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4337U - 功率電晶體元件 - Google Patents

功率電晶體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4337U
TWM574337U TW107209715U TW107209715U TWM574337U TW M574337 U TWM574337 U TW M574337U TW 107209715 U TW107209715 U TW 107209715U TW 107209715 U TW107209715 U TW 107209715U TW M574337 U TWM574337 U TW M5743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nductor layer
power transistor
strip electrodes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9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勁甫
Original Assignee
力祥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力祥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力祥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9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4337U/zh
Priority to CN201821454075.7U priority patent/CN208889661U/zh
Publication of TWM574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4337U/zh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其包括輸入端、第一匯流排、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第二匯流排、多個第一條狀電極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第一匯流排耦接到輸入端。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耦接於第一匯流排與輸入端之間。第二匯流排耦接到輸入端。多個第一條狀電極電連接到第一匯流排。多個第二條狀電極電連接到第二匯流排。

Description

功率電晶體元件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
半導體元件中,功率開關電晶體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力開關(power switch)元件上,例如是電源供應器、整流器或低壓馬達控制器等等。常見的一種功率開關電晶體為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
理想的電源轉換系統所使用的功率開關電晶體在重載時具有超低阻抗,而在輕載時具有低的閘極寄生電容(Qg)以及閘極與汲極間的寄生電容(Qgd)。然而,現在的功率開關電晶體無法同時滿足上述需求。
有鑒於此,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可在重載時具有超低阻抗,而在輕載時具有低的閘極寄生電容(Qg)以及閘極與汲極間的寄生電容(Qgd)。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其包括輸入端、第一匯流排、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第二匯流排、多個第一條狀電極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第一匯流排耦接到所述輸入端。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耦接於第一匯流排與輸入端之間。第二匯流排耦接到輸入端。多個第一條狀電極電連接到第一匯流排。多個第二條狀電極電連接到第二匯流排。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與多個第二條狀電極彼此交錯設置。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條狀電極分別透過多個二極體結構電連接到第二匯流排。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個二極體結構與多個第一條狀電極重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條狀電極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位於基底中。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條狀電極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位於基底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位於基底中。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位於基底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功率電晶體元件更包括終端結構,其圍繞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與多個第二條狀電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其包括基底、接墊、多個第一條狀電極、多個第二條狀電極以及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基底定義有主動區及佈局區。接墊設置於佈局區中的基底上。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設置於主動區中的基底上且電連接到接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設置於主動區中的基底上且電連接到接墊。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設置於佈局區中,且電連接於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與接墊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二條狀電極透過多個二極體元件電連接到接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二極體元件位於基底上的絕緣層中。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以及第二條狀電極為溝槽電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以及第二條狀電極為平面電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為溝槽元件。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為基底上的元件。
基於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功率電晶體元件中,利用匯流排與接墊之間的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來控制匯流排的電壓,進而控制兩種閘極導通或不導通。在一實施例中,利用兩種電極彼此交錯設置,以在工作時達到平均的電場分佈。因此,可在重載時具有超低阻抗,而在輕載時具有低的閘極寄生電容(Qg)以及閘極與汲極間的寄生電容(Qgd)。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所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1,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包括輸入端IN、第一匯流排Gb1、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第二匯流排Gb2、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以及終端結構T。
