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9880B -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9880B
TWI839880B TW111137793A TW111137793A TWI839880B TW I839880 B TWI839880 B TW I839880B TW 111137793 A TW111137793 A TW 111137793A TW 111137793 A TW111137793 A TW 111137793A TW I839880 B TWI839880 B TW I8398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at
attachment
pair
gripping
arm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7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457A (zh
Inventor
柏原直哉
田中基雅
羽根慎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前川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前川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前川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9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98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2BUTCHERING; MEAT TREATMENT; PROCESSING POULTRY OR FISH
    • A22CPROCESSING MEAT, POULTRY, OR FISH
    • A22C17/00Other devices for processing meat or bo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cessing Of Meat And Fish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係具備一對把持臂(11a、11b)、臂驅動單元(10)以及圓形刀刃本體(6)。一對把持臂(11a、11b)係從兩側把持附著於雞腿肉(M)的附著物(H)的根部,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臂驅動單元(10)係使一對把持臂(11a、11b)驅動。圓形刀刃本體(6)係通過一對把持臂(11a、11b)的上方並從根部切斷被一對把持臂(11a、11b)升起的附著物(H)。

Description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
本案係基於2021年10月11日於日本申請的特願2021-166781號主張優先權並將特願2021-166781號的內容援用於本案。
為了在雞等家禽屠宰體的肢解處理中從人工所為的處理推進到機械所為的自動化處理,揭示了一種用以進行帶骨雞腿肉的去骨處理之自動去骨裝置(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此種自動去骨裝置係一邊將帶骨雞腿肉懸掛在夾具(clamp)裝置一邊在複數個處理站(processing station)之間間歇地搬運。在各個處理站依序地進行帶骨雞腿肉的切痕、骨肉分離等步驟,藉此能夠自動去骨。
於帶骨雞腿肉存在有膝關節部,於該膝關節部附著有軟骨。在肢解帶骨雞腿肉之情形中,根據加工業者的需求需要選擇要使軟骨附著於雞腿肉還是要使軟骨附著於骨頭。已揭示有一種技術(參照例如專利文獻2),係不取決於人工,能僅藉由沿著帶骨雞腿肉的搬運路徑進行搬運來效率佳地切換此種選擇。
由於軟骨本身亦具有商品價值,因此在使軟骨附著於雞腿肉之情 形中以及在使軟骨附著於骨頭之情形中的任一種情形中,皆從雞腿肉或者骨頭去除軟骨。由於從骨頭去除軟骨之作業係需要熟練度,因此與從骨頭去除軟骨之情形相比,大多情形為容易地從雞腿肉去除軟骨。由於從雞腿肉去除軟骨之處理亦從人工所為的處理推進至機械所為的自動化處理,因此揭示有各種技術。
例如,已揭示有一種技術(參照例如專利文獻3),係使已經去骨的雞腿肉載置於安裝在輸送帶的托盤(tray)裝置上並進行搬運,在腳部構件的捕捉構件與托盤的板(plate)之間夾持雞腿肉的軟骨部分,並藉由汽缸(cylinder)使腳部構件與輸送帶一起移動。在此種技術中,後軟骨係通過頜(jaw)裝置的楔形開口,肉的部分則切掉並藉由輸送帶收容至容器。軟骨係從腳部構件被放開且在輸送帶翻轉時落下至容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3-5071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9-11083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公平2-12541號公報。
在已使軟骨附著於雞腿肉的狀態下從雞腿肉去除軟骨之情形中,當軟骨未完全從肉去除時會成為異物混入。除了軟骨之外,朝向雞腿肉的附著物亦會成為異物混入。從雞腿肉去除軟骨(附著物)時,當軟骨周圍的肉大幅 度地被切掉時,會於肉側形成孔洞。在孔洞很大之情形中,雞腿肉的商品價值會降低。
如上述專利文獻3般,當單純地將雞腿肉從軟骨切掉時,會有將軟骨周圍的肉一起大幅度地切掉之可能性。因此,會有雞腿肉的商品價值降低這種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能將附著於已經去骨的肉之附著物的去除處理予以自動化並能提升肉的商品價值。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第一態樣為一種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具備:一對把持臂,係從附著於已經去骨的肉之附著物的兩側且為前述肉側的根部把持前述附著物,使前述附著物從前述肉升起;驅動部,係使前述一對把持臂驅動;以及刀具,係通過前述一對把持臂的上方並從前述肉側的根部切斷被前述一對把持臂升起的前述附著物。
如此,由於藉由一對把持臂使附著物升起後再以刀具切斷附著物的根部,因此在藉由刀具從肉去除附著物時能極力地抑制附著物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側。因此,能將附著於已經去骨的肉之附著物的去除處理予以自動化並能提升肉的商品價值。
本發明的第二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驅動部係具備:接近離開驅動部,係使前述一對把持臂相對於前述肉接近或者離開;以及開閉驅動部,係使前述一對把持臂彼此接近或者彼此離開,藉此進行前述一對把持臂的開閉動作。
藉由此種構成,能以簡單的構造藉由一對把持臂把持附著物且進一步地使附著物從肉升起。
本發明的第三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二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驅動部係具備:旋轉驅動部,係將前述一對把持臂相對於前述肉之接近離開方向作為中心軸線使前述一對把持臂旋轉。
藉由此種構成,能變更一對把持臂相對於附著物的朝向。變更一對把持臂的朝向,藉此能藉由一對把持臂容易地從兩側把持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四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三態樣任一態樣中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至少一方的前述把持臂的前端部設置有凸部,前述凸部係防止前述把持臂對於前述附著物的把持錯誤。
藉由此種構成,能防止一對把持臂所把持的附著物從一對把持臂的前端逸離。因此,能防止一對把持臂對於附著物的把持錯誤,從而能藉由一對把持臂確實地把持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五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四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凸部係設置於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一方的第一把持臂,且從前述第一把持臂的前端部朝向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另一方的第二把持臂沿著前述把持方向延伸;前述第一把持臂與前述凸部之間的連接部係以沿著前述附著物的形狀之方式彎曲形成;前述第二把持臂的前端部係在前述一對把持臂接近的狀態下以在前述一對把持 臂的接近離開方向處與前述連接部重疊之方式且以沿著前述連接部之方式配合前述連接部的形狀彎曲形成。
藉由此種構成,能藉由一對把持臂僅使附著物升起。能藉由一對把持臂抑制附著物周圍的肉與附著物一起升起。
本發明的第六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五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連接部係以跨越前述第一把持臂與前述凸部之方式直線狀地形成且以相對於前述第一把持臂的延伸方向以及前述凸部的延伸方向傾斜之方式形成。
藉由此種構成,能使連接部容易沿著附著物。因此,能藉由一對把持臂更確實地僅使附著物升起。
本發明的第七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五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肉為雞腿肉;前述附著物為軟骨以及附著於前述軟骨的脂肪體;前述一對把持臂係以前述雞腿肉的腳踝與前述雞腿肉的腿根隔著前述一對把持臂位於前述把持方向的兩側之方式配置;前述連接部係以前述雞腿肉的腿根側成為凸部之方式彎曲形成。
藉由此種構成,能使連接部更容易地沿著附著物。因此,能藉由一對把持臂更確實地僅使附著物升起。
本發明的第八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七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具備:臂逸離防止部,係設置於前述把持臂的基端部側,用以防止前述附著物從前述把持臂的基端部逸離。
藉由此種構成,能防止一對把持臂所把持的附著物從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逸離。因此,能防止一對把持臂對於附著物的把持錯誤,從而能藉由一對把持臂確實地把持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九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八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至少一方設置有:刀具逸離防止部,係隔著間隔地配置於前述把持臂中之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用以防止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時前述附著物從前述刀具逸離。
藉由此種構成,能防止被刀具切斷的附著物飛散。
本發明的第十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九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形成有:末端擴展部,係以彼此的間隔愈朝向前述把持臂的長邊方向外側方向則愈擴展之方式形成。
藉由此種構成,能在藉由一對把持臂把持附著物時,防止在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中一對把持臂的間隔變窄。換言之,能在藉由一對把持臂把持附著物時,在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中確保一對把持臂的間隔。因此,能藉由一對把持臂把持附著物,同時防止在把持臂的基端部處夾入肉。因此,能防止把持臂損傷肉,從而能進一步地提升肉的商品價值。
本發明的第十一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十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把 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設置有:曲柄(crank)部,係以朝向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離開之方式彎曲。
藉由此種構成,能使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從肉離開。因此,能藉由一對把持臂把持附著物,同時防止在把持臂的基端部處夾入肉。因此,能防止把持臂損傷肉,從而能提升肉的商品價值。
本發明的第十二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十一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短邊方向的剖面形狀係具有:第一圓弧面,係形成於從配置有前述肉之側達至與彼此對向的側相反的一側之間;第一縱壁面,係從前述第一圓弧面中之彼此對向的側端朝向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延伸;第一上壁面,係從前述第一圓弧面中之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側端朝向彼此對向的側延伸;以及第一傾斜面,係連結前述第一縱壁面與前述第一上壁面,並以愈從前述第一上壁面朝向前述第一縱壁面則前述一對把持臂之間的距離愈逐漸變短之方式傾斜。
藉由此種構成,在將一對把持臂按壓至肉時,能防止圓弧面損傷肉。藉由一對把持臂夾入(把持)附著物時,能藉由上壁面以及傾斜面容易地使附著物升起至一對把持臂上。使刀具沿著上壁面附近,藉此能儘量地使附著物周圍的肉不殘留於附著物側地去除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十三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十一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 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短邊方向的剖面形狀係具有:第二圓弧面,係形成於從配置有前述肉之側達至與彼此對向的側相反的一側之間;第二傾斜面,係從前述第二圓弧面中之彼此對向的側端朝向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延伸;第二上壁面,係從前述第二圓弧面中之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側端朝向彼此對向的側延伸;以及第二縱壁面,係連結前述第二傾斜面與前述第二上壁面;各個前述第二傾斜面係以愈從前述第二圓弧面的端部朝向前述第二縱壁面的端部則前述一對把持臂之間的距離愈逐漸變短之方式傾斜;在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短邊方向的剖面形狀中,前述第二傾斜面的長度係比前述第二縱壁面的長度還長。
