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5756U - 生物感測試片 - Google Patents

生物感測試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5756U
TWM595756U TW109201710U TW109201710U TWM595756U TW M595756 U TWM595756 U TW M595756U TW 109201710 U TW109201710 U TW 109201710U TW 109201710 U TW109201710 U TW 109201710U TW M595756 U TWM595756 U TW M5957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space
flow channel
test piece
sec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1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孟儀
Original Assignee
合世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合世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合世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1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5756U/zh
Priority to CN202020475047.4U priority patent/CN211955305U/zh
Publication of TWM595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5756U/zh
Priority to DE202021000587.0U priority patent/DE202021000587U1/d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2Determining multiple analy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G01N27/3272Test elements therefor, i.e. disposable laminated substrates with electrodes, reagent and chann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01N33/5437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involving physiochemical end-point determination, e.g. wave-guides, FETS, gratings
    • G01N33/5438Electr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c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生物感測試片,包含一電路板及一絕緣蓋板。絕緣蓋板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一下流道、一第二容置空間、一上流道及一排氣孔。第一容置空間對應於第一電極組用以供液態檢體流入。下流道連通於第一容置空間用以供液態檢體流入。第二容置空間連通於下流道且對應於第二電極組用以供液態檢體流入。上流道位於第一容置空間及下流道上方,上流道與第二容置空間連通用以供液態檢體流入並將其導流至第二容置空間。排氣孔連通於第二容置空間。藉此,能增加液態檢體流入絕緣蓋板內的流量及流速,以提升充填的速度及效率。

Description

生物感測試片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生物感測試片,特別是指一種用以檢測液態檢體內的成分的生物感測試片。
現有能夠對例如為血液的液態檢體同時進行兩種分析物檢測的生物感測試片通常會形成有兩個分隔的檢測區,因此,當操作人員將液態檢體充填入該等檢測區內時需耗費較長時間,影響了充填的速度及效率。
現有生物感測試片是透過將多片片體相互堆疊在一起,每兩片片體之間需透過一黏著層相互黏接,使該等片體及該等黏著層構成一界定出該等檢測區的層疊式結構。該層疊式結構也需透過一黏著層黏著於一電路板,以構成該生物感測試片。因此,該生物感測試片的組成構件數量眾多,導致結構複雜。此外,由於該等片體的形狀皆不相同,且該等黏著層的形狀皆不相同,因此,該等片體及該等黏著層在組裝過程中需依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組裝,使得整個組裝過程複雜不便且耗費工時,導致製造效率低落。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生物感測試片。
於是,本新型生物感測試片,適於檢測一液態檢體,該生物感測試片包含一電路板,及一絕緣蓋板。
電路板包括一第一電極組,及一第二電極組。絕緣蓋板覆蓋於該電路板並包括一注入端,該絕緣蓋板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一下流道、一第二容置空間、一上流道,及一排氣孔,該第一容置空間形成於該注入端且對應於該第一電極組,用以供該液態檢體流入,該下流道連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相反於該注入端的一端,用以供由該第一容置空間所排出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於該下流道相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的一端且對應於該第二電極組,用以供由該下流道所排出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上流道形成於該注入端且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下流道上方,該上流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用以供該液態檢體流入並將其導流至該第二容置空間,該排氣孔連通於該第二容置空間且鄰近該第二容置空間相反於該下流道的一端。