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7080U -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 Google Patents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7080U
TWM457080U TW102204630U TW102204630U TWM457080U TW M457080 U TWM457080 U TW M457080U TW 102204630 U TW102204630 U TW 102204630U TW 102204630 U TW102204630 U TW 102204630U TW M457080 U TWM457080 U TW M4570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metal member
fan
support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4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or-Haw Chang
Ping-Tsang Ho
Hao-Ying Chen
Yen-Shi Chen
Yan-Zhi Lu
Jun-Hao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04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7080U/zh
Publication of TWM457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7080U/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Description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結合結構,尤指一種兼具有節省成本及提升風扇平衡量,進而還有效能應用在扭力小或扭力大的風扇上,達到軸心不易鬆脫之效果的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按,隨著電子設備計算效能日漸增強,其內部所設置之電子元件於運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通常需於電子元件上設置散熱器或散熱鰭片以增加散熱面積進而提升散熱效果,但散熱器與散熱鰭片僅藉由輻射方式作散熱,所達到之散熱效果有限,故須額外增設具有提升散熱效能的散熱風扇對散熱器或散熱鰭片進行散熱,藉以提升散熱效能,因此散熱風扇便成為散熱模組中非常重要之元件。
  而習知散熱風扇的扇輪10與軸心12係有如第1A圖及第1B圖所示的結合方式,其中:
  第1A圖所示,係為一種包射成型方式,其係將軸心12置入到一預設模具內,然後射出成型出該扇輪10,以使該軸心12與扇輪10一體包射成型,但採用此塑膠包射的結構容易因塑膠材質之抗熱變形能力不足及結構強度不足,經常受到高溫或碰撞的外力影響,而造成軸心歪斜、扇輪變形…等的問題,除此之外,由於該軸心12為圓柱狀與扇輪10一體包射成型的,所以若應用於大扭力的散熱風扇1時,會使扇輪10旋轉產生的旋轉扭力矩大於軸心12與扇輪10之間的結合力矩,以導致軸心12容易脫落(或鬆脫),令散熱風扇1損壞而無法作動。
  第1B圖所示,係為一種沖壓結合方式,其係透過沖壓方式將軸心12成型在該銅套13之洞孔131上,並繼續再將結合有軸心12的銅套13利用沖壓方式成型在一鐵殼14之套孔141上而構成一輪轂15,該輪轂15於外周側上藉由塑膠射出方式成型出複數扇葉16,使該等扇葉16與輪轂15結合一體構成所述扇輪10,雖採用此沖壓結合的結構可有效改善因高溫而造成軸心歪斜及扇輪變形的問題,但卻延伸出另一問題就是鐵殼14組需透過連續模具製程,以導致整體成本提高,進而因利用鐵殼14、銅套13及軸心12三者材料沖壓成型出所述輪轂15,而造成增加材料成本的問題。
  此外,由於軸心12與銅套13及結合軸心12的銅套13與鐵殼14都是藉由沖壓方式結合的,故除了會導致軸心12與銅套13兩者的同心度難以控制外,結合軸心12的銅套13與鐵殼14兩者的同心度也難控制,進而造成扇輪10的不平衡量大。再者,因銅套13的厚度須使用一定的厚度才能固定軸心12,但卻造成扇輪10之輪轂15內的空間被該銅套13的厚度所佔用,以致於減少了輪轂15內的使用空間。
以上所述,習知具有下列之缺點:
1.一體包射的扇輪的抗熱變形能力不佳及結構強度不佳,以容易造成軸心歪斜、扇輪變形,進而無法應用於扭力大的散熱風扇;
2.沖壓結合的扇輪整體成本提高,且同心度難以控制;
3.扇輪不平衡量大;
4.扇輪內的使用空間減少。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案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達到節省成本及增加軸心與扇輪間的結合力強度的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具有達到扇輪較不易變形及增加扇輪內的使用空間的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可適用於扭力小或扭力大的風扇上的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係包括一金屬件及一軸心,該金屬件具有一開孔、一第一側及一相反該第一側之第二側,該開孔係貫設在該金屬件之中央處,且其內插設有該軸心,並該軸心外周側與相對第一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熔接部,該第一熔接部係連接該軸心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之第一側,令所述金屬件與軸心結合為一體;透過本創作此結合結構的設計,可應用於扭力小或扭力大的風扇上,得有效達到節省成本及增加軸心與扇輪間的結合力強度,進而還有效達到增加扇輪內的使用空間及不易變形的效果。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2‧‧‧結合結構