藉由此種構成,在將一對把持臂按壓至肉時,能防止第二圓弧面損傷肉。藉由一對把持臂夾入(把持)附著物時,能確實地使附著物升起至第二上壁面上。使刀具沿著第二上壁面附近,藉此能儘量地使附著物周圍的肉不殘留於附著物側地去除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十四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十三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具備:輔助刀具,係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前述輔助刀具的切斷方向係與前述刀具的切斷方向交叉;前述輔助刀具係配置於前述附著物通過前述輔助刀具與前述刀具之間並藉由前述輔助刀具以及前述刀具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之位置。
藉由此種構成,能藉由輔助刀具更確實地從肉切斷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十五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十四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輔助刀具係配置於比前述刀具還先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之位置。
藉由此種構成,能藉由輔助刀具先於肉切入切痕後再藉由刀具切斷肉。因此,能更確實地進行附著物的去除。
本發明的第十六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十四態樣或者第十五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具備:浮起防止部,係防止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升起的前述附著物中之被前述輔助刀具切斷之部位浮起;前述浮起防止部係配置成前述刀具能夠通過前述浮起防止部與前述把持臂之間,且配置成前述輔助刀具能夠通過前述浮起防止部中前述刀具朝向與前述肉之切入側相反的一側的側面。
藉由此種構成,能防止肉從輔助刀具逸離從而導致輔助刀具對於肉的切入不充分。
本發明的第十七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十六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刀具係包含:圓形刀刃刀具,係將刀具軸線作為中心進行旋轉;前述刀具係具備:飛散防止壁,係設置於前述刀具中之比對於前述肉之切斷位置還要前述刀具的旋轉方向中的下游側,用以防止前述附著物的飛散;前述飛散防止壁係以形成用以使前述附著物落下至前述飛散防止壁與前述刀具之間的間隙之方式配置。
藉由此種構成,能藉由圓形刀刃刀具確實地切斷肉。能藉由飛散防止壁防止從肉去除的附著物因為圓形刀刃刀具的旋轉而飛散。能將附著物確實地從飛散防止壁與圓形刀刃刀具之間排出至外部。
本發明的第十八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如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至第十七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亦可為前述附著物為軟骨以及附著於前述軟骨的脂肪體。
如此,能在從肉去除軟骨以及附著於該軟骨的脂肪體時適當地使用肉附著物去除裝置。
本發明的第十九態樣為一種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用以使用前述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從肉去除附著物,並具有:按壓工序,係以對前述肉施加固定的壓力之方式將一對把持臂按壓至前述附著物的兩側;升起工序,係在前述按壓工序之後,把持前述附著物的前述肉側的根部,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使前述附著物從前述肉升起;以及切斷工序,係在前述升起工序之後,藉由刀具從前述肉側的根部切斷前述附著物。
藉由此種方法,在藉由一對把持臂把持附著物時,能藉由一對把持臂使附著物從肉升起。之後,由於藉由刀具切斷附著物的根部,因此能在從肉去除附著物時極力地抑制附著物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側。因此,能將附著於已經去骨的肉之附著物的去除處理予以自動化並能提升肉的商品價值。
本發明的第二十態樣為一種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用以使用本發明的第十四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從肉去除附著物,並具有:按壓工序,係以對前述肉施加固定的壓力之方式將一對把持臂按壓至前述附著物的兩側;升起工序,係在前述按壓工序之後,把持前述附著物的前述肉側的根部,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使前述附著物從前述肉升起;以及切斷工序,係在前述升起工序之後,藉由刀具以及輔助刀具從前述肉側的根部切斷前述附著物。
藉由此種方法,設置輔助刀具,藉此能確實地從肉去除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如本發明的第十九態樣或者第二十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其中亦可為在前述升起工序與前述切斷工序之間具有:抬起工序,係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抬起前述附著 物。
藉由此種方法,被一對把持臂把持的附著物以外的肉係藉由本身重量而下垂。結果,能進一步地抑制附著物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側。
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如本發明的第十九態樣至第二十一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其中亦可為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前述肉為雞腿肉;前述附著物為軟骨以及附著於前述軟骨的脂肪體;前述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具有: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係在前述按壓工序之前,以前述雞腿肉的腳踝與前述雞腿肉的腿根隔著前述一對把持臂位於前述把持方向的兩側之方式調整前述一對把持臂的朝向。
藉由此種方法,能藉由一對把持臂容易地把持附著物。
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態樣的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如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態樣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其中亦可為在前述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隔著前述一對把持臂從與前述雞腿肉相反的一側觀看時,前述一對把持臂中之前述雞腿肉的腳踝側的前述把持臂與前述附著物之間的距離係比前述一對把持臂中之前述雞腿肉的腿根側的前述把持臂與前述附著物之間的距離還短。
在連結雞腿肉的腳踝側與腿根側之直線方向(以下稱為雞腿肉的高度方向)中,附著物中的軟骨的形狀係相對於脂肪體為非對稱。換言之,在雞腿肉的高度方向中,軟骨的形狀係呈相對於脂肪體靠近腿根側此種形狀。因此,藉由上述方法,能大幅度地確保比附著物的中心還要靠近配置有軟骨之側的把持臂與附著物之間的空間。結果,在按壓工序時能確實地防止一對把持臂按壓附著物的特別堅硬的部位之軟骨。
依據上述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在藉由刀具從肉去除附著物時能極力地抑制附著物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側。因此,能將附著於已經去骨的肉之附著物的去除處理予以自動化並能提升肉的商品價值。
1,201:肉附著物去除裝置
2,202:附著物升起單元
3:刀具單元
4:圓形刀刃
5:刀具驅動部
6:圓形刀刃本體(刀具)
6a:(圓形刀刃本體的)切斷部位
7:刀具軸件
8:軸件支撐部
9:刀具驅動部本體
10:臂驅動單元(驅動部)
11a,211a:第一把持臂(把持臂)
11b,211b:第二把持臂(把持臂)
12:可動塊
13:臂開閉驅動部(開閉驅動部)
14:塊驅動部(接近離開驅動部、旋轉驅動部)
15:基座部
15a:(基座部的)下表面
15b:(基座部的)上表面
16:按壓塊(臂逸離防止部)
16a:(按壓塊的)側面(臂逸離防止部)
17:腳部
18:按壓板
19:逸離防止板(刀具逸離防止部)
21:驅動部本體
22:滑件
23,38,61:托架
31:固定臂部
32:水平彎曲臂部(末端擴展部)
33,233:把持臂本體部(把持臂)
33a:圓弧面(第一圓弧面)
33b:縱壁面(第一縱壁面)
33c:上壁面(第一上壁面)
33d:傾斜面(第一傾斜面)
34:脫落防止桿(凸部)
36,36’:連接部
37,37’:彎曲部
39:浮起防止部
41:固定塊
42:浮起防止桿(浮起防止部)
42a:第一側面
42b:第二側面
50:輔助刀具單元
51:輔助圓形刀刃
52:輔助刀具驅動部
53:輔助圓形刀刃本體(輔助刀具)
53a:(輔助圓形刀刃本體的)切斷部位
54:刀具軸件
55:軸件支撐部
60:飛散防止壁
61a:橫壁
61b:縱壁
62:罩本體
63:基部
64:第一防止壁(飛散防止壁)
65:第二防止壁
65a:底壁
65b:側壁
232:上下彎曲臂部(曲柄部)
233a:圓弧面(第二圓弧面)
233b:傾斜面(第二傾斜面)
233c:上壁面(第二上壁面)
233d:縱壁面(第二縱壁面)
235:縱彎曲臂部
B:輸送帶
C:軟骨(附著物)
D1,D5:箭頭
D2:通過方向
D3,D4:旋轉方向
F:脂肪體(附著物)
H:附著物
Hc:中心
Hn:根部
J1,J2,J3:中心軸線
K:間隔
L1,L2:距離
M:雞腿肉(肉)
S1,S2,S3,S4,S5:間隙
T1,T2:直線
V,V2:虛擬圓
Vc,Vc2:(虛擬圓的)中心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之立體圖。
[圖2]為從下方觀看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軟骨升起單元之俯視圖。
[圖3]為沿著圖1的Ⅲ-Ⅲ線之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軟骨升起單元的動作說明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的動作流程圖。
[圖6]為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雞腿肉與一對把持臂之間的位置關係之圖。
[圖7]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8]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9]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0]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2]為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把持臂的變化例之概略構成圖。
[圖13]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14]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具備左腳用的把持臂的附著物升起單 元之立體圖。
[圖15]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具備右腳用的把持臂的附著物升起單元之立體圖。
[圖16]為沿著圖14的XVI-XVI線之剖視圖。
[圖17]為沿著圖14的XVII-XVII線之剖視圖。
[圖18]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刀具單元以及輔助刀具單元之立體圖。
[圖19]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刀具單元的俯視圖。
接著,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
圖1為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之立體圖。
如圖1所示,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為用以從雞腿肉M去除附著於載置在輸送帶B上的雞腿肉M的附著物H之裝置。雞腿肉M為已經從禽鳥屠宰體去骨的腿肉。附著物H為附著於雞腿肉M之軟骨C以及附著於雞腿肉M與軟骨C之脂肪體F。脂肪體F為脂肪塊。附著物H的詳細構造係容後說明。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係具備配置於輸送帶B上的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係在輸送帶B上的輸送帶B的面方向處且為與輸送帶B的搬運方向(圖1中的X方向)正交之方向處對向配置。
以下,輸送帶B的面方向係設定成沿著水平方向。亦即,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係在水平方向處對向配置。在成為能夠使用的姿勢之 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中,會有將對向方向稱為Y方向、將與Y方向正交且沿著水平方向的方向(輸送帶B的搬運方向)稱為X方向來說明之情形。針對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則直接稱為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來說明。
