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8182U - 減速裝置 - Google Patents

減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8182U
TWM628182U TW111200837U TW111200837U TWM628182U TW M628182 U TWM628182 U TW M628182U TW 111200837 U TW111200837 U TW 111200837U TW 111200837 U TW111200837 U TW 111200837U TW M628182 U TWM628182 U TW M62818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elastic
structures
fixing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0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昆儒
唐修晨
陳士端
吳慶輝
陳義仁
吳政忠
Original Assignee
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28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818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露一種減速裝置,其包含固定框體、驅動組件、第一環狀構件、第二環狀構件、彈性環狀構件、兩個輸出構件及多個固定銷組件。第一環狀構件包含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第二環狀構件包含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彈性環狀構件包含多個內齒狀結構。多個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嚙合。多個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嚙合。驅動組件能帶動第一環狀構件及第二環狀構件,而使第一環狀構件及第二環狀構件相對於固定框體旋轉,且第一環狀構件及第二環狀構件能通過多個固定銷組件帶動兩個輸出構件旋轉。

Description

減速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減速裝置,特別是一種偏心減速裝置。
現有常見的偏心減速裝置,其內部主要包含有兩個剛性轉動齒輪、一個剛性固定齒輪及多個銷,各個剛性轉動齒輪的多個外齒狀結構與剛性固定齒輪的多個內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兩個剛性轉動齒輪通過多個銷相互連接。當驅動軸驅動剛性轉動齒輪作動時,各個剛性轉動齒輪將相對剛性固定齒輪旋轉,剛性轉動齒輪將帶動多個銷作動,而多個銷則會連動相關輸出構件以相對較低的轉速轉動。此種減速裝置,為了使各個剛性轉動齒輪能夠順暢地相對於剛性固定齒輪旋轉,在設計及製造過程中,必需精確地設計內齒狀結構及外齒狀結構之間的背隙。然而,在生產實務中,此種減速裝置,常會因為組裝、製造等因素,出現內齒狀結構及外齒狀結構之間的背隙過大的情況,進而導致減速裝置整體的效率不佳的問題。
本創作公開一種減速裝置,主要用以改善習知包含有兩個剛性轉動齒輪及一個剛性固定齒輪的減速裝置,容易因為組裝、製造等因素,出現內齒狀結構及外齒狀結構之間的背隙過大的情況,進而導致減速裝置整體的效率不佳的問題。
本創作的其中一實施例公開一種減速裝置,其包含:一固定框體、一驅動組件、一第一環狀構件、一第二環狀構件、一彈性環狀構件、兩個輸出構件及多個鎖固組件。固定框體為環狀結構;驅動組件包含兩個凸輪結構;第一環狀構件包含一第一本體及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第一本體包 含多個第一銷孔,各個第一銷孔貫穿第一本體,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形成於第一本體的外圍;第一本體的內側與驅動組件的其中一個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第二環狀構件包含一第二本體及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第二本體包含多個第二銷孔,各個第二銷孔貫穿第二本體,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形成於第二本體的外圍;第二本體的內側與驅動組件的另一個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彈性環狀構件的一部分固定於固定框體的內側,彈性環狀構件包含一彈性本體及多個內齒狀結構,彈性本體的內側形成有多個內齒狀結構;多個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多個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彈性環狀構件能被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或第二外齒狀結構擠壓而彈性變形;第一環狀構件所包含的第一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第二環狀構件所包含的第二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兩個輸出構件分別與驅動組件的外圍相互樞接,且各個輸出構件的外圍與固定框體的內側相互樞接;其中,第一環狀構件及第二環狀構件位於兩個輸出構件之間;各個固定銷組件的兩端固定於兩個輸出構件,且各個固定銷組件穿過其中一個第一銷孔及其中一個第二銷孔;各個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第一銷孔中是偏心設置,各個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第二銷孔中是偏心設置。
本創作的其中一實施例公開一種減速裝置,其包含:一固定框體、一驅動組件、一第一環狀構件、一第二環狀構件、兩個彈性環狀構件、兩個輸出構件及多個固定銷組件。固定框體為環狀結構;驅動組件包含兩個凸輪結構;第一環狀構件包含一第一本體及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第一本體包含多個第一銷孔,各個第一銷孔貫穿第一本體,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形成於第一本體的外圍;第一本體的內側與驅動組件的其中一個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第二環狀構件包含一第二本體及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第二本體包 