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5965A - 主機板模組 - Google Patents

主機板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5965A
TW201925965A TW106142977A TW106142977A TW201925965A TW 201925965 A TW201925965 A TW 201925965A TW 106142977 A TW106142977 A TW 106142977A TW 106142977 A TW106142977 A TW 106142977A TW 201925965 A TW201925965 A TW 2019259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motherboard
fixing structure
spac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2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惠民
廖志龍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2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92596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5965A/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主機板模組包含主機板、第一固定結構、電路板以及卡合結構。主機板具有插槽。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主機板上。電路板具有電連接部。電路板的電連接部配置以可插拔地耦接主機板的插槽。卡合結構連接電路板,具有開口以及卡合空間,並包含位於卡合空間內的卡止件。卡合結構的卡合空間配置以容置由開口插入之第一固定結構。卡合結構的卡止件配置以與容置於卡合空間之第一固定結構相卡合。

Description

主機板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主機板模組。
由於電腦主電路板功能有限,為增進電腦之功能,必須於主電路板上設置連接器以組接擴充卡式模組。而為增加卡式模組之穩定性,常常需採用固持裝置,其係於卡式模組上固定裝設有固持裝置,藉固持裝置與電腦機殼相扣接而使卡式模組與主電路板之位置關係固定。然而,隨著卡式模組日趨小型化,且主電路板上各種元件的佈置位置也隨著電腦體積的縮小而不斷改變,通過固持裝置與電腦機殼相扣接之固定方式也受到限制。
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主機板模組包含主機板、第一固定結構、電路板以及卡合結構。主機板具有插槽。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主機板上。電路板具有電連接部。電路板的電連接部配置以可插拔地耦接主機板的插槽。卡合結構連接電路板,具有開口以及卡合空間,並包含位於卡合空間內的卡止件。卡合結構的卡合空間配置以容置由開口插入之第一固定結構。卡合結構的卡止件配置以與容置於卡合空間之第一固定結構相卡合。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主機板模組還包含殼體。殼體設置於主機板上,並包含側壁。第一固定結構自殼體的側壁突出。卡合結構還具有長槽孔。卡合結構的長槽孔與開口分別開設於卡合結構上相連的兩表面,且與開口連接。當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耦接主機板的插槽時,第一固定結構穿入卡合結構的長槽孔且卡合於卡合結構的卡止件與卡合空間遠離開口的末端之間。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第一固定結構為柱體。柱體包含相連接的頭部以及頸部。柱體的頸部連接殼體的側壁。柱體的頭部配置以可滑動地穿入卡合結構的長槽孔而位於卡合空間中,且卡合於卡合結構的卡止件與卡合空間的末端之間。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主機板模組還包含第二固定結構。第二固定結構自殼體的側壁突出。當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耦接主機板的插槽時,第二固定結構穿入卡合結構的長槽孔而部分地位於卡合空間中,且位於卡合結構的卡止件相對第一固定結構的一側。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卡合結構的卡止件包含彈臂以及突出部。卡止件之彈臂的一端部連接於突出部。卡止件之彈臂的另一端部連接於卡合結構形成卡合空間的內壁的一部分上。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主機板上,且具有頸縮部。當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耦接主機板的插槽時,卡合結構的卡止件與第一固定結構的頸縮部相卡合。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卡合結構還包含彈性壁。卡合結構的彈性壁形成卡合空間的內壁的一部分。卡合結構的卡止件自彈性壁突伸於卡合空間內。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卡合結構具有兩開槽。於卡合結構中,位於兩開槽之間的部位形成彈性壁。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主機板模組更包含把手。把手連接卡合結構相對開口的一側。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前述之主機板模組更包含擴充卡。擴充卡插接於電路板上。
