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5043U - 隨身碟 - Google Patents

隨身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5043U
TWM505043U TW104205868U TW104205868U TWM505043U TW M505043 U TWM505043 U TW M505043U TW 104205868 U TW104205868 U TW 104205868U TW 104205868 U TW104205868 U TW 104205868U TW M505043 U TWM505043 U TW M50504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ard
axis
outer casing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5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Hu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4205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5043U/zh
Priority to US14/742,664 priority patent/US9612630B2/en
Publication of TWM505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5043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3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a housing or construction similar to well-known portable memory devices, such as SD cards, USB or memory stic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56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 H05K5/026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having standardized interfaces
    • H05K5/0278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having standardized interfaces of USB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隨身碟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隨身碟。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所製作的數位檔案變得愈來愈大。傳統磁碟結構式的硬碟雖可提供大容量的儲存空間,但因其體積較大而造成使用者攜帶不方便。近年來,隨著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的普及與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的降價,因此兼具容量大、相容性佳、方便攜帶的隨身碟(USB Flash Disk)被廣泛的應用於不同的電腦及儲存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
由於隨身碟是儲存模組(如上述記憶體)以連接器(例如USB插頭或IEEE 1394插頭)與電腦主機及儲存裝置等週邊裝置電性連接,並將其可疑動地組裝於外殼內而僅使連接器能伸出於外殼以達到與週邊裝置連接的目的。惟,在將連接器伸出外殼而與週邊裝置連接的過程中,常因結構的設計不良或不穩定而導致連接器因對接週邊裝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而又將其推回外殼 內。因此,如何讓儲存模組能順利地在外殼中移動且具備穩固的定位效果,便成為隨身碟製造商相當關注的議題。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隨身碟,其載件具有背離儲存模組而突出的彈性臂,以提高其在外殼內進行移動與定位時的結構強度。
