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3648U - 雙側插接式電容 - Google Patents

雙側插接式電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3648U
TWM563648U TW107202112U TW107202112U TWM563648U TW M563648 U TWM563648 U TW M563648U TW 107202112 U TW107202112 U TW 107202112U TW 107202112 U TW107202112 U TW 107202112U TW M563648 U TWM563648 U TW M56364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capacitor
pin
layer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2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文通
Original Assignee
晟通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晟通實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晟通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2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3648U/zh
Publication of TWM563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3648U/zh

Link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一種雙側插接式電容,包含有一電容電極模組,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分別電連接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一第一接腳,其第一端設置於該第一側面,其第二端朝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接腳,其第一端設置於該第二側面,其第二端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不同,因此在銲接時該第一接腳及該第二接腳在不須被大幅度或多次彎折的情況下,即可觸及二相間隔較遠的電路板或電路模組的銲接孔,達到在銲接過程中避免該第一接腳或該第二接腳因彎折導致斷裂或接觸不良的目的。

Description

雙側插接式電容
本創作係一種電容,尤指一種雙側插接式電容。
電容是電路系統中最為常用的電子元件之一,一般來說常做為濾波或儲存電能的功能使用。現在的各種電子產品越來越要求朝向輕薄短小的方向發展,因此各種產品對於內部空間有效使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電路模組間也必須緊密安排以提高內部空間的使用率。此外,電子元件也經常須跨接在不同電路模組之間,令多個電路模組上的電路連結起來,因此電子元件接腳的安排也必須能夠靈活運用。舉例來說,請參閱圖6所示,一電容元件30一般來說具有二個電極及二隻接腳31,該二電極間彼此間隔有一距離,而該二接腳31的其中一端分別與該二電極電連接,該二接腳31的另一端分別係一自由端,且係供電連接該電路模組,令該電容設置於該電路模組上。一般而言,該電路模組係一設置有多個電子元件的電路板40。
然而,現有電容元件30在製造完成時該二接腳31的自由端通常朝向同一方向延伸,當將該電容元件30銲接到電路模組時,若該電路模組的二銲接孔之間的間隔大於該電容二接腳自由端的端點的距離時,技術人員在銲接時必須根據該電路模組的二銲接孔之位置多次彎折該電容元件30的該二接腳31之自由端,以使該電容元件30的該二接腳31的自由端能插入該電路模組的二銲接孔以進行銲接。惟該電容元件30的該二接腳31一般來說係金屬接腳,若經反覆或大幅度的彎折,該電容元件30的該二接腳31可能產生斷裂導致該電容無法使用,或完成銲接後因接腳經彎折或拉伸產生接觸不良的影響,導致電子產品良率降低。故現有電容勢必須要進行進一步改良。
有鑑於現有電容的二接腳係朝向同一方向延伸,當一電路模組的二銲接孔距離較遠,技術人員必須多次彎折該二接腳進行銲接,導致該二接腳斷裂或接觸不良的缺點。本新型提供一種雙側插接式電容,包含有一電容電極模組、一第一接腳及一第二接腳。該電容電極模組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分別電連接該電容電極模組的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接腳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於該第一側面,該第二端係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二接腳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二接腳之第一端設置於該第二側面,該第二接腳之第二端係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出該第二側面。
由於該第一接腳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接腳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不同,也就是該第一接腳與該第二接腳的第二端分別朝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延伸。因此在進行銲接時,能先將該第一接腳的第二端對準插入該電路模組的其中一個銲接孔,並調整該第二方向,使該第二接腳的第二端朝該電路模組的另一個銲接孔延伸,接著,只須彎折該第二接腳使該第二接腳的第二端插入該電路模組的另一個銲接孔即可。如此一來,在不須大幅度彎折該第一接腳與該第二接腳的情況下,即可將該雙側插接式電容銲接至該電路模組上,藉此達到避免大幅度或反覆彎折接腳導致接腳部分斷裂,或避免在技術人員進行彎折及拉伸的過程中導致接腳與該電容的電極接觸不良的目的。
請參閱圖1所示,本新型的雙側插接式電容包含有一電容電極模組10、一第一接腳11及一第二接腳12。該電容電極模組10具有一第一電極(圖未示)、一第二電極(圖未示)與相對的一第一側面101及一第二側面102,該第一接腳11具有一第一端111及一第二端112,且該第二接腳12亦具有一第一端121及一第二端122。其中,該第一接腳11的第一端111設置於該第一側面101,且該第二端112朝向一第一方向X延伸;該第二接腳12的第一端121設置於該第二側面102,且該第二端122朝向一第二方向Y延伸。進一步來說,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不同。較佳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方向X係與該第二方向Y平行且相反。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側面101電連接該電容電極模組10的該第一電極,該第二側面102電連接該電容電極模組10的該第二電極,其中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分別係供儲存電量以形成一電容。該第一接腳11的第一端111及該第二接腳12的第一端121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側面101及該第二側面102以電連接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
請參閱圖2所示,由於該第一方向X與該第二方向Y不同,也就是說,該第一接腳11與該第二接腳12的延伸方向不同,當進行銲接時,技術人員可以先將該第一接腳11插入一電路板20的其中一銲接孔,調整該第二接腳12延伸的第二方向Y,使該第二接腳12朝向該電路板20的的另一銲接孔的方向延伸,接著將該第二接腳12的第二端122彎折插入該銲接孔即可。如此一來,技術人員在不須大幅度或重複彎折該電容的第一接腳11或第二接腳12的情況下即可將該電容銲接至該電路板20上,達到避免該第一接腳11或該第二接腳12因彎折及拉伸導致斷裂或接觸不良的目的。進一步來說,由於銲接過程中不須進行多次彎折該電容接腳的步驟,節省技術人員銲接的工作時間,因此提升電子產品的製造效率。
在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方向X與該第二方向Y平形且相反。如此一來,在不增加該第一接腳11及該第二接腳12的長度以及不彎折該第一接腳11或該第二接腳12以改變其延伸方向的情況下,可觸及二相間隔較遠的電路板或電路模組的二個銲接孔,因此使得本新型的雙側插接式電容能夠以更多元的方式電連接於該電路板20或電路模組之間,使得電子產品的內部空間可以得到更有效的運用。
請繼續參閱圖1及圖3所示,在本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雙側插接式電容進一步包含一封裝外殼13,具有一底面131及一環壁132,該環壁132具有相對兩邊,其中一邊環繞設置於該底面131的周緣,另一邊形成一開口133,該開口133係與該底面131相對形成。該底面131與該環壁132形成一內部空間130,且該電容電極模組10係經由該開口133設置於該內部空間130。該第一接腳11的第二端112係穿過該開口133。該封裝外殼13進一步包含一穿孔134,係設置於該底面131,以供該第二接腳12的第二端122穿出。
由於該第一接腳11及該第二接腳12分別由該底面131的穿孔134及相對該底面131的該開口133穿出,也就是說,該第一接腳11及該第二接腳12係由該封裝外殼13相對的兩側伸出,當雙側插接式電容銲接至一電路板上時,該封裝外殼13能夠以該環壁132緊密的抵靠於該電路板上,相較習用電容元件來說,降低該雙側插接式電容在該電路板20上的高度,同時避免電容的二接腳由同一側伸出而進行銲接時,該電容的二接腳經彎折後插入該電路板上的銲接孔,而導致該電容該電路板間產生一間隔,進而增加該電容銲接完成後佔用的空間的情況產生。
其中,該內部空間130填充有一環氧樹酯填充物,以將該電容電極模組10固定於該封裝外殼13中。該封裝外殼13及該環氧樹酯填充物提供該電容電極模組10一保護,避免該電容電極模組10受到外力碰撞破壞。