在一實施例中,輸入端IN為接墊或閘極襯墊(gate pad)。接墊設置於基底100上且其材料包括金屬。第一匯流排Gb1耦接到輸入端IN。第一匯流排Gb1設置於基底100上且其材料包括金屬。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耦接於或電連接於第一匯流排Gb1與輸入端IN之間。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可設置於基底100上或基底100中且其材料包括摻雜多晶矽。第二匯流排Gb2耦接到輸入端IN。第二匯流排Gb12設置於基底100上且其材料包括金屬。
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分別透過多個跳線結構122 J電連接到第一匯流排Gb1。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可設置於基底100上或基底100中且其材料包括摻雜多晶矽。多個跳線結構122 J可設置於基底100上且其材料包括金屬。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可分別透過多個二極體結構D電連接到第二匯流排Gb2。多個二極體結構D的PN接面可設置於基底100表面或基底100中且其材料包括摻雜多晶矽。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分別透過多個跳線結構122 J電連接到第二匯流排Gb2。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可設置於基底100上或基底100中且其材料包括摻雜多晶矽。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與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彼此交錯設置。終端結構T圍繞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與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終端結構T可設置於基底100上或基底100中且其材料包括摻雜多晶矽。
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包括主動區AA、終端區TA以及佈局區LA。在一實施例中,終端區TA圍繞主動區AA,且佈局區LA圍繞終端區TA。更具體地說,佈局區LA泛指功率電晶體元件中主動區AA及終端區TA以外的所有區域。
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第二條狀電極E2設置於主動區AA中。終端結構T設置於終端區TA中。第一匯流排Gb1、第二匯流排Gb2、輸入端IN以及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設置於佈局區LA中。
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位於基底100中,如圖2所示,但僅為舉例說明,並不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E1設置於基底100的溝槽105 1中,且包括絕緣層106 1、導體層108 1、層間絕緣層110 1、絕緣層112 1以及導體層114 1。基底100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半導體基底。導體層108 1設置於溝槽105 1下部,絕緣層106 1設置於導體層108 1與基底100之間。導體層114 1設置於溝槽105 1上部,絕緣層112 1設置於導體層114 1與基底100之間。層間絕緣層110 1設置於導體層108 1與導體層114 1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4 1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在另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1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4 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08 1靠近終端結構T的兩端會向上延伸到基底100表面(如圖5所示),以加強導體層108 1終端的崩潰電壓。在一實施例中,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主體層116環繞溝槽105 1上部,且其底面高於層間絕緣層110 1的頂面。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條狀電極E2設置於基底100的溝槽105 2中,且包括絕緣層106 2、導體層108 2、層間絕緣層110 2、絕緣層112 2以及導體層114 2。基底100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半導體基底。導體層108 2設置於溝槽105 2下部,絕緣層106 2設置於導體層108 2與基底100之間。導體層114 2設置於溝槽105 2上部,絕緣層112 2設置於導體層114 2與基底100之間。層間絕緣層110 2設置於導體層108 2與導體層114 2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2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4 2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在另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2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4 2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在一實施例中,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主體層116環繞溝槽105 2上部,且其底面高於層間絕緣層110 2的頂面。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E1與第二條狀電極E2具有類似的結構。依設計需要,第一條狀電極E1與第二條狀電極E2的結構可不同。
如圖1以及圖2所示,第一條狀電極E1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1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一匯流排Gb1。在一實施例中,跳線結構122 J以及導體插塞120 1的材料包括金屬。類似地,第二條狀電極E2透過絕緣層IL中的另一導體插塞(未示出,位於其他剖面)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二匯流排Gb2。
在一實施例中,終端結構T位於基底100中,如圖2所示,但僅為舉例說明,並不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
終端結構T設置於基底100的溝槽105 T中,且包括絕緣層106 T以及導體層108 T。導體層108 T設置於溝槽105 T,絕緣層106 T設置於導體層108 T與基底100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T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在一實施例中,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主體層116設置於溝槽105 T的一側,但未設置於溝槽105 T的另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位於基底100中,如圖2至圖4所示。