21‧‧‧金屬輪轂
211、411‧‧‧開孔
212、412‧‧‧第一側
213、413‧‧‧第二側
214‧‧‧頂部
215‧‧‧側部
216‧‧‧洞孔
22‧‧‧軸心
24、511、74‧‧‧容置空間
25、42‧‧‧第一熔接部
26、43‧‧‧第二熔接部
3、5、8‧‧‧風扇
31、51、81‧‧‧扇輪
313、813‧‧‧扇葉組
3131、8131‧‧‧支撐部
3132、8132‧‧‧延伸部
3133、515、8133‧‧‧熱融部
3134、513、8134‧‧‧扇葉
32、52、82‧‧‧框體
321、521、821‧‧‧容設空間
33、53、83‧‧‧軸座
34、54、84‧‧‧定子組
41‧‧‧金屬環片體
415‧‧‧破孔
514、7‧‧‧金屬殼體
5141、72‧‧‧支撐側部
5142、71‧‧‧支撐頂部
5144、76‧‧‧穿孔
512‧‧‧結合部
711‧‧‧結合孔
75‧‧‧第三熔接部
9‧‧‧金屬環體
91‧‧‧第四熔接部
95‧‧‧第五熔接部
第1A圖係習知之扇輪剖面示意圖;
第1B圖係習知之扇輪另一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3A圖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3B圖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3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4A圖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一實施態樣的俯視示意圖;
第4B圖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實施態樣的俯視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6A圖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6B圖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6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6C圖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俯視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9A圖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9B圖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9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11A圖係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1B圖係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11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2圖係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3圖係本創作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4圖係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15A圖係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5B圖係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第15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5C圖係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16圖係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17A圖係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7B圖係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第17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7C圖係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18圖係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9圖係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20A圖係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20B圖係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第20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20C圖係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第20A圖中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20D圖係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21A圖係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21B圖係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第21A圖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21C圖係