[刀具單元3]
刀具單元3係從雞腿肉M切斷附著物H。刀具單元3係被固定於輸送帶B上的固定的位置。刀具單元3係具備圓形刀刃4以及用以旋轉驅動圓形刀刃4之刀具驅動部5。圓形刀刃4係具備:圓板狀的圓形刀刃本體(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刀具的一例)6;以及刀具軸件(cutter shaft)7,係一端固定於圓形刀刃本體6,且配置於同心圓上。
刀具驅動部5係具備:軸件支撐部8,係旋轉自如地支撐刀具軸件7;以及刀具驅動部本體9,係一體性地設置於軸件支撐部8。刀具驅動部本體9係具備:未圖示的馬達部;以及傳達軸,係將馬達部的旋轉傳達至刀具軸件7。藉由刀具驅動部本體9,刀具軸件7係繞著中心軸線J1旋轉。
[附著物升起單元2]
圖2為從下方觀看附著物升起單元2之俯視圖。
附著物升起單元2係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
如圖1以及圖2所示,附著物升起單元2係具備:臂驅動單元(申請專利範圍中的驅動部的一例)10;以及一對把持臂11a、11b(以下亦稱為第一把持臂11a、第二把持臂11b),係安裝於臂驅動單元10。
[臂驅動單元10]
臂驅動單元(申請專利範圍中的驅動部的一例)10係使一對把持臂11a、11b驅動。臂驅動單元10係具備:可動塊12;以及臂開閉驅動部(申請專利範圍中的開 閉驅動部的一例)13與塊驅動部(申請專利範圍中的接近離開驅動部以及旋轉驅動部的一例)14,係安裝於可動塊12。
[可動塊12]
可動塊12係具有板狀的基座部15。基座部15的板厚方向係與上下方向一致。基座部15係從上下方向觀看時形成為四角形狀。在基座部15的下表面15a中,按壓塊16係一體性地設置於刀具單元3之側。按壓塊16係在將一對把持臂11a、11b按壓至雞腿肉M時防止附著物H周圍中的雞腿肉M浮起(詳細說明係容後述)。
按壓塊16係具備:複數個(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為兩個)腳部17,係從基座部15朝向下方突出;以及板狀的按壓板18,係一體性地形成於腳部17的下端。按壓板18的板厚方向係與上下方向一致。按壓板18係從上下方向觀看時形成為X方向較長的長方形形狀。
於兩個腳部17中的一方的腳部17設置有逸離防止板(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刀具逸離防止部的一例)19,係朝向刀具單元3之側突出。逸離防止板19係具有下述功能:在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切斷附著物H時,防止未完全切斷的附著物H在中途逸離(詳細說明係容後述)。逸離防止板19係配置於在比圓形刀刃本體6的中心軸線J1還要附著物升起單元2之側的旋轉方向中成為下游側(圖1中的右側)之位置。
於此種可動塊12的基座部15中之比下表面15a的按壓塊16還要靠與刀具單元3相反的一側安裝有臂開閉驅動部13。
[臂開閉驅動部13]
臂開閉驅動部13係具備:驅動部本體21;以及一對滑件(slider)22,係設置於驅動部本體21的下部,且固定有各個把持臂11a、11b。一對滑件22係被驅動部 本體21驅動。一對滑件22係在待機姿勢中沿著X方向彼此接近或者彼此離開。
所謂待機姿勢係指在能夠使用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的狀態下開始從雞腿肉M去除附著物H的去除動作之前的姿勢。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沒有特別地說明,則針對待機姿勢的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進行說明。
驅動部本體21係由汽缸(air cylinder)所構成,該汽缸係例如將壓縮空氣作為驅動源。於汽缸的活塞桿(piston rod)安裝有滑件22。然而,並未限定於此,驅動部本體21係只要構成為能使一對滑件22彼此接近或者彼此離開之方式驅動即可。例如,亦可構成為使用螺桿(ball screw)等。
於基座部15的上表面15b中之比Y方向中央還要靠與刀具驅動部5相反的一側設置有托架(bracket)23。於托架23安裝有塊驅動部14。
[塊驅動部14]
塊驅動部14為所謂的多關節機器人。塊驅動部14係能夠使可動塊12於上下方向、斜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動。塊驅動部14係使可動塊12繞著與上下方向平行的中心軸線J2旋轉。由於輸送帶B配置於可動塊12的下方,因此可動塊12的上下方向的移動係與相對於雞腿肉M接近以及離開之方向一致。由於中心軸線J2係與上下方向平行,因此換句話說與可動塊12相對於輸送帶B(雞腿肉M)接近以及離開之接近離開方向平行。
[把持臂11a、11b]
一對把持臂11a、11b係具有用以把持雞腿肉M的附著物H之功能(詳細說明係容後述)。一對把持臂11a、11b係固定於一對滑件22中的各個對向之側的一邊,一對滑件22係設置於臂開閉驅動部13。亦即,一對把持臂11a、11b係在X方向對向地配置,且彼此沿著X方向接近以及離開(開閉)。在圖1以及圖2中顯示一對把 持臂11a、11b離開的狀態(打開的狀態)。
一對把持臂11a、11b中的第一把持臂11a係配置於比設置於刀具單元3之圓形刀刃本體6的中心軸線J1還要附著物升起單元2之側的旋轉方向中成為上游側(圖1中的左側)之位置。一對把持臂11a、11b中的第二把持臂11b係配置於比設置於刀具單元3之圓形刀刃本體6的中心軸線J1還要附著物升起單元2之側的旋轉方向中成為下游側(圖1中的右側)之位置。
由於一對把持臂11a、11b係構成為以Y方向作為中心成為線對稱,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說明一對把持臂11a、11b中的第一把持臂11a。針對第二把持臂11b附上與第一把持臂11a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因應需要說明第二把持臂11b。
第一把持臂11a為棒狀體,從滑件22朝向刀具單元3之側延伸。更具體而言,第一把持臂11a係具有:固定臂部31,係固定於滑件22;水平彎曲臂部(申請專利範圍中的末端擴展部的一例)32,係一體性地形成於固定臂部31的刀具單元3的側端;以及把持臂本體部33,係一體性地形成於水平彎曲臂部32的刀具單元3的側端。
固定臂部31係於從滑件22中之與刀具單元3相反的側端至比驅動部本體21還要稍微刀具單元3側之間沿著Y方向延伸。水平彎曲臂部32係以愈從固定臂部31朝向刀具單元3則愈逐漸朝向第二把持臂11b之方式傾斜且沿著水平方向延伸。
於固定臂部31中之比驅動部本體21還要朝刀具單元3之側突出的部位以及水平彎曲臂部32的上方配置有按壓板18。於按壓板18與各個把持臂11a、11b之間形成有微小間隙。
把持臂本體部33係以從水平彎曲臂部32中之刀具單元3之側端朝向比按壓板18還要刀具單元3之側突出之方式沿著Y方向延伸。於把持臂本體部33與設置於按壓塊16的逸離防止板19之間形成有能夠供刀具單元3的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的間隙S1。
把持臂本體部33係把持雞腿肉M的附著物H(詳細說明係容後述)。亦即,把持臂本體部33中之刀具單元3之側端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的把持臂11a、11b的前端,把持臂本體部33中之臂開閉驅動部13之側(水平彎曲臂部32、固定臂部31)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的把持臂部本體部33的基端部。
圖3為沿著圖1的Ⅲ-Ⅲ線之剖視圖。
如圖3所示,把持臂本體部33係在沿著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之剖面中具有:圓弧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一圓弧面的一例)33a;縱壁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一縱壁面的一例)33b以及上壁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一上壁面的一例)33c,係與圓弧面33a相連;以及傾斜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一傾斜面的一例)33d,係跨越縱壁面33b以及上壁面33c。
圓弧面33a係形成於從下部(配置有雞腿肉M之側)至與第二把持臂11b相反的一側(與把持臂11a、11b彼此相互地對向之側相反的一側)之間。
縱壁面33b、上壁面33c以及傾斜面33d係成為將通過圓弧面33a之虛擬圓V切除所形成的形狀。亦即,縱壁面33b係從圓弧面33a中之第二把持臂11b之側端沿著上方延伸。各個把持臂11a、11b的縱壁面33b係彼此平行。縱壁面33b係位於比虛擬圓V的中心Vc還要靠近第二把持臂11b。
上壁面33c係從圓弧面33a中之與第二把持臂11b相反的側端朝向第二把持臂11b之側水平地延伸。上壁面33c係位於比虛擬圓V的中心Vc還要上 方。各個把持臂11a、11b的上壁面33c係位於同一平面上。
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虛擬圓V的中心Vc稱為把持臂本體部33的中心Vc。
傾斜面33d係跨越縱壁面33b的上端與上壁面33c中之第二把持臂11b之側端。傾斜面33d係以愈從上壁面33c朝向縱壁面33b則愈逐漸地朝向第二把持臂11b之側之方式傾斜。換言之,傾斜面33d係以愈從上壁面33c朝向縱壁面33b則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之間的距離愈逐漸地變短之方式傾斜。
返回圖1以及圖2,第一把持臂11a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係比第二把持臂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還長。亦即,第一把持臂11a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係比第二把持臂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還要朝向刀具單元3之側突出。於突出的第一把持臂11a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的前端一體性地設置有脫落防止桿(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凸部的一例)34。
脫落防止桿34為棒狀體,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前端朝向第二把持臂11b之側且沿著X方向延伸。脫落防止桿34的長度為在一對把持臂11a、11b打開的狀態(圖1以及圖2的狀態)下脫落防止桿34的前端位於第二把持臂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的前端之長度。
圖4為附著物升起單元2的動作說明圖,且顯示一對把持臂11a、11b最接近的狀態(關閉的狀態)。圖4係與圖2對應。
如圖4所示,當藉由臂開閉驅動部13使一對滑件22以接近之方式移動時(參照圖4中的箭頭D1),與此一體性地一對把持臂11a、11b係移動且彼此接近。
在一對把持臂11a、11b彼此最接近的狀態(關閉的狀態)下,各個把持臂本體部33彼此未接觸而是隔著間隙S2在X方向對向。間隙S2的大小為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雞腿肉M的附著物H時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之充 分小的大小(詳細說明係容後述)。
各個把持臂11a、11b係於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部側具有水平彎曲臂部32。水平彎曲臂部32係以愈從固定臂部31朝向刀具單元3則愈逐漸地朝向第二把持臂11b之方式傾斜地延伸。因此,一對水平彎曲臂部32係隨著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朝向與刀具單元3相反的一側而成為末端擴展部。因此,即使在把持臂本體部33彼此最接近的狀態下,亦於固定臂部31彼此之間確保充分的間隔K。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動作]
接著,基於圖1、圖5至圖10說明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動作。
圖5為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動作流程圖。圖6為顯示雞腿肉M與一對把持臂11a、11b之間的位置關係之圖。圖7至圖11為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動作說明圖,且顯次各個工序。
用以構成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之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的驅動控制係由未圖示的控制部來進行。雖然圖5所示的動作流程為基於來自未圖示的控制部的控制訊號而動作之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的流程,然而在以下的說明中省略針對來自控制部的輸出訊號之說明。
雖然特地省略圖示,然而在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先前的工序為用以檢測已經去骨的雞腿肉M的姿勢以及附著物H的位置之工序。在此種工序中,基於未圖示的攝影機拍攝的結果來檢測已經去骨的雞腿肉M的姿勢以及附著物H的位置。檢測結果係作為訊號輸出至用以控制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驅動控制之控制部。
被搬運至輸送帶B上的雞腿肉M係一定是皮側朝向輸送帶B側,而 切開且露出附著物H側則是朝上。雞腿肉M的高度方向係以大致沿著搬運方向(X方向)之方式載置於輸送帶B上。
如圖1以及圖5所示,首先,使雞腿肉M移動至輸送帶B上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下方(圖5中的步驟S101)。在此時間點中,附著物升起單元2為待機姿勢。
接著,如圖1、圖5以及圖7所示,藉由塊驅動部14使可動塊12從待機姿勢動作並下降,使一對把持臂11a、11b接觸至雞腿肉M(圖5中的步驟S102)。在待機姿勢中,一對把持臂11a、11b係打開。
基於圖1以及圖6說明在一對把持臂11a、11b接觸至雞腿肉M的時間點時的雞腿肉M與一對把持臂11a、11b之間的位置關係。
如圖1所示,塊驅動部14係使可動塊12繞著中心軸線J2旋轉,以雞腿肉M的腳踝以及雞腿肉M的腿根隔著一對把持臂11a、11b位於兩側之方式變更一對把持臂11a、11b的朝向(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