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設置於基底100的溝槽105 R中,且包括絕緣層106 R、導體層108 R1、導體層108 R2以及導體層108 R3。在一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導體層108 R1、導體層108 R2以及導體層108 R3為水平設置。更具體地說,導體層108 R2設置於導體層108 R1以及導體層108 R3之間並與導體層108 R1以及導體層108 R3接觸。絕緣層106 R設置於基底100與導體層108 R1、導體層108 R2以及導體層108 R3之間。本新型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導體層108 R1、導體層108 R2以及導體層108 R3為垂直設置。更具體地說,導體層108 R2環繞導體層108 R1,導體層108 R3環繞導體層108 R2,且導體層108 R2與導體層108 R1以及導體層108 R3接觸。絕緣層106 R設置於基底100與導體層108 R2、導體層108 R3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R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08 R2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08 R3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
如圖3以及圖4所示,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的導體層108 R1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R1電連接到第一匯流排Gb1,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的導體層108 R3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R2電連接到輸入端IN。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匯流排Gb1、導體插塞120 R1、導體插塞120 R2以及輸入端IN的材料包括金屬。
在一實施例中,多個二極體結構D與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重疊,如圖5所示,但僅為舉例說明,並不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
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1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4 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且導體層108 1可透過導體插塞118 D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二匯流排Gb2。在一實施例中,導體插塞118 D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且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二匯流排Gb2的材料包括金屬。在一實施例中,P型導體層114 1與N型導體插塞118 D構成具有PN接面的二極體結構D。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1可透過導體插塞118 1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一匯流排Gb1。在一實施例中,導體插塞118 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至圖4所示,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為基底100中的溝槽電極,且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為基底100中的溝槽元件,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6以及圖7所示,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為基底100中的溝槽電極,而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為基底100上的元件。
圖6的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第二條狀電極E2與圖2的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類似,其差別在於,圖2的第一條狀電極E1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1(例如金屬插塞)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I,而圖6的第一條狀電極E1透過絕緣層IL1中的導體插塞118 1以及絕緣層IL2中的導體層119 1以及導體插塞120 1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在一實施例中,導體插塞118 1以及導體層119 1的材料包括摻雜多晶矽,導體插塞120 1以及跳線結構122 J的材料包括金屬。
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設置於基底100上的絕緣層IL2中,且包括導體層119 R1、導體層119 R2以及導體層119 R3。在一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導體層119 R1、導體層119 R2以及導體層119 R3水平設置於基底100上的絕緣層IL2中。更具體地說,導體層119 R2設置於導體層119 R1以及導體層119 R3之間並與導體層119 R1以及導體層119 R3接觸。導體層119 R1透過絕緣層IL2中的導體插塞121 R1電連接到第一匯流排Gb1,導體層119 R3透過絕緣層IL2中的導體插塞121 R2電連接到輸入端IN。
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19 R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9 R2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9 R3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在一實施例中,導體插塞121 R1以及導體插塞121 R2的材料包括金屬。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多個第二條狀電極E2為基底100上的電極,而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為基底100上的元件。圖8的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類似圖6至圖7的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於此不再贅述。在一實施例中,圖8的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第二條狀電極E2可為基底100上的平面電極。例如,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第二條狀電極E2可作為雙擴散金氧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DDMOS)元件中的平面電極。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E1包括依序設置於基底100上的絕緣層115 1以及導體層117 1。第一條狀電極E1位於基底100上的絕緣層IL中。在一實施例中,摻雜區111以及摻雜區113設置於第一條狀電極E1兩側的基底100中,且摻雜區113位於摻雜區111內。在一實施例中,摻雜區11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摻雜區,且摻雜區113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摻雜區。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條狀電極E2包括依序設置於基底100上的絕緣層115 2以及導體層117 2。第二條狀電極E2位於基底100上的絕緣層IL中。在一實施例中,摻雜區111以及摻雜區113設置於第二條狀電極E2兩側的基底100中,且摻雜區113位於摻雜區111內。在一實施例中,摻雜區11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摻雜區,且摻雜區113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摻雜區。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E1以及第二條狀電極E2之間共用一個摻雜區111以及一個摻雜區113。