為進一步說明該電容電極模組10的結構,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該電容電極模組10係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層103、一第二絕緣層104、一第一金屬層105及一第二金屬層106,其中該第二絕緣層104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041及一第二表面1042,且該第一表面1041面向該第一絕緣層103;該第一金屬層105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103及該第二絕緣層104的第一表面1041之間,且該第二金屬層106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層104的第二表面1042。也就是說,該第一絕緣層103、該第二絕緣層104、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係根據第一絕緣層103、第一金屬層105、第二絕緣層104、第二金屬層106的順序層疊組合,接著,如圖5所示,進一步共同沿一捲繞軸100捲繞以形成該電容電極模組10,其中,該第一金屬層105係該第一電極,且該第二金屬層106係該第二電極。
在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中,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可選用一銅箔金屬層,且該第一絕緣層103及該第二絕緣層104可選用一聚丙烯絕緣層。
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係供儲存電量,該第一絕緣層103及該第二絕緣層104係供隔絕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以避免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直接碰觸。當該第一接腳11及該第二接腳12電連接一電壓源,使得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間形成一電位差,由於該第一絕緣層103及該第二絕緣層104隔絕了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的碰觸,因此電性相反之電荷分別累積於該第一金屬層105及該第二金屬層106,形成一電容元件。
請繼續參閱圖4及圖5所示,在本新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金屬層105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邊1051及一第二邊1052,分別位於該捲繞軸100之軸向的兩端,且該第二金屬層106亦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邊1061及一第二邊1062,分別位於該捲繞軸100之軸向的兩端。經捲繞後,該第一金屬層105的第一邊1051係形成該第一側面101,該第一金屬層105的第二邊1052係包覆於該第一絕緣層103及該第二絕緣層104間;該第二金屬層106的第二邊1062係形成該第二側面102,該第二金屬層106的第一邊1061係包覆於該第二絕緣層104及該第一絕緣層103間。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側面101及該第二側面102分別進一步設置有一導電焊接層,其中該第一側面101的導電銲接層電連接該第一金屬層105的第一邊1051,該第二側面102的導電銲接層電連接該第二金屬層106的第二邊1062。其中,該第一側面101及該第二側面102的導電銲接層可以為一鋅材質以及一鋅錫合金材質層疊設置而成的導電層。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接腳11的第一端111係以銲接的方式設置於於該第一側面101的導電銲接層,以經由該第一側面101電連接該第一金屬層105;該第二接腳12的第一端121係以銲接的方式設置於該第二側面102的導電銲接層,以經由該第二側面102電連接該第二金屬層106。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電容電極模組
100‧‧‧捲繞軸
101‧‧‧第一側面
102‧‧‧第二側面
103‧‧‧第一絕緣層
104‧‧‧第二絕緣層
1041‧‧‧第一表面
1042‧‧‧第二表面
105‧‧‧第一金屬層
1051‧‧‧第一邊
1052‧‧‧第二邊
106‧‧‧第二金屬層
1061‧‧‧第一邊
1062‧‧‧第二邊
11‧‧‧第一接腳
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12‧‧‧第二接腳
121‧‧‧第一端
122‧‧‧第二端
13‧‧‧封裝外殼
130‧‧‧內部空間
131‧‧‧底面
132‧‧‧環壁
133‧‧‧開口
134‧‧‧穿孔
20‧‧‧電路板
30‧‧‧電容電極模組
31‧‧‧接腳
40‧‧‧電路板
圖1係本新型雙側插接式電容的分離示意圖。 圖2係本新型雙側插接式電容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係本新型雙側插接式電容的立體示意圖。 圖4係本新型雙側插接式電容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係本新型雙側插接式電容的電容電極模組展開示意圖。 圖6係習知技術電容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雙側插接式電容,包含:一電容電極模組,具有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與相對的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其中:該第一側面係電連接該第一電極,該第二側面係電連接該第二電極;一第一接腳,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一端設置於該第一側面,該第二端係朝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接腳,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接腳的第一端設置於該第二側面,該第二接腳的第二端係朝一第二方向延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其中該第一方向係與該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進一步包含有一封裝外殼,該封裝外殼包含有:一底面;一環壁,具有相對之兩邊,其中一邊環繞設置於該底面周緣,另一邊形成一開口,且該底面及該環壁形成一內部空間;一穿孔,設置於該底面;其中:該電容電極模組係設置於該封裝外殼的內部空間;該第一接腳的第二端係穿出該開口;該第二接腳的第二端係穿出該穿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其中該電容電極模組係一薄膜型電容電極模組,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層; 一第二絕緣層,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係面向該第一絕緣層;一第一金屬層,該第一金屬層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二絕緣層的第一表面之間;一第二金屬層,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層的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一金屬層、該第二絕緣層、該第二金屬層係共同沿一捲繞軸捲繞以形成該電容電極模組;該第一金屬層係該第一電極,該第二金屬層係該第二電極。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其中:該第一金屬層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邊及一第二邊,且該第一金屬層的第一邊及第二邊分別位於該捲繞軸之軸向兩端;該第二金屬層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邊及一第二邊,且該第二金屬層的第一邊及第二邊分別位於該捲繞軸之軸向兩端;該第一金屬層的第一邊經捲繞後形成該第一側面;該第二金屬層的第二邊經捲繞後形成該第二側面。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二絕緣層分別係一聚丙烯絕緣層。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其中:該第一金屬層及該該第二金屬層分別係一銅箔金屬層。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其中:該第一側面係進一步設置有一導電銲接層,且該第一側面的導電銲接層電連接該第一金屬層的第一邊;該第二側面係進一步設置有一導電銲接層,且該第二側面的導電銲接層電連接該第二金屬層的第二邊。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側插接式電容,其中:該內部空間填充有一環氧樹酯填充物。
TW107202112U 2018-02-12 2018-02-12 雙側插接式電容 TWM563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112U TWM563648U (zh) 2018-02-12 2018-02-12 雙側插接式電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112U TWM563648U (zh) 2018-02-12 2018-02-12 雙側插接式電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3648U true TWM563648U (zh) 2018-07-11