含多個第二銷孔,各個第二銷孔貫穿第二本體,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形成於第二本體的外圍;第二本體的內側與驅動組件的另一個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各個彈性環狀構件的一部分固定於固定框體的內側,各個彈性環狀構件包含一彈性本體及多個內齒狀結構,彈性本體的內側形成有多個內齒狀結構;其中一個彈性環狀構件的多個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另一個彈性環狀構件的多個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各個彈性環狀構件能被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或第二外齒狀結構擠壓而彈性變形;第一環狀構件所包含的第一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任一個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第二環狀構件所包含的第二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任一個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兩個輸出構件分別與驅動組件的外圍相互樞接,且各個輸出構件的外圍與固定框體的內側相互樞接;其中,第一環狀構件及第二環狀構件位於兩個輸出構件之間;各個固定銷組件的兩端固定於兩個輸出構件,且各個固定銷組件穿過其中一個第一銷孔及其中一個第二銷孔;各個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第一銷孔中是偏心設置,各個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第二銷孔中是偏心設置。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減速裝置通過彈性環狀構件、第一環狀構件及第二環狀構件等設計,可以大幅地降低減速裝置發生背隙過大的情況,且還可以是容許組裝誤差、消除齒隙並增加傳動精度。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創作,而非對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200:減速裝置
1:固定框體
11:環狀本體
12、12A、12B、12C:第一環狀固定部
12D、12F:第一環狀固定部
121:第一固定孔
122:第二固定孔
123、123A、123B、123C、123D、123F:內環面
13、13A、13E、13G:第二環狀固定部
131:第一固定孔
132:第二固定孔
133、133A、133E、133G:內環面
2、2A、2B、2C、2D、2E、2F、2G:彈性環狀構件
21、21B、21C、21D、21E、21F、21G:彈性本體
211、211B、211C、211D:彈性連接部
211E、211F、211G:彈性連接部
212、212A、212B、212C:彈性環狀部
212D、212E、212F、212G:彈性環狀部
2121、2121A、2121B、2121C:外環面
2121D、2121E、2121F、2121G:外環面
22、22B、22C、22D、22E、22F、22G:環狀凸出部
221、221E、221C、221D、221F、221G:穿孔
23、23D、23E、23F:內齒狀結構
3:第一環狀構件
31:第一本體
311:第一樞接孔
312:第一銷孔
32:第一外齒狀結構
4:第二環狀構件
41:第二本體
411:第二樞接孔
412:第二銷孔
42:第二外齒狀結構
5:驅動組件
51:旋轉軸
511:本體
512A:凸輪結構
512A1:容槽
512B:凸輪結構
512B1:容槽
52:第一滾柱
53:第二滾柱
6:輸出構件
61:樞接孔
62:穿孔
63:鎖孔
6A:滾柱
6B:軸承
6B1:外環結構
6B2:內環結構
6C:密封構件
7:固定銷組件
71:鎖固件
72:固定銷
73:襯套
8:鎖固件
9:固定件
CP:中心軸
CP1:第一中心軸
CP2:第二中心軸
S:截面
G1、G2:間隙
θ 1~θ 10:夾角
圖1及圖2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4及圖5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性環狀構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為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9至圖12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不同構件的示意圖。
圖13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4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彈性環狀構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5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6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彈性環狀構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7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8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9為圖1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0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1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局部構件的剖面 分解示意圖。
圖22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六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於以下說明中,如有指出請參閱特定圖式或是如特定圖式所示,其僅是用以強調於後續說明中,所述及的相關內容大部份出現於該特定圖式中,但不限制該後續說明中僅可參考所述特定圖式。
請一併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100包含一固定框體1、一彈性環狀構件2、一第一環狀構件3、一第二環狀構件4、一驅動組件5、兩個輸出構件6及10個固定銷組件7。固定框體1為環狀結構,彈性環狀構件2的一部分固定設置於固定框體1內。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分別與驅動組件5的兩個凸輪結構512A、512B相樞接。兩個輸出構件6的內側分別與驅動組件5相互樞接,且兩個輸出構件6的外圍分別與固定框體1相互樞接。各個固定銷組件7的兩端固定於兩個輸出構件6,且各個固定銷組件7穿過第一環狀構件3的第一銷孔312及第二環狀構件4的第二銷孔412,而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是對應位於兩個輸出構件6之間。
如圖3至圖6所示,更進一步來說,減速裝置100還包含多個鎖固件8及多個固定件9。固定框體1包含一環狀本體11及兩個環狀固定部。兩個環狀固定部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環狀固定部12及一第二環狀固定部13。第一環狀固定部12設置於環狀本體11的內側,且第一環狀固定部12與環狀本體11是一體成形地設置。第二環狀固定部13是獨立於環狀本體11的環狀構件,而第二環狀固定部13能通過多個鎖固件8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一側。
第一環狀固定部12包含多個第一固定孔121及多個第二固定孔122,各個第一固定孔121貫穿第一環狀固定部12,各個第二固定孔122貫 穿第一環狀固定部12。多個第一固定孔121及多個第二固定孔122是交錯地設置於第一環狀固定部12,而各個第一固定孔121是位於兩個第二固定孔122之間。關於第一環狀固定部12所包含的第一固定孔121及第二固定孔122的數量,不以圖中所示為限。
