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8081U -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8081U
TWM588081U TW108210365U TW108210365U TWM588081U TW M588081 U TWM588081 U TW M588081U TW 108210365 U TW108210365 U TW 108210365U TW 108210365 U TW108210365 U TW 108210365U TW M588081 U TWM588081 U TW M5880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threading
control device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0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莊逸羣
Original Assignee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0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80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8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8081U/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包含:操作件、結合件、固定件、連接件及纜線,操作件具有本體、第一扳動部及連接部,本體與第一扳動部各朝向不同方向延伸,連接部設於本體與第一扳動部之間,連接部設第一樞孔,第一扳動部設第一穿線部,結合件設於遠離自行車的把手方向,具有不同向的第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設第二樞孔,第二端部設第二穿線部,固定件係套設於自行車的把手上,固定件的外壁設一樞接部,第一、第二樞孔樞接於樞接部,並以連接件與樞接部組合,使操作件可旋轉地樞接於樞接部,纜線的一端固結於第一穿線部並穿過第一、第二穿線部,纜線的另一端連接自行車的一控制器,據此使操控纜線達到好抓握且操作省力、結構簡單之目的。

Description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本創作係涉及自行車的控制器,特別涉及一種好抓握且操作省力、結構簡單的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按,自行車把手的纜線,其一端係固定在自行車的把手上,另一端係連接一控制器,該控制器可以為前後避震器、前後變速器以及座管升降裝置...等。依台灣專利公告第M565161號「自行車把手端的線控調整裝置」,其包括有設置在把手端內的一緊固元件、一調整元件、一固定元件及一纜線,該調整元件包含有一中空之接合部可旋轉地接合在該緊固元件及一抵接部設在該接合部遠離該緊固元件之方向,該抵接部遠離該接合部的方向具有一擋壁,該擋壁環設複數第一槽,該第一槽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深端及一第一淺端,該第一深端朝該第一淺端漸斜變淺;該固定元件包含一桿體穿過該抵接部其構形與該緊固元件接合及一頭部位於該桿體的一端,該頭部朝向該擋壁的方向環設有複數第二槽,該第二槽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二深端及一第二淺端,該第二深端朝向該第二淺端漸斜變淺,該第一槽及第二槽間夾合一滾珠,該桿體套設位於該接合部內的一抵止件及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一端固定於該抵止件另一端固定於該抵接部,該纜線的一端與該頭部連接另一端穿過該緊固元件並連接一控制器。
藉此結構,當騎乘者旋轉該調整元件時,可改變該第一槽容置該滾珠的位置,該滾珠被夾在該第一槽的第一淺端與第二槽的第二淺端時,藉由該第一槽之第一淺端與第二槽的第二淺端之深度較該第一槽之第一深端與該第二槽的第二深端淺淺,使該滾珠推抵該頭部,使該頭部產生一位移而與該擋壁形成一軸向距離,並且該彈性元件受該抵止件抵頂呈壓縮狀態,據以拉動該纜線,進而拉動自行車的線控裝置如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器,以因應騎乘者在下坡路段時,可降低該自行車之座管,反之在上坡路段可調高該自行車之座管,以此確保騎乘者的安全與姿勢,並讓踩踏更為省力,而當手放開該調整元件,可藉該彈性元件之彈力復位,使該滾珠回復到靜止狀態的初始位置。
惟,前述習知利用該滾珠與擋壁的第一槽及該頭部之第二槽的深端與淺端位置不同,由於調整元件可拉動纜線以調整纜線連接自行車控制器的力臂為把手端的半徑,會因把手端的半徑小並不易手掌抓握,致使施力不易,並且因組成結構的零組件多,導致結構複雜,因而造成組裝不易又有成本高之缺撼。
