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8393U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8393U
TWM498393U TW103208393U TW103208393U TWM498393U TW M498393 U TWM498393 U TW M498393U TW 103208393 U TW103208393 U TW 103208393U TW 103208393 U TW103208393 U TW 103208393U TW M498393 U TWM498393 U TW M49839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wiring
flat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8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kira Sagayama
Ayako Ida
Akinori Mizumura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M498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8393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
電子設備(諸如個人電腦、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數碼相機、攝像機、音樂播放機、遊戲機以及車輛導航系統)使用連接器將裝設在一印刷電路板上的多個部件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諸如一柔性電路板(FPC)(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圖11為現有的一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在該圖中,901是一柔性電路板,所述柔性電路板包括藉由對形成在一樹脂片915的一個表面上的銅箔進行圖案化而形成的多個導體961。所述多個導體961的上表面均由樹脂膜916覆蓋。多個通孔917還形成在柔性電路板901的端部。各通孔917形成在相鄰的導體961之間。靠近所述端部的樹脂膜916被除去,以露出導體961。
這裡,811是用以將柔性電路板901連接於一印刷電路板(未示出)的連接器的基座,而851表示該連接器中的多個端子。各端子851的一端焊接於露出於印刷電 路板的表面的一連接器。在端子851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一開口部812形成在基座811中,以使所述多個端子851露出於開口部812內。用以收容柔性電路板901的一端的一凹部813形成於基座811的上表面。凹部813的三個側面由一前壁部815及一對側壁部814形成。
另外,821是一蓋元件,所述蓋元件具有在一個側面上突出的多個梳齒引導部822。各梳齒引導部822插入露出於開口部812內的端子851之間的一間隙852。
當柔性電路板901連接於所述連接器時,柔性電路板901的端部插入凹部813,同時露出的導體961面向基座811的上表面。此時,各露出的導體961面向露出於開口部812內的一端子851,而各通孔917面向端子851之間的一間隙852。蓋元件821的方位設置為使梳齒引導部822面向基座811的上表面,且從柔性電路板901上方裝設於基座811。此時,各梳齒引導部822穿過通孔917,插入且接合端子851之間的間隙852。以這種方式,柔性電路板901壓接基座811,導體961接觸端子851,而柔性電路板901連接於所述連接器。
專利文獻1:特許專利揭露號8-138808
在現有的連接器中,蓋元件821上的梳齒引導部822插入且接合露出於開口部812內的端子851之間的間隙852。因此,基座811的高度尺寸不能減小,且端子851之間的間距不能縮小。隨著設備小型化及高密度化的進展,這使減小高度(profile)及電極的高密度化(more integrated)困難。
為了解決現有的連接器的問題,本新型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靠的片式連接器(sheet connector),其中,凸部形成在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的導電跡線連接部的配線,由此,所述平板狀線纜能夠更容易且可靠地被連接,能夠更容易地製造,甚至使母型連接器的結構更簡單、更高密度化、更小型化、且高度減小的同時能夠變得更可靠。
本新型為一種連接器,其具有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的一平板狀的線纜連接部以及對接於另一連接器的一平板狀的對接部,所述連接器包括:多個端子,設置於所述對接部,用以接觸所述另一連接器的多個端子;導電連接部,露出於所述線纜連接部且連接於所述平板狀線纜的多個導電跡線連接部;以及多個配線,自所述對接部向線纜連接部延伸,各配線電連接於一端子和對應的導電跡線連接部;所述導電連接部具有形成在所述配線上的一凸部,且所述凸部的上表面與線纜連接部的一個外表面大體在同一高度。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所述線纜連接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所述線纜連接部的連接部收容開口,且所述各導電連接部露出於各連接部收容開口內。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所述各連接部收容開口比所述導電連接部寬。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所述線纜連接部包括設置於所述配線的一個表面的絕緣基片以及設置於所述配線的另一表面的一絕緣覆蓋片;所述各連接部收容開口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所述絕緣基片的一開口部以及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所述絕緣覆蓋片的一開口部;所述各凸部的上表面與基片的外表面大體在同一高度。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所述多個導電連接部並排設置,從而形成沿所述連接器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多個排,且相鄰排的導電連接部設置為在所述連接器的厚度方向上相對於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