如圖1以及圖8所示,第一條狀電極E1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1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一匯流排Gb1。在一實施例中,跳線結構122 J以及導體插塞120 1的材料包括金屬。類似地,第二條狀電極E2透過絕緣層IL中的另一導體插塞(未示出,位於其他剖面)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二匯流排Gb2。
在一實施例中,終端結構T設置於基底100的表面上,且包括絕緣層115 T以及導體層117 T。絕緣層115 T設置於導體層117 T與基底100之間。終端結構T位於基底100上的絕緣層IL中。在一實施例中,摻雜區111以及摻雜區113設置於終端結構T的一側,但未設置於終端結構T的另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多個二極體結構D與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重疊,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多個二極體結構D未與多個第一條狀電極E1重疊,其位於第二匯流排Gb2下方的基底100中。
在一實施例中,圖9的第一條狀電極E1設置於基底100的溝槽105 1中,且包括絕緣層106 1、導體層108 1、層間絕緣層110 1、絕緣層112 1以及導體層114 1。導體層108 1設置於溝槽105 1下部,絕緣層106 1設置於導體層108 1與基底100之間。導體層114 1設置於溝槽105 1上部,絕緣層112 1設置於導體層114 1與基底100之間。層間絕緣層110 1設置於導體層108 1與導體層114 1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1可為具有第二摻雜型(例如P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14 1可為具有第一摻雜型(例如N型)的導體層(例如多晶矽層)。導體層108 1靠近終端結構T的兩端會向上延伸到基底100表面(如圖9所示),以加強導體層108 1終端的崩潰電壓。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1可向上延伸以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11與源極金屬層122 S電性連接,且會將導體層114 1分成兩個區塊。
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1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11電連接到源極金屬層122 S。導體層114 1的一端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12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一匯流排Gb1,且導體層114 1的另一端透過絕緣層IL中的導體插塞120 13以及跳線結構122 J電連接到二極體結構D以及第二匯流排Gb2。
在一實施例中,二極體結構D設置於基底100的溝槽105 D中,且包括絕緣層106 D、導體層108 D以及導體層114 D。絕緣層106 D設置於基底100與導體層108 D之間,且導體層108 D環繞導體層114 D的底面與側壁。設置有二極體結構D的溝槽105 D位於設置有終端結構T的溝槽105 T的外側。在一實施例中,P型導體層108 D與N型導體層114 D構成具有PN接面的二極體結構D。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層108 D可透過導體插塞120 D1電連接到跳線結構122 J以及第一條狀電極E1,導體層114 D可透過導體插塞120 D2電連接到第二匯流排Gb2。
在本新型創作的功率電晶體元件中,由於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R的設置,於輕載時(小電流、低溫)阻值大,第一匯流排Gb1的電壓低,只會開啟第二匯流排Gb2,此時電極彼此間距較寬,故有較小的閘極寄生電容(Qg)以及閘極與汲極間的寄生電容(Qgd)。另一方面,於重載時(大電流、高溫)阻值小,第一匯流排Gb1以及第二匯流排Gb2都會開啟,此時電極密集,具有較小的導通電阻(Ron)。
基於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功率電晶體元件中,利用匯流排與接墊之間的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來控制匯流排的電壓,進而控制兩種閘極導通或不導通。在一實施例中,利用兩種電極彼此交錯設置,以在工作時達到平均的電場分佈。因此,可在重載時具有超低阻抗,而在輕載時具有低的閘極寄生電容(Qg)以及閘極與汲極間的寄生電容(Qgd)。
以上列舉了本新型創作的第一條狀電極、第二條狀電極以及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的一些可能結構,但僅為舉例說明,並不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其他可能的結構也是可行的,只要能達到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功效。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基底
1051、1052、105D、105R、105T‧‧‧溝槽
1061、1062、106D、106R、106T、1121、1122、112D、112R、112T、1151、1152、115T、IL、IL1、IL2‧‧‧絕緣層
1081、1082、108D、108R1、108R2、108R3、108T、1141、1142、114D、114R、1171、1172、117T、1191、119R1、119R2、119R3‧‧‧導體層
1101、1102‧‧‧層間絕緣層
111、113‧‧‧摻雜區
116‧‧‧主體層
1181、118D、1201、1202、12011、12012、12013、120D1、120D2、120R1、120R2、121R1、121R2‧‧‧導體插塞
122J‧‧‧跳線結構
122S‧‧‧源極金屬層
1151‧‧‧
AA‧‧‧主動區
D‧‧‧二極體結構
E1‧‧‧第一條狀電極
E2‧‧‧第二條狀電極
Gb1‧‧‧第一匯流排
Gb2‧‧‧第二匯流排
IN‧‧‧輸入端
LA‧‧‧佈局區
R‧‧‧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
T‧‧‧終端結構
TA‧‧‧終端區
圖1為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所示出的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上視示意圖。 圖2為沿圖1的A-A線所示出的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沿圖1的B-B線所示出的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沿圖1的B-B線所示出的另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沿圖1的C-C線所示出的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沿圖1的A-A線所示出的另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沿圖1的B-B線所示出的另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沿圖1的A-A線所示出的又另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沿圖1的C-C線所示出的又另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Claims (16)

