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1724U -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1724U
TWM591724U TW108213460U TW108213460U TWM591724U TW M591724 U TWM591724 U TW M591724U TW 108213460 U TW108213460 U TW 108213460U TW 108213460 U TW108213460 U TW 108213460U TW M591724 U TWM591724 U TW M5917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device
connection terminal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3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智遠
陳瑋奇
江家宜
Original Assignee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進聯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大陸商高誠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進聯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大陸商高誠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3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172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1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1724U/zh
Priority to KR1020200129871A priority patent/KR102437337B1/ko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性聯接端子裝置,提供一組合操作簡便之作用。包括一設置有扳動件的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的組合。第一模組、第二模組分別界定有腔室,分別配置導電組件、端子插腳。以及,第一模組上部區域設置有操作器;操作器具有基部、連接基部的懸臂和設置在懸臂上的指部、操作部,用以輔助控制第一模組、第二模組的組合固定或分離;改善舊法操作組合/分離作業的麻煩和必須提供較大操作空間等情形。

Description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電性聯接端子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扳動件組合第一模組,配合操作器控制組卸第二模組的端子裝置,達到操作簡便之技術。
應用被包覆在絕緣殼體(通常係塑膠材料製成)內的金屬組件(或稱導電元件)和彈片導體(或稱金屬彈片)來壓制或聯結進入端子的導線,形成電性連接或釋放導線的端子裝置或壓線端子,係已為習知技藝。
這類電連接端子裝置包括提供插置在電路板(例如PC電路板)的型態;例如,CN 202282524 U「接線接頭」、CN 106207517 B「端子台配線裝置」、CN 109411909 A「端子台組件及其配線把手」專利案等,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它們通常包括一公接頭,公接頭界定有多個腔室,和對應每一個腔室的入線孔、端子插孔;公接頭的每一個腔室配裝有導電元件和金屬彈片,使金屬彈片和導電元件壓制經入線孔插入公接頭內的導線,形成接觸或電性連接,端子插孔提供母接頭的端子插腳插入組合公接頭的導電元件。除非人員操作其他工具伸進公接頭內推壓金屬彈片,才能解除導線和金屬彈片、導電元件的電聯接或接觸狀態。
習知技藝也揭示了導電元件有一夾制端,用來電性連接母接頭的端子插腳;所述端子插腳使母接頭可插接在PC電路板,提供端子裝置使用在電器用品、機器設備或工程控制設備等系統。
為了輔助公接頭、母接頭的組合固定作用,公接頭兩側邊會設置槽座和配置在槽座內的卡制臂,卡制臂具有卡鉤和按壓部;以及,母接頭兩側邊設置卡槽和卡制端,對應組合公接頭的卡制臂(及/或卡鉤),使公接頭、母接頭固定組合在一起。當人員操作按壓部時,可解除卡鉤和卡槽、卡制端的扣合狀態,而容許母接頭卸離公接頭的型態。
一個有關上述電連接端子裝置的組合結構在結構和操作組合方面的課題是,公接頭兩側邊設置槽座、卡制臂和按壓部的結構型態,必須在公接頭(或母接頭)兩側邊和上邊區域提供人員手部容納空間和至少兩個手指按壓的操作空間,才能利於人員拆卸組合公接頭、母接頭;相對的,它也反映出廠方必須提供比較大空間的現場環境和成本,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在某些受限於現場環境空間的情形下,習知技藝會造成機器設備配線作業的困難度。
特別是,在一個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或稱電極插孔;pole)的電連接端子裝置(例如,18pole、24 pole)中,實務上使公接頭、母接頭具有很長的橫向寬度,造成人員必須使用雙手分別操作位在公接頭兩側邊的按壓部。也就是說,習知電連接端子裝置的操作組合結構和作業,存在麻煩、費時費工的情形。
須加以說明的是,上述的電連接端子裝置必須使用起子或類似工具推壓金屬彈片,才能讓導線撤出(或插入)公接頭。為了改善所述操作麻煩的情形,上述CN 106207517 B「端子台配線裝置」、CN 109411909 A「端子台組件及其配線把手」專利案,揭示了一種公接頭組合配線把手(或配線治具)、滑動推塊的結構。
不過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配線把手(或配線治具)的結構和組裝比較複雜、麻煩,提高了電連接端子裝置的製造成本。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在結構組合設計和應用方面的技藝;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導電組件、金屬彈片(或彈片導體)的結構組合,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會增加它的應用範圍。
我們發覺一個比較理想的電連接端子裝置的結構型態,必須能夠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討論的課題;還應包括下列幾個設計考量,包括: 1.        必須撤除舊法在公接頭兩側邊設置槽座、卡制臂的結構型態,造成組卸母接頭的操作作業麻煩、費工和必須提供較大操作空間(包括在公接頭(或母接頭)兩側邊和上邊區域提供人員手部容納空間和至少兩個手指按壓的操作空間,及廠方必須提供比較大空間的現場環境和成本)等情形。 2.        改善舊法在某些受限於現場環境空間的情形下,會造成機器設備配線作業的困難度的情形。 3.        對於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例如,18pole、24 pole)而具有很長的橫向寬度的電連接端子裝置,讓人員必須使用雙手分別操作位在公接頭兩側邊的按壓部的情形,儘可能獲得改善。 4.        撤除習知應用配線把手(或配線治具)組合滑動推塊的結構型態,造成組裝比較複雜、麻煩,提高了電連接端子裝置的製造成本等情形,是特別被考量的。