綜上所述,本揭露藉由位於主機板上的固定結構,以卡合連接於電路板之卡合結構。藉此,本實施方式不須使用額外的工具即可將電路板安裝於主機板上,且不會於安裝過程中占用周邊零件的使用空間。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固定結構以及卡合結構可將安裝電路板至主機板上時所需使用的空間最小化,以增加將電路板應用於不同系統中的彈性,並使得使用者僅需使用手就即可操作,且同時藉由固定結構以及卡合結構即可穩定地將電路板固定於主機板上。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把手係連接卡合結構相對開口的一側。藉此,當欲解除連接於卡合結構之電路板與主機板之間的連接關係時,使用者僅需將把手朝遠離主機板的方向移動,則可解除卡合結構與設置於主機板上之固定結構之間的卡扣關係,進而可將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自主機板的插槽拔出,使得電路板與主機板相分離。
以下的說明將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方式或實施例來實施本揭露的主題。元件或排列的具體範例將在以下討論以簡化本揭露。當然,這些描述僅為部分範例且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此外,本揭露可能會在不同的範例中重複標號或文字。重複的目的是為了簡化及明確敘述,而非界定所討論之不同實施方式及配置間的關係。
請參照第1A圖至第2C圖。第1A圖以及第1B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1的立體圖。第1A圖中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未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而第1B圖中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第2A圖至第2C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1的側視圖,並省略繪示殼體11,而僅繪示固定結構12a以及固定結構12b。如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主機板模組1包含主機板10、殼體11、固定結構12a、12b及18(見第1A圖)、電路板14、母插槽142、擴充卡15、第一卡合結構16、第二卡合結構19、第一把手13以及第二把手17。以下將詳細介紹各元件的結構、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
如第1A圖所示,主機板10具有插槽100。主機板10的插槽100配置以沿著垂直於主機板10的第一方向D1而與其他擴充卡對接。殼體11、固定結構12a以及固定結構12b設置於主機板10上。詳細而言,殼體11包含側壁110。側壁110實質上垂直於主機板10。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殼體11係用以放置電子裝置(圖未示),使得電子裝置位於兩側壁110之間,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電子裝置包含散熱裝置、硬碟或任何其他適合的裝置。
此外,於本實施方式中,實質上垂直於側壁110的方向被定義為第二方向D2。側壁110的延伸方向被定義為第三方向D3。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彼此相交。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彼此實質上相互正交。
如第1A圖所示,固定結構12a以及固定結構12b分別自殼體11的側壁110突出,且沿著第一方向D1配置,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方式中,固定結構12a為柱體,且包含相連接的頭部120a以及頸部122a。固定結構12a的頸部122a連接殼體11的側壁110。於本實施方式中,固定結構12a的頸部122a沿著第三方向D3具有寬度W1(見第2A圖),而頭部120a沿著第三方向D3具有寬度W2(見第2A圖)。寬度W2係大於寬度W1。固定結構12b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固定結構12a之結構大致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在此要說明的是,固定結構12b與固定結構12a的差異在於,固定結構12b相較於固定結構12a靠近主機板10。
如第1A圖所示,固定結構18設置於主機板10上,實質上沿著第一方向D1遠離主機板10突出,且朝主機板10的方向依序具有第一固定部180、頸縮部182以及第二固定部184。固定結構18的頸縮部182連接於第一固定部180與第二固定部184之間。固定結構18的第一固定部180、頸縮部182以及第二固定部184分別於徑向上方具有寬度W3、寬度W4以及寬度W5(見第3C圖)。固定結構18之第二固定部184的寬度W5實質上相等於第一固定部180的寬度W3,並大於頸縮部182的寬度W4。
於本實施方式中,電路板14具有電連接部140(見第1A圖)。母插槽142固接於電路板14,且支援PCI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規格或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規格的固態硬碟,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配置以沿著第一方向D1可插拔地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擴充卡15插接於電路板14上,以透過電連接部140以及插槽100電性連接於主機板10。於本實施方式中,擴充卡15為M.2(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 NGFF)固態硬碟,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任何適合的擴充卡皆可應用於本揭露。
接著,本實施方式藉由第2A圖、第2B圖以及第2C圖詳細介紹第一卡合結構16的結構、功能以及與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如第2A圖以及第2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卡合結構16連接電路板14的一端,具有第一開口160、第一卡合空間162、第一內壁163、長槽孔166以及讓位空間168,並包含位於第一卡合空間162內的第一卡止件164。