爰此,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即是針對前述習知結構之缺撼,進而提出一種結構簡單且抓握施力容易,可快速操控纜線以調整自行車控制器的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揭露一種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設置於一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一操作件,設有一本體、一第一扳動部及一連接部,該本體與該第一扳動部朝向不同方向延伸,該連接部設於 該本體與該第一扳動部之間且鄰近該第一扳動部,該連接部設有一第一樞孔;一結合件,設於遠離該自行車把手的方向,該結合件具有不同方向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設有一基部,該基部設一第二樞孔;一固定件,可拆卸地設置在該自行車的把手上,該固定件的外壁設有朝該操作件凸出的一樞接部;一纜線,該纜線的一端固結於該操作件並穿過該操作件及該結合件,該纜線的另一端連接該自行車的一控制器;其中該連接部的第一樞孔與該結合件的第二樞孔係樞接於該樞接部,並藉一連接件與該樞接部結合,使該操作件可旋轉地樞接於該樞接部,該結合件與該樞接部結合。
其中,該操作件設有一第一穿線部,該第一穿線部自該第一扳動部延伸,該第一穿線部設一第一線孔;該結合件的第二端部設一第二穿線部,該第二穿線部設一第二線孔;該第二穿線部與該第一穿線部相對設置,該纜線的一端固結於該第一穿線部並穿過該操作件之第一線孔及該結合件的第二線孔。
其中,該第一穿線部朝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設有一第一安裝部,該第一安裝部並向內凹陷形成有一第一內部空間,該第一內部空間與該第一線孔相通,該纜線具有大於該纜線外徑的一頭部,該頭部係組配在該第一安裝部的第一內部空間。
其中,該結合件的第二穿線部與該第一穿線部相對設置,該第二穿線部遠離第一安裝部方向設有一第二安裝部,該第二安裝部並向內凹陷形成有一第二內部空間,該第二內部空間與該第二線孔相通,該纜線係由該第二內部空間穿出。
其中,該把手為一彎把,具有供手掌握持的一上把位與一下把位,該本體設於上把位與下把位之間的側方,且該本體之構形與該上把位與該下把位之間的彎曲弧度相符合。
其中,該第一扳動部係朝該自行車行進的方向延伸,該第一穿線部係朝相反於自行車行進的方向。
其中,該第一穿線部係由第一扳動部朝相反於該自行車行進的方向延伸。
其中,該連接部係朝向該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延伸。
其中,該結合件的第一端部係朝該自行車行進的方向延伸。
其中,該第二樞孔鄰近於該連接部方向的孔徑小於該第二樞孔遠離該連接部方向的孔徑而構型出一擋壁,該樞接部鄰近該固定件位置設有一擋緣,該擋緣朝遠離該自行車的把手方向設一第一外周緣,該第一外周緣朝遠離該擋緣方向設一第二外周緣,該第二外周緣的外徑小於該第一外周緣的外徑,該第一外周緣的外徑小於該擋緣的外徑,該第一外周緣與該操作件的第一樞孔配合,該第二外周緣與該結合件的第二樞孔配合,該連接件設有一桿部及一頭部,該桿部係與該樞接部的一內周緣結合,而該頭部抵頂於該第二樞孔的擋壁。
其中,該本體相反於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設有一第二扳動部,該第二扳動部凸出於該本體周緣。
其中,該本體和該第一扳動部之間具有一轉折區,該本體和該第一扳動部係自該轉折區分別朝向不同方向延伸,該本體遠離該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大於該第一扳動部遠離本體的一端距離 該轉折區的長度。
其中,該本體遠離該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與該第一扳動部遠離該本體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的比值不小於2。
其中,該本體遠離該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與該第一扳動部遠離該本體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的比值不大於6。
其中,該本體沿其外形設有一透孔。
藉此結構,本創作可使拉動纜線之施力容易,達到好抓握快速操控纜線以調整自行車控制器目的。又因組成結構的零組件少不僅結構簡單且具有組裝容易之優點,因此可大大降低成本,使售價低廉極具市場之競爭力。
本創作:
a‧‧‧把手
b‧‧‧上把位
c‧‧‧下把位
10‧‧‧操作件
11‧‧‧本體
111‧‧‧第二扳動部
112‧‧‧止滑紋
113‧‧‧透孔
12‧‧‧第一扳動部
13‧‧‧第一穿線部
131‧‧‧第一線孔
132‧‧‧第一安裝部
133‧‧‧第一內部空間
14‧‧‧連接部
141‧‧‧第一樞孔
15‧‧‧轉折區
20‧‧‧結合件
20a‧‧‧第一端部
20b‧‧‧第二端部
21‧‧‧基部
211‧‧‧第二樞孔
212‧‧‧擋壁
22‧‧‧第二穿線部
221‧‧‧第二線孔
222‧‧‧第二安裝部
223‧‧‧第二內部空間
30‧‧‧固定件
31‧‧‧樞接部
311‧‧‧擋緣
312‧‧‧第一外周緣
313‧‧‧第二外周緣
314‧‧‧內周緣
40‧‧‧連接件
41‧‧‧桿部
42‧‧‧頭部
50‧‧‧纜線
51‧‧‧頭部
L1‧‧‧第一距離
L2‧‧‧第二距離
D1‧‧‧自行車行進的方向
D2‧‧‧相反於自行車行進的方向
D3‧‧‧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
D4‧‧‧相反於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安裝在自行車把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安裝在自行車把手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組合立體圖。