第二環狀固定部13包含多個第一固定孔131及多個第二固定孔132,各個第一固定孔131貫穿第二環狀固定部13,各個第二固定孔132貫穿第二環狀固定部13。多個第一固定孔131及多個第二固定孔132是交錯地設置於第二環狀固定部13,而各個第一固定孔131是位於兩個第二固定孔132之間。關於第二環狀固定部13所包含的第一固定孔131及第二固定孔132的數量,不以圖中所示為限。
各個第一固定孔121、131用以提供一個鎖固件8鎖固。各個鎖固件8例如是螺絲,而第二環狀固定部13能通過多個鎖固件8與第一環狀固定部12相互固定。各個第二固定孔122、132用以提供一個固定件9穿設。各個固定件9例如是不具有任何螺紋的圓柱狀結構。需說明的是,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減速裝置100也可以是不包含有多個固定件9,且第一環狀固定部12及第二環狀固定部13也分別不包含多個第二固定孔122、132。
彈性環狀構件2包含一彈性本體21、一環狀凸出部22及多個內齒狀結構23。在實際應用中,彈性本體21、環狀凸出部22及多個內齒狀結構23是一體成形地設置。彈性本體21的外側形成有環狀凸出部22,彈性本體21的內側形成有多個內齒狀結構23。
環狀凸出部22包含多個穿孔221,各個穿孔221貫穿環狀凸出部22。各個穿孔221用以提供一個鎖固件8或一個固定件9穿設。在實際應用中,各個穿孔221的孔徑大於各鎖固件8的外徑,且各個穿孔221的孔徑大於各固定件9的外徑,如此,當任一彈性環狀部212(於後詳述)受第一環狀構件3或第二環狀構件4推抵時,彈性環狀構件2整體將能於徑向方向(即各個穿孔 221的長度方向)變形;也就是說,通過使各個穿孔221沿徑向方向的孔徑大於各個固定件9的外徑的設計,可以用來使彈性環狀構件2被推抵時,是沿著徑向方向變形。
第一環狀固定部12所包含的多個第一固定孔121及多個第二固定孔122、第二環狀固定部13所包含的多個第一固定孔131及多個第二固定孔132、環狀凸出部22所包含的多個穿孔221、多個鎖固件8及多個固定件9能相互配合,而使環狀凸出部22被第一環狀固定部12及第二環狀固定部13固持。
如圖5、圖6及圖7所示,彈性本體21可以是包含一彈性連接部211及兩個彈性環狀部212,彈性連接部211的兩側與兩個彈性環狀部212相連接,環狀凸出部22與彈性連接部211的外圍相連接。其中一個彈性環狀部212的一外環面2121是面對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一內環面123設置,另一個彈性環狀部212的一外環面2121則是面對第二環狀固定部13的一內環面133設置。
任一個彈性環狀部212的外徑是由靠近環狀凸出部22的一側向遠離環狀凸出部22的一側逐漸遞減。相對地,固定框體1的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內徑是由靠近第二環狀固定部13的一側向遠離第二環狀固定部13的一側逐漸遞減,固定框體1的第二環狀固定部13的內徑是由靠近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一側向遠離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一側逐漸遞減。
如圖1、圖7及圖8所示,在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內環面123於一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1,符合關係式:0<θ 1≦10(度);第二環狀固定部13的內環面133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2,符合關係式:0<θ 2≦10(度)。各個彈性環狀部212的外環面2121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3、θ 4分別符合關係式:0<θ 3≦10(度)及0<θ 4≦10(度)。其中,截面S的法線是與中心軸CP相互垂直,且中心軸CP通過截面S。
如圖7、圖9至圖11所示,驅動組件5包含一旋轉軸51、多個第一滾柱52及多個第二滾柱53。旋轉軸51可以是包含一本體511及兩個凸輪結構512A、512B,本體511例如是圓柱狀結構,各個凸輪結構512A、512B偏心地設置於本體511的外圍。各個凸輪結構512A、512B例如可以是包含有一容槽512A1、512B1,多個第一滾柱52設置於其中一個容槽512A1,多個第二滾柱53則設置於另一容槽512B1。
第一環狀構件3包含一第一本體31及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32。第一本體31為圓盤狀結構,第一本體31具有一第一樞接孔311,第一樞接孔311貫穿第一本體31設置。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32形成於第一本體31的外圍。第一本體31與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32是一體成形地設置。第一本體31形成第一樞接孔311的內側壁與多個第一滾柱52相連接,而第一環狀構件3能通過多個第一滾柱52相對於驅動組件5的旋轉軸51旋轉。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各個第一滾柱52也可以是被置換為滾珠,或者,多個第一滾柱52可以是被滾柱軸承、滾珠軸承取代。
第二環狀構件4包含一第二本體41及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42。第二本體41為圓盤狀結構,第二本體41具有一第二樞接孔411,第二樞接孔411貫穿第二本體41設置。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42形成於第二本體41的外圍。第二本體41與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42是一體成形地設置。第二本體41形成第二樞接孔411的內側壁與多個第二滾柱53相連接,而第二環狀構件4能通過多個第二滾柱53相對於驅動組件5的旋轉軸51旋轉。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各個第二滾柱53也可以是被置換為滾珠,或者,多個第二滾柱53可以是被滾柱軸承、滾珠軸承取代。在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可以是完全相同的結構,如此,將可以降低減速裝置100整體的生產成本。
第一環狀構件3所包含的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32用以與彈性環狀構件2所包含的多個內齒狀結構23相互嚙合,第二環狀構件4所包含的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42用以與彈性環狀構件2所包含的多個內齒狀結構23相互嚙合,且第一環狀構件3所包含的第一外齒狀結構32的總數量與彈性環狀構件2所包含的內齒狀結構23的總數量不相同,第二環狀構件4所包含的第二外齒狀結構42的總數量與彈性環狀構件2所包含的內齒狀結構23的總數量不相同。其中,彈性環狀構件2能被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32擠壓而彈性變形,彈性環狀構件2能被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42擠壓而彈性變形。
需特別強調的是,由於彈性環狀構件2本身具有彈性變形的能力,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第一外齒狀結構32及第二外齒狀結構42分別與內齒狀結構23,可以幾乎是無間隙地嚙合,如此,將可以增加減速裝置100、200整體的傳動精度。