在本新型的連接器中,凸部形成在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的導電跡線連接部的配線。以這種方式,所述平板狀線纜能夠更容易且可靠地被連接,能夠更容易地製造,甚至使母型連接器的結構更簡單、更高密度化、更小型化、且高度減小的同時能夠變得更可靠。
1‧‧‧母型連接器
111‧‧‧本體部
11‧‧‧對接部
11a、111a‧‧‧前端
12‧‧‧線纜連接部
12a‧‧‧連接凹部
12c‧‧‧連接部收容開口
13‧‧‧連接器接合耳部
13a、118b‧‧‧扣持凸部
13b‧‧‧保持凸部
13c、113b‧‧‧保持部
15、92、115‧‧‧基片
15a、16a、17a、18a、19a ‧‧‧端子收容開口
15b‧‧‧輔助凸部收容開口
15c、17c‧‧‧配線收容開口
16、118‧‧‧接合加強板
16b、18b、53‧‧‧臂部
17、93‧‧‧覆蓋片
17b‧‧‧通孔
18‧‧‧粘結層
19、116‧‧‧加強層
19b‧‧‧輔助加強層
51‧‧‧平板狀端子
51a‧‧‧端子連接孔
52‧‧‧端子分離空間
54、812‧‧‧開口部
54a‧‧‧大徑部
54b‧‧‧小徑部
56‧‧‧端子加強層
61‧‧‧配線
61a‧‧‧連接凸部
62‧‧‧連接端部
62a‧‧‧配線連接孔
63‧‧‧線纜連接加強層
63a‧‧‧輔助凸部
91‧‧‧平板狀線纜
91a、153b‧‧‧前端部
91a1‧‧‧窄部
91a2‧‧‧寬部
93a‧‧‧連接墊收容開口部
93b‧‧‧輔助墊收容開口部
95‧‧‧連接墊
96‧‧‧輔助墊
101‧‧‧公型連接器
111b‧‧‧後端
113‧‧‧連接器接合凹部
113a‧‧‧保持凹部
118a‧‧‧插入凹部
118c‧‧‧前端扣持凹部
118d‧‧‧後端扣持凹部
151‧‧‧導電圖案
152‧‧‧圖案分離空間
153‧‧‧突出端子
153a‧‧‧基端部
153c‧‧‧側面部
156‧‧‧輔助金屬配件
156a‧‧‧凹部
156b‧‧‧固定用耳部
157‧‧‧間隔元件
811‧‧‧基座
813‧‧‧凹部
814‧‧‧側壁部
815‧‧‧前壁部
821‧‧‧蓋元件
822‧‧‧梳齒引導部
851‧‧‧端子
852‧‧‧間隙
901‧‧‧柔性電路板
915‧‧‧樹脂片
916‧‧‧樹脂膜
917‧‧‧通孔
961‧‧‧導體
圖1a為從母型連接器的對接表面相反側觀察的視圖,而圖1b為母型連接器的對接表面側觀察的一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公型連接器的一立體圖。
圖3為一分解圖,其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公型連接器的層狀結構。
圖4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沿圖1中A-A箭頭所取的一簡化剖視圖。
圖5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圖6a、6b分別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的從對接表面相反側觀察的一立體圖與僅為配線層的一立體圖。
圖7為一平面圖,其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靠近平板狀線纜的前端。
圖8a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的前端的母型連接器的從對接表面相反側觀察的一立體圖,而圖8b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的前端的母型連接器的從對接表面側觀察的一立體圖。
圖9a~9c為平面圖,分別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公型連接器和母型連接器的對接操作中的各階段。
圖10為一立體圖,其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對接後的公型連接器和母型連接器。
圖11為現有的一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接下來為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參照附圖的一具體說明。
圖2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公型連接器的一立體圖,而圖3為一分解圖,其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公型連接器的層狀結構。
在圖中,101為本新型的二個連接器之中的第二連接器且為一公型連接器。該連接器裝設於一裝設元件(在圖中未示出),且電連接於後述的作為第一連接器的母型連接器1。
所述裝設元件可以為在電子設備中通常使用的任何類型的基板。例如,印刷電路板、柔性排線(FFC:Flexible Flat Cable)、及柔性電路板。這在下面的說明中被簡稱為基板。
在本實施例中,用以解釋母型連接器1、公型連接器101和它們的構件的結構及操作的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當母型連接器1、公型連接器101或它們的構件處於圖中所示的方位時,這些指示是合適的,而當母型連接器1、公型連接器101或它們的構件的方位改變時,這些指示的解釋也改變。
作為母型連接器1相對側的連接器的公型連接器101具有一平板狀的本體部111,本體部111具有一矩形的平面形狀。本體部111包括:一加強層116,作為一平板狀的加強部,其為裝設表面側(對接表面相反側)(圖2和圖3中的下側)上的一平坦的薄板元件;一基片115,作為一公型基板部,其為一平板狀的第二基板部或具有一細長的帶狀形狀的一絕緣薄板部;以及一導電圖案151,作為一公型導電部,其為設置於基片115的一個表面(對接表面側)的一平板狀的第一導電部。多個導電圖案151由圖案分離空間152分離。本體部11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為0.3mm~0.5mm,但是該尺寸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
基片115可以是任何材質的絕緣材料(包括樹脂,諸如聚醯亞胺)。作為一平板狀的加強部的一加強層 116為設置在基片115的另一表面(裝設表面側上的表面)上的一平坦的薄板元件。加強層116由一金屬(諸如不銹鋼)製成,但是也可以由另一些材料(諸如一樹脂或含有玻璃纖維或碳纖維的一複合材料)製成。