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第21A圖中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21D圖係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22圖係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請參閱第2、3A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及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3B圖示;該結合結構2係包括一金屬件及一軸心22,該金屬件具有一開孔211、一第一側212及一相反該第一側212之第二側213,且該開孔211貫設在該金屬件之中央處,並該金屬件可以係為一金屬輪轂21,該金屬輪轂21係以金屬材質(如鐵、銅、鋁合金)構成,且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鐵材質做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該金屬輪轂21(即金屬件)具有一頂部214及一側部215,該第一側212係形成在該頂部214的外側上,該第二側213形成在該頂部214內側,並前述側部215係從該頂部214周緣軸向向下延伸所構成的,且其與頂部214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間24,該容置空間24係連通相對的開孔211。
  另者,前述軸心22係插設在相對該開孔211內,且於該較實施例係以該軸心22的一端插設在該開孔211內,且其一端的端面平齊該頂部214之第一側212上,並該軸心22的其餘部分則容設在該容置空間24內做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於具體實施時,使用者可以事先根據使用空間及應用的需求,設計調整該軸心22於開孔211及容置空間24內的長短,如軸心22的一端凸伸出該開孔211的頂部214外。
  再者,所述軸心22外周側(即軸心22一端之外周側)與相對該頂部214之第一側212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熔接部25,前述第一熔接部25係由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第一側212以雷射加工方式(如雷射銲接或稱為雷射熔接)熔接形成的,亦即該第一熔接部25係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第一側212,並該金屬輪轂21(即金屬件)之第二側213與相對前述軸心22外周側(即相鄰該軸心22一端的外周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二熔接部26,前述第二熔接部26係由該軸心22外周側(即相鄰該軸心22一端的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第二側213以雷射加工方式(如雷射銲接或稱為雷射熔接)熔接形成的,亦即該第二熔接部26係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第二側213,所以透過該第一、二熔接部25、26使該金屬輪轂21(即金屬件)與軸心22雷射熔接結合一體,藉以有效增強金屬輪轂21與軸心22兩者的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進而還有效防止軸心22鬆脫。其中前述雷射加工係可選擇單點或多點雷射光束。
  續參閱第3A、3B圖示,前述第一熔接部25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第一側212及第二熔接部26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第二側213,於該本較佳實施例具有如下兩種實施態樣,但不引以為限;於本創作實際實施時,凡是利用雷射加工熔接該金屬輪轂21與軸心22的接觸處間的方式,即為本創作的結合方式,合先陳明。
  第一態樣:參閱第4A圖示,係為前述軸心22外周側(即軸心22一端之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頂部214的第一側212的接觸處間形成的複數第一熔接部25是沿相鄰該第一側212之軸心22外周側環繞一圈所構成,而該軸心22外周側(即相鄰該軸心22一端的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頂部214的第二側213的接觸處間形成的複數第二熔接部26是沿相鄰該第二側213之軸心22外周側環繞一圈所構成。
  第二態樣:參閱第4B圖示,係為前述軸心22外周側(即軸心22一端之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頂部214的第一側212的接觸處間形成的複數第一熔接部25,彼此係呈相對設置(或不相對設置),而該軸心22外周側(即相鄰該軸心22一端的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211之頂部214的第二側213的接觸處間形成的複數第二熔接部26,彼此係呈相對設置(或不相對設置)。
  故藉由本創作之軸心22外周側分別與相鄰該開孔211之該第一、二側212、213接觸處間熔融一體形成有複數第一熔接部25及複數第二熔接部26結構的設計,得有效達到增進金屬件與軸心22兩者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進而更有效達到節省成本及不易變形之效果者。
  此外,由於金屬件與軸心22係透過雷射加工方式結合為一體,所以使得有效讓軸心22與金屬件兩者的同心度達到一致,進而還有效達到較佳的平衡量之效果者。
