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8632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8632B
TWI498632B TW101128652A TW101128652A TWI498632B TW I498632 B TWI498632 B TW I498632B TW 101128652 A TW101128652 A TW 101128652A TW 101128652 A TW101128652 A TW 101128652A TW I498632 B TWI498632 B TW I4986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ide
disposed
backlight module
top surfac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7228A (zh
Inventor
Wen Kuo Lo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8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8632B/zh
Priority to CN201210385391.4A priority patent/CN1029148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7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7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8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8632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高固定強度且易於組裝、重工的顯示裝置。
針對多媒體社會之急速進步,多半受惠於半導體元件或顯示裝置之快速發展。就顯示元件而言,陰極顯示管(或稱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具有優異之顯示品質及經濟性而一直獨佔了顯示器市場。然而,CRT有體積過大與消耗過多能源的問題,對於高畫質、低消耗電功率、薄型量產、低電壓驅動、體積小等要求而言,CRT式的顯示器顯然無法達成此要求。針對此一點,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將有很大的優勢,而LCD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中、小型可攜式電視、影像電話、攝錄放影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顯示器、平板電腦以及投影彩色電視等。
如第1圖所示,習知的顯示器1係包含顯示模組10、背光模組20、系統底框30及固定件40。系統底框30具有承載部32,而顯示模組10與背光模組20皆設置在系統底框30上,且被承載部32所圍繞。承載部32可設有階梯狀結構,用來承載顯示模組10。此外,還可利用固定件40貼附在顯示模組10與承載部32,以增加顯示模組10與系統底框30之間的固定力。然而,顯示器在日趨輕薄的發展下,承載部32的寬度也漸漸縮小,因此,固定件40 於承載部32之貼附面積也變小,而降低了顯示模組10與系統底框30之間的固定力。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能夠兼具高固定強度與易於組裝、重工之功效。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包含底框、背光模組、顯示模組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與設置於底部之承載部,而承載部具有頂面、外側面與內側面,且頂面分別與外側面、內側面相連接,而內側面與底部可形成容納空間,其中外側面與底部夾有一銳角。背光模組設置於容納空間。顯示模組設置於容納空間,且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面對背光模組。固定件設置於第一表面與頂面,且延伸設置於外側面。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包含底框、背光模組、顯示模組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與設置於底部之承載部,而承載部具有頂面、外側面與內側面,且頂面分別與外側面、內側面相連接。背光模組設置於底部,且鄰接於內側面。顯示模組疊設於背光模組,且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朝向背光模組。固定件具有相連接之本體部與延伸部,且本體部設置於第一表面與頂面,而延伸部設置於外側面,其中本體部與延伸部夾有一鈍角。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包含底框、背光模組、顯示模組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與設置於底部之承載部,而承 載部具有頂面、外側面與內側面,且外側面、內側面分別連接於頂面。背光模組設置於底部,而承載部沿著背光模組之相對兩側設置,且內側面朝向背光模組,其中設置於背光模組之相對兩側之外側面具有夾角。顯示模組疊設於背光模組,且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朝向背光模組。固定件設置於第一表面與頂面,且延伸設置於外側面。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包含底框、背光模組、顯示模組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與設置於底部之承載部,而承載部具有頂面、外側面與內側面,且頂面分別與外側面與內側面相連接,而內側面與底部可形成容納空間。其中承載部之截面由頂面、外側面、底部與內側面所形成,且於承載部之截面中,外側面與底部具有夾角θ 1,頂面與外側面具有夾角θ 2,而θ 2大於θ 1。顯示模組設置於容納空間,且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面對背光模組。固定件設置於第一表面與頂面,且延伸設置於外側面。
根據上述本發明所揭露之顯示裝置,係藉由將固定件延伸設置於承載部之外側面,以增加固定件與承載部之接觸面積。並且,藉由承載部之外側面與底部之間夾有銳角,以形成斜面之外側面,來增加固定件之貼覆與拆卸的方便性。因此,可達成輕薄、窄邊框、高固定組裝強度與易於組裝、重工之功效。