此時,使附著物H位於一對把持臂11a、11b中的各個把持臂本體部33之間。使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的對向方向(與各個把持臂11a、11b的延伸方向正交且沿著水平方向之方向)與雞腿肉M的高度方向一致。將雞腿肉M的腳踝與腿根的朝向對準預定的朝向。例如,在本第一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雞腿肉M的腳踝位於第一把持臂11a之側,雞腿肉M的腿根位於第二把持臂11b之側。以下,說明一對把持臂11a、11b與雞腿肉M的姿勢為圖6所示的姿勢的情形。
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從上下方向觀看時以第一把持臂11a的把持臂本體部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1變得比第二把持臂11b的把持臂本體部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2還短之方式移動一對把持臂 11a、11b。亦即,大幅度地確保第二把持臂11b的把持臂本體部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空間。
此原因在於:在雞腿肉M的高度方向中,附著物H中的軟骨C的形狀係相對於脂肪體F成為非對稱(參照圖7等)。亦即,在雞腿肉M的高度方向中,軟骨C的形狀係呈相對於脂肪體F靠近腿根側(圖7中的右下方)之形狀。因此,藉由大幅度地確保第二把持臂11b的把持臂本體部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空間,能大幅度地確保比附著物H的中心Hc還要配置有軟骨C之側的第二把持臂11b與附著物H之間的空間。結果,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時,能防止一對把持臂11a、11b按壓附著物H的特別堅硬的部位(亦即軟骨C)。因此,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軟骨C時,能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確實地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
接著,如圖1、圖5以及圖8所示,以對雞腿肉M施加固定的壓力之方式藉由塊驅動部14將一對把持臂11a、11b按壓至雞腿肉M(按壓工序;圖5中的步驟S103)。
此時,形成於把持臂本體部33的下部之圓弧面33a係被按壓至雞腿肉M。由於圓弧面33a被按壓,因此防止雞腿肉M被把持臂本體部33損傷。
於固定臂部31中之比驅動部本體21還要朝刀具單元3之側突出的部位以及水平彎曲臂部32的上方隔著微小間隙配置有按壓板18。
在將一對把持臂11a、11b按壓至雞腿肉M時,被壓潰的部位的肉會逸離至把持臂11a、11b的周圍且附著物H周圍的雞腿肉M會有浮起的傾向。然而,藉由按壓板18防止附著物H周圍的雞腿肉M的浮起(以下簡稱為雞腿肉M的浮起)。
以防止雞腿肉M的浮起並確實地對雞腿肉M施加固定的壓力之方 式按壓一對把持臂11a、11b。
所謂固定的壓力係指下述力量:以把持臂本體部33的中心Vc位於附著物H中之比埋入至雞腿肉M之側的根部Hn(參照圖7;以下簡稱為附著物H的根部Hn)還要下側之方式將一對把持臂11a、11b按壓至雞腿肉M(以下稱為把持臂11a、11b的按壓力)。亦即,固定的壓力的值係根據雞腿肉M的狀態而變化。例如,雞腿肉M的硬度係根據雞腿肉M的產地而變化。與雞腿肉M較軟之情形相比,在雞腿肉M較硬之情形中把持臂11a、11b的按壓力係變大。
雖然在圖7中圖示了於脂肪體F與雞腿肉M之間存在明顯的交界,但這是為了容易理解而繪製,實際上雞腿肉M與脂肪體F之間的交界係彼此的組織相互交錯而難以分辨。因此,所謂附著物H的根部Hn係包含附著物H與雞腿肉M之間的交界周邊。所謂的廣義的附著物H的根部Hn係指在切斷附著物H時削掉附著物H以外的部位的雞腿肉M並切斷至不會於雞腿肉M開孔之程度的部位。
接著,如圖1、圖5以及圖9所示,藉由臂開閉驅動部13關閉一對把持臂11a、11b(升起工序;圖5中的步驟S104)。此時,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之間係成為確保達至間隙S2之狀態。當關閉一對把持臂11a、11b時,藉由各個把持臂本體部33將附著物H以推出至上方之方式升起。
於把持臂本體部33中之這些把持臂本體部33彼此接近之側形成有縱壁面33b、上壁面33c以及傾斜面33d。因此,當把持臂本體部33彼此接近時,附著物H係容易沿著傾斜面33d被推出至上方。附著物H係容易上移至以切除虛擬圓V(參照圖3)的形態位於比虛擬圓V還要下方之上壁面33c上。
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將第一把持臂11a的把持臂本體部33 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1設定成比第二把持臂11b的把持臂本體部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2還短。因此,與比附著物H的中心Hc還要腳踝側相比較硬之比附著物H的中心Hc還要腿根側的空間較大。此部分的空間較大之分量係能防止把持臂11a、11b按壓軟骨C。因此,能確實地使附著物H升起。
於各個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部側形成有水平彎曲臂部32。這些水平彎曲臂部32係隨著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朝向與刀具單元3相反的一側而成為末端擴展部。因此,即使在關閉一對把持臂11a、11b的狀態下,亦於固定臂部31彼此之間確保充分的間隔K(參照圖4)。因此,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同時不會有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夾住附著物H以外的部位的雞腿肉M之情形。
於第一把持臂11a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的前端一體性地設置有脫落防止桿34。因此,在藉由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把持附著物H時防止附著物H從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的前端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
此點在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側亦同樣。亦即,於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側配置有按壓塊16。按壓塊16的側面16a(參照圖1)係作為臂逸離防止部發揮作用,用以防止附著物H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側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
接著,如圖1、圖5以及圖10所示,在藉由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把持著附著物H的狀態下藉由塊驅動部14抬起附著物H(抬起工序;圖5中的步驟S105)。如此,附著物H周圍的雞腿肉M係因為本身重量而下垂。結果,在把持臂本體部33周圍,在把持臂本體部33的上壁面33c上附著物H成為剝出的狀態。亦即,成為於把持臂本體部33的上壁面33c上除了附著物H以外不存在雞腿肉M之狀態。
接著,在此種狀態下,藉由塊驅動部14使一對把持臂11a、11b接近至刀具單元3(圖5中的步驟S106)。此時,預先藉由刀具驅動部本體9使圓形刀刃4旋轉。
接著,如圖1、圖5以及圖11所示,藉由塊驅動部14使一對把持臂11a、11b移動,並使圓形刀刃4的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把持臂本體部33的上壁面33c上。在使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上壁面33c上時,使一對把持臂11a、11b沿著水平方向(沿著與刀具軸件7正交的方向)移動。如此,一邊按壓附著物H的根部Hn一邊讓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並在根部Hn處切斷附著物H(切斷工序;圖5中的步驟S107)。由於上壁面33c係水平地延伸,因此能使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附著物H的根部Hn的附近。
在一邊將圓形刀刃本體6按壓至附著物H的根部Hn一邊切斷附著物H時,由於雞腿肉M柔軟,因此會有在中途未完全切斷的附著物H從圓形刀刃本體6逸離(以下稱為附著物H的逸離)之可能性。然而,由於在可動塊12設置有逸離防止板19,因此藉由逸離防止板19防止附著物H的逸離。由於在逸離防止板19與第二把持臂11b之間形成有間隙S1,因此不會因為逸離防止板19阻礙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上壁面33c上。因此,能確實地在附著物H的根部Hn處切斷附著物H。
接著,如圖1以及圖5所示,藉由塊驅動部14使一對把持臂11a、11b從刀具單元3以沿著水平方向之方式後退(圖5中的步驟S108)。
接著,將附著物升起單元2返回至待機姿勢(圖5中的步驟S109)。藉此,結束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的動作。
如此,上面所說明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係具備:一對把持臂11a、11b,係從兩側以及附著物H的根部Hn把持附著於已經去骨的雞腿肉M之附 著物H,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臂開閉驅動部13與塊驅動部14,係使一對把持臂11a、11b驅動;以及圓形刀刃本體6,係切斷從雞腿肉M升起的附著物H的根部Hn。
由於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使附著物H升起後再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切斷附著物H的根部Hn,因此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將附著物H從雞腿肉M去除時能極力地抑制附著物H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H側。因此,能將附著於已經去骨的雞腿肉M之附著物H的去除處理予以自動化並能提升雞腿肉M的商品價值。
用以使一對把持臂11a、11b驅動之裝置係由塊驅動部14以及臂開閉驅動部13所構成,塊驅動部14係使一對把持臂11a、11b移動,臂開閉驅動部13係使一對把持臂11a、11b開閉。因此,能以簡單的構造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且進一步地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
塊驅動部14係不僅使可動塊12繞著上下方向(相對於雞腿肉M接近以及離開的方向)旋轉,亦使可動塊12繞著與該上下方向平行的中心軸線J2旋轉。因此,能變更一對把持臂11a、11b相對於附著物H之朝向。藉由變更一對把持臂11a、11b的朝向,能容易地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從兩側把持附著物H。
於第一把持臂11a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的前端一體性地設置有脫落防止桿34。因此,藉由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把持附著物H時能防止附著物H從一對把持臂本體33的前端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因此,能藉由把持臂11a、11b確實地把持附著物H。只要一旦藉由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之後即能確實地將附著物H從雞腿肉M去除。
可動塊12係具備按壓塊16。使按壓塊16的側面16a作為臂逸離防 止部發揮作用,臂逸離防止部係防止附著物H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側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因此,能藉由把持臂11a、11b確實地把持附著物H。只要一旦藉由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之後即能確實地將附著物H從雞腿肉M去除。
於可動塊12設置有逸離防止板19。因此,在藉由刀具單元3的圓形刀刃本體6切斷附著物H時,防止未完全切斷的附著物H在中途逸離從而導致附著物H的切斷不良。
於各個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部側形成有水平彎曲臂部32。這些水平彎曲臂部32係隨著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朝向與刀具單元3相反的一側而成為末端擴展部。因此,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同時不會有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夾住附著物H以外的部位的雞腿肉M之情形。結果,能抑制藉由刀具單元3削掉附著物H以外的部位的雞腿肉M。因此,能提升雞腿肉M的良率。
把持臂本體部33係在沿著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之剖面中具有:圓弧面33a;縱壁面33b以及上壁面33c,係與圓弧面33a相連;以及傾斜面33d,係跨越縱壁面33b以及上壁面33c。因此,在將一對把持臂11a、11b按壓至雞腿肉M時,能防止圓弧面33a損傷雞腿肉M。
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夾入(把持)附著物H時,能藉由上壁面33c以及傾斜面33d容易地使附著物H升起至一對把持臂11a、11b上。使圓形刀刃本體6沿著上壁面33c附近,藉此能儘量地使附著物H周圍的肉不殘留於附著物H側地去除附著物H。
如此,上面所說明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係能適用於從雞腿肉M去除附著物H。
作為用以使用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從雞腿肉M去除附著物H之方 法係具有:按壓工序,係以對雞腿肉M施加固定的壓力之方式按壓一對把持臂11a、11b;升起工序,係在按壓工序之後,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的根部Hn,並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以及切斷工序,係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從附著物H的根部Hn進行切斷。
