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7354U -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7354U
TWM457354U TW102201465U TW102201465U TWM457354U TW M457354 U TWM457354 U TW M457354U TW 102201465 U TW102201465 U TW 102201465U TW 102201465 U TW102201465 U TW 102201465U TW M457354 U TWM457354 U TW M4573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capacitor
switch
bridge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1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en-Min Kao
Kuo-Kuang Jen
yu-min Liao
Gwo-Huei You
Original Assignee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filed Critical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Priority to TW102201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7354U/zh
Publication of TWM457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7354U/zh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 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尤指一種使用非對稱脈波控制,以達到零電壓切換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如圖1所示,為傳統雙向半橋隔離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低壓側之電池端採電流饋入形式,而高壓側之匯流排端為電壓饋入型式,並挑選合於規格需求的參數設計及元件,採用相移的控制策略,即可達到雙向傳遞電力潮流的功效。此控制機制主要利用諧振電感在死域區間與功率開關的寄生電容產生共振,不需額外的電路即可在放電與充電模式下固定責任週期及切換頻率,藉由改變低壓側與高壓側開關信號的相移角度來調節輸出功率,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由於雙向轉換器會工作於升壓放電與降壓充電兩種模式,控制方式均以相移控制達成。
運用於傳統雙向半橋隔離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之傳統相移控制方式為將開關切換頻率設為固定值,開關信號則固定責任週期,並設為互補之信號,上下臂開關切換之間具有一死域時間。根據輸出電壓回授產生一組適當的相移信號,以控制兩臂的四顆功率開關,利用相位調變的方式達到穩定的輸出電壓。然而此架構根據先前文獻可得知其功率的大小與輸入電壓Vin、諧振電感Ls、相移角度ψ1、以及切換頻率ω有關,可化簡為如下式:
根據式(1),當已知輸入電壓、切換頻率、諧振電感值,可求出當相移角度ψ1為90度時,有最大的輸出功率。其代表半橋架構之相移控制方式比起傳統全橋架構之相移控制方式少了一半的最大相移量,可傳遞能量也只有一半。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能有效採用兩開關信號互補形式的非對稱控制方式,進而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兼具高效率及控制簡單的優異性。
本創作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採用兩開關信號互補形式的非對稱控制方式,因此死域時間(dead time)較短且固定,且諧振電感在死域時間與開關的寄生電容產生共振,不需額外的電路即可在雙向兩種模式下固定切換頻率,藉由調變脈波寬度來調節穩壓點及輸出功率,並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兼具高效率及控制簡單的優異性。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包括:一第一轉換器,用以接收一電流,並產生一第一諧振電流;一變壓器,耦接該第一轉換器,於該變壓器之一次側接收該第一諧振電流,並於該變壓器之二次側產生一第二諧振電流;以及一第二轉換器,耦接該變壓器,用以接收該第二諧振電流;其中,調節該第一轉換器與該第二轉換器之脈波寬度,進而調節一穩壓點及一輸出功率,以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
〔本創作〕
11‧‧‧第一轉換器
12‧‧‧變壓器
13‧‧‧第二轉換器
Ip 、Is 、Idc 、IC1 ‧‧‧電流
Vbat 、Vbus 、VCS1 、VCS2 、VC1 、VC2 ‧‧‧電壓
Ldc ‧‧‧電感
S1 、S2 、S3 、S4 ‧‧‧開關
C1 、C2 、C3 、C4 、CS1 、CS2 、CS3 、CS4 、Cbus ‧‧‧電容
s01~s104‧‧‧步驟