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絕緣蓋板還包括一下隔板段,及一上隔板段,該下隔板段分隔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並界定出該下流道,該上隔板段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上方並覆蓋該下隔板段一部分而使另一部分顯露,該上流道具有一位於該上隔板段上方的淺流道段,及一連通於該淺流道段一端的深流道段,該深流道段沿一上下方向所取的深度大於該淺流道段沿該上下方向所取的深度,該深流道段具有一位於該下隔板段未被該上隔板段覆蓋的區域上方且連通於該淺流道段與該下流道頂端之間的分流道部,及一連通於該分流道部與該第二容置空間之間的連通流道部。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上隔板段具有一位於該注入端的分流端緣,及一相反於該分流端緣的末端緣,該下隔板段具有兩個板塊,該等板塊沿一垂直於該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並且界定出該下流道,各該板塊具有一上表面,該上表面具有一連接於該上隔板段底端且被其覆蓋的第一面部,及一凸伸出該末端緣且未被該上隔板段覆蓋的第二面部,該分流道部位於該等板塊的該等第二面部上方。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下流道沿一垂直於該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小於該深流道段沿該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下流道沿一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小於該第一容置空間沿該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絕緣蓋板為一獨立單一結構件且接合於該電路板。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絕緣蓋板以三維列印方式成型於該電路板。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絕緣蓋板以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且接合於該電路板。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絕緣蓋板以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該生物感測試片還包含一黏著於該電路板及該絕緣蓋板之間的黏著層,該黏著層形成有一貫穿孔,該貫穿孔與該第一容置空間、該下流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
本新型的生物感測試片,該貫穿孔具有一第一孔部、一第二孔部及一第三孔部,該第一孔部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一容置空間相同並與該第一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二孔部連通於該第一孔部及該第三孔部之間,該第二孔部形狀及大小與該下流道相同並與該下流道連通,該第三孔部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二容置空間相同並與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該下流道連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之間的設計,使得該液態檢體能通過該下流道及該第一容置空間所構成的第一流動路徑以及該上流道所構成的第二流動路徑流動至該第二容置空間內。藉此,能增加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絕緣蓋板內的流量及流速,使該液態檢體能迅速地充填該第二容置空間及該第一容置空間以提升充填的速度及效率。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及圖2,是本新型生物感測試片的第一實施例,該生物感測試片100適於檢測一液態檢體(圖未示),本第一實施例的該液態檢體是以人體血液為例。當然,該液態檢體也可為其他種類的生物液體。該生物感測試片100包含一電路板1,及一絕緣蓋板2。
該電路板1包括一板體11,及一設置於該板體11的電路層12。該板體11呈長板形且其長向沿一前後方向X延伸,該板體11具有一前端111、一後端112,及一位於頂端的板面113。該電路層12具有一第一電極組121,及一第二電極組122。該第一電極組121包括兩條透過印刷方式形成於該板面113的第一電極線路123,各該第一電極線路123具有一鄰近於該前端111的第一感測端部124,該等第一電極線路123的該等第一感測端部124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該第二電極組122包括三條透過印刷方式形成於該板面113的第二電極線路125,各該第二電極線路125具有一鄰近於該等第一感測端部124的第二感測端部126,該等第二電極線路125的該等第二感測端部126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排列且位於該等第一感測端部124後方。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電極組121用以檢測該液態檢體中的血球容積比,該第二電極組122用以檢測該液態檢體中的葡萄糖含量。
本第一實施例的該絕緣蓋板2是以三維列印方式成型於該電路板1的該板面113,使得該絕緣蓋板2為一體成型式的獨立單一結構件。該絕緣蓋板2是由例如絕緣塑料所製成。該絕緣蓋板2呈長板形且其長向沿該前後方向X延伸,該絕緣蓋板2的長度小於該電路板1的長度,該絕緣蓋板2覆蓋於該電路板1的該板面113鄰近於該前端111的區域而使該板面113鄰近於該後端112的區域外露。需說明的是,在本第一實施例的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絕緣蓋板2也可以是透過其他成型方式所製成的一非一體式的獨立單一結構件,並透過例如黏固或卡合等現有常見的接合固定方式固定於該電路板1的該板面113。或者,該絕緣蓋板2也可以是多片片體相互堆疊在一起的堆疊式結構。該絕緣蓋板2能透過前述方式製成,不以本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以三維列印方式製成的一體式的獨立單一結構件為限。
