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0777U -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0777U
CN220410777U CN202321632633.5U CN202321632633U CN220410777U CN 220410777 U CN220410777 U CN 220410777U CN 202321632633 U CN202321632633 U CN 202321632633U CN 220410777 U CN220410777 U CN 220410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tating ring
annular
ring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26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彬杰
林育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26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0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0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0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说明了一种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其包含有一握把束环、一转动环与一拉线单元。上述握把束环具有一第一内环面,第一内环面围绕虚拟的一中心轴。上述转动环是以上述中心轴为轴而可转动地设于握把束环。上述拉线单元包含有一线连接器、一第一线与一第二线,上述第一线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线连接器与转动环,上述第二线连接线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线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线控装置整体具有较高的隐密性,让其他人不容易察觉到骑乘者在驱动线控装置。

Description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线控装置,具体而言,是指一种线控装置的结构改良设计,其具有较高的隐密性。
背景技术
对于自行车的骑乘者而言,自行车的座垫的高度调整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让骑乘者以正确的骑乘姿势来骑乘自行车以减少运动伤害,另一方面也可帮助骑乘者有效率地对踏板施力。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骑乘者在进行自行车竞赛且骑乘者位于冲刺路段时,骑乘者可能需要通过线控装置来驱动升降座管以调整座垫的高度,使骑乘者能以较适合的骑乘姿势冲刺到终点。
已知现有技术说明了一种弧弯把手的调整座管高低的开关手柄,开关手柄包含有一拨片,拨片具有一第一拨动段与一第二拨动段,让骑乘者无论在哪一种骑乘状态下,都可以转动第一拨动段或第二拨动段来拉动控制线,藉以驱动调整座管的升降。然而上述弧弯把手的第一与第二拨动段是呈现向外凸出的结构,在竞赛时,竞争对手比较容易察觉到骑乘者已经将手指放在向外凸出的第一或第二拨动段上,且用手指拨动第一与第二拨动段的动作会比较明显,让竞赛中的竞争对手有机会察觉到骑乘者即将进行最后冲刺,造成骑乘者的骑乘战术被识破,最终影响了比赛的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控装置,其具有较高的隐密性,不容易让竞争对手察觉到骑乘者在驱动线控装置。
缘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其包含有一握把束环、一转动环与一拉线单元。上述握把束环具有一第一内环面,第一内环面围绕虚拟的一中心轴。上述转动环是以上述中心轴为轴而可转动地设于握把束环。上述拉线单元包含有一线连接器、一第一线与一第二线,上述第一线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线连接器与转动环,上述第二线连接线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线的一端。
通过上述线控装置的结构设计,由于连接第一线的转动环是呈环形并且是以上述中心轴为轴而可转动地设于握把束环,亦即转动环并非是呈向外凸出的结构,因此当转动环被骑乘者的手指转动而原地转动时,转动环视觉上的变化非常小,转动环还可能被骑乘者的手指所遮住,因而线控装置在操作上整体会具有较高的隐密性,不容易让其他人察觉到骑乘者在驱动线控装置。
在其中一个方面,第一线(例如是一编织线)是具有可挠性且第二线(例如是一钢缆)的刚性大于第一线的刚性。
在另一个方面,线控装置是搭配一升降座管做使用,并且是通过第二线来连接升降座管的一组连杆来触发升降座管的阀杆,藉以调整座垫的升降。线控装置也可搭配一变速器做使用,例如将第二线连接至变速器的拨链器以进行变速。通常情况下,用来连接升降座管的该组连杆或者是变速器的拨链器的第二线是钢缆,这样的钢缆的刚性通常比较高,可能不适合直接将钢缆连接至转动环,因此上述线控装置的第二线(亦即钢缆)可选择使用刚性较低的第一线来连接转动环,并通过上述线连接器而连接不同刚性的第一线与第二线,让骑乘者在转动转动环时,能够顺利地通过刚性较低的第一线与线连接器来拉动刚性较高的第二线,藉以顺利地驱动升降座管进行座垫的高度调整,或者是驱动变速器以完成变速动作。
线控装置的结构设计至少有以下二种结构设计:当线控装置的握把束环与转动环是呈垂直地设置时,例如握把束环位于转动环的上方,或者是转动环位于握把束环的上方,线控装置可另包含一衬套,并让握把束环与转动环都套接于上述衬套外。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转动环改为设计成围绕握把束环的一外表面,使线控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简洁。
在另一个方面,当线控装置的握把束环与转动环是呈垂直地设置时,为了有效定位握把束环与转动环,还可在衬套于中心轴的轴向上设计一凸缘与一环槽,并使用一C型扣于上述环槽,让握把束环与转动环位于凸缘与C型扣之间。
在另一个方面,为了限制转动环所能转动的角度,转动环可具有一第二内环面,且在第二内环面设计一滑槽,衬套在径向上设计一滑块,并使滑块位于滑槽内。
