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1592B - 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1592B
TWI421592B TW99132357A TW99132357A TWI421592B TW I421592 B TWI421592 B TW I421592B TW 99132357 A TW99132357 A TW 99132357A TW 99132357 A TW99132357 A TW 99132357A TW I421592 B TWI421592 B TW I4215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member
light
substrate
backlight modul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2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3967A (en
Inventor
Chienting Liao
Chiahun Cheng
Hsinchang Chiang
Chiehjen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9132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159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1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1592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的組裝結構。
液晶顯示面板具有高畫質、體積小、重量輕、低電壓驅動、低消耗功率及應用範圍廣等優點,故已廣泛的應用於可攜式電視、行動電話、攝錄放影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顯示器等消費性電子或電腦產品中,成為顯示器的主流。
其中液晶顯示器中主要包含有液晶面板、背光模組、框架等元件。其中背光模組主要包含有光源、導光板、支架等元件。習知技術中的背光模組組裝方式多是利用雙面膠帶將光源貼在支架上。此種組裝方式的缺點在於組裝時間較長,且不易重工。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背光模組組裝的效率,以及解決背光模組重工不易的問題,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結構,可用以提升背光模組組裝的效率,以及解決背光模組重工不易的問題。
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包含具有 相互垂直之底面及側壁之框體、設置於框體內且鄰近於側壁之發光源,設置於框體上之固定件、設置於發光源一側之導光板,以及設置於框體上之支撐肋。其中,發光源包含基板以及設置於基板上之多個發光元件,而固定件之一端則具有卡扣部,且卡扣部扣合發光源於框體上。支撐肋連接底面且向導光板延伸,導光板則設置於支撐肋上方,使支撐肋可以達到支撐導光板之作用。
固定件位於發光元件之其中相鄰二者之間,並且固定件可與底面相連,卡扣部則位於固定件相對於底面之一端。基板可被挾持於固定件與側壁之間,而固定件與側壁之間的間距與基板之厚度實質相同。基板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發光元件位於第一表面,而當基板被挾持於固定件與側壁之間時,固定件可與第一表面接觸。或者,當基板可被挾持於固定件與支撐肋之間時,固定件則可與第二表面接觸。每一支撐肋包含相連之限位部與支撐部,限位部平行於側壁,而支撐部則平行於底面且支撐導光板,其中每一限位部較佳地係位於發光元件之其中相鄰二者之間。背光模組更包含有連接部,連接部連接支撐部,以增強支撐肋的強度。
本發明之背光模組包含有連接於框體的固定件,而固定件之一端則具有卡扣部,藉由固定件將發光源卡扣在框體上,可以省略雙面膠帶的使用,同時固定件具有彈性,因此可以輕易地拉開或是扳動固定件,以便於發光源組裝或拆卸之動作,而有效地提升背光模組組裝的效率,以及解決背光模組重工不易的問題。然而背光模組更具有與框 體相連的支撐肋,藉由支撐肋支撐導光板。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發明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後,當可由本發明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參照第1A圖,其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背光模組100包含有框體110、發光源120、設置於框體110上之固定件130、導光板140以及支撐肋150,其中框體110包含有相互垂直的底面112以及側壁114。發光源120為設置於框體110之內,且鄰近於側壁114。固定件130設置於框體110上,固定件130之一端與底面112相連,固定件130相對於底面112的一端具有卡扣部132,卡扣部132為用以將發光源120扣合在框體110上。支撐肋150連接至底面112,且支撐肋150向導光板140延伸,將導光板140設置於支撐肋150上,以使支撐肋150支撐導光板140。
發光源120包含有基板122以及發光元件124。基板122包含有第一表面121以及第二表面123,發光元件124為設置於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1上,且相鄰兩發光元件124之間具有間隔。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24可為發光二極體。固定件130較佳地則是配置於相鄰兩發光元件124之間,使得發光元件124所發出的光線不會被固定件130所遮擋。其中固定件130的數量可為多數個, 且較佳地的分布方式為平均分布,使得每相鄰兩發光元件124之間分配有一個固定件130,藉由固定件130上之卡扣部132將發光源120固定於框體110上。或者,固定件130之數量亦可小於發光元件124之間的間隔數量,只要固定件130的數量足以卡扣發光源120於框體110上即可。
