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8707U - 濕紙塑撈漿系統及一種濕紙塑成品 - Google Patents
濕紙塑撈漿系統及一種濕紙塑成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8707U TWM518707U TW104217057U TW104217057U TWM518707U TW M518707 U TWM518707 U TW M518707U TW 104217057 U TW104217057 U TW 104217057U TW 104217057 U TW104217057 U TW 104217057U TW M518707 U TWM518707 U TW M51870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pulp
- wet
- slurry
- wet pap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關於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及一種濕紙塑成品,特別是應用於溼紙塑產品的成型技術。
在現有溼紙塑產品的成型技術的撈紙漿製程中,漿槽用於儲存紙漿,紙漿的成分包含如植物碎片、各種纖維、水及其他原料等等,接著利用一模具下降浸入該漿槽中,再從該漿槽中上昇撈起紙漿以在該模具上形成一濕紙胚體或一紙塑成品。
參考第1圖,架橋現象示意圖。但在現有技術中,一撈漿系統10具有一模具11。當該溼紙塑14具有截面積較小或深度較大的第一凹槽12時,紙漿往往會產生架橋現象。當沒有架橋現象產生時,該溼紙塑14會產生具有第一凹槽12以及第二凹槽15的形狀;然而,當架橋現象產生時,該濕紙塑14在該第一凹槽12的位置處不會形成該第一凹槽12,而是形成架橋13(虛線部分)。由於缺乏該模具11的擠壓及/或支撐,位於該第一凹槽位置的該濕紙塑14的強度在後續加工中非常容易潰散形成不
良品。架橋現象會嚴重的降低後續產品的良率。一般而言,當第一凹槽12形成的一濕胚層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小於8mm時,就會產生架橋現象;若是當該最長距離小於6mm,架橋現象則一定會產生。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濕紙塑模具結構不僅可用於快速乾燥及成型一溼紙塑半成品及/或溼紙塑最終成品,且在脫模時不會破壞該溼紙塑半成品及/或該溼紙塑最終成品之結構。
為達到上述創作目的,本創作包括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包含至少一漿槽、至少一模具組件及至少一吸引裝置。
該至少一漿槽用於裝載紙漿。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利用自該至少一漿槽中撈集該紙漿的漿體,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至少一模具組件之間分別形成至少兩層溼胚層。該至少一吸引裝置用於加速排放該至少兩層溼胚層的其中一溼胚層所含的水及/或水蒸氣。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漿槽包括一第一漿槽以及一第二漿槽,該第一漿槽用於裝載第一紙漿,該第二漿槽用於裝載第二紙漿。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紙漿以及該第二紙漿兩者的組成成份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與該第
二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相異。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該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該第一下模具自該至少一漿槽中依次對該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分別形成該至少兩層溼胚層。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以及一第二模具組件,該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該第一下模具自該第一漿槽中對該第一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第一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層溼胚層,以及該第二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二上模具及一第二下模具,該第二下模具自該第二漿槽中對該第二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二上模具及該第二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第二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二上模具及該第二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層溼胚層。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該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該第一下模具依序自該第一漿槽中的該第一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溼胚層,以及該第一下模具自該第二漿槽中的該第二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溼胚層。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兩層溼胚層的尺寸不同但彼
