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415U - 板對板公型連接器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對板公型連接器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415U
TWM535415U TW105209921U TW105209921U TWM535415U TW M535415 U TWM535415 U TW M535415U TW 105209921 U TW105209921 U TW 105209921U TW 105209921 U TW105209921 U TW 105209921U TW M535415 U TWM535415 U TW M5354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female
wall
side wall
vertical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國清
王金偉
石梅
楊勝合
羅旺傑
蒙大德
Original Assignee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35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415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17Snap means
    • H01R12/7029Snap means not integral with the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板對板公型連接器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
本創作關於一種公型連接器及母型連接器,尤指一種具有較佳固持效果且可適用於大電流之板對板電公型連接器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
現有的板對板電連接器組合透過公型訊號端子以及母型訊號端子相互結合,以確保訊號的傳遞,也就是說現有的板對板電連接器僅藉由母型訊號端子彈性地夾持公型訊號端子,以固定母型連接器與公型連接器,然而當公型連接器或是母型連接器突然受一外力作用時,常因母型訊號端子夾持公型訊號端子之力量不足而使得公型訊號端子脫離於母型訊號端子,進而造成訊號中斷,甚至訊號端子可能因此而損壞。
因此,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固持端子之板對板公型連接器以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揭露一種板對板型公型連接器,包含一公型膠芯座、一第一公型訊號端子組、一第二公型訊號端子組以及一第一公型固持端子。該公型膠芯座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一立壁以及一第二立壁,該第一側壁相對該第二側壁,該第一立壁相對該第二立壁,該第一公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立壁,該第二公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立壁。該第一公型固持端子包含一第一公型固持本體以及至少一第一嵌入翼片,該第一公型固持本體設置於該第一側壁上,該至少一第一嵌入翼片延伸於該第一公型固持本體之至少一側,該至少一第一嵌入翼片嵌入於該第一側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另揭露一種板對板型母型連接器,包含一母型膠芯座、一第一母型訊號端子組、一第二母型訊號端子組以及一第一母型固持端子。該母型膠芯座具有一內側壁、一第一外側壁、一第二外側壁、一第一外立壁以及一第二外立壁,該內側壁與該第一外側壁間定義一第一凹槽,該內側壁與該第二外側壁間定義一第二凹槽,該內側壁與該第一外立壁間定義一第一溝槽,該內側壁與該第二外立壁間定義一第二溝槽,該第一母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溝槽內,該第二母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溝槽內。該第一母型固持端子包含一第一母型固持本體以及至少一第一嵌入爪件。該第一母型固持本體設置於該第一外側壁上,該至少一第一嵌入爪件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一彎折部及一第一爪部,該第一延伸部延伸於該第一母型固持本體之一側,該第一彎折部延伸於該第一延伸部,該第一爪部突出於該第一彎折部,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一彎折部夾持該第一外側壁,該第一爪部嵌入於該第一外側壁。
綜上所述,本創作公型連接器的第一公型固持端子藉由第一嵌入翼片固定於公型膠芯座上,且母型連接器的第一母型固持端子藉由第一嵌入爪件固定於母型膠芯座上。因此,第一公型固持端子與第一母型固持端子可分別提供公型膠芯座與母型膠芯座一額外固持力,以提升公型連接器與母型連接器間的插拔力。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第1圖及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公型連接器1與一母型連接器2不同視角之外觀示意圖,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公型連接器1之外觀示意圖,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公型連接器1之爆炸示意圖。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公型連接器1包含有一公型膠芯座10、一第一公型訊號端子組12、一第二公型訊號端子組14、一第一公型固持端子16以及一第二公型固持端子18。公型膠芯座10具有一第一側壁101、一第二側壁103、一第一立壁105以及一第二立壁107,第一側壁101相對第二側壁103,第一立壁105相對第二立壁107,第一側壁101、第一立壁105、第二側壁103與第二立壁107環繞相連並定義一公端插配空間109,用以插配於母型連接器2。
此外,第一側壁101與第一立壁105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一公端導引塊111,第一側壁101與第二立壁107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二公端導引塊113,第二側壁103與第一立壁105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三公端導引塊115,且第二側壁103與第二立壁107接合處設置有一第四公端導引塊117,第一公端導引塊111、第二公端導引塊113、第三公端導引塊115與第四公端導引塊117用以提供公型連接器1插接母型連接器2的過程中的導引及對位功能。