支撐肋150的形狀實質上為L形,而支撐肋150的一端連接於底面112,支撐肋150的另一端則是彎折向導光板140延伸,以支撐導光板140。支撐肋150包含有相連的限位部152以及支撐部154,其中限位部152與底面112相連,限位部152與側壁114平行。支撐部154延伸自限位部152並向導光板140彎折,使支撐部154與底面112平行,以能支撐導光板140。限位部152的位置較佳地為配置在相鄰兩發光元件124之間,使得發光元件124所發出的光線不會被限位部152遮擋。導光板140為放置在支撐部154上由支撐部154支撐。當組裝完成之後,導光板140的側面(入光面)更進一步抵靠於限位部152,除了在組裝時便於定位導光板140之外,限位部152更可用以限制導光板140在x方向(圖中的左右向)上的位移,避免導光板140滑移。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框體110、固定件130、支撐肋150之材料可為具有彈性之塑膠,並且框體110、固定件130與支撐肋150較佳地為一體成形。當組裝發光源120時,可以扳動具有彈性的固定件130,使得固定件130略微變形,而使發光源120可以卡入支撐肋150與側壁114之間的空間。其中固定件130的卡扣部132可以勾住發光 源120之基板122的底部,以避免發光源120脫落,使得發光源120挾持於固定件130與側壁114之間。固定件130與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1接觸,使得固定件130由內向外地卡扣基板122。固定件130與側壁114之間的間距與基板122的厚度實質相同,藉以限制發光源120在前後方向的位移。
相較於傳統使用雙面膠帶將發光源120貼附在框體110的固定方式,本發明僅需拉開具有彈性的固定件130即可將發光源120藉由固定件130卡扣框體110上,組裝上更為便利。除此之外,傳統使用雙面膠帶時,若是不慎組裝失敗或是需要更換零件時,會因雙面膠帶的黏性而導致重工不易的情形。本發明透過卡扣方式固定發光源120,可以有效解決重工不易的問題。
固定件130可以與基板122接觸,以定位基板122。本實施例中基板122之表面為平坦表面,固定件130與基板122之表面接觸即可達到定位基板122之功效。或者,基板122上亦可具有凹槽(圖中未繪示),固定件130可以與凹槽相互卡合,以達到更良好的定位效果。
框體110之底面112更延伸有一凸肋116,凸肋116位於支撐肋150上方,並在凸肋116與支撐肋150之間形成容置空間,以放置導光板140。凸肋116更可用於支撐顯示面板(圖中未繪示)。其中導光板140放置在支撐肋150上,導光板140更可被挾持在凸肋116與支撐肋150之間,以限制導光板140在z軸方向的位移。本實施例中凸肋116與支撐肋150之間並未相連。
參照第1B圖,其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背光模組100包含有框體110、發光源120、設置於框體110上之固定件130、導光板140以及支撐肋150,其中框體110包含有相互垂直的底面112以及側壁114。發光源120為設置於框體110之內,且鄰近於側壁114。固定件130設置於框體110上,固定件130之一端與底面112相連,固定件130相對於底面112的一端具有卡扣部132,卡扣部132為用以將發光源120扣合在框體110上。支撐肋150連接至底面112,且支撐肋150向導光板140延伸,將導光板140設置於支撐肋150上,以使支撐肋150支撐導光板140。框體110之底面112更延伸有一凸肋116,凸肋116位於支撐肋150上方,並在凸肋116與支撐肋150之間形成容置空間,以放置導光板140。本實施例中之凸肋116與支撐肋150相連,以進一步強化支撐肋150的支撐強度。
參照第2A圖,其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背光模組200包含有框體210、發光源220、設置於框體210上之固定件230、導光板240,以及支撐肋250。其中框體210包含有相互垂直的底面212以及側壁214,而發光源220則設置於框體210之內,且鄰近於側壁214。固定件230設置於框體210上,且固定件230自側壁214延伸,固定件230相對於底面212的另一端具有卡扣部232,卡扣部232為用以將發光源220扣合在框體210上。支撐肋250連接至底面212,且支撐肋250向導光板240延伸,藉由將導光板設置於支撐肋250上,使支撐肋 250能夠支撐導光板240。
固定件230之一端與側壁214連接,固定件230之另一端則具有卡扣部232。然而發光源220為挾持在固定件230與支撐肋250之間,並且發光源220包含基板222以及設置於基板222上之多個發光元件224。其中基板222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211及第二表面213,發光元件224則設置於基板222的第一表面211。
支撐肋250的形狀實質上為L形。支撐肋250的一端連接於底面212,支撐肋250的另一端則是彎折向導光板240延伸,用以支撐導光板240。支撐肋250包含有相連的限位部252以及支撐部254,其中限位部252與底面212相連,並且限位部252與側壁214平行。支撐部254則自限位部252延伸並向導光板240彎折,使支撐部254與底面212平行以支撐導光板240。限位部252的位置較佳地為配置在相鄰兩發光元件224之間,使得發光元件224所發出的光線不會被限位部252遮擋。導光板240為放置在支撐部254上由支撐部254支撐。導光板240的側面(入光面)更進一步抵靠於限位部252,除了在組裝時便於定位導光板240之外,限位部252更可用以限制導光板240在x方向(圖中的左右向)上的位移,避免導光板240滑移。
框體210之底面212更延伸有凸肋216,凸肋216位於支撐肋250上方,並在凸肋216與支撐肋250之間形成容置空間,以放置導光板240。當導光板240放置在支撐肋250上時,導光板240可被挾持在凸肋216與支撐肋250之間,以限制導光板240在z軸方向的位移。同時,凸肋 216也可用於支撐顯示面板(圖中未繪示)。本實施例中凸肋216與支撐肋250之間並未相連。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框體210、固定件230、支撐肋250之材料可為具有彈性之塑膠,並且框體210、固定件230與支撐肋250較佳地為一體成形。其中固定件230的一端自側壁214延伸,而固定件230的另一端則具有卡扣部232。因此,當組裝發光源220時,可以扳動具有彈性的固定件230,讓固定件230能夠略微變形,而使發光源220可以卡入支撐肋250與側壁214之間的空間。同時,固定件230之卡扣部232可以勾住發光源220之基板222的底部,以避免發光源220脫落,使得發光源220挾持於固定件230與側壁214之間。固定件230與基板222的第二表面213接觸,使得固定件230由外向內地卡扣基板222。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固定件230與側壁214之間的間距與基板222的厚度實質相同,藉以限制發光源220在前後方向的位移。
本實施例中,基板222之表面為平坦表面,固定件230與基板222之表面接觸即可達到定位基板222之功效。或者,基板222上亦可具有凹槽(圖中未繪示),固定件230可以與凹槽相互卡合,以達到更良好的定位效果。
