形成為向插座外殼110的下方開口。線纜容納部112形成為向插座外殼110的下方和側方開口。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形成為向插座外殼110的上方開口。
可以是插座端子容納部111和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形成為彼此連通,線纜容納部112和插座端子容納部111形成為彼此連通。
插座端子120安放於插座端子容納部111。插座端子120的任意一部分形成為能夠暴露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而與設置於插塞連接器200的插塞端子220接通。插座端子120的另一部分形成為能夠與線纜1接通。插座端子120可以通過插座外殼110下部暴露到外部。
線纜1可以由將設置於電子設備中的彼此隔開配置的電子元件電連接的軟質柔性排線(Flexible Flat Cable:FFC)或者柔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形成。線纜1的端部具備在與插座端子120接通的位置形成與插座端子120電接觸的導電圖案。線纜1可拆卸地接通於插座連接器100,並以插座連接器100為介質與被裝配插塞連接器200的插塞端子220的電路基板2電連接。
翻轉件130可轉動地形成於插座外殼110的線纜容納部112,並形成為線纜1容納在線纜容納部112中的狀態下覆蓋並固定線纜1。
根據這樣的插座連接器100的結構,插座端子120通過插座外殼110下方而插入安裝於插座端子容納部111,在插座端子120安裝在插座外殼110中的狀態下,線纜1通過設置於插座外殼110下方的線纜容納部112插入而與所述插座端子120接通。在安裝有插座端子120的插座連接器100中,物件連接器(即插塞連接器200)通過設置於插座外殼110上方的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插入安裝而與插座端子120電連接。
因此,插座連接器100的插座端子120可以穩定地提供通過插座外殼110下方安裝的線纜1和通過插座外殼110上方安裝之設置於插塞連接器200的插塞端子220的電接通。另外,可以容易地形成將插座端子120和線纜1安裝到插座外殼110的裝配作業。另外,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的裝配作業也可以通過配置在插座外殼110上方的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容易地形成。
另一方面,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可以與插座端子容納部111在插座外殼110的上下方向上重疊。另外,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可以形成為與線纜容納部112在插座外殼110的上下方向上不重疊。因此,插座端子120可以通過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暴露到外部。結果,可以通過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有效地確認插座端子120安裝在插座端子容納部111中的狀態。並且,由於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形成為與線纜容納部112在插座外殼110的上下方向上不重疊,可以防止在通過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確認插座端子120的安裝狀態的過程中線纜1妨礙視線的現象。
插塞連接器200可以裝配於電路基板2並在電路基板2的一面上凸出。而且,在插塞連接器200安裝於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中的狀態下,插座外殼110的上面可以形成為被電路基板2的一面覆蓋。因此,與插座外殼110的上面相面對的電路基板2的一面可以穩定地抵接於插座外殼110的上面而被支承。例如,與電路基板2的一面相面對的插座外殼110的上面可以平坦地形成為與平坦地形成的電路基板2的一面相對應。
另外,翻轉件130可以形成為向插座外殼110的下面暴露而能夠向下方轉動。因此,彼此相面對的插座外殼110的上面和電路基板2的一面可以相鄰配置,可以將連接器組件10的整體高度設計得小而使其小型化。另外,即使在具有插座外殼110的上面被電路基板2的一面覆蓋的結構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翻轉件130穩定地保持容納於線纜容納部112中的線纜1的固定狀態。
另一方面,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可以包括插塞連接器容納槽113a、以及凸出壁113b。
插塞連接器容納槽113a形成為從與插塞連接器200相面對的插座外殼110的一面具有一定深度的槽,以提供容納物件連接器(即插塞連接器200)的空間。
凸出壁113b形成為在插塞連接器容納槽113a內呈島狀凸出。凸出壁113b容納於在後述的插塞外殼210下方設置的凹入部211中。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可以具備被凸出壁113b劃分的第一容納部113c1以及第二容納部113c2。
插座端子120包括插座端子主體部121、插塞端子接通部122、以及線纜接通部123。
插座端子主體部121可以形成為向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插座端子120的主體。插座端子主體部121例如可以沿著插座外殼110的寬度方向而水平延伸形成。插座端子主體部121可以具備用於壓入固定到插座外殼110的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121a。
插塞端子接通部122可以具備從插座端子主體部121延伸並分別設置在第一容納部113c1和第二容納部113c2的第一接通臂122a以及第二接通臂122b。另外,第一接通臂122a和第二接通臂122b可以在凸出壁113b的兩側分別配置成凸出。插塞端子接通部122可以從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121a延伸。另一方面,第一接通臂122a和第二接通臂122b也可以在與凸出壁113b相面對的插塞連接器容納槽113a的內側壁分別形成為凸出,而不是凸出壁113b的兩側。
另外,第一接通臂122a和第二接通臂122b可以形成為與沿著插塞連接器容納槽113a的長度方向分別交替地位於第一容納部113c1和第二容納部113c2的插塞連接器200的接通臂224b分別接通。