請同時參閱第3圖至第5圖,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公型連接器1之剖面示意圖。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第一公型訊號端子組12包含有三個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其係設置於第一立壁105,而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之數量不侷限本實施例。進一步地,第一立壁105具有一第一立壁頂側1050、一第一立壁底側1052、一第一立壁內側1054及一第一立壁外側1056,第二立壁107具有一第二立壁頂側1070、一第二立壁底側1072、一第二立壁內側1074及一第二立壁外側1076,且第一立壁底側1052與第二立壁底側1072面向一電路板(未顯示於圖中),第一立壁內側1054面向該第二立壁內側1074。
各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包含有一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一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一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一第一公型底連接部1216、一第一公型上連接部1218及一第一公型折彎部1220,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焊接於該電路板,第一公型底連接部1216連接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與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使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延伸於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且可用以結合於第一立壁內側1054,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延伸於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且結合於第一立壁外側1056,第一公型上連接部1218延伸於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且結合於第一立壁頂側1050,第一公型折彎部1220連接第一公型上連接部1218與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藉此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便可延伸於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並用以結合於第一立壁外側1056。
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端緣與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上表面間具有一間隙G1,即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端緣不連接於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上表面,藉此於進行表面貼裝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製程時,間隙G可避免焊錫由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爬至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進一步地,第一公型底連接部1216具有外露之一鍍鎳層1222,由於焊錫並不會沾附於鎳層上,因此鍍鎳層1222係可防止進行SMT製程時,焊錫由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爬至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因此,間隙G及鍍鎳層1222係可避免公型連接器1於SMT製程時的爬錫現象。於實務上,第一公型底連接部1216可經由剝金技術將第一公型底連接部1216覆蓋於鎳層之金層剝除,進而使鍍鎳層1222外露。
如第4圖所示,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的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與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係具有一段差,即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的一寬度W1與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的一寬度W2係大於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的之一寬度W3。藉此,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與一母型訊號端子間的接觸面積或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與該母型訊號端子間的接觸面積便可提升,進而降低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與該母型訊號端子間的阻抗,如此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便可承載較高之電流通過。另外,第一公型折彎部1220可為一香菇頭形狀之結構體,即第一公型折彎部1220可為一弧形結構且沿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朝向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的方向突出於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以增加公型訊號端子121與該母型訊號端子間之插拔力。此外,由於本創作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係由第一立壁內側1054朝第一立壁外側1056彎折之一結構,因此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於SMT製程的過程中,使得焊錫爬行的距離較長,從而有效地防止公型訊號端子121發生爬錫現象。