Family

ID=6364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2112U TWM563648U (zh) 2018-02-12 2018-02-12 雙側插接式電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3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8949B2 (en)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CN103443886B (zh) 电子部件
KR100964043B1 (ko) 전자부품
KR102069627B1 (ko) 복합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JP2016139787A (ja) 表面実装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の実装基板
US20180226191A1 (en) Multilayer capacitor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device
JP2011155138A (ja) コンデンサ
JP6278994B2 (ja) パワーフィルター
CA2769923C (en) Multi-plate board-embedded capacitor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432754A (zh) 用於降低等效串聯電阻的固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2006253349A (ja) 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5062318A1 (ja) 電子部品
TWM563648U (zh) 雙側插接式電容
JP6412234B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08060300A (ja) コンデンサの端子接続構造
JP6172849B2 (ja) ケース外装型コンデンサ
JP5741416B2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
KR20130026778A (ko) 대용량 패키지형 적층 박막 커패시터
JP6684062B2 (ja) スナバモジュール
JP4803749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15162527A (ja) 積層型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コンデンサ内蔵バスバー、電力変換システム、積層型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ンデンサ内蔵バスバーの製造方法
JP2019033133A (ja) コンデンサ
JP2005302942A (ja) 多層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560689U (zh) 模組化電容器
JP2007250923A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