圖1為傳統雙向半橋隔離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圖2為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圖3為本創作之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圖4為本創作採用的控制策略;圖5為放電模式一完整週期的動作時序圖;以及圖6~17為本創作於放電模式之一完整週期電路運作狀態。
請參閱圖2所示,係顯本創作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該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包括:一第一轉換器11、一變壓器12與一第二轉換器13。該第一轉換器11用以接收一電流,並產生一第一諧振電流Ip 。該變壓器12耦接該第一轉換器11,其於一次側接收該第一諧振電流Ip ,並於該變壓器12之二次側產生一第二諧振電流Is 。該第二轉換器13耦接該變壓器,用以接收該第二諧振電流Is 。其中調節該第一轉換器與該第二轉換器之脈波寬度,進而調節一穩壓點及一輸出功率,以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
該第一轉換器11(如圖6至圖17所示)更包括一輸入電感Ldc 、一第一開關S1 、一第二開關S2 、一第一電容C1 、一第二電容C2 、一第一串聯電容CS1 與一第二串聯電容CS2 。且該輸入電感Ldc 並聯該第一串聯電容CS1 與第二串聯電容CS2 ,且該第一串聯電容CS1 與該第二串聯電容CS2 串聯,而該第一串聯電容CS1 與該第一開關S1 與該第一電容C1 並聯,而該第二串聯電容CS2 與該第二開關S2 與該第二電容C2 並聯。該第二轉換器13更包括一第三開關S3 、一第四開關S4 、一第三電容C3 、一第四電容C4 、一第三串聯電容CS3 、一第四串聯電容CS4 與一輸出電容Cbus 。且該第三電容C3 與該第四電容C4 串聯,並與該輸出電容Cbus 並聯。而該第三電容C3 與該第三開關S3 、該第三串聯電容CS3 並聯,而該第四電容C4 與第四開關S4 、該第四串聯電容CS4 並聯。
本創作更包括一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適用於一雙 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如圖3所示,該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包括:提供該第一轉換器11、該變壓器12與該第二轉換器13,且該變壓器12之一側耦接該第一轉換器11,與其另一側耦接該第二轉換器13(步驟S101);接著,由該第一轉換器11接收一電流,並產生一第一諧振電流Ip (步驟S102);然後,由該變壓器12之一次側接收該第一諧振電流Ip ,並於該變壓器12之二次側產生一第二諧振電流Is (步驟S103);接下來,由該第二轉換器13接收該第二諧振電流Is 。其中,調節該第一轉換器與該第二轉換器之脈波寬度,進而調節一穩壓點及一輸出功率,以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步驟S104)。
如圖4所示,本創作採用的控制策略是兩開關信號互補形式(D、1-D)的非對稱控制方式,也就是一開關脈波寬度縮短時相對地另一個開關脈波寬度則增加,因此死域時間(dead time)較短且固定。諧振電感在死域時間與開關的寄生電容產生共振,不需額外的電路即可在雙向兩種模式下固定切換頻率,藉由調變脈波寬度來調節穩壓點及輸出功率,並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兼具高效率及控制簡單的優異性。
本創作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具有放電及充電兩種模式,放電模式之電路開關動作原理與充電模式非常相似,故在此僅針對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之放電模式做一介紹,如圖5所示為放電模式一完整週期的動作時序圖,而圖6~17所示為本創作於放電模式之一完整週期電路運作狀態。為了簡化分析,在此做以下幾項假設:(1)電路已達穩態。(2)線路阻抗為零。(3)電路上所有元件均視為理想。
(1)狀態一:t0 <t<t1
在此區間內,開關S1 和S3 導通。輸入電感Ldc 與該電容C1 釋能做放電動作,輸入電感電流Idc 與電容電流IC1 成線性下降,此時諧振電流Ip 大小為Idc +IC1 ,並藉由變壓器傳送能量至二次側,輸出負載則不斷地從串聯電容C3 、C4 上抽取能量,其電 路動作如圖5所示。
(2)狀態二:t1 <t<t2
在t=t1 時,該開關S1 截止,而該開關S3 持續導通,該諧振電流IP 必須保持連續性,故與串聯電容CS1 、CS2 和變壓器漏電感做諧振。此時串聯電容CS1 充電、串聯電容CS2 放電,CS2 之跨壓VCS2 將會從原本的VC1 +VC2 開始下降,CS1 之跨壓VCS1 也將由從0開始上升,其電路動作如圖6所示。
(3)狀態三:t2 <t<t3
在t=t2 時,開關S2 截止,而開關S3 持續導通。經過上一個區間的諧振過後VCS2 會放電到零,S2 寄生電容能量為零,寄生二極體DS1 導通,此時可將開關S2 導通以達零壓切換,電路動作如圖7所示。
(4)狀態四:t3 <t<t4
在此區間內,開關S2 、S3 導通。輸入電感Ldc 儲能做充電動作,輸入電感電流Idc 成線性上升,電流路徑從D2 轉為由S2 提供。從t3 開始諧振電流IP 的值小於電感電流Idc ,而諧振電流IP持續地減小,經由一次側傳遞能量至二次側,此時變壓器變壓器一次側跨負電壓VC2 ,高壓端跨正電壓VC3 ,當t=t4 時諧振電流Ip 電流值為零,準備換向,其電路動作如圖8所示。