例如,導電圖案151經由將具有厚度範圍為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銅箔貼覆在基片115的一個表面上然後藉由使用一蝕刻工藝圖案化所述銅箔形成。單獨的兩排沿在本體部1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端111a和後端111b並行設置(也是公型連接器101的橫向方向),各排內的相鄰的導電圖案151彼此分離且以一預定間距設置。
沿前端111a的一排及沿後端111b的一排設置為在本體部111的長度方向上錯開二分之一間距。換句話說,沿前端111a的一排上的導電圖案151及沿後端111b的一排上的導電圖案151設置為在公型連接器101的橫向方向(寬度方向)上,形成一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的Z字形圖案。
各導電圖案151是並排配設的平板狀端子部件。每一個導電圖案151露出於本體部111的對接表面,且具有作為一公型端子和相對端子的一單個的突出端子153。在圖中示出的例子中,所述多個導電圖案151和所述多個突出端子153以一預定間距(例如,0.2mm~0.4mm)彼此並行設置,使兩排在本體部1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但是,導電圖案151和突出端子153的數量、間距、及設置不限於圖中示出的例子。它們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
各突出端子153為自一導電圖案151的表面突出的一元件,且與導電圖案151一體形成,例如,經由使用光刻工藝技術進行蝕刻。突出端子153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範圍可以為例如0.1mm~0.3mm,但是這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
此外,突出端子153的上表面和橫截面優選在前後方向上的尺寸大於在寬方向上的尺寸。它們優選為在前方具有一傾斜部的一形狀,例如,與點朝前的壘球的本壘板類似的一六角形形狀或一五角形形狀。但是,所述形狀不限於圖中示出的例子。它可以改變為任意形狀,諸如一圓形或橢圓形的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突出端子153的側表面的形狀優選凹面,如圖2所示。更具體地,在突出端子153中,基端部153a(即連接於導電圖案151的表面的部分)的寬度尺寸大於前端部153b(即上端部)的寬度尺寸。基端部153a和前端部153b之間的側面部153c相對於基端部153a和前端部153b平滑地凹入寬方向內側。側面部153c的形狀優選為一平緩的連續的曲面。但是,它也可以為多個傾斜表面連接構成的一彎曲表面。
各導電圖案151電連接於對應基片115的另一表面(裝設表面側)的對應的裝設圖案(未示出)。例如,可以藉由形成於基片115的一通孔建立所述電連接。各裝設圖案藉由焊接連接於形成在作為裝設元件的基板的表面上的一連接墊。以這種方式,公型連接器101可以裝設於 基板,而導電圖案151和突出端子153可以電連接於基板上的連接墊。尾部可以代替裝設圖案形成於各導電圖案151,尾部在本體部1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且自基片115向外側突出,使尾部可以連接於基板的連接墊。
一輔助金屬配件156設置在導電圖案151的一側。輔助金屬配件156與導電圖案151經由將具有一厚度範圍為幾微米至幾十微米的銅箔貼覆在基片115的一個表面上、然後使用蝕刻圖案化所述銅箔一起形成,從而所述輔助金屬配件156在本體部111的橫向方向上延伸且與導電圖案151分離地設置在本體部111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
各輔助金屬配件156形成有:一凹部156a,用以供後述的母型連接器1的一連接器接合耳部13插入;以及一固定用耳部156b,向本體部111的長度方向上外側延伸。固定用耳部156b的底表面露出於本體部111的裝設表面,且露出的部分例如藉由焊接連接於形成在基板的表面上的一固定用墊。以這種方式,公型連接器101固定於基板。
一接合加強板118(其為一平坦的平板狀的接合部)設置在輔助金屬配件156的表面上(即在對接表面側)。該接合加強板118由金屬(例如不銹鋼)製成,但是也可以由一不同類型的材料(諸如一樹脂或含有玻璃纖維或碳纖維的一複合材料)製成。此外,一插入凹部118a形成於各接合加強板118,以供母型連接器1的一連接器接合耳部 13插入。
接合加強板118藉由一平坦的間隔元件157固定接合於輔助金屬配件156。因為插入凹部118a設置在對應凹部156a的一位置,如圖2所示,所以一連接器接合凹部113形成為接合母型連接器1的連接器接合耳部13。因為插入凹部118a的尺寸小於凹部156a的尺寸,所以一簷狀的保持部113b和被保持部113b覆蓋的一保持凹部113a在連接器接合凹部113中形成在靠近本體部111的前端111a的位置。
一扣持凸部118b形成在位在連接器接合凹部113和插入凹部118a內的側壁,作為朝向公型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中央突出的另一個扣持凸部。扣持凸部118b為一三角形形狀的平面形狀。扣持凸部118b在插入凹部118a內的靠近前端部111a和後端部111b的部分成為前端扣持凹部118c和後端扣持凹部118d。
接下來是母型連接器1的結構的一說明。
圖1a、圖1b分別為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的對接表面相反側與對接表面側觀察的平面圖。圖4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沿圖1a中A-A箭頭所取的一簡化剖視圖。圖5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的一分解圖。在圖1中,圖1a為從對接表面相反側觀察的一視圖。圖6a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的從對接表面相反側觀察的一立體圖,而圖6b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母型連接器的從對接表面相反側觀察的僅為配線層的一立體圖。
在本實施例中,母型連接器1為第一連接器或連接器,且具有一矩形的平面形狀。它電連接於公型連接器101或第二連接器。母型連接器1可裝設於一裝設元件,諸如一印刷電路板、一柔性排線或一柔性電路板。在本實施例中,它連接於後述的一平板狀線纜91(諸如一柔性排線或柔性電路板)的端部。
