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5752B - 繼電器、包含繼電器之裝置、包含繼電器之負載測試裝置 - Google Patents
繼電器、包含繼電器之裝置、包含繼電器之負載測試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45752B TWI845752B TW109130141A TW109130141A TWI845752B TW I845752 B TWI845752 B TW I845752B TW 109130141 A TW109130141 A TW 109130141A TW 109130141 A TW109130141 A TW 109130141A TW I845752 B TWI845752 B TW I84575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 movable contact
- fixed contact
- resistor
- phas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2661 Dyskine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99 S 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19 R-phas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6—Bases; Casings; Covers having windows; Transparent cases or cov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2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 G01R31/333—Testing of the switching capacity of high-voltage circuit-breakers ; Testing of breaking capacity or related variables, e.g. post arc current or 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G01R31/42—AC power suppl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2050/049—Assembling or mounting multiple relays in one common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7—Details concerning mounting a rela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01H50/28—Parts movable due to bending of a blade spring or re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易於防止故障發生的繼電器等。繼電器RS包含:固定接點41;可動接點42;可動接點42之復位構件42b;及外殼46,將固定接點41、可動接點42與復位構件42b加以覆蓋。外殼46係以透明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繼電器RS於較復位構件42b上方且較固定接點41下方更具備:承盤部42d,保持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之離合所產生的熔融渣。繼電器RS更具備:罩蓋49,將自連接在固定接點41的端子之外殼46露出的部分加以覆蓋。罩蓋49安裝在外殼46時,外殼46的至少一部分不受罩蓋49所覆蓋而露出。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繼電器等。
以往,已有人提案一種繼電器,如專利文獻1,用於朝往電氣構件之電力供給的導通斷開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025752號公報
然而,頻繁進行導通斷開控制的繼電器容易產生故障。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易於防止故障發生的繼電器等。
本發明之繼電器具備:固定接點;可動接點;可動接點之復位構件;及外殼,將固定接點、可動接點、復位構件加以覆蓋。外殼係以透明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
外殼係以透明的材料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之情形,則可自外殼的外部觀察確認可動接點的動作狀態。
藉由觀察確認外殼內部的狀態,容易進行是否替換成新的繼電器之判斷等,而易於防止繼電器的故障。
較佳者為,繼電器於較復位構件更上方且較固定接點更下方更具備:承盤部,保持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之離合所產生的熔融渣。
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接觸或是分離之際的電弧時的熔融渣等者有可能落至下方。
熔融渣有如下疑慮:妨礙下方構件之動作,使得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之離合動作無法正常進行。
藉由承盤部承接熔融渣等者來防止落至下方。因此,能夠容易地維持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的正常離合動作。
更佳者為,繼電器更具備:罩蓋,將自連接在固定接點的端子的外殼露出的部分加以覆。罩蓋安裝在外殼時,外殼的至少一部分不受罩蓋所覆蓋而露出。
藉由以罩蓋覆蓋端子,使得端子沒有金屬露出部分,能降低產生端子間短路的可能性。
又,較佳者為,將外殼的下部以固定接點位於較復位構件更上方的方式安裝在水平面上。
將繼電器安裝在固定部的水平面上,且安裝成固定接點及可動接點位於上方。
藉此,可在不易受重力影響的狀態下,使可動接點進行既定動作、停止在既定位置。
又,較佳者為,一種包含繼電器之裝置,其中,包含水平面的固定部設有:感測器部,包含偵測外殼內部振動的振動感測器。
又,較佳者為,外殼設有:感測器部,包含偵測外殼溫度的溫度感測器與偵測外殼內部振動的振動感測器其中至少一者。
更佳者為,繼電器於斷開時呈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不接觸的開放狀態,導通時呈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相接的閉合狀態。並於使可動接點移動的驅動構件之線圈之端部電性連接有二極體。
藉此,能使在驅動構件之線圈流動的電流方向固定,使電磁鐵的極性固定,而使得電磁鐵所形成的壓近復位構件的力不變。
又,能夠在由於配線錯誤使得在驅動構件之線圈流動的電流方向錯誤之情形,防止可動接點進行動作而接觸至固定接點。
更佳者為,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的其中一方設有:衝撃吸收部,包含具有導電性的彈性構件。藉由衝撃吸收部來進行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之電性連接。
藉由衝撃吸收部的彈性構件之伸縮,能夠吸收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接觸之際的衝撃。
又,能使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更強固地維持接觸狀態(維持閉合狀態)。
又,較佳者為,於使可動接點移動的驅動構件之線圈的內側與外側其中至少一方設有軛鐵。
藉此,能提昇驅動構件的吸接力。
更佳者為,一種負載測試裝置,具備:電阻器;及繼電器,係本發明之繼電器,用於朝往電阻器之電力供給的導通斷開控制。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能提供一種易於防止故障發生的繼電器等者。