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5為本創作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6A、圖6B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
茲有關本創作之詳細內容及技術說明,現以實施例來作進一 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等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創作實施之限制。
請參閱圖1~圖5及圖6A,本創作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於本實施例中,該自行車之把手a係以彎把為例,具有供手掌握持的一上把位b與一下把位c,該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包含:一操作件10、一結合件20、一固定件30、一連接件40及一纜線50。
操作件10大體上呈T形,具有一本體11、一第一扳動部12及一第一穿線部13,本體11之構形與自行車的把手a之構形相符合,本體11位於上把位b與下把位c之間,且本體11之構形與把手a的上把位b與下把位c之間的彎曲弧度相符合。
本體11和第一扳動部12之間具有一轉折區15,且該第一穿線部13自第一扳動部12延伸,本體11與第一扳動部12以及第一穿線部13各自朝向不同方向延伸。更進一步地說,第一扳動部12係朝向自行車行進的方向D1延伸,而第一穿線部13係由第一扳動部12朝向相反於自行車行進的方向D2延伸,本體11係朝向該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D3延伸。於本實施例中,本體11和第一扳動部12係各自由轉折區15朝向不同方向延伸,本體11遠離第一扳動部12的一端距離轉折區15的長度為第一距離L1,第一扳動部12遠離本體11的一端距離轉折區15的長度為第二距離L2,第一距離L1大於第二距離L2。更進一步地說,第一距離L1和第二距離L2的比值不小於2且不大於6。
第一扳動部12與第一穿線部13之間具有一連接部14,連接部14係朝向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D3延伸,該連接部14設有兩端貫通的一第 一樞孔141,本體11相反於第一扳動部12的一端設有第二扳動部111,第二扳動部111凸出於本體11的周緣,第二扳動部111供手指接觸的一表面設有複數止滑紋112,又本體11沿其外形設有一透孔113以減輕該操作件10的重量,第一穿線部13朝相反於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D4設有一第一線孔131,且第一穿線部13朝向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D3設有一第一安裝部132,第一安裝部132並向內凹陷形成有一第一內部空間133,該第一內部空間133與第一線孔131相通。
結合件20係遠離把手a方向而設置於操作件10之外側,使操作件10位於結合件20與把手a之間,結合件20具有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端部20a及第二端部20b。於本實施例中,結合件20的第一端部20a係朝向自行車行進的方向D1延伸,結合件20的第二端部20b係朝向把手a方向延伸。結合件20的第一端部20a設有與連接部14相面對的一基部21,基部21設有一第二樞孔211,第二樞孔211鄰近於連接部14方向的孔徑小於第二樞孔211遠離連接部14方向的孔徑而為一沉孔,並構型出一擋壁212。結合件20的第二端部20b設有一第二穿線部22,第二穿線部22與第一穿線部13相面對設置,第二穿線部22鄰近第一安裝部132方向設有一第二線孔221,且遠離第一安裝部132方向設有一第二安裝部222,第二安裝部222並向內凹陷形成有一第二內部空間223,第二內部空間223與第二線孔221相通。
固定件30為環形可拆卸地套設於把手a的上把位b與下把位c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固定件30係套設於上把位b與下把位c之間的彎轉處,該固定件30的外壁設有遠離把手a向外凸出的一樞接部31,樞接部31穿設於操作件10的第一樞孔141與結合件20的第二樞孔211,更詳細地說,樞接部 31鄰近固定件30方向設有一擋緣311,擋緣311朝遠離把手a方向設有一第一外周緣312,第一外周緣312朝遠離擋緣311方向設有一第二外周緣313,第二外周緣313的外徑小於第一外周緣312之外徑,第一外周緣312的外徑小於擋緣311的外徑,第一外周緣312係與操作件10的連接部13的第一樞孔312配合,第二外周緣313係與結合件20的基部21的第二樞孔211配合。於本實施例中,該樞接部31的內周緣314具有內螺紋。
連接件40具有一桿部41及大於桿部41外徑的一頭部42。於本實施例中,連接件40係為一螺釘。於組裝時,固定件30的樞接部31依序穿設操作件10的第一樞孔141與結合件20的第二樞孔211,再以連接件40的桿部41與固定件30之樞接部31的內周緣314固接,且頭部42抵頂於結合件20的第二樞孔211的擋壁212,使操作件10可旋轉地設置於豎環30的樞接部31上。