在圖中示出的例子中,母型連接器1具有一平板狀的線纜連接部12,連接於平板狀線纜91;以及一平板狀的對接部11,形成於或連接於線纜連接部12的前端的。對接部11和線纜連接部12自對接表面相反側(圖5的上側)依次包括:一接合加強板16,為一平板狀的元件,作為一加強板部;一粘結層18,含有一粘合劑;一基片15,作為一絕緣層或母型基部,其為與線纜連接部12共用的一絕緣性的、薄板狀的元件;多條配線61,其為以多排並行設置在基片15的一側(圖5的底側)的導電導線;覆蓋片17,其為一絕緣層,作為一平板狀的母型覆蓋部覆蓋配線61且作為與線纜連接部12共用的一絕緣性的薄板狀的元件;多個平板狀端子51,作為平板狀的端子元件或母型連接器;以及一加強層19,作為一板狀的絕緣層覆蓋平板狀端子51。
一線纜連接加強層63設置在配線61的同一層的配線61的左右兩側。平板狀端子51只存在於對接部11,且一端子加強層56設置在線纜連接部12內的平板狀端子51的同一層。一輔助加強層19b設置在加強層19的 同一層,但是在對應端子加強層56的一位置。
平板狀端子51具有一大體橢圓形的平面形狀且以端子分離空間52分離。各配線61電連接於平板狀線纜91內對應的導電連接墊95或導電跡線。對接部1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約為0.3mm~0.5mm,但是該尺寸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
基片15和覆蓋片17可以由任意絕緣材料(包括一樹脂,諸如聚醯亞胺)製成。接合加強板16、加強層19、及輔助加強層19b由一金屬(諸如不銹鋼)製成,但是也可以由另一些材料(諸如一樹脂或含有玻璃纖維或碳纖維的一複合材料)製成。
配線61例如經由將貼覆於基片15的一側具有一厚度為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銅箔圖案化(例如蝕刻)形成,使多條配線以一預定間距並行設置。
所述多個平板狀端子51例如經由將貼覆於覆蓋片17的一側具有一厚度為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銅箔圖案化(例如,蝕刻)形成,以將所述多個端子51設置成沿對接部11的前端11a在母型連接器1的橫向方向(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一排、以及靠近線纜連接部12形成的一排,從而同一排和相鄰排中的相鄰平板狀端子51彼此分離且以一預定間距設置。所述間距設定為等於公型連接器101的導電圖案151的間距和配線61的間距。
沿前端11a的一排和靠近線纜連接部12的一排設置為在母型連接器1的橫向方向上錯開二分之一間距。 換句話說,沿前端11a的一排列中的平板狀端子51和靠近線纜連接部12的一排中的平板狀端子51設置為在母型連接器1的橫向方向上錯開二分之一間距。
各平板狀端子51具有:一開口部54,作為具有一瓶形或勺形的平面形狀的一突出端子收容開口;一臂部53,作為一第一端子元件,限定開口部54的左右兩側;以及端子連接孔51a。當一平板狀端子51對接突出端子153時,各開口部54接收並收容公型連接器101的一突出端子153。各開口部54具有:一圓形的或卵形的大徑部54a;以及一通路狀的小徑部54b,在大徑部54a處連接於對接部11的前端11a且朝向前端11a延伸。小徑部54b在對接部11的前端11a處的緣部可以開放或封閉,如圖5所示。
大徑部54a自前端部153b接收突出端子153,且內側部分的尺寸大於突出端子153的前端部153b的外側尺寸。以這種方式,當平板狀端子51對接突出端子153時,突出端子153可以順利地插入開口部54。當母型連接器1滑動到公型連接器101的後方時,小徑部54b使插入大徑部54a內的突出端子153能夠可滑動地行動。小徑部54b的寬度尺寸等於或稍小於突出端子153的側面部153c的直徑或寬度尺寸。結果,當突出端子153向小徑部54b內行動時,二個臂部53接觸突出端子153的側面部153c且彈性位移。換句話說,臂部53之間的間隔變寬。因為突出端子153接收來自臂部53的壓力,所以突出端子153和 平板狀端子51之間的電連接得以可靠地維持。
一端子收容開口19a形成在加強層19上對應各平板狀端子51的開口部54的一位置。端子收容開口19a設置成兩排,以類似平板狀端子51使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端子收容開口19a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加強層19。端子收容開口19a具有一橢圓形或圓形的平面形狀,尺寸大於開口部54但是尺寸小於平板狀端子51的外形。
一端子收容開口17a和一通孔17b形成在覆蓋片17上對應各平板狀端子51的開口部54和端子連接孔51a的位置。換句話說,端子對應端子收容開口17a和通孔17b設置成兩排,以類似平板狀端子51使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端子收容開口17a和通孔17b在厚度方向上貫通覆蓋片17。端子收容開口17a具有一橢圓形或圓形的平面形狀,尺寸大於開口部54且尺寸小於平板狀端子51的外形。配線收容開口17c形成在覆蓋片17上對應線纜連接部12的部分,且為在對應各配線61的連接凸部61a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貫通覆蓋片17的開口部。對應的配線61的對接表面側的表面露出於各配線收容開口17c內。如圖1b所示,配線收容開口17c優選比對應的配線61寬且比連接凸部61a長。
一大體圓形的連接端部62形成於各配線61的前端,且一配線連接孔62a形成於各連接端部62。配線連接孔62a的中心在配線61的中心軸線上,且在厚度方向上貫通配線61。連接凸部61a形成於各配線61的對接表面相 反側,且作為一導電連接部連接於作為平板狀線纜91的導電跡線連接部的連接墊95。如圖4所示,連接凸部61a為使用蝕刻與配線61一體形成的厚的凸部,且自配線61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突出。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優選與基片15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大體在同一高度。各配線61設置成使配線連接孔62a與一平板狀端子51的一端子連接孔51a和覆蓋片17的一通孔17b對準,從而連接凸部61a與覆蓋片17的一配線收容開口17c對準。
一輔助凸部63a形成於配線61的左右兩端上的線纜連接加強層63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這作為連接於平板狀線纜91的一輔助墊96的一連接加強部。各輔助凸部63a與線纜連接加強層63使用蝕刻一體形成,且自線纜連接加強層63的表面突出。