有關本發明的特徵、實作與功效,茲配合圖式作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2圖,第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結構剖視圖。如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具有顯示模組110、背光模組120、底框130與固定件140。底框130具有底部131與承載部132,且承載部132設置於底部131。於本實施例中,承載部132與底部131為一體成形,換言之,承載部132凸設於底部131。承載部132具有頂面133、外側面134與內側面135,且頂面133分別與外側面134、內側面135相連接。如第2圖所示,承載部132之內側面135與底部131可形成容納空間,而顯示模組110與背光模組120則設置於容納空間中。進一步說明,顯示模組110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112與第二表面114,而顯示模組110之第二表面114面對背光模組120,使得顯示模組110與背光模組120相互堆疊設置於容納空間中,且顯示模組110與背光模組120之邊緣被承載部132之內側面135圍繞,即內側面135面對且鄰近顯示模組110與背光模組120。
於本實施例中,承載部132之內側面135具有階梯狀,亦即形成多個承載平面。如第2圖所示,內側面135形成一個承載平面來支撐顯示模組11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內側面135也可形成多個承載平面,用來支撐背光模組120之光學膜片。透過階梯狀之內側面135可減少框架的使用,亦可增加組裝效率。
於本實施例中,固定件140設置於顯示模組110之第一表面112與承載部132之頂面133,並且延伸設置於承載部132之外側 面134。具體而言,固定件140具有相連接之本體部141與延伸部142,且本體部141設置於顯示模組110之第一表面112與承載部132之頂面133,而延伸部142則設置在外側面134。顯示模組110透過固定件140而固定於底框130,且藉由固定件140延伸設置於外側面134,來增加固定件140與底框130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強化固定力。換言之,當承載部132之頂面133趨於窄邊框時,則可將固定件140延伸至外側邊134,因此,可同時具有窄邊框、輕薄化與高組裝固定強度之優點。於本實施例中,固定件140為膠帶或具有遮光效果之固定物,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承載部132之外側面134與底部131具有夾角θ 1。具體而言,外側面134與底部131不為正交,使得外側面134形成斜面,並且將外側面134為基準,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與底部131形成夾角θ 1,此夾角θ 1為一銳角。因此,當固定件140貼覆於外側面134時,貼覆機具或操作人員的手容易將固定件140貼覆於外側面134。具體而言,當外側面134垂直於底部131或外側面134與底部131之間夾有一鈍角時,則外側面134不易被貼覆機具或操作人員觸碰,同時外側面134也不易從顯示器100上方往下(往底框130內部)觀測,因此,將外側面134設置為一斜面,且與底部131之間的夾角θ 1為銳角時,可以助於組裝固定件140。同樣地,也易於拆卸固定件140。
從另一角度來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固定件140之本體部141設置於顯示模組110與承載部132之頂面133,而延伸部142設置 於承載部132之外側面134。因此,本體部141與延伸部142形成夾角θ 2。具體而言,本體141與延伸部142不相互垂直,並且將本體141為基準,依逆時針方向旋轉而與延伸部142形成夾角θ 2,此夾角θ 2為一鈍角,可助於貼覆或拆卸固定件140於承載部132。因此,可同時具有窄邊框、輕薄化、高組裝固定強度與易於組裝、重工之優點。
再請參考第2圖之承載部132之剖視截面,承載部132之截面為由頂面133、外側面134、底部131與內側面135形成類似梯型結構,且在內側面135造成四邊形之挖空,以形成階梯狀之內側面135來承載顯示模組110。在承載部132之剖視結構(類似梯型結構)中,承載部132之頂面133與外側面134則具有夾角θ 2,而承載部132之外側面134與底部131則具有夾角θ 1,其中夾角θ 2大於夾角θ 1。因此,外側面134不與底部131相互垂直,而可助於貼覆或拆卸固定件140於承載部132。
於本實施例中,夾角θ 1為30度至70度。具體而言,當夾角θ 1小於30度時,為維持承載部132的高度(受限於顯示模組與背光模組的厚度),則需增加承載部132的寬度,因此,無法兼顧輕薄化之優點。當夾角θ 1大於70度時,貼覆機具或操作人員則難以將固定件140貼覆或拆卸。同樣地,夾角θ 2為110度至150度。於本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固定件140之延伸部142之長度與外側面134之長度相同,使得延伸部142之長度大於頂面133至底部131之垂直距離。當延伸部142的長度越大,則固定件 140與承載部132之接觸面積越大,使得顯示模組110組裝固定力越強化。但延伸部142長度不以此為限。
於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10之兩側邊皆設置承載部132時,顯示模組110之兩側之外側面134不相互平行,使得兩外側面134之延伸可形成夾角(未繪示)。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具有斜面之承載部132可設置在顯示模組110之單一側,且此單一側設有固定件140,而顯示模組110之其他側可不具有斜面之承載部132。
於本實施例中,承載部132之外側面134整面皆與底部131夾有一銳角,換言之,外側面134為一平面組成,且此平面與底部131夾有銳角。於另一實施例中,承載部132之外側面134可局部與底部131夾有銳角,具體而言,當固定件140貼覆於外側面134之局部時,則此局部之外側面134與底部131夾有銳角,換言之,外側面134為多個平面組成,而其中一個平面與底部131夾有銳角,且固定件140設置於此平面上。
請參照第3圖,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結構剖視圖。如第3圖所示,底框230具有凸肋236,且凸肋236設置於底部231,換言之,凸肋236與底框230為一體成形,且凸肋236凸設於底部231。另外,凸肋236面對且鄰近承載部232之外側面234,使得凸肋236與承載部232之外側面234之間可形成線材容納空間237。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具有線材238,而線材238可為電線、排線或傳輸線,則可將線材238設置 於線材容納空間237,亦即設置於承載部232與凸肋236之間。因此,透過設置凸肋236除了可增加底框230的機械強度,亦可將線材238收納於線材容納空間237,而不需額外設置結構或元件來收納或固定線材238,以節省空間或元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線材容納空間237亦可容置其他物件。