本新型創作的隨身碟,包括外殼、載件以及儲存模組。載件沿第一軸可移動地設置於外殼內。載件具有彈性臂,且彈性臂沿第二軸可變形。儲存模組組裝至載件而隨載件相對於外殼移動,以使儲存模組的連接器伸出外殼或隱沒於外殼,其中彈性臂在未受力時具有沿著背離儲存模組的方向而突出的輪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臂未受力時具有弧形輪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臂未受力時是朝第二軸的第一方向突出。彈性臂受力時是朝第二軸的第二方向變形,其中第一方向相反於第二方向。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載件組裝至外殼內時,彈性臂受外殼抵壓而朝第二方向局部變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載件是一槽體。儲存模組組裝於槽體內且連接器沿第一軸延伸出槽體。彈性臂為槽體的一側板且與槽體的底板局部連接並保持間隙。當彈性 臂受力時,彈性臂朝向底板靠近而縮小間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彈性臂的相對兩端立接至底板,且上述的間隙位於彈性臂的相對兩端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外殼具有沿第一軸設置的一對卡槽,位於外殼的第一側壁且對應彈性臂。載件具有按壓部與至少一卡點,分別設置於彈性臂上且同位在背對儲存模組的一側。當載件組裝至外殼時,彈性臂抵接於外殼的第一側壁而受力,且彈性臂受力時所產生的彈性力驅使卡點卡置於該對卡槽的其中之一,或驅使卡點抵接於外殼之第一側壁位於該對卡槽之間的部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外殼具有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第一開口位於第一側壁,第二開口位於外殼的第二側壁。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彼此鄰接。該對卡槽位於第一開口的邊緣。按壓部穿過第一開口而突出於外殼。連接器隨載件移動而經由第二開口伸出外殼或隱沒於外殼。按壓部適於沿第二軸被按壓而使卡點卡置於其中一卡槽或從卡槽釋放。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外殼還具有凸肋,設置於第一側壁且位於第一開口的邊緣。凸肋連接於該對卡槽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凸肋沿第一軸延伸,且凸肋沿第二軸的厚度是沿第一軸而朝向該第二開口處遞增。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載件具有一對卡點,且所述一對卡點沿第三軸配置在按壓部的相對兩側。各卡槽是由沿第三軸配置的一對凹陷結構所形成,第一開口位於所述一對凹陷結構之間,且凹陷結構對應於卡點,第三軸正交於第一軸與第二軸。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載件是槽體,儲存模組組裝於槽體內且連接器沿第一軸延伸出槽體。彈性臂是與槽體的頂面局部連接並保持一間隙的板體結構。當彈性臂受力時,彈性臂朝向頂面靠近而縮小間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臂沿第一軸的相對兩端連接於頂面,且間隙位於彈性臂的相對兩端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外殼的頂部具有一對卡槽,沿第一軸配置且對應於彈性臂。載件具有按壓部與至少一卡點,分別設置於彈性臂上且同位在背對儲存模組的一側。當載件裝至外殼時,彈性臂抵接於外殼的頂部而受力,且彈性臂受力時所產生的彈性力驅使卡點卡置於所述一對卡槽的其中之一,或驅使卡點抵接於外殼之頂部位於所述一對卡槽之間的部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外殼具有位於頂部的開槽。所述一對卡槽位於開槽的邊緣。按壓部的局部穿過開槽而突出於外殼。按壓部適於沿第二軸被按壓而使卡點卡置於其中一卡槽或從卡槽釋放。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軸正交於 第二軸。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用以承載儲存模組的載件,其具有背離儲存模組而突出的彈性臂,因此能與外殼之間因彼此抵壓而產生彈性力,藉以提高載件與外殼之間的干涉力,而讓載件上的卡點與外殼上的卡槽能更穩固定相互卡置,彈性臂同時也因其突出的輪廓而提高結構強度,以防止因使用者按壓而產生朝向儲存模組彎折變形的情形發生。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隨身碟
110‧‧‧外殼
112‧‧‧第一部件
112a、112b、112c、114d、115、214‧‧‧開口
112d、112e‧‧‧凹口
114‧‧‧第二部件
114a、114b、116‧‧‧凸肋
114c、122a、122b‧‧‧凸柱
114e‧‧‧止擋部
114f、114g‧‧‧側壁
117、118、217、218‧‧‧卡槽
120、220‧‧‧載件
121‧‧‧底板
124、224‧‧‧按壓部
126、226‧‧‧卡點
128、228‧‧‧彈性臂
130‧‧‧儲存模組
132‧‧‧電路板
134‧‧‧連接器
212‧‧‧開槽
215‧‧‧前壁
216‧‧‧頂部
222‧‧‧頂面
g1、g2‧‧‧間隙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隨身碟的示意圖。
圖2與圖3分別以不同視角繪示圖1之隨身碟的爆炸圖。
圖4繪示圖3的儲存模組與載件結合後的俯視圖。
圖5與圖6分別繪示圖1的隨身碟於不同狀態的俯視圖。
圖7與圖8分別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範例實施例的隨身碟於不同狀態的示意圖。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隨身碟的示意圖。圖2與圖3分別以不同視角繪示圖1之隨身碟的爆炸圖,其 中圖3將圖2中的部份構件予以結合。同時,在圖式中提供直角座標系以利於相關構件的描述。
