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4269U - 車用避震器結構(二) - Google Patents
車用避震器結構(二)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84269U TWM584269U TW108206508U TW108206508U TWM584269U TW M584269 U TWM584269 U TW M584269U TW 108206508 U TW108206508 U TW 108206508U TW 108206508 U TW108206508 U TW 108206508U TW M584269 U TWM584269 U TW M58426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absorber
- base
- top cover
- ring
- airbag un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車用避震器結構(二),包括一減震筒以及一氣囊單元,其中該氣囊單元具有一囊體、一底座以及一頂蓋,該囊體上、下兩端皆設一組套部,以供該底座以及該頂蓋的組設安裝,上述組套部的外徑皆具有一套束部,並各搭配一束環圈束迫緊,且上述套束部端部皆環狀包覆有一金屬材料形成外凸狀之一擋止唇部,藉此,當氣囊單元以上下兩端的組套部組設該底座以及頂蓋,並利用束環圈套迫緊時,該束環能確實受到該擋止唇部限制定位,避免囊體因充氣壓力增加而造成組套部從該束環滑脫的現象產生,達到該囊體與該底座以及頂蓋間之緊密組合,有助於提升結構之實用性。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避震器,尤指一種車用避震器結構。
按,目前一般常見之車輛氣墊式避震器結構,其主要係在一減震筒上套掣有一橡膠氣囊,該橡膠氣囊上、下兩端皆形成一穿套部,再由該橡膠氣囊上、下兩端之穿套部各組設一上座以及一下座,並利用束環圈套束緊於該穿套部外,進而將該上座以及下座束緊固定,完成該上、下座結合該橡膠氣囊之上、下端部之狀態,且該上、下座間之距離係能做相對之改變,進以帶動氣囊做壓縮或伸展,再配合氣囊內部所充滿之空氣,就能在車輛行駛時,達到緩衝避震之效果。
詳觀上述習知結構不難發覺其尚存有些許不足之處,主要原因係歸如下:該橡膠氣囊利用束環束緊二該穿套部外時,由於該穿套部與該束環僅有單純的束緊狀態,在橡膠氣囊進行充氣時,該橡膠氣囊會因內部壓力逐漸增加而向外撐張,並拉扯該橡膠氣囊的穿套部,造成該穿套部從束環滑脫之情況,進而失去橡膠氣囊的緩衝減震效果,即為習知氣墊式避震器之使用缺失,有改善之必要者。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
創作。
本創作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種車用避震器結構。
上述結構包含一避震器,該避震器包括一減震筒以及一氣囊單元,該減震筒外徑設一螺紋段,並於該減震筒頂端設一緩衝內縮之心軸,該氣囊單元具有一囊體,以及組設於該囊體上、下端部之一底座以及一頂蓋,該囊體上、下兩端皆設一組套部,以供該底座以及該頂蓋的組設安裝,上述組套部的外徑皆具有一套束部,並各搭配一束環圈束迫緊,且上述套束部端部皆環狀包覆有一金屬材料形成外凸狀之一擋止唇部,該底座中央處設一具內螺紋之組合孔螺鎖組設於該減震筒之螺紋段,另由偏心處設一充氣流道,而該頂蓋中央處則設一穿孔通過該心軸。
較佳地,該頂蓋上端部係外擴形成一抵靠緣。
較佳地,該底座下端部係外擴形成一頂靠緣。
較佳地,該心軸外徑設有外螺紋段,並配合鎖接一螺帽。
較佳地,該底座之組合孔更設有一環槽,並配合嵌入一O型環。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該氣囊單元以上下兩端的組套部組設該底座以及頂蓋,並利用束環圈套迫緊時,由於該組套部係由外徑之套束部端緣包覆有金屬材料並形成環狀之擋止唇部,令該束環能確實受到該擋止唇部限制定位,在氣囊單進行充氣步驟時,俾能避免囊體因內部壓力增加而造成組套部從該束環滑脫的現象產生,達到該囊體與該底座以及頂蓋
間之緊密組合,有助於提升結構之實用性。
10‧‧‧減震筒
11‧‧‧螺紋段
12‧‧‧心軸
121‧‧‧外螺紋段
122‧‧‧螺帽
20‧‧‧氣囊單元
21‧‧‧囊體
211‧‧‧組套部
212‧‧‧套束部
213‧‧‧束環
214‧‧‧金屬材料
215‧‧‧擋止唇部
22‧‧‧底座
221‧‧‧頂靠緣
222‧‧‧組合孔
223‧‧‧環槽
224‧‧‧O型環
225‧‧‧充氣流道
23‧‧‧頂蓋
231‧‧‧抵靠緣
232‧‧‧穿孔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組合剖視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安裝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受壓緩衝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詳述如後:首先,先請參閱第1、2圖所示,一種車用避震器結構,該避震器包括一減震筒10以及一氣囊單元20,該減震筒10外徑設一螺紋段11,並於該減震筒10頂端設一緩衝內縮之心軸12,該心軸外徑設有外螺紋段121,並配合鎖接一螺帽122,該氣囊單元20具有一囊體21,及組設於該囊體21上、下端部之一底座22以及一頂蓋23,該囊體21上、下兩端皆設一組套部211,以供該底座22以及該頂蓋23的組設安裝,上述組套部211的外徑皆具有一套束部212,並各搭配一束環213圈束迫緊,且上述套束部212端部皆環狀包覆有一金屬材料214形成外凸狀之一擋止唇部215,該底座22下端部係外擴形成一頂靠緣221,並於中央處設一具內螺紋之組合孔222螺鎖組設於該減震筒10之螺紋段11,該組合孔更設有一環槽223,並配合嵌入一O型環224,而該底座22由偏心處設一充氣流道225,該頂蓋23上端部係外擴形成一抵靠緣231,並於
中央處設一穿孔232通過該心軸12。
其結構之組成,再請參閱第2、3圖所示,該氣囊單元20係先由上、下兩端之組套部211分別組設該頂蓋23以及該底座22,該底座22之頂靠緣221係往上緊靠於下端組套部211之擋止唇部215,再利用該束環213圈套束緊於套束部212,並透過該擋止唇部215限制該束環213位置,該頂蓋23之抵靠緣231係往下緊靠於該上端組套部211之擋止唇部215,亦利用該束環213圈套束緊該套束部212,並透過擋止唇部215限制束環213位置,藉此完成該氣囊單元20的組裝,再將該氣囊單元20與該減震筒10組裝,該氣囊單元20係以底座22之組合孔222往下穿套該減震筒10,並沿著螺紋段11螺鎖定位,且組合孔222更由該環槽223嵌設一該O型環224,以確保該組合孔222與減震筒10間之氣密狀態,而該心軸12則順勢從該頂蓋23之穿孔232穿出,俾以完成該避震器的組成。
其結構實際使用之狀態,續請參閱第4、5圖所示,該避震器係組設於車體及輪軸間支撐結合,該減震筒10係以心軸12穿過車體並利用一螺帽122鎖接迫緊,同時將該氣囊單元20之頂蓋23抵靠車體底面,進而通過心軸12及頂蓋23隨著路面起伏而分別對減震筒10及氣囊單元20產生阻尼及緩衝作用,提供車體行進之避震減壓效果,且該氣囊單元20係由底座22之充氣流道225將氣體灌入囊體21內,使氣囊單元20內部充滿氣體,並以灌入氣體的磅數作為氣囊單元20的緩衝條件,俾可隨著空氣充填磅數的選擇,達到氣囊單元20緩衝軟硬的微調,以及依照路況調變車體之底盤高度,以符合不同道路條件之駕馭需求。
