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106U -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106U
TWM541106U TW105216957U TW105216957U TWM541106U TW M541106 U TWM541106 U TW M541106U TW 105216957 U TW105216957 U TW 105216957U TW 105216957 U TW105216957 U TW 105216957U TW M541106 U TWM541106 U TW M54110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at
elastic deformation
switch device
arm
si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6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Yuan Wu
wen-bin Xu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lab Inc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lab Inc, Switchla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witchlab Inc
Priority to TW105216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106U/zh
Priority to CN201621259569.0U priority patent/CN206293309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106U/zh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特別是指一種開關裝置包括連接座和扳動體,配合扳動體的彈性變形區響應裝卸作業產生蓄積或釋放能量,而容許人員可簡便的操作扳動體橫向插入組合或拆離連接座之新型者。
應用在電機、電子、自動控制系統,讓操作者操作機台工作或電源開、閉狀態之開關或開關指示裝置,係已屬一習知技藝。例如,DE 4408366 A1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實施例。這類開關裝置包括一配置按壓或旋轉開關的操作部和容納操作部的本體(或統稱操作部本體);操作部本體穿過一設有組合孔的連接座,連接座組合孔的孔壁形成有複數個嵌塊;對應所述的嵌塊,操作部本體形成有溝槽,在操作部本體穿過組合孔,嵌塊嵌合溝槽,使操作部本體和連接座組合。連接座底部設有扣接部,扣接複數個並列的接線模組;接線模組內部配裝有電性接點和接線組件,用來連接電性導線,經操作部驅動接線組件控制電性接點的斷路或通路狀態。
為了使操作部本體和連接座的組合獲得不會輕易脫離或確實安裝閉鎖的作用,習知技藝已揭露了許多形式的閉鎖結構。例如,日本P 2000-340062 A、CN 2821833 Y「旋鈕開關的快速連接鎖緊機構」專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實施例。它們在連接座上設置一轉動板(和凸出轉動板的臂);轉動板可以控制操作部本體和連接座的閉鎖組合或開鎖脫離(或稱解除安裝)。所述實施例沒有設置特別的安全保護機構,因此在人為疏失或誤觸的情形下,會使轉動板或臂轉到開鎖位置,影響了操作部本體和連接座的穩固組合狀態,或造成操作部本體和連接座脫離的情形。
為了改善上述課題和使用情形,舊法也揭示了一種應用轉動型式來獲得閉鎖組合或解除安裝的技術結構。所述技藝的連接座設有一組合孔和位在組合孔周邊的槽座,以及一環形轉動板沿組合孔軸向(或縱向)裝入槽座;環形轉動板突出一凸臂和形成在凸臂上的嵌部,使連接座對應設置一殼部和形成在殼部內的阻止部。假設凸臂位在連接座的殼部裏面的位置時,嵌部嵌合在阻止部上,環形轉動板不能轉動,形成閉鎖狀態。
當人員要解除閉鎖狀態時,操作一字型螺絲起子或其類似工具插入凸臂和殼部之間推壓凸臂,迫使凸臂嵌部離開阻止部,讓人員可操作環形轉動板轉動到殼部另一端,以容許操作部本體和連接座脫離,解除閉鎖機制。相對的,企圖使環形轉動板回到閉鎖位置時,操作者必須施力或拉動凸臂,才能讓嵌部嵌入阻止部。
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所述實施例的結構特徵必須操作起子工具推壓凸臂,使得凸臂連接環形轉動板的位置時常和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的情形,或因人員施力不當,造成凸臂連接環形轉動板的位置產生裂痕或斷裂的情形,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另一個有關所述實施例在結構設計和操作使用方面的課題是,為了讓環形轉動板可以沿著組合孔軸向(縱向)方向順利裝入連接座的槽座,連接座或槽座必須形成開放型態的凹口結構;所述開放型態的凹口結構在人員操作起子工具推壓凸臂解除上述閉鎖作業時,經常造成環形轉動板產生晃動或擺動的情形。換言之,習知環形轉動板和連接座的組合結構不穩固也不理想。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開關裝置的操作部本體和連接座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連接座、轉動板和相關組件的組裝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增加它的應用範圍,而有別於舊法。