覆蓋片17的下表面(即對接側的層)上的各平板狀端子51的端子連接孔51a藉由一通孔17b內的導電材料電連接於覆蓋片17的上表面(即對接相反側的層)上的對應的配線61的配線連接孔62。換句話說,平板狀端子51和配線61設置在母型連接器1的不同層且藉由一導電材料電連接。
配線61的連接端部62和配線連接孔62a設置成兩排,以類似平板狀端子51使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因此,連接凸部61a也設置成兩排,以使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換句話說,配線61設置成使長的配線61(在靠近對接部11的前端11a的前端具有一連接端部62和連接凸 部61a)與短的配線61(在遠離對接部11的前端11a的前端具有一連接端部62和連接凸部61a)相互交替。當從上方觀察時,長的配線61穿過靠近線纜連接部12的一排中的相鄰平板狀端子51之間。
一端子收容開口15a形成於基片15上的對應各平板狀端子51的開口部54的位置。換句話說,端子收容開口15a也設置成兩排,以類似平板狀端子51使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端子收容開口15a具有一橢圓形或圓形的平面形狀,尺寸大於開口部54但是尺寸小於平板狀端子51的外形。配線收容開口15c(開口部)形成在基片15的對應線纜連接部12的部分,從而與各配線61的連接凸部61a對準。這些開口15c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基片15。形成在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上的一配線61的一厚的連接凸部61a露出於各配線收容開口15c內。連接凸部61a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優選與基片15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的大體在同一高度。連接凸部61a使用諸如焊接的一方法連接於平板狀線纜91的連接墊95。如圖1a所示,配線收容開口15c優選比對應的配線61寬且比連接凸部61a長。
多個連接部收容開口12c形成為與配線收容開口15c和覆蓋片17的配線收容開口17c一起貫通線纜連接部12。連接部收容開口12c比連接凸部61a寬。
一輔助凸部收容開口15b形成於基片15內的配線收容開口15c的左右兩側,從而與線纜連接加強層63上的輔助凸部63a對準。線纜連接加強層63上的一輔助凸部 63a露出於各輔助凸部收容開口15b內,輔助凸部63a的表面優選與基片15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的大體在同一高度。
端子收容開口16a也形成於接合加強板16,從而與各平板狀端子51的開口部54對準。換句話說,端子收容開口16a設置成兩排,以類似平板狀端子51使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端子收容開口16a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接合加強板16。端子收容開口16a具有一橢圓形或圓形的平面形狀,尺寸大於開口部54但是尺寸小於平板狀端子51的外形。一對臂部16b在接合加強板16的對應線纜連接部12的部分向後方延伸。線纜連接部12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上的連接凹部12a由接合加強板16限定三側。平板狀線纜91的後述前端部91a收容於連接凹部12a內。
端子收容開口18a形成於接合加強板16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上的粘結層18,從而與各平板狀端子51的開口部54對準。換句話說,端子收容開口18a設置成兩排,以類似平板狀端子51使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端子收容開口18a在厚度方向上貫通粘結層18。端子收容開口18a具有一橢圓形或圓形的平面形狀,尺寸大於開口部54但是尺寸小於平板狀端子51的外形。與接合加強板16的情況相同,一對臂部18b在粘結層18的對應線纜連接部12的部分向後方延伸。
向母型連接器1的外側延伸的一連接器接合耳部13形成在接合加強板16的對應對接部11的部分的左右 兩側。當母型連接器1對接於公型連接器101時,連接器接合耳部13接合於公型連接器101的連接器接合凹部113,從而防止母型連接器1脫離公型連接器101。
一插入保持部13c和覆蓋保持部13c的一簷狀的保持凸部13b形成在連接器接合耳部13的後端(線纜連接部12側端)。當連接器接合耳部13接合於連接器接合凹部113且經過母型連接器1在公型連接器101中朝向公型連接器101的前端111a進一步滑動後,保持凸部13b和保持部13c接合連接器接合凹部113的保持凹部113a和保持部113b,防止連接器接合耳部13脫離連接器接合凹部113。
向母型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外側突出的一扣持凸部13a形成於連接器接合耳部13。扣持凸部13a具有一三角形的平面形狀,且能夠接合公型連接器101的插入凹部118a中的前端扣持凹部118c和後端扣持凹部118d。
基片15的端子收容開口15a、輔助凸部收容開口15b和配線收容開口15c,以及覆蓋片17的端子收容開口17a、通孔17b和配線收容開口17c可以經由使用一鹼性蝕刻液蝕刻基片15和覆蓋片17製作。
接下來是平板狀線纜91的結構的一說明。
圖7為一平面圖,其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靠近平板狀線纜的前端。圖8a為母型連接器的從對接表面相反側觀察的一立體圖,而圖8b為母型連接器的從對接表面側觀察的一立體圖。
在本實施例中,平板狀線纜91為一柔性電路板或柔性排線。但是,它可以使用任何類型的線纜。它甚至可以是剛性的而不是柔性的。平板狀線纜91具有:一基片92,其為一薄的、細長的絕緣板材,作為板狀的基部;以及一覆蓋片93,其為一薄的、細長的絕緣板材,作為板狀的覆蓋部,用以覆蓋成排的導電跡線(未示出)和含有所述導電跡線的基片92的整個表面(圖8a的下表面)。換句話說,平板狀線纜91為具有一層狀結構的一平板狀的元件,其中,基片92、導電跡線、及覆蓋片93依次層疊。
所述多條導電跡線為由一導電材料(諸如銅等)製成的箔狀的線狀體,所述多條導電跡線相對於彼此以一預定間距並行設置。導電跡線的數量、間距和設置與母型連接器1的配線61相同。這些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平板狀線纜91為一長的、細長的元件,但是,為簡單起見,後部(圖7的下方)已從圖中切除。