(5)狀態五:t4<t<t5
此區間開關S2 、S3 導通,諧振電流Ip 在上個區間降至零後持續下降由正轉負,意即變壓器上的電流換向,準備進入另一個傳遞週期的區間。此時的C2 、C3 均是放電的狀態,C1 則因沒有放電路徑而維持電壓,其電路動作如圖9所示。
(6)狀態六:t5 <t<t6
在t=t5 時,開關S3 截止,而S2 持續導通,輸入電感Ldc 持續儲能。開關S3 雖然截止,二次側諧振電流IS 必須保持連續性,故CS3 、CS4 和變壓器漏電感做諧振,此時CS3 進行充電,而CS4 進行放電,此時變壓器一次側跨壓維持-VC2,變壓器二次 側跨壓因CS3 充電、CS4 放電導致VS 將開始由VCS3 下降至-VCS4 。最後開關S4 在CS4 放電至零伏特時導通,以完成零電壓切換,其電路動作如圖10所示。
(7)狀態七:t6 <t<t7
在此區間內,開關S2 和S4 導通,輸入電感Ldc 持續儲能,輸入電感電流Idc 成線性上升。此時諧振電流Ip 藉由變壓器傳送能量至二次側,輸出負載由串聯電容C3 、C4 提供,其電路動作如圖11所示。
(8)狀態八:t7 <t<t8
在t=t7 時,開關S2 截止,而開關S4 持續導通。為保持電流連續性,CS1 、CS2 和漏電感開始諧振,CS1 進行放電、CS2 進行充電,其電路動作如圖12所示。
(9)狀態九:t8 <t<t9
當t=t8 時,開關S4 持續導通,VCS1 因諧振電流抽取能量而降至零。S1 寄生電容能量為零,寄生二極體DS1 導通,開關S1 準備導通,完成零電壓切換,其電路動作如圖13所示。
(10)狀態十:t9 <t<t10
在t=t9 時,諧振電流IP 會持續上升至0A,Ip 的值由負轉正即表示電流換向。在此區間內,開關S1 、S4 持續導通,輸入電感Ldc 持續釋能,形同一電流源,其電路動作如圖14所示。
(11)狀態十一:t10 <t<t11
在上個區間,Ip 的值由負轉正即表示電流換向,準備進入另一個傳遞週期的區間。在此區間內,開關S2 、S3 導通,諧振電流Ip 在上個區間降至零後持續下降由正轉負,意即變壓器上的電流換向,準備進入另一個傳遞週期的區間,其電路動作如圖15所示。
(12)狀態十二:t11 <t<t12
在此區間內,開關S4 截止,而S1 持續導通,輸入電感Ldc 持續釋能。開關S4 雖然截止,但二次側諧振電流IS 必須保 持連續性,故CS3 、CS4 和變壓器漏電感做諧振,此時CS3 進行放電,而CS4 進行充電。此時變壓器一次側跨壓維持VC1 ,變壓器二次側跨壓因CS3 放電、CS4 充電導致VS 將開始由-VCS4 增加至VCS3 ,最後開關S3 在CS3 放電至零伏特時導通,以完成零電壓切換。此時完成一個完整周期的動作循環,回到狀態一,其電路動作如圖16所示。
本創作與傳統相移控制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的差異,為使用非對稱脈波控制下,轉換器除了可以達到零電壓切換外,並具有較大的責任週期利用率。傳統相移控制方式在雙向半橋轉換器架構上,僅有90度的相移量可使用。為解決此問題,本創作提出之非對稱脈波控制,使領先臂開關與落後臂開關故定在最大的相位差,隨著回授控制信號,調變責任週期,得到較大的責任週期利用率以及最大傳遞能量。
本創作提出一種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使用在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主要控制方式為使用固定頻率,調變脈波寬度信號大小,使其上下臂開關為互補信號,並且固定死域時間。上下臂開關根據回授信號,假設上臂開關增加脈波寬度信號,反之下臂為減少脈波寬度信號,此控制方式則稱為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根據上述可知此架構最大的傳遞能量範圍為相移角度在90度時,故令高壓側開關信號落後低壓側開關信號90度,而兩側的上下臂開關信號為一樣的同步信號。根據輸出電壓回授,產生新的脈波寬度調變信號,以穩定整個轉換器。
11‧‧‧第一轉換器
12‧‧‧變壓器
13‧‧‧第二轉換器
Ip 、Is 、Idc ‧‧‧電流
Vbat 、Vbus ‧‧‧電壓

Claims (7)

  1. 一種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包括:一第一轉換器,用以接收一電流,並產生一第一諧振電流;一變壓器,耦接該第一轉換器,於該變壓器之一次側接收該第一諧振電流,並於該變壓器12之二次側產生一第二諧振電流;以及一第二轉換器,耦接該變壓器,用以接收該第二諧振電流;其中,調節該第一轉換器與該第二轉換器之脈波寬度,進而調節一穩壓點及一輸出功率,以達到零電壓切換特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中該第一轉換器更包括一輸入電感、一第一開關、一第二開關、一第一電容、一第二電容、一第一串聯電容與一第二串聯電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中該輸入電感並聯該第一串聯電容與第二串聯電容,且該第一串聯電容CS1與該第二串聯電容CS2串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中該第一串聯電容CS1與該第一開關S1與該第一電容C1並聯,而該第二串聯電容CS2與該第二開關S2與該第二電容C2並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中該第二轉換器更包括一第三開關、一第四開關、一第三電容、一第四電容、一第三串聯電容、一第四串聯電容與一輸出電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中該第三電容與該第四電容串聯,並與該輸出電容並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其中該第三電容與該第三開關、該第三串聯電容並聯, 而該第四電容與第四開關、該第四串聯電容並聯。