相較於傳統使用雙面膠帶將發光源220貼附在框體210的固定方式,本發明僅需拉開具有彈性的固定件230即可將發光源220藉由固定件230卡扣框體210上,組裝上更為便利。除此之外,傳統使用雙面膠帶時,若是不慎組裝失敗或是需要更換零件時,會因雙面膠帶的黏性而導 致重工不易的情形。本發明透過卡扣方式固定發光源220,可以有效解決重工不易的問題。
參照第2B圖,其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背光模組200包含有框體210、發光源220、設置於框體210上之固定件230、導光板240,以及支撐肋250。其中框體210包含有相互垂直的底面212以及側壁214,而發光源220則設置於框體210之內,且鄰近於側壁214。固定件230設置於框體210上,且固定件230自側壁214延伸,固定件230相對於底面212的另一端具有卡扣部232,卡扣部232為用以將發光源220扣合在框體210上。支撐肋250連接至底面212,且支撐肋250向導光板240延伸,藉由將導光板設置於支撐肋250上,使支撐肋250能夠支撐導光板240。本實施例中之凸肋216與支撐肋250相連,以進一步強化支撐肋250的支撐強度。
參照第3圖,其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三實施例的背視圖。背光模組300之卡扣部332用以卡扣基板322,而發光元件324為面向導光板340,支撐肋350則為用以支撐導光板340。為了進一步提升支撐肋350的支撐強度,背光模組300更包含有連接部360,連接部360連接支撐肋350的支撐部354,使得支撐部354之間彼此相連。
由上述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可知,應用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本發明之背光模組包含有連接於框體的固定件,固定件之一端則具有卡扣部,藉由固定件將發光源卡扣在框體上以省略雙面膠帶的使用,同時固定件具有彈性,因此可以輕易地拉開或是扳動固定件,以便於發光源組裝或拆 卸之動作,而有效地提升背光模組組裝的效率,以及解決背光模組重工不易的問題。然而背光模組更具有與框體相連的支撐肋,藉由支撐肋支撐導光板。
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背光模組
213‧‧‧第二表面
110‧‧‧框體
112‧‧‧底面
114‧‧‧側壁
116‧‧‧凸肋
120‧‧‧發光源
121‧‧‧第一表面
122‧‧‧基板
123‧‧‧第二表面
124‧‧‧發光元件
130‧‧‧固定件
132‧‧‧卡扣部
140‧‧‧導光板
150‧‧‧支撐肋
152‧‧‧限位部
154‧‧‧支撐部
200‧‧‧背光模組
210‧‧‧框體
211‧‧‧第一表面
212‧‧‧底面
213‧‧‧第二表面
214‧‧‧側壁
216‧‧‧凸肋
220‧‧‧發光源
222‧‧‧基板
224‧‧‧發光元件
230‧‧‧固定件
232‧‧‧卡扣部
240‧‧‧導光板
250‧‧‧支撐肋
252‧‧‧限位部
254‧‧‧支撐部
300‧‧‧背光模組
322‧‧‧基板
324‧‧‧發光元件
332‧‧‧卡扣部
340‧‧‧導光板
350‧‧‧支撐肋
354‧‧‧支撐部
360‧‧‧連接部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第1A圖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第1B圖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第2A圖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第2B圖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及第3圖係繪示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第三實施例的背視圖。
100‧‧‧背光模組
110‧‧‧框體
112‧‧‧底面
114‧‧‧側壁
116‧‧‧凸肋
120‧‧‧發光源
121‧‧‧第一表面
122‧‧‧基板
123‧‧‧第二表面
124‧‧‧發光元件
130‧‧‧固定件
132‧‧‧卡扣部
140‧‧‧導光板
150‧‧‧支撐肋
152‧‧‧限位部
154‧‧‧支撐部

Claims (9)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框體,具有相互垂直之一底面及一側壁;一發光源,設置於該框體內,且鄰近於該側壁;一固定件,設置於該框體上,該固定件之一端具有一卡扣部,且該卡扣部扣合該發光源於該框體上;一導光板,設置於該發光源一側;以及複數個支撐肋,連接該底面且向該導光板延伸,其中每一該些支撐肋包含相連之一限位部與一支撐部,該限位部平行於該側壁,該支撐部平行於該底面,該導光板放置於該些支撐部上且抵靠於該些限位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發光源包含一基板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該些發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且該固定件位於該些發光元件之其中相鄰二者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固定件與該底面相連,該卡扣部位於該固定件相對於該底面之另一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發光源包含一基板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該些發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而該基板則挾持於該固定件與該側壁之間, 並且該固定件與該側壁之間的間距與該基板之厚度實質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基板具有一表面,該些發光元件則位於該表面,並且該固定件與該表面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固定件之一端與該側壁相連,該固定件之另一端則具有該卡扣部,使該發光源挾持於該固定件與該些支撐肋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發光源包含一基板與複數個發光元件,而該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該些發光元件係設置於該第一表面,此外,該第二表面係與該固定件接觸,且該固定件與該些支撐肋間之間距與該基板之厚度實質相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發光源包含一基板以及設置於該基板上之複數個發光元件,每一該些限位部位於該些發光元件之其中相鄰二者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更包含一連接部,連接該些支撐部,以增強該些支撐肋的強度。