基片92和覆蓋片93由一樹脂(諸如聚醯亞胺)製成,但是可以由任何其它類型的絕緣材料製成。所述多條導電跡線可以經由將一厚度為幾微米或幾十微米的銅箔貼覆在基片92的一個表面、然後蝕刻且圖案化銅箔形成。
平板狀線纜91的前端部91a具有:一寬部91a2,寬度與所述線纜的其餘部分的寬度相同;以及一窄部91a1,比寬部91a2窄且自寬部91a2向前延伸。連接墊收容開口部93a形成在覆蓋片93對應前端部91a的部分,從而與形成在母型連接器1的線纜連接部12的連接部收容 開口12c對準。作為一導電跡線連接部的一連接墊95露出於各連接墊收容開口部93a。
各連接墊95是各導電跡線露出於一連接墊收容開口部93a且連接母型連接器1的一配線61的連接凸部61a的部分。連接墊95優選比導電跡線的其餘部分寬。此外,因為覆蓋片93很薄,所以露出的連接墊95的表面應與覆蓋片93的表面在同一高度。
連接墊收容開口部93a和連接墊95設置成兩排,從而錯開二分之一間距。更具體地,窄部91a1的一排和寬部91a2的一排設置為在平板狀線纜91的寬度方向上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當從上方觀察時,窄部91a1內的連接墊95形成的導電跡線穿過寬部91a2內的排列的相鄰的連接墊95之間。
一輔助墊收容開口部93b形成於覆蓋片93的寬部91a2內的連接墊95的左右兩側,而一輔助墊96露出於各輔助墊收容開口部93b。露出於輔助墊收容開口部93b的各輔助墊96為一平板狀線纜91內的主線(grand lines)的一部分(未示出),且連接於母型連接器1的線纜連接加強層63的輔助凸部63a。輔助墊96優選比大線的其它部分寬。因為覆蓋片93很薄,所以露出的輔助墊96的表面優選與覆蓋片93大體在同一高度。
當一平板狀線纜91連接於母型連接器1時,首先,如圖7所示,平板狀線纜91的前端部91a的連接墊95露出於其上的表面面向母型連接器1的線纜連接部12的對 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如圖8a所示,平板狀線纜91的前端部91a收容於母型連接器1的線纜連接部12的連接凹部12a內。連接墊95和對應的配線61的連接凸部61a藉由焊接連接,而輔助墊96和線纜連接加強層63的輔助凸部63a也藉由焊接連接。更具體地,焊膏預先設置於連接墊95和輔助墊96的表面或者連接凸部61a或輔助凸部63a的表面,而收容於公型連接器1的線纜連接部12的連接凹部12a內的平板狀線纜91的前端部91a藉由加熱的焊料進行回流焊焊接。以這種方式,平板狀線纜91連接母型連接器1,如圖8a和圖8b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凸部61a和輔助凸部63a朝向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突出。因此,在平板狀線纜91的前端部91a收容於母型連接器1的線纜連接部12的連接凹部12a內的同時,連接凸部61a和輔助凸部63a的表面接近或接觸對應的連接墊95和輔助墊96的表面。因為這種結構,所以連接凸部61a和輔助凸部63a可以可靠地焊接且牢固地固定於連接墊95和輔助墊96。以這種方式,一可靠的連接建立在各配線61和對應的導電跡線之間。平板狀線纜91和母型連接器1之間的物理連接也是可靠的且牢固的。
如圖6a所示,因為一凹部對準一配線收容開口15c或連接部收容開口12c形成在各連接凸部61a的周圍,所以甚至當使用大量的熔融焊料時,過量的焊料保持於凹部內。這防止熔融焊料流向其它部件。這可靠地防止由於 相鄰的連接凸部61a或連接墊95之間的焊料流出造成的短路。
如圖8b所示,因為一配線收容開口17c形成在覆蓋片17上對應各連接凸部61a的位置,所以連接凸部61a和連接墊95之間的焊接連接可以藉由配線收容開口17c從母型連接器1的對接表面看見。這使連接凸部61a和連接墊95之間的連接能夠目視檢查。
此外,如圖8a所示,基片92的外表面和母型連接器1的接合加強板16的對接表面相反側的表面與收容於母型連接器1的線纜連接部12的連接凹部12a內的平板狀線纜91的前端部91a大體齊平。從而當連接平板狀線纜91時,母型連接器1具有低的高度。
接下來是具有上述結構的一公型連接器101和一母型連接器1對接時進行的操作的說明。
圖9a~9c為平面圖,其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公型連接器和母型連接器的對接操作中的各階段,而圖10為一立體圖,其示出本新型的實施例的對接後的公型連接器和母型連接器。
操作者使公型連接器101的對接表面(圖2的上表面)相對於母型連接器1的對接表面(圖1b中示出的表面),沿對接方向朝向公型連接器101降低母型連接器1,並使公型連接器101的對接表面靠近或接觸母型連接器1的對接表面。
與此,如圖9a所示,母型連接器1的左右的連 接器接合耳部13進入公型連接器101的左右的連接器接合凹部113,而公型連接器101的各突出端子153進入母型連接器1的對應的平板狀端子51內的開口部54的大徑部54a。
為簡潔起見,平板狀線纜91的圖示已在圖9和圖10中省略。
因為連接器接合凹部113的內側尺寸大於連接器接合耳部13的外側尺寸,所以連接器接合耳部13能夠順利地進入連接器接合凹部113。此外,因為位在連接器接合凹部113內的後端扣持凹部118d的內側尺寸大於連接器接合耳部13的前端的扣持凸部13a的外側尺寸,所以扣持凸部13a能夠順利地進入後端扣持凹部118d。因為大徑部54a的內側尺寸大於突出端子153的前端部153b的外側尺寸,所以突出端子153能夠順利地進入大徑部54a。
接下來,操作者使母型連接器1相對於公型連接器101向公型連接器101的前端111a的方向滑動。換句話說,母型連接器1相對於公型連接器101向公型連接器101的前方的方向行動,同時,公型連接器101的對接表面和母型連接器1的對接表面接觸或靠近以進行接觸。
與此,如圖9b所示,左右的連接器接合耳部13的前端的扣持凸部13a的後傾斜表面接觸靠近後端扣持凹部118d的前端111a的扣持凸部118b的後傾斜表面。接下來,當操作者使母型連接器1相對於公型連接器101朝向公型連接器101的前方行動時,母型連接器1的扣持凸 部13a和/或公型連接器101的扣持凸部118b彈性變形,而母型連接器1的扣持凸部13a向上越過公型連接器101的扣持凸部118b且容易地進入前端扣持凹部118c,如圖9c所示。當母型連接器1的扣持凸部13a向上越過公型連接器101的扣持凸部118b時,母型連接器1的扣持凸部13a和/或公型連接器101的扣持凸部118b的彈性變形產生一反力。它也可能會產生振動或響聲。操作者可以藉由振動和/或哢噠的聲音感知這種反力。
位在平板狀端子51的開口部54的大徑部54a內的突出端子153朝向小徑部54b行動。當突出端子153進入小徑部54b時,兩側的臂部53接觸突出端子153的側面部153c,且彈性變形。換句話說,它們之間的間隙變寬。因此,突出端子153受到來自臂部53的壓力,而突出端子153和平板狀端子51之間維持一可靠的電連接。