  請參閱第7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5~6C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係應用於一風扇3上,該風扇3係包含一扇輪31、一框體32、一軸座33及一定子組34,該扇輪31具有一金屬輪轂及一塑膠材質構成之扇葉組313,該本較佳實施之金屬輪轂的結構及連結關係及其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金屬輪轂21 (即金屬件)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金屬輪轂21之頂部214上更具有複數洞孔216,該等洞孔216係貫穿在遠離該開孔211之該頂部214上,以連通該容置空間24。
  另者,前述金屬輪轂21 (即金屬件)上包覆有所述扇葉組313,亦即該扇葉組313係塑膠射出成型在該金屬輪轂21上,以與該金屬輪轂21結合為一體構成前述扇輪31。並該扇葉組313具有一支撐部3131、一延伸部3132、複數熱融部3133及複數扇葉3134,該支撐部3131外側形成有該等扇葉3134,其內側包覆貼設在該金屬輪轂21 (即金屬件)之側部215上,前述延伸部3132係從該支撐部3131的一端(即支撐部3131相鄰該頂部214的一端)延伸至該金屬輪轂21的複數洞孔216上,使所述延伸部3132與相對形成在該等洞孔216內及相鄰該等洞孔216之頂部214內側的熱融部3133相熱融接合,進而藉由該頂部214其上該等洞孔216使得有效增強金屬輪轂21與扇葉組313的結合力強度之效果。
  再者,前述框體32具有一容設空間321,該容設空間321係供容設該扇輪31,前述軸座33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321之中央處,且其上套設有該定子組34,並該軸座33與相對該扇輪31之金屬輪轂21的軸心22相樞設,使該金屬輪轂21罩設該定子組34。
  所以當本創作之結合結構2應用於大扭力或小扭力的風扇3時,透過該第一、二熔接部25、26促使前述扇輪31之金屬輪轂21與軸心22兩者的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得大幅增加,使得有效防止扇輪31上的軸心脫落,進而更有效達到節省成本及讓扇輪31達到較佳平衡量的效果者。此外,由於透過本創作之結合結構2應用於風扇3上,使得有效可以解決習知銅套因厚度較厚而佔據扇輪31內使用空間的問題。
  請參閱第8、9A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及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9B圖示;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金屬件為金屬輪轂21,改設計成為一金屬材質構成之金屬片體41或金屬環片體41,亦即金屬件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金屬環片體41做說明,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具有一開孔411、一第一側412及一相反該第一側412之第二側413,且該開孔411貫設在該金屬環片體41之中央處。
  另者,前述軸心22係插設在相對該開孔411內,且於該較實施例係以該軸心22的一端插設在該開孔411內,且其一端的端面平齊該金屬環片體41之第一側412上做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於具體實施時,使用者可以事先根據使用空間及應用的需求,設計調整該軸心22於開孔411的長短,如軸心22的一端凸伸出該開孔411的頂部外。
  又者,所述軸心22外周側(即軸心22一端之外周側)與相對該金屬環片體41之第一側412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熔接部42,前述第一熔接部42係由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411之第一側412以雷射加工方式(如雷射銲接或稱為雷射熔接)熔接形成的,亦即該第一熔接部42係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411之第一側412,並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之第二側413與相對前述軸心22外周側(即相鄰該軸心22一端的外周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二熔接部43,前述第二熔接部43係由該軸心22外周側(即相鄰該軸心22一端的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411之第二側413以雷射加工方式(如雷射銲接或稱為雷射熔接)熔接形成的,亦即該第二熔接部43係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411之第二側413,所以透過該第一、二熔接部42、43使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與軸心22雷射熔接結合一體,藉以有效增強金屬環片體41與軸心22兩者的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進而還有效防止軸心鬆脫。其中前述雷射加工係可選擇單點或多點雷射光束。
  再者,前述第一熔接部42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411之第一側412及第二熔接部43連接該軸心22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411之第二側413的實施態樣大致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第一、二熔接部25、26敘述兩種實施態樣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
  故藉由本創作之軸心22外周側分別與相鄰該開孔411之該第一、二側412、413接觸處間熔融一體形成有複數第一熔接部42及複數第二熔接部43結構的設計,得有效達到增進金屬件與軸心22兩者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進而更有效達到節省成本及不易變形之效果者。此外,由於金屬件與軸心22係透過雷射加工方式結合為一體,所以使得有效讓軸心22與金屬件兩者的同心度達到一致,進而還有效達到較佳的平衡量之效果者。