而且,本創作的減速裝置100、200的彈性環狀構件2,藉由其本身具有的彈性的特性,還可以進一步容許相對較大的組裝、製造公差,而本創作的減速裝置100、200基本上不存在習知的偏心減速裝置(包含兩個剛性轉動齒輪及一個剛性固定齒輪),容易因為組裝、製造等各種因素,而發生內齒狀結構及外齒狀結構之間的背隙過大的情況,進而導致偏心減速裝置整體的運作效率不佳的問題。
承上,如圖7所示,在實際應用中,兩個彈性環狀部212的外環面2121,分別與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內環面123及第二環狀固定部13的內環面133之間還可以是形成有一間隙G1、G2,間隙G1、G2能用來容置受第一環狀構件3或第二環狀構件4推抵而變形的彈性環狀部212的一部分。另外,通過間隙G1、G2等設計,當任一彈性環狀部212承受了超出預設的外力作用(例如減速裝置100發生過載的問題時)而變形時,變形後的彈性環狀部212,將會抵靠於第一環狀固定部12及第二環狀固定部13,而第一環狀固定 部12及第二環狀固定部13將會有效地抑制彈性環狀部212發生過度變形的情況,藉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彈性環狀構件2,因為承受超出預設的外力作用,而發生破壞性變形的問題。
另外,本創作的減速裝置100通過彈性環狀構件2的設計,第一外齒狀結構32及第二外齒狀結構42分別與內齒狀結構23相互嚙合的過程中,將不易產生噪音,相對地,習知的偏心減速裝置,由於外齒狀結構及內齒狀結構都是剛性結構,因此,外齒狀結構與內齒狀結構在相互嚙合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噪音。
如圖3、圖7、圖9至圖11所示,當驅動組件5被帶動而以一中心軸CP為中心旋轉時,驅動組件5的兩個凸輪結構512A、512B將連動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作動,而第一環狀構件3將以一第一中心軸CP1為中心相對於彈性環狀構件2旋轉,且第二環狀構件4將以一第二中心軸CP2為中心相對於彈性環狀構件2旋轉;其中,中心軸CP、第一中心軸CP1及第二中心軸CP2不重疊,且相互平行。
如圖3及圖12所示,各個輸出構件6的外圍與固定框體1的內側相互樞接。在實際應用中,各個輸出構件6的外圍與固定框體1的內側之間可以是設置有多個滾柱6A,而各個輸出構件6則能通過多個滾柱6A相對於固定框體1旋轉。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各個輸出構件6的外圍也可以是套設有滾柱軸承或滾珠軸承,而輸出構件6則能通過滾柱軸承或滾珠軸承相對於固定框體1旋轉。
需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的圖式中,各個輸出構件6的外圍與固定框體1的內側之間所設置的多個滾柱6A,是分別以不同姿態(直立或橫躺)交錯地設置,如此,將可以使輸出構件6具有更好的徑向及軸向承載力。
各個輸出構件6與驅動組件5的外圍相互樞接。在實際應用中,各個輸出構件6例如可以是包含有一樞接孔61,且形成樞接孔61的內側 壁是與一軸承6B的一外環結構6B1相連接,而軸承6B的一內環結構6B2則是與驅動組件5的本體511相連接,藉此,輸出構件6能通過軸承6B與驅動組件5的本體511的外圍相互樞接。值得一提的是,各個輸出構件6與固定框體1之間還可以是設置有一密封構件6C,密封構件6C為環狀結構。通過密封構件6C的設計,可以避免減速裝置100內部的相關液體(例如潤滑油)向外流出。
各個固定銷組件7可以是包含有一鎖固件71、一固定銷72及一一襯套73。各個鎖固件71的一端可以是具有螺紋結構,各個固定銷72用以套設於一個鎖固件71的外圍。各個固定銷72的外圍套設有一個襯套73。其中一個輸出構件6可以是包含有10個穿孔62,各個穿孔62貫穿輸出構件6設置,另一個輸出構件6則可以是包含有10個鎖孔63,各個鎖孔63可以是盲孔。各個鎖固件71的一部分穿設於輸出構件6的其中一個穿孔62,而鎖固件71具有螺紋結構的一端則是對應鎖固於另一個輸出構件6的其中一個鎖孔63。
需說明的是,通過使各個固定銷組件7包含有鎖固件71、固定銷72及襯套73等設計,可以讓各個固定銷組件7在減速裝置運作的過程中,不容易發生偏擺的問題,且可以讓各個固定銷組件7不易與第一環狀構件3或第二環狀構件4發生磨損的問題。各個襯套73的材質例如是鋼材,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3、圖10及圖12所示,第一環狀構件3包含10個第一銷孔312,第二環狀構件4包含10個第二銷孔412,各個第一銷孔312貫穿第一環狀構件3,各個第二銷孔412貫穿第二環狀構件4。各個固定銷72穿設於其中一個第一銷孔312及其中一個第二銷孔412,且穿設於襯套73中的鎖固件71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輸出構件6相連接,而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對應位於兩個輸出構件6之間。其中,各個固定銷組件7是偏心地設置於第一銷孔312中,各個固定銷組件7是偏心地設置於第二銷孔412中。
如圖1至圖3、圖10及圖12所示,當驅動組件5被驅動時,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將被連動而相對於彈性環狀構件2旋轉,而位於第一銷孔312及第二銷孔412中的固定銷組件7,將被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推動,從而連動兩個輸出構件6旋轉,如此,通過驅動組件5所輸入的高轉速動力,將能由兩個輸出構件6以相對較低的轉速輸出。需說明的是,關於減速裝置100所包含的固定銷組件7的總數量,不以10個為限,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固定銷組件7的數量可依據需求加以增減。
如圖1、圖3及圖7所示,在實際應用中,彈性環狀構件2與驅動組件5的旋轉軸51是同心共軸,如此,將可以使減速裝置100運作時,動態運轉較為平衡,進而使減速裝置100可以承受較大的負載。
綜上所述,習知的偏心減速裝置,容易因為組裝、製造等因素,出現內齒狀結構及外齒狀結構之間的背隙過大的情況,進而導致減速裝置整體的效率不佳的問題,而上述本創作的減速裝置100,通過彈性環狀構件2等設計,將相對不容易出現習知的偏心減速裝置所容易出現的問題。
請一併參閱圖13及圖14,其顯示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及彈性環狀構件的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彈性環狀構件2A的各個彈性環狀部212A的外徑由靠近環狀凸出部22的一側向遠離環狀凸出部22的一側都沒有變化,而各個彈性環狀部212A的任一區段的厚度是大致相同。而且,第一環狀固定部12A的內徑由靠近第二環狀固定部13A的一側至遠離第二環狀固定部13A的一側都沒有變化,第二環狀固定部13A的內徑,由靠近第一環狀固定部12A的一側至遠離第一環狀固定部12A的一側都沒有變化。
換句話說,第一環狀固定部12A的內環面123A於截面S(如圖1所示)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如圖1所示)的軸線的夾角為0度;第二環狀固定部13A的內環面133A於截面S(如圖1所示)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如圖1所示) 的軸線的夾角為0度。各個彈性環狀部212A的外環面2121A於截面S(如圖1所示)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如圖1所示)的軸線的夾角皆為0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務中,如圖6及圖7所示的彈性本體21(即,彈性本體21的各彈性環狀部212的厚度,是由靠近彈性連接部211向遠離彈性連接部211的方向逐漸變薄)的設計,相較於圖13及圖14所示的彈性本體21的設計,彈性本體21可以承受相對較大的作用力。