線纜接通部123可以形成為從插座端子主體部121延伸並暴露到線纜容納部112。另外,線纜接通部123也可以從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121a延伸。
另一方面,壓入固定銷121a可以是相互隔開配置的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第二壓入固定銷121a2以及第三壓入固定銷121a3中的至少一個。在此,設置於插塞端子接通部122的第一接通臂122a和第二接通臂122b可以從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和第二壓入固定銷121a2分別延伸形成。另外,線纜接通部123可以從第三壓入固定銷121a3延伸形成。
另一方面,在本創作的附圖中,顯示第一接通臂122a和第二接通臂122b形成為從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和第二壓入固定銷121a2向彼此相面對的方向延伸的形式,但也可以是第一接通臂122a和第二接通臂122b從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和第二壓入固定銷121a2向彼此遠離的方向延伸形成。
另外,參照圖6,為了防止顛倒插入,凸出壁113b可以形成為兩側非對稱,所述兩側是以向長度方向橫穿凸出壁113b的虛擬中心線113b1為基準來劃分。因此,在插塞連接器200插入到插座外殼110的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的過程中,可以防止插塞連接器200向並非正常方向的反方向插入。在本創作的附圖中,顯示如下結構:為了防止顛倒插入,凸出壁113b的長度方向兩端部形成為具有台階以使得兩側以將凸出壁113b向長度方向橫穿的虛擬中心線113b1為基準非對稱。然而,用於防止顛倒插入的凸出壁113b的結構不限於本創作的附圖所示的形式,可以根據設計條件對位置和形狀進行各種變形來適用。
另一方面,插座端子120的插座端子主體部121還可以包括相互隔開配置成壓入固定到插座外殼110的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以及第二壓入固定銷121a2。在此,插座端子120的第一接通臂122a和第二接通臂122b可以從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和第二壓入固定銷121a2分別延伸形成。
另外,線纜接通部123可以包括線纜接通臂123a、以及翻轉件支承臂123b。
線纜接通臂123a形成為與線纜1的端子部1a可接通。雖在本創作的附圖中未顯示,線纜接通臂123a可以設置於由第一接通臂122a延伸形成的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在此情況下,第一接通臂122a從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的一側延伸形成,線纜接通臂123a從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的另一側延伸形成。
與此不同地,如本創作的附圖所示,線纜接通臂123a可以從與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隔開配置的第三壓入固定銷121a3延伸形成。在此情況下,與在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的兩側將第一接通臂122a和線纜接通臂123a全部設置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施加到第一壓入固定銷121a1的負載,可以確保第一接通臂122a和線纜接通臂123a的彈性變形動作的可靠性。亦即,在第一接通臂122a和線纜接通臂123a的彈性變形動作中,不會某一個影響另一個。因此,第一接通臂122a和線纜接通臂123a的彈性變形可以獨立地形成。
翻轉件支承臂123b配置成與線纜接通臂123a相面對,並形成為可轉動地支承翻轉件130。在翻轉件130可以設置形成旋轉軸的翻轉件旋轉軸131。翻轉件旋轉軸131可以在翻轉件130旋轉的期間支承為被翻轉件支承臂123b圍繞的狀態。
另一方面,可以選擇性地具備插座端子120的翻轉件支承臂123b。例如,可轉動地支承翻轉件130的翻轉件旋轉軸131的結構也可以在並非是插座端子120的插座外殼110的任意一部分單獨形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插座端子120的線纜接通部123可以僅由與線纜1的端子部1a接通的線纜接通臂123a形成。
以下,以圖1至圖9同時參照圖10至圖15更詳細地說明插塞連接器200。
圖10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塞連接器2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圖11是從下方觀察圖10所示之插塞連接器2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圖12是圖10所示之插塞連接器200的俯視圖;圖13是圖10所示之插塞連接器200的仰視圖;圖14是從不同方向觀察圖10所示之插塞外殼210的立體圖;以及圖15是從不同方向觀察圖10所示之插塞端子220的立體圖。
參照圖1至圖15,插塞連接器200包括插塞外殼210、以及插塞端子220。
插塞外殼210可以貫通電路基板2來配置。亦即,可以配置成插塞外殼210的上方從電路基板2的上面凸出,插塞外殼210的下方從電路基板2的下面凸出。插塞外殼210可以沿著一方向延伸形成。
在從電路基板2下面凸出的插塞外殼210的下方可以設置為了與插座連接器100緊固而向下方開放的凹入部211。凹入部211可以沿著插塞外殼210的長度方向延伸形成。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顛倒插入,凹入部211可以形成為兩側非對稱,所述兩側是以向長度方向橫穿凹入部211的虛擬中心線211a為基準來劃分。因此,在插塞連接器200的插塞外殼210插入到插座外殼110的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3的裝配過程中,可以防止插塞外殼210向並非正常方向的反方向插入的現象。在本創作的附圖中,顯示如下結構:凹入部21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具有台階以使得以將凹入部211向長度方向橫穿的虛擬中心線211a為基準非對稱。然而,用於防止顛倒插入的凹入部211的結構不限於本創作的附圖所示的形式,可以根據設計條件對位置和形狀進行各種變化來適用。
插塞端子220安裝於插塞外殼210。