此緊密結合。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能夠形成具有至少一凹槽的該至少一濕胚層,該至少一濕胚層的該至少一凹槽在該至少一凹槽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為0-8mm。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最長距離為0-6mm。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包括一種濕紙塑成品。經由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係由上述至少兩層濕胚層相互堆疊所構成且該上述至少兩層濕胚層的形狀彼此對應。
本創作藉由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在該至少一漿槽中進行多次撈漿的壓合工序,能夠避免架橋現象的產生,提高產品良率。
10、100、200、300‧‧‧撈漿系統
11‧‧‧模具
12‧‧‧第一凹槽
14‧‧‧溼紙塑
110‧‧‧第一凹槽
118‧‧‧第一模具組件
130‧‧‧第一下模具
135、235‧‧‧第一側邊
140‧‧‧第一上模具
145、245‧‧‧第二側邊
150‧‧‧第一凸塊
160‧‧‧第一編網
170‧‧‧第一溼胚層
172‧‧‧第三濕胚層
173‧‧‧第四濕胚層
174‧‧‧第二濕胚層
175‧‧‧第一漿槽
177‧‧‧第一紙漿
180‧‧‧第二編網
190‧‧‧第一吸引裝置
210‧‧‧第二凹槽
218‧‧‧第二模具組件
230‧‧‧第二下模具
240‧‧‧第二上模具
250‧‧‧第二凸塊
260‧‧‧第二編網
275‧‧‧第二漿槽
277‧‧‧第二紙漿
290‧‧‧第二吸引裝置
第1圖,繪示一種現有技術的模具組件結構圖。
第2圖,根據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前的示意圖。
第3圖,第2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時的示意圖。
第4圖,根據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前的示意圖。
第5圖,第4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時的示意圖。
第6圖,第3圖的第一濕胚層與第5圖的第二濕胚層結合的示意圖。
第7圖,第3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進行第二次合模前的示意圖。
第8圖,第7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時的示意圖。
第9圖,根據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前的示意圖。
第10圖,第9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時的示意圖。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圖式,用以說明本創作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創作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內」、「外」、「側面」等,僅是參考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第2圖,根據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100合模前的示意圖。該濕紙塑撈漿系統100包括第一漿槽175、第一模具組件118及第一吸引裝置190。該第一漿槽包括第一紙漿177。該第一模具組件118包括第一上模具140及第一下模具130。該第一上模具140的第二側邊145上設置有至少一第一凸塊150,用以對應該第一下模具130的第一側邊135設置的至少一第一凹槽110。在本較佳實施例中以一大一小的第一凸塊150及相對應的一大一小的第一凹槽110為例。一般而言,在較小的第一凹槽110中易於產生架橋現象。在該至少一第一凹槽110之上設置有相對應該至少一第一凹槽110的形狀的至少一第一編網160,該至少一第一編網160可以是具有多孔性結構的裝置。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模具組件118形成具有該第一凹槽
110的該第一濕胚層170,該第一濕胚層170的該第一凹槽110在該第一凹槽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小於8mm時可以避免架橋現象的產生;較佳地,當該最長距離小於6mm時也可以避免架橋現象的產生。第3圖,第2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合模時的示意圖。當該第一下模具130上移至該第一紙漿177的液面上後,該第一上模具140與該第一下模具1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一濕胚層170。該至少一第一編網160除了讓該第一紙漿177在該至少一第一編網160上形成形狀與該至少一第一編網160的該第一濕胚層170,同時讓該第一吸引裝置190能夠通過該至少一第一編網160將該第一濕胚層170中多餘的水分抽走。
第4圖,根據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200合模前的示意圖。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區別在於:使用不同的模具組件、漿槽及吸引裝置。該濕紙塑撈漿系統200包括第二漿槽275、第二模具組件218及第二吸引裝置290。該第二漿槽包括第二紙漿277。該第二模具組件218包括第二上模具240及第二下模具230。該第二上模具240的第二側邊145上設置有至少一第二凸塊250,用以對應該第二下模具130的第一側邊135設置的至少一第二凹槽210。在本較佳實施例中以一大一小的第二凸塊250及相對應的一大一小的第二凹槽210為例。一般而言,在較小的第二凹槽210中易於產生架橋現象。在該至少一第二凹槽210之上設置有相對應該至少一第二凹槽210的形狀的至少一第二編網260,該至少一第二編網260可以是
具有多孔性結構的裝置。該第一紙漿177以及該第二紙漿277兩者的組成成份相同或不相同,及該第一紙漿177的紙纖平均長度與該第二紙漿277的紙纖平均長度相異,端看不同需求而定。
第5圖,第4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200合模時的示意圖。當該第二下模具230上移至該第二紙漿277的液面上後,該第二上模具240與該第二下模具2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二濕胚層174。該至少一第二編網260除了讓該第二紙漿277在該至少一第二編網260上形成形狀與該至少一第二編網260的該第二濕胚層174,同時讓該第二吸引裝置290能夠通過該至少一第二編網260將該第二濕胚層174中多餘的水分抽走。