同理,第二公型訊號端子組14包含有三個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其係設置於第二立壁107,而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之數量不侷限本實施例。進一步地,各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包含有一第二公型焊接部1410、一第二公型內抵接部1412、一第二公型外抵接部1414、一第二公型底連接部1416、一第二公型上連接部1418及一第二公型折彎部1420,相似地,第二公型外抵接部1414端緣與第二公型焊接部1410上表面間具有一間隙G2,即第二公型外抵接部1414端緣不連接於第二公型焊接部1410上表面,且第二公型底連接部1416具有外露之一鍍鎳層1422,此外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的第二公型焊接部1410、第二公型內抵接部1412、第二公型外抵接部1414、第二公型底連接部1416、第二公型上連接部1418及第二公型折彎部1420的結構設計及作用原理係相同於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的第一公型焊接部1210、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第一公型底連接部1216、第一公型上連接部1218及第一公型折彎部1220,為求簡潔,於此不再贅述。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一公型固持端子16包含一第一公型固持本體161以及兩第一嵌入翼片163,第一公型固持本體161設置於第一側壁101上,第一嵌入翼片163延伸於第一公型固持本體161之至少一側。進一步地,第一公型固持本體161包含有一第一基板1610、一第一卡板1612以及一第一固持焊接部1614,第一卡板1612延伸於第一基板1610,第一卡板1612與第一基板1610間定義一第一卡槽165,用以卡扣第一側壁101,第一固持焊接部1614延伸於第一基板1610且焊接於該電路板上。而第一嵌入翼片163可嵌入於第一側壁101,如此第一公型固持端子16便可藉由第一嵌入翼片163以及第一卡槽165穩固地與第一側壁101相結合,以增加第一公型固持端子16與公型膠芯座10的固持效果。另外,第一基板1610具有一第一公端卡配結構1616。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公端卡配結構1616可為一卡槽結構,但本創作不受此限。
相似地,第二公型固持端子18包含一第二公型固持本體181以及兩第二嵌入翼片183。第二公型固持本體181設置於第二側壁103上,第二嵌入翼片183延伸於第二公型固持本體181之至少一側。第二公型固持本體181包含有一第二基板1810、一第二卡板1812以及一第二固持焊接部1814。第二卡板1812延伸於第二基板1810,第二卡板1812與第二基板1810間定義一第二卡槽185,用以卡扣第二側壁103,第二固持焊接部1814延伸於第二基板1810且焊接於該電路板上。而第二嵌入翼片183嵌入於第二側壁103,如此第二公型固持端子18便可藉由第二嵌入翼片183以及第二卡槽185穩固地與第二側壁103相結合,以增加第二公型固持端子18與公型膠芯座10的固持效果。另外,第二基板1810具有一第二公端卡配結構1816。於此實施例中,第二公端卡配結構1816可為一卡槽結構,但本創作不受此限。
請參閱第1圖、第2圖、第6圖及第7圖,第6圖為本創作實施例母型連接器2之外觀示意圖,第7圖為本創作實施例母型連接器2之爆炸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第6圖及第7圖所示,母型連接器2包含有一母型膠芯座20、一第一母型訊號端子組22、一第二母型訊號端子組24、一第一母型固持端子26以及一第二母型固持端子28。母型膠芯座20具有一內側壁201、一第一外側壁203、一第二外側壁205、一第一外立壁207以及一第二外立壁209,內側壁201與第一外側壁203間定義一第一凹槽211,其對應於公型膠芯座10的第一側壁101,內側壁201與第二外側壁205間定義一第二凹槽212,其對應於公型膠芯座10的第二側壁103,內側壁201與第一外立壁207間定義一第一溝槽213,其對應於公型膠芯座10的第一立壁105,內側壁201與第二外立壁209間定義一第二溝槽214,其對應於公型膠芯座10的第二立壁107,而第一凹槽211、第一溝槽213、第二凹槽212與第二溝槽214環繞相連並定義一母端插配空間215。
此外,第一外側壁203與第一外立壁207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一母端導引塊216,第一外側壁203與第二外立壁209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二母端導引塊217,第二外側壁205與第一外立壁207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三母端導引塊218,且第二外側壁205與第二外立壁209接合處設置有一第四母端導引塊219,且第一母端導引塊216對應於第一公端導引塊111,第二母端導引塊217對應於第二公端導引塊113,第三母端導引塊218對應於第三公端導引塊115,第四母端導引塊219對應於第四公端導引塊117。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母端導引塊216、第二母端導引塊217、第三母端導引塊218以及第四母端導引塊219分別為一梯型導引結構(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而導引塊之結構設計與數量並不侷限於本創作圖式所繪示,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請同時參閱第6圖至第8圖,第8圖為本創作實施例母型連接器2之剖面示意圖。如第6圖至第8圖所示,第一母型訊號端子組22包含有三個第一母型訊號端子221,其係設置於第一溝槽內213。進一步地,內側壁201具有一第一內側壁面2010、一第二內側壁面2012、一第三內側壁面2014及一第四內側壁面2016,第一外側壁203具有一第一外側壁內側2030及一第一外側壁外側2032,第二外側壁205具有一第二外側壁內側2050及一第二外側壁外側2052,第一外立壁207具有一第一外立壁內側2070及一第一外立壁外側2072,第二外立壁209具有一第二外立壁內側2090及一第二外立壁外側2092,第一內側壁面2010與第一外立壁內側2070形成第一溝槽213,第二內側壁面2012與第二外立壁內側2090形成第二溝槽214,第三內側壁面2014與第一外側壁內側2030形成第一凹槽211,第四內側壁面2016與第二外側壁內側2050形成第二凹槽212。