例如,在考量結構和操作簡便等作用的條件下,必須包括下列課題: 1.   改善習知結構的凸臂連接環形轉動板的位置時常和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的情形,或因人員施力不當,造成凸臂連接環形轉動板的位置產生裂痕或斷裂的情形。 2.   必須撤除舊法讓環形轉動板沿著組合孔軸向(縱向)方向裝入連接座的槽座的結構特徵和操作型態:以及,改善習知連接座或槽座必須形成開放型態的凹口結構;才能解決或改善習知結構在人員推壓凸臂解除閉鎖作業時,經常造成環形轉動板產生晃動或擺動的情形。 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係提供一結構精簡和組合操作簡便、穩固等作用。該開關裝置包括一連接座和扳動體的組合;連接座有一組合孔,樞接一(開關)本體。連接座設有保護架,保護架和連接座兩邊的壁共同界定出一相通於組合孔的橫向開口,用以橫向組合一扳動體。實質上,扳動體兩邊具有彈性變形區,在扳動體經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時,產生彈性變形,而容許扳動體到達組合位置,並且使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狀態,使扳動體和連接座穩固的結合成一整體型態;撤除了舊法轉動板沿著組合孔軸向(縱向)方向裝入連接座的結構特徵和操作型態,也改善了習知連接座或槽座必須形成開放型態的凹口結構,經常造成轉動板產生晃動或擺動的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結構,該保護架包括第一保護部和第二保護部,分別設置在連接座上部的前端區域和後端區域,用以限制扳動體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範圍,以改善習知結構容易產生應力集中或因人員施力不當,造成凸臂連接環形轉動板的位置產生裂痕或斷裂的情形。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創作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包括一連接座和一扳動體的組合,概分別以參考編號10、20表示之。連接座10及/或扳動體20依據圖中方向,定義有一縱向參考軸X(或垂直參考軸)和垂直縱向參考軸X的橫向參考軸Y(或水平參考軸)。連接座10有一組合孔11和形成在組合孔11上的嵌塊12,配合扳動體20設置通孔21和形成在通孔21上的嵌部22,共同樞接組合一(開關)本體或(操作部)本體,本體可控制開關裝置的通路或斷路(此部分屬習知技藝,故圖中未顯示)。
圖中描繪了連接座10上部(或上部壁14)設有保護架30;保護架30和連接座10兩邊的壁13、上部壁14共同界定出一相通於組合孔11的橫向(或側向)開口15,用以橫向組合該扳動體20。
詳細來說,該保護架30包括第一保護部31和第二保護部32,分別設置在連接座10上部(或上部壁14)的前端區域和後端區域,用以限制扳動體20在縱向參考軸X(或垂直方向)上的運動範圍。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一保護部31和連接座10兩邊的壁13、上部壁14共同界定出該橫向開口15;第二保護部32和連接座10兩邊的壁13、上部壁14共同界定出至少一(平行於水平參考軸Y的)副開口16。以及,第一保護部31和第二保護部32之間形成有缺口33的結構型態。
對應連接座10和保護架30的結構,該扳動體20成幾何形體或環形體結構,具有一環狀部23;扳動體20從環狀部23一邊突出有一臂24和形成在臂24上的(彈性)限制部25,用以和連接座第一保護部31底邊嵌合形成閉鎖或離開形成開鎖狀態(此部分非屬本案之創作課題,故未予詳述)。
第1、2及3圖也描繪了扳動體20在臂24的另一邊突出有至少一(平行於水平參考軸Y的)凸部26,可被收容在連接座副開口16裏面,輔助第一保護部31或橫向開口15限制扳動體20在縱向參考軸X上的運動範圍。
在所採較佳的實施例中,扳動體20設有彈性變形區27,用以容許扳動體20產生彈性變形作用的裝入連接座10。
請參考第2、3及4圖,該臂24和凸部26使扳動體20或環狀部23具有兩邊區(即,所述兩邊區是指扳動體20或環狀部23位在臂24和凸部26之間的區域);扳動體20的環狀部23兩邊區形成有幾何形孔洞28;幾何形孔洞28可以是圓形輪廓、多角形輪廓或圖中顯示的長弧形輪廓。第3圖特別顯示出孔洞28使環狀部23上邊的厚度T大於下邊的厚度t,使環狀部23下邊具有較大的變形量。
請參閱第4、5圖,當人員沿橫向參考軸Y的方向,操作扳動體20從連接座橫向開口15進入連接座10時,連接座10兩邊的壁13推壓扳動體環狀部23兩邊區,使彈性變形區27(或孔洞28)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而蓄積能量。
第6圖描繪了環狀部23或彈性變形區27通過連接座10兩邊的壁13,到達組合位置或缺口33位置後,彈性變形區27釋放先前蓄積的能量,使環狀部23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所述初始結構是指扳動體20或環狀部23未產生變形的結構),而穩固的組合在連接座10上(即,連接座10的組合孔11對應或對準扳動體20的通孔21的位置)。
此時,扳動體20的臂24進入連接座橫向開口15,被橫向開口15和第一保護部31包覆或覆蓋保護,扳動體20的凸部26進入副開口16,被第二保護部32包覆或覆蓋保護;同時,當人員操作扳動體20而推壓限制部25和臂24實施解鎖作業時,第一保護部31、第二保護部32分別保護限制該扳動體20位在(第1或2圖顯示方向)前、後位置的臂24和凸部26,改善扳動體20的臂24因施力操作的應力集中、產生裂痕、斷裂或扳動體20晃動等情形。