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隨身碟100包括外殼110、載件120與儲存模組130。外殼110是由第一部件112與第二部件114所構成,其中第一部件112在其兩側邊具有多個呈長條形的開口112a、112b(圖式中僅標示其中之一),而第二部件114在其兩側邊具有多個呈長條形的凸肋114a、114b(圖式中僅標示其中之一),以在第一部件112與第二部件114結合時,所述開口112a、112b與凸肋114a、114b相互卡合,以讓第一部件112與第二部件114能固定在一起。再者,第二部件114還具有側向的開口114d,及位在其對側的凸柱114c,而第一部件112還具有凹口112d與位在其對側的開口112c,當第一部件112與第二部件114結合時,所述凹口112d緊鄰且接觸於開口114d的周緣,而凸柱114c則穿設於開口112c以達到相互定位的效果,且形成空間以容置載件120與儲存模組130。同時,與開口112b同側的凹口112e嵌合於開口115週邊的凸肋而作為第一部件112與第二部件相互結合之部分結構。
請再參考圖2與圖3,載件120是沿X軸可移動地設置於外殼110之內,且載件120具有可沿Y軸變形的彈性臂128。儲存模組130組裝至載件120以隨載件120相對於外殼110(沿X軸)移動,以使儲存模組130的連接器134能經由開口114d伸出外殼110以與週邊裝置連接,或隱沒於外殼110而予以收納。在 此,儲存模組130例如是將記憶體等電子相關元件(未繪示)封裝於電路板132上,而在電路板132的一側銲接連接器134作為與其他週邊裝置的連接介面。惟,本實施例並未限制儲存模組130及其連接器134的型式,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儲存模組亦可為系統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模組,即在封裝體中包含單一晶片或多個晶片,且可再加上被動元件、電容、電阻、連接介面、天線...等任一元件以上所形成的封裝模組,並以連接器作為與週邊電性連接的連接介面,而所述連接器可為前述實施例的通用串列匯流排(USB)連接器,亦或是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其他連接器,如微通用匯流排(Micro-USB)等。
圖4繪示圖3的儲存模組與載件結合後的俯視圖。請同時參考圖2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載件120的彈性臂128在未受施力時(如圖4所示)是呈弧形輪廓的彎折狀態且沿著背離於儲存模組130的方向而突出。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載件120是一個具有沿X軸之單向開口的槽體,且儲存模組130藉由電路板132卡置於從槽體之底板121突出的凸柱122a、122b而得以從所述單向開口組裝於載件120內,並使連接器134沿X軸而從所述單向開口而延伸出槽體。再者,彈性臂128實質上為槽體的側板,其與底板121局部鄰接而保持間隙g1。如圖2、圖4所示,彈性臂128的相對兩端與底板121連接,而其餘未連接的部份則與底板121共同形成間隙g1,而使彈性臂128成為橫跨底板121之相對兩端的懸樑結構。換句話說,本實施力的彈性臂128能被視為槽 體的其中一側板,站立地連接在底板121的一側。如圖4所示,彈性臂128在未受力時是朝正Y軸方向突出,而在彈性臂128受力時則是朝負Y軸方向變形,因此當彈性臂128受力時,彈性臂128會朝底板121移近且縮小間隙g1。
圖5與圖6分別繪示圖1的隨身碟於不同狀態的俯視圖,在此省略外殼110的第一部件112而能清楚辨識載件120及儲存模組130在外殼110的運動狀態。如前所述,載件120的彈性臂128於未受力時是向正Y軸方向凸起,而其可變形方向是朝向負Y軸方向,因此,當載件120組裝於外殼110的第二部件114內時,彈性臂128受外殼110抵壓而朝向負Y軸方向產生局部變形。
請再參考圖2與圖3,在本實施例中,外殼110的第二部件114還具有彼此鄰接的側壁114f、114g,上述開口114d位於側壁114g上,凸肋114b位於側壁114f上。再者,外殼110還具有位於側壁114f上的開口115,以及沿X軸設置的卡槽117、118與凸肋116,其中卡槽117、118與凸肋116位在開口115的相對兩側緣上。在本實施例中,卡槽117與118分別是由沿Z軸設置的一對凹陷結構所形成,開口115實質上位於該對凹陷結構之間。
相對地,載件120還具有按壓部124與卡點126,分別設置在彈性臂128上且同位在背對儲存模組130(即面對正Y軸方向)的一側。當載件120組裝至第二部件114內後,彈性臂128與其上的按壓部124及卡點126會對應於側壁114f及其上的開口115。換句話說,此時的彈性臂128是抵接於外殼110的側壁114f, 並因此受力而朝向負Y軸產生局部變形,且彈性臂128受力時所產生的彈性力能驅使卡點126卡置於卡槽117或118,或驅使卡點126抵接於外殼110之側壁114f位於卡槽117、118之間的部份,亦即卡點126實際上會抵靠於凸肋116。按壓部124則會穿過開口115而突出於外殼110的側壁114f之外。
