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9798U -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9798U
TWM519798U TW104214981U TW104214981U TWM519798U TW M519798 U TWM519798 U TW M519798U TW 104214981 U TW104214981 U TW 104214981U TW 104214981 U TW104214981 U TW 104214981U TW M519798 U TWM519798 U TW M51979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housing
housing unit
side wall
surrou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4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啟文
鄭建林
Original Assignee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4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9798U/zh
Priority to CN201520736709.8U priority patent/CN205082073U/zh
Priority to JP2016000321U priority patent/JP3203594U/ja
Publication of TWM519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9798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殼體,尤指一種不易脫落且能防水的一種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目前的電子裝置多設置於一殼體內,以藉由殼體來保護電子裝置,同時減緩撞擊時的力量。舉例來說,如外接式硬碟都設置於一殼體內,以在掉落時減緩衝擊力道。然而,目前的殼體結構多針對緩衝性進行設計,並未針對外接式硬碟的殼體的防塵性及防水性進行設計。
另外,目前的殼體也多採用扣接結構,但該種習知的扣接結構其設計上仍有多種缺失,例如摔落時仍有扣接結構容易分離的缺點。
再者,目前雖然有藉由一設置於殼體上的膠條,以達到生活防水功能的殼體結構,然而,前述膠條的設置方式仍然無法有效達到防水的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以克服上述的缺失,已然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鑒於以上之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能夠達到不易脫落且具有防水功能。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創作實施例係是提供一種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包括一第一殼體單元、一第二殼體單元以及一膠體單元。所述第一殼體單元包括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環繞所述第一 容置槽周圍的槽體,所述槽體具有一內側壁、一外側壁以及一連接於所述內側壁及所述外側壁之間的連接面,其中所述外側壁上具有多個扣接槽。所述第二殼體單元與所述第一殼體單元彼此相對應設置,所述第二殼體單元包括一第二容置槽及一環繞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環繞側邊,所述環繞側邊具有一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扣接部,其中所述環繞側邊設置於所述內側壁及所述外側壁之間,且多個所述扣接部分別與多個所述扣接槽相互卡合。所述膠體單元設置於所述內側壁及所述外側壁之間,且所述膠體單元抵接所述連接面及所述環繞側邊之間。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能夠藉由將膠體單元設置於內側壁及外側壁之間,以達到防水及防塵之效果,同時藉由設置於第一殼體單元的外側壁上的扣接槽與第二殼體單元的扣接部相互扣接,以使得第一殼體單元及第二殼體單元緊密接合。此外,當扣接槽設置於第一殼體單元的外側壁上時,可減少整體側邊結構之厚度,而達到薄型化之要求。進一步而言,第二殼體單元上的環繞側邊及第一殼體單元上的連接面可施加壓力於膠體單元上,藉此,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不僅不易脫落,且同時具有防水功能。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Z‧‧‧殼體
1‧‧‧第一殼體單元
11‧‧‧第一容置槽
12‧‧‧槽體
121‧‧‧內側壁
1211‧‧‧上表面
122‧‧‧外側壁
1221‧‧‧上表面
123‧‧‧連接面
13‧‧‧扣接槽
131‧‧‧第一頂抵面
14‧‧‧底面
2‧‧‧第二殼體單元
21‧‧‧第二容置槽
22‧‧‧環繞側邊
221‧‧‧外表面
222‧‧‧內表面
23‧‧‧扣接部
231‧‧‧第二頂抵面
24‧‧‧內緣
25‧‧‧頂面
26‧‧‧多邊形結構
261‧‧‧凹孔
262‧‧‧凹槽
3‧‧‧膠體單元
θ‧‧‧預定夾角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S‧‧‧容置空間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其中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另外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其中一分解組合示 意圖。
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另外一分解組合示意圖。