  請參閱第12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0~11B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2係應用於一風扇5上,該風扇5係包含一扇輪51、一框體52、一軸座53及一定子組54,該扇輪51係以塑膠材質所構成,且其與前述結合軸心22之金屬環片體41 (即金屬件)一體包射成型,並該金屬環片體 41(即金屬件)上具有複數破孔415,該等破孔415係貫穿在遠離該開孔411之該金屬環片體41上。
  另者前述扇輪51具有一容置空間511、一結合部512及複數扇葉513,該容置空間511內容設有該軸心22,複數扇葉513係形成在該扇輪51的外周側上,該結合部512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511的底側中央處上,且其內包覆相對該金屬環片體41與相鄰該金屬環片體41的軸心22部分及該等破孔415,進而藉由該金屬環片體41其上複數破孔415使得有效增強扇輪51與金屬件的結合力強度之效果。
 再者所述框體52具有一容設空間521,該容設空間521係供容設該扇輪51,前述軸座53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521之中央處,且其上套設有該定子組54,並該軸座53與相對該扇輪51之金屬環片體41的軸心22相樞設,使該扇輪51罩設該定子組54。
  故當本創作之結合結構應用於大扭力或小扭力的風扇5時,透過該第一、二熔接部42、43促使前述金屬件與軸心22兩者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增加,令包覆該金屬件的扇輪51可達到較佳之平衡量及防止軸心脫落,進而還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者。
  請參閱第13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該本較佳實施例之結構及連結關係及其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四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扇輪51更包含一金屬殼體514及複數熱融部515,該金屬殼體514係以金屬材質所構成,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鐵材質做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於具體實施時,亦可選擇為銅、鋁合金或其他金屬材質。
  另者前述金屬殼體514與金屬件(即金屬環片體41)係以一體包射成型在該扇輪51內,且該金屬殼體514設有一支撐側部5141及一支撐頂部5142,該支撐側部5141係貼設在該扇輪51之內側上,該支撐頂部5142從該支撐側部5141相鄰該容置空間511底側的一端朝該軸心22方向延伸構成,且其具有複數穿孔5144,該等穿孔5144係貫穿在該支撐頂部5142上且連通該容置空間511,並該等熱融部515係形成在前述支撐頂部5142相反該容置空間511底側的一側上及對應該等穿孔5144內,以與相對該容置空間511底側相熱融接合。
  所以透過該金屬殼體514包覆在該扇輪51內,使得有效增加該扇輪51整體的結構強度,進而藉由該等穿孔5144有效增強金屬殼體514與扇輪51的結合力強度之效果。
  請參閱第14、15A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及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5B、15C圖示;該本較佳實施例之結構及連結關係及其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金屬件(即金屬環片體41)對接一金屬殼體7,亦即該金屬殼體7具有一支撐頂部71及一從該金屬殼體7之支撐頂部71周緣軸向延伸之支撐側部72,該金屬殼體7之支撐頂部71具有一結合孔711,該結合孔711係貫穿在該支撐頂部71的中央處,以連通該支撐頂部71與支撐側部72共同界定的一容置空間74,且該結合孔711係供容設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
  另者前述金屬環片體41之第一側412與相對該金屬殼體7之支撐頂部71外側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三熔接部75,前述第三熔接部75係由該金屬環片體41之第一側412與相鄰金屬殼體7之支撐頂部71外側以雷射加工方式(如雷射銲接或稱為雷射熔接)熔接形成的,亦即該第三熔接部75係連接該第一側412與相鄰該結合孔711之支撐頂部71外側。其中前述雷射加工係可選擇單點或多點雷射光束。
  所以透過該第三熔接部75使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與金屬殼體7雷射熔接結合一體,而構成一金屬輪轂,藉以有效提升該金屬輪轂整體結構強度外,進而利用該第一、二熔接部42、43還有效提升金屬環片體41與軸心22兩者的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以避免軸心鬆脫。
  請參閱第18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6~17C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2係應用於一風扇8上,該風扇8係包含一扇輪81、一框體82、一軸座83及一定子組84,該扇輪81具有一金屬輪轂及一塑膠材質構成之扇葉組813,於該本較佳實施之金屬輪轂的結構及連結關係及其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六較佳實施例之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與金屬殼體7構成的金屬輪轂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金屬輪轂之金屬殼體7具有複數穿孔76,該等穿孔76係貫穿在遠離該結合孔711的支撐頂部71上,其連通所述容置空間74。