如第3圖所示之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具有緩衝件260,且緩衝件260設置於底框230,具體而言,緩衝件260設置於底框230之底部231與背光模組220之間。藉由設置緩衝件260可以減緩背光模組220與底框230之間的磨損,亦可相對提升底框230保護背光模組220與顯示模組210之功效。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260可為橡膠、海棉或泡棉,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4圖,第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結構剖視圖。如第4圖所示,顯示裝置300具有顯示模組310、背光模組320、底框330與固定件340。底框330具有底部331與承載部332,且承載部332設置於底部331。而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底部331與承載部332為兩件式底框330,換句話說,承載部332可透過膠體339而固定於底部331。於本實施例中,承載部332與底部331為不同材料,例如底部331為金屬,而承載部332為塑膠,且膠體339可為雙面膠帶或光學膠,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如第4圖所示,兩件式底框330可增加框體的活用性,具體而言,在相同的底框330,且需容納不同大小尺寸的顯示模組310與背光模組320時,可透過不同寬度設置的承載部332來調整 底框330的容納空間,因此,可製作相同尺寸的底框330來搭配不同寬度之承載部332來減少製作複雜度。此外,不同材料組合之底框330可達到輕薄化、提高良率之優點,舉例而言,當底部331為金屬時,可達到輕薄化之作用,而搭配塑膠材質之承載部332時,可緩衝和降低顯示模組310與承載部332之間的摩擦力。
請參照第5圖,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結構剖視圖。如第5圖所示,顯示裝置400具有顯示模組410、背光模組420、底框430與固定件440。底框430具有底部431與承載部432,且承載部432設置於底部431。而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底部431與承載部432為兩件式底框430,換句話說,承載部432可具有第一承載部441與第二承載部442,而第一承載部441具有階梯狀之內側面435,第二承載部442具有斜面之外側面434,當第一承載部441與第二承載部442相互組合以形成承載部432時,可使得承載部432具有頂面433、外側面434與內側面435,且頂面433分別與外側面434、內側面435相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承載部442可與底部431一體成形,即第二承載部442凸設於底框430之底部431,而第一承載部441可透過膠體439固定於底部431。透過不同材料所組成之底框430亦可達到輕薄化與減少顯示模組110摩損之功效。
如第2圖至第5圖之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具有前框150,為簡化說明,則以第5圖之實施例來說明。此實施例中,前框450設置在顯示模組410上,亦即前框450覆蓋於顯示模組410之第 一表面412與固定件440上,可用於保護、固定顯示模組410。此外,前框450具有卡合元件452,用於與底框430形成結構卡合,使得前框450與底框430形成顯示器400之系統外框。於本實施例中,卡合元件452為凸設於前框450之卡勾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卡合元件452可為額外的鎖固元件,例如螺釘。透過卡合元件452整合前框450與底框430,可增加系統外框的機械強度,同時也易於重工。
於第2圖至第5圖之實施例中,為簡化說明,則以第2圖來說明,固定件140貼附於承載部132之外側面134與頂面133,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固定件140亦可在延伸至底部131上。在一變形例中,固定件140延伸且貼附於底部131,同時,卡合元件152亦可往下延伸,使得卡合元件152可抵靠於固定件140,以增加固定件140之貼附力。
請參照第6圖,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結構剖視圖。如第6圖所示,顯示器500具有顯示模組510、背光模組520、底框530、固定件540與前框550。而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前框550透過膠體539固定於顯示模組510之第一表面512與固定件540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膠體539亦可與固定件540為單一物件,換言之,固定件540具有雙面黏性,可同時將前框550固定於顯示模組510以及顯示模組510固定於底框530。於本實施例中,前框550與底框530不需額外設置卡合元件,則可達到輕薄、窄邊框與增加組裝效率之優點。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係藉由將固定件延伸設置於承載部之外側面,以增加固定件與承載部之接觸面積。並且,藉由承載部之外側面與底部之間夾有銳角,以形成斜面之外側面,來增加固定件之貼覆與拆卸的方便性。因此,可達成輕薄、窄邊框、高固定組裝強度與易於組裝、重工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 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0、200、300、400、500‧‧‧顯示裝置
10、110、210、310、410、510‧‧‧顯示模組
20、120、220、320、420、520‧‧‧背光模組
30、130、230、330、430、530‧‧‧底框
32、132、232、332、432、532‧‧‧承載部
40、140、240、340、440、540‧‧‧固定件
112、212、312、412、512‧‧‧第一表面
114、214、314、414、514‧‧‧第二表面