藉由此種方法,在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時,能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之後,由於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切斷附著物H的根部Hn,因此能在從雞腿肉M去除附著物H時極力地抑制附著物H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H側。因此,能將附著於已經去骨的雞腿肉M之軟骨C的去除處理予以自動化並能提升雞腿肉M的商品價值。
在升起工序與切斷工序之間具有:抬起工序,係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抬起附著物H。因此,被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的附著物H以外的雞腿肉M的部位係藉由本身重量而下垂。結果,能進一步地抑制附著物H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H側。
在按壓工序之前具有: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係以雞腿肉M的腳踝與雞腿肉M的腿根隔著一對把持臂11a、11b位於X方向(把持方向)的兩側之方式調整一對把持臂11a、11b的朝向。因此,能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容易地把持附著物H。
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以從上下方向觀看時(隔著一對把持臂11a、11b從與雞腿肉M相反的一側觀看時)第一把持臂11a的把持臂本體部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1變得以比第二把持臂11b的把持臂本體部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2還短之方式移動一對把持臂11a、11b。因此,在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時,能確實地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使 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
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以說明了於基座部15的下表面15a設置按壓塊16之情形。已說明了下述情形:將一對把持臂11a、11b按壓至雞腿肉M時,使按壓塊16發揮防止附著物H周圍的雞腿肉M浮起之功能,並使側面16a發揮作為臂逸離防止部之功能,該臂逸離防止部係防止附著物H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側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然而,並未限定於此,亦可將臂逸離防止部與按壓塊16獨立地設置。
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於兩個腳部17中的一個腳部17設置逸離防止板19之情形。然而,並未限定於此,只要為下述構造即可:藉由刀具單元3的圓形刀刃本體6切斷附著物H時,能防止未完全切斷的附著物H在中途逸離。例如,亦可使腳部17朝向刀具單元3側延伸而出,以取代設置逸離防止板19。
[第一實施形態的變化例]
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了於各個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部側形成水平彎曲臂部32之情形。此外,已說明了下述情形:隨著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朝向與刀具單元3相反的一側而成為末端擴展部,從而能防止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夾持附著物H以外的部位的雞腿肉M。然而,並未限定於此,亦可以下述方式構成各個把持臂11a、11b。
圖12為顯示各個把持臂11a、11b的變化例之概略構成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態樣附上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
如圖12所示,各個把持臂11a、11b亦可具備上下彎曲臂部(申請專利範圍中的曲柄部的一例)232以取代水平彎曲臂部32。上下彎曲臂部232係從把持臂本體 部33的基端朝向斜上方延伸。亦即,以愈從把持臂本體部33的基端朝向固定臂部31則愈逐漸地從輸送帶B(雞腿肉M)離開之方式彎曲延伸而出。
藉由此種構成,能使一對把持臂11a、11b的基端部從雞腿肉M離開。因此,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把持附著物H,同時能防止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夾住附著物H以外的部位的雞腿肉M之情形。因此,能達成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功效。
[第二實施形態]
接著,基於圖13至圖19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於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態樣附上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
圖13為第二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之立體圖。
如圖13所示,在第二實施形態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中,具備配置於輸送帶B上的附著物升起單元202以及刀具單元3之點等基本上係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第一實施形態與第二實施形態的差異點在於:第一實施形態中的附著物升起單元2的構成與第二實施形態中的附著物升起單元202的構成不同。第一實施形態與第二實施形態的差異點在於: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具備刀具單元3作為用以切斷附著物H之單元,在第二實施形態中除了具備刀具單元3作為用以切斷附著物H之單元之外還具備輔助刀具單元50。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刀具單元3係具備追加的構成。以下,具體地說明。
[附著物升起單元202]
[把持臂211a、211b]
圖14為附著物升起單元202之立體圖。
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附著物升起單元202中的一對把持臂211a、211b係具備縱彎曲臂部235。與上述變化例中的上下彎曲臂部232不同,縱彎曲臂部235係沿著上下方向延伸。把持臂本體部233係從縱彎曲臂部235的下端沿著Y方向延伸。
在第一把持臂211a中,把持臂本體部233與脫落防止桿34之間的連接部36係以朝向與第二把持臂211b相反的一側成為凸部之方式彎曲形成為圓弧狀。於第二把持臂2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前端部形成有圓弧狀的彎曲部37。彎曲部37的形狀係沿著連接部36的形狀。
藉此,在一對把持臂211a、211b彼此最接近的狀態(關閉的狀態)下,第一把持臂211a的連接部36與第二把持臂211b的彎曲部37係在水平方向重疊。在一對把持臂211a、211b彼此關閉的狀態下,彎曲部37係沿著連接部36。
連接部36以及彎曲部37成為凸部之方向係根據雞腿肉M為右腳或者是左腳而不同。更具體而言,連接部36以及彎曲部37係以雞腿肉M的腿根側成為凸部之方式彎曲形成。亦即,在圖13以及圖14所示的附著物升起單元202中,於第一把持臂211a之側配置有雞腿肉M的腿根。
圖13以及圖14所示的一對把持臂211a、211b係被使用於雞腿肉M為左腳之情形。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被使用於雞腿肉M為左腳之情形的一對把持臂211a、211b稱為左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相對於此,將被使用於雞腿肉M為右腳之情形的一對把持臂211a、211b稱為右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
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左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的距離L1、L2的關係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亦即,在本第二實施形態中,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以第一把持臂211a的把持臂本體部2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 之間的距離L1變得比第二把持臂211b的把持臂本體部2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2還短之方式移動一對把持臂211a、211b。
圖15為具備右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的附著物升起單元202之立體圖。圖15係與上述圖14對應。
如圖15所示,右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係相對於左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將Y方向作為中心成為線對稱。
在此種情形中亦於第一把持臂211a之側配置有雞腿肉M的腿根。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以第一把持臂211a的把持臂本體部2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1變得比第二把持臂211b的把持臂本體部2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2還短之方式移動一對把持臂211a、211b。
具有左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之附著物升起單元202的其他的構成係與具備右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之附著物升起單元202的其他的構成相同。因此,以下不區別各個附著物升起單元202,單純地說明附著物升起單元202。
圖16為沿著圖14的XVI-XVI線之剖視圖。圖16係與上述圖3對應。沿著各個把持臂本體部233的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之剖面形狀係將Y方向作為中心構成為線對稱。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僅說明第一把持臂211a的把持臂本體部233。對第二把持臂211b的把持臂本體部233附上與第一把持臂211a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
如圖16所示,把持臂本體部233係在沿著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之剖面中具有:圓弧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二圓弧面的一例)233a;傾斜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二傾斜面的一例)233b以及上壁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二上壁面的一例)233c,係與圓弧面233a相連;以及縱壁面(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二縱壁面 的一例)233d,係跨越傾斜面233b以及上壁面233c。
圓弧面233a係形成於從下部(配置有雞腿肉M之側)至與第二把持臂211b相反的一側(與把持臂211a、211b彼此相互地對向之側相反的一側)之間。
傾斜面233b、上壁面233c以及縱壁面233d係成為將通過圓弧面233a之虛擬圓V2切除所形成的形狀。亦即,傾斜面233b係以愈從圓弧面233a中之第二把持臂211b之側的端部朝向上方則愈逐漸地朝向第二把持臂211b之側之方式傾斜。換言之,傾斜面233b係以愈朝向上方則一對把持臂本體部233之間的距離逐漸地變短之方式傾斜。傾斜面233b係位於比虛擬圓V2的中心Vc2還要靠近第二把持臂211b。
上壁面233c係位於比虛擬圓V2的中心Vc2還要上方。上壁面233c係從圓弧面233a的上端(與第二把持臂211b相反的一側的端部)朝向第二把持臂211b之側水平地延伸。各個把持臂211a、211b的上壁面233c係位於同一平面上。
縱壁面233d係位於比虛擬圓V2的中心Vc2還要靠近第二把持臂211b。縱壁面233d係在上壁面233c中之從第二把持臂211b之側的端部至傾斜面233b的上端之間於上下方向延伸。各個把持臂211a、211b的縱壁面233d係彼此平行。
在沿著把持臂本體部233的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之剖面中,傾斜面233b的長度係比縱壁面233d的長度還長。
圖17為沿著圖14的XVII-XVII線之剖視圖。
如圖13、圖14以及圖17所示,除了上述說明之外,附著物升起單元202係具備:浮起防止部39,係經由托架38固定於驅動部本體21。浮起防止部39係具備:固定塊41,係固定於托架38中的X方向的一端側;以及板狀的浮起防止桿(申請 專利範圍中的浮起防止部的一例)42,係從固定塊41朝X方向延伸。
浮起防止桿42的板厚方向係與Y方向一致。浮起防止桿42中之與托架38相反的一側(前端側)係配置於把持臂本體部233上。換言之,浮起防止桿42的前端側係配置於一對把持臂211a、211b中之比縱彎曲臂部235還要把持臂本體部233之側(刀具單元3之側)。
於浮起防止桿42中之成為把持臂本體部233的上方之部位形成有凹部43。凹部43係形成於浮起防止桿42中之與縱彎曲臂部235相反的一側的第一側面42a。凹部43係從上下方向觀看時形成為圓弧狀。