  1. 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包括: 輸入端; 第一匯流排,耦接到所述輸入端; 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耦接於第一匯流排與所述輸入端之間; 第二匯流排,耦接到所述輸入端; 多個第一條狀電極,電連接到所述第一匯流排;以及 多個第二條狀電極,電連接到所述第二匯流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與所述多個第二條狀電極彼此交錯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條狀電極分別透過多個二極體結構電連接到所述第二匯流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二極體結構與多個第一條狀電極重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條狀電極以及所述多個第二條狀電極位於基底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條狀電極以及所述多個第二條狀電極位於基底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位於基底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位於基底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更包括終端結構,其圍繞所述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與所述多個第二條狀電極。
  10. 一種功率電晶體元件,包括: 基底,定義有主動區及佈局區; 接墊,設置於所述佈局區中的所述基底上; 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設置於所述主動區中的所述基底上且電連接到所述接墊; 多個第二條狀電極,設置於所述主動區中的所述基底上且電連接到所述接墊;以及 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設置於所述佈局區中,且電連接於所述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與所述接墊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第二條狀電極透過多個二極體元件電連接到所述接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二極體元件位於所述基底上的絕緣層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條狀電極以及所述第二條狀電極為溝槽電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條狀電極以及所述第二條狀電極為平面電極。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為溝槽元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功率電晶體元件,其中所述負溫度係數阻抗元件為所述基底上的元件。
TW107209715U 2018-07-18 2018-07-18 功率電晶體元件 TWM574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715U TWM574337U (zh) 2018-07-18 2018-07-18 功率電晶體元件
CN201821454075.7U CN208889661U (zh) 2018-07-18 2018-09-06 功率晶体管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715U TWM574337U (zh) 2018-07-18 2018-07-18 功率電晶體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4337U true TWM574337U (zh) 2019-02-11

Family

ID=66214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9715U TWM574337U (zh) 2018-07-18 2018-07-18 功率電晶體元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9661U (zh)
TW (1) TWM5743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4060A (zh) * 2019-07-12 2021-01-12 万国半导体国际有限合伙公司 利用mosfets中的rdson进行用于电流传感的温度和vgs补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4060A (zh) * 2019-07-12 2021-01-12 万国半导体国际有限合伙公司 利用mosfets中的rdson进行用于电流传感的温度和vgs补偿
TWI738416B (zh) * 2019-07-12 2021-09-01 加拿大商萬國半導體國際有限合夥公司 功率mosfet導通電阻補償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9661U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5749B (zh) 用於mosfet應用的可變緩衝電路
US7446375B2 (en) Quasi-vertical LDMOS device having closed cell layout
US2013024898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enhanced mobility and method
US20070126055A1 (en) Trench 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10068848B2 (en) Semiconductor chip with integrated series resistances
CN111712926B (zh)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
KR20090072013A (ko) 수평형 디모스 트랜지스터
TWI455311B (zh) 橫向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
JP2000223707A (ja) 横型絶縁ゲート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
US10811531B2 (en) Transistor device with gate resistor
CN103022095A (zh) 具有横向元件的半导体器件
JP2018137324A (ja) 半導体装置
TWI415256B (zh) 電力半導體裝置
WO2007129261A2 (en) Trench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TWI602297B (zh) 垂直擴散金氧半場效電晶體
US7615812B1 (en) Field effect semiconductor diodes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CN106169464A (zh) 包括功率晶体管和电压限制装置的晶体管布置
KR20050085490A (ko) 수직 mos 전력 트랜지스터
TWM574337U (zh) 功率電晶體元件
TW201904069A (zh) 功率電晶體裝置
US20190326277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a Transistor Device and a Clamping Circuit
CN105702722B (zh) 低导通电阻功率半导体组件
US2010000131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842061B (zh) 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TWI737218B (zh) 半導體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