請一併參閱圖15及圖16,其顯示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及彈性環狀構件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彈性環狀構件2B包含彈性本體21B及環狀凸出部22B,而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彈性本體21B是包含彈性連接部211B及單一個彈性環狀部212B。彈性環狀部212B的外徑,是由靠近環狀凸出部22B的一側向遠離環狀凸出部22B的一側逐漸遞減。相對地,固定框體1僅包含第一環狀固定部12B,而固定框體1不包含前述實施例中的第二環狀固定部13(如圖8所示),且第一環狀固定部12B的內徑是由第一環狀固定部12B的一側向另一側逐漸遞減。於此所指的第一環狀固定部12B與前述第一實施例所指的第一環狀固定部12的功用相同,相關說明請參前述實施例。
如圖1及圖15所示,在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環狀固定部12B的內環面123B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5,符合關係式:0<θ 5≦10(度);彈性環狀部212B的外環面2121B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6符合關係式:0<θ 6≦10(度)。
請一併參閱圖1及圖17,圖17顯示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彈性環狀構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彈性環狀構件2C包含彈性本體21C及環狀凸出部22C,而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三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彈性環狀部212C的外徑,由靠近至彈性連接部211C的一側至遠離彈性連接部211C的一側都沒有變化,相對地,第一環狀固定部12C的內 徑,由第一環狀固定部12C的一側至第一環狀固定部12C的另一側都沒有變化。換句話說,如圖1及圖17所示,第一環狀固定部12C的內環面123C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軸線的夾角為0度;彈性環狀部212C的外環面2121C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軸線的夾角皆為0度。
請一併參閱圖18至圖21,其顯示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部分構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減速裝置200包含一固定框體1、兩個彈性環狀構件2D、2E、一第一環狀構件3、一第二環狀構件4、一驅動組件5、兩個輸出構件6及10個固定銷組件7。關於固定框體1、第一環狀構件3、第二環狀構件4、驅動組件5、兩個輸出構件6及10個固定銷組件7的詳細說明,請參閱前述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彈性環狀構件2D包含一彈性本體21D、一環狀凸出部22D及多個內齒狀結構23D。環狀凸出部22D形成於彈性本體21D的外圍,多個內齒狀結構23D形成於彈性本體21D的內側。彈性本體21D包含一彈性連接部211D及一彈性環狀部212D,彈性連接部211D的外圍與環狀凸出部22D相連接,彈性連接部211D的一側與彈性環狀部212D相連接。彈性環狀構件2E包含一彈性本體21E、一環狀凸出部22E及多個內齒狀結構23E。彈性本體21E包含一彈性連接部211E及一彈性環狀部212E,彈性連接部211E的外圍與環狀凸出部22E相連接,彈性連接部211E的一側與彈性環狀部212E相連接。
兩個環狀凸出部22D、22E分別具有多個穿孔221D、221E,減速裝置200所包含的各個鎖固件8或固定件9是分別穿過相對應的兩穿孔221D、22E1,而兩個環狀凸出部22D、22E是被固定框體1的第一環狀固定部12D及第二環狀固定部13E固持。
彈性環狀構件2D所包含的多個內齒狀結構23D是用來與第一環狀構件3的第一外齒狀結構32相互嚙合,彈性環狀構件2E所包含的多個內 齒狀結構23E是用來與第二環狀構件4的第二外齒狀結構42相互嚙合,而驅動組件5作動時,第一環狀構件3將被帶動而相對於彈性環狀構件2D旋轉,第二環狀構件4則是被帶動而相對於彈性環狀構件2E旋轉。
另外,本實施例的減速裝置200,通過兩個彈性環狀構件2D、2E等設計,減速裝置200運作時,彈性環狀構件2D將是因應第一環狀構件3的作動而微幅變形,而彈性環狀構件2E則是因應第二環狀構件4的作動而微幅變形,如此,可以讓第一環狀構件3及第二環狀構件4能分別與彈性環狀構件2D、2E,達到相對最佳的嚙合效率,從而可以進一步提升減速裝置200整體的運作效率。
如圖1、圖19及圖20所示,在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環狀固定部12D的內環面123D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7,符合關係式:0<θ 7≦10(度);第二環狀固定部13E的內環面133E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8,符合關係式:0<θ 8≦10(度);兩彈性環狀部212D、212E的外環面2121D、2121E分別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一軸線的夾角θ 9、θ 10,分別符合關係式:0<θ 9≦10(度)及0<θ 10≦10(度)。
請參閱圖22,其顯示為本創作的減速裝置的第六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彈性環狀構件2F所包含的彈性本體21F包含彈性連接部211F及彈性環狀部212F,彈性環狀構件2G所包含的彈性本體21G包含彈性連接部211G及彈性環狀部212G,而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五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彈性環狀部212F的外徑由靠近至環狀凸出部22F的一側至遠離環狀凸出部22F的一側都沒有變化,彈性環狀構件2G的彈性環狀部212G的外徑,由靠近至環狀凸出部22G的一側至遠離環狀凸出部22G的一側都沒有變化。相對地,第一環狀固定部12F的內徑,由第一環狀固定部12F的一側至 第一環狀固定部12F的另一側都沒有變化,第二環狀固定部13G的內徑,由第二環狀固定部13G的一側至第二環狀固定部13G的另一側都沒有變化。
換句話說,如圖1及圖22所示,第一環狀固定部12F的內環面123F於截面S(如圖1所示)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軸線的夾角為0度;第二環狀固定部13G的內環面133G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軸線的夾角為0度。兩個彈性環狀部212F、212G的外環面2121F、2121G於截面S中與平行於中心軸CP的軸線的夾角皆為0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1:環狀本體