在另一个方面,转动环的内部还可设有一环形线槽,上述转动环具有一上开口,上开口连通环形线槽,上述第一线至少有一部分是位于环形线槽内,并且第一线是通过上开口而延伸出转动环之外,藉以后续连接线连接器。
在另一个方面,转动环的内部设有一环形线槽,该转动环具有一上开口,该上开口连通该环形线槽,该第一线至少有一部分是位于该环形线槽内,并且该第一线通过该上开口而延伸出该转动环之外。
在另一个方面,握把束环具有一外表面,并且可让转动环围绕握把束环的外表面(至少是径向上的外表面),让整个线控装置的体积变得更小,更不容易被其他人察觉。
在另一个方面,握把束环在结构上具有一第一环形臂、一第二环形臂与一迫紧螺丝,第一环形臂与第二环形臂都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环形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臂的第一端,第二环形臂的第二端与该第二环形臂的第二端间隔地设置。第一环形臂的第二端设有一螺孔且第二环形臂的第二端设有一通孔,迫紧螺丝通过第二环形臂的通孔且螺合于第一环形臂的螺孔。转动环具有一上开口与一侧开口,第一环形臂具有一线通道,上述线通道连通转动环的内部与上开口,侧开口连通第二环形臂的通孔,使得第一线能依序穿过上开口与线通道并最终连接至转动环。
在另一个方面,转动环的内部可具有一环形线槽,第一线至少有一部分是位于环形线槽内,并且第一线通过上述线通道与上开口而延伸出转动环之外。
在另一个方面,线连接器可包含有一筒体与一线底座,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孔与一第二孔,线底座是可滑动地设于筒体内,第一线通过第一孔并连接线底座,第二线通过第二孔并连接线底座。
在另一个方面,若第二线为钢缆,钢缆通常是被配置成高张力的状态,因而在骑乘者转动转动环而拉动钢缆的情况下,能够单纯凭借钢缆的张力而使线底座复位。但为了辅助性地让线底座能更有效地复位,线连接器还可具有一弹性件(例如压缩弹簧),并且弹性件是设于筒体的筒底与线底座之间。
附图说明
有关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以下的实施例予以说明,然而,应能理解的是,以下将说明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仅只作为示例性地说明,其不应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其中: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线控装置的立体图,用以说明线控装置装设于自行车的握把的情形;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线控装置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其省略绘示握把;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衬套的放大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转动环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6是图2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拉线单元的分解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拉线单元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线控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分解图,其省略绘示握把;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握把束环的放大图;以及
图12是图9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线控装置
10:握把束环
11:第一环形臂
111:螺孔
112,122:凸块
113,34:线通道
12:第二环形臂
121:通孔
13:迫紧螺丝
14:第一内环面
20:转动环
21:第二内环面
22:滑槽
23:环形线槽
24:上开口
25:侧开口
30:衬套
31:凸缘
32:环槽
33:滑块
40:拉线单元
41:线连接器
42:第一线
43:第二线
44:弹性件
45:筒体
451:盖
452:连接管
453:底座
454:第一孔
455:第二孔
46:线底座
A:中心轴
C:C形扣
H:握把
P:转向滑轮
S: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特征不限于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结构、用途以及其应用。说明内容使用的用语皆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语,本说明书内容所提及的“前”、“上”、“下”、“后”、“左”、“右”、“顶”、“底”、“内”,以及“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语,也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例示性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主张范围的用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在,举以下的二个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说明了一种线控装置1,如图1所示,线控装置1是安装在一自行车的一握把H上。于本实施例中,线控装置1是用来连接并驱动一升降座管(图未绘示)。如图2所示,线控装置1包含有一握把束环10、一转动环20、一衬套30与一拉线单元40。
如图2与图3所示,握把束环10是用来夹持与固定上述握把H,握把束环10在结构上包含有一第一环形臂11、一第二环形臂12与一迫紧螺丝13,第一环形臂11与第二环形臂12都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环形臂11的第一端一体地连接第二环形臂12的第一端,第二环形臂12的第二端与第二环形臂12的第二端间隔地设置。第一环形臂11的第二端设有一螺孔111且第二环形臂12的第二端设有一通孔121,迫紧螺丝13通过第二环形臂12的通孔121且螺合于第一环形臂11的螺孔111,因此在迫紧螺丝13的作用下,第一环形臂11与第二环形臂12能向内束紧握把H。握把束环10还具有一第一内环面14(第一内环面14由第一环形臂11与第二环形臂12的内面所共同地形成)以及虚拟的一中心轴A,第一内环面14大致上呈带状圆环形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A。