第6圖,第3圖的第一濕胚層170與第5圖的第二濕胚層174結合的示意圖。藉由該第一模具組件118與該第二模具組件218在尺寸上的差異,可以使該第一濕胚層170與該第二濕胚層174完整疊合。
第7圖,第3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100進行第二次合模前的示意圖。延續第3圖,在該第一濕胚層170形成後,再將該第一下模具130沉入該第一漿槽175的該第一紙漿177的液面下,進行同一漿槽的第二次撈漿作業。本發明並不限制同一模具組件在同一漿槽中進行兩次以上的撈漿作業。
第8圖,第7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100合模時的示意圖。當該第一下模具130再次上移至該第一紙漿177的液面上後,該第一上模具140與該第一下模具1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三濕
胚層172。讓該第一紙漿177在該第一濕胚170上,形成形狀與該第一濕胚170雖然尺寸不同但彼此緊密結合的該第三濕胚層172。
第9圖,根據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300合模前的示意圖。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區別在於:該第一模具組件118與該第一吸引裝置190置入該第二漿槽275中。延續第3圖,在該第一濕胚層170形成後,再將該第一下模具130沉入該第二漿槽275的該第二紙漿277的液面下,在第二漿槽中進行第二次撈漿作業(不同的漿槽)。本發明並不限制同一模具組件在不同漿槽中進行兩次以上的撈漿作業。
第10圖,第9圖的濕紙塑撈漿系統300合模時的示意圖。當該第一下模具130再次上移至該第二漿槽275的該第二紙漿277的液面上後,該第一上模具140與該第一下模具1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四濕胚層173。讓該第二紙漿277在該第一濕胚170上,形成形狀與該第一濕胚170雖然尺寸不同但彼此緊密結合的該第四濕胚層173。本創作中的該第一吸引裝置190與該第二吸引裝置290只是為了說明方便,在實際操作中,該第一模具組件118可以跟該第二吸引裝置290搭配使用,該第二模具組件218可以跟該第一吸引裝置190搭配使用。
在本創作中,不論是使用一個模具組件或多個模具組件在一個漿槽或多個漿槽中進行撈漿及壓合,至少兩層濕胚層皆可以相互堆疊,且該上述至少兩層濕胚層的形狀能夠彼此對應。
以上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
於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100‧‧‧撈漿系統
110‧‧‧第一凹槽
118‧‧‧第一模具組件
130‧‧‧第一下模具
135‧‧‧第一側邊
140‧‧‧第一上模具
145‧‧‧第二側邊
150‧‧‧第一凸塊
160‧‧‧第一編網
175‧‧‧第一漿槽
177‧‧‧第一紙漿
190‧‧‧第一吸引裝置
Claims (11)
- 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包含:至少一漿槽,用於裝載紙漿;以及至少一模具組件,利用自該至少一漿槽中撈集該紙漿的漿體,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至少一模具組件之間分別形成至少兩層溼胚層;至少一吸引裝置,用於加速排放該至少兩層溼胚層的其中一溼胚層所含的水及/或水蒸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至少一漿槽包括一第一漿槽以及一第二漿槽,該第一漿槽用於裝載第一紙漿,該第二漿槽用於裝載第二紙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第一紙漿以及該第二紙漿兩者的組成成份相同或不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第一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與該第二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相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該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該第一下模具自該至少一漿槽中依次對該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分別形成該至少兩層溼胚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以及一第二模具組件,該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該第一下模具自該第一漿槽中對該第一紙漿撈集 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第一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層溼胚層,以及該第二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二上模具及一第二下模具,該第二下模具自該第二漿槽中對該第二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二上模具及該第二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第二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二上模具及該第二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層溼胚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該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該第一下模具依序自該第一漿槽中的該第一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溼胚層,以及該第一下模具自該第二漿槽中的該第二紙漿撈集漿體並利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相互壓合,進而使該紙漿的漿體在該第一上模具及該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溼胚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至少兩層溼胚層的尺寸不同但彼此緊密結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至少一模具組件能夠形成具有至少一凹槽的該至少一濕胚層,該至少一濕胚層的該至少一凹槽在該至少一凹槽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為0-8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其中該最長距離為0-6mm。