1:負載測試裝置
10:冷卻扇
20:電阻部
30:框體
31:吸氣口
32:吸氣蓋
32a:第1致動器
33:排氣口
34:排氣蓋
34a:第2致動器
41:固定接點
41a:第1端子
41b:第2端子
41c:第1端子側的固定接點
41d:第2端子側的固定接點
42:可動接點
42a:可動接點固持部
42b:復位構件
42c:基底部
42d:承盤部
43:分隔牆
44:衝撃吸收部
45:驅動構件(線圈)
45a:第3端子
45b:第4端子
45c:二極體
45d:軛鐵
46:外殼
461:第1區域
462:第2區域
46a:底座
47:安裝部
48:固定部
48a:感測器部
49:罩蓋
50:主開關
60:操作部
60a:導通斷開操作開關
60b:選擇開關
61:繼電器異常警告部
61a~61d:第1警告部~第4警告部
61a1~61d1:第1U相警告部~第4U相警告部
61a2~61d2:第1V相警告部~第4V相警告部
61a3~61d3:第1W相警告部~第4W相警告部
63:緊急停止開關
70:表示裝置
80:控制部
81:固定控制裝置
82:行動控制裝置
A1:設在與可動接點固持部的移動區域物理上干涉的區域之孔洞
c1:測試對象電源纜線
C1a:第1電源纜線
C1b:第2電源纜線
c2:輔助電源纜線
C2a:第1控制纜線
C2b:第2控制纜線
G1~G4:第1電阻器群~第4電阻器群
R1~R6:第1電阻器~第6電阻器
RS:繼電器
S1~S4:第1開關~第4開關
U1:U相端子
UB:U相用線
V1:V相端子
VB:V相用線
W1:W相端子
WB:W相用線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中的負載測試裝置的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負載測試裝置之構成的示意圖。
圖3係顯示電阻部之電路構成的示意圖。
圖4係自下方觀察繼電器之立體圖。
圖5係自側方觀察繼電器之立體圖。
圖6係繼電器之正面圖。
圖7係自斷開狀態的繼電器之前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8係自導通狀態的繼電器之前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9係自斷開狀態的繼電器之側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10係自斷開狀態的繼電器之前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11係自斷開狀態的繼電器之上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12係自導通狀態的繼電器之上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13係使用透明外殼的斷開狀態之繼電器之前視圖。
圖14係使用透明外殼的斷開狀態之繼電器之側視圖。
圖15係安裝罩蓋的繼電器之立體圖。
圖16係自安裝罩蓋的繼電器之前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17係顯示四個安裝罩蓋的U相用繼電器與感測器部安裝在固定部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18係顯示操作部之構成的示意圖。
圖19係顯示在操作部設有表示裝置的形態之中的操作部之構成的示意圖。
圖20係使用本實施形態之中的繼電器異常偵測的低壓之負載測試裝置之側視圖。
圖21係使用本實施形態之中的繼電器異常偵測的高壓之負載測試裝置之側視圖。
圖22係顯示含有緊急停止開關的操作部之構成的示意圖。
圖23係自斷開狀態之帶有衝撃構件的繼電器之前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24係自導通狀態之帶有衝撃構件的繼電器之前方觀察之剖視圖。
圖25係使用第1區域以透明的材料來構成的外殼之斷開狀態的繼電器之前視圖。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使用圖式來說明本實施形態。
另,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非限於以下實施形態。又,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記載的內容原則上亦同樣應用於其它實施形態。又,各實施形態及各變形例可適當組合。
負載測試裝置1具備:冷卻扇10、電阻部20、框體30、主開關50、操作部60、及控制部80;且用於進行發電機等電源裝置(測試對象電源)的負載測試(參照圖1~圖22)。
(冷卻扇10)
冷卻扇10係將冷卻風送至電阻部20的裝置,且於冷卻扇10的上部配置有電阻部20。
(電阻部20)
電阻部20設有一個以上的電阻器群。構成電阻器群的電阻器係往水平方向延伸的棒狀,且空出繼定間隔而與複數支其它電阻器串聯或並聯連接。負載測試之際,係將來自測試對象電源的電力供給至該電阻器群的一部分或全部。
電阻器不限於以電熱線所構成者,亦可係電池等可將電力蓄積於內部之物。
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三相交流電源的負載測試用,顯示如下例:設有額定容量5kW的電阻器群兩組(第1電阻器群G1、第2電阻器群G2),10kW的電阻器群兩組(第3電阻器群G3、第4電阻器群G4),共計四組電阻器群。
各個電阻器群設有:U相用串聯連接的兩個電阻器(第1電阻器R1、第2電阻器R2),與測試對象電源的R相端子連接;V相用串聯連接的兩個電阻器(第3電阻器R3、第4電阻器R4),與測試對象電源的S相端子連接;及W相用串聯連接的兩個電阻器(第5電阻器R5、第6電阻器R6),與測試對象電源的T相端子連接。又,第1電阻器R1與第2電阻器R2之間、第3電阻器R3與第4電阻器R4之間、及第5電阻器R5與第6電阻器R6之間設有繼電器RS。
繼電器RS與後述第1開關S1~第4開關S4的導通斷開操作對應而受到導通斷開控制。繼電器RS於導通狀態時成為電流流至對應電阻器的狀態。
繼電器RS可係U相用的繼電器、V相用的繼電器與W相用的繼電器連動進行導通斷開動作的三連開關,亦可係分別單獨進行導通斷開動作的單連開關。
繼電器RS的細節將後述。
各個電阻器群之中的第2電阻器R2的一方的端子,係與將測試對象電源及電阻部20加以電性連接的纜線(測試對象電源纜線)c1之中,U相用線UB連接。U相用線UB係自與測試對象電源的R相端子連接的U相端子U1延伸。
各個電阻器群之中的第4電阻器R4的一方的端子,係與測試對象電源纜線c1之中,V相用線VB連接。V相用線VB係自與測試對象電源的S相端子連接的V相端子V1延伸。
各個電阻器群之中的第6電阻器R6的一方的端子,係與測試對象電源纜線c1之中,W相用線WB連接。W相用線WB係自與測試對象電源的T相端子連接的W相端子W1延伸。
各個電阻器群之中的第1電阻器R1的一方的端子、第3電阻器R3的一方的端子、及第5電阻器R5的一方的端子為短路。
其中,電阻器群的數量、電阻器群各自的額定電壓、電阻器群各自的額定容量、電阻器、繼電器的配線並非限於上述構成。
(框體30)
框體30係固持下述者:冷卻扇10、電阻部20、主開關50、操作部60、控制部80的固定控制裝置81等構成負載測試裝置1之構件,但不包含行動控制裝置82的可攜式終端機。框體30之中的,冷卻扇10的下方的側面(上游)設有吸氣口31,電阻部20的上方(下游)設有排氣口33。
吸氣口31設有使用時打開不使用時關閉的吸氣蓋32。排氣口33設有使用時打開不使用時關閉的排氣蓋34。
吸氣蓋32藉由與操作部60之導通斷開動作連動進行動作的第1致動器32a來開閉。另,不限於使用第1致動器32a的自動開閉,亦可係手動使吸氣蓋32開閉的形態。
排氣蓋34藉由與操作部60之導通斷開動作連動進行動作的第2致動器34a來開閉。另,不限於使用第2致動器34a的自動開閉,亦可係手動使排氣蓋34開閉的形態。
在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為吸氣蓋32與排氣蓋34均係以利用鉸鏈的鉸接門來構成的形態,但亦可係以拉門等其它門板構造來構成的形態。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為冷卻扇10配置在下方,電阻部20配置在上方,冷卻風自下方往上方流動的形態。
