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3345U - 立式攜車架 - Google Patents

立式攜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3345U
TWM473345U TW102219476U TW102219476U TWM473345U TW M473345 U TWM473345 U TW M473345U TW 102219476 U TW102219476 U TW 102219476U TW 102219476 U TW102219476 U TW 102219476U TW M473345 U TWM473345 U TW M47334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pin
arm
upper arm
carry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9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Long Cai
Original Assignee
Jyin Sh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yin Sh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yin Sheng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9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3345U/zh
Publication of TWM473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3345U/zh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立式攜車架
本創作涉及兩輪車的攜帶技術,特別是指一種採用車體立起方式的攜車架。
當下的觀念,首重運動健身,除了上健身房以外,四輪車攜帶至少一自行車到郊外的情況,隨處可見。
早期的攜車架,相當簡易。本創作人曾經就一種橫式攜車架提出申請,並取得臺灣新型第387368號專利案,在案可稽。這款攜車架由一第一主體(10,括弧內號碼為先前技術登載於專利說明書之編號)與一第二主體(20)組成,第一主體包括一中空的上揹架(11)與一中空的支撐桿(12),支撐桿裡面安排一彈性壓片(30),彈性壓片有一凸點(31),能夠通過上揹架與支撐桿彼此套合的壁面而形成卡掣關係。第二主體包括一下揹架(21)及一主軸架(22),主軸架插入下揹架裡面,用另一彈性壓片(40)的凸點(41)卡住二者相套的壁面,產生第二主體總長度縮短或伸長的效果。其中,主軸架與支撐桿維持樞接關係,使第一主體配合第二主體從一重疊位置往一交錯位置位移,而且交錯的二主體被一調整桿(222)支撐。
另外,還有一款折收式攜車架,同樣是來自於本創作人的創意,分別取得臺灣發明第I222941號與美國第7,240,816號等專利權。這款攜車架有一連接桿(30),連接桿一端緊固一結合座(50),另端聯結於一車輛(10)尾部。這款攜車架還有一立桿(60),立桿兩旁各有一側桿(70),這些桿件的根部樞接於結合座,各自被一插銷(62)(72)限制而維持不動狀態。其中,立桿安排至少一鈎狀固定件(63),對自行車的車體產生鈎住作用。每根側桿插入至少一滑套(74),滑套與一矩環(75)結合為一體,搭 配另根側桿的矩環來容納自行車相應的車輪。
然而,這些攜車架支撐橫放的車體,不能阻卻本創作人勇於創新的熱情,仍舊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投入車輛攜帶領域的持續研究,終於開發出一種新的攜車架。
本創作主要目的在於:垂吊自行車車體,擺脫傳統式橫放姿勢,減少車體磨損機率。
緣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創作的攜車架包括:一支柱;二上臂,這些上臂彼此相隔一定的距離,每根上臂有一尾部,在二尾部之間牢固一對連接板,這些連接板與支柱相連,以致上臂受力相對支柱擺動,每片連接板內面形成一凹部,外部隆起一凸部,凸部與凹部形狀對稱;一開關,其係安裝於支柱的頂端,配合連接板凹部形成阻擋作用,限制上臂選擇性停留在一支撐位置或一垂落位置;一下臂,其與支柱維持可轉動的聯結關係;一連動機構,其安裝於上、下臂之間,將上臂從支撐位置移到垂落位置的動能傳遞至下臂,驅使下臂由一展開位置來到一收合位置;至少一對上繫緊器,每個上繫緊器安裝於相應的上臂,與對面的上繫緊器共同容納一自行車的任一車輪;以及至少一下繫緊器,其安裝於下臂相對上繫緊器的位置,允許另一車輪靠著相應的下繫緊器,使自行車保持直立為常態。
因此,自行車二輪被上、下繫緊器緊固,車體自然維持立式垂放姿態,擺脫傳統式橫放車體的窠臼,從既有的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垂吊的車體避免接觸攜車架,相對降低磨損率,故本創作比先前技術更為優異。
基於圖式詳述相關實施例之目的、構造及特徵,相信本創作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功效,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10‧‧‧攜車架