可了解的是,為了達到連接座10(包含壁13、橫向開口15、副開口16等)、保護架30包覆保護和穩固組合扳動體20的作用,包括了下列二個結構條件的考量: 1.   扳動體20必須橫向或沿水平參考軸Y的方向進入連接座10(或橫向開口15)。 2.   扳動體20必須設有彈性變形區27,用以響應扳動體20壓入連接座10時,通過連接座10兩邊的壁13,然後使扳動體20的環狀部23回復初始結構的機制。
代表性的來說,這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在符合結構精簡和提供操作簡便的條件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考量和優點: 1.   該連接座10、扳動體20和相關配合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使其不同於習用者和改變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態,而有別於舊法。例如,連接座10形成橫向開口15和副開口16,連接座10設置保護架30(包括第一保護部31、第二保護部32);扳動體20的環狀部23設置彈性變形區27(或孔洞28)和臂24、凸部26等部分。 2.   該連接座10和扳動體20的彈性變形區27的配合結構,容許人員操作扳動體20沿水平參考軸Y的方向,直接壓入連接座10裏面,使扳動體20和臂24受到橫向開口15、副開口16、保護架30的保護和限制,改善了習知結構的凸臂連接環形轉動板的位置時常和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的情形,或因人員施力不當,造成凸臂連接環形轉動板的位置產生裂痕或斷裂等情形。 3.   同時,該連接座10和扳動體20的彈性變形區27的配合結構,撤除了舊法讓環形轉動板沿著組合孔軸向(縱向)方向裝入連接座的槽座的結構特徵和操作型態,而改善了習知連接座或槽座必須形成開放型態的凹口結構,在人員推壓凸臂解除閉鎖作業時,經常造成環形轉動板產生晃動或擺動的情形。
故,本創作係提供了一有效的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連接座
11‧‧‧組合孔
12‧‧‧嵌塊
13‧‧‧壁
14‧‧‧上部壁
15‧‧‧橫向開口
16‧‧‧副開口
20‧‧‧扳動體
21‧‧‧通孔
22‧‧‧嵌部
23‧‧‧環狀部
24‧‧‧臂
25‧‧‧限制部
26‧‧‧凸部
27‧‧‧彈性變形區
28‧‧‧孔洞
30‧‧‧保護架
31‧‧‧第一保護部
32‧‧‧第二保護部
33‧‧‧缺口
T、t‧‧‧厚度
X‧‧‧縱向參考軸
Y‧‧‧橫向參考軸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結構示意圖;描繪了開關裝置的連接座組合扳動體的結構。
第2圖係第1圖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扳動體之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扳動體彈性變形區的結構情形。
第4圖係本創作之一操作組合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扳動體從橫向(或水平方向)推入連接座的情形。
第5圖係本創作之另一操作組合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扳動體彈性變形區產生變形(蓄積能量)作用,以容許扳動體進入連接座的情形。
第6圖係本創作之又一操作組合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扳動體到達連接座組合位置,彈性變形區釋放蓄積的能量,使扳動體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而與連接座穩固的結合成一整體型態的情形。
10‧‧‧連接座
11‧‧‧組合孔
12‧‧‧嵌塊
13‧‧‧壁
14‧‧‧上部壁
15‧‧‧橫向開口
16‧‧‧副開口
20‧‧‧扳動體
21‧‧‧通孔
22‧‧‧嵌部
23‧‧‧環狀部
24‧‧‧臂
25‧‧‧限制部
26‧‧‧凸部
27‧‧‧彈性變形區
28‧‧‧孔洞
30‧‧‧保護架
31‧‧‧第一保護部
32‧‧‧第二保護部
33‧‧‧缺口
X‧‧‧縱向參考軸
Y‧‧‧橫向參考軸

Claims (17)

  1. 一種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包括一連接座和扳動體的組合;並且定義有一縱向參考軸和一垂直縱向參考軸的橫向參考軸; 連接座有一組合孔、上部壁和兩邊的壁,連接座設有保護架,保護架和連接座上部壁、座兩邊的壁共同界定出一相通於組合孔的橫向開口,用以橫向組合扳動體; 扳動體兩邊具有彈性變形區,在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經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時,產生彈性變形,而容許扳動體到達組合位置,並且使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狀態,使扳動體和連接座穩固的結合成一整體型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保護架設置在連接座的上部壁; 保護架包括第一保護部和第二保護部,分別設置在連接座上部壁的前端區域和後端區域,用以限制扳動體在縱向參考軸上的運動範圍; 