基於上述,從圖5與圖6即能得知,當隨身碟100未被使用時,其能將儲存模組130與載件120完全收納於外殼110之內,此時載件120的卡點126實質上卡置於卡槽117中,如圖5所示。當欲將隨身碟100連接至週邊裝置時,使用者即可沿Y軸按壓前述的按壓部124而讓彈性臂128朝向負Y軸方向變形,進而使卡點126脫離卡槽117,接著便能朝正X軸方向推動載件120,以使儲存模組130的連接器134經由開口114d而伸出外殼110。當連接器134已伸出外殼110而使用者停止施力於彈性臂128時(如圖6所示),則彈性臂128的彈性力會驅使卡點126卡置於卡槽118中,而使儲存模組130與載件120定位於圖6所示狀態。類似地,當欲收納儲存模組130時,則使用者再次沿Y軸(以負Y軸方向)施力於按壓部124而讓卡點126從卡槽118釋放,接著推移載件120沿負X軸方向退回外殼110內並抵靠於止擋部114e,此時使用者停止施力於按壓部124後,卡點126便能再次歸位並卡置於卡槽117,而連接器134再次隱沒於外殼110。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彈性臂128在未受力時是朝向正Y軸方向突出的弧形輪廓,因此更能承受使用者於按壓時(朝向負Y 軸方向)的施力,反過來說,彈性臂128因所述輪廓而能具備足夠的結構強度,以避免因變形而產生朝向負Y軸彎折突出(即所謂內縮狀態)的輪廓,因此能與卡槽117、118保持良好的卡扣關係而不至於鬆脫,亦即,本實施例的卡點126因彈性臂128的突出輪廓影響,而存有受(彈性臂128)驅動朝向卡槽117、118頂推的能力。
此外,在X軸上,凸肋116沿Y軸的尺寸(厚度)是從卡槽117朝向卡槽118或開口114d處(即正X軸方向)而逐漸遞增,因而造成卡槽118(沿Y軸)的側壁尺寸會大於卡槽117(沿Y軸)的側壁尺寸。如此一來,卡槽118與卡點126之間的干涉面積便能提高,進而讓儲存模組130與載件120處於圖6所示狀態時,能因此達到定位且不易被推移的效果。換句話說,當載件120從圖5轉換至圖6的過程中,即卡點126從卡槽117至卡槽118的移動過程中,隨著凸肋116(沿Y軸)的尺寸增加,彈性臂128的受力(變形量)也會隨之增加,如此更能提高彈性臂128與凸肋116之間沿Y軸的相互作用力,而讓卡點126能更穩固地定位在卡槽118中。
另需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載件120是具有一對卡點126(如圖3所示)沿Z軸分設於按壓部124的上、下兩側,以對應前述由沿Z軸設置的一對凹陷結構所形成卡槽117、118,在圖5或圖6所示狀態下,該對卡點126是卡置於卡槽117的一對凹陷結構中,或卡置於卡槽118的一對凹陷結構中。惟,本實 施例並不因此限制卡點的數量。
圖7與圖8分別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範例實施例的隨身碟於不同狀態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7與圖8,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隨身碟200的載件220是一槽體,儲存模組130組裝於槽體之內以讓其連接器134沿X軸伸出載件220。載件220的彈性臂228是一板體結構,其位在載件220(沿Z軸)的頂側且與載件220的頂面222局部鄰接並保持間隙g2,如圖8所示,彈性臂228是橫跨頂面222的懸樑結構(間隙g2位在彈性臂228與頂面222連接端之間)且具有背離儲存模組130而朝正Z軸方向突出的弧形輪廓。此外,載件220還具有位在彈性臂228上的按壓部224與沿Y軸設置在按壓部224之相對兩側的卡點226(在此僅繪示其中之一)。當彈性臂228受壓時(沿負Z軸方向的施力),彈性臂228會移近頂面222而縮小間隙g2。
在本實施例中,外殼210具有頂部216、前壁215、開槽212與開口214,頂部216鄰接於前壁215,開口214位於前壁215,開槽212位於頂部216且具有單向(朝向負X軸方向)開口。載件220與其內的儲存模組130沿開槽212而組裝於外殼210之內,同時彈性臂228抵接於外殼210的頂部216,按壓部224的局部穿過開槽212而突出於外殼210的頂部216,且按壓部224(沿X軸)可移動地耦接於開槽212。
與前述實施例類似地,本實施例也是藉由卡槽217、218而與彈性臂228上的卡點226相互卡置而達到定位之效果。詳細 而言,當載件220組裝於外殼210內後,彈性臂228會受頂部216的抵壓而局部變形,進而讓卡點226能因此而與卡槽217或218相互卡扣。使用者能藉由施力於按壓部224而讓卡點226從卡槽217或218釋放,以接續著沿X軸推動載件220在外殼210內來回移動,而讓連接器134經由開口214伸出或隱沒於外殼210。換句話說,與前述實施例相較之下,本實施例的彈性臂228及卡點226、卡槽217、218等結構均等同於前述實施例,其中差異僅在於彈性臂相對於載件的位置,以及載件與外殼的結合結構,而本實施例對於載件220相對於外殼210的移動模式則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便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藉由載件的一側具備彈性臂,即讓該側形成與載件之其餘部份存有間隙的懸樑結構,且讓彈性臂具備背離儲存模組而突出的弧形輪廓(即前述正Y軸方向或正Z軸方向),而讓載件在外殼內來回移動的過程中因所述結構而能提高其結構強度以抵抗反向變形(即前述負Y軸方向或負Z軸方向),而有效避免彈性臂會朝向儲存模組彎折的內縮情形。此舉也能使載件能因受到反向(即前述負Y軸方向或負Z軸方向)力量時(例如使用者施力於按壓部)便產生彈性力,而讓其卡點有效地與外殼的卡槽相互卡扣,而提高載件定位於外殼的特定位置時的干涉力。