12‧‧‧支柱
14‧‧‧結合桿
16‧‧‧固定座
18‧‧‧長孔
20‧‧‧上臂
21‧‧‧扇形溝
22‧‧‧橫桿
23‧‧‧徑向槽
24‧‧‧尾部
25‧‧‧凸部
26‧‧‧連接板
28‧‧‧凹部
30‧‧‧下臂
31‧‧‧孔
32‧‧‧活動座
33‧‧‧螺接件
34‧‧‧翼片
36‧‧‧凸點
38‧‧‧樞耳
40‧‧‧上繫緊器
42‧‧‧下繫緊器
44‧‧‧連動桿(連動機構)
46‧‧‧頭
50‧‧‧開關
51‧‧‧彈簧
52‧‧‧銷
53‧‧‧平衡片
54‧‧‧扳動件
56‧‧‧基座
58‧‧‧連桿
60‧‧‧自行車
62‧‧‧前輪
64‧‧‧後輪
H‧‧‧高端
L‧‧‧低端
第1圖是本創作立式攜車架的組合立體圖。
第2圖是第1圖攜車架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是連接板的立體圖。
第4圖是第1圖攜車架的側視圖。
第5圖是沿第4圖A-A線剖開的平面圖。
第6、7圖是開關的連續動作示意圖。
第8圖是攜車架收合後的示意圖。
第9圖是攜車架展開後用於自行車垂吊的示意圖。
請參閱第1、2圖,闡明攜車架10的具體構造。這款攜車架10有一支柱12,此支柱12為輪廓大致上呈S曲線的管材,對結構形成強化的效果。支柱12下方是一結合桿14,二者通過一固定座16聯結在一起,以固定座16聯結一車輛的尾部,讓支柱12連同整個攜車架10隨著車輛一起移動。該支柱12頂部有二長孔18,這些長孔18分別形成於支柱12壁面且彼此相對。每個長孔18有二端,其中一端與支柱12上方開口毗鄰而被視為高端H,另端朝向尾桿14界定為低端L(請參閱第5、6圖)。
圖中,該攜車架10還有二上臂20與一下臂30。這些上臂20之間牢固一橫桿22,三者結合為一體,以致二上臂20大致平行且相隔一定的距離。每根上臂20有一內彎的尾部24,在尾部24和橫桿22之間牢固一面連接板26,剛好面對另根上臂20緊固於尾部24的連接板26。這些連接板26樞接於支柱12頂部兩旁,以連接處為軸心,讓上臂20受力相對支柱12擺動。
如第3圖所示,該連接板26內面形成一凹部28,其主要是一道沿著圓形曲率延伸的扇形溝21,兩端各有一朝向連接板26與支柱12連接處延伸的徑向槽23,以連接板26的凹部28配合一安裝於支柱12的開關50,對上臂20形成阻擋作用,操控上臂20停留在一支撐位置(如第4圖)或是一垂落位置(如第8圖)。因為連接板26厚度相當薄,所以連接板26外部會隆起一凸部25,其與凹部28形狀對稱。
此處所稱支撐位置,是指上臂20相對支柱12擺動到橫向方位,以致上臂20維持水平狀態。
此處所稱垂落位置,是指上臂20相對支柱12擺動到縱向方位,使上臂20靠近支柱12。
回頭看到第1、2圖,該下臂30是根長桿,旁邊組裝四個相互錯開的下繫緊器42,每個下繫緊器42上方是一對安裝於上臂20的上繫緊器40。這些上、下繫緊器40、42擁有一定的收容空間,搭配必要的綑綁部件形成所需的束縛作用。但是,這些繫緊器40、42非本創作之標的,故本文對其結構不予詳述。
另外,下臂30端部結合一活動座32,活動座32兩旁分別彎折一長的翼片34,每個翼片34有二凸點36與一樞耳38。這些凸點36與翼片34相應的短邊毗鄰,其中之一凸點36貫穿一孔31,供一螺接件33穿過支柱12與二翼片34的孔31,使活動座32與支柱12相連而可擺動。因為凸點36隆起於翼片34內面,直接觸及支柱12側面形成抵制作用,以致活動座32相對支柱12平穩地擺動。
該樞耳38凸出於翼片34邊緣,用以聯結一連動機構44。在本實施例中,該連動機構44是指一根連動桿44,連動桿44二端分別螺接一頭46,每個頭46依螺旋方向出入連動桿44相應的端部,改變連動桿44總長度。
值得注意的是,連接板26也有另片樞耳38,用以樞接連動桿44另端的頭46,將上臂20從支撐位置移到垂落位置的動能傳遞至下臂30,驅使下臂30由一展開位置來到一收合位置。簡單的說,當上臂20往下臂30方向垂落時,下臂30從第4圖的展開位置來到第8圖的收合位置。
接下來,就第2、5圖繪製的開關50,對其結構內容做詳細的說明。
圖中的開關50,是由一彈簧51、一銷52、一平衡片53、一扳動件54、一基座56及一連桿58組成。其中,該基座56塞入支柱12頂端開口,用以定位並取得封閉作用。
該銷52二端分別通過相應的長孔18,其超出長孔18部位 可插入扇形溝21旁邊任一徑向槽23。同時,徑向槽23壁面會對銷52形成阻擋作用,使連接板26保持不動狀態,用以決定上臂20停留在支撐或垂落位置。
該連桿58一端通過基座56,從而連接於扳動件54的偏心位置。連桿58另端深入支柱12,陸續穿過彈簧51和平衡片53,再與銷52中央結合在一起。尤其是,平衡片53周邊輪廓與支柱12內部形狀相似,能夠讓連桿58相對基座56執行直線般往復運動,避免銷52在長孔18裡面的位置受到影響。
如此,彈簧51一端抵住基座56,另端靠著彈性作用力頂住平衡片53,推動銷52與長孔18低端L毗鄰,同時牽引扳動件54緊靠基座56頂部,如第6圖。因為連桿58樞接點到扳動件54邊緣的距離最短,所以銷52進入扇形溝21左邊徑向槽23深處,決定上臂20停留在水平的支撐位置。
相反的,扳動件54受力朝向第7圖逆時鐘方向擺動,相對增加連桿58樞接點到扳動件54邊緣的距離,抵住基座56並帶動連桿58連同平衡片53往外移動,以致銷52從長孔18低端L往高端H位移,同時由徑向槽23深處來到槽口與扇形溝21相通處,解除徑向槽23槽壁對銷52的阻擋效能。