然而,亦可係冷卻扇10與電阻部20配置在水平方向,冷卻風往水平方向流動的形態。
此種情形,亦可將電阻部20的頂面用來作為後述的固定部48,將繼電器RS配置在電阻部20的頂面。
(繼電器RS)
繼電器RS具有固定接點41、可動接點42、復位構件42b、承盤部42d、分隔牆43、驅動構件45、二極體45c、軛鐵45d、外殼46、安裝部47、罩蓋49等(參照圖4~圖17)。
繼電器RS宜係常開式,斷開時呈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不接觸的開放狀態,導通時呈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相接觸的閉合狀態。
固定接點41係以導電性構件來構成。
自U相用的繼電器RS之固定接點41的一方往外殼46的外部凸出的端子(第1端子41a),係與第1電阻器R1的另一方的端子連接。自U相用的繼電器RS之固定接點41的另一方往外殼46的外部凸出的端子(第2端子41b),係與第2電阻器R2的另一方的端子連接。
自V相用的繼電器RS之固定接點41的一方往外殼46的外部凸出的端子(第1端子41a),係與第3電阻器R3的另一方的端子連接。自V相用的繼電器RS之固定接點41的另一方往外殼46的外部凸出的端子(第2端子41b),係與第4電阻器R4的另一方的端子連接。
自W相用的繼電器RS之固定接點41的一方往外殼46的外部凸出的端子(第1端子41a),係與第5電阻器R5的另一方的端子連接。自W相用的繼電器RS之固定接點41的另一方往外殼46的外部凸出的端子(第2端子41b),係與第6電阻器R6的另一方的端子連接。
設於第1電阻器R1的另一方的端子與繼電器RS的第1端子41a之間、第3電阻器R3的另一方的端子與繼電器RS的第1端子41a之間、及第5電阻器R5的另一方的端子與繼電器RS的第1端子41a之間的電源纜線,定義為第1電源纜線C1a。
設於第2電阻器R2的另一方的端子與繼電器RS的第2端子41b之間、第4電阻器R4的另一方的端子與繼電器RS的第2端子41b之間、及第6電阻器R6的另一方的端子與繼電器RS的第2端子41b之間的電源纜線,定義為第2電源纜線C1b。
將固定接點41的一方,定義為第1端子41a側的固定接點41c。
將固定接點41的另一方,定義為第2端子41b側的固定接點41d。
關於繼電器RS,為了說明方向,將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作為x方向,與x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前後方向)說明作為y方向,與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說明作為z方向來說明。
在圖4中,將xyz軸各自的箭頭標記所指示的方向分別定義為左方、前方、上方。
第1端子41a配置在外殼46的x方向左方。第2端子41b配置在外殼46的x方向右方。
(可動接點42)
可動接點42由包含線圈的驅動構件45所驅動。藉由該驅動而進行可動接點42與固定接點41相接觸的接觸導通狀態,及可動接點42與固定接點41不接觸的斷開狀態之切換。
可動接點42係以導電性構件來構成,受到可動接點固持部42a所固持。
可動接點固持部42a係以非導電性構件(絕緣性構件)來構成,受到復位構件42b所固持。
復位構件42b受到基底部42c所固持。
(復位構件42b)
復位構件42b係以板彈簧、螺旋彈簧等復位彈簧來構成,往打開方向受力。
藉由復位構件42b的施加力,可動接點固持部42a與可動接點42在傾斜狀態下,位於離開固定接點41的方向。
可動接點固持部42a的至少與復位構件42b接觸的部分,及復位構件42b的至少與可動接點固持部42a接觸的部分其中至少一者係以帶有磁鐵的磁性體來構成。
電流在驅動構件45之線圈流動時,藉由磁力使復位構件42b關閉,可動接點固持部42a與可動接點42在直立的狀態下,接觸至固定接點41。
可動接點固持部42a係以如下方式移動:可動接點固持部42a的棒狀部分,在不與z方向平行而傾斜的狀態(參照圖7),及大致平行於z方向的狀態(參照圖8)變化。
亦即,可動接點42及可動接點固持部42a,係以可動接點固持部42a的棒狀部分與xz平面所呈角度改變的方式移動。
(承盤部42d)
可動接點42配置在較復位構件42b更往z方向上方。
在外殼46的內側,且係較可動接點42更往z方向下方、較復位構件42b更往z方向上方,設有承盤部42d。
承盤部42d承接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離合之際的電弧所產生的熔融渣,俾使其不落至z方向下方。
承盤部42d安裝在外殼46的內壁等。
承盤部42d將z方向上方的空間與z方向下方的空間加以遮蔽,但不含:孔洞A1,設在與可動接點固持部42a的移動區域物理上干涉的區域。
(設置承盤部42d之效果)
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進行接觸又分離之際的電弧時的熔融渣等有可能落至z方向下方。
熔融渣到達復位構件42b或者驅動構件45時,有如下疑慮:妨礙此等構件的動作,使得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之離合動作無法正常進行。
在本實施形態中,利用承盤部42d承接熔融渣等著,防止落至z方向下方。因此,能夠容易維持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的正常離合動作。
(分隔牆43)
分隔牆43係以樹脂等非磁性體來構成,設於可動接點42的z方向下端部之構件(基底部42c)與驅動構件45的z方向上端部之間。
亦可省略基底部42c,將復位構件42b直接安裝在分隔牆43。
又,亦可省略分隔牆43。
(驅動構件45)
驅動構件45係以包含線圈的電磁鐵來構成,藉由磁力使得可動接點42移動。
驅動構件45經由導線(第1控制纜線C2a、第2控制纜線C2b)而與控制部80的固定控制裝置81連接。
驅動構件45經由導線(第1控制纜線C2a、第2控制纜線C2b)而受到電力供給。
驅動構件45由固定控制裝置81進行動作控制(導通狀態與斷開狀態之切換控制)。其中,驅動構件45亦可係經由導線(第1控制纜線C2a、第2控制纜線C2b)而與操作部60連接的形態。
第1控制纜線C2a係與自驅動構件45之線圈的一方的端部延伸的第3端子45a連接。
第2控制纜線C2b係與自驅動構件45之線圈的另一方的端部延伸的第4端子45b連接。
驅動構件45之線圈的一方的端部與第3端子45a之間,該線圈的另一方的端部與第4端子45b之中至少一方設有二極體45c,亦即,線圈的端部宜電性連接有二極體45c。
在本實施形態中,顯示驅動構件45之線圈的一方的端部與第3端子45a之間設有二極體45c之例(參照圖7等)。
(設置二極體45c之效果)
藉此,能夠使得在驅動構件45之線圈流動的電流方向固定,電磁鐵的極性固定,電磁鐵所形成的使復位構件42b靠近的力不會改變。
又,能夠在由於配線錯誤使得在驅動構件45之線圈流動的電流方向錯誤之場合,防止可動接點42動作而接觸至固定接點41。
驅動構件45之線圈的內側與外側的至少一方,為了提昇磁力,宜設有以磁性體來構成的軛鐵(繼鐵)45d。
在本實施形態中,顯示驅動構件45之線圈的內側設有軛鐵45d之例。
(設置軛鐵45d之效果)
藉此,能夠提昇驅動構件45所形成的可動接點固持部42a的至少與復位構件42b相接的部分,復位構件42b的至少與可動接點固持部42a相接的部分的至少一方的以磁性體來構成的部分之吸接力。
(外殼46、安裝部47)
外殼46係以陶瓷材料等絕緣性構件來構成,並具有z方向下端開放、z方向上端封閉的大致中空筒狀。在本實施形態中,就大致中空筒狀的具體例而言,外殼46具有大致中空方柱形狀。外殼46的內側配置有固定接點41、可動接點42、復位構件42b、承盤部42d、分隔牆43、及驅動構件45。
外殼46的z方向下方設有邊緣部具凸緣狀的底座46a,底座46a的z方向下方設有安裝部47。
底座46a與安裝部47係以金屬等來一體性構成,並將外殼46的z方向下端封閉。
底座46a與外殼46藉由黏接或者焊接來固定。
安裝部47的側面刻有螺紋。
安裝部47的下面設有第3端子45a與第4端子45b。
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相接的區域周圍,亦即,外殼46與分隔牆43所圍繞的空間,或者,外殼46與底座46a或者安裝部47所圍繞的空間,宜充填有惰性氣體。