再者,由於外殼的開口處尚設置有連接於卡槽之間的凸肋,且凸肋的厚度是朝向連接器所伸出之開口處遞增,亦即隨著 將載件推移而讓連接器伸出外殼時,載件的彈性臂所受之力量也會增加,同時所述凸肋也能造成卡槽的壁厚增加,而提高卡點與卡槽的干涉面積,以在連接器伸出外殼的同時,卡點與卡槽之間存在足夠的干涉力,而在讓隨身碟以其連接器與週邊裝置對接的過程中,能有效避免因對接力量過大而導致連接器又被推回外殼內的情形。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隨身碟
110‧‧‧外殼
112c、114d、115‧‧‧開口
114c‧‧‧凸柱
114f、114g‧‧‧側壁
118‧‧‧卡槽
124‧‧‧按壓部
128‧‧‧彈性臂
134‧‧‧連接器

Claims (15)

  1. 一種隨身碟,包括:一外殼;一載件,沿一第一軸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外殼內,該載件具有一彈性臂,該彈性臂沿一第二軸可變形;以及一儲存模組,組裝至該載件而隨該載件相對於該外殼移動,以使該儲存模組的一連接器伸出該外殼或隱沒於該外殼,其中該彈性臂在未受力時具有沿著背離該儲存模組的方向而突出的輪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彈性臂未受力時具有弧形輪廓,且該第一軸正交於該第二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彈性臂未受力時是朝該第二軸的一第一方向突出,該彈性臂受力時是朝該第二軸的一第二方向變形,該第一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載件組裝至該外殼內時,該彈性臂受該外殼抵壓而朝該第二方向局部變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載件是一槽體,該儲存模組組裝於該槽體內且該連接器沿該第一軸延伸出該槽體,該彈性臂為該槽體的一側板且與該槽體的一底板局部連接並保持一間隙,當該彈性臂受力時,該彈性臂朝向該底板靠近而縮小該間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彈性臂的相 對兩端立接至該底板,該間隙位於該彈性臂的相對兩端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外殼具有沿該第一軸設置的一對卡槽,位於該外殼的一第一側壁且對應該彈性臂;該載件具有一按壓部與至少一卡點,分別設置於該彈性臂上且同位在背對該儲存模組的一側;其中,當該載件組裝至外殼時,該彈性臂抵接於該外殼的該第一側壁而受力,且該彈性臂受力時所產生的彈性力驅使該卡點卡置於該對卡槽的其中之一,或驅使該卡點抵接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側壁位於該對卡槽之間的部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外殼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位於該第一側壁,該第二開口位於該外殼的一第二側壁,且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彼此鄰接;該對卡槽位於該第一開口的邊緣,該按壓部穿過該第一開口而突出於該外殼,該連接器隨該載件移動而經由該第二開口伸出該外殼或隱沒於該外殼,該按壓部適於沿該第二軸被按壓而使該卡點容置於其中一卡槽或從該卡槽釋放。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外殼還具有一凸肋,設置於該第一側壁且位於該第一開口的邊緣,該凸肋連接於該對卡槽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凸肋沿該 第一軸延伸,且該凸肋沿該第二軸的厚度是沿該第一軸而朝向該第二開口處遞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載件具有一對卡點,該對卡點沿一第三軸配置在該按壓部的相對兩側,而各該卡槽是由沿該第三軸配置的一對凹陷結構所形成,該第一開口位於該對凹陷結構之間,該對凹陷結構對應於該對卡點,該第三軸正交於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載件是一槽體,該儲存模組組裝於該槽體內且該連接器沿該第一軸延伸出該槽體,該彈性臂是與該槽體的一頂面局部連接並保持一間隙的板體結構,當該彈性臂受力時,該彈性臂朝向該頂面靠近而縮小該間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彈性臂沿該第一軸的相對兩端連接於該頂面,該間隙位於該彈性臂的相對兩端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外殼的一頂部具有一對卡槽,沿該第一軸配置且對應於該彈性臂,該載件具有一按壓部與至少一卡點,分別設置於該彈性臂上且同位在背對該儲存模組的一側,當該載件組裝至該外殼時,該彈性臂抵接於該外殼的該頂部而受力,且該彈性臂受力時所產生的彈性力驅使該卡點卡置於該對卡槽的其中之一,或驅使該卡點抵接於該外殼之該頂部位於該對卡槽之間的部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隨身碟,其中該外殼具有一開槽,位於該頂部,該對卡槽位於該開槽的邊緣,該按壓部的局部穿過該開槽而突出於該外殼,該按壓部適於沿該第二軸被按壓而使該卡點容置於其中一卡槽或從該卡槽釋放。