圖5為圖3的V-V剖面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6為圖5的A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為圖3的VII-VII剖面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8為圖7的B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9為圖1的IX-IX剖面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C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1為圖9的前視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D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創作所揭露「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瞭解本創作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又本創作的圖式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的實際尺寸,先予敘明。以下的實施方式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技術範疇。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4及圖9所示,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其中一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另外一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其中一分解組合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的另外一分解組合示意圖,圖9為圖1的IX-IX剖面的立體剖面示意圖。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Z,其包括一第一殼體單元1、一 第二殼體單元2以及一膠體單元3。第一殼體單元1及第二殼體單元2兩者之間可形成一容置空間S,以容置一電子裝置(圖未繪示)。舉例來說,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Z可應用於外接式硬碟的外殼,以保護容置在容置空間S中的硬碟結構,同時對硬碟結構達到防水、防塵以及防震的效果,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請同時參閱圖5及圖6所示,圖5為圖3的V-V剖面的立體剖面示意圖,圖6為圖5的A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一殼體單元1包括一第一容置槽11及一環繞第一容置槽11周圍的槽體12。舉例來說,第一殼體單元1可以為一四邊形之結構,槽體12可沿著第一殼體單元1的周圍向上彎折延伸。藉此,透過槽體12的向上彎折延伸,以形成第一容置槽11。詳細來說,槽體12具有一內側壁121、一外側壁122以及一連接於內側壁121及外側壁122之間的連接面123,藉此,槽體12可通過內側壁121、外側壁122以及連接面123三者之間的連接而形成一凹狀結構。另外,為了阻隔外界的液體或灰塵進入容置空間S中,可將膠體單元3設置於槽體12中。換言之,膠體單元3可設置於內側壁121及外側壁122之間,且位於連接面123上。
承上述,外側壁122上可具有多個扣接槽13,多個扣接槽13可貫穿外側壁122或凹設於外側壁122上。換言之,當多個扣接槽13凹設於外側壁122上時,凹設的多個扣接槽13可以朝面向第一容置槽11的方向設置。藉此,凹設於外側壁122上的多個扣接槽13為一盲孔,而貫穿外側壁122的多個扣接槽13為一通孔。另外,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以下內容將就多個扣接槽13貫穿外側壁122的實施態樣進行說明。然而,須說明的是,不論將多個扣接槽13貫穿外側壁122或凹設於外側壁122上,其第一殼體單元1與第二殼體單元2結合時的結構大致相仿。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7及圖8所示,並配合圖1至4所示,圖 7為圖3的VII-VII剖面的立體剖面示意圖,圖8為圖7的B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二殼體單元2可與第一殼體單元1彼此相對應設置,換言之,第二殼體單元2及第一殼體單元1兩者可通過一卡合結構而將彼此結合。第二殼體單元2可包括一第二容置槽21及一環繞第二容置槽21的環繞側邊22,環繞側邊22可具有一內表面222及一外表面221,環繞側邊22的外表面221上可設置有多個分別與前述第一殼體單元1上的多個扣接槽13相互配合的扣接部23。藉此,環繞側邊22、扣接部23以及內緣24三者可形成一凸狀結構。
承上述,當第一殼體單元1與第二殼體單元2兩者相互接合時,環繞側邊22可設置於第一殼體單元1的內側壁121及外側壁122之間,且多個設置於第二殼體單元2上的扣接部23可分別與多個設置於第一殼體單元1上的扣接槽13相互卡合。此外,膠體單元3可位於連接面123及環繞側邊22之間,且同時受到連接面123及環繞側邊22的抵接。換言之,膠體單元3可作為一防水膠環,以防止液體或灰塵侵入容置空間S中。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第二殼體單元2還包括一頂面25及多個突出於頂面25上的多邊形結構26,且每一個多邊形結構26上設置有多個凹孔261。進一步而言,相對於設置有多個凹孔261的表面(頂面25的另外一側面)上,可設置有一凹槽262,凹槽262的形狀可以與多邊形結構26的形狀相同。較佳地,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多邊形結構26可以為一六邊形結構。藉此,以形成蜂巢狀的形狀,而有效減緩撞擊力道。
承上述,請同時參閱圖6及圖8所示,並一併參閱圖9及圖10所示,圖9為圖1的IX-IX剖面的立體剖面示意圖,圖10為圖9的C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每一個扣接槽13可具有一第一頂抵面131,每一個扣接部23具有一第二頂抵面231,當多個扣接部23分別與多個扣接槽13相互卡合時,第一頂抵面131會緊靠或抵 接於第二頂抵面231。同時,膠體單元3可以被第一殼體單元1的連接面123及第二殼體單元2的環繞側邊22壓緊,從而阻隔液體或灰塵的侵入。