惰性氣體的充填係由設於安裝部47z方向下端部的孔洞(不圖示)來進行,充填後將該孔洞密封。
外殼46宜係以透明的材料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
在此,「透明」係指光會穿過物質的性質中,穿透率極高,可穿過物質而透出看見其對向側的狀態之性質。
因此,外殼46係以透明的材料來構成之情形,如圖13與圖14所示,可動接點42等設於外殼46的內部之構件自外殼46的外部穿過外殼46明確地透出而可見。
另,圖13省略正面的端子部分(第1端子41a)。
又,「具有透光性的」係指與「透明」同樣具有光會穿透的性質,但因為穿透的光會擴散或穿透率低,所以與「透明」不同無法穿過該材質而明確辨識對向側的形狀等之狀態的性質。
因此,外殼46係以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之情形,雖不及圖13與圖14所示程度,但可動接點42等設於外殼46的內部之構件自外殼46的外部穿過外殼46透出而可見。
(使外殼46為透明等之效果)
外殼46係以透明的材料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之情形,可自外殼46的外部觀察確認可動接點42的動作狀態及貯留在承盤部42d的z方向上方的熔融渣等量。
藉由觀察確認外殼46的內部之狀態,能容易判斷是否替換新的繼電器RS等,而易於防止繼電器RS的故障。
圖13與圖14顯示整個外殼46係以透明的材料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之例,外殼46的一部分,z方向上方的固定接點41、可動接點42、及承盤部42d為可見的區域(圍繞固定接點41的第1區域461)以透明的材料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外殼46的其餘區域(較第1區域461更下方的第2區域462)係以非透明的材料來構成(參照圖25)。換言之,外殼46之至少上方係以透明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俾可從上方及側方看見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
另,圖25省略正面的端子部分(第1端子41a)。
此種場合亦可自外殼46的第1區域461的外側,觀察確認可動接點42的動作狀態及貯留於承盤部42d的z方向上方的熔融渣等量。
又,在第1區域461的z方向下端附近,安裝承盤部42d之後,將第2區域462安裝至第1區域461,能簡單地將承盤部42d安裝在外殼46的內部。第1區域461與第2區域462可利用黏接或者焊接來固定,亦可藉由螺合來固定。
(罩蓋49)
連接在固定接點41的一方的第1端子41a與連接在固定接點41的另一方的第2端子41b,宜設有:罩蓋49,將金屬部分且係自外殼46露出的部分加以覆蓋(參照圖15~圖17)。
罩蓋49係以橡膠、樹脂等絕緣性材料來構成。
(設置罩蓋49之效果)
藉由以罩蓋49來覆蓋第1端子41a及第2端子41b,第1端子41a與第2端子41b沒有金屬露出部分,能夠降低第1端子41a與第2端子41b產生短路的可能性。
罩蓋49可將安裝在第1端子41a者與安裝在第2端子41b者分別獨立構成,亦可一體構成。
然而,為使外殼46與外氣接觸的部分增加,及能夠觀察確認外殼46的內部之狀況(溫度變化、內部的構件之變化等),罩蓋49宜係並非覆蓋外殼46全部,而係一部分。
此種情形,將罩蓋49安裝至外殼46時,外殼4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外殼46的下半部分等),不受罩蓋49所覆蓋而露出。
(固定部48)
繼電器RS安裝在固定部48。
固定部48具有垂直於z方向的水平面,並將繼電器RS安裝成外殼46位在該水平面的z方向頂面。
繼電器RS對於固定部48的安裝時,底座46a的凸緣狀部分接觸於固定部48的z方向頂面,安裝部47插入至固定部48的孔洞。
安裝部47自z方向下方螺合有螺母(未圖示),藉此,底座46a與該螺母以在z方向包夾固定部48的狀態,將繼電器RS安裝在固定部48。
固定部48係以安裝有繼電器RS的面朝上的狀態安裝在負載測試裝置1。
(將繼電器RS安裝在固定部48的效果)
將繼電器RS安裝在固定部48的水平面上,且安裝成固定接點41及可動接點42位於較承盤部42d及驅動構件45更往z方向上方。
藉此,能夠在不易受到重力影響的狀態下,使可動接點42進行既定動作、停止在既定位置。
另,亦可係全部的繼電器RS安裝在1個固定部48的形態。
又,亦可係分成多數之固定部48並安裝繼電器RS的形態。
例如,可考慮下述形態:固定部48係以3個固定板來構成,U相用的4個繼電器RS(第1電阻器群G1用的繼電器RS、第2電阻器群G2用的繼電器RS、第3電阻器群G3用的繼電器RS、及第4電阻器群G4用的繼電器RS),安裝在第1固定板(U相用的固定部)(參照圖17),V相用的4個繼電器RS安裝在第2固定板(V相用的固定部),W相用的4個繼電器RS安裝在第3固定板(W相用的固定部)。
(固定部48的感測器部48a)
固定部48宜設有感測器部48a(參照圖17)。
感測器部48a偵測固定部48的振動,亦即外殼46的內部之振動(基於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之離合的振動),並將關於偵測到的振動之資訊發送至固定控制裝置81等。
感測器部48a具有:振動感測器,探測固定部48的振動。
具體而言,感測器部48a探測在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的至少一方碳化而繼電器RS不會正常動作時的、繼電器RS的外殼46的內部之動作振動,亦即,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所接觸之際產生的衝撃之振動。
該異常動作振動的探測,例如藉由下述方式進行:感測器部48a針對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預先記錄好正常時與異常時的結果,感測器部48a在振動波形、振動頻率方面,判斷偵測到的動作振動是否接近於異常時的結果。
該異常動作振動的探測可係隨時進行的形態,亦可係僅在選擇開關60b的導通斷開操作進行之後的既定時間(例如2秒期間)進行的形態。
此種情形,感測器部48a的通信部與固定控制裝置81進行通信,取得關於選擇開關60b受到導通斷開操作之資訊。
感測器部48a具有通信部,感測器部48a的通信部將感測器部48a所獲得的資訊(探測到異常時的動作振動),發送至固定控制裝置81。
固定部48係以多數之固定板來構成之情形,將設在各個固定板的感測器部48a之識別資訊亦發送至固定控制裝置81。
藉此,能區分出探測到異常時的動作振動之感測器部48a,亦即發出異常時的動作振動的繼電器RS之固定板。
感測器部48a可係藉由內建振動感測器與通信部的RF標籤來構成,亦可係感測器部48a的振動感測器與通信部以獨立的構件來構成。
固定控制裝置81與感測器部48a的通信部之間,及行動控制裝置82與感測器部48a的通信部之間進行的無線通信之無線通信機制,並非限於RF標籤的通信方式。例如,該無線通信機制亦可考慮下述者:係於啟動該無線通信機制期間將本身的識別資訊傳送至外部的,IEEE802.15.1(Bluetooth(註冊商標))、IEEE802.11(無線LAN)等。
感測器部48a所探測的既定振動,亦可並非繼電器RS不會正常進行動作的振動,而係繼電器RS會正常進行動作時的振動。
此種情形,感測器部48a的通信部與固定控制裝置81進行通信,取得關於選擇開關60b受到導通斷開操作之資訊。
感測器部48a於即使選擇開關60b受到導通斷開操作,於其後既定時間仍然未探測到既定振動之情形,判斷為繼電器RS並未正常進行動作,感測器部48a的通信部將感測器部48a的振動感測器所獲得的資訊(未能探測到正常時的動作振動),發送至固定控制裝置81。
或者,感測器部48a於探測到既定的振動(繼電器RS正常進行動作時的振動)之情形,判斷為繼電器RS正常進行動作,通信部49b將感測器部48a所獲得的資訊(探測到正常時的動作振動),發送至固定控制裝置81。
固定控制裝置81於即使選擇開關60b受到導通斷開操作,仍然未接收到繼電器正常資訊之情形,判斷為對應的繼電器RS並未正常進行動作。
又,感測器部48a不限定於探測既定振動來進行繼電器RS的異常判斷之形態,亦可係將繼電器RS所動作時的振動加以記錄,並將關於該振動之資訊經由通信部49b而發送至固定控制裝置81的形態。