插塞端子220可以包括插塞端子主體部221、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222、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223、以及插座端子接通部224。
插塞端子主體部221可以配置成將插塞外殼210向寬度方向橫穿。
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222和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223可以分別設置在插塞端子主體部221的兩側,裝配到電路基板2的上面。在電路基板2可以設置與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222和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223電接通的導電圖案2b。插塞端子220可以通過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222和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223裝配到電路基板2的上面。
插座端子接通部224可以形成為從插塞端子主體部221朝下延伸,一部分通過凹入部211暴露而與插座連接器100的插座端子120接通。
根據這樣的插塞連接器200的結構,在插塞端子220安裝於插塞外殼210的狀態下,插塞端子主體部221和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222以及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223穩定地支承固定於電路基板2的上方,從插塞端子主體部221朝下延伸的插座端子接通部224通過設置於插塞外殼210下方的凹入部211暴露到外部。
因此,設置在插塞端子220的插塞端子主體部221、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222和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223以及插座端子接通部224可以穩定地保持支承固定於插塞外殼210的狀態。另外,插座連接器100和插塞連接器200的裝配作業也可以通過相對於插座連接器100向上下方向移動插塞連接器200而容易地形成。
另一方面,插塞端子220還可以包括壓入固定部225。
壓入固定部225從插塞端子主體部221朝下延伸而壓入固定於插塞外殼210。在此,壓入固定部225可以與凹入部211局部重疊。壓入固定部225可以與插座端子接通部224隔開配置。
另一方面,插塞端子220的插座端子接通部224可以形成為從凹入部211的兩側壁中的任一個暴露到外部。因此,可以通過插塞外殼210的凹入部211從外部容易地確認插塞端子220安裝於插塞外殼210中的狀態。
另外,插塞端子220的插座端子接通部224可以沿著凹入部211的長度方向在凹入部211的兩側壁分別交替地配置。
另一方面,插塞端子220的插座端子接通部224可以包括延伸臂224a、以及接通臂224b。
延伸臂224a可以保持與插塞端子主體部221相同的平面並從插塞端子主體部221朝下延伸。
接通臂224b可以從所述延伸臂224a向與延伸臂224a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彎曲並從延伸臂224a朝下延伸。
另一方面,沿著插塞外殼210的長度方向排列的插塞端子220的接通臂224b可以配置成朝向相同的方向。在此,接通臂224b可以在插塞外殼210的寬度方向上的一側和另一側交替地配置。
因此,在複數個插塞端子220沿著插塞外殼210的長度方向排列的情況下,可以最小化複數個插塞端子220間的間距。亦即,複數個插塞端子220彼此隔開最小間距配置,可以將插塞外殼210的每單位長度的插塞端子220的數量配置為更多。結果,可以通過進一步減小預定的插塞端子220的數量所需的插塞連接器200的尺寸來進行小型化。
另外,複數個插塞端子220形成為在接通臂224b被彎曲前的狀態下都具有相同的形狀。因此,可以利用具有一個形狀的插塞端子220通過使得彎曲接通臂224b的方向不同而彼此相鄰地配置複數個插塞端子220。
另一方面,在插塞外殼210的上面可以設置第一槽212和第二槽213。
第一槽212形成為供插塞端子主體部221插入。
第二槽213可以形成為供插塞端子220的接通臂224b插入,並從第一槽212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形成。
另一方面,插塞連接器200還可以包括固定部件230。
固定部件230可以配置成覆蓋插塞外殼210,並如插塞端子220那樣裝配到電路基板2。在電路基板2可以設置在與固定部件230接觸的部分形成的固定部件裝配部2c。
在此,固定部件230可以形成為在插塞外殼210的厚度方向上與凹入部211不重疊。根據這樣的固定部件230的結構,可以更牢固地保持插塞外殼210和電路基板2的結合狀態。
以下,參照圖16至圖23來說明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
圖16是顯示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結合前狀態的立體圖;圖17是顯示圖16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結合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8是從下方觀察圖17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結合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9是顯示圖16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的結合前狀態和結合後狀態的截面圖;圖20是顯示圖16所示的插座連接器11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圖21是從下方觀察圖20所示之插座連接器11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圖22是顯示圖16所示之插塞連接器12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以及圖23是從下方觀察圖22所示之插塞連接器1200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與包含相互緊固並電連接的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的連接器組件10'相關的結構可以形成為具有與前面參照圖1至圖15說明的插座連接器100、插塞連接器200以及連接器組件10相同或類似的特徵。