TW102201465U 2013-01-23 2013-01-23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TWM457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1465U TWM457354U (zh) 2013-01-23 2013-01-23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1465U TWM457354U (zh) 2013-01-23 2013-01-23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7354U true TWM457354U (zh) 2013-07-11

Family

ID=4922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1465U TWM457354U (zh) 2013-01-23 2013-01-23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73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244B (zh) * 2013-11-14 2015-08-01 Nat Univ Tsing Hua 直流雙向電源轉換系統及其電路
TWI578684B (zh) * 2016-03-21 2017-04-11 崑山科技大學 非對稱半橋高降壓轉換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244B (zh) * 2013-11-14 2015-08-01 Nat Univ Tsing Hua 直流雙向電源轉換系統及其電路
TWI578684B (zh) * 2016-03-21 2017-04-11 崑山科技大學 非對稱半橋高降壓轉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2557B (zh) 一种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的高增益准谐振dc-dc变换器
US9660536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performs power transmission by using resonance phenomenon
CN101232249B (zh)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同步调节电路及其方法
TWI495246B (zh) 諧振直流轉換器
CN102364860B (zh) 一种二次侧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
TWI596880B (zh) 準諧振半橋轉換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6078515A1 (zh) 一种谐振整流装置、谐振整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42422A (zh) 一种脉冲氙灯电源储能电容的充电方法和充电电路
TW201541838A (zh) 返馳式主動箝位電源轉換器
US11764693B2 (en) Dual-capacitor resonant circuit for use with quasi-resonant zero-current-switching DC-DC converters
WO2013075401A1 (zh) 一种电源电路
TWM382658U (en) Full-bridge phase-shift converter with assisted zero-voltage-switching circuit
CN109412420B (zh) 双向隔离dc/dc电路及其采用的控制方法
CN109302078B (zh) 基于同步整流模式的dc-dc开关电源
CN110829853A (zh) 大功率强复位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直流变换器
CN114640255A (zh) 一种串联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99632A (zh) 一种Buck-Boost直流变换器
TWM457354U (zh) 具有非對稱脈波控制方法之雙向半橋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CN110995004A (zh) 三相星型连接双向llc变换器
TWI485961B (zh) 共鐵心式功率因數校正諧振轉換器
Zhao et al. Active clamp boost converter with switched capacitor and coupled inductor
CN103490625B (zh) 一种升压式直流变换器
CN211606392U (zh) 一种滞后臂辅助谐振电路
Wang et al. Research on a novel interleaved flyback DC/DC converter
TWI694667B (zh) 高升壓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