如图3与图5所示,转动环20是以上述中心轴A为轴而可转动地设于握把束环10的下方。转动环20在结构上呈圆环形并具有一第二内环面21,第二内环面21设有一滑槽22。转动环20的内部还设有一环形线槽23,且转动环20的顶面还具有一上开口24,上开口24连通环形线槽23。
请参考图3与图4。衬套30呈管状,其套接于握把束环10与转动环20内,且位于握把H与握把束环10之间。衬套30用来辅助性地固定握把束环10与转动环20,衬套30在中心轴A的轴向上设有一凸缘31与一环槽32,凸缘31位于环槽32的上端。一C形扣C设于上述环槽32,握把束环10与转动环20位于凸缘31与C形扣C之间。此外,衬套30在径向上设有一滑块33。当转动环20套接于衬套30时,滑块33是位于滑槽22内,藉以限制转动环20所能转动的角度。如图4所示,滑块33设有一线通道34,线通道34上设有一转向滑轮P,线通道34与转动环20的滑槽22以及上开口24相连通。
须说明的是,衬套30并非是必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可省略使用衬套30,并通过其他的结构设计而让转动环20可转动地设于握把束环10的下方。
请参考图3至图8。拉线单元40包含有一线连接器41、一第一线42与一第二线4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线42为具有可挠性的一编织线,第二线43为一钢缆,使得第二线43的刚性大于该第一线42的刚性。第一线42的相对二端是分别连接线连接器41与转动环20,具体而言,第一线42至少有一部分是位于转动环20的环形线槽23且末端为一螺丝S所固定(见图6)。第一线42相对的另一端经过衬套30的线通道34,并通过线通道34内的转向滑轮P而转而向上(见图4),并通过转动轮的上开口24而延伸出转动环20之外,最终连接至线连接器41。线连接器41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7与图8。线连接器41包含有一筒体45、一线底座46与一弹性件44,筒体45包含有一盖451、一连接管452与一底座453,盖451与底座453连接于连接管452的相对二端。底座453设有一第一孔454以容许第一线42通过,盖451设有一第二孔455以容许第二线43通过,线底座46是可滑动地设于筒体45内,第一线42是套接于线底座46的下端,第二线43是通过其头部(nipple)而卡接于线底座46的上端。第二线43连接线连接器41相对于第一线42的一端。弹性件44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压缩弹簧,弹性件44设于筒体45的筒底(于本实施例中为底座453)与线底座46之间,帮助线连接器41复位。
通过上述线控装置1的结构设计,由于转动环20是呈环形且以上述中心轴A为轴而可转动地设于握把束环10,转动环20在结构上并非是呈向外凸出的结构,因此当骑乘者在骑乘自行车时,骑乘者可将手掌凭靠在握把H上且将拇指与食指圈住转动环20,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拇指与食指来转动线控装置1的转动环20。整个转动环20的转动过程中,转动环20视觉上的变化非常小,转动环20甚至还可能被骑乘者的手指所遮住,竞赛的竞争对手遂难以察觉到骑乘者在驱动线控装置1,因而线控装置1在操作上整体会具有较高的隐密性。此外,本实施例的线控装置1整体具有较佳的流线化的外观,骑乘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阻也比较小,此皆为本实施例的线控装置1的特点所在。
本申请另提供一第二实施例,请参考图9至图12。在第二实施例中,线控装置1’并没有设置衬套30,而是单纯靠握把束环10而夹持固定自行车的握把H(如图12)。第二实施例的线控装置1’的结构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将二者的差异说明如下:
首先,握把束环10的第一环形臂11与第二环形臂12的第二端设有凸块112,122,第一环形臂11的凸块112设有一线通道113,线通道113内也设有一转向滑轮P(如图12)。握把束环10具有一外表面,其由第一与第二环形臂11,12的外表面所共同构成。
转动环20是可转动地套接于握把束环10之外,且凸块112,122是位于转动环20的滑槽22内。转动环20围绕握把束环10的全部的外表面,因此在侧向上,是几乎看不到握把束环10的存在。但为了能顺利转动迫紧螺丝13而使握把束环10能夹紧握把H,并且让第一线42能够延伸至转动环20的内部,于本实施例中,转动环20还设计有一上开口24与一侧开口25,上开口24连通第一环形臂11的凸块112的线通道113,藉以容许第一线42经由上开口24、线通道113而延伸至转动环20内部的环形线槽23(如图12),并最终为螺丝S所固定。侧开口25连通第二环形臂12的通孔121,藉以容许工具(例如螺丝起子)伸入以转动迫紧螺丝13。
因此可看到,第二实施例的线控装置1’的体积更小,竞赛时竞争对手更难以察觉到骑乘者在驱动线控装置1’,因而线控装置1’整体会具有更高的隐密性。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揭露方法及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未超脱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简易结构润饰或变化,或与其他等效组件的更替,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涵盖的范畴。

Claims (11)

1.一种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握把束环,具有一第一内环面,该第一内环面围绕虚拟的一中心轴;
一转动环,以该中心轴为轴而可转动地设于该握把束环;