於此種浮起防止桿42與把持臂本體部233之間形成有能夠供刀具單元3的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的間隙S3。於浮起防止桿42與縱彎曲臂部235之間形成有能夠供輔助刀具單元50的後述的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通過的間隙S4。
[輔助刀具單元50]
圖18為刀具單元3以及輔助刀具單元50之立體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被塊驅動部14(參照圖1)驅動的一對把持臂211a、211b中之相對於刀具單元3(圓形刀刃本體6)之通過方向D2(參照圖18)稱為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在第二實施形態中,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係與X方向平行。
如圖13、圖17以及圖18所示,輔助刀具單元50係相對於刀具單元3配置於比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還要上游側。輔助刀具單元50係具備:輔助圓形刀刃51;以及輔助刀具驅動部52,係旋轉驅動輔助圓形刀刃51。輔助圓形刀刃51係具備:圓板狀的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申請專利範圍中的輔助刀具的一例);以及刀具軸件54,係一端固定於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且配置於同心圓上。
輔助刀具驅動部52係具備:軸件支撐部55,係旋轉自如地支撐刀具軸件54;以及未圖示的刀具驅動部本體,係一體性地設置於軸件支撐部55。刀具驅動部本體係具備:未圖示的馬達部;以及傳達軸,係將馬達部的旋轉傳達至刀具軸件54。藉由輔助刀具驅動部52,刀具軸件54係繞著中心軸線J3旋轉。
刀具軸件54的中心軸線J3係與刀具單元3的中心軸線J1正交。亦即,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係配置成與圓形刀刃本體6正交。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刀刃前端中之位於最下端之部位係配置於從X方向觀看時與圓形刀刃本體6的刀刃前端相同的高度且在X方向與圓形刀刃本體6的刀刃前端重疊之位置。
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刀刃前端中之位於最下端之部位係成為用以切斷附著物H之部位。以下,將此種部位稱為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部位53a。
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旋轉方向D3為下述方向:在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部位53a處的旋轉方向成為與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相反的一側的方向。
[刀具單元3]
刀具單元3的圓形刀刃本體6中之用以切斷附著物H之部位為接近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部位之部位。亦即,為在X方向與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部位53a重疊之位置。以下,將此種部位稱為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
若將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換種說法,則為圓形刀刃本體6的刀刃前端中之通過刀具單元3的中心軸線J1且位於與輔助刀具單元50的中心軸線J3平行的直線T1上之部位。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為位於直線T1上最靠近附著物升起單元202側之部位。
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方向D4為與在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處的旋轉方向與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相同之方向。
圖19為刀具單元3之俯視圖。
如圖18以及圖19所示,於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刀具單元3設置有飛散防止壁60。在圖13以及圖17的說明中,為了容易理解說明故省略了飛散防止壁60的圖示。
飛散防止壁60係具備:托架61,係固定於托架支撐部8;以及罩(cover)本體62,係被拖架61支撐。
托架61係形成為L字狀。亦即,托架61係具備:橫壁61a,係從軸件支撐部8的上表面朝向與輔助刀具單元50相反的一側延伸;以及縱壁61b,係從橫壁61a中之與輔助刀具單元50相反的側端朝向下方彎曲延伸而出。於縱壁61b的下部固定有罩本體62。
罩本體62係具有:板狀的基部63,係位於圓形刀刃本體6上且比刀具軸件7還要靠近與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相反的一側。基部63為板狀的構件,X方向較長且板厚方向與Y方向一致。於基部63的X方向兩端中之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的下游側一體性地形成有第一防止壁64。
第一防止壁64為板狀的構件,以從上下方向觀看時位於與圓形刀刃本體6同心圓上之方式形成為圓弧狀。第一防止壁64係遍及下述部位地延伸:從基部63與X方向平行且達至比通過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之直線T2(與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同一平面上)還要基部63之側。
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方向D4為下述方向:在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處的旋轉方向成為與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為相同的方向。 因此,第一防止壁64亦可說是以覆蓋比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還要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方向D4的下游側之方式延伸。
從上下方向觀看時,於第一防止壁64與圓形刀刃本體6之間形成有能夠供已經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從雞腿肉M去除的附著物H通過的間隙S5。
於基部63的X方向兩端中之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的上游側一體性地形成有第二防止壁65。第二防止壁65為從上下方向觀看時形成為L字狀之板狀的構件。亦即,第二防止壁65係具備:底壁65a,係從基部63延伸而出;以及側壁65b,係從底壁65a中之與基部63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延伸。
底壁65a係從基部63在X方向處朝與第一防止壁64相反的一側延伸。側壁65b係從底壁65a中之與基部63相反的一側的端部朝Y方向處朝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彎曲延伸而出。側壁65b的前端側係以愈朝向前端則愈逐漸地朝向與第一防止壁64相反的一側之方式彎曲形成。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的動作]
接著,說明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的動作。在以下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中,雞腿肉M係設定成因應雞腿肉M是右腳還是左腳來使用左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或者右腳用的把持臂211a、211b。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的動作係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的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相同。亦即,經由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按壓工序、升起工序以及抬起工序,再藉由切斷工序從雞腿肉M切斷附著物H。
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雞腿肉M的腿根配置於第一把持臂211a之側,雞腿肉M的腳踝位於第二把持臂211b之側。在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從上下方向觀看時,以第一把持臂211a的把持臂本體部233與附著物H的中 心Hc之間的距離L1變得比第二把持臂211b的把持臂本體部2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距離L2還短之方式移動一對把持臂211a、211b。亦即,大幅度地確保第一把持臂211a的把持臂本體部233與附著物H的中心Hc之間的空間。
在按壓工序中,藉由浮起防止桿42防止夾住附著物H且與脫落防止桿34相反的一側(把持臂本體部233的根部側)中的雞腿肉M的浮起。由於在浮起防止桿42形成有凹部43,因此防止浮起防止桿42按壓附著物H本身。
在升起工序中,當關閉一對把持臂211a、211b時,藉由各個把持臂本體部233將附著物H以朝向上方推出之方式升起。
於一對把持臂211a、211b中的第一把持臂211a形成有連接部36。連接部36係以朝向與第二把持臂211b相反的一側成為凸部之方式彎曲形成為圓弧狀。此種形狀為沿著附著物H的形狀之形狀。因此,在升起工序中,抑制附著物H周圍的多餘的肉與附著物H一起升起。藉由一對把持臂211a、211b僅使附著物H升起。
於把持臂本體部233中的這些把持臂本體部233彼此接近之側形成有傾斜面233b以及縱壁面233d。於把持臂本體部233的上部形成有上壁面233c。因此,當把持臂本體部233彼此接近時,藉由傾斜面233b抑制多餘的肉朝上方推出。藉由縱壁面233d,變得容易僅將附著物H推出至上方。附著物H變得容易上移至以切除虛擬圓V2(參照圖16)的形態位於比虛擬圓V2還要下方之上壁面233c上。
於第一把持臂211a中的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前端一體性地設置有脫落防止桿34。因此,藉由一對把持臂本體部233把持附著物H時能防止附著物H從一對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前端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
此點在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基端側處亦同樣。亦即,於把持臂本體部233的 基端側設置有浮起防止桿42。浮起防止桿42亦作為臂逸離防止部發揮作用,防止附著物H從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基端側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
如圖17以及圖18所示,在切斷工序中,預先藉由刀具驅動部本體9使圓形刀刃4旋轉,並預先藉由輔助刀具驅動部52使輔助圓形刀刃51旋轉。
接著,藉由塊驅動部14(參照圖1)使一對把持臂211a、211b移動,並使圓形刀刃4的圓形刀刃本體6通過把持臂本體部233的上壁面233c上。此時,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係通過浮起防止桿42與縱彎曲臂部235之間。
浮起防止桿42與縱彎曲臂部235之間係在用以接受輔助圓形刀刃51之側呈開口。另一方面,於浮起防止桿42與縱彎曲臂部235之間中之與用以接受輔助圓形刀刃51之側相反的一側配置有固定塊41,固定塊41係支撐浮起防止桿42。因此,輔助圓形刀刃51順暢地通過浮起防止桿42與縱彎曲臂部235之間。不會因為固定塊41阻礙輔助圓形刀刃51順暢地通過浮起防止桿42與縱彎曲臂部235之間。
附著物H係通過圓形刀刃本體6與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之間。輔助刀具單元50係相對於刀具單元3配置於比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還要上游側。因此,藉由比圓形刀刃本體6還要前方的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部位53a,從上方對雞腿肉M的附著物H的附近切入切痕。之後,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從刀具單元3之側水平方向地切入至附著物H的根部Hn(參照圖7等)。
如此,附著物H係從Y方向兩側被圓形刀刃本體6與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切斷。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亦可說是夾住附著物H切入至與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入方向相反的一側。
浮起防止桿42亦可說是配置成可供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通過與第一側面42a的相反的一側的第二側面42b之側。所謂浮起防止桿42的第二側面42b之側,換句話說為浮起防止桿42中之與圓形刀刃本體6朝附著物H切入之側相反的一側的側面。
如圖19所示,從雞腿肉M切斷附著物H後,附著物H係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而飛散。具體而言,附著物H係朝向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方向D4的下游側飛散(參照圖19中的箭頭D5)。於比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還要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方向D4的下游側設置有第一防止壁64。因此,從圓形刀刃本體6飛散的附著物H係碰撞至第一防止壁64。於第一防止壁64與圓形刀刃本體6之間形成有能夠供附著物H通過的間隙S5。因此,碰撞至第一防止壁64的附著物H係從第一防止壁64與圓形刀刃本體6之間朝向下方排出。