  另者,前述金屬殼體7上包覆有所述扇葉組813,亦即該扇葉組813係塑膠射出成型在該金屬殼體7上,以與該金屬殼體7及金屬環片體41共同結合為一體構成前述扇輪81。並該扇葉組813具有一支撐部8131、一延伸部8132、複數熱融部8133及複數扇葉8134,該支撐部8131外側形成有該等扇葉8134,其內側包覆貼設在該金屬殼體7之支撐側部72上,前述延伸部8132係從該支撐部8131的一端(即支撐部8131相鄰該支撐頂部71的一端)延伸至該金屬殼體7之支撐頂部71的複數穿孔76上,使所述延伸部8132與相對形成在該穿孔76內及相鄰該穿孔76之支撐頂部71內側的熱融部8133相熱融接合,進而藉由該支撐頂部71其上該等穿孔76使得有效增強金屬殼體7與扇葉組813的結合力強度之效果。
  再者,前述框體82具有一容設空間821,該容設空間821係供容設該扇輪81,前述軸座83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821之中央處,且其上套設有該定子組84,並該軸座83與相對該扇輪81之金屬環片體41的軸心22相樞設,使該扇輪81罩設該定子組84。
所以當本創作之結合結構2應用於大扭力或小扭力的風扇8時,透過該第三熔接部75使該金屬殼體7與金屬環片體41雷射熔接接合一體,使得有效達到增強該金屬輪轂整體結構強度,並再藉由該第一、二熔接部42、43促使前述金屬環片體41與軸心22兩者的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得大幅增加,且還有效防止扇輪81上的軸心脫落,進而更有效達到節省成本及讓扇輪81達到較佳平衡量的效果者。
  請參閱第19、20A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及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20B~20D圖示;該本較佳實施例之結構及連結關係及其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金屬件(即金屬環片體41)的周緣端對接一金屬環體9,該金屬環體9係以金屬材質所構成,於該較佳實施例之金屬環體9係以鐵材質做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於具體實施時,亦可選擇為銅、鋁合金或其他金屬材質。
  另者,前述金屬環體9之頂端係平齊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之第一側412,且其彼此接觸間形成有至少一第四熔接部91,前述第四熔接部91係由金屬環體9之頂端與相鄰所述金屬環片體41之第一側412以雷射加工方式(如雷射銲接或稱為雷射熔接)熔接形成的,亦即該第四熔接部91係連接相鄰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周緣端的第一側412及金屬環體9之頂端。其中前述雷射加工係可選擇單點或多點雷射光束。
  再者前述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之第二側413與相對該金屬環體9內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五熔接部95,前述第五熔接部95係由金屬環體9內側與相鄰該金屬環片體41之第二側413以雷射加工方式(如雷射銲接或稱為雷射熔接)熔接形成的,亦即該第五熔接部95係連接相鄰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周緣端的第二側413及金屬環體9內側,所以透過該第四、五熔接部91、95使該金屬環片體41與金屬環體9雷射熔接接合一體,而構成一金屬輪轂,藉以有效提升該金屬輪轂整體結構強度外,進而利用該第一、二熔接部42、43還有效提升金屬環片體41與軸心22兩者的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以避免軸心鬆脫。
  請參閱第22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風扇組合剖面示意圖,並輔參閱第21A~21D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八較佳實施例之結合結構2係應用於一風扇8上,該風扇8係包含一扇輪81、一框體82、一軸座83及一定子組84,該扇輪81具有一金屬輪轂及一塑膠材質構成之扇葉組813,於該本較佳實施之金屬輪轂的結構及連結關係及其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八較佳實施例之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與金屬環體9構成的金屬輪轂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金屬輪轂之金屬環片體41具有複數破孔415,該等破孔415係貫穿在遠離該開孔411(如第19圖示)的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之第一側412上,且該金屬環片體41與金屬環體9共同界定一容設軸心22的容納空間94。
  另者,前述金屬環片體41與金屬環體9上包覆有所述扇葉組813,亦即該扇葉組813係塑膠射出成型在該金屬環片體41與金屬環體9上,以與該金屬環片體41與金屬環體9共同結合為一體構成前述扇輪81。並該扇葉組813具有一支撐部8131、一延伸部8132、複數熱融部8133及複數扇葉8134,該支撐部8131外側形成有該等扇葉8134,其內側包覆貼設在該金屬環體9之外側上,前述延伸部8132係從該支撐部8131的一端(即支撐部8131相鄰該第一側412的一端)延伸至該金屬環片體41(即金屬件)之第一側412的複數破孔415上,使所述延伸部8132與相對形成在該破孔415內及相鄰該破孔415之金屬環片體41其上第二側413的熱融部8133相熱融接合,進而藉由該金屬環片體41其上該等破孔415使得有效增強金屬輪轂與扇葉組813的結合力強度之效果。