當公型端子101和母型端子1以這種方式對接後,如圖9c和圖10所示,連接器接合耳部13的保持凸部13b和保持部13c與連接器接合凹部113的保持凹部113a和保持部113b接合且被保持。這防止連接器接合耳部13脫離連接器接合凹部113,且可靠地防止對接後的公型連接器101和母型連接器1分離。
扣持凸部13a插入前端扣持凹部118c,在前端扣持凹部118c處被接合且被保持。因為母型連接器1不能再相對於公型連接器101在分離的方向上滑動,所以可靠地防止了連接器接合耳部13的保持凸部13b和保持部13c 和連接器接合凹部113的保持凹部113a和保持部113b分離。
分離對接的公型連接器101和母型連接器1進行的操作與對接公型連接器101和母型連接器1進行的操作完全相反,所以省略進一步的說明。
在本實施例的例子中,有兩排導電圖案151和平板狀的端子51。但是,排的數量並不限於二個。可以有比這更多的排。一排的導電圖案151和一相鄰排的導電圖案151可以沿本體部111的寬度方向錯開,或者一排的平板狀端子51和一相鄰排的平板狀端子51可以沿對接部11的寬度方向錯開。
在本實施例中,母型連接器1具有:一平板狀的線纜連接部12,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91;以及一平板狀的對接部11,接合公型連接器101。它還具有:多個平板狀端子51,設置於對接部11且接觸公型連接器101的多個突出端子153;多個連接凸部61a,露出於線纜連接部12且連接於平板狀線纜91的多個連接墊95;以及多個配線61,自對接部11向線纜連接部12延伸且將各連接凸部61a電連接於對應的平板狀端子51。連接凸部61a為形成在配線61上的凸部,且連接凸部61a的上表面與線纜連接部12的外表面在同一高度。
因此,當平板狀線纜91連接於線纜連接部12時,連接凸部61a的上表面能夠靠近或接觸平板狀線纜91的連接墊95,且連接凸部61a和連接墊95能夠藉由焊接可 靠地連接。因此,平板狀線纜91能夠更容易且可靠地被連接,能夠更容易地製造,甚至使母型連接器1的結構更簡單、更高密度化、更小型化、且高度減小的同時能夠變得更可靠。
此外,線纜連接部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貫通的多個連接部收容開口12c,且各連接凸部61a露出於各連接部收容開口12c內。由此,連接凸部61a和連接墊95之間的焊接連接可以藉由連接部收容開口12c從線纜連接部12的外側目視檢查。
連接部收容開口12c也比連接凸部61a寬。結果,甚至當熔融焊料的量增加時,剩餘的焊料可以收容於連接凸部61a周圍的連接部收容開口12c內。這阻止了剩餘的焊料流向周圍的部件,且防止相鄰的連接凸部61a或連接墊95由於流出的焊料短路。
此外,線纜連接部12包括設置於配線61的一個表面的絕緣基片15以及設置於配線61的另一表面的一絕緣覆蓋片17;各連接部收容開口12c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貫通絕緣基片的一配線收容開口15c以及在厚度方向上貫通絕緣覆蓋片17的一配線收容開口17c;且各連接凸部61a的上表面與基片15的外表面大體在同一高度。結果,甚至在簡化線纜連接部12的結構的同時,相鄰的連接凸部61a之間的間隙由基片15和覆蓋片17可靠地絕緣,從而防止短路。
此外,所述多個導電連接凸部61a並排設置, 從而形成沿母型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多個排,且相鄰排的導電連接凸部61a設置為在連接器1的厚度方向上相對於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結果,配線61的間距可以縮小且配線61更高密度化,同時還能維持露出於線纜連接部12的相鄰的連接凸部61a之間的間隙,防止短路。
本新型不限於以上說明的實施例。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各種變形都是可能的。
【工業實用性】
本新型能適用於一連接器。
1‧‧‧母型連接器
11‧‧‧對接部
11a‧‧‧前端
12‧‧‧線纜連接部
12a‧‧‧連接凹部
12c‧‧‧連接部收容開口
13‧‧‧連接器接合耳部
15‧‧‧基片
15b‧‧‧輔助凸部收容開口
15c、17c‧‧‧配線收容開口
16‧‧‧接合加強板
16b‧‧‧臂部
17‧‧‧覆蓋片
19‧‧‧加強層
19b‧‧‧輔助加強層
61‧‧‧配線
61a‧‧‧連接凸部
63a‧‧‧輔助凸部

Claims (5)

  1. 一種連接器,具有連接於一平板狀線纜的一平板狀的線纜連接部以及對接於另一連接器的一平板狀的對接部,所述連接器包括:多個端子,設置於所述對接部,用以接觸所述另一連接器的多個端子;導電連接部,露出於所述線纜連接部且連接於所述平板狀線纜的多個導電跡線連接部;以及多個配線,自所述對接部向線纜連接部延伸,各配線電連接於一端子和對應的導電跡線連接部;所述導電連接部具有形成在所述配線上的一連接凸部,且所述連接凸部的上表面與線纜連接部的一個外表面大體在同一高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連接器,其中,所述線纜連接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所述線纜連接部的連接部收容開口,且所述各導電連接部露出於各連接部收容開口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連接器,其中,所述各連接部收容開口比所述導電連接部寬。
  4. 如請求項3所述連接器,其中,所述線纜連接部包括設置於所述配線的一個表面的絕緣基片以及設置於所述配線的另一表面的一絕緣覆蓋片;所述各連接部收容開口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所述絕緣基片的一開口部以及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所述絕緣覆蓋片的一開口部;且 所述各連接凸部的上表面與基片的外表面大體在同一高度。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請求項所述連接器,其中,所述多個導電連接部並排設置,從而形成沿所述連接器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多個排,且相鄰排的導電連接部設置為在所述連接器的厚度方向上相對於彼此錯開二分之一間距。
TW103208393U 2013-05-15 2014-05-14 連接器 TWM4983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2836A JP6100604B2 (ja) 2013-05-15 2013-05-1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393U true TWM498393U (zh) 2015-04-01