131、231、331、431、531‧‧‧底部
133、233、333、433、533‧‧‧頂面
134、234、334、434、534‧‧‧外側面
135、235、335、435、535‧‧‧內側面
141、241、341、441、541‧‧‧本體部
142、242、342、442、542‧‧‧延伸部
150、250、350、450、550‧‧‧前框
152、252、352、452‧‧‧卡合元件
236、336、436‧‧‧凸肋
237、337、437‧‧‧線材容納空間
238、338、438‧‧‧線材
339、439、539‧‧‧膠體
260‧‧‧緩衝件
441‧‧‧第一承載部
442‧‧‧第二承載部
第1圖係為根據習知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100‧‧‧顯示裝置
110‧‧‧顯示模組
120‧‧‧背光模組
130‧‧‧底框
132‧‧‧承載部
140‧‧‧固定件
112‧‧‧第一表面
114‧‧‧第二表面
131‧‧‧底部
133‧‧‧頂面
134‧‧‧外側面
135‧‧‧內側面
141‧‧‧本體部
142‧‧‧延伸部
150‧‧‧前框
152‧‧‧卡合元件

Claims (11)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底框,具有一凸肋、一底部以及一設置於該底部之承載部,該凸肋設置於該底部,該承載部具有一頂面、一外側面與一內側面,且該頂面分別與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相連接,而該內側面與該底部可形成一容納空間,該凸肋與該外側面之間形成一線材容納空間,其中該外側面與該底部夾有一銳角;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容納空間;一顯示模組,設置於該容納空間,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而該第二表面面對該背光模組;以及一固定件,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與該頂面,且延伸設置於該外側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該銳角為30度至70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緩衝件,設置於該底部與該背光模組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前框,設置於該固定件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線材,容納於該線材容納空間。
  6.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底框,具有一底部以及一設置於該底部之承載部,且該承載部具有一頂面、一外側面與一內側面,而該頂面分別於該外 側面與該內側面相連接;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底部,且鄰接於該內側面;一顯示模組,疊設於該背光模組,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而該第二表面朝向該背光模組;一緩衝件,設置於該底部與該背光模組之間;以及一固定件,具有相連接之一本體部與一延伸部,且該本體部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與該頂面,而該延伸部設置於該外側面,其中該本體部與該延伸部夾有一鈍角。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延伸部的長度大於該頂面至底部之垂直距離。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鈍角為110度至150度。
  9.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底框,具有一凸肋、一底部與一承載部,該凸肋設置於該底部,且該承載部具有一頂面、外側面與內側面,而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分別連接於頂面,該凸肋與該外側面之間形成一線材容納空間;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底部,而該承載部沿著該背光模組之相對兩側設置,且該內側面朝向該背光模組,其中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之相對兩側之該外側面具有夾角;一顯示模組,疊設於該背光模組,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而該第二表面朝向該背光模組;以及一固定件,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與該頂面上,且延伸設置於 該外側面。
  10.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底框,具有一凸肋、一底部以及一設置於該底部之承載部,該凸肋設置於該底部,該承載部具有一頂面、一外側面與一內側面,且該頂面分別與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相連接,而該內側面與該底部可形成一容納空間,該凸肋與該外側面之間形成一線材容納空間,其中該承載部之截面由該頂面、該外側面、該底部與該內側面所形成,且於該承載部之截面中,該外側面與該底部具有一夾角θ 1,該頂面與該外側面具有一夾角θ 2,而θ 2大於θ 1;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容納空間;一顯示模組,設置於該容納空間,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而該第二表面面對該背光模組;以及一固定件,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與該頂面,且延伸設置於該外側面。
  1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底框,具有一底部與一承載部,且該承載部具有一頂面、外側面與內側面,而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分別連接於頂面;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底部,而該承載部沿著該背光模組之相對兩側設置,且該內側面朝向該背光模組,其中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之相對兩側之該外側面具有夾角;一顯示模組,疊設於該背光模組,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 面與該第二表面,而該第二表面朝向該背光模組;一緩衝件,設置於該底部與該背光模組之間;以及一固定件,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與該頂面上,且延伸設置於該外側面。