第一保護部和連接座兩邊的壁、上部壁共同界定出該橫向開口;第二保護部和連接座兩邊的壁、上部壁共同界定出至少一平行於水平參考軸的副開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成幾何形體結構,具有一環狀部;彈性變形區形成在環狀部上;扳動體從環狀部一邊突出有一臂,扳動體在臂的另一邊突出有至少一平行於水平參考軸的凸部; 臂和凸部使扳動體環狀部具有兩邊區,所述兩邊區是指環狀部位在臂和凸部之間的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成幾何形體結構,具有一環狀部;彈性變形區形成在環狀部上;扳動體從環狀部一邊突出有一臂,扳動體在臂的另一邊突出有至少一平行於水平參考軸的凸部,可被收容在副開口裏面; 臂和凸部使扳動體環狀部具有兩邊區,所述兩邊區是指環狀部位在臂和凸部之間的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連接座組合孔形成有嵌塊,配合扳動體設置通孔和形成在通孔上的嵌部,共同樞接組合一本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連接座組合孔形成有嵌塊,配合扳動體設置通孔和形成在通孔上的嵌部,共同樞接組合一本體;臂設有限制部,用以和第一保護部底邊形成閉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或5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的彈性變形區形成有幾何形孔洞的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4或6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保護部和第二保護部之間形成有缺口的結構;扳動體的彈性變形區形成有幾何形孔洞的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5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的彈性變形區設在環狀部的兩邊區; 孔洞使環狀部上邊的厚度大於下邊的厚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6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的彈性變形區設在環狀部的兩邊區; 孔洞使環狀部上邊的厚度大於下邊的厚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任一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從連接座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連接座兩邊的壁推壓扳動體彈性變形區,彈性變形區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以及 扳動體位在組合位置,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5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從連接座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連接座兩邊的壁推壓扳動體環狀部的彈性變形區,彈性變形區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以及 扳動體位在組合位置,臂位在橫向開口裏面,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6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從連接座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連接座兩邊的壁推壓扳動體環狀部的彈性變形區,彈性變形區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以及 環狀部彈性變形區通過連接座兩邊的壁,扳動體位在組合位置,臂位在橫向開口裏面,被第一保護部覆蓋,凸部位在副開口裏面,被第二保護部覆蓋;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從連接座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連接座兩邊的壁推壓扳動體環狀部的彈性變形區,彈性變形區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以及 扳動體位在組合位置,臂位在橫向開口裏面,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從連接座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連接座兩邊的壁推壓扳動體環狀部的彈性變形區,彈性變形區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以及 扳動體位在組合位置,臂位在橫向開口裏面,被第一保護部覆蓋;彈性變形區位在缺口位置而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從連接座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連接座兩邊的壁推壓扳動體環狀部的彈性變形區,彈性變形區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以及 扳動體位在組合位置,臂位在橫向開口裏面,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其中該扳動體沿橫向參考軸從連接座橫向開口進入連接座,連接座兩邊的壁推壓扳動體環狀部的彈性變形區,彈性變形區響應所述推壓力量,產生彈性變形作用;以及 扳動體位在組合位置,臂位在橫向開口裏面,被第一保護部覆蓋,凸部位在副開口裏面,被第二保護部覆蓋;彈性變形區回復到初始結構狀態。