各第一母型訊號端子221包含有一第一母型焊接部2210、一第一母型固持部2211、一第一母型活動部2212、一第一母型開口2213、一第一母型槽口2214、一第一母型彈臂2215、一第一母型夾臂2216以及一第一母型底連接部2217,第一母型焊接部2210焊接於另一電路板(未顯示於圖中),第一母型固持部2211連接第一母型彈臂2215與第一母型焊接部2210,以使第一母型彈臂2215延伸於第一母型焊接部2210且突伸於第一溝槽213內,且第一母型固持部2211具有一第一母型固持卡剌2218,嵌剌於第一外立壁207,使第一母型固持部2211固持於第一外立壁207,第一母型底連接部2217連接第一母型彈臂2215與第一母型夾臂2216,以使第一母型夾臂2216相對於第一母型彈臂2215且突伸於第一溝槽213內,第一母型活動部2212延伸於第一母型夾臂2216遠離第一母型底連接部2217之一端,且活動地設置於內側壁201內。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母型底連接部2217可為一圓弧結構,以使第一母型彈臂2215、第一母型底連接部2217以及第一母型夾臂2216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置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而第一母型訊號端子221之結構不侷限於本創作圖式所繪示。此外,第一母型開口2213開設於第一母型彈臂2215上,第一母型槽口2214開設於第一母型夾臂2216上,且第一母型開口2213不與第一母型槽口2214連通,第一母型開口2213用以增加第一母型彈臂2215之彈性,第一母型槽口2214用以增加第一母型夾臂2216之彈性,第一母型開口2213與第一母型槽口2214的寬度與深度可依實際需求而調整。
同理,第二母型訊號端子組24包含有三個第二母型訊號端子241,其係設置於第二溝槽214內。各第二母型訊號端子241包含有一第二母型焊接部2410、一第二母型固持部2411、一第二母型活動部2412、一第二母型開口2413、一第二母型槽口2414、一第二母型彈臂2415、一第二母型夾臂2416以及一第二母型底連接部2417,且第二母型固持部2411具有一第二母型固持卡剌2418。第二母型訊號端子241的第二母型焊接部2410、第二母型固持部2411、第二母型活動部2412、第二母型開口2413、第二母型槽口2414、第二母型彈臂2415、第二母型夾臂2416、第二母型底連接部2417以及第二母型固持卡剌2418的結構設計及作用原理係相同於第一母型訊號端子221的第一母型焊接部2210、第一母型固持部2211、第一母型活動部2212、第一母型開口2213、第一母型槽口2214、第一母型彈臂2215、第一母型夾臂2216、第一母型底連接部2217以及第一母型固持卡剌2218,為求簡潔,於此不再贅述。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第一母型固持端子26包含一第一母型固持本體261以及兩第一嵌入爪件263,而第一嵌入爪件263之數量不侷限於本實施例,即第一母型固持端子26亦可僅包含一個第一嵌入爪件263。第一母型固持本體261設置於該第一外側壁203上,第一嵌入爪件263具有一第一延伸部2630、一第一彎折部2632及一第一爪部2634,第一延伸部2630延伸於第一母型固持本體261之一側,第一彎折部2632延伸於第一延伸部2630,第一爪部2634突出於第一彎折部2632。第一母型固持本體261包含有一第一板體2610以及一第一端板2612,第一端板2612延伸於第一板體2610。第一端板2612與第一板體2610間定義一第一夾槽2614,用以夾扣第一外側壁203,且第一嵌入爪件263之第一延伸部2630與第一彎折部2632夾持第一外側壁203,第一爪部2634嵌入於第一外側壁203,如此第一母型固持端子26便可穩固地與第一外側壁203相結合。另外,第一端板2612具有一第一母端卡配結構2616,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母端卡配結構2616可為一圓弧突起結構,但本創作不受此限。
相似地,第二母型固持端子28包含一第二母型固持本體281以及兩第二嵌入爪件283,而第二嵌入爪件283之數量不侷限於本實施例,即第二母型固持端子28亦可僅包含一個第二嵌入爪件283。第二母型固持本體281設置於該第二外側壁205上,第二嵌入爪件283具有一第二延伸部2830、一第二彎折部2832及一第二爪部2834,第二延伸部2830延伸於第二母型固持本體281之一側,第二彎折部2832延伸於第二延伸部2830,第二爪部2834突出於第二彎折部2832。第二母型固持本體281包含有一第二板體2810以及一第二端板2812,第二端板2812延伸於第二板體2810。第二端板2812與第二板體2810間定義一第二夾槽2814,用以夾扣第二外側壁205,而第二嵌入爪件283之第二延伸部2830與第二彎折部2832夾持第二外側壁205,第二爪部2834嵌入於第二外側壁205,如此第二母型固持端子28便可穩固地與第二外側壁205相結合。另外,第二端板2812具有一第二母端卡配結構2816,於此實施例中,第二母端卡配結構2816可為一圓弧突起結構,但本創作不受此限。
請參閱第1圖、第2圖、第9圖及第10圖。第9圖及第10圖為本創作實施例當公型連接器1與母型連接器2結合時於不同視角之剖面示意圖。當公型連接器1欲結合於母型連接器2時,母型連接器2之第一母端導引塊216、第二母端導引塊217、第三母端導引塊218以及第四母端導引塊219分別與公型連接器1之第一公端導引塊111、第二公端導引塊113、第三公端導引塊115以及第四公端導引塊117互相配合,以導引公型連接器1之公端插配空間109對位於母型連接器2之內側壁201,且公型連接器1之第一側壁101、第二側壁103、第一立壁105及第二立壁107分別對位於母型連接器2之母端插配空間215之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12、第一溝槽213及第二溝槽214,進一步地,各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各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第一公型固持端子16、以及第二公型固持端子18分別對位於各第一母型訊號端子221、各第二母型訊號端子241、第一母型固持端子26、以及各第二母型固持端子28。
當公型連接器1與母型連接器2結合時,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之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抵接於第一母型彈臂2215,而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之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接觸第一母型夾臂2216,且第一母型底連接部2217與第一公型上連接部1218間隔一距離(如第9圖所示)。也就是說第一母型訊號端子221僅藉由第一母型夾臂2216及第一母型彈臂2215與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的第一公型內抵接部1212與第一公型外抵接部1214接觸,以提升了第一公型訊號端子121與第一母型訊號端子221於結合的過程中之導引效果及可靠度。同理,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之第二公型外抵接部1414抵接於第二母型彈臂2415,而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之第二公型內抵接部1412接觸第二母型夾臂2416,且第二母型底連接部2417與第二公型上連接部1418間隔一距離(如第9圖所示),也就是說第二母型訊號端子241僅藉由第二母型夾臂2416及第二母型彈臂2415與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的第二公型內抵接部1412與第二公型外抵接部1414接觸,以提升了第二公型訊號端子141與第二母型訊號端子241於結合的過程中之導引效果及可靠度。