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以及與其相關的結構中之具有與前面參照圖1至圖15說明的插座連接器100、插塞連接器200以及連接器組件10相同或類似的特徵的結構標註為與在圖1至圖15中使用的元件符號類似的元件符號。
以下,在針對包括插座連接器1100和插塞連接器1200的連接器組件10'的說明中,為了便於說明,以尤其與前面參照圖1至圖15說明的插座連接器100、插塞連接器200以及連接器組件10具有區別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參照圖16至圖23,插座連接器1100還可以包括保持器1140。
保持器1140形成為在插座外殼1110安裝成覆蓋插座端子1120並限制安裝於插座外殼1110的插座端子1120脫落。另外,插座端子1120可以形成為被保持器1140圍繞並形成為不暴露到外部。
保持器1140可以包括保持器主體1141、以及緊固鈎1142。
保持器主體1141配置成覆蓋插座端子1120。
緊固鈎1142可以從保持器主體1141延伸,並形成為可鈎掛於設置在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13的緊固孔1113d。如圖21所示,緊固鈎1142也可以形成為可鈎掛於並非是緊固孔1113d之設置於插塞連接器容納部1113的緊固凸起1113e。
例如,緊固孔1113d可以配置在插座外殼1110的長度方向兩端部,緊固凸起1113e可以配置在插座外殼1110的長度方向兩端部之間的區域。根據這樣的緊固鈎1142、緊固孔1113d以及緊固凸起1113e的結構,在保持器1140安裝於插座外殼1110的狀態下,可以更牢固地保持保持器1140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的固定狀態。
另一方面,在插座外殼1110中,在形成緊固凸起1113e的部分可以未配置插座端子1120。與此同時,如圖22所示,在插塞外殼1210中,在與未配置插座端子1120的區域相對應的部分也未配置插塞端子1220。
本發明之圖16至圖23所示之實施例中的元件符號:1'、1a'、2'、2b'、2c'、1111、1112、1113a、1113b、1113c1、1113c2、1121、1121a、1121a1、1121a2、1121a3、1122、1122a、1122b、1123、1123a、1123b、1130、1131、1211、1220、1221、1222、1223、1224、1224a、1224b、1225及1230所示的元件與結構,依序分別對應於圖1至圖15所示之實施例中的元件符號:1、1a、2、2b、2c、111、112、113a、113b、113c1、113c2、121、121a、121a1、121a2、121a3、122、122a、122b、123、123a、123b、130、131、211、220、221、222、223、224、224a、224b、225及230所示的元件與結構,故省略對該等元件及結構的重複說明。
前述的內容只不過是例示性的,本創作所屬的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的人可以在不脫離所說明的實施例的範疇以及技術構思的範圍內進行各種修改。前述的實施例可以通過單獨或者任意組合來實現。
1,1':線纜 1a,1a':端子部 2,2':電路基板 2b,2b':導電圖案 2c,2c':固定部件裝配部 10,10':連接器組件 100,1100:插座連接器 110,1110:插座外殼 111,1111:插座端子容納部 112,1112:線纜容納部 113,1113:插塞連接器容納部 113a,1113a:插塞連接器容納槽 113b,1113b:凸出壁 113b1:虛擬中心線 113c1,1113c1:第一容納部 113c2,1113c2:第二容納部 120,1120:插座端子 121,1121:插座端子主體部 121a,1121a:壓入固定銷 121a1,1121a1:第一壓入固定銷 121a2,1121a2:第二壓入固定銷 121a3,1121a3:第三壓入固定銷 122,1122:插塞端子接通部
122a,1122a:第一接通臂
122b,1122b:第二接通臂
123,1123:線纜接通部
123a,1123a:線纜接通臂
123b,1123b:翻轉件支承臂
130,1130:翻轉件
131,1131:翻轉件旋轉軸
200,1200:插塞連接器
210,1210:插塞外殼
211,1211:凹入部
211a:虛擬中心線
212:第一槽
213:第二槽
220,1220:插塞端子
221,1221:插塞端子主體部
222,1222: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
223,1223: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
224,1224:插座端子接通部
224a,1224a:延伸臂
224b,1224b:接通臂
225,1225:壓入固定部
230,1230:固定部件
1113d:緊固孔
1113e:緊固凸起
1140:保持器
1141:保持器主體
1142:緊固鈎
圖1是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結合前狀態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2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結合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的結合前狀態和結合後狀態的截面圖; 圖4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座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5是從下方觀察圖4所示之插座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6是圖4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7是圖4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仰視圖; 圖8A和圖8B是分別從不同方向觀察圖4所示之插座外殼的立體圖; 圖9是圖4所示之插座端子的前視圖; 圖10是顯示圖1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11是從下方觀察圖10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12是圖10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13是圖10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仰視圖; 