藉上述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可得到下述之效益:該氣囊單元
20以上下兩端的組套部211組設該底座22以及頂蓋23,並利用束環213圈套迫緊時,由於該組套部211係由外徑之套束部212端緣包覆有金屬材料214並形成環狀之擋止唇部215,且該底座22以及頂蓋23更分別以頂靠緣221以及抵靠緣231貼靠該擋止唇部215,令該束環213能確實受到該擋止唇部215限制定位,在氣囊單元20進行充氣步驟時,俾能避免囊體21因內部壓力增加而造成組套部211從該束環213滑脫的現象產生,達到該囊體21與該底座22以及頂蓋23間之緊密組合,有助於提升結構之實用性。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已達突破性之結構設計,而具有改良之創作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之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創作未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相關法條之規定,爰依法提出創作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至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5)
- 一種車用避震器結構,該避震器包括一減震筒以及一氣囊單元,該減震筒外徑設一螺紋段,並於該減震筒頂端設一緩衝內縮之心軸,該氣囊單元具有一囊體,及組設於該囊體上、下端部之一底座以及一頂蓋,該囊體上、下兩端皆設一組套部,以供該底座以及該頂蓋的組設安裝,上述組套部的外徑皆具有一套束部,並各搭配一束環圈束迫緊,且上述套束部端部皆環狀包覆有一金屬材料形成外凸狀之一擋止唇部,該底座中央處設一具內螺紋之組合孔螺鎖組設於該減震筒之螺紋段,另由偏心處設一充氣流道,而該頂蓋中央處則設一穿孔通過該心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用避震器結構,其中,該頂蓋上端部係外擴形成一抵靠緣。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用避震器結構,其中,該底座下端部係外擴形成一頂靠緣。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用避震器結構,其中,該心軸外徑設有外螺紋段,並配合鎖接一螺帽。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用避震器結構,其中,該底座之組合孔更設有一環槽,並配合嵌入一O型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6508U TWM584269U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車用避震器結構(二)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6508U TWM584269U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車用避震器結構(二)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84269U true TWM584269U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905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06508U TWM584269U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車用避震器結構(二)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84269U (zh) |
-
2019
- 2019-05-23 TW TW108206508U patent/TWM58426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07817B1 (en) | Shock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 vehicles | |
JP5347189B2 (ja) | 自転車やオートバイ等のホィール用の自己支持型タイヤ | |
US8113322B2 (en) | Motorcyc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 |
US9708028B1 (en) | Motorcycle shock with assist coil device,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7458148A (zh) | 一种气压辐条减震车轮 | |
US20150091357A1 (en) | Portable Bolster | |
TWM584269U (zh) | 車用避震器結構(二) | |
CN206201827U (zh) | 一种减震车轮 | |
TWM304479U (en) | Shock absorbing shaft of a bicycle's seat | |
TWM622875U (zh) | 汽車避震器之結構 | |
CN211259457U (zh) | 具有弹簧式增高气垫的车用避震器结构 | |
CN210637428U (zh) | 车用避震器结构 | |
CN209856293U (zh) | 车用避震器结构 | |
TWM602095U (zh) | 車用避震器結構(二) | |
CN212685846U (zh) | 车用避震器结构 | |
US600365A (en) | Seat-post for bicycles | |
US674864A (en) | Cush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s. | |
CN206155036U (zh) | 一种缓冲减震轮胎 | |
CN206145201U (zh) | 一种防爆内胎专用阀 | |
TWM574114U (zh) | 車用避震器結構(一) | |
US588993A (en) | Pneumatic seat-support | |
JPH07228277A (ja) | 自転車及びそのサドル | |
JPH03231008A (ja) | 二輪車用のタイヤとリムの組立体 | |
TWM632117U (zh) | 車用避震器結構改良 | |
CN106969079A (zh) | 一种隔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