此外,於公型連接器1結合於母型連接器2時,第一基板1610之第一公端卡配結構1616卡合於第一端板2612之第一母端卡配結構2616,且第二基板1810之第二公端卡配結構1816卡合於第二端板2812之第二母端卡配結構2816,使得公型連接器1與母型連接器2間可產生一額外固持力,以提升公型連接器1與母型連接器2間的插拔力。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公型訊號端子之公型外抵接部端緣與該公型焊接部上表面間具有間隙,且公型底連接部具有外露之鍍鎳層,因此於公型焊接部進行表面貼裝技術製成時,間隙可避免焊錫由公型焊接部爬至公型外抵接部,而鍍鎳層可防止焊錫由公型焊接部爬至公型內抵接部,進而有效地防止公型訊號端子發生爬錫現象。另外,公型訊號端子之公型內抵接部之一寬度及公型外抵接部之一寬度大於公型底連接部之一寬度,因此公型內抵接部與母型訊號端子間的接觸面積或公型外抵接部與母型訊號端子間的接觸面積便可提升,進而降低公型訊號端子與母型訊號端子間的阻抗,如此公型訊號端子便可承載較高之電流通過。此外,當公型連接器與母型連接器接合時,第一公端卡配結構卡合於第一母端卡配結構,且第二公端卡配結構卡合於第二母端卡配結構以提升插拔力與可靠度。除此之外,本創作公型固持端子透過卡槽與嵌入翼片固定於公型連接器,母型固持端子透過夾槽與嵌入爪件固定於母型連接器,當公型連接器結合於母型連接器時,公型固持端子之公端卡配結構與母型固持端子之母端卡配結構於相互卡合而產生額外固持力,使得公型連接器與母型連接器可達到較佳定位與固持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公型連接器
10‧‧‧公型膠芯座
101‧‧‧第一側壁
103‧‧‧第二側壁
105‧‧‧第一立壁
1050‧‧‧第一立壁頂側
1052‧‧‧第一立壁底側
1054‧‧‧第一立壁內側
1056‧‧‧第一立壁外側
107‧‧‧第二立壁
1070‧‧‧第二立壁頂側
1072‧‧‧第二立壁底側
1074‧‧‧第二立壁內側
1076‧‧‧第二立壁外側
109‧‧‧公端插配空間
111‧‧‧第一公端導引塊
113‧‧‧第二公端導引塊
115‧‧‧第三公端導引塊
117‧‧‧第四公端導引塊
12‧‧‧第一公型訊號端子組
121‧‧‧第一公型訊號端子
1210‧‧‧第一公型焊接部
1212‧‧‧第一公型內抵接部
1214‧‧‧第一公型外抵接部
1216‧‧‧第一公型底連接部
1218‧‧‧第一公型上連接部
1220‧‧‧第一公型折彎部
1222‧‧‧鍍鎳層
14‧‧‧第二公型訊號端子組
141‧‧‧第二公型訊號端子
1410‧‧‧第二公型焊接部
1412‧‧‧第二公型內抵接部
1414‧‧‧第二公型外抵接部
1416‧‧‧第二公型底連接部
1418‧‧‧第二公型上連接部
1420‧‧‧第二公型折彎部
1422‧‧‧鍍鎳層
16‧‧‧第一公型固持端子
161‧‧‧第一公型固持本體
1610‧‧‧第一基板
1612‧‧‧第一卡板
1614‧‧‧第一固持焊接部
1616‧‧‧第一公端卡配結構
163‧‧‧第一嵌入翼片
165‧‧‧第一卡槽
18‧‧‧第二公型固持端子
181‧‧‧第二公型固持本體
1810‧‧‧第二基板
1812‧‧‧第二卡板
1814‧‧‧第二固持焊接部
1816‧‧‧第二公端卡配結構
183‧‧‧第二嵌入翼片
185‧‧‧第二卡槽
2‧‧‧母型連接器
20‧‧‧母型膠芯座
201‧‧‧內側壁
2010‧‧‧第一內側壁面
2012‧‧‧第二內側壁面
2014‧‧‧第三內側壁面
2016‧‧‧第四內側壁面
203‧‧‧第一外側壁
2030‧‧‧第一外側壁內側
2032‧‧‧第一外側壁外側
205‧‧‧第二外側壁
2050‧‧‧第二外側壁內側
2052‧‧‧第二外側壁外側
207‧‧‧第一外立壁
2070‧‧‧第一外立壁內側
2072‧‧‧第一外立壁外側
209‧‧‧第二外立壁
2090‧‧‧第二外立壁內側
2092‧‧‧第二外立壁外側
211 ‧‧‧第一凹槽
212‧‧‧第二凹槽
213‧‧‧第一溝槽
214‧‧‧第二溝槽
215‧‧‧母端插配空間
216‧‧‧第一母端導引塊
217‧‧‧第二母端導引塊
218‧‧‧第三母端導引塊
219‧‧‧第四母端導引塊
22‧‧‧第一母型訊號端子組
221‧‧‧第一母型訊號端子
2210‧‧‧第一母型焊接部
2211‧‧‧第一母型固持部
2212‧‧‧第一母型活動部
2213‧‧‧第一母型開口
2214‧‧‧第一母型槽口
2215‧‧‧第一母型彈臂
2216‧‧‧第一母型夾臂
2217‧‧‧第一母型底連接部
2218‧‧‧第一母型固持卡剌
24‧‧‧第二母型訊號端子組
241‧‧‧第二母型訊號端子
2410‧‧‧第二母型焊接部
2411‧‧‧第二母型固持部
2412‧‧‧第二母型活動部
2413‧‧‧第二母型開口
2414‧‧‧第二母型槽口
2415‧‧‧第二母型彈臂
2416‧‧‧第二母型夾臂
2417‧‧‧第二母型底連接部
2418‧‧‧第二母型固持卡剌
26‧‧‧第一母型固持端子
261‧‧‧第一母型固持本體
2610‧‧‧第一板體
2612‧‧‧第一端板
2614‧‧‧第一夾槽
2616‧‧‧第一母端卡配結構
263‧‧‧第一嵌入爪件
2630‧‧‧第一延伸部
2632‧‧‧第一彎折部
2634‧‧‧第一爪部
28‧‧‧第二母型固持端子
281‧‧‧第二母型固持本體
2810‧‧‧第二板體
2812‧‧‧第二端板
2814‧‧‧第二夾槽
2816‧‧‧第二母端卡配結構
283‧‧‧第二嵌入爪件
2830‧‧‧第二延伸部
2832‧‧‧第二彎折部
2834‧‧‧第二爪部
G1、G2‧‧‧間隙
W1、W2、W3‧‧‧寬度
第1圖及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公型連接器與母型連接器於不同視角之外觀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公型連接器之外觀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公型連接器之爆炸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公型連接器之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本創作實施例母型連接器之外觀示意圖。 第7圖為本創作實施例母型連接器之爆炸示意圖。 第8圖為本創作實施例母型連接器之剖面示意圖。 第9圖及第10圖為本創作實施例當公型連接器與母型連接器結合時於不同視角之剖面示意圖。
1‧‧‧公型連接器
10‧‧‧公型膠芯座
16‧‧‧第一公型固持端子
1610‧‧‧第一基板
1612‧‧‧第一卡板
1614‧‧‧第一固持焊接部
1616‧‧‧第一公端卡配結構
18‧‧‧第二公型固持端子
1810‧‧‧第二基板
1812‧‧‧第二卡板
1814‧‧‧第二固持焊接部
1816‧‧‧第二公端卡配結構
2‧‧‧母型連接器
20‧‧‧母型膠芯座
26‧‧‧第一母型固持端子
2610‧‧‧第一板體
2612‧‧‧第一端板
2616‧‧‧第一母端卡配結構
28‧‧‧第二母型固持端子
2810‧‧‧第二板體
2812‧‧‧第二端板
2816‧‧‧第二母端卡配結構

Claims (20)