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體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電性聯接端子裝置,提供一組合操作簡便之作用。包括一設置有扳動件的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的組合。第一模組、第二模組分別界定有腔室,分別配置導電組件、端子插腳。以及,第一模組上部區域設置有操作器;操作器具有基部、連接基部的懸臂和設置在懸臂上的指部、操作部,用以輔助控制第一模組、第二模組的組合固定或分離;改善舊法操作組合/分離作業的麻煩和必須提供較大操作空間等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該第一模組的上部區域設有固定部、負載部,組合操作器的基部,使懸臂形成可往復運動(或擺動)自如的型態,提供人員只需(應用單手)從第一模組上部區域操作指部,即可扣合固定或離開第二模組之一限制部的作用。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創作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包括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的組合;概分別以參考編號10、20表示之。下列說明中假設提到上部、上方、下部、下方、側邊等,是以圖中顯示的方向為參考方向。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一模組10包括主模組10A和副模組10B,主模組10A和副模組10B可一體成型,或主模組10A和副模組10B設置嵌接結構11而結合在一起的型態。第一模組10(或主模組10A)設有入線孔15和對應入線孔15的端子插孔16,使入線孔15和端子插孔16位在同一直線位置上;端子插孔16位在副模組10B的區域。以及,第一模組10(或主模組10A、副模組10B)界定有(至少一個)腔室12;腔室12安裝有導電組件30和金屬彈片40,導電組件30和金屬彈片40可夾制插入第一模組10的導線50,形成電性連接的作用。
詳細來說,導電組件30具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第一端31組合「ㄥ」型或「α」型結構的金屬彈片40,共同電性連接導線50;第二端32成夾腳結構,用來夾制連接第二模組20的端子插腳60,使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形成電性連接狀態。
在一個衍生的實施例中,導電組件30的第二端32可朝圖中下方(或上方)方向(垂直)彎折的型態,使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形成「L」形的結構(圖未顯示)。
圖中顯示了第一模組10(或主模組10A)在上部區域設置或樞接有扳動件45。扳動件45具有柄部46、壓動部47和位在柄部46、壓動部47之間的樞接部48,使扳動件45形成可往復運動的型態。
當人員操作扳動件45的柄部46,即可直接使壓動部47推動金屬彈片40露出金屬彈片40的開口41,而與導線50形成連接或撤離導線50的作業;改善習知技藝應用配線把手(或配線治具)組合滑動推塊的結構型態,造成組裝比較複雜、麻煩,提高了電連接端子裝置的製造成本等情形。
第1、2及3圖也揭示了第一模組10(或副模組10B)的上部區域設置有操作器70;操作器70具有「ㄇ」型結構的基部71、連接基部71的懸臂72和設置在懸臂72上的指部73、連接懸臂72的操作部74,用以輔助控制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的組合固定或分離。
請參考第2、3及4圖,第一模組10(或副模組10B)的上部區域設有(ㄇ型輪廓)固定部13和負載部14,組合操作器70的基部71。詳細來說,基部71組合負載部14,基部71前端之一嵌部76嵌接固定部13,使操作器70安裝在第一模組10(或副模組10B)的上部區域。
第3、4圖也描繪了基部71至少有一壁75跨接在負載部14上(配合嵌部76嵌接固定部13),使懸臂72形成可往復運動(或擺動)自如的型態,提供人員只需(應用單手)從第一模組10上部區域操作指部73(或操作部74),即可扣合固定或離開第二模組20的作用。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二模組20界定有腔室22,安裝上述的端子插腳60,端子插腳60另一端可插接連結PC電路板90或其他電路系統。並且,第一模組10(或副模組10B)至少部分區域可插入第二模組20的腔室22,使端子插腳60和導電組件30的第二端32形成電性連接狀態。以及,第二模組20的上部區域設置有一口部結構的限制部21;在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組合時,使指部73嵌入限制部21,形成固定。
第4圖特別顯示了人員只需從上部區域操作按壓該操作部74,使指部73離開限制部21後,即可撤離第二模組20,解除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的結合狀態;改善舊法操作組合/分離作業的麻煩和必須提供較大操作空間等情形。
第5、6圖顯示了一個修正的實施例。當電連接端子裝置的第一模組10(或副模組10B)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例如,18pole、24 pole)時,可在第一模組10的上部區域配置一個或複數個(或一體成型)並排型態的操作器70,來固定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的組合穩定機制和提供人員從上部區域(單手)按壓操作器70,撤離第二模組20的作用。
第7圖描繪了一個可行的實施例。當電連接端子裝置的第一模組10(或副模組10B)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例如,18pole、24 pole)時,可在第一模組10兩邊的上部區域分別配置操作器70,以利於固定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的組合穩定的作用,也有助於人員只需從上部區域(單手)按壓操作器70,即可撤離第二模組20的作用。
代表性的來說,這電性聯接端子裝置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優點:
1.該第一模組10(或主模組10A、副模組10B)、第二模組20插接第一模組10或相關組件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使第一模組10(或主模組10A)設置扳動件45直接壓動金屬彈片40來連接或撤出導線50;第一模組10(或主模組10A)設置固定部13、負載部14,組合操作器70;操作器70設有基部71、懸臂72、指部73和操作部74,基部71和嵌部76對應組合固定部13、負載部14,使懸臂72形成往復動自如的型態;第二模組20設置限制部21,嵌接指部73等部分,明顯不同於習用者,也改變了習知端子裝置的組合作業,使它的使用、操作型態有別於舊法。