12:第一環狀固定部
123:內環面
13:第二環狀固定部
133:內環面
211:彈性連接部
212:彈性環狀部
2121:外環面
22:環狀凸出部
221:穿孔
23:內齒狀結構
3:第一環狀構件
31:第一本體
311:第一樞接孔
32:第一外齒狀結構
4:第二環狀構件
41:第二本體
411:第二樞接孔
42:第二外齒狀結構
6:輸出構件
6A:滾柱
7:固定銷組件
71:鎖固件
72:固定銷
73:襯套
9:固定件
G1、G2:間隙

Claims (13)

  1. 一種減速裝置,其包含:一固定框體,其為環狀結構;一驅動組件,其包含兩個凸輪結構;一第一環狀構件,其包含一第一本體及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所述第一本體包含多個第一銷孔,各個所述第一銷孔貫穿所述第一本體,多個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形成於所述第一本體的外圍;所述第一本體的內側與所述驅動組件的其中一個所述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一第二環狀構件,其包含一第二本體及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所述第二本體包含多個第二銷孔,各個所述第二銷孔貫穿所述第二本體,多個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形成於所述第二本體的外圍;所述第二本體的內側與所述驅動組件的另一個所述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一彈性環狀構件,其一部分固定於所述固定框體的內側,所述彈性環狀構件包含一彈性本體及多個內齒狀結構,所述彈性本體的內側形成有多個所述內齒狀結構;多個所述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多個所述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所述彈性環狀構件能被多個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或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擠壓而彈性變形;所述第一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所述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所述第二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所述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兩個輸出構件,其分別與所述驅動組件的外圍相互樞接, 且各個所述輸出構件的外圍與所述固定框體的內側相互樞接;其中,所述第一環狀構件及所述第二環狀構件位於兩個所述輸出構件之間;多個固定銷組件,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的兩端固定於兩個所述輸出構件,且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穿過其中一個所述第一銷孔及其中一個所述第二銷孔;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所述第一銷孔中是偏心設置,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所述第二銷孔中是偏心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環狀構件及所述第二環狀構件為完全相同的構件,所述驅動組件具有一本體兩個所述凸輪結構,兩個所述凸輪結構形成於所述本體的外圍;當所述本體被驅動而以一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時,所述第一環狀構件是以一第一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所述第二環狀構件是以一第二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所述中心軸、所述第一中心軸及所述第二中心軸不重疊,且相互平行。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減速裝置還包含多個固定件,所述固定框體包含一環狀本體及一環狀固定部,所述環狀固定部位於所述環狀本體的內側,所述環狀固定部包含多個第一固定孔,各個所述第一固定孔貫穿所述環狀固定部;所述彈性環狀構件包含一環狀凸出部,所述環狀凸出部形成於所述彈性本體的外圍,所述環狀凸出部包含多個穿孔,各個所述穿孔貫穿所述環狀凸出部;多個所述穿孔、多個所述第一固定孔及多個所述固定件能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環狀凸出部固定於所述環狀固定部的一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彈性本體的外徑 由靠近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逐漸遞減;所述環狀固定部的內徑由靠近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逐漸遞減;所述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與所述彈性本體的一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相面對地設置,且彼此間具有一間隙。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驅動組件能被驅動而以一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所述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於一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所述截面的法線是與所述中心軸相互垂直,且所述中心軸通過所述截面;所述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於所述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彈性本體包含一彈性連接部及兩個彈性環狀部,所述彈性連接部的兩側與兩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相連接,所述環狀凸出部與所述彈性連接部的外圍相連接,兩個所述彈性環狀部位於所述環狀凸出部的兩側;所述固定框體包含兩個所述環狀固定部,兩個所述環狀固定部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環狀固定部及一第二環狀固定部,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與所述環狀本體一體成形地設置,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是獨立於所述環狀本體的一環狀構件,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側,而所述環狀凸出部是被固持於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內徑由靠近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側逐漸遞減,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內徑是由靠近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第一環狀 