  1. 一種板對板型公型連接器,包含: 一公型膠芯座,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一立壁以及一第二立壁,該第一側壁相對該第二側壁,該第一立壁相對該第二立壁; 一第一公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立壁; 一第二公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立壁;以及 一第一公型固持端子,包含: 一第一公型固持本體,設置於該第一側壁上;以及 至少一第一嵌入翼片,延伸於該第一公型固持本體之至少一側,該至少一第一嵌入翼片嵌入於該第一側壁。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公型固持本體包含有一第一基板以及一第一卡板,該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公端卡配結構,該第一卡板延伸於該第一基板,該第一卡板與該第一基板間定義一第一卡槽,用以卡扣該第一側壁,且該第一公型固持端子另包含有一第一固持焊接部,延伸於該第一基板且焊接於一電路板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另包含一第二公型固持端子,該第二公型固持端子包含: 一第二公型固持本體,設置於該第二側壁上;以及 至少一第二嵌入翼片,延伸於該第二公型固持本體,該至少一第二嵌入翼片嵌入於該第二側壁,以固定該第二公型固持本體於該第二側壁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公型固持本體包含有一第二基板以及一第二卡板,該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公端卡配結構,該第二卡板延伸於該第二基板,該第二卡板與該第二基板間定義一第二卡槽,用以卡扣該第二側壁,且該第二公型固持端子另包含有一第二固持焊接部,延伸於該第二基板且焊接於一電路板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立壁具有一第一立壁頂側、一第一立壁底側、一第一立壁內側及一第一立壁外側,該第二立壁具有一第二立壁頂側、一第二立壁底側、一第二立壁內側及一第二立壁外側,該第一立壁底側與該第二立壁底側面向一電路板,該第一立壁內側面向該第二立壁內側,該第一公型訊號端子組包含有複數個第一公型訊號端子,且各第一公型訊號端子包含有: 一第一公型焊接部,焊接於該電路板; 一第一公型內抵接部,延伸於該第一公型焊接部且結合於該第一立壁內側;以及 一第一公型外抵接部,延伸於該第一公型內抵接部且結合於該第一立壁外側,該第一公型外抵接部端緣與該第一公型焊接部上表面間具有一間隙,該第一公型內抵接部的一寬度與該第一公型外抵接部的一寬度大於該第一公型焊接部的一寬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其中各第一公型訊號端子另包含: 一第一公型底連接部,連接該第一公型焊接部與該第一公型內抵接部,該第一公型底連接部具有外露之一鍍鎳層; 一第一公型上連接部,延伸於該第一公型內抵接部且結合於該第一立壁頂側;以及 一第一公型折彎部,連接該第一公型上連接部與該第一公型外抵接部,該第一公型折彎部為一弧形結構且沿該第一公型內抵接部朝向該第一公型外抵接部的方向突出於該第一公型外抵接部。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公型訊號端子組包含有複數個第二公型訊號端子,且各第二公型訊號端子包含有: 一第二公型焊接部,焊接於該電路板; 一第二公型內抵接部,延伸於該第二公型焊接部且結合於該第二立壁內側;以及 一第二公型外抵接部,延伸於該第二公型內抵接部且結合於該第二立壁外側,該第二公型外抵接部端緣與該第二公型焊接部上表面間具有一間隙,該第二公型內抵接部的一寬度與該第二公型外抵接部的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公型焊接部的一寬度。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其中各第二公型訊號端子另包含: 一第二公型底連接部,連接該第二公型焊接部與該第二公型內抵接部,該第二公型底連接部具有外露之一鍍鎳層; 一第二公型上連接部,延伸於該第二公型內抵接部且結合於該第二立壁頂側;以及 一第二公型折彎部,連接該第二公型上連接部與該第二公型外抵接部,該第二公型折彎部為一弧形結構且沿該第二公型內抵接部朝向該第二公型外抵接部的方向突出於該第二公型外抵接部。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公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側壁、該第一立壁、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二立壁環繞相連並定義一公端插配空間,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一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一公端導引塊,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二公端導引塊,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一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三公端導引塊,且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二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四公端導引塊。
  10. 一種板對板型母型連接器,包含: 一母型膠芯座,具有一內側壁、一第一外側壁、一第二外側壁、一第一外立壁以及一第二外立壁,該內側壁與該第一外側壁間定義一第一凹槽,該內側壁與該第二外側壁間定義一第二凹槽,該內側壁與該第一外立壁間定義一第一溝槽,該內側壁與該第二外立壁間定義一第二溝槽; 一第一母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溝槽內; 一第二母型訊號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溝槽內;以及 一第一母型固持端子,包含: 一第一母型固持本體,設置於該第一外側壁上;以及 至少一第一嵌入爪件,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一彎折部及一第一爪部,該第一延伸部延伸於該第一母型固持本體之一側,該第一彎折部延伸於該第一延伸部,該第一爪部突出於該第一彎折部,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一彎折部夾持該第一外側壁,該第一爪部嵌入於該第一外側壁。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母型固持本體包含有一第一板體以及一第一端板,該第一端板具有一第一母端卡配結構,該第一端板延伸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一端板與該第一板體間定義一第一夾槽,用以夾扣該第一外側壁。