接著,請再參閱圖3及圖4所示,第一殼體單元1還包括一底面14,其中一部份的多個扣接槽13的第一頂抵面131至底面14的距離與另外一部份的多個扣接槽13的第一頂抵面131至底面14的距離不同。換言之,扣接槽13可呈現高低起伏的設置,藉此,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位於長度方向上的其中一部份的多個扣接槽13的第一頂抵面131至底面14的距離,可以大於位於寬度方向上的另外一部份的多個扣接槽13的第一頂抵面131至底面14的距離。須說明的是,槽體12的連接面123可沿著扣接槽13的高低起伏,而相對於底面14呈現非水平設置。藉此,其中一部份的連接面123至底面14之間的距離與另外一部份的連接面123至底面14之間的距離不同,而膠體單元3可沿著連接面123的高低起伏設置。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由於膠體單元3可沿著連接面123的高低起伏設置,且扣接槽13也可呈現高低起伏的設置,藉此,第一殼體單元1及第二殼體單元2的卡合行程可以相同。換言之,較佳地,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每一個扣接槽13的第一頂抵面131至外側壁122的上表面1221之間的距離可以相同。
承上述,如圖11及圖12所示,圖11為圖9的前視示意圖,圖12為圖11的D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較佳地,為了增加扣接槽13與扣接部23之間的卡扣性,第一頂抵面131及第二頂抵面231都為傾斜於底面14的一斜面或是一複斜面。藉此,當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Z摔落時,所承受的撞擊力道越大,扣接槽13與扣接部23兩者之間將會卡合的越緊,以避免第一殼體單元1及第二殼體單元2於摔落時因變形而導致扣接槽13與扣接部23彼此分離之現象發生。另外,舉例來說,扣接 槽13的第一頂抵面131及扣接部23的第二頂抵面231兩者之間可彼此平行,且環繞側邊22的外表面221與第二頂抵面231及第一頂抵面131之間可具有一預定夾角θ,較佳地,預定夾角θ可小於90度。
另外,如圖12所示,第一殼體單元1上的內側壁121的一上表面1211至底面14之間具有一第一高度H1,第一殼體單元1上的外側壁122的一上表面1221至底面14之間具有一第二高度H2,較佳地,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第二高度H2大於第一高度H1。換言之,外側壁122可包圍內側壁121,同時使得第二殼體單元2扣接於第一殼體單元1的外側壁122上。
〔實施例的可行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Z,能夠藉由將膠體單元3設置於內側壁121及外側壁122之間,以達到防水及防塵之效果,同時藉由設置於第一殼體單元1的外側壁122上的扣接槽13與第二殼體單元2的扣接部23相互扣接,以使得第一殼體單元1及第二殼體單元2緊密接合。此外,當扣接槽13設置於第一殼體單元1的外側壁122上時,可減少整體側邊結構之厚度,而達到薄型化之要求。進一步而言,第二殼體單元2上的環繞側邊22及第一殼體單元1上的連接面123可施加壓力於膠體單元3上,藉此,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Z不僅不易脫落,且同時具有防水功能。
進一步而言,藉由第一頂抵面131及第二頂抵面231為一斜面或是一複斜面的特徵,當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Z摔落時,所承受的撞擊力道越大,扣接槽13與扣接部23兩者之間將會卡合的越緊,以避免第一殼體單元1及第二殼體單元2於摔落時因變形而導致扣接槽13與扣接部23彼此分離之現象發生。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Z‧‧‧殼體
1‧‧‧第一殼體單元
11‧‧‧第一容置槽
12‧‧‧槽體
121‧‧‧內側壁
122‧‧‧外側壁
13‧‧‧扣接槽
14‧‧‧底面
2‧‧‧第二殼體單元
22‧‧‧環繞側邊
23‧‧‧扣接部
25‧‧‧頂面
26‧‧‧多邊形結構
261‧‧‧凹孔
3‧‧‧膠體單元

Claims (10)

  1. 一種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包括:一第一殼體單元,所述第一殼體單元包括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環繞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體,所述槽體具有一內側壁、一外側壁以及一連接於所述內側壁及所述外側壁之間的連接面,其中所述外側壁上具有多個扣接槽;一第二殼體單元,所述第二殼體單元與所述第一殼體單元彼此相對應設置,所述第二殼體單元包括一第二容置槽及一環繞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環繞側邊,所述環繞側邊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扣接部,其中所述環繞側邊設置於所述內側壁及所述外側壁之間,且多個所述扣接部分別與多個所述扣接槽相互卡合;以及一膠體單元,所述膠體單元設置於所述內側壁及所述外側壁之間,且所述膠體單元抵接所述連接面及所述環繞側邊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多個所述扣接槽貫穿所述外側壁或凹設於所述外側壁,每一個所述扣接槽具有一第一頂抵面,每一個所述扣接部具有一第二頂抵面,當多個所述扣接部分別與多個所述扣接槽相互卡合時,所述第一頂抵面緊靠所述第二頂抵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第一殼體單元還包括一底面,所述第一頂抵面及所述第二頂抵面都為傾斜於所述底面的一斜面或一複斜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第一頂抵面及所述第二頂抵面彼此平行,所述環繞側邊的所述外表面與所述第二頂抵面之間具有一預定夾角,所述預定夾角小於90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第一殼體單元還包括一底面,所述內側壁的一上表面至所述第一殼體單元 的所述底面之間具有一第一高度,所述外側壁的一上表面至所述第一殼體單元的所述底面之間具有一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大於所述第一高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第一殼體單元還包括一底面,每一個所述扣接槽具有一第一頂抵面,一部份的多個所述扣接槽之中的每一個所述扣接槽的所述第一頂抵面至所述第一殼體單元的所述底面的距離與另外一部份的多個所述扣接槽之中的每一個所述扣接槽的所述第一頂抵面至所述第一殼體單元的所述底面的距離不同。