纜線50之一端固結在該第一穿線部13上,而纜線50之另一端連接於該自行車的一控制器(例如,煞車器、變速器、升降座管或避震器...等,圖未示)。於本實施例中,纜線50具有大於纜線50外徑的一頭部51,頭部51係組配在第一穿線部13之第一安裝部132的第一內部空間133,纜線50並穿過操作件10的第一線孔121及結合件20的第二線孔221後,由第二安裝部222的第二內部空間223穿出,且纜線50的另一端連接於自行車的一控制器(圖未示),控制器可為驅動自行車座管升降的控制器,用以調整自行車座管的高低度。
藉由上述之結構,組合時,請再參閱圖3、圖4及圖5,操作件10以其連接部14的第一樞孔141套接在固定件30的樞接部31的第一外周緣312上,且結合件20的基部21的第二樞孔211套接在該樞接部31的第二外 周緣313上,接著藉連接件40的桿部41與固定件30的樞接部31的內周緣314結合,並使連接件40的頭部42抵頂於結合件20的第二樞孔211的擋壁212,使結合件20與固定件30的樞接部31固定,而操作件10可旋轉地安裝於固定件30的樞接部31的第一外周緣312上,如圖5所示。
據此,請參閱圖1、圖2及圖6A、圖6B,當騎乘者之手指握著第一扳動部12朝相反於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D4扳動,或將第二扳動部111朝自行車行進的方向D1方向外推時,本體11以固定件30的樞接部31為中心軸旋轉並相對於結合件20移動一徑向距離,操作件10的第一穿線部13亦相對於結合件20的第二穿線部22移動一徑向距離,並拉動纜線50來調整自行車的一控制器。於本實施例中,纜線50的另一端連接於驅動自行車座管升降的一控制器,可藉拉動纜線50而驅動控制器,進而調整座管的高低,以確保騎行車安全及坐姿,讓踩踏更省力。
本創作至少具有下列之優點:
1.本創作可使拉動纜線之施力容易,達到好抓握快速操控纜線以調整自行車控制器。
2.由於本創作組成結構的零組件少,不僅結構簡單且具有組裝容易之優點,因此可大大降低成本,使售價低廉極具市場之競爭力。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下文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5)

  1. 一種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設置於一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一操作件,設有一本體、一第一扳動部及一連接部,該本體與該第一扳動部朝向不同方向延伸,該連接部設於該本體與該第一扳動部之間且鄰近該第一扳動部,該連接部設有一第一樞孔;一結合件,設於遠離該自行車把手的方向,該結合件具有不同方向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設有一基部,該基部設一第二樞孔;一固定件,可拆卸地設置在該自行車的把手上,該固定件的外壁設有朝該操作件凸出的一樞接部;一纜線,該纜線的一端固結於該操作件並穿過該操作件及該結合件,該纜線的另一端連接該自行車的一控制器;其中,該連接部的第一樞孔與該結合件的第二樞孔係樞接於該樞接部,並藉一連接件與該樞接部結合,使該操作件可旋轉地樞接於該樞接部,該結合件與該樞接部結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操作件設有一第一穿線部,該第一穿線部自該第一扳動部延伸,該第一穿線部設一第一線孔;該結合件的該第二端部設一第二穿線部,該第二穿線部設一第二線孔;該第二穿線部與該第一穿線部相對設置,該纜線的一端固結於該第一穿線部並穿過該操作件之第一線孔及該結合件的第二線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穿線部朝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設有一第一安裝部,該第一安裝部並向內凹陷形成有一第一內部空間,該第一內部空間與該第一線孔相通,該纜線具有大於該纜線外徑的一頭部,該頭部係組配在該第一安裝部的第一內部空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結合件的該第二穿線部與該第一穿線部相對設置,該第二穿線部遠離第一安裝部方向設有一第二安裝部,該第二安裝部並向內凹陷形成有一第二內部空間,該第二內部空間與該第二線孔相通,該纜線係由該第二內部空間穿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把手為一彎把,具有供手掌握持的一上把位與一下把位,該本體設於上把位與下把位之間的側方,且該本體之構形與該上把位與該下把位之間的彎曲弧度相符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扳動部係朝該自行車行進的方向延伸,該第一穿線部係朝相反於自行車行進的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穿線部係由第一扳動部朝相反於該自行車行進的方向延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朝向該自行車接觸地面的方向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結合件的第一端部係朝該自行車行進的方向延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二樞孔鄰近於該連接部方向的孔徑小於該第二樞孔遠離該連接部方向的孔徑而構型出一擋壁,該樞接部鄰近該固定件位置設有一擋緣,該擋緣朝遠離該自行車的把手方向設一第一外周緣,該第一外周緣朝遠離該擋緣方向設一第二外周緣,該第二外周緣的外徑小於該第一外周緣的外徑,該第一外周緣的外徑小於該擋緣的外徑,該第一外周緣與該操作件的第一樞孔配合,該第二外周緣與該結合件的第二樞孔配合,該連接件設有一桿部及一頭部,該桿部係與該樞接部的一內周緣結合,而該頭部抵頂於該第二樞孔的擋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本體相反於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設有一第二扳動部,該第二扳動部凸出於該本體周緣。