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另包含一第二母型固持端子,該第二母型固持端子包含: 一第二母型固持本體,設置於該第二外側壁上;以及 至少一第二嵌入爪件,具有一第二延伸部、一第二彎折部及一第二爪部,該第二延伸部延伸於該第二母型固持本體之一側,該第二彎折部延伸於該第二延伸部,該第二爪部突出於該第二彎折部,該第二延伸部與該第二彎折部夾持該第二外側壁,該第二爪部嵌入於該第二外側壁。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母型固持本體包含有一第二板體以及一第二端板,該第二端板具有一第二母端卡配結構,該第二端板延伸於該第二板體,該第二端板與該第二板體間定義一第二夾槽,用以夾扣該第二外側壁。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該內側壁具有一第一內側壁面、一第二內側壁面、一第三內側壁面及一第四內側壁面,該第一外側壁具有一第一外側壁內側及一第一外側壁外側,該第二外側壁具有一第二外側壁內側及一第二外側壁外側,該第一外立壁具有一第一外立壁內側及一第一外立壁外側,該第二外立壁具有一第二外立壁內側及一第二外立壁外側,該第一內側壁面與該第一外立壁內側形成該第一溝槽,該第二內側壁面與該第二外立壁內側形成該第二溝槽,該第三內側壁面與該第一外側壁內側形成該第一凹槽,該第四內側壁面與該第二外側壁內側形成該第二凹槽,該第一母型訊號端子組包含有複數個第一母型訊號端子,且各第一母型訊號端子包含有: 一第一母型焊接部,焊接於一電路板; 一第一母型彈臂,延伸於該第一母型焊接部且突伸於該第一溝槽內;以及 一第一母型夾臂,相對於該第一母型彈臂且突伸於該第一溝槽內。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各第一母型訊號端子另包含: 一第一母型固持部,連接該第一母型彈臂與該第一母型焊接部,該第一母型固持部具有一第一母型固持卡剌,嵌剌於該第一外立壁; 一第一母型底連接部,連接該第一母型彈臂與該第一母型夾臂;以及 一第一母型活動部,延伸於該第一母型夾臂遠離該第一母型底連接部之一端,且活動地設置於該內側壁內。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各第一母型訊號端子另包含: 一第一母型開口,開設於該第一母型彈臂上;以及 一第一母型槽口,開設於該第一母型夾臂上,且該第一母型開口不與該第一母型槽口連通。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母型訊號端子組包含有複數個第二母型訊號端子,且各第二母型訊號端子包含有: 一第二母型焊接部,焊接於該電路板; 一第二母型彈臂,延伸於該第二母型焊接部且突伸於該第二溝槽內;以及 一第二母型夾臂,相對於該第二母型彈臂且突伸於該第二溝槽內。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各第二母型訊號端子另包含: 一第二母型固持部,連接該第二母型彈臂與該第二母型焊接部,該第二母型固持部具有一第二母型固持卡剌,嵌剌於於該第二外立壁; 一第二母型底連接部,連接該第二母型彈臂與該第二母型夾臂;以及 一第二母型活動部,延伸於該第二母型夾臂遠離該第二母型底連接部之一端,且活動地設置於該內側壁內。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各第二母型訊號端子另包含: 一第二母型開口,開設於該第二母型彈臂上;以及 一第二母型槽口,開設於該第二母型夾臂上,且該第二母型開口不與該第二母型槽口連通。
  20.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母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凹槽、該第一溝槽、該第二凹槽與該第二溝槽環繞相連並定義一母端插配空間,該第一外側壁與該第一外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一母端導引塊,該第一外側壁與該第二外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二母端導引塊,該第二外側壁與該第一外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三母端導引塊,且該第二外側壁與該第二外立壁接合處設置有一第四母端導引塊。
TW105209921U 2015-08-04 2016-06-30 板對板公型連接器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 TWM5354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9986.1A CN105048179A (zh) 2015-08-04 2015-08-04 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415U true TWM535415U (zh) 2017-01-11

Family

ID=54454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921U TWM535415U (zh) 2015-08-04 2016-06-30 板對板公型連接器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25386B2 (zh)
JP (1) JP3206973U (zh)
CN (1) CN105048179A (zh)
TW (1) TWM53541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2210B2 (ja) * 2016-12-21 2019-05-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N208522114U (zh) * 2017-04-24 2019-02-19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连接器之微机电(mems)端子结构
JP1627804S (zh) * 2018-05-11 2019-04-01
JP1620822S (zh) * 2018-05-11 2018-12-25
CN110444932A (zh) * 2019-07-26 2019-11-12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1406928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抗损耗传输装置组