此刻,上臂20受力(例如重力)往支柱12方向擺動,帶動連接板26同向轉動,直到扇形溝21右邊徑向槽23來到銷52附近為止,按下扳動件54,使銷52從長孔18高端H回到低端L並進入徑向槽23深處,就能制止上臂20任意擺動,不會誤傷周遭人員。
當然,上臂20從支撐位置移到第8圖所示的垂落位置,會通過連動桿44對下臂30施予上拉的動能,使下臂30由原來的展開位置移到收合位置。擺動期間,下臂30交錯通過二上臂20之間,彼此不生干涉。
使用期間,上臂20必須由垂落位置回到支撐位置,連帶下臂30從收合位置移到展開位置。依第9圖所示,一自行車60的前輪62跨入同一對上繫緊器40之間予以束緊,並將後輪64束縛在相應的下繫緊器42上,以致車體垂吊在攜車架10旁邊,不同於傳統式攜車架橫放車體的效 果。
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創作,非為限制本創作。熟習此技藝者從上述實施例衍生之各種變化、修改與應用均在本創作之範疇內。
10‧‧‧攜車架
12‧‧‧支柱
14‧‧‧結合桿
16‧‧‧固定座
20‧‧‧上臂
22‧‧‧橫桿
24‧‧‧尾部
25‧‧‧凸部
26‧‧‧連接板
28‧‧‧凹部
30‧‧‧下臂
32‧‧‧活動座
34‧‧‧翼片
36‧‧‧凸點
38‧‧‧樞耳
40‧‧‧上繫緊器
42‧‧‧下繫緊器
44‧‧‧連動桿(連動機構)
46‧‧‧頭
50‧‧‧開關
54‧‧‧扳動件
56‧‧‧基座

Claims (9)

  1. 一種攜車架,包括:一支柱;二上臂,這些上臂彼此相隔一定的距離,每根上臂有一尾部,在二尾部之間牢固一對連接板,這些連接板與支柱相連,以致上臂受力相對支柱擺動,每片連接板內面形成一凹部,外部隆起一凸部,凸部與凹部形狀對稱;一開關,其係安裝於支柱的頂端,配合連接板凹部形成阻擋作用,限制上臂選擇性停留在一支撐位置或一垂落位置;一下臂,其與支柱維持可轉動的聯結關係;至少一對上繫緊器,每個上繫緊器安裝於相應的上臂,與對面的上繫緊器共同容納一自行車的任一車輪;以及至少一下繫緊器,其安裝於下臂相對上繫緊器的位置,允許另一車輪靠著相應的下繫緊器,使自行車保持直立為常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攜車架,其中,該支柱中空,其壁面形成二彼此相對的長孔,每個長孔有一高端與一低端;該連接板的凹部包括一扇形溝與二徑向槽,每一徑向槽與扇形溝端部相通;該開關包括一銷,銷插入長孔並能在高、低端之間往復運動,其超出長孔部位順著扇形溝出入任一徑向槽,決定上臂停留在支撐或垂落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攜車架,其中,該開關還有:一扳動件;一基座,其封住中空支柱的開口;一連桿,其一端與銷相連,另端通過基座且樞接於扳動件的偏心位置;一彈簧,其套在連桿外部而位於支柱裡面,彈簧一端頂住基座,另端與銷相抵;當扳動件與連桿樞接處靠近基座時,彈簧推動銷往長孔低端方向運動;當扳動件與連桿樞接處遠離基座時,連桿帶動銷往長孔高端方向位 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攜車架,其中,該開關還有一平衡片,平衡片套在連桿外部並介於彈簧與銷之間,其輪廓與支柱內部形狀相仿,幫助連桿順利滑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到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攜車架,其中,該下臂結合一活動座,活動座有二翼片,每個翼片大致上呈矩形,其一端連接支柱而可擺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到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攜車架,更包括一連動機構,其一端連接上臂,另端與下臂相連,將上臂從支撐位置移到垂落位置的動能傳遞至下臂,驅使下臂由一展開位置來到一收合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攜車架,更包括一連動機構,該連動機構是一根連動桿,連動桿一端與連接板相連,另端樞接相應的翼片,將上臂從支撐位置移到垂落位置的動能傳遞至下臂,驅使下臂由一展開位置來到一收合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攜車架,其中,該翼片有一樞耳,用以聯結連動桿的端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攜車架,其中,該翼片內面形成一觸及支柱的凸點,以致活動座相對支柱平穩擺動。
TW102219476U 2013-10-18 2013-10-18 立式攜車架 TWM473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476U TWM473345U (zh) 2013-10-18 2013-10-18 立式攜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476U TWM473345U (zh) 2013-10-18 2013-10-18 立式攜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3345U true TWM473345U (zh) 2014-03-01