TW104205868U 2015-04-17 2015-04-17 隨身碟 TWM505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868U TWM505043U (zh) 2015-04-17 2015-04-17 隨身碟
US14/742,664 US9612630B2 (en) 2015-04-17 2015-06-17 Flash driv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868U TWM505043U (zh) 2015-04-17 2015-04-17 隨身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5043U true TWM505043U (zh) 2015-07-11

Family

ID=54152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5868U TWM505043U (zh) 2015-04-17 2015-04-17 隨身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612630B2 (zh)
TW (1) TWM50504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4848A (zh) * 2018-05-28 2019-12-06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自动弹出机构
CN113114875B (zh) * 2020-01-13 2022-12-2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
EP3923687B1 (en) * 2020-06-09 2024-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mor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2256B1 (en) * 2002-04-26 2006-08-15 Sandisk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card adapter
US8837134B2 (en) * 2011-11-04 2014-09-16 Ho E Screw & Hardware Co., Ltd. Side-push type retractable USB memory sti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12630B2 (en) 2017-04-04
US20160306398A1 (en)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8016B2 (en) USB type connector having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components
TWI590067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M505043U (zh) 隨身碟
TWM488731U (zh) 隨身碟
TWM539644U (zh) 安裝多個m.2固態硬碟的儲存模組
US7800897B2 (en) Light docking station applied to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9614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925965A (zh) 主機板模組
TWM484174U (zh) 隨身碟
TWI565166B (zh) Dual plug USB connector
TWI541630B (zh) 儲存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US20080024446A1 (en) Computer mouse
US9337562B1 (en) Pressable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1131630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astic engaging component
TWI829336B (zh) 電子裝置及扣環結構
TWI482338B (zh) 卡合結構
US20220061171A1 (en) Power adapter housing with snaps capable of bi-directional deflection
TWM523950U (zh) 隨身碟
TWI568334B (zh) 組裝扣具及主機板組件
CN204577699U (zh) 随身盘
TWM628353U (zh) 具可位移鎖定件之連接器
TWM634325U (zh) 後緣解鎖連接器
TWM484831U (zh) 連接器與應用其之儲存裝置
KR200370622Y1 (ko) 유에스비 메모리 보관 장치
TWI527313B (zh) 電子卡連接器與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