Family

ID=5145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8393U TWM498393U (zh) 2013-05-15 2014-05-14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40642B2 (zh)
JP (1) JP6100604B2 (zh)
CN (1) CN203813075U (zh)
TW (1) TWM49839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1446B2 (ja) 2013-09-05 2016-06-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該配線板を接続するコネクタ
JP6664111B2 (ja) 2014-12-05 2020-03-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セット
US9510649B1 (en) * 2015-07-20 2016-12-06 Flextronics Ap, Llc Using a snap button to make disconnectable conne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to fabrics
JP6959066B2 (ja) * 2017-08-14 2021-11-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JP7366717B2 (ja) * 2019-12-03 2023-10-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6082A (ja) * 1992-05-22 1993-12-10 Tootaru Saundo Sutatsuku:Kk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H06302961A (ja) 1993-04-16 1994-10-28 Ngk Spark Plug Co Ltd 混成多層配線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613799B2 (ja) * 2005-11-10 2011-01-1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710627B2 (ja) * 2006-01-26 2011-06-2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
JP2012124040A (ja) * 2010-12-09 2012-06-28 Panasonic Corp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オス側コネクタ
JP2013251093A (ja) * 2012-05-31 2013-12-12 Molex Inc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3075U (zh) 2014-09-03
US20140342598A1 (en) 2014-11-20
JP2014225336A (ja) 2014-12-04
US9240642B2 (en) 2016-01-19
JP6100604B2 (ja)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99192B2 (en) High density flexible wiring board
TWI555283B (zh) Connector
JP4618745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498393U (zh) 連接器
EP3435489B1 (en)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US20190027842A1 (en) Connection assisting membe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JP2013251093A (ja) コネクタ
US20140004745A1 (en) Housingless connector
JP6068223B2 (ja) 多層基板用コネクタ
US9219338B2 (en) Low profile connector
US9343832B2 (en)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814442A (en) Low profile connector
JP4387528B2 (ja) コネクタ相互接続構造
JP6466266B2 (ja) コネクタ
JP2009032665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用アダプタ
EP3683895B1 (en)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JP6164768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回路基板への接続構造
WO2017195612A1 (ja) フラット電線の接続構造
JP2008066033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4931441B2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24001999A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対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0557B2 (ja) 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05123138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4127829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構造
JP2014102928A (ja) 基板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