固定部的一側逐漸遞減;其中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外徑是由靠近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逐漸遞減,另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外徑是由靠近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逐漸遞減;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與其中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相面對地設置,且彼此間具有一間隙;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與另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相面對地設置,且彼此間具有一間隙。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驅動組件能被驅動而以一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於一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所述截面的法線是與所述中心軸相互垂直,且所述中心軸通過所述截面;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於所述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各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於所述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
  9. 一種減速裝置,其包含:一固定框體,其為環狀結構;一驅動組件,其包含兩個凸輪結構;一第一環狀構件,其包含一第一本體及多個第一外齒狀結構,所述第一本體包含多個第一銷孔,各個所述第一銷孔貫穿所述第一本體,多個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形成於所述第一本體的外圍;所述第一本體的內側與所述驅動組件的其中一個所述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一第二環狀構件,其包含一第二本體及多個第二外齒狀結構,所述第二本體包含多個第二銷孔,各個所述第二銷孔貫穿所述第二本體,多個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形成於 所述第二本體的外圍;所述第二本體的內側與所述驅動組件的另一個所述凸輪結構的外圍相樞接;兩彈性環狀構件,各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的一部分固定於所述固定框體的內側,各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包含一彈性本體及多個內齒狀結構,所述彈性本體的內側形成有多個所述內齒狀結構;其中一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的多個所述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另一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的多個所述內齒狀結構用以與多個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相互嚙合;各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能被多個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或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擠壓而彈性變形;所述第一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一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任一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所述第二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二外齒狀結構的數量,與任一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所包含的所述內齒狀結構的數量不相同;兩個輸出構件,其分別與所述驅動組件的外圍相互樞接,且各個所述輸出構件的外圍與所述固定框體的內側相互樞接;其中,所述第一環狀構件及所述第二環狀構件位於兩個所述輸出構件之間;多個固定銷組件,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的兩端固定於兩個所述輸出構件,且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穿過其中一個所述第一銷孔及其中一個所述第二銷孔;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所述第一銷孔中是偏心設置,各個所述固定銷組件於相對應的所述第二銷孔中是偏心設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環狀構件及所述第二環狀構件為完全相同的構件,所述驅動組件具有 一本體兩個所述凸輪結構,兩個所述凸輪結構形成於所述本體的外圍;當所述本體被驅動而以一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時,所述第一環狀構件是以一第一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所述第二環狀構件是以一第二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所述中心軸、所述第一中心軸及所述第二中心軸不重疊,且相互平行。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減速裝置還包含多個固定件,所述固定框體包含一環狀本體及兩個環狀固定部,各個所述環狀固定部包含多個第一固定孔,各個所述第一固定孔貫穿所述環狀固定部;兩個所述環狀固定部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環狀固定部及一第二環狀固定部,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與所述環狀本體一體成形地設置,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是獨立於所述環狀本體的一環狀構件,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側;各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包含一彈性本體及一環狀凸出部,所述環狀凸出部形成於所述彈性本體的外圍,所述環狀凸出部包含多個穿孔,各個所述穿孔貫穿所述環狀凸出部;各個所述彈性環狀構件的多個所述穿孔、各個所述環狀固定部的多個所述第一固定孔及多個所述固定件能相互配合,而使兩個所述環狀凸出部被固定於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彈性本體包含兩個彈性環狀部,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內徑由靠近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側逐漸遞減,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內徑是由靠近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側逐漸遞減;其中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外徑是由靠近所述環狀凸 