從雞腿肉M切斷附著物H後,藉由塊驅動部14使一對把持臂211a、211b從刀具單元3以及輔助刀具單元50以沿著水平方向之方式後退。將附著物升起單元202返回至待機姿勢,藉此結束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的動作。
如此,在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中,達成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的功效。
除此之外,在第一把持臂211a中,把持臂本體部233與脫落防止桿34之間的連接部36係以朝向與第二把持臂211b相反的一側成為凸部之方式彎曲形成圓弧狀。此種形狀為沿著附著物H的形狀之形狀。於第二把持臂2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前端部形成有圓弧狀的彎曲部37。彎曲部37的形狀係沿著連接部36的形狀。
因此,能抑制於一對把持臂211a、211b與附著物H之間形成多餘 的空間。結果,能藉由一對把持臂211a、211b僅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能藉由一對把持臂211a、211b抑制附著物H周圍的多餘的肉與附著物H一起升起。
把持臂本體部233係在沿著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之剖面中具有:圓弧面233a;傾斜面233b以及上壁面233c,係與圓弧面233a相連;以及縱壁面233d,係跨越傾斜面233b以及上壁面233c。因此,在將一對把持臂211a、211b按壓至雞腿肉M時,能防止圓弧面233a損傷雞腿肉M。
藉由一對把持臂211a、211b夾入(把持)附著物H時,能藉由傾斜面233b、上壁面233c以及縱壁面233d容易且確實地使附著物H升起至一對把持臂211a、211b上。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係具備輔助刀具單元50。輔助刀具單元50中的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方向係與刀具單元3中的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方向正交。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係配置於附著物H通過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與圓形刀刃本體6之間且附著物H被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以及圓形刀刃本體6從雞腿肉M被切斷之位置。因此,能防止圓形刀刃本體6將附著物H從雞腿肉M切斷而損失。亦即,能藉由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確實地從雞腿肉M切斷附著物H。
輔助刀具單元50係相對於刀具單元3配置於比把持臂211a、211b的通過方向D2還要上游側。因此,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係能比圓形刀刃本體6還要先從上方對雞腿肉M的附著物H附近切入切痕。之後,能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從雞腿肉M切斷附著物H。因此,能更確實地進行從雞腿肉M去除附著物H。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係具備浮起防止桿42。浮起防止桿42係配置成能夠供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通過與第一側面42a相反的一側的第二側面42b之側。因此,藉由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對雞腿肉M切入切痕時,能防止雞腿肉M 從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逸離。因此,能防止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對於雞腿肉M的切入不充分。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201係具備飛散防止壁60。飛散防止壁60係具備:第一防止壁64,係以覆蓋比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部位6a還要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方向D4的下游側之方式延伸。於第一防止壁64與圓形刀刃本體6之間形成有能夠供已經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從雞腿肉M去除的附著物H通過的間隙S5。因此,能藉由飛散防止壁60(第一防止壁64)防止圓形刀刃本體6的旋轉導致附著物H的飛散。能確實地將附著物H從第一防止壁64與圓形刀刃本體6之間朝向下方排出。
在切斷工序中,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與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之間的兩個刀具對雞腿肉M切入切痕。因此,能確實地從雞腿肉M去除附著物H。
在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中,說明了第一把持臂211a的連接部36係以朝向與第二把持臂211b相反的一側成為凸部之方式彎曲形成為圓弧狀之情形。說明了於第二把持臂2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前端部形成有圓弧狀的彎曲部37之情形。然而,並未限定於此,連接部36係只要以沿著附著物H的形狀之方式形成即可。第二把持臂2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前端部係只要以關閉一對把持臂211a、211b時重疊至連接部36之方式以及沿著連接部36之方式配合連接部36的形狀彎曲形成即可。
例如,連接部36亦可以跨越把持臂本體部233以及脫落防止桿34之方式直線狀地形成,且以相對於把持臂本體部233(第一把持臂211a)的延伸方向以及脫落防止桿34的延伸方向傾斜之方式形成(參照圖14中的連接部36’)。亦可於把持臂本體部233的前端部形成有與連接部36’對應的彎曲部37’。
在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中,說明了輔助刀具單元50以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方向與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方向正交之方式配置之情形。然而,並未限定於此,只要輔助刀具單元50配置於附著物H能通過輔助刀具單元50與圓形刀刃本體6之間且藉由圓形刀刃本體6以及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從雞腿肉M切斷附著物H之位置即可。期望圓形刀刃本體6的切斷方向與輔助圓形刀刃本體53的切斷方向交叉。藉由以此種方式構成,能夠節省空間且有效率地配置刀具單元3以及輔助刀具單元50。
在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中,針對飛散防止壁60的罩本體62,說明了基部63、第一防止壁64以及第二防止壁65一體性地形成之情形。然而,並未限定於此,罩本體62只要至少具備第一防止壁64即可。藉由以此種方式構成,達成與上述第二實施形態相同的功效。
本發明並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未逸離本發明的精神之範圍中包含對上述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將附著物升起單元2以及刀具單元3配置於輸送帶B上並去除藉由輸送帶B所搬運的雞腿肉M的附著物H之情形。然而,並未限定於此,亦可使用被固定的肉處理台來取代輸送帶B。在此種情形中,只要以未圖示的攝影機等檢測載置於肉處理台的雞腿肉M的姿勢並基於檢測結果使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動作即可。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塊驅動部14為所謂的多關節機器人之情形。說明了塊驅動部14係能夠使可動塊12於上下方向、斜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動之情形。說明了塊驅動部14係使可動塊12繞著與上下方向平行的中心軸線J2旋轉之情形。說明了下述情形: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211a、211b 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後,使一對把持臂11a、11b、211a、211b朝向圓形刀刃本體6移動,藉此切斷附著物H的根部Hn。
然而,並未限定於此,塊驅動部14係只要具有作為接近離開驅動部的功能即可,接近離開驅動部係至少使一對把持臂11a、11b、211a、211b相對於雞腿肉M接近以及離開。在此種情形中,只要以使刀具單元3或者輔助刀具單元50朝向一對把持臂11a、11b、211a、211b移動之方式構成即可。
較佳為,塊驅動部14係具有作為旋轉驅動部的功能,使一對把持臂11a、11b、211a、211b繞著中心軸線J2旋轉。藉由以此種方式構成,由於能使一對把持臂11a、11b、211a、211b的朝向相對於雞腿肉M成為期望的朝向,因此能容易藉由一對把持臂11a、11b、211a、211b使附著物H從雞腿肉M升起。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在第一把持臂11a、211a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233的前端一體性地設置有脫落防止桿34之情形。然而,並未限定於此,在藉由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233把持附著物H時,只要能防止附著物H從一對把持臂本體部33、233的前端逸離從而導致把持錯誤即可。
例如,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亦可將脫落防止桿34設置於第二把持臂11b中的把持臂本體部33的前端。亦可設置突出長度比脫落防止桿34還短的凸部來取代如脫落防止桿34此種棒體。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使用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201來去除附著於雞腿肉M的附著物H之情形。然而,並未限定於此,除了使用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201來去除附著物H以外還能去除附著於雞腿肉M的骨片等各種附著物。能採用肉附著物去除裝置1、201的構成來去除不是附著於雞腿肉M而是附著於各種肉的附著物。
[產業可利用性]
依據上述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在藉由刀具從肉去除附著物時能極力地抑制附著物周圍的肉殘留於附著物側。因此,能將附著於已經去骨的肉之附著物的去除處理予以自動化並能提升肉的商品價值。
1:肉附著物去除裝置
2:附著物升起單元
3:刀具單元
4:圓形刀刃
5:刀具驅動部
6:圓形刀刃本體(刀具)
7:刀具軸件
8:軸件支撐部
9:刀具驅動部本體
10:臂驅動單元(驅動部)
11a:第一把持臂(把持臂)
11b:第二把持臂(把持臂)
12:可動塊
13:臂開閉驅動部(開閉驅動部)
14:塊驅動部(接近離開驅動部、旋轉驅動部)
15:基座部
15a:(基座部的)下表面
15b:(基座部的)上表面
16:按壓塊(臂逸離防止部)
16a:(按壓塊的)側面(臂逸離防止部)
17:腳部
18:按壓板
19:逸離防止板(刀具逸離防止部)
21:驅動部本體
22:滑件
23:托架
33:把持臂本體部(把持臂)
34:脫落防止桿(凸部)
B:輸送帶
H:附著物
J1,J2:中心軸線
M:雞腿肉(肉)
S1:間隙

Claims (23)

  1. 一種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係具備:一對把持臂,係從附著於已經去骨的肉之附著物的兩側且為前述肉側的根部把持前述附著物,使前述附著物從前述肉升起;驅動部,係使前述一對把持臂驅動;以及刀具,係通過前述一對把持臂的上方並從前述肉側的根部切斷被前述一對把持臂升起的前述附著物。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驅動部係具備:接近離開驅動部,係使前述一對把持臂相對於前述肉接近或者離開;以及開閉驅動部,係使前述一對把持臂彼此接近或者彼此離開,藉此進行前述一對把持臂的開閉動作。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驅動部係具備:旋轉驅動部,係將前述一對把持臂相對於前述肉之接近離開方向作為中心軸線使前述一對把持臂旋轉。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至少一方的前述把持臂的前端部設置有凸部,前述凸部係防止前述把持臂對於前述附著物的把持錯誤。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凸部係設置於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一方的第一把持臂,且從前述第一把持臂的前端部朝向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另一方的第二把持臂沿著前述把持方向延伸; 前述第一把持臂與前述凸部之間的連接部係以沿著前述附著物的形狀之方式彎曲形成;前述第二把持臂的前端部係在前述一對把持臂接近的狀態下以在前述一對把持臂的接近離開方向處與前述連接部重疊之方式且以沿著前述連接部之方式配合前述連接部的形狀彎曲形成。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連接部係以跨越前述第一把持臂與前述凸部之方式直線狀地形成且以相對於前述第一把持臂的延伸方向以及前述凸部的延伸方向傾斜之方式形成。
  7.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肉為雞腿肉;前述附著物為軟骨以及附著於前述軟骨的脂肪體;前述一對把持臂係以前述雞腿肉的腳踝與前述雞腿肉的腿根隔著前述一對把持臂位於前述把持方向的兩側之方式配置;前述連接部係以前述雞腿肉的腿根側成為凸部之方式彎曲形成。
  8.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具備:臂逸離防止部,係設置於前述把持臂的基端部側,用以防止前述附著物從前述把持臂的基端部逸離。