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槽體的所述連接面相對於所述底面呈非水平設置,一部份的所述連接面至所述第一殼體單元的所述底面之間的距離與另外一部份的所述連接面至所述第一殼體單元的所述底面之間的距離不同,所述膠體單元沿著所述連接面設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第二殼體單元還包括一設置於所述環繞側邊的一內表面上的內緣,所述內緣抵接於所述內側壁的一上表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槽體形成一凹狀結構,所述環繞側邊、所述扣接部以及所述內緣形成一凸狀結構。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其中所述第二殼體單元還包括一頂面及多個突出於所述頂面上的多邊形結構,每一個所述多邊形結構上設置有多個凹孔。
TW104214981U 2015-09-16 2015-09-16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TWM519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981U TWM519798U (zh) 2015-09-16 2015-09-16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CN201520736709.8U CN205082073U (zh) 2015-09-16 2015-09-22 具有扣接结构的壳体
JP2016000321U JP3203594U (ja) 2015-09-16 2016-01-26 締結構造を有するケーシン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981U TWM519798U (zh) 2015-09-16 2015-09-16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9798U true TWM519798U (zh) 2016-04-01

Family

ID=5543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4981U TWM519798U (zh) 2015-09-16 2015-09-16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03594U (zh)
CN (1) CN205082073U (zh)
TW (1) TWM51979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53879B1 (ko) * 2018-09-05 2024-04-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컨버터
CN111432586A (zh) * 2020-04-21 2020-07-17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技师学院) 一种工程机械电子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2073U (zh) 2016-03-09
JP3203594U (ja) 2016-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3136B1 (en) Waterproof, shockproof containe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WI495984B (zh) Electronic products with waterproof side buttons
JP5905800B2 (ja) 電子制御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JP6478458B2 (ja) パッキン取付機構
TWM519798U (zh) 具有扣接結構的殼體
KR20150001376U (ko) 섀시 조립용 정션
US8801471B2 (en) USB connector assembly
TWI516184B (zh) 保護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US20120268887A1 (en) Flash drive
TWI602102B (zh) 三維曲面面板及應用其的三維曲面觸控面板以及三維曲面觸控顯示面板
TWM507411U (zh) 容置盒
US20120085765A1 (en) Waterproof mechanism
KR200476087Y1 (ko) 휴대 전자기기용 케이스
US20110303688A1 (en) Enclosure with protective support
TWI804704B (zh) 殼體組件及具有該殼體組件的電子裝置
KR101384681B1 (ko) 캐리어를 가진 조립성이 향상된 커버 가스켓
TWI498632B (zh) 顯示裝置
JP2011162995A (ja) 金属屋根の継ぎ手構造
US20140078665A1 (en) Data storage device assembly
TWI604773B (zh) 殼體及其膠條結構與阻水邊框
TWM505002U (zh) 顯示模組
US2018012492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8783855U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TWI48255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機殼
JP667834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