出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逐漸遞減,另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外徑是由靠近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向遠離所述環狀凸出部的一側逐漸遞減;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與其中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相面對地設置,且彼此間具有一間隙;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與另一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相面對地設置,且彼此間具有一間隙。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驅動組件能被驅動而以一中心軸為中心旋轉,所述第一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於一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所述截面的法線是與所述中心軸相互垂直,且所述中心軸通過所述截面;所述第二環狀固定部的一內環面於所述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各個所述彈性環狀部的一外環面於所述截面中與平行於所述中心軸的一軸線的夾角介於0~10度。
TW111200837U 2021-02-05 2022-01-21 減速裝置 TWM6281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46225P 2021-02-05 2021-02-05
US63/146225 2021-0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182U true TWM628182U (zh) 2022-06-11

Family

ID=8306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0837U TWM628182U (zh) 2021-02-05 2022-01-21 減速裝置
TW111102530A TWI808621B (zh) 2021-02-05 2022-01-21 減速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2530A TWI808621B (zh) 2021-02-05 2022-01-21 減速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M6281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8621B (zh) * 2021-02-05 2023-07-11 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減速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29662T2 (de) * 1999-03-16 2007-08-09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Zykloidengetriebe und Planeten-Reibradgetriebe
WO2018164151A1 (ja) * 2017-03-09 2018-09-1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車輪駆動装置及び車輪駆動装置のシリーズ
CN106931081A (zh) * 2017-04-26 2017-07-07 珠海飞马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用高精密摆线差齿减速机
TWM628182U (zh) * 2021-02-05 2022-06-11 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減速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8621B (zh) * 2021-02-05 2023-07-11 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減速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013A (zh) 2022-08-16
TWI808621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87752A1 (en) Eccentric oscillating speed reducer
JP5817735B2 (ja) 遊星歯車減速機
JP2006307909A (ja) 遊星歯車減速機におけるキャリアの回動支持構造
TWM628182U (zh) 減速裝置
CN112081878A (zh) 一种机械平衡组合齿面滚道摆线活齿减速器
JP2022536416A (ja) 円形波動ドライブ
JP5400648B2 (ja) 歯車伝動装置
JP5448965B2 (ja) 遊星ローラ減速装置
US8562481B2 (en) Gearing with cylindrical tooth forms
WO2016140234A1 (ja) 減速又は増速装置
US20230407943A1 (en) Nutation Reducer
CN216812717U (zh) 减速装置
JP2015135130A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装置
WO2018168763A1 (ja) 差動減速機
CN114857216A (zh) 减速装置
US20220107005A1 (en) Speed reducer and eccentric gear of the same
WO2020031891A1 (ja) 遊星歯車装置
JP4918507B2 (ja) 遊星ローラ式動力伝達装置
CN112112939A (zh) 传动机构
JP7442364B2 (ja) 潤滑性能を向上させた差動減速機
WO2022249700A1 (ja) 減速機
JP2020024010A (ja) 遊星歯車装置
KR102314146B1 (ko) 외치기어 유동방지기능을 구비한 사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
JP2020041680A (ja) 差動減速機
KR102376592B1 (ko) 박형 사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