  9.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至少一方設置有:刀具逸離防止部,係隔著間隔地配置於前述把持臂中之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用以防止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時前述附著物從前述刀具逸離。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形成有:末端擴展部,係以彼此的間隔愈朝向前述把持臂的長邊方向外側方向則愈擴展之方式形成。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前述一對把持臂的基端部設置有:曲柄部,係以朝向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離開之方式彎曲。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短邊方向的剖面形狀係具有:第一圓弧面,係形成於從配置有前述肉之側達至與彼此對向的側相反的一側之間;第一縱壁面,係從前述第一圓弧面中之彼此對向的側端朝向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延伸;第一上壁面,係從前述第一圓弧面中之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側端朝向彼此對向的側延伸;以及第一傾斜面,係連結前述第一縱壁面與前述第一上壁面,並以愈從前述第一上壁面朝向前述第一縱壁面則前述一對把持臂之間的距離愈逐漸變短之方式傾斜。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前述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短邊方向的剖面形狀係具有:第二圓弧面,係形成於從配置有前述肉之側達至與彼此對向的側相反的一側之間;第二傾斜面,係從前述第二圓弧面中之彼此對向的側端朝向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一側延伸;第二上壁面,係從前述第二圓弧面中之與配置有前述肉之側相反的側端朝向彼此對向的側延伸;以及第二縱壁面,係連結前述第二傾斜面與前述第二上壁面;各個前述第二傾斜面係以愈從前述第二圓弧面的端部朝向前述第二縱壁面的端部則前述一對把持臂之間的距離愈逐漸變短之方式傾斜;在前述一對把持臂中的短邊方向的剖面形狀中,前述第二傾斜面的長度係比前述第二縱壁面的長度還長。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具備:輔助刀具,係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前述輔助刀具的切斷方向係與前述刀具的切斷方向交叉;前述輔助刀具係配置於前述附著物通過前述輔助刀具與前述刀具之間並藉由前述輔助刀具以及前述刀具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之位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輔助刀具係配置於比前述刀具還先從前述肉切斷前述附著物之位置。
  16. 如請求項14或15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具備:浮起防止部,係防止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升起的前述附著物中之被前述輔助刀具切斷之部位浮起; 前述浮起防止部係配置成前述刀具能夠通過前述浮起防止部與前述把持臂之間,且配置成前述輔助刀具能夠通過前述浮起防止部中前述刀具朝向與前述肉之切入側相反的一側的側面。
  1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刀具係包含:圓形刀刃刀具,係將刀具軸線作為中心進行旋轉;前述刀具係具備:飛散防止壁,係設置於前述刀具中之比對於前述肉之切斷位置還要前述刀具的旋轉方向中的下游側,用以防止前述附著物的飛散;前述飛散防止壁係以形成用以使前述附著物落下至前述飛散防止壁與前述刀具之間的間隙之方式配置。
  18.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其中前述附著物為軟骨以及附著於前述軟骨的脂肪體。
  19. 一種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用以使用請求項1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從肉去除附著物,並具有:按壓工序,係以對前述肉施加固定的壓力之方式將一對把持臂按壓至前述附著物的兩側;升起工序,係在前述按壓工序之後,把持前述附著物的前述肉側的根部,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使前述附著物從前述肉升起;以及切斷工序,係在前述升起工序之後,藉由刀具從前述肉側的根部切斷前述附著物。
  20. 一種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用以使用請求項14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裝置從肉去除附著物,並具有:按壓工序,係以對前述肉施加固定的壓力之方式將一對把持臂按壓至前述 附著物的兩側;升起工序,係在前述按壓工序之後,把持前述附著物的前述肉側的根部,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使前述附著物從前述肉升起;以及切斷工序,係在前述升起工序之後,藉由刀具以及輔助刀具從前述肉側的根部切斷前述附著物。
  21. 如請求項19或20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其中在前述升起工序與前述切斷工序之間具有:抬起工序,係藉由前述一對把持臂抬起前述附著物。
  22. 如請求項19或20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其中前述一對把持臂係從驅動部沿著與把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前述肉為雞腿肉;前述附著物為軟骨以及附著於前述軟骨的脂肪體;前述肉附著物去除方法係具有: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係在前述按壓工序之前,以前述雞腿肉的腳踝與前述雞腿肉的腿根隔著前述一對把持臂位於前述把持方向的兩側之方式調整前述一對把持臂的朝向。
  23.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肉附著物去除方法,其中在前述把持臂朝向調整工序中,隔著前述一對把持臂從與前述雞腿肉相反的一側觀看時,前述一對把持臂中之前述雞腿肉的腳踝側的前述把持臂與前述附著物之間的距離係比前述一對把持臂中之前述雞腿肉的腿根側的前述把持臂與前述附著物之間的距離還短。
TW111137793A 2021-10-11 2022-10-05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 TWI839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6781 2021-10-11
JP2021166781 2021-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457A TW202327457A (zh) 2023-07-16
TWI839880B true TWI839880B (zh) 2024-04-21

Family

ID=85988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7793A TWI839880B (zh) 2021-10-11 2022-10-05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63092A1 (zh)
TW (1) TWI839880B (zh)
WO (1) WO2023063092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37353A1 (en) * 2010-09-30 2013-05-30 Nordischer Maschinenbau Rud. Baader Gmbh + Co. K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letely removing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breast cartilage from a poultry carcass that is free of breast meat
JP2019208438A (ja) * 2018-06-05 2019-12-12 マトヤ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鶏のせせり肉切剥機構
CN112720624A (zh) * 2020-12-25 2021-04-30 福建正大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脆脆香软骨切割机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9807A (en) 1981-04-28 1982-11-23 Oscar Mayer Foods Corporation Meat gristle puller
US6712686B2 (en) * 2001-12-19 2004-03-30 Equimex Holding B.V. Poultry thigh processor
EP2485598A4 (en) 2010-03-30 2013-08-07 Maekawa Seisakusho Kk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VING BONE FROM LEGS
JP2019107145A (ja) 2017-12-15 2019-07-04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6946169B2 (ja) 2017-12-25 2021-10-06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骨付き肉の軟骨切断装置及び軟骨切断方法
EP3746273A1 (en) * 2018-01-30 2020-12-09 Marel Meat B.V. A separating device for separat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bone or cartilage parts from each oth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37353A1 (en) * 2010-09-30 2013-05-30 Nordischer Maschinenbau Rud. Baader Gmbh + Co. K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letely removing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breast cartilage from a poultry carcass that is free of breast meat
JP2019208438A (ja) * 2018-06-05 2019-12-12 マトヤ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鶏のせせり肉切剥機構
CN112720624A (zh) * 2020-12-25 2021-04-30 福建正大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脆脆香软骨切割机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457A (zh) 2023-07-16
WO2023063092A1 (ja) 2023-04-20
JPWO2023063092A1 (zh)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1613B2 (ja) うで部位又はもも部位の脱骨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該装置における切断動作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5057407B2 (ja) 食肉用家畜屠体の脱骨方法及び装置
JPWO2009139031A1 (ja) 骨付き肉の載架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載架用動作プログラム
US903377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bone-in meat and deboning system of bone-in meat including the device
WO2016002628A1 (ja) ササミ採取装置
KR20130065630A (ko) 뼈있는 다리의 발골 방법 및 장치
JP3695793B2 (ja) 関節により接合されている骨集合体を有する肉塊から骨を除去する装置
JP4555331B2 (ja) 食肉ブロックの脱骨方法及び脱骨装置
JP4899173B2 (ja) カッタ機構及び食肉切断装置
EP3162216B1 (en) Shoulder incision device and shoulder incision method
JP5963556B2 (ja) 骨付きモモ肉の脱骨装置及び脱骨方法
JP2008099574A (ja) 骨付き肉の自動脱骨装置
JP2013255471A5 (zh)
WO2019131362A1 (ja) 骨付き肉の筋入れ装置及び骨付き肉の筋入れ方法
TWI839880B (zh) 肉附著物去除裝置以及肉附著物去除方法
US9033773B2 (en) Deboning system and deboning method for arm part of bone-in meat
JP6977061B2 (ja) 骨付き肉の全長測定装置及び骨付き肉の全長測定方法
JP2002010732A (ja) 腿肉分離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908147B2 (ja) 骨付き肉の脱骨方法及び装置
JP4867050B2 (ja) 食肉用家畜屠体の筋入れ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筋入れ用切断動作プログラム
JP2011193792A (ja) 河豚の加工装置及び河豚の加工方法
JP2024021263A (ja) 食鳥処理装置
JP2007061004A (ja) 魚卵および内臓取出し方法およ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