圖14是從不同方向觀察圖10所示的插塞外殼的立體圖; 圖15是從不同方向觀察圖10所示之插塞端子的立體圖; 圖16是顯示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結合前狀態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17是顯示圖16所示之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結合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8是從下方觀察圖17所示之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結合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9是顯示圖16所示之插座連接器和插塞連接器的結合前狀態和結合後狀態的截面圖; 圖20是顯示圖16所示之插座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21是從下方觀察圖20所示之插座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圖22是顯示圖16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以及 圖23是從下方觀察圖22所示之插塞連接器的分解的形態的立體圖。
1:線纜
2:電路基板
10:連接器組件
100:插座連接器
110:插座外殼
111:插座端子容納部
112:線纜容納部
113:插塞連接器容納部
113a:插塞連接器容納槽
113b:凸出壁
113c1:第一容納部
113c2:第二容納部
120:插座端子
121:插座端子主體部
121a:壓入固定銷
121a1:第一壓入固定銷
121a2:第二壓入固定銷
121a3:第三壓入固定銷
122:插塞端子接通部
122a:第一接通臂
122b:第二接通臂
123:線纜接通部
123a:線纜接通臂
123b:翻轉件支承臂
130:翻轉件
131:翻轉件旋轉軸
200:插塞連接器
210:插塞外殼
211:凹入部
220:插塞端子
221:插塞端子主體部
222:第一電路基板接通部
223:第二電路基板接通部
224:插座端子接通部
224a:延伸臂
224b:接通臂
225:壓入固定部

Claims (16)

  1. 一種插座連接器,包括:一插座外殼,在下方具備一插座端子容納部及一線纜容納部,並在上方具備一插塞連接器容納部;一插座端子,安裝到所述插座端子容納部,所述插座端子的任意一部分形成為暴露到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而能夠與設置於一插塞連接器的一插塞端子接通,而另一部分形成為能夠與一線纜接通;以及一翻轉件,形成為在所述線纜容納部中能夠轉動,並在所述線纜容納於所述線纜容納部中的狀態下將所述線纜覆蓋固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與所述插座端子容納部在所述插座外殼的上下方向上重疊,並與所述線纜容納部在所述插座外殼的上下方向上不重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插塞連接器裝配到一電路基板並從所述電路基板的一面上凸出,在所述插塞連接器安裝於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中的狀態下,所述插座外殼的上面被所述電路基板的一面覆蓋。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翻轉件形成為暴露到所述插座外殼的下面並能夠向下方轉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包括:一插塞連接器容納槽;以及一凸出壁,形成在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槽內呈島狀凸出,其中,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一插座端子主體部;一插塞端子接通部,從所述插座端子主體部延伸,並具備一第一接通臂以及一第二接通臂,所述第一接通臂和所述第二接通臂分別設置在被所述凸出壁劃分的一第一容納部和一第二容納部;以及一線纜接通部,從所述插座端子主體部延伸,並暴露到所述線纜容納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通臂以及所述第二接通臂從所述凸出壁的兩側分別凸出。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通臂和所述第二接通臂與沿著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槽的長度方向分別交替地位於所述第一容納部和所述第二容納部的所述插塞連接器的一接通臂分別接通。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為了防止顛倒插入,所述凸出壁形成為兩側非對稱,所述兩側是以將所述凸出壁向長度方向橫穿的虛擬中心線為基準來劃分。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插座端子主體部還包括一第一壓入固定銷以及一第二壓入固定銷,所述第一壓入固定銷和所述第二壓入固定銷相互隔開地配置成壓入固定到所述插座外殼,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接通臂和所述第二接通臂從所述第一壓入固定銷和所述第二壓入固定銷分別延伸形成。
  10. 如請求項5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線纜接通部包括:一線纜接通臂,形成為能夠與所述線纜的端子部接通;以及一翻轉件支承臂,配置成與所述線纜接通臂相面對,並將所述翻轉件能夠轉動地支承。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插座連接器還包括:一保持器,在所述插座外殼安裝成覆蓋所述插座端子,並形成為限制所述插座端子脫落。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一保持器主體,配置成覆蓋所述插座端子;以及一緊固鈎,從所述保持器主體延伸,並形成為能夠鈎掛於所述插塞連接器容納部的緊固孔。
