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1564U - 理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理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1564U
TWM611564U TW109211829U TW109211829U TWM611564U TW M611564 U TWM611564 U TW M611564U TW 109211829 U TW109211829 U TW 109211829U TW 109211829 U TW109211829 U TW 109211829U TW M611564 U TWM611564 U TW M6115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device
cable management
bodies
wing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1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學森
Original Assignee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1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1564U/zh
Publication of TWM611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156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之理線裝置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組接體、至少一球狀組接結構以及至少一固定組件,該第一、第二組接體分別具有一板體,該板體具有一下方開口以及一貫通之側向開口,該球狀組接結構係配置於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之間,使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之間以可拆裝方式相互串接;至少一固定組件可將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以可拆裝方式固定於一目標物上,藉此,可將控制線體穿設於該側向開口而收納於該板體,並利用下方開口將板體套設於該目標物藉由固定組件加以固定,即可隱藏及固定控制線體,避免控制線體外露,不僅組裝便利,更達到提升使用壽命之功效。

Description

理線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理線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蓋設隱藏控制線體,尤其是可應用於自行車,提升騎乘安全性及使用壽命之理線裝置。
按,自行車是一種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為其動力來源,無需使用電力或汽油,極具環保概念,非常適合作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閒運動裝置來使用。且由於自行車兼具有免能源及運動的效果,所以現代人愈來愈多人以自行車來作為代步的工具。其中,一般自行車之前輪主要係用以控制自行車之平衡以及轉向,故基本上自行車的前輪與車把手之間主要係透過前叉的連接,以期在自行車把手轉向的時後,能夠讓前輪隨著把手擺動,達到順利轉向以及控制平衡之目的。
然而,自行車上常見之控制線體(例如煞車線、變速線、或車燈電源控制線等)無法裝設於車把手內部腔室內,而使其呈外露狀,長期受日曬雨淋,容易老化生鏽,甚至斷裂,造成騎者安全性之隱憂,且控制線體外露容易顯得凌亂,因此,將線體隱藏之設計,係為自行車業者考量之重點。
市面上自行車把手隱藏線體之容設方式大致可分為穿孔式及凹槽式兩大類;如習知穿孔式隱藏線體之自行車把手,如中華民國第096214470號新型專利所揭露之「自行車把手」,係於把手可組設於前叉立管之固定部設有通道,該通道連通至把手之管孔,且於把手相對握持部的位置貫設有穿孔,以供連接剎車把手之剎車線貫通至管孔內,以將剎車線隱藏。另一習知凹槽式隱藏線體之自行車把手,如中華民國第086200141號新型專利所揭露之「自行車把手之結構改良」,係將煞車線容置於把手管之凹溝中,並利用膠帶將煞車線完全包覆隱藏於把手管之凹溝中,以將煞車線隱藏,且供騎者更便利握持;但不論是穿孔式或是凹槽式,均是對把手、前叉立管或是把手管進行加工(例如穿孔或是凹槽),不僅需要二次加工也破壞了原有結構本體。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供一種理線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蓋設隱藏控制線體,尤其是可應用於自行車,提升騎乘安全性及使用壽命之理線裝置,為其主要目的者。
為達上揭目的,本創作之理線裝置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組接體,分別具有一板體,該板體具有兩翼部以及一連接部,該兩翼部係相對設置於該連接部之兩側,該兩翼部以及該連接部係圍成一半開放空間,讓該板體具有一下方開口以及一貫通之側向開口;至少一球狀組接結構,係配置於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之間,使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之間以可拆裝方式相互串接;以及至少一固定組件,係設置於該第一組接體之該兩翼部外側,可將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以可拆裝方式固定於一目標物上。
藉此,可將控制線體穿設於該側向開口而收納於該板體,並利用下方開口將板體套設於該目標物藉由固定組件加以固定,即可隱藏及固定控制線體,避免控制線體外露,以避免控制線體輕易被拉扯或風吹、日曬、雨淋老化,不僅組裝便利,更達到提升使用壽命之功效;再者,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之間利用該球狀組接結構可進行特定角度之樞轉,讓相互串接之第一、第二組接體可彎折成不同角度以配合不同曲面的目標物,更提升其實用性。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球狀組接結構具有第一、第二組接部,該第一組接部係為球狀結構體,而該第二組接部係為相對於該球狀結構體之開口結構。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第一組接部係連接固定於該第二組接體之該連接部,並外露於該第二組接體之該板體;該第二組接部係連接固定於該第一組接體之該連接部。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理線裝置進一步設有另一球狀組接結構用以串接另一第一組接體及/或第二組接體。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第一組接體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二組接部,而該第二組接體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一組接部。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第一組接體兩側之該第二組接部係相互貫通成一管狀結構體,且該第二組接部之貫通方向係與該側向開口之開口方向平行。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第二組接體係小於該第一組接體。