TW99132357A 2010-09-24 2010-09-24 背光模組 TWI421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2357A TWI421592B (zh) 2010-09-24 2010-09-24 背光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2357A TWI421592B (zh) 2010-09-24 2010-09-24 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967A TW201213967A (en) 2012-04-01
TWI421592B true TWI421592B (zh) 2014-01-01

Family

ID=4678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2357A TWI421592B (zh) 2010-09-24 2010-09-24 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15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1420A (zh) * 2012-12-07 2014-06-11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13099634B (zh) * 2021-03-23 2023-01-06 井冈山市秀狐智造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ed屏安装结构
CN115076660B (zh) * 2022-07-04 2023-10-20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氛围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2591A (en) * 2006-01-19 2007-09-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display device
TWM333586U (en) * 2007-10-15 2008-06-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00483217C (zh) * 2006-08-22 2009-04-2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1526186A (zh) * 2009-04-10 2009-09-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2591A (en) * 2006-01-19 2007-09-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display device
CN100483217C (zh) * 2006-08-22 2009-04-2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M333586U (en) * 2007-10-15 2008-06-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01526186A (zh) * 2009-04-10 2009-09-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967A (en) 201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508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4945667B2 (ja) 表示装置
TWI418900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2012014013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one-piece back plate thereof
US825387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80070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9389449B2 (en) Flat panel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TWI464499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01956940B (zh) 背光模块
TWI467284B (zh) 背光模組
US20110249217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926172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2014000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201222100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300574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detachable touch sensor
TWI421592B (zh) 背光模組
JP6232441B2 (ja) 表示装置
US20140218963A1 (en) Backlight module
US20110286235A1 (en) Backlight module
MX2013012560A (es) Modelo de representacion y aparato de representacion que lo contiene.
TWI550324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US9645426B2 (en) Display device
TW201346396A (zh) 背光模組
CN215181323U (zh) 光学模组、电子设备
JP2014063571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