一拉线单元,包含有一线连接器、一第一线与一第二线,该第一线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该线连接器与该转动环,该第二线连接该线连接器相对于该第一线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具有可挠性且该第二线的刚性大于该第一线的刚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衬套,该衬套套接于该握把束环与该转动环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衬套在该中心轴的轴向上设有一凸缘与一环槽,一C型扣设于该环槽,该握把束环与该转动环位于该凸缘与该C型扣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环具有一第二内环面,该第二内环面设有一滑槽,该衬套在一径向设有一滑块,该滑块位于该滑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环的内部设有一环形线槽,该转动环具有一上开口,该上开口连通该环形线槽,该第一线至少有一部分是位于该环形线槽内,并且该第一线通过该上开口而延伸出该转动环之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握把束环具有一外表面,该转动环围绕该握把束环的外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握把束环具有一第一环形臂、一第二环形臂与一迫紧螺丝,该第一环形臂与该第二环形臂都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环形臂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二环形臂的第一端,该第二环形臂的第二端与该第二环形臂的第二端间隔地设置,该第一环形臂的第二端设有一螺孔且该第二环形臂的第二端设有一通孔,该迫紧螺丝通过该第二环形臂的该通孔且螺合于该第一环形臂的该螺孔,该转动环具有一上开口与一侧开口,该第一环形臂具有一线通道,该线通道连通该转动环的内部与该上开口,该侧开口连通该第二环形臂的该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环内部具有一环形线槽,该第一线至少有一部分是位于该环形线槽内,并且该第一线通过该线通道与该上开口而延伸出该转动环之外。
10.如权利要求1到9任一项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连接器包含有一筒体与一线底座,该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孔与一第二孔,该线底座是可滑动地设于该筒体内,该第一线通过该第一孔并连接该线底座,该第二线通过该第二孔并连接该线底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连接器还具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于该筒体的筒底与该线底座之间。
CN202321632633.5U 2023-06-26 2023-06-26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Active CN220410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2633.5U CN220410777U (zh) 2023-06-26 2023-06-26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2633.5U CN220410777U (zh) 2023-06-26 2023-06-26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0777U true CN220410777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2633.5U Active CN220410777U (zh) 2023-06-26 2023-06-26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0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0469A (en) Bicycle handlebar arm rests
US4930798A (en) Bicycle handle assembly
EP2666706B1 (en) Bicycle handlebar and grip assembly
US5743830A (en) Torsion exercise device for arm and wrist
US20070135276A1 (en) Gymnastic machine
KR101212942B1 (ko) 자전거용 핸들
US9352183B2 (en) Bicycle-mounted exercise apparatus
TW200922835A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20070261508A1 (en) Ergonomic Shifter for a Bicycle
EP2485929B1 (en) Handle brake device
CN220410777U (zh) 具有高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US5599256A (en) Hand exerciser
US20080163719A1 (en) Handlebar palm support
WO2006004379A1 (en) A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position of a saddle of a bicycle
US9010788B2 (en) Bicycle handlebar
US20030150287A1 (en) Throttle retrofit
US10124856B2 (en) Aerobar-mounted rotational torque surge brake for a bicycle
CN221068347U (zh) 具有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TWM587146U (zh) 自行車之線控裝置
TWM650674U (zh) 具高隱密性的線控裝置
US11964728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20190293110A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M650743U (zh) 具高隱密性的線控裝置
US20080284126A1 (en) Adaptive brake and shift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KR102588371B1 (ko) 자전거용 가변형 조인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