於第2A圖中,第一卡合結構16的長槽孔166與第一開口160分別開設於第一卡合結構16上相連的兩表面,且與第一開口160連接。第一卡合結構16的第一內壁163圍繞形成第一卡合空間162。第一卡合空間162配置以容置由第一開口160插入之固定結構12a以及固定結構12b,並具有末端162a。第一卡合空間162的末端162a位於第一卡止件164遠離第一開口160的一側。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卡合結構16的第一卡止件164包含彈臂1640以及突出部1642。第一卡止件164之彈臂1640延伸於第一卡合空間162,並實質上平行於第一內壁163。詳細而言,彈臂1640具有第一端部1644以及相對第一端部1644遠離第一開口160的第二端部1646。彈臂1640的第一端部1644連接於第一卡合結構16之第一內壁163的一部分上。彈臂1640的第二端部1646連接於突出部1642。第一卡止件164的突出部1642鄰近於第一卡合空間162的末端162a,且配置以與容置於第一卡合空間162之固定結構12a相卡合,以將滑固定結構12a卡止於第一卡合空間162的末端162a。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卡合結構16的讓位空間168位於第一卡止件164相對第一卡合空間162的一側,並配置以當第一卡止件164受壓迫時容置第一卡止件164的至少一部分。
請參照第2A圖。第2A圖中所示之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未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於本實施方式中,在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相對移動靠近期間,固定結構12a的頭部120a(見第1A圖)經由第一開口160滑動地穿入第一卡合結構16的長槽孔166而位於第一卡合空間162中,並自第一開口160朝第一卡合空間162之末端162a滑動。固定結構12a的頸部122a(見第1A圖)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卡合空間162外。
於前述結構配置下,在第三方向D3上,長槽孔166具有寬度W6。固定結構12a的頸部122a(見第1A圖)的寬度W1係實質上等於或小於長槽孔的寬度W6。固定結構12a的頭部120a(見第1A圖)的寬度W2係大於長槽孔的寬度W6。因此,當固定結構12a的頭部120a位於第一卡合空間162中時,固定結構12a會限制第一卡合結構16於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上的移動,且至少卡合於第一卡合結構16的第一開口160與第一卡止件164的突出部1642之間,進而定位電路板14的位置。
接著,請參照第2B圖。第2B圖中所示之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未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在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繼續相對移動靠近期間,固定結構12b的頭部120b(見第1A圖)經由第一開口160滑動地穿入第一卡合結構16的長槽孔166而位於第一卡合空間162中,並自第一開口160朝第一卡止件164的突出部1642移動。固定結構12b的頸部122b(見第1A圖)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卡合空間162外。於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固定結構12a與固定結構12b沿著第一方向D1配置,因此當固定結構12a與固定結構12b皆位於第一卡合空間162中時,第一卡合結構16僅會沿著第一方向D1移動,而不會在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所形成的平面上轉動,進而可穩定地將電路板14沿著第一方向D1朝主機板10繼移動。
接著,當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繼續相對移動靠近而使得固定結構12a接觸第一卡止件164之突出部1642靠近第一開口160的一側時,固定結構12a會壓迫第一卡止件164之突出部1642。因此,突出部1642會受到固定結構12a的壓迫,而被擠壓出第一卡合空間162外而至讓位空間168,進而使得固定結構12a可克服突出部1642於結構配置上的干涉,因而滑動至突出部1642遠離第一開口160的一側(見第2C圖)。
接著,請參照第2C圖。第2C圖中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見第2A圖以及第2B圖)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當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繼續相對移動靠近而使得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與主機板10的插槽100插接時,固定結構12a卡合於第一卡合結構16的第一卡止件164與第一卡合空間162的末端162a之間。突出部1642在不受到固定結構12a壓迫的情況下會藉由彈臂1640而再突伸於第一卡合空間162中。因此,當固定結構12a滑動至第一卡合空間162之末端162a時,突出部1642可阻礙固定結構12a遠離第一卡合空間162之末端162a來滑動,因而可維持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之間的距離,亦即,可維持電連接部140與插槽100之間的距離,以確保電連接部140與插槽100之間的結合。