參閱圖2、圖3、圖4及圖5,該絕緣蓋板2包括一底面20、一頂面21、一位於前端的注入端22,及一相反於該注入端22的末端23。該絕緣蓋板2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24、一下流道25、一第二容置空間26、一上流道27,及一排氣孔28。該第一容置空間24形成於該底面20及該注入端22且對應於該第一電極組121的該等第一感測端部124,用以供由該注入端22所注入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下流道25形成於該底面20且連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相反於該注入端22的一端,用以供由該第一容置空間24所排出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形成於該底面20且連通於該下流道25相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的一端並對應於該第二電極組122的該等第二感測端部126,用以供由該下流道25所排出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上流道27形成於該注入端22且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及該下流道25上方,該上流道27至少與該第二容置空間26連通用以供由該注入端22所注入的該液態檢體流入並能將其導流至該第二容置空間26。該排氣孔28形成於該頂面21且連通於該第二容置空間26並鄰近該第二容置空間26相反於該下流道25的一端。
經由該注入端22所注入的該液態檢體藉由虹吸效應,使得該液態檢體的一部分能夠經由該第一容置空間24及該下流道25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而該液態檢體的另一部分則能夠經由該上流道27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由於該第二容置空間26透過該排氣孔28與外界環境相連通,因此,該液態檢體的一部分注入該第一容置空間24內時,該第一容置空間24內的氣體能依序經由該下流道25、該第二容置空間26及該排氣孔28快速地排放至外界環境,並且同時帶動該下流道25、該第二容置空間26及該排氣孔28內的氣體一同排放至外界環境。該液態檢體的另一部分注入該上流道27內時,該上流道27內的氣體能依序經由該第二容置空間26及該排氣孔28快速地排放至外界環境,並且同時帶動該第二容置空間26及該排氣孔28內的氣體一同排放至外界環境。藉此,該第一容置空間24及該上流道27能夠順暢地吸入該液態檢體,使該液態檢體能迅速地流動至該第二容置空間26及該第一容置空間24並充填滿該第二容置空間26及該第一容置空間24,從而能夠縮短該液態檢體吸入及充填的時間。
參閱圖3、圖4及圖5,該絕緣蓋板2還包括兩個內壁面29、一下隔板段30,及一上隔板段31。該等內壁面29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X的左右方向Y相間隔,並且共同界定出該第一容置空間24、該第二容置空間26、該上流道27及該排氣孔28的寬度。該下隔板段30具有兩個分別凸設於該等內壁面29的板塊301,該等板塊301分隔該第一容置空間24與該第二容置空間26且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各該板塊301具有一側面302,及一上表面303。該等板塊301的該等側面302相向且界定出該下流道25。其中,該下流道25沿該左右方向Y所取的一寬度W1小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沿該左右方向Y所取的一寬度W2,藉此,使得該等板塊301能起到阻擋該液態檢體的作用,並且透過該寬度W1較小的設計能增加該液態檢體在該下流道25內的流速。
參閱圖4及圖6,該上隔板段31連接於該等內壁面29之間且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上方,並具有一位於該注入端22的分流端緣311,及一相反於該分流端緣311的末端緣312。該上隔板段31覆蓋該下隔板段30的該等上表面303的一部分而使另一部分顯露,以將各該上表面303區隔成一連接於該下隔板段30底端且被其覆蓋的第一面部304,及一凸伸出該末端緣312且未被該下隔板段30覆蓋的第二面部305。藉此,使得該上隔板段31及該下隔板段30的該等板塊301能共同構成一階梯狀結構。
該上流道27具有一淺流道段271,及一深流道段272。該淺流道段271形成於該注入端22且位於該上隔板段31上方。該深流道段272連通於該淺流道段271相反於該注入端22的一端。其中,該深流道段272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X的上下方向Z所取的一深度D1大於該淺流道段271沿該上下方向Z所取的一深度D2。藉由該上隔板段31及該下隔板段30的該等板塊301所共同構成的該階梯狀結構,使得該深流道段272具有一位於該等板塊301的該等第二面部305上方且連通於該淺流道段271與該下流道25頂端之間的分流道部273,及一連通於該分流道部273與該第二容置空間26之間的連通流道部274。藉由該分流道部273及該連通流道部274的設計方式,能增加該深流道段272沿該前後方向X上的長度。該淺流道段271內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深流道段272的該分流道部273後能夠被其分流,使得該液態檢體的一部分能向下流入該下流道25內而後再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而該液態檢體的另一部分則能向後流入該連通流道部274內而後再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
具體而言,該下流道25的該寬度W1小於該深流道段272沿該左右方向Y所取的一寬度W3,透過該寬度W1較小的設計能增加該液態檢體在該下流道25內的流速。藉此,能增加該液態檢體由該深流道段272的該分流道部273流入該下流道25內並與該下流道25內的該液態檢體匯流在一起的速度,以及匯流後的該液態檢體在該下流道25內的速度,使該液態檢體得以快速通過該下流道25而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