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本體和該第一扳動部之間具有一轉折區,該本體和該第一扳動部係自該轉折區分別朝向不同方向延伸,該本體遠離該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大於該第一扳動部遠離本體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本體遠離該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與該第一扳動部遠離該本體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的比值不小於2。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本體遠離該第一扳動部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與該第一扳動部遠離該本體的一端距離該轉折區的長度的比值不大於6。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其中,該本體沿其外形設有一透孔。
TW108210365U 2019-08-06 2019-08-06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TWM588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365U TWM588081U (zh) 2019-08-06 2019-08-06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365U TWM588081U (zh) 2019-08-06 2019-08-06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8081U true TWM588081U (zh) 2019-12-21

Family

ID=69585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0365U TWM588081U (zh) 2019-08-06 2019-08-06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8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9230B (zh) Bicycle with handlebar
US20060175783A1 (en) Stroller having a brake device
JPH0378310B2 (zh)
US6176016B1 (en) Operation control lever unit for engine-powered working machine
TWM481187U (zh) 自行車刹車油壓調整裝置
US9227103B2 (en) Fitness device
TWM588081U (zh) 自行車把手纜線控制裝置
JP2004504899A5 (zh)
EP2305523A1 (en) Handle brake device
KR100625851B1 (ko) 악력기
US6813996B1 (en) Juicer with operational convenience
CN210653511U (zh) 自行车把手缆线控制装置
TWM587146U (zh) 自行車之線控裝置
TWI728216B (zh)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裝置
TWM530213U (zh) 持取穩固之套筒
KR101704978B1 (ko) 자전거 페달을 구비한 삼중연결 구조의 크랭크 암
TW201109124A (en) Ratchet wrench with different torsional force output
US4766785A (en) Pipe clamp
CN221068347U (zh) 具有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CN220410777U (zh)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US11964728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M504766U (zh) 自行車之轉向車手架
TW202035208A (zh) 滑步滑板兩用車
JP3223444U (ja) ショベル柄補助持ち手
CN218055493U (zh) 可调节握距的刹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