Family

ID=5082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9476U TWM473345U (zh) 2013-10-18 2013-10-18 立式攜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334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3040B1 (en) 2016-04-08 2017-05-30 King Roof Industrial Co., Ltd.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bicycle rack
CN112078492A (zh) * 2019-06-13 2020-12-15 锦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防止主杆急速掉落的车用自行车携车架及其关节
TWI816152B (zh) * 2021-07-12 2023-09-21 薩摩亞國商佑達創新有限公司 攜車架之插接裝置
US11772569B2 (en) 2021-08-05 2023-10-03 Yotta Innovation Co., Ltd. Carrying rack connecting device
US11859654B2 (en) 2021-08-05 2024-01-02 Yotta Innovation Co., Ltd. Carrying rack connect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3040B1 (en) 2016-04-08 2017-05-30 King Roof Industrial Co., Ltd.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bicycle rack
CN112078492A (zh) * 2019-06-13 2020-12-15 锦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防止主杆急速掉落的车用自行车携车架及其关节
TWI816152B (zh) * 2021-07-12 2023-09-21 薩摩亞國商佑達創新有限公司 攜車架之插接裝置
US11772569B2 (en) 2021-08-05 2023-10-03 Yotta Innovation Co., Ltd. Carrying rack connecting device
US11859654B2 (en) 2021-08-05 2024-01-02 Yotta Innovation Co., Ltd. Carrying rack connect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73345U (zh) 立式攜車架
US10093243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bike-carrying rack including the same
US8075009B2 (en) Suspension bicycle derailleur link
US6551217B2 (en) Combination exercise apparatus
TWI522072B (zh) 兒童擺動裝置
US604347A (en) Bicycle-saddle
US20100234186A1 (en) Skate fitness car
US20160271439A1 (en) Stepper
US6871867B2 (en) Multi-linking,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s
KR101232741B1 (ko) 접이식 자전거
JP2016107881A5 (zh)
WO2016082738A1 (zh) 小型折叠车
CN202970422U (zh) 一种折叠梯子
TWI510270B (zh) 健身裝置的支架單元
JP3157958U (ja) 車体リンク機構
US8708361B1 (en) Bicycle outrigger support assembly
JP3220627U (ja) 自転車ペダルを備えた三重連結構造のクランクアーム
JP2595632Y2 (ja) バンパーの位置決め載置機構
TWI790040B (zh) 鉸鏈及具有該鉸鍊之電動床
CN209270784U (zh) K型活动板架结构的重力转向四轮滑板车
CN204543402U (zh) 可结合于椭圆机的全身扭转摆动运动轨迹踏板模组
TWM479778U (zh) 可調步距之橢圓機
TWM454857U (zh) 橢圓軌道機之可擴大運動行程軌跡結構
CN201632004U (zh) 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训练器
BE1025252B1 (fr) Repose-pied a point d'appui retractable pour mo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