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7630U -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 Google Patents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7630U
TWM587630U TW108210420U TW108210420U TWM587630U TW M587630 U TWM587630 U TW M587630U TW 108210420 U TW108210420 U TW 108210420U TW 108210420 U TW108210420 U TW 108210420U TW M587630 U TWM587630 U TW M58763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ear wheel
electric vehicle
wheel steering
movable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0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政諭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維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維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維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0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763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7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7630U/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車,有一個主體與一個後輪轉向構造。該後輪轉向構造包括:一個緩衝架立在主體末尾而能壓縮體積;一個活動框樞接緩衝架而能往主體的兩側來回擺動;以及,一個電動缸將主體與活動框連在一起。所述的電動車還有一對前輪安裝在主體前端的兩側而可轉向,一對後輪安裝在活動框且位於電動車兩側。如此,該活動框樞接緩衝架的硬體結構,讓後輪能隨著前輪轉向,使電動車取得比先前技術還要小的迴轉半徑。

Description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本創作涉及電動車的迴轉技術,特別是指一種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該電動車在一底盤安裝一組前輪與一組後輪。該組後輪保持在直行狀態,配合該組前輪讓電動車行駛在路面。
在電動車變換路徑時,該組前輪轉向,該組後輪仍舊是直行狀態,使底盤維持較大的迴轉半徑,不利於狹窄路面的轉向。
因此,如何讓電動代步車獲得較小的迴轉半徑,就成為本創作亟待解決的課題。
鑒於此,本創作提供一個後輪轉向構造,主要目的在於:採用硬體的手段,讓後輪能隨著前輪轉向,使電動車取得比先前技術還要小的迴轉半徑。
緣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創作的電動車有一個主體與一個後輪轉向構造。該後輪轉向構造包括:一個緩衝架立在主體末尾而能壓縮體積;一個活動框樞接緩衝架而能往主體的兩側來回擺動;以及,一個電動缸將主體與活動框連在一起。
所述的電動車還包括:一對前輪安裝在主體前端的兩側而可轉向;以及,一對後輪安裝在活動框且位於電動車的兩側。
其中,該緩衝架包括:一個支撐總成立在主體上;一個拱形體二端之一樞接於主體的外部;以及,一個避震器將拱形體另端和支撐總成連在一起。另外,該拱形體還有一個聯結環,該聯結環結合活動框的一個軸組件,使緩衝架與活動框保持樞接關係。
如此,本創作的後輪轉向構造,採用活動框樞接緩衝架的硬體結構,讓後輪能隨著前輪轉向,使電動車取得比先前技術還要小的迴轉半徑。
為使本創作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更加淺顯易懂,茲舉一個或以上較佳的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是立體圖,闡明電動車10的架構包括:一個前輪轉向系統11、一把座椅16、一個底盤20、一組前輪24、一組後輪26與一個後輪驅動系統50。
其中,該底盤20由一個主體22連接一個後輪轉向構造30組成。該主體22前方是固定不動的一根前橫樑221,二轉向節222樞接於前橫樑221的兩側,每個轉向節222與前輪24相連。換句話說,該組前輪24配置在底盤20前端的兩側。
所述的前輪轉向系統11有一個操縱件13,該操縱件13底端連在主體22,並與一個軸片14保持同向轉動的聯結關係。所述的軸片14銜接一個連桿組15,該連桿組15將二拉臂223連在一起。每個拉臂223與轉向節222相連,以操縱件13決定該組前輪24相對前橫樑221同向偏擺一定角度。
操作或控制方式非常簡單,一使用者(圖未示)握住操縱件13頂端的兩個握把12之一,就能控制該組前輪24轉動方向與角度,改變電動車10在路面的行進方向。
第2〜4圖分別是立體圖、仰視圖與分解圖,闡明該後輪轉向構造30包括:一個緩衝架31立在主體22末尾而能壓縮體積;一個活動框40樞接緩衝架31而能往主體22的兩側來回擺動;一個電動缸37(Actuator)將主體22與活動框40連在一起。
第4圖配合第5、6圖的剖視圖,從不同角度觀察後輪轉向構造30的內部結構。其中,所述的緩衝架31由一個支撐總成25、一個拱形體33與一個避震器36組成。該支撐總成25是管體、片體與桿體的綜合體,矗立在主體22且固定不動。一根橫管32銲接於拱形體33二端之一,其置入主體22的二短管224之間而被一根長棍225穿過,使拱形體33樞接於主體22的外部。該拱形體33的自由端34和支撐總成25被避震器36連在一起,該避震器36吸收拱形體33相對主體22位移的動能,具備減震效果。
該活動框40是中空的矩形框,該矩形框交錯於拱形體33,並在不影響避震器36的條件下,該活動框40連接一組導輪43。所述的活動框40具備一個軸組件41,該軸組件41結合拱形體33的一個聯結環35,以致活動框40繞著軸組件41進行往復式圓周運動。
所述的電動缸37有一安裝端38與一伸縮端39,該安裝端38組裝在二短管224之一而可轉動,該伸縮端39配置在活動框40的一個凸部42(見第1或2圖)而可轉動。該電動缸37鄰近安裝端38處通常是一個馬達(未標號),譬如步進馬達或伺服馬達。該馬達通電後,改變從安裝端38到伸縮端39的電動缸37長度,達到活動框40相對主體22偏擺之目的。
所述的後輪驅動系統50有一個減速機(或稱馬達)51,該減速機51聯結於一個齒輪箱52外部,該齒輪箱52與一傳動桿53相連,該傳動桿53透過一組軸承座54配置在活動框40上,支撐整個後輪驅動系統50隨著活動框40同步作動。因為該組後輪26安裝於傳動桿53的兩端,所以活動框40帶動該組後輪26同向轉動至一角度。
回頭看到第1、2圖,該支撐總成25與座椅16結合在一起,支撐座椅16在主體22(或底盤20)保持一定高度。該座椅16安裝兩個扶手17和一個椅背18,該椅背18立在座椅16一側,配合扶手17拱衛在使用者周圍。必要時,該椅背18覆蓋座椅16。
一個控制器21放在主體22上,電性連接一個供電單元23、兩個轉向感應單元(圖面未示)、電動缸的馬達以及減速機。所述的供電單元23是電池,供應電動車10所需的電力。該控制器21決定減速機乃至後輪驅動系統50與該組後輪26的轉速。二轉向感應單元之一偵測操縱件13(或軸片14)轉動的角度與方向,轉換成一道(如電流或電壓)訊息傳輸至控制器21。另個轉向感應單元偵測軸組件轉動的角度與方向,轉換成另一道訊息輸出至控制器21。該控制器21接收兩道訊息,就能通過電動缸操作後輪26配合前輪24同步轉動。
第7圖是使用狀態圖,表現該組前輪24朝向圖面的左側擺動,所述的後輪轉向構造30驅使該組後輪26偏向圖面的右側轉動。故該組後輪26配合該組前輪24順時鐘方向移動底盤20,達到縮減迴轉半徑的效果。
第8圖也是使用狀態圖,表現該組前輪24朝圖右方向擺動,該組後輪26被後輪轉向構造30驅使而往圖左方向轉動。因此,該組後輪26配合該組前輪24逆時鐘方向移動底盤20,同樣能縮減迴轉半徑。
10‧‧‧電動車
11‧‧‧前輪轉向系統
12‧‧‧握把
13‧‧‧操縱件
14‧‧‧軸片
15‧‧‧連桿組
16‧‧‧座椅
17‧‧‧扶手
18‧‧‧椅背
20‧‧‧底盤
21‧‧‧控制器
22‧‧‧主體
221‧‧‧前橫樑
222‧‧‧轉向節
223‧‧‧拉臂
224‧‧‧短管
225‧‧‧長棍
23‧‧‧供電單元
24‧‧‧前輪
25‧‧‧支撐總成
26‧‧‧後輪
30‧‧‧後輪轉向構造
31‧‧‧緩衝架
32‧‧‧橫管
33‧‧‧拱形體
34‧‧‧自由端
35‧‧‧聯結環
36‧‧‧避震器
37‧‧‧電動缸
38‧‧‧安裝端
39‧‧‧伸縮端
40‧‧‧活動框
41‧‧‧軸組件
42‧‧‧凸部
43‧‧‧導輪
50‧‧‧後輪驅動系統
51‧‧‧減速機
52‧‧‧齒輪箱
53‧‧‧傳動桿
54‧‧‧軸承座
第1圖是電動車的立體圖。
第2〜4圖分別是底盤的立體圖、仰視圖與分解圖。
第5圖是依第3圖A-A線切開的後輪轉向構造剖視圖。
第6圖是沿著第3圖B-B線切開的後輪轉向構造剖視圖。
第7圖是後輪配合前輪順時鐘方向移動底盤的使用狀態圖。
第8圖是後輪配合前輪逆時鐘方向移動底盤的使用狀態圖。