此種情形,固定控制裝置81根據關於該振動之資訊來判斷繼電器RS是否正常進行動作。
繼電器RS的異常判斷亦可在控制部80(固定控制裝置81)進行。然而,此種情形,變成於每次選擇開關60b受到導通斷開操作時,自感測器部48a接受繼電器正常資訊或者關於該振動之資訊。因此,控制部80的負載會增加。
若將繼電器RS的異常判斷在感測器部48a進行,則變成僅於偵測到異常時,自感測器部48a接受朝往控制部80的繼電器異常資訊。因此,能夠抑制控制部80的負載增加。
(主開關50)
主開關50係以真空斷路器(VCB:Vacuum Circuit Breaker)等來構成。主開關50連接在電阻部20與測試對象電源之間(設置在U相用線UB上、V相用線VB上、W相用線WB上)。主開關50為導通狀態時,將來自測試對象電源的電力供給至電阻部20。主開關50為斷開狀態時,停止自測試對象電源朝往電阻部20的電力供給。
負載測試裝置1正常進行動作期間,主開關50為導通狀態。控制部80(固定控制裝置81)根據以感測器部48a取得的資訊,判斷為構成負載測試裝置1的繼電器
RS其中任一者並未正常進行動作之情形(偵測到異常之情形),則使主開關50為斷開狀態,亦即,進行斷開控制,停止自測試對象電源朝往電阻部20的電力供給。
斷開控制之際,自負載測試裝置的驅動用電源(輔助電源),繼續進行朝往固定控制裝置81及操作部60的電力供給,但亦可停止朝往冷卻扇10的電力供給。然而,為了充分冷卻電阻部20,停止朝往冷卻扇10的電力供給宜係在停止朝往電阻部20的電力供給之斷開控制開始起經過固定時間經過後(例如,經過5分鐘後)進行。
(操作部60)
操作部60設有:導通斷開操作開關60a,使負載測試裝置1的電源為導通狀態、斷開狀態;及選擇開關60b(第1開關S1~第4開關S4),調整負載量(選擇進行來自測試對象電源的電力供給之電阻器群)。
操作導通斷開操作開關60a,使負載測試裝置1的主電源為導通狀態時,根據經由將負載測試裝置的驅動用電源(輔助電源)與冷卻扇10加以電性連接的纜線(輔助電源纜線)c2而自負載測試裝置的驅動用電源(輔助電源)供給的電力,第1致動器32a進行動作而吸氣蓋32開口,第2致動器34a進行動作而排氣蓋34開口。冷卻扇10的扇葉旋轉,將自吸氣蓋32的開口部(吸氣口31)引入的空氣,送入上方的電阻部20。又,根據自負載測試裝置1的驅動用電源(輔助電源)供給的電力,固定控制裝置81進行動作。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感測器部48a以內建的電池進行動作的形態,但亦可係根據自負載測試裝置1的驅動用電源供給的電力來進行動作的形態。
亦可係如下形態:有別於導通斷開操作開關60a而設置冷卻扇10用的導通斷開開關,在操作導通斷開操作開關60a使負載測試裝置1的主電源為導通狀態的狀態下,操作該冷卻扇10用的導通斷開開關來開始冷卻扇10的扇葉旋轉。
負載測試裝置1的主電源為導通狀態之後,操作選擇開關60b(第1開關S1~第4開關S4)成為可朝往電阻部20通電的狀態時,主開關50成為導通狀態。又,與選擇為通電的選擇開關60b(第1開關S1等)對應的電阻器群的繼電器RS成為導通狀態,自經由主開關50而連接的測試對象電源,將電力供給至電阻部20之中的可通電之電阻器群。
例如,操作成第1開關S1與第2開關S2為導通狀態,第3開關S3與第4開關S4為斷開狀態之情形,與第1開關S1及第2開關S2對應的額定容量5kW的第1電阻器群G1與第2電阻器群G2的繼電器RS成為導通狀態,將來自測試對象電源的電力供給至第1電阻器群G1與第2電阻器群G2。又,與第3開關S3及第4開關S4對應的額定容量10kW的第3電阻器群G3與第4電阻器群G4的繼電器RS成為斷開狀態,來自測試對象電源的電力並不供給至第3電阻器群G3與第4電阻器群G4。
(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
操作部60設有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因應於與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對應的構件(繼電器RS)之狀態而進行警告用的輸出(參照圖18)。
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具有第1警告部61a~第4警告部61d。
第1警告部61a與第1電阻器群G1的繼電器RS對應,設在第1開關S1附近。
第2警告部61b與第2電阻器群G2的繼電器RS對應,設在第2開關S2附近。
第3警告部61c與第3電阻器群G3的繼電器RS對應,設在第3開關S3附近。
第4警告部61d與第4電阻器群G4的繼電器RS對應,設在第4開關S4附近。
第1警告部61a具有第1U相警告部61a1、第1V相警告部61a2、第1W相警告部61a3。
第1U相警告部61a1於第1開關S1受到操作時的第1電阻器群G1之U相用的繼電器RS之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1U相警告部61a1,以光來顯示根據以第1電阻器群G1的U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1V相警告部61a2於第1開關S1受到操作時的第1電阻器群G1的V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1V相警告部61a2以光來顯示根據第1電阻器群G1的V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1W相警告部61a3於第1開關S1受到操作時的第1電阻器群G1的W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1W相警告部61a3以光來顯示根據第1電阻器群G1的W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2警告部61b具有第2U相警告部61b1、第2V相警告部61b2、及第2W相警告部61b3。
第2U相警告部61b1於第2開關S2受到操作時的第2電阻器群G2的U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2U相警告部61b1以光來顯示根據第2電阻器群G2的U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2V相警告部61b2於第2開關S2受到操作時的第2電阻器群G2的V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2V相警告部61b2以光來顯示根據第2電阻器群G2的V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2W相警告部61b3於第2開關S2受到操作時的第2電阻器群G2的W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2W相警告部61b3以光來顯示根據以第2電阻器群G2的W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的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3警告部61c具有第3U相警告部61c1、第3V相警告部61c2、及第3W相警告部61c3。
第3U相警告部61c1於第3開關S3受到操作時的第3電阻器群G3的U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3U相警告部61c1以光來顯示根據第3電阻器群G3的U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3V相警告部61c2於第3開關S3受到操作時的第3電阻器群G3的V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3V相警告部61c2以光來顯示根據第3電阻器群G3的V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3W相警告部61c3於第3開關S3受到操作時的第3電阻器群G3的W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3W相警告部61c3以光來顯示根據第3電阻器群G3的W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4警告部61d具有第4U相警告部61d1、第4V相警告部61d2、及第4W相警告部61d3。