於本實施方式中,當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時,固定結構12b位於第一卡合結構16的第一卡止件164相對固定結構12a的一側。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把手13連接第一卡合結構16相對第一開口160的一側。藉此,當欲解除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之間的連接關係時,使用者僅需將第一把手13朝遠離主機板10的方向移動,並帶動第一卡合結構16與固定結構12a以及固定結構12b相對移動,使得固定結構12a接觸第一卡止件164之突出部1642遠離第一開口160的一側時,固定結構12a會壓迫第一卡止件164之突出部1642。藉此,突出部1642會受到固定結構12a的壓迫,而被擠壓出第一卡合空間162外而至讓位空間168中,進而使得固定結構12a可克服突出部1642於結構配置上的干涉,因而滑動至突出部1642靠近第一開口160的一側。藉由前述做動下,第一卡合結構16與固定結構12a之間的卡扣關係會被解除,進而可將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自主機板10的插槽100拔出,使得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相分離。
接著,請參照第3A圖以及第3B圖。第3A圖以及第3B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1的部分結構於不同視角下的部分結構立體圖。此外,為了能更理解本揭露,第3A圖以及第3B圖省略繪示如第1A圖以及第1B圖所示之部分母插槽142以及擴充卡15。
本實施方式藉由第3A圖以及第3B圖詳細介紹第二卡合結構19的結構、功能以及與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如第3A圖以及第3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卡合結構19連接電路板14相對第一卡合結構16(見第2A圖至第2C圖)的一端,具有第二開口190、第二卡合空間192以及兩開槽198,並包含位於第二卡合空間192內的第二卡止件194(見第3B圖)以及彈性壁196(見第3A圖)。
於第3A圖以及第3B圖中,第二卡合結構19的第二卡合空間192配置以容置由第二開口190插入之固定結構18(見第3C圖以及第3D圖),並具有末端192a(見第3C圖以及第3D圖)。第二卡合結構19的末端192a位於第二卡止件194遠離第二開口190的一側。於第二卡合結構19中,位於兩開槽198之間的部位形成彈性壁196。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卡合結構19的彈性壁196形成第二卡合空間192的第二內壁193(見第3B圖)的一部分。第二卡合結構19的第二卡止件194自彈性壁196突伸於第二卡合空間192內。第二卡合結構19的第二卡止件194配置以與容置於第二卡合空間192之固定結構18的頸縮部182(見第3C圖以及第3D圖)相卡合。
請參照第3C圖以及第3D圖。第3C圖以及第3D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1沿著如第1A圖中的線段1A-1A於不同組裝階段下的剖視圖。於第3C圖中,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未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請參照第2B圖),而於第3D圖中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耦接主機板10的插槽100(請參照第2C圖)。
如第3C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在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相對移動靠近期間,固定結構18經由第二開口190滑動而部分位於第二卡合空間192中,並自第二開口190朝第二卡止件194移動。
因此,固定結構18會限制第二卡合結構19於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上的移動,且至少卡合於第一卡合結構16的第一開口160與第二卡止件194之間,進而定位電路板14的位置。於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固定結構18實質上沿著第一方向D1遠離主機板10突出,因此將套接於其上之第二卡合結構19限制移動於第一方向D1上。
接著,當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繼續相對移動靠近而使得固定結構18的第二固定部184接觸第二卡止件194靠近第二開口190的一側時,第二固定部184會壓迫第二卡止件194。因此,第二卡止件194會受到的第二固定部184的壓迫而被擠壓,並進一步擠壓第二卡合結構19的彈性壁196。彈性壁196受到擠壓而會朝遠離第二卡合空間192凹陷變形,並帶動第二卡止件194遠離第二卡合空間192,進而使得固定結構18的第二固定部184可克服第二卡止件194於結構配置上的干涉,因而滑動至第二卡止件194遠離第二開口190的一側。
接著,如第3D圖所示,當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繼續相對移動靠近而使得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與主機板10的插槽100耦接時(請參照第2C圖),固定結構18的第二固定部184卡合於第二卡合結構19的第二卡止件194與第二卡合空間192的末端192a之間,且第二卡合結構19的第二卡止件194與固定結構18的頸縮部182相卡合。
詳細而言,第二卡止件194在不受到第二固定部184壓迫的情況下會藉由彈性壁196而再突伸於第二卡合空間192中。因此,當固定結構18的第二固定部184滑動至第二卡合空間192的末端192a時,第二卡止件194可阻礙第二固定部184遠離第二卡合空間192的末端192a來滑動。此外,第二卡合結構19的第二卡止件194與固定結構18的頸縮部182之間的卡合也可阻礙第二卡合結構19相對固定結構18移動。於前述結構配置下,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之間的距離可被維持,進而維持電連接部140與插槽100之間的距離(請參照第2C圖),以確保電連接部140與插槽100之間的結合。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把手17連接第二卡合結構19相對第二開口190的一側。第二把手17的結構以及功能與第一把手13之結構大致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藉此,當欲解除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之間的連接關係時,使用者僅需將第二把手17朝遠離主機板10的方向移動,並帶動第二卡合結構19與固定結構18相對移動,使得固定結構18的第二固定部184接觸第二卡止件194遠離第二開口190的一側時,第二固定部184會壓迫第二卡止件194。藉此,第二卡止件194會受到第二固定部184的壓迫,而被擠壓遠離第二卡合空間192,進而使得固定結構18的第二固定部184可克服第二卡止件194於結構配置上的干涉,因而滑動至第二卡止件194靠近第二開口190的一側。藉由前述做動下,第二卡合結構19與固定結構18之間的卡扣關係會被解除,進而可將電路板14的電連接部140自主機板10的插槽100拔出,使得電路板14與主機板10相分離。