Claims (5)

  1. 一種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包括:
    一個主體(22);
    一個緩衝架(31)立在主體(22)末尾而能壓縮體積;
    一個活動框(40)樞接緩衝架(31)而能往主體(22)的兩側來回擺動;以及
    一個電動缸(37)將主體(22)與活動框(40)連在一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其中,該緩衝架(31)包括:
    一個支撐總成(25)立在主體(22)上;
    一個拱形體(33)二端之一樞接於主體(22)的外部;以及
    一個避震器(36)將拱形體(33)另端和支撐總成(25)連在一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其中,該拱形體(33)固定一根橫管(32),該橫管(32)置入主體(22)的二短管(224)之間而被一根長棍(225)穿過。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其中,該拱形體(33)還有一個聯結環(35),該聯結環(35)結合活動框(40)的一個軸組件(41),使緩衝架(31)與活動框(40)保持樞接關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還包括:
    一對前輪(24)安裝在主體(22)前端的兩側而可轉向;以及
    一對後輪(26)安裝在活動框(40)且位於電動車(10)的兩側。
TW108210420U 2019-08-07 2019-08-07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TWM587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420U TWM587630U (zh) 2019-08-07 2019-08-07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420U TWM587630U (zh) 2019-08-07 2019-08-07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7630U true TWM587630U (zh) 2019-12-11

Family

ID=69585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0420U TWM587630U (zh) 2019-08-07 2019-08-07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7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53654B2 (ja) キャンバリング車両およびその機構
JP4333398B2 (ja) ホイールベース可変式車輌
JP2013233895A (ja) 車両
CN106080764B (zh) 四轮毂电机驱动的物流车
CN109878616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EP1188656B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in vehicle
JP2018086870A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CN1320936C (zh) 汽车模型
TW201542413A (zh) 人力推進式車輛
CN210162184U (zh) 一种利用差速转向的漂移车
TWM587630U (zh) 電動車後輪轉向構造
CN210027728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CN103253332A (zh) 座驾式电动摩托车
CN109987184B (zh) 滑板车
JP2014108747A (ja) 乗用二輪車
JP4995999B1 (ja) 三輪型車椅子
CN210027727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机构
CN200960950Y (zh) 汽车后轮机械助弯装置
CN209426957U (zh) 电动车的转向机构
CN209159916U (zh) 一种健身自行车
CN201790974U (zh) 装有新型转向机构的电动轮椅
JP2002249064A (ja) トラクタ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6915404B (zh) 一种电动车
CN108820110A (zh) 一种健身自行车
CN203246547U (zh) 座驾式电动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