  再者,前述框體82具有一容設空間821,該容設空間821係供容設該扇輪81,前述軸座83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821之中央處,且其上套設有該定子組84,並該軸座83與相對該扇輪81之金屬輪轂的軸心22相樞設,使該扇輪81罩設該定子組84。
  所以當本創作之結合結構2應用於大扭力或小扭力的風扇8時,透過該第四、五熔接部91、95使該金屬環體9與金屬環片體41雷射熔接接合一體,使得有效達到增強該金屬輪轂整體結構強度,並再藉由該第一、二熔接部42、43促使前述金屬環片體41與軸心22兩者的結構強度及結合力強度得大幅增加,且還有效防止扇輪81上的軸心脫落,進而更有效達到節省成本及讓扇輪81達到較佳平衡量的效果者。
以上所述,本創作相較於習知具有下列之優點:
1.透過本創作之結合結構可有效增加軸心與輪轂間的結合力強度及結構強度,並應用於扭力小或扭力大的風扇上,能有效防止軸心脫落;
2.具有讓扇輪達到較佳之平衡量的效果;
3.節省成本;
4.具有達到扇輪不易變形及增加扇輪內的使用空間之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可行之實施例而已,舉凡利用本創作上述之方法、形狀、構造、裝置所為之變化,皆應包含於本案之權利範圍內。
2‧‧‧結合結構
21‧‧‧金屬輪轂
212‧‧‧第一側
213‧‧‧第二側
214‧‧‧頂部
215‧‧‧側部
22‧‧‧軸心
24‧‧‧容置空間
25‧‧‧第一熔接部
26‧‧‧第二熔接部

Claims (11)

  1. 一種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係包括:
    一金屬件,具有一開孔、一第一側及一相反該第一側之第二側,該開孔貫設在該金屬件之中央處;及
    一軸心,係插設在相對的開孔內,且該軸心外周側與相對第一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熔接部,該第一熔接部係連接該軸心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之第一側,令該金屬件與軸心結合為一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等第一熔接部係由該軸心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之第一側以雷射熔接形成,且其沿相鄰該第一側之軸心外周側環繞,並該金屬件之第二側與相對該軸心外周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二熔接部,該等第二熔接部係由該軸心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之第二側以雷射熔接形成,且其沿相鄰該第二側之軸心外周側環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等第一熔接部係由該軸心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之第一側以雷射熔接形成,且其彼此係呈相對設置或不相對設置,並該金屬件之第二側與相對該軸心外周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二熔接部,該等第二熔接部係由該軸心外周側與相鄰該開孔之第二側以雷射熔接形成,且其彼此係呈相對設置或不相對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金屬件係為一金屬輪轂,該金屬輪轂具有一頂部及一從該頂部周緣軸向延伸之側部,該頂部上具有複數洞孔,該等洞孔係貫穿在遠離該開孔之頂部上,以連通該頂部與側部共同界定的一容置空間,一塑膠材質構成之扇葉組係包覆該金屬輪轂上,且其具有一支撐部、一延伸部、複數熱融部及複數扇葉,該支撐部外側形成有該等扇葉,其內側係包覆貼設在該側部上,該延伸部係從該支撐部的一端延伸至該頂部的洞孔上,並與相對形成在該等洞孔內及相鄰該等洞孔之頂部內側的熱融部相熱融接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金屬件係與一塑膠材質構成之扇輪一體包射成型,該扇輪具有一容置空間、一結合部及複數扇葉,該等扇葉係形成在該扇輪的外周側上,該結合部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的底側上,且其內包覆有該金屬件,並該軸心係容設在該容置空間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金屬件上設有複數破孔,該等破孔係貫穿在遠離該開孔之該金屬件上,並該結合部係包覆該金屬件及其上的破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扇輪更包含一金屬殼體及複數熱融部,該金屬殼體與金屬件係一體包射成型於該扇輪內,且該金屬殼體設有一支撐側部及一支撐頂部,該支撐側部係貼設在該扇輪之內側上,該支撐頂部從該支撐側部相鄰該容置空間底側的一端朝該軸心方向延伸構成,且其具有複數穿孔,該等穿孔係貫穿該支撐頂部上且連通該容置空間,並該等熱融部係形成在該支撐頂部相反該容置空間底側的一側及對應該等穿孔內,以與相對該容置空間底側相熱融接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金屬件係對接一金屬殼體,該金屬殼體具有一支撐頂部及一從該支撐頂部周緣軸向延伸之支撐側部,該支撐頂部具有一結合孔,該結合孔係貫穿在該支撐頂部之中央處,以連通該支撐頂部與支撐側部共同界定的一容置空間,且該結合孔係供容設該金屬件,並該金屬件之第一側與相對支撐頂部外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三熔接部,該第三熔接部係連接該第一側與相鄰該結合孔之支撐頂部外側,令該金屬件與金屬殼體結合為一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金屬殼體具有複數穿孔,該等穿孔係貫穿在遠離該結合孔的支撐頂部上,其連通該容置空間,且該金屬殼體上包覆有一塑膠材質