參閱圖3、圖4、圖5及圖6,該生物感測試片100(如圖1所示)在使用時,該液態檢體是經由該注入端22注入,藉由該上隔板段31的該分流端緣311破壞該液態檢體的表面張力,以及虹吸效應的作用,使得該液態檢體能夠順利地流入該第一容置空間24內及該上流道27的該淺流道段271內。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第一容置空間24及該淺流道段271的過程中,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26、該下流道25、該第一容置空間24及該上流道27內的氣體能夠由該排氣孔28排放至外界環境,藉此,使得該第一容置空間24能夠順暢地吸入該液態檢體以使其快速地沿一箭頭I1方向流動,以及該淺流道段271能夠順暢地吸入該液態檢體以使其快速地沿一箭頭I2方向流動。
藉由該下流道25連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及該第二容置空間26之間的設計,使得該液態檢體能通過該下流道25及該第一容置空間24所構成的一第一流動路徑以及該上流道27所構成的一第二流動路徑流動至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藉此,能增加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絕緣蓋板2內的流量及流速。進一步地,藉由該下流道25的該寬度W1小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的該寬度W2設計,使得該等板塊301能起到阻擋該液態檢體的作用。所以,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第一容置空間24後能在其內先蓄積完整,而後再經由該下流道25快速地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以確保該液態檢體能先完整地覆蓋該等第一感測端部124後,接著才進一步地接觸該等第二感測端部126,藉此,以獲得更精準的反應訊號。
此外,藉由該上隔板段31及該下隔板段30的該等板塊301所共同構成的該階梯狀結構將該深流道段272區隔成該分流道部273及該連通流道部274的設計,該分流道部273能將該液態檢體分流至該下流道25內及該連通流道部274內,使得該液態檢體的一部分能先順利地垂直沉降至該下流道25內並與該下流道25內的該液態檢體匯流在一起而後再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該液態檢體的另一部分能先流入該連通流道部274內而後再順利地垂直沉降至該第二容置空間26與前述該液態檢體匯流在一起。藉由前述兩段式先後匯流的機制,減少了該淺流道段271內的該液態檢體通過該深流道段272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時因為在該上下方向Z的斷差所產生的阻力影響,從而能增加該液態檢體通過該深流道段272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的順暢性,使該液態檢體能快速地經由該深流道段272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進一步地,藉由該下流道25的該寬度W1小於該深流道段272的該寬度W3設計,使得該深流道段272的該分流道部273內的該液態檢體能快速地沉降至該下流道25內並與其內的該液態檢體匯流,隨後再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
最後,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的該液態檢體能快速地沿一箭頭I3方向流動,使得該液態檢體能迅速地充填該第二容置空間26。
參閱圖1及圖3,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內的該液態檢體會與該第一電極組121的該等第一感測端部124接觸,而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的該液態檢體會與該第二電極組122的該等第二感測端部126接觸。藉由一電子感測裝置(圖未示)與該第一電極組121及該第二電極組122外露出該絕緣蓋板2的該末端23的部位電性連接,使得該電子感測裝置能取得該第一電極組121所檢測的該液態檢體中的血球容積比以及該第二電極組122所檢測的該液態檢體中的葡萄糖含量。
參閱圖7及圖8,是本新型生物感測試片的第二實施例,該生物感測試片100感測該液態檢體的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於該生物感測試片100的結構。
在本第二實施例中,該絕緣蓋板2是以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的一體式單一結構件,前述一體成型方式可以例如為射出成型。該生物感測試片100還包含一黏著層4,該黏著層4的形狀及大小與該絕緣蓋板2相同,用以黏著於該電路板1的該板面113及該絕緣蓋板2的該底面20。該黏著層4形成有一貫穿孔41,該貫穿孔41具有一第一孔部411、一第二孔部412及一第三孔部413。該第一孔部411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一容置空間24相同並與該第一容置空間24連通。該第二孔部412連通於該第一孔部411及該第三孔部413之間,該第二孔部412形狀及大小與該下流道25相同並與該下流道25連通。該第三孔部413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二容置空間26相同並與該第二容置空間26連通。藉此,使得該黏著層4能圍繞並密封在該第一容置空間24、該下流道25及該第二容置空間26外周圍,以防止該液態檢體滲漏。
需說明的是,該絕緣蓋板2也可透過例如卡合等現有常見的接合固定方式固定於該電路板1的該板面113,不以前述透過該黏著層4黏固的方式為限。