第4U相警告部61d1於第4開關S4受到操作時的第4電阻器群G4的U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4U相警告部61d1以光來顯示根據第4電阻器群G4的U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4V相警告部61d2於第4開關S4受到操作時的第4電阻器群G4的V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4V相警告部61d2以光來顯示根據以第4電阻器群G4的V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第4W相警告部61d3於第4開關S4受到操作時的第4電阻器群G4的W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點亮為警告用。
第4W相警告部61d3,以光來顯示根據以第4電阻器群G4的W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之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例如,操作第1開關S1時,第1電阻器群G1的V相用之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並非正常之情形,將第1警告部61a之中,第1V相用警告部61a2點亮為警告用。此時,第1V相警告部61a2,以光來顯示根據以第1電阻器群G1的V相用之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的感測器部48a而取得的資訊係受到斷開控制。
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均亦可係在警告用的點亮(例如以紅色點亮)之外,於正常動作中以別的顏色點亮(例如以綠色點亮)的形態。
(控制部80)
控制部80包含固定控制裝置81。
固定控制裝置81係固定在將電阻部20加以固持的框體30內部等的控制裝置。
固定控制裝置81係將繼電器RS、冷卻扇10、主開關50等負載測試裝置1的各部分加以控制的裝置。固定控制裝置81尤其先偵測利用感測器部48a來進行的與選擇開關60b(第1開關S1~第4開關S4)對應的電阻器群之繼電器RS的動作狀況,再進行主開關50之斷開控制(自測試對象電源朝往電阻部20的電力供給之斷開控制)。
亦即,固定控制裝置81根據以感測器部48a取得的資訊來進行斷開控制。
固定控制裝置81根據來自感測器部48a的繼電器異常資訊,使主開關50為斷開狀態,停止自測試對象電源朝往負載測試裝置1的電阻部20之電力供給。又,固定控制裝置81進行意指「開關操作時之中的繼電器RS之動作並非正常」之警告。
具體而言,接收來自安裝在固定部48的感測器部48a的繼電器異常資訊時,固定控制裝置81找出在固定部48之中感測器部48a偵測到異常振動者,與選擇開關60b之中即將偵測到異常振動之前受到導通斷開操作者。
第1固定板的感測器部48a偵測到異常振動,而即將偵測到異常振動前第3開關S3受到導通斷開操作之情形,固定控制裝置81判斷為與第3開關S3對應的繼電器RS且係U相用的繼電器為異常。
固定控制裝置81將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之中,與找出的繼電器RS對應者點亮。
亦即,固定控制裝置81根據來自感測器部48a的繼電器異常資訊與選擇開關60b的動作狀態,找出並未正常進行動作的繼電器RS,並進行:斷開控制,停止自測試對象電源朝往電阻部20之電力供給。
就意指「開關操作時之中的繼電器RS的動作並非正常」的警告之例而言,可考慮如下形態:將設於操作部60之中的第1開關S1~第4開關S4附近的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之中,與已產生故障的可能性較高的繼電器RS對應者點亮。
又,亦可係如下形態:於操作部60等者,設置可表示的表示裝置70,使其表示例如「(因為與第1開關對應的第1電阻器群的V相用之繼電器並非正常,)請確認與第1開關對應的繼電器(第1電阻器群的V相用之繼電器)。」之訊息(參照圖19)。
(設置感測器部48a的效果)
安裝有U相用的繼電器RS的固定部48之感測器部48a偵測到異常振動之情形,可知U相用的繼電器RS有異常。安裝有V相用的繼電器RS的固定部48之感測器部48a偵測到異常振動之情形,可知V相用的繼電器RS有異常。安裝有W相用的繼電器RS的固定部48之感測器部48a偵測到異常振動之情形,可知W相用的繼電器RS有異常。
又,因為亦能夠找出即將偵測到異常振動前受到導通斷開操作的選擇開關60b,所以亦能夠具體找出哪個繼電器RS有異常。
在本實施形態中,不必將用於偵測繼電器RS的異常之構件(感測器部48a),設置在U相用線UB等測試對象電源與電阻部20之間的電力供給線上。
因此,電力供給線往電阻部的配線不會複雜,能夠簡單地偵測負載測試裝置1的繼電器RS的異常。
另,感測器部48a的通信部可係無線地與控制部80進行通信的形態,亦可係有線地與控制部80進行通信的形態。
無線地與控制部80進行通信之情形,不必考慮配線,只要將感測器部48a安裝在固定部48,即能進行繼電器RS之異常偵測。
尤其,感測器部48a內建有將感測器部48a各部分加以驅動的電池之情形,亦無須有用於將控制信號送往感測器部48a的纜線,以及用於往感測器部48a進行電力供給的纜線。
因此,能夠簡單地將感測器部48a設置在電阻器R與繼電器RS之間的施加有複雜配線的區域。
(朝往可攜式終端機發送)
又,自感測器部48a發送繼電器異常資訊之對象,即控制部80,並非限定於固定在將電阻部20加以固持的框體30之控制裝置(固定控制裝置81),亦可係可攜式終端機等控制裝置(行動控制裝置82)。
此種情形,感測器部48a與行動控制裝置82構成負載測試裝置1的繼電器異常偵測系統。
自感測器部48a將繼電器異常資訊發送至含有行動控制裝置82的可攜式終端機之情形,該可攜式終端機的表示部作為繼電器異常警告部61而發揮功能,將與偵測到異常的繼電器RS有關的資訊加以表示。
例如,可考慮如下形態:與表示裝置70同樣於可攜式終端機的表示部,表示出「(因為與第1開關對應的第1電阻器群的V相用之繼電器並非正常,)請確認與第1開關對應的繼電器(第1電阻器群的V相用之繼電器)。」之訊息。
另,控制部80可係僅具有固定控制裝置81與行動控制裝置82其中一者的形態,亦可係具有固定控制裝置81與行動控制裝置82兩者的形態。
控制部80不具有固定控制裝置81,僅具有行動控制裝置82之情形,亦可係如下形態:與繼電器RS的異常偵測對應而進行警告輸出,但不進行斷開控制。
又,即使是控制部80具有固定控制裝置81之情形,亦可係如下形態:與繼電器RS的異常偵測對應而進行警告輸出,但不進行斷開控制。
例如,感測器部48a針對繼電器RS的動作振動,預先記錄好正常時的振動、異常時的振動、正常時與異常時的中間的振動,感測器部48a藉由在振動波形、振動頻率方面判斷偵測到的動作振動是接近於異常時的振動、接近於中間的振動、或接近於正常時的振動,來進行異常動作振動的探測。
偵測到的動作振動接近於異常時的振動之情形,進行警告輸出與斷開控制兩者,偵測到的動作振動接近於中間的振動之情形,不進行斷開控制而進行警告輸出。
(負載測試裝置之具體例)
另,本實施形態之中的負載測試裝置1能夠套用至如圖20所示的與低壓電源對應之低壓用負載測試裝置,亦能夠套用至如圖21所示的與高壓電源對應之高壓用負載測試裝置。
其中,亦存在有省略吸氣蓋32與排氣蓋34其中至少一者、吸氣口31與排氣口33其中至少一方隨時開口的負載測試裝置1。此種情形,省略第1致動器32a與第2致動器34a其中至少一者(參照圖20)。
又,警告可係為了令使用者觀察確認而以利用光之輸出所形成的形態,亦可係利用語音輸出所形成的形態,也可係兩者併用的警告形態。
(緊急停止開關)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已說明偵測到負載測試裝置1的各部分的異常時,進行斷開控制的形態。
然而,亦可不進行利用負載測試裝置1所形成的自動性斷開控制,而於進行利用負載測試裝置1所形成的警告輸出時等,由使用者的操作來進行斷開控制。
此種情形,操作部60具有緊急停止開關63(參照圖22)。