構成之扇葉組,該扇葉組設有一支撐部、一延伸部、複數熱融部及複數扇葉,該支撐部外側形成有該等扇葉,其內側係包覆貼設在該金屬殼體之支撐側部上,該延伸部係從該支撐部的一端延伸至該金屬殼體之支撐頂部的穿孔上,並與相對形成在該穿孔內及相鄰該穿孔之支撐頂部內側的熱融部相熱融接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金屬件的周緣端係對接一金屬環體,該金屬環體之頂端係平齊該金屬件之第一側,且其彼此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四熔接部,該第四熔接部係連接相鄰該金屬件周緣端的第一側及金屬環體之頂端,該金屬件之第二側與相對該金屬環體內側的接觸處間形成有至少一第五熔接部,該第五熔接部係連接相鄰該金屬件周緣端的第二側及金屬環體內側,令該金屬件與金屬環體結合為一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其中該金屬件具有複數破孔,該等破孔係貫穿在遠離該開孔之該金屬件的第一側上,且該金屬件與金屬環體共同界定一容設該軸心之容納空間,並該金屬件與金屬環體上包覆有一塑膠材質構成之扇葉組,該扇葉組設有一支撐部、一延伸部、複數熱融部及複數扇葉,該支撐部外側形成有該等扇葉,其內側係包覆貼設在該金屬環體之外側上,該延伸部係從該支撐部的一端延伸至該金屬件之第一側的破孔上,並與相對形成在該破孔內及相鄰該破孔之金屬件其上第二側的熱融部相熱融接合。
TW102204630U 2013-03-14 2013-03-14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TWM457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4630U TWM457080U (zh) 2013-03-14 2013-03-14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4630U TWM457080U (zh) 2013-03-14 2013-03-14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7080U true TWM457080U (zh) 2013-07-11

Family

ID=4922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4630U TWM457080U (zh) 2013-03-14 2013-03-14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70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976A (zh) * 2017-02-07 2017-07-07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轮毂与轴心固定结构及其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976A (zh) * 2017-02-07 2017-07-07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轮毂与轴心固定结构及其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39425B2 (ja) ヒートパイプ式ヒートシ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36779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pplied to a fan for connecting a metal member with a shaft by means of laser
JPWO2018096705A1 (ja)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TWM542082U (zh) 風扇輪轂與軸心固定結構及其風扇
JPWO2018211726A1 (ja)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30000870A1 (en) Therma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3140542U (ja) ヒートシンク
TWI696772B (zh) 自行車用碟煞碟盤
JP5972396B2 (ja) 整流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087818A (ja) 車両用内装材
TWM457080U (zh) 應用於風扇中以雷射連接金屬件與軸心的結合結構
TWI662193B (zh) 風扇鐵殼與軸心固定結構及其風扇
US20170260994A1 (en) Fan impeller structure of cooling fan
TW201730438A (zh) 散熱風扇之扇輪結構
JP2004088014A (ja) ヒートシンク
US8382437B2 (en) Fan structure
US20080295994A1 (en) Heat-dissipating fin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2013194744A (ja) 部材の結合構造
JP3138517U (ja) ヒートシンクモジュール
JP5823706B2 (ja) 半導体装置
TWI591263B (zh) 風扇扇輪結構
JP4517870B2 (ja) ロータシャフトの締結構造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8193765A (ja) ステータ構造
JP6571601B2 (ja) 遠心ファン
TWM523769U (zh) 風扇扇輪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C4K Revocation of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