JP2022160921A (ja) * 2021-04-07 2022-10-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3C (zh) * 1999-11-11 2004-0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JP4287825B2 (ja) * 2005-01-28 2009-07-0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772061Y (zh) * 2005-02-04 2006-04-1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2788386Y (zh) * 2005-03-25 2006-06-14 惠乐(昆山)电子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201112948Y (zh) * 2007-08-03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TWM335832U (en) * 2008-01-18 2008-07-01 Jiangsu Famfull Electronics Co Ltd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171098Y (zh) * 2008-03-06 2008-12-24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讯号端子以及具有此讯号端子的公连接器
US7950929B2 (en) * 2009-08-19 2011-05-3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the electrical terminal
CN201576783U (zh) * 2009-10-13 2010-09-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5881333B2 (ja) * 2010-09-08 2016-03-0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KR101787067B1 (ko) * 2010-12-29 2017-10-18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플러그커넥터, 소켓커넥터 및 그 결합구조
JP5890117B2 (ja) * 2011-07-07 2016-03-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3101909A (ja) * 2011-10-14 2013-05-23 Molex Inc コネクタ
US20130178076A1 (en) * 2012-01-06 2013-07-1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JP5516678B2 (ja) * 2012-09-03 2014-06-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CN203150824U (zh) * 2013-02-28 2013-08-21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CN103208686B (zh) * 2013-05-03 2016-03-30 昆山雷驰电子有限公司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TWM476383U (en) * 2013-05-31 2014-04-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Connector
JP2015046371A (ja) * 2013-08-27 2015-03-12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99666B2 (ja) * 2013-09-04 2017-09-2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881666B2 (ja) * 2013-11-19 2016-03-0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9300064B2 (en) * 2014-01-17 2016-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2015220005A (ja) * 2014-05-15 2015-12-07 Smk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用コネクタ
CN205070026U (zh) * 2015-08-04 2016-03-0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40720A1 (en) 2017-02-09
JP3206973U (ja) 2016-10-13
US9825386B2 (en) 2017-11-21
CN105048179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5415U (zh) 板對板公型連接器及板對板母型連接器
CN103390814B (zh) 端子间连接构造
JP2006210182A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TWI756715B (zh) 母端子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TWM512248U (zh) 插座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US11005205B2 (en) Stable female terminal and stable male-female plug-i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same
TWM332974U (en) Electric connecter
CN205070026U (zh) 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TWI723724B (zh) 高功率型板對板浮動連接器
TWI762037B (zh) 電連接器
KR100511821B1 (ko) 배터리 커넥터
TWM570540U (zh)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749671B (zh) 抗損耗傳輸裝置組
TWM536797U (zh) 線對板電連接器組合
TWM495013U (zh) 卡緣連接器及卡緣連接器組合
TWI674712B (zh) 插座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總成
JP4881411B2 (ja) 接続端子
JP3238810U (ja) ボード間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CN210897746U (zh) 防松动电连接器
CN211017475U (zh)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TWI261954B (en) Connector
TWI658651B (zh) 電連接件
CN206116757U (zh) 一种连接装置
WO2019153336A1 (zh) 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