綜上所述,各實施例的該生物感測試片100,藉由該下流道25連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24及該第二容置空間26之間的設計,使得該液態檢體能通過該下流道25及該第一容置空間24所構成的該第一流動路徑以及該上流道27所構成的該第二流動路徑流動至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藉此,能增加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絕緣蓋板2內的流量及流速,使該液態檢體能迅速地充填該第二容置空間26及該第一容置空間24以提升充填的速度及效率。此外,藉由該上隔板段31及該下隔板段30的該等板塊301所共同構成的該階梯狀結構將該深流道段272區隔成該分流道部273及該連通流道部274的設計,能增加該液態檢體通過該深流道段272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26內的順暢性。再者,藉由該絕緣蓋板2是以三維列印或者一體成型方式製成的一體式的獨立單一結構件,或是透過其他成型方式製成的非一體式的獨立單一結構件,能減少該生物感測試片100的組成構件數量,藉此,能提升製造便利性及效率以降低製造成本,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生物感測試片 1:電路板 11:板體 111:前端 112:後端 113:板面 12:電路層 121:第一電極組 122:第二電極組 123:第一電極線路 124:第一感測端部 125:第二電極線路 126:第二感測端部 2:絕緣蓋板 20:底面 21:頂面 22:注入端 23:末端 24:第一容置空間 25:下流道 26:第二容置空間 27:上流道 271:淺流道段 272:深流道段 273:分流道部 274:連通流道部 28:排氣孔 29:內壁面 30:下隔板段 301:板塊 302:側面 303:上表面 304:第一面部 305:第二面部 31:上隔板段 311:分流端緣 312:末端緣 4:黏著層 41:貫穿孔 411:第一孔部 412:第二孔部 413:第三孔部 D1:深度 D2:深度 W1:寬度 W2:寬度 W3:寬度 I1:箭頭 I2:箭頭 I3:箭頭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生物感測試片的第一實施例的一俯視圖;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說明一電路板及一絕緣蓋板之間的組裝關係; 圖3是圖1的一局部放大圖; 圖4是沿圖3中的IV-IV線所取的一不完整剖視圖,說明一第一容置空間、一下流道、一第二容置空間、一上流道及一排氣孔之間的連通關係; 圖5是沿圖4中的V-V線所取的一不完整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容置空間、該下流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之間的連通關係; 圖6是沿圖4中的VI-VI線所取的一不完整剖視圖; 圖7是本新型生物感測試片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及 圖8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不完整剖視圖,說明一黏著層黏著於該電路板及該絕緣蓋板之間。
1:電路板
111:前端
113:板面
2:絕緣蓋板
20:底面
21:頂面
22:注入端
24:第一容置空間
25:下流道
26:第二容置空間
27:上流道
271:淺流道段
272:深流道段
273:分流道部
274:連通流道部
28:排氣孔
30:下隔板段
301:板塊
302:側面
303:上表面
304:第一面部
305:第二面部
31:上隔板段
311:分流端緣
312:末端緣
D1:深度
D2:深度
I1:箭頭
I2:箭頭
I3:箭頭
X:前後方向
Z:上下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生物感測試片,適於檢測一液態檢體,該生物感測試片包含: 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電極組,及一第二電極組;及 一絕緣蓋板,覆蓋於該電路板並包括一注入端,該絕緣蓋板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一下流道、一第二容置空間、一上流道,及一排氣孔,該第一容置空間形成於該注入端且對應於該第一電極組,用以供該液態檢體流入,該下流道連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相反於該注入端的一端,用以供由該第一容置空間所排出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於該下流道相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的一端且對應於該第二電極組,用以供由該下流道所排出的該液態檢體流入,該上流道形成於該注入端且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下流道上方,該上流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用以供該液態檢體流入並將其導流至該第二容置空間,該排氣孔連通於該第二容置空間且鄰近該第二容置空間相反於該下流道的一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絕緣蓋板還包括一下隔板段,及一上隔板段,該下隔板段分隔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並界定出該下流道,該上隔板段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上方並覆蓋該下隔板段一部分而使另一部分顯露,該上流道具有一位於該上隔板段上方的淺流道段,及一連通於該淺流道段一端的深流道段,該深流道段沿一上下方向所取的深度大於該淺流道段沿該上下方向所取的深度,該深流道段具有一位於該下隔板段未被該上隔板段覆蓋的區域上方且連通於該淺流道段與該下流道頂端之間的分流道部,及一連通於該分流道部與該第二容置空間之間的連通流道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上隔板段具有一位於該注入端的分流端緣,及一相反於該分流端緣的末端緣,該下隔板段具有兩個板塊,該等板塊沿一垂直於該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並且界定出該下流道,各該板塊具有一上表面,該上表面具有一連接於該上隔板段底端且被其覆蓋的第一面部,及一凸伸出該末端緣且未被該上隔板段覆蓋的第二面部,該分流道部位於該等板塊的該等第二面部上方。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下流道沿一垂直於該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小於該深流道段沿該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下流道沿一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小於該第一容置空間沿該左右方向所取的寬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絕緣蓋板為一獨立單一結構件且接合於該電路板。