- 一種濕紙塑成品,經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濕紙塑撈漿系統,係 由上述至少兩層濕胚層相互堆疊所構成且該上述至少兩層濕胚層的形狀彼此對應。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19738.8U CN205420923U (zh) | 2014-12-08 | 2015-11-18 | 湿纸塑捞浆系统及湿纸塑成品 |
US15/052,342 US20160244917A1 (en) | 2015-02-24 | 2016-02-24 | Wet paper shape dredging system, wet paper shape product and wet paper-shape product forming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2088875P | 2014-12-08 | 2014-12-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8707U true TWM518707U (zh) | 2016-03-11 |
Family
ID=56086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17057U TWM518707U (zh) | 2014-12-08 | 2015-10-23 | 濕紙塑撈漿系統及一種濕紙塑成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20923U (zh) |
TW (1) | TWM518707U (zh) |
-
2015
- 2015-10-23 TW TW104217057U patent/TWM518707U/zh unknown
- 2015-11-18 CN CN201520919738.8U patent/CN20542092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20923U (zh) | 2016-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50746B2 (en) | Pulp molding process and paper-shaped article made thereby | |
US9951478B2 (en) | Pulp molding machine and paper-shaped article made thereby | |
US20160168801A1 (en) | Pulp molding machine, pulp molding process and paper-shaped article made thereby | |
US20160244917A1 (en) | Wet paper shape dredging system, wet paper shape product and wet paper-shape product forming method | |
TWI608144B (zh) | 溼紙塑成型方法及其紙塑成品 | |
TWI588319B (zh) | 濕紙塑撈漿系統、濕紙塑產品及濕紙塑產品的成形方法 | |
JP2018518605A (ja) | パルプ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ための型 | |
TWM522242U (zh) | 紙塑成型機結構及其紙塑成品 | |
RU2710175C2 (ru) | Легкий формованный продукт большого размер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
CN205387641U (zh) | 一种纸浆模塑自动成型机免冲洗的免切边产品成型装置 | |
DE112012002984T5 (de)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Metallgießform sowie Form | |
CN104275830A (zh) | 鞋盒的成形方法 | |
CN104552561A (zh) | 用于注浆成型的多孔模具 | |
CN108688192B (zh) | 一种c型梁复合材料成型工装及复合材料c型梁成型方法 | |
CN205115920U (zh) | 用于湿纸塑成型的捞浆系统及湿纸塑产品 | |
CN104118125A (zh) | 一种格栅及其制备方法 | |
TWM518707U (zh) | 濕紙塑撈漿系統及一種濕紙塑成品 | |
TWM515462U (zh) | 溼紙塑成型模具組件 | |
CN205167655U (zh) | 冲床废料落料口导料机构 | |
TWM515463U (zh) | 濕紙塑模具結構 | |
JPWO2017204360A1 (ja) | 竹繊維の圧縮硬化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竹繊維の圧縮硬化体 | |
JP2005290600A (ja) | 抄造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3276636B (zh) | 一种低密度纸板 | |
CN104760119A (zh) | 消除压力注浆成型时ito坯体边缘微裂纹缺陷的方法 | |
JP7248175B2 (ja) | パルプモールド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