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第一組接體之該板體係覆蓋於該第二組接體之該板體之部分區域。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固定組件係具有一座體以及一線體,該座體係配置於該兩翼部外側,而該線體則套設於該座體與該目標物。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目標物係為一自行車之車把手。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第一組接體之該兩翼部係為上大下小的梯型結構體,該第二組接體之該兩翼部係為上小下大的梯型結構體。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請參閱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立體圖,以及第2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立體分解圖所示。本創作之理線裝置1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球狀組接結構20以及至少一固定組件30;
該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外觀形狀大致相同,分別具有一板體14,該板體14具有兩翼部15以及一連接部16,該兩翼部15係相對設置於該連接部16之兩側,該兩翼部15以及該連接部16係圍成一半開放空間,讓該板體14具有一下方開口17以及一貫通之側向開口18。如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該第二組接體12係小於該第一組接體11,而該第一組接體11之該兩翼部15係為上大下小的梯型結構體,該第二組接體12之該兩翼部15係為上小下大的梯型結構體。
該球狀組接結構30係配置於該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之間,,使該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之間以可拆裝方式相互串接;請同時參閱第3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該球狀組接結構30具有第一、第二組接部31、32,該第一組接部31係為球狀結構體,而該第二組接部32係為相對於該球狀結構體之開口結構;其中,該第一組接部31係連接固定於該第二組接體12之該連接部16,並外露於該第二組接體12之該板體14;該第二組接部32係連接固定於該第一組接體11之該連接部16,該第一組接部31以可拆裝方式連接於第二組接部32。再者,該理線裝置可進一步設有另一球狀組接結構,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該第一組接體11之該連接部16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二組接部32,該第一組接體11兩側之該第二組接部32可相互貫通成一管狀結構體,而該第二組接體12之該連接部16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一組接部31。
至少一固定組件40係設置於該第一組接體11之該兩翼部15外側,可將該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以可拆裝方式固定於一目標物50上,請同時參閱第4圖所示;其中,該固定組件40係具有一座體41以及一線體42,該座體41係配置於該兩翼部15外側,可供固定該線體42,而該線體42則套設於該座體41與該目標物60,該線體42可以為具有彈性之彈力繩(例如橡皮筋)。
使用時,可依所需選擇串接組接體之數量,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係串接一組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或者,利用另一球狀組接結構串接另一第一組接體及/或第二組接體,如第5圖所示係以一個第二組接體12分別串接有二個第一組接體11;亦或者可如第7圖所示,係串接六個第一組接體11以及五個第二組接體12,而該固定組件40則設置於頭尾兩末端之第一組接體11上,以增加固定效果;因為該第二組接體12係小於該第一組接體11,所以該第一組接體11之該板體14係分別覆蓋於該第二組接體12之該板體14外側之部分區域;將預定數量之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相互串接連結形成一理線裝置1後,將該理線裝置1固定於該目標物50,如第4圖及第6圖所示,該目標物50可以為一自行車之車把手,可將控制線體51穿設於該側向開口18而收納於該板體14,並利用下方開口17將板體14套設於該目標物50上,並藉由該線體42套設於該座體41與該目標物50,使該理線裝置1可固定於該目標物50上,即可隱藏及固定控制線體51,避免控制線體51外露,以避免控制線體51輕易被拉扯或風吹、日曬、雨淋老化,不僅組裝便利,更達到提升使用壽命之功效;再者,該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之間利用該球狀組接結構30可進行特定角度之樞轉,讓相互串接之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可彎折成不同角度以配合不同曲面的目標物50,且可依所需串接成不同長度的理線裝置,更提升其實用性。
再者,如第8圖及第9圖之第四實施例所示,該第一組接體11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一、第二組接部31、32,而該第二組接體12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一、第二組接部31、32,其中該第一組接部31係為球狀結構體,而該第二組接部32係為相對於該球狀結構體之開口結構,同樣壤該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之間利用該球狀組接結構30可進行特定角度之樞轉,讓相互串接之第一、第二組接體11、12可彎折成不同角度以配合不同曲面的目標物。
以上諸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創作之用,而並非對本創作的限制,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的技術範圍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化也應屬於本創作的保護範疇。
1:理線裝置 11:第一組接體 12:第二組接體 14:板體 15:翼部 16:連接部 17:下方開口 18:側向開口 30:球狀組接結構 31:第一組接部 32:第二組接部 40:固定組件 41:座體 42:線體 50:目標物 51:控制線體
第1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立體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剖視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二實施例之結構剖視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結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三實施例之使用結構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立體圖;以及 第9圖係為本創作中理線裝置第四實施例之結構剖視圖。
1:理線裝置
11:第一組接體
12:第二組接體
14:板體
16:連接部
31:第一組接部
32:第二組接部