2.第一模組10(及/或第二模組20)上部區域組合操作器70的結構型態,撤除了舊法在公接頭兩側邊設置槽座、卡制臂的結構型態,造成組卸母接頭的操作作業麻煩、費工和必須提供較大操作空間及廠方必須提供比較大空間的現場環境和成本等情形。並且,像習知技藝在某些受限於現場環境空間的情形下,造成機器設備配線作業的困難度的情形,也獲得明顯的改善。
3.第一模組10設置扳動件45的型態,改善了習知應用配線把手(或配線治具)組合滑動推塊的結構型態,造成組裝比較複雜、麻煩,提高了電連接端子裝置的製造成本等情形。
故,本創作提供了一有效的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第一模組
10A:主模組
10B:副模組
11:嵌接結構
12、22:腔室
13:固定部
14:負載部
15:入線孔
16:端子插孔
20:第二模組
21:限制部
30:導電組件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40:金屬彈片
41:開口
45:扳動件
46:柄部
47:壓動部
48:樞接部
50:導線
60:端子插腳
70:操作器
71:基部
72:懸臂
73:指部
74:操作部
75:壁
76:嵌部
90:電路板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第1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第一模組的結構情形。
第3圖係本創作之一組合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的結構配合情形。
第4圖係本創作之一操作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操作按壓懸臂,解除第一模組、第二模組的結合狀態的情形。
第5圖係本創作之一修正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6圖係第5圖之平面結構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顯示了電性聯接端子裝置設置複數個操作器的結構情形。
10:第一模組
10A:主模組
10B:副模組
11:嵌接結構
12:腔室
13:固定部
14:負載部
15:入線孔
30:導電組件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40:金屬彈片
41:開口
45:扳動件
46:柄部
47:壓動部
48:樞接部
70:操作器
71:基部
72:懸臂
73:指部
74:操作部

Claims (20)

  1. 一種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包括: 第一模組(10),具有主模組(10A)和副模組(10B),主模組(10A)和副模組(10B)是一體成型和主模組(10A)、副模組(10B)設置嵌接結構(11)結合在一起的其中之一; 第一模組(10)設有入線孔(15)和端子插孔(16); 第一模組(10)界定有腔室(12),腔室(12)安裝有導電組件(30)和金屬彈片(40); 主模組(10A)在上部區域樞接有扳動件(45),扳動件(45)具有柄部(46)、壓動部(47)和位在柄部(46)、壓動部(47)之間的樞接部(48),使扳動件(45)形成可往復運動的型態,讓壓動部(47)可直接推動金屬彈片(40); 副模組(10B)的上部區域設置有至少一操作器(70);操作器(70)具有基部(71)、連接基部(71)的懸臂(72)和連接懸臂(72)的操作部(7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的入線孔(15)對應端子插孔(16),使入線孔(15)和端子插孔(16)位在同一直線位置上;入線孔(15)位在主模組(10A)的區域,端子插孔(16)位在副模組(10B)的區域; 導電組件(30)具有第一端(31)和成夾腳結構的第二端(32);第一端(31)組合金屬彈片(40),金屬彈片(40)成「ㄥ」型和「α」型結構的其中之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導電組件(30)具有第一端(31)和成夾腳結構的第二端(32);第一端(31)組合金屬彈片(40),金屬彈片(40)成「ㄥ」型和「α」型結構的其中之一; 導電組件(30)的第二端(32)朝下方和上方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使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形成「L」形的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操作器(70)的基部(71)成「ㄇ」型結構,懸臂(72)設有指部(73); 副模組(10B)的上部區域設有負載部(14)和「ㄇ」型輪廓的固定部(13),使操作器(70)的基部(71)組合負載部(14),基部(71)前端之一嵌部(76)嵌接固定部(1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基部(71)至少有一壁(75)跨接在負載部(14)上,使懸臂(72)形成可往復運動的型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組合有一第二模組(20),第二模組(20)界定有腔室(22),安裝端子插腳(60); 副模組(10B)至少部分區域可插入第二模組(20)的腔室(22),使端子插腳(60)和導電組件(30)的第二端(32)形成電性連接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組合有一第二模組(20),第二模組(20)界定有腔室(22),安裝端子插腳(60); 副模組(10B)至少部分區域可插入第二模組(20)的腔室(22),使端子插腳(60)和導電組件(30)的第二端(32)形成電性連接狀態; 第二模組(20)的上部區域設置有一口部結構的限制部(21);在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組合時,使指部(73)嵌入限制部(21),形成固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組合有一第二模組(20),第二模組(20)界定有腔室(22),安裝端子插腳(60); 副模組(10B)至少部分區域可插入第二模組(20)的腔室(22),使端子插腳(60)和導電組件(30)的第二端(32)形成電性連接狀態; 第二模組(20)的上部區域設置有一口部結構的限制部(21);在第一模組(10)、第二模組(20)組合時,使指部(73)嵌入限制部(21),形成固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兩邊的上部區域分別配置操作器(7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兩邊的上部區域分別配置操作器(70)。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兩邊的上部區域分別配置操作器(7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兩邊的上部區域分別配置操作器(70)。