由以上對於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揭露藉由位於主機板上的固定結構,以卡合連接於電路板之卡合結構。藉此,本實施方式不須使用額外的工具即可將電路板安裝於主機板上,且不會於安裝過程中占用周邊零件的使用空間。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固定結構以及卡合結構可將安裝電路板至主機板上時所需使用的空間最小化,以增加將電路板應用於不同系統中的彈性,並使得使用者僅需使用手就即可操作,且同時藉由固定結構以及卡合結構即可穩定地將電路板固定於主機板上。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把手係連接卡合結構相對開口的一側。藉此,當欲解除連接於卡合結構之電路板與主機板之間的連接關係時,使用者僅需將把手朝遠離主機板的方向移動,則可解除卡合結構與設置於主機板上之固定結構之間的卡扣關係,進而可將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自主機板的插槽拔出,使得電路板與主機板相分離。
前述多個實施方式的特徵可使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更佳地理解本揭露之各個態樣。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瞭解,為了達到相同之目的及/或本揭露之實施方式之相同優點,其可利用本揭露為基礎,進一步設計或修飾其他製程及結構。在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樣的均等結構並未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而在不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下,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在此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及修正。
1‧‧‧主機板模組
10‧‧‧主機板
11‧‧‧殼體
12a、12b、18‧‧‧固定結構
13‧‧‧第一把手
14‧‧‧電路板
15‧‧‧擴充卡
16‧‧‧第一卡合結構
17‧‧‧第二把手
19‧‧‧第二卡合結構
100‧‧‧插槽
110‧‧‧側壁
120a、120b‧‧‧頭部
122a、122b‧‧‧頸部
140‧‧‧電連接部
142‧‧‧母插槽
160‧‧‧第一開口
162‧‧‧第一卡合空間
162a、192a‧‧‧末端
163‧‧‧第一內壁
164‧‧‧第一卡止件
166‧‧‧長槽孔
168‧‧‧讓位空間
180‧‧‧第一固定部
182‧‧‧頸縮部
184‧‧‧第二固定部
190‧‧‧第二開口
192‧‧‧第二卡合空間
193‧‧‧第二內壁
194‧‧‧第二卡止件
196‧‧‧彈性壁
198‧‧‧開槽
1640‧‧‧彈臂
1642‧‧‧突出部
1644‧‧‧第一端部
1646‧‧‧第二端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W1、W2、W3、W4、W5、W6‧‧‧寬度
1A-1A‧‧‧線段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A圖以及第1B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的立體圖,其中第1A圖中電路板的電連接部未耦接主機板的插槽,而第1B圖中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耦接主機板的插槽。 第2A圖、第2B圖以及第2C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的側視圖,並省略繪示殼體,其中第2A圖以及第2B圖中電路板的電連接部未耦接主機板的插槽,而第2B圖中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耦接主機板的插槽。 第3A圖以及第3B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的部分結構於不同視角下的部分結構立體圖。 第3C圖以及第3D圖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主機板模組沿著如第1A圖中的線段1A-1A於不同組裝階段下的剖視圖,其中於第3C圖中電路板的電連接部未耦接主機板的插槽,而於第3D圖中電路板的電連接部耦接主機板的插槽。

Claims (10)

  1. 一種主機板模組,包含: 一主機板,具有一插槽; 一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該主機板上; 一電路板,具有一電連接部,該電連接部配置以可插拔地耦接該插槽;以及 一卡合結構,連接該電路板,具有一開口以及一卡合空間,並包含位於該卡合空間內的一卡止件,其中該卡合空間配置以容置由該開口插入之該第一固定結構,且該卡止件配置以與容置於該卡合空間之該第一固定結構相卡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還包含一殼體,設置於該主機板上,並包含一側壁,該第一固定結構自該側壁突出,該卡合結構還具有一長槽孔,與該開口分別開設於卡合結構上相連的兩表面,且與該開口連接,其中當該電連接部耦接該插槽時,該第一固定結構穿入該長槽孔且卡合於該卡止件與該卡合空間遠離該開口的一末端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第一固定結構為一柱體,該柱體包含相連接的一頭部以及一頸部,該頸部連接該側壁,該頭部配置以可滑動地穿入該長槽孔而位於該卡合空間中,且卡合於該卡止件與該卡合空間的該末端之間。