Claims (12)

  1. 一種理線裝置,至少包括有: 第一、第二組接體,分別具有一板體,該板體具有兩翼部以及一連接部,該兩翼部係相對設置於該連接部之兩側,該兩翼部以及該連接部係圍成一半開放空間,讓該板體具有一下方開口以及一貫通之側向開口; 至少一球狀組接結構,係配置於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之間,使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之間以可拆裝方式相互串接;以及 至少一固定組件,係設置於該第一組接體之該兩翼部外側,可將該第一、第二組接體以可拆裝方式固定於一目標物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球狀組接結構具有第一、第二組接部,該第一組接部係為球狀結構體,而該第二組接部係為相對於該球狀結構體之開口結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組接部係連接固定於該第二組接體之該連接部,並外露於該第二組接體之該板體;該第二組接部係連接固定於該第一組接體之該連接部。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理線裝置進一步設有另一球狀組接結構用以串接另一第一組接體及/或第二組接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組接體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二組接部,而該第二組接體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一組接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組接體兩側之該第二組接部係相互貫通成一管狀結構體,且該第二組接部之貫通方向係與該側向開口之開口方向平行。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組接體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一、第二組接部,而該第二組接體之該連接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具有該第一、第二組接部。
  8.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第二組接體係小於該第一組接體。
  9.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組接體之該板體係覆蓋於該第二組接體之該板體之部分區域。
  10.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固定組件係具有一座體以及一線體,該座體係配置於該兩翼部外側,而該線體則套設於該座體與該目標物。
  11.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目標物係為一自行車之車把手。
  12.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理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組接體之該兩翼部係為上大下小的梯型結構體,該第二組接體之該兩翼部係為上小下大的梯型結構體。
TW109211829U 2020-09-09 2020-09-09 理線裝置 TWM611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829U TWM611564U (zh) 2020-09-09 2020-09-09 理線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829U TWM611564U (zh) 2020-09-09 2020-09-09 理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1564U true TWM611564U (zh) 2021-05-11

Family

ID=77037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1829U TWM611564U (zh) 2020-09-09 2020-09-09 理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1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17629A (zh) 自行車前叉結構
US20070068744A1 (en) Bicycle structure with concealable brake
US20180273132A1 (en) Bicycle front fork and internal cable routing system
TWM611564U (zh) 理線裝置
US20090044658A1 (en) Breakproof handle bar
TW200909289A (en) Bicycle handlebar
US9248884B2 (en) Children's tricycle
US20120079910A1 (en) Handlebar/stem attachment interface with minimal frontal area
TW201410533A (zh) 車把組件
TWI336671B (zh)
KR101704978B1 (ko) 자전거 페달을 구비한 삼중연결 구조의 크랭크 암
TWM648601U (zh) 車把手之藏線蓋體
TWM626694U (zh) 便於纜線定位之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TWM621827U (zh) 自行車用纜線定位裝置
TW201738129A (zh) 握把套結構
TWI672241B (zh) 自行車之車首及其豎管
WO2017164512A1 (ko) 자전거 페달을 구비한 삼중연결 구조의 크랭크 암
CN219790414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把
TWI320460B (zh)
TWM423085U (en) Adjustable handle head structure for bicycle
TWM537056U (zh) 自行車前叉的藏線結構
TWM496610U (zh) 自行車立管
KR20150002754U (ko) 자전거용 헤드 부품 조립체
TWM538481U (zh) 腳踏車及其理線結構
TWM314724U (en) Improved pedal structure for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