由使用者操作緊急停止開關63時,固定控制裝置81使主開關50為斷開狀態,停止自測試對象電源朝往電阻部20之電力供給。
此時,固定控制裝置81使自輔助電源朝往固定控制裝置81及操作部60的電力供給繼續,停止朝往冷卻扇10的電力供給。其中,為了充分冷卻電阻部20,朝往冷卻扇10的電力供給之停止,宜係在停止朝往電阻部20的電力供給即斷開控制開始起經過固定時間後(例如,經過5分鐘後)進行。
(衝撃吸收部44)
在本實施形態中,已說明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直接接觸的形態。然而,亦可係下述形態: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其中至少一者設有包含具導電性的彈性構件的衝撃吸收部44,並經由衝撃吸收部44而將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加以電性連接(參照圖23、圖24)。
圖23與圖24顯示固定接點41安裝有包含以彈簧來構成的彈性構件的衝撃吸收部44之例。
(設置衝撃吸收部44的效果)
此種情形,能夠藉由衝撃吸收部44的彈性構件之伸縮,吸收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進行接觸之際的衝撃。
又,藉由衝撃吸收部44的彈性構件的施加力來施加使可動接點42離開固定接點41的力,並藉由驅動構件45之線圈的磁力來施加使可動接點42貼近固定接點41的力。
藉由此等彼此相反方向的力,能夠將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更強固地維持接觸狀態(維持閉合狀態)。
(感測器部48a的應用例)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將感測器部48a安裝在繼電器RS所安裝的固定部48之例。
然而,感測器部48a亦可係直接安裝在繼電器RS的外殼46的形態。
此種情形,感測器部48a的感測器不僅是利用振動進行的異常偵測,亦可是利用溫度進行的異常偵測、利用聲音進行的異常偵測等。
此種情形,感測器部48a的感測器可包含偵測外殼46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與偵測外殼46的內部之振動(基於固定接點41與可動接點42之離合的振動)的振動感測器之中至少一者。
就利用溫度進行的異常偵測而言,例如,可考慮如下形態:將外殼46的表面的溫度超過溫度閾值之情形判斷為繼電器RS係異常。
就利用聲音進行的異常偵測而言,例如,可考慮下述形態:將可動接點42由於驅動構件45的導通斷開控制而移動之際的聲音係與正常時的聲音不同之情形判斷為繼電器RS係異常。
(負載測試裝置1以外的應用)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繼電器RS用於負載測試裝置1對朝往電阻器之電力供給的導通斷開控制之例。
然而,繼電器RS亦可用於朝往其它裝置的導通斷開控制。
尤其,設置承盤部42d、設置衝撃吸收部44、設置二極體45c、設置軛鐵45d、使外殼46為透明等、將繼電器RS配置在水平面上、設置感測器部48a等,用於其它裝置(包含繼電器RS之裝置)的導通斷開控制亦能獲得與用於負載測試裝置1之情形同等的效果。
現已說明本發明數個實施形態,但此等實施形態僅係提示作為例子,並未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此等實施形態可藉由其它各種形態來實施,能夠在不脫離發明主旨精神的範圍,進行各種省略、取代、變更。此等實施形態及其變形如同包含在發明之範圍及主旨精神,係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發明及其均等範圍中。
1:負載測試裝置
10:冷卻扇
20:電阻部
30:框體
31:吸氣口
32:吸氣蓋
32a:第1致動器
33:排氣口
34:排氣蓋
34a:第2致動器
60:操作部
82:行動控制裝置
Claims (10)
- 一種繼電器,包含:固定接點;可動接點;該可動接點之復位構件;及外殼,覆蓋該固定接點、該可動接點與該復位構件;該繼電器,用於負載測試裝置中的自高壓的測試對象電源對電阻器之電力供給的導通斷開控制;並將該外殼的下部安裝在水平面上,且安裝成該固定接點位於較該復位構件更上方;該外殼之至少上方係以透明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俾可從上方及側方看見該固定接點與該可動接點。
-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外殼之圍繞該固定接點的第1區域,係以透明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較該外殼的該第1區域更下方的第2區域,係以非透明的材料來構成;該第1區域與該第2區域係利用黏接或者焊接來固定。
-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外殼設有感測器部,該感測器部包含以下至少一者:溫度感測器,偵測該外殼的溫度;及振動感測器,偵測該外殼的內部振動。
-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 該繼電器於斷開時呈該固定接點與該可動接點不相接的開放狀態,於導通時呈該固定接點與該可動接點相接的閉合狀態,於使該可動接點移動的驅動構件之線圈的端部電性連接有二極體。
-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於該固定接點與該可動接點其中一者設有:衝撃吸收部,包含具有導電性的彈性構件;藉由該衝撃吸收部來進行該固定接點與該可動接點的電性連接。
-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於使該可動接點移動的驅動構件之線圈之內側與外側其中至少一側設有軛鐵。
- 一種繼電器,包含:固定接點;可動接點;該可動接點之復位構件;及外殼,覆蓋該固定接點、該可動接點與該復位構件;且該外殼係以透明或者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來構成;於較該復位構件更上方且較該固定接點更下方更包含:承盤部,保持因該固定接點與該可動接點之離合所產生的熔融渣。
- 如請求項1或7之繼電器,其中,更包含:罩蓋,將連接於該固定接點的端子中之自該外殼露出的部分加以覆蓋;且該罩蓋安裝在該外殼時,該外殼的至少一部分不受該罩蓋所覆蓋而露出。
- 一種包含繼電器之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或2之繼電器;且於包含該水平面的固定部設置:感測器部,其包含偵測該外殼的內部振動之振動感測器。
- 一種負載測試裝置,包含:電阻器;及如請求項7之繼電器,用於對該電阻器之電力供給的導通斷開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8087 | 2019-09-17 | ||
JP2019-168087 | 2019-09-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19446A TW202119446A (zh) | 2021-05-16 |
TWI845752B true TWI845752B (zh) | 2024-06-21 |
Family
ID=7488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0141A TWI845752B (zh) | 2019-09-17 | 2020-09-03 | 繼電器、包含繼電器之裝置、包含繼電器之負載測試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27331B2 (zh) |
EP (1) | EP4033512A1 (zh) |
JP (2) | JP6925093B1 (zh) |
CN (1) | CN114402410A (zh) |
TW (1) | TWI845752B (zh) |
WO (1) | WO202105398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25093B1 (ja) * | 2019-09-17 | 2021-08-25 |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 リレー、リレーを含む装置、リレーを含む負荷試験装置 |