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主機板模組,還包含一第二固定結構自該側壁突出,當該電連接部耦接該插槽時,該第二固定結構穿入該長槽孔而部分地位於該卡合空間中,且位於該卡止件相對該第一固定結構的一側。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卡止件包含一彈臂以及一突出部,該彈臂之一端部連接於該突出部,而該彈臂之另一端部連接於該卡合結構形成該卡合空間的內壁的一部分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該主機板上,且具有一頸縮部,當該電連接部耦接該插槽時,該卡止件與該頸縮部相卡合。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卡合結構還包含一彈性壁,該彈性壁形成該卡合空間的內壁的一部分,該卡止件自該彈性壁突伸於該卡合空間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主機板模組,其中該卡合結構具有兩開槽,於該卡合結構中位於該兩開槽之間的部位形成該彈性壁。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更包含一把手,該把手連接該卡合結構相對該開口的一側。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機板模組,更包含一擴充卡,該擴充卡插接於該電路板上。
TW106142977A 2017-12-07 2017-12-07 主機板模組 TW2019259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2977A TW201925965A (zh) 2017-12-07 2017-12-07 主機板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2977A TW201925965A (zh) 2017-12-07 2017-12-07 主機板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965A true TW201925965A (zh) 2019-07-01

Family

ID=6804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2977A TW201925965A (zh) 2017-12-07 2017-12-07 主機板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259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2537A (zh) * 2020-03-10 2021-09-1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固定结构
US11585359B2 (en) 2021-03-15 2023-02-21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TWI810536B (zh) * 2021-03-17 2023-08-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2537A (zh) * 2020-03-10 2021-09-1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固定结构
CN113382537B (zh) * 2020-03-10 2022-10-2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固定结构
US11585359B2 (en) 2021-03-15 2023-02-21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TWI810536B (zh) * 2021-03-17 2023-08-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5027B2 (en) Cl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TW201925965A (zh) 主機板模組
TWI669857B (zh) 連接器
US20150009617A1 (en) Expansion card module
TWM503601U (zh) 介面卡固定模組
TWI602362B (zh) 承載模組和接頭模組
US7077578B2 (en) Hot plugging device for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US1049093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1572896B2 (en) Quick-release mechanism for fan, fixing assembly for fan, and fan assembly
TWI433638B (zh) 電路板輔助固定裝置與電子設備
CN109116478B (zh) 可插拔收发模块
US9685749B1 (en) Cable limiting device and server thereof
CN109839996B (zh) 主板模块
TWI548973B (zh) 擴充裝置
JP4764573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9060426B2 (en) Securing mechanism
TW201440333A (zh) 電子設備及其連接器防脫裝置
TWM505043U (zh) 隨身碟
TW201925955A (zh) 主機板組件及其卡扣裝置
TWM567405U (zh) 電子裝置及其抽取結構
US9337562B1 (en) Pressable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6519155B1 (en) Retainer device for heat sink assembly
TW201517759A (zh) 快拆扣合組件
TW202121958A (zh) 擴充卡安裝結構及電路組件
TWM448074U (zh) 薄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