  13. 一種插座端子,使用於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一插座端子主體部,具備用於壓入固定到一插座外殼的至少一個壓入固定 銷;至少一個插塞端子接通部,從所述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延伸,並暴露到所述插座外殼的一插塞連接器容納部;以及一線纜接通部,從所述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延伸,並暴露到所述插座外殼的一線纜容納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插座端子,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壓入固定銷是相互隔開地配置的一第一壓入固定銷、一第二壓入固定銷以及一第三壓入固定銷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插塞端子接通部包括從所述第一壓入固定銷和所述第二壓入固定銷分別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接通臂以及一第二接通臂,以及其中,所述線纜接通部包括從所述第三壓入固定銷延伸形成的一線纜接通臂。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插座端子,其中,所述線纜接通部還包括:一翻轉件支承臂,配置成與所述線纜接通臂相面對,以將覆蓋固定容納於所述線纜容納部中的一線纜的一翻轉件能夠轉動地支承。
  16.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括: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插座連接器,構成為能夠接通一線纜;以及一插塞連接器,裝配到一電路基板,並構成為能夠緊固到所述插座連接器。
TW111202027U 2021-12-06 2022-03-01 插座連接器、插座端子以及連接器組件 TWM6329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72574 2021-12-06
KR1020210172574A KR102474412B1 (ko) 2021-12-06 2021-12-06 소켓 커넥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960U true TWM632960U (zh) 2022-10-11

Family

ID=8159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2027U TWM632960U (zh) 2021-12-06 2022-03-01 插座連接器、插座端子以及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37469U (zh)
KR (1) KR102474412B1 (zh)
CN (1) CN217691805U (zh)
TW (1) TWM63296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5841A (ja) * 2004-12-28 2006-07-13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
KR101003198B1 (ko) * 2008-07-22 2010-12-21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전기 접속용 커넥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7469U (ja) 2022-05-17
CN217691805U (zh) 2022-10-28
KR102474412B1 (ko)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093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37764B (zh) 具有短接點的電氣連接器組合
JPH1127380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020025972A (ko) 커넥터
EP3213374A2 (en) Circular power connectors
US7438601B2 (en) Connector
JPH0821311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960706701A (ko) 고밀도 전기 조립체용 커넥터(connector for high density electronic assemblies)
JPH1028976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450826B1 (en) Contact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445529A (en) Connector apparatus
JP3148520U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43589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upporting mechanism
TWM632960U (zh) 插座連接器、插座端子以及連接器組件
JP2004527069A (ja)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KR102409569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KR19990013811A (ko) 플렉시블 회로판 컨넥터
KR100471150B1 (ko) 버스 포트 접속장치
JP3253656B2 (ja) アース、電力または信号接続を与えるためのキー結合された装置
JP2003187932A (ja) 電気ソケット
JP2009176423A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用プラグコネクタ
JP2006012625A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521845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01267217B (zh) 用于移动通信装置的插塞接头
JP389933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