TW105216957U 2016-11-07 2016-11-07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TWM541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957U TWM541106U (zh) 2016-11-07 2016-11-07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CN201621259569.0U CN206293309U (zh) 2016-11-07 2016-11-10 开关装置的扳动组合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957U TWM541106U (zh) 2016-11-07 2016-11-07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106U true TWM541106U (zh) 2017-05-01

Family

ID=5910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6957U TWM541106U (zh) 2016-11-07 2016-11-07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3309U (zh)
TW (1) TWM5411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0028B (zh) * 2016-11-07 2018-11-01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TWI686827B (zh) * 2017-12-28 2020-03-01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按鈕開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0028B (zh) * 2016-11-07 2018-11-01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TWI686827B (zh) * 2017-12-28 2020-03-01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按鈕開關
US10910174B2 (en) 2017-12-28 2021-02-02 Omron Corporation Push-button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3309U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24190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644657B2 (ja) 車載用電気機器のシールカバー
TW201541485A (zh)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結構
WO2010136832A3 (en) Connector with lever
JP5617763B2 (ja) サービスカバー
JP6839293B2 (ja) 部材の係止構造
JP64920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ばね離間機能を有するアセンブリ
US9028266B2 (en) Connector device
JP3944179B2 (ja) コネクタ
KR102008619B1 (ko) 서비스 플러그
US10784624B2 (en) Protective separator for a right angle plug connection
US9065211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TWM541106U (zh)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JP2514192Y2 (ja) コネクタ
JP2006004901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235070A (ja) コネクタ
EP3244492B1 (en) Connection set
US9153908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5157818B2 (ja) コネクタ
US7281939B1 (en) Bolt driven connector
TWI640028B (zh)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改良結構
JP7087986B2 (ja) 分割コネクタ
JP2014059960A (ja) コネクタ
JP2011129419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WO2023140137A1 (ja) 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