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絕緣蓋板以三維列印方式成型於該電路板。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絕緣蓋板以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且接合於該電路板。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絕緣蓋板以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該生物感測試片還包含一黏著於該電路板及該絕緣蓋板之間的黏著層,該黏著層形成有一貫穿孔,該貫穿孔與該第一容置空間、該下流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生物感測試片,其中,該貫穿孔具有一第一孔部、一第二孔部及一第三孔部,該第一孔部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一容置空間相同並與該第一容置空間連通,該第二孔部連通於該第一孔部及該第三孔部之間,該第二孔部形狀及大小與該下流道相同並與該下流道連通,該第三孔部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二容置空間相同並與該第二容置空間連通。
TW109201710U 2020-02-17 2020-02-17 生物感測試片 TWM595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710U TWM595756U (zh) 2020-02-17 2020-02-17 生物感測試片
CN202020475047.4U CN211955305U (zh) 2020-02-17 2020-04-03 生物感测试片
DE202021000587.0U DE202021000587U1 (de) 2020-02-17 2021-02-16 Gerät zum biologischen Nachwei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710U TWM595756U (zh) 2020-02-17 2020-02-17 生物感測試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5756U true TWM595756U (zh) 2020-05-21

Family

ID=71897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1710U TWM595756U (zh) 2020-02-17 2020-02-17 生物感測試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5305U (zh)
DE (1) DE202021000587U1 (zh)
TW (1) TWM5957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016B (zh) * 2020-10-13 2023-05-21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試片編碼讀取裝置及分析物檢測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016B (zh) * 2020-10-13 2023-05-21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試片編碼讀取裝置及分析物檢測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5305U (zh) 2020-11-17
DE202021000587U1 (de)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8975B2 (en) Single channel chemiluminescent micro-fluidic chip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US10761092B2 (en) Multi-flux micro-fluidic chip based on active fluid flow control
JP5433453B2 (ja) 液体試料分析機器
US9075042B2 (en) Diagnostic systems and cartridges
JP5506440B2 (ja) 液体試料定量器
US8059270B2 (en) Microchip
JP4120637B2 (ja) 流速測定装置
WO2020177774A1 (zh) 一种多通道微流体凝血检测芯片
JPWO2006022092A1 (ja) 細胞電位測定プローブ
JP6466598B2 (ja) 流体試験セル用ライトガイド
TWM595756U (zh) 生物感測試片
TW201704747A (zh) 測試片
JP5432862B2 (ja) 体液分析器具
WO2021073582A1 (zh) 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CN1573323A (zh) 一种毛细管填充的诊断传感器的传感器形式和制作方法
CN211274689U (zh) 一种防止液体渗漏的微流控芯片
CN209559811U (zh) 一种多参数电化学检测电极片
US10456781B2 (en) Fluid inspection device
JP2002277380A (ja) マイクロ血球カウンタ
CN211412058U (zh) 用于检测分析物的微流控芯片
CN211339448U (zh) 微流体装置及基因测序仪
KR101568362B1 (ko) 바이오 측정 시스템
JP2003004700A (ja) 電気泳動用チップ
TWM583544U (zh) 多流道生化檢測試片
TW201102647A (e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test str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