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兩邊的上部區域分別配置操作器(70)。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兩邊的上部區域分別配置操作器(70)。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的上部區域配置複數個並排型態的操作器(70)。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的上部區域配置複數個並排型態的操作器(7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的上部區域配置複數個並排型態的操作器(70)。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的上部區域配置複數個並排型態的操作器(70)。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的上部區域配置複數個並排型態的操作器(7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性聯接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10)配置有多個端子插孔(16),在第一模組(10)的上部區域配置複數個並排型態的操作器(70)。
TW108213460U 2019-10-09 2019-10-09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TWM591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3460U TWM591724U (zh) 2019-10-09 2019-10-09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KR1020200129871A KR102437337B1 (ko) 2019-10-09 2020-10-08 전기적 접속을 위한 단자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3460U TWM591724U (zh) 2019-10-09 2019-10-09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1724U true TWM591724U (zh) 2020-03-01

Family

ID=7076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3460U TWM591724U (zh) 2019-10-09 2019-10-09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37337B1 (zh)
TW (1) TWM591724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4190Y2 (ja) * 1992-08-07 1999-04-19 株式会社白山製作所 差し込み形接続端子
US6719581B2 (en) * 2002-07-25 2004-04-13 Nippon Dics Co., Ltd. Plug for speaker cables, and speaker terminal and speaker terminal system provided with them
KR20090006806U (ko) * 2007-12-31 2009-07-03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커넥터 어셈블리
JP3199760U (ja) * 2015-06-26 2015-09-10 町洋企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端子台配線装置
DE102016111627A1 (de) * 2016-06-24 2017-12-28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37337B1 (ko) 2022-08-26
KR20210042828A (ko)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926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EP2835870B1 (en)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JP2961711B2 (ja) ジッパー式コネクタ
CN105075022B (zh) 连接端子或接线端子
JP2001093620A (ja) ガイドピン係合手段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KR19990088684A (ko) 편극화수단및접지수단을갖는전기커넥터조립체
JP2009164105A (ja) 第1コネクタ、第2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US20120202376A1 (en) Mating Suppor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 of M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2009211903A (ja) 丸型端子用スクリューレス端子台
KR100885062B1 (ko) 프린터 잉크 카트리지용 전기 커넥터
CN203674472U (zh) 一种插接式接线端子组合件
TWM591724U (zh) 電性聯接端子裝置
KR101931094B1 (ko) 통합된 록킹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직접 플러그인 부재
CN210779059U (zh) 电性联接端子装置
CN105655735A (zh) 一种led用接线端子连接器
CN205452566U (zh) 一种led用接线端子连接器
CN103855529A (zh) 一种插接式接线端子组合件
KR101803796B1 (ko) 전원전선 연결용 커넥터
WO2003077370A1 (fr)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de fils
US1174261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unlatching mechanism
KR200461387Y1 (ko) 전원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3664458B2 (ja) 配線器具
JP4657697B2 (ja) 厳環境用マルチタップ
KR101782920B1 (ko) 터미널단자
KR200343951Y1 (ko) 아이오 플러그용 컨넥터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