TW101128652A 2012-08-08 2012-08-08 顯示裝置 TWI498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8652A TWI498632B (zh) 2012-08-08 2012-08-08 顯示裝置
CN201210385391.4A CN102914886B (zh) 2012-08-08 2012-10-1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8652A TWI498632B (zh) 2012-08-08 2012-08-08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7228A TW201407228A (zh) 2014-02-16
TWI498632B true TWI498632B (zh) 2015-09-01

Family

ID=4761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652A TWI498632B (zh) 2012-08-08 2012-08-08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4886B (zh)
TW (1) TWI4986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7215B (zh) 2015-08-10 2018-10-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14927071B (zh) * 2022-05-31 2023-06-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7557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CN101029980A (zh) * 2006-02-27 2007-09-05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398543A (zh) * 2007-09-25 2009-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38758A (zh) * 2008-11-14 2010-06-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5162C (zh) * 2007-08-29 2009-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背光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7557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CN101029980A (zh) * 2006-02-27 2007-09-05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398543A (zh) * 2007-09-25 2009-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38758A (zh) * 2008-11-14 2010-06-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4886A (zh) 2013-02-06
CN102914886B (zh) 2015-04-29
TW201407228A (zh) 2014-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589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40120275A1 (en) Display device
US9301411B2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sandwich honeycomb panel
TWI464499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US10291877B2 (en) Display and television set
TWI388263B (zh) 顯示器殼體
TWI459091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444946B (zh) 顯示裝置
TW201507560A (zh) 固定模組及使用該固定模組的顯示裝置
TWI498632B (zh) 顯示裝置
TWI401195B (zh) 包裝緩衝結構
US979174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982544B2 (en)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9695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hin television set
US20130057804A1 (en) Transformer
WO201505023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M513549U (zh) 顯示裝置之框架
TWI485477B (zh) 顯示裝置
TW201800809A (zh) 顯示裝置
KR102068565B1 (ko) 샌드위치 허니컴 패널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421592B (zh) 背光模組
US9436026B2 (en) Display device
TW201346396A (zh) 背光模組
US9057902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fixing device
US2014008578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ubber pa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