JP7380820B1 (ja) | 2022-12-14 | 2023-11-15 |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異常検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35490A (en) * | 1978-09-05 | 1980-03-12 | Nippon Electric Co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JPH11273528A (ja) * | 1998-03-24 | 1999-10-08 | Hiroshi Oshikawa | 振動感知機能付電磁リレー |
KR100627432B1 (ko) * | 2004-06-28 | 2006-09-25 |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 릴레이의 접속장치 |
JP4241607B2 (ja) * | 2004-12-22 | 2009-03-18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電磁リレー |
JP5265264B2 (ja) * | 2008-07-18 | 2013-08-14 |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 乾式負荷試験装置 |
JP5902072B2 (ja) * | 2012-09-05 | 2016-04-13 | Idec株式会社 | 電磁リレー |
JP2017195161A (ja) * | 2016-04-22 | 2017-10-2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接点機構および電磁継電器 |
JP6836241B2 (ja) * | 2016-12-27 | 2021-02-24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EP3627165A4 (en) * | 2017-05-16 | 2020-12-02 | Tatsumi Ryoki Co., Ltd | CHARGING SYSTEM, CHARGING TES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JP6835029B2 (ja) * | 2018-03-30 | 2021-02-2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リレー |
JP6848923B2 (ja) * | 2018-03-30 | 2021-03-2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リレー |
JP6925093B1 (ja) * | 2019-09-17 | 2021-08-25 |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 リレー、リレーを含む装置、リレーを含む負荷試験装置 |
-
2020
- 2020-08-05 JP JP2021520243A patent/JP6925093B1/ja active Active
- 2020-08-05 EP EP20866432.6A patent/EP403351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08-05 US US17/624,762 patent/US1202733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8-05 CN CN202080064742.4A patent/CN114402410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8-05 WO PCT/JP2020/029976 patent/WO2021053988A1/ja unknown
- 2020-09-03 TW TW109130141A patent/TWI845752B/zh active
-
2021
- 2021-07-26 JP JP2021121208A patent/JP7239207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53988A1 (ja) | 2021-03-25 |
JP6925093B1 (ja) | 2021-08-25 |
JPWO2021053988A1 (ja) | 2021-09-30 |
JP2021166211A (ja) | 2021-10-14 |
CN114402410A (zh) | 2022-04-26 |
US20220254590A1 (en) | 2022-08-11 |
EP4033512A1 (en) | 2022-07-27 |
TW202119446A (zh) | 2021-05-16 |
US12027331B2 (en) | 2024-07-02 |
JP7239207B2 (ja) | 2023-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5752B (zh) | 繼電器、包含繼電器之裝置、包含繼電器之負載測試裝置 | |
US8193464B2 (en) | Micro switch | |
TWI516783B (zh) | 負載測試裝置 | |
US7692396B2 (en) | Electromotive furniture drive | |
US8810991B2 (en) | Safety iso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witching DC loads | |
JP2010530207A5 (zh) | ||
CN104081489A (zh) | 电路断路器 | |
US20150091677A1 (en) | Gas Circuit Breaker | |
KR102506084B1 (ko) | 실시간 모니터링 기능을 구비한 진공차단기 및 모니터링 방법 | |
JP2009518787A (ja) | 切換監視機器を備えたタップ切換装置 | |
US4737749A (en) | Electromagnetic switchgear | |
US4479117A (en) | Add-on state indicator for an enclosed D.C. power relay | |
WO2019044068A1 (ja) | 半導体リレーおよび車両用電流検出装置 | |
WO2020105245A1 (ja) | 真空遮断器、並びに真空遮断器の状態監視方法 | |
CN101445198A (zh) | 升降式电梯的传感器和数码显示电子限速器安全装置 | |
JP2020173179A (ja) | 負荷試験装置、リレー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 |
JP2019503035A (ja) | 電力接触器、及び、電力接触器の機能検査のための方法 | |
JP7050155B2 (ja) | リレー | |
CN109390180B (zh) | 真空接触器 | |
JP2017199620A (ja) | 電源自動切替装置 | |
CN205643642U (zh) | 断路器机械特性及驱动机构线圈电流在线监测装置 | |
TWI764888B (zh) | 用來測量電子開關的狀態的裝置、電子開關,以及用來測量電子開關的狀態的方法 | |
JP2018033210A (ja) | 電路遮断装置および太陽光発電監視システム | |
US664086A (en) | Regulator for electrically-actuated air-compressors. | |
JP2011259595A (ja) | 端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