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7438B - 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施工方法及建築物 - Google Patents

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施工方法及建築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7438B
TWI837438B TW109139040A TW109139040A TWI837438B TW I837438 B TWI837438 B TW I837438B TW 109139040 A TW109139040 A TW 109139040A TW 109139040 A TW109139040 A TW 109139040A TW I837438 B TWI837438 B TW I8374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column
partition wall
slide
vertical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6621A (zh
Inventor
大内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吉野石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吉野石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吉野石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6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6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438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一種即使在推壓力從立柱作用至滑道的情況下滑道的變形也不會引起連接結構受損且可高精度地將面對豎孔區域的牆壁材料安裝至立柱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及其施工方法。連接結構100中,用於對豎孔區域10和與豎孔區域10相鄰且位於樓板20的上下的上樓層房間13及下樓層房間15進行隔開的第一隔牆30和第二隔牆40連接於樓板20,樓板20的上方設置有可容納第一立柱32的下端的下滑道31,樓板20的下方設置有可容納第二立柱34的上端的上滑道33,豎孔區域10內從第一立柱32延伸設置至第二立柱34的第一牆壁材料50隔著第一墊板80A固定於第一立柱32並隔著第二墊板80B固定於第二立柱34。

Description

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施工方法及建築物
發明領域
本公開涉及隔牆與樓板(floor slab)的連接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發明背景
《建築標準法》中規定了用於構成建築物的牆壁的防耐火性能,就牆壁的結構和構成材料而言,需要遵守《建築標準法》中規定的內飾限制和防耐火性能。例如,《建築標準法》中根據建築物的用途、規模、指定的地域等對作為耐火建築物或半耐火建築物的整體建築物的結構進行了規定,並且,從建築物的用途、規模、防止火勢蔓延、疏散、排煙、滅火等的觀點出發,還對與內飾材料、內壁結構、配件結構、配管貫穿部等相關的防耐火性能進行了規定。根據當前的《建築標準法》,建築物的內飾材料的不燃性能可分為預定的不燃等級(不燃材料、半不燃材料、及難燃材料)。此外,建築物的牆壁的防耐火性能也被分類為預定的結構類型(耐火結構、半耐火結構、防火結構、半防火結構等)。
另一方面,從建築物的輕量化的觀點出發,輕質鋼製的立柱(stud)的兩側安裝了石膏板、矽酸鈣板等的耐火板且藉由乾式施工法進行了施工的耐火隔牆被用作豎孔區域及其相鄰空間之間的隔牆。該豎孔區域包括電梯豎井、樓梯室等,與其相鄰的相鄰空間包括電梯廳、通道、起居室等。
此外,當進行豎孔區域被隔牆隔開且與豎孔區域相鄰的由鋼筋混凝土等製成的樓板的上下佈置有上下樓層房間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時,現場施工 的樓板經常會出現施工誤差。為此,難以與樓板的豎孔區域側端面齊平地設置滑道(runner)以內嵌(build-in)立柱(故,立柱也與樓板的豎孔區域側端面齊平),並且也難以在立柱上進行面對豎孔區域的牆壁材料的施工。因此,採用了如下方法,即,在使上下的滑道從樓板的豎孔區域側端面向豎孔區域側進行了伸出的狀態下將上下的滑道設置在樓板上,並在上下的滑道內嵌入立柱,然後再針對上下的立柱進行面對豎孔區域的牆壁材料的施工。
這裡,參照圖1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圖1是對豎孔區域和位於與豎孔區域相鄰的樓板的上下的上下樓層房間進行隔開的現有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一例的縱剖面圖。
圖1中,豎孔區域10的左側具有現場施工的鋼筋混凝土製的樓板20,該樓板20被由H型鋼等型鋼材料形成的樓板梁25所支撐。用於對位於樓板20的上下的上下樓層房間13、15和豎孔區域10進行隔開的上方的第一隔牆30和下方的第二隔牆40分別與樓板20和樓板梁25連接,藉此可形成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90。
由於存在施工誤差,鋼筋混凝土製的樓板20在其豎孔區域側端面21上具有凹凸。該凹凸不僅在圖1所示的縱方向上存在,而且在圖1的紙面深度方向上也存在。為此,用於構成上方的第一隔牆30且由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下滑道31在從豎孔區域側端面21向豎孔區域側伸出了寬度t1的狀態下被配設在樓板20的上表面上,並藉由螺釘、螺栓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樓板20上。
另一方面,在樓板梁25的上下的法蘭(flange)25A中的比腹板(web)25B還靠近豎孔區域的一側,藉由焊接等固定有滑道接受部件37A、37B。此外,由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在使雙方的開口彼此面對的姿勢下藉由螺釘、自攻螺釘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滑道接受部件37A、37B上。另外,在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的內部配設有樓板梁內立柱36。這些上下 的樓板梁內滑道35也在從樓板20的豎孔區域側端面21向豎孔區域側伸出了寬度t1的狀態下被安裝在滑道接受部件37A、37B上。
此外,在樓板梁25的下方的法蘭25A的下表面上藉由焊接等固定有滑道接受部件37C。另外,用於構成下方的第二隔牆40且由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上滑道33在從豎孔區域側端面21向豎孔區域側伸出了寬度t1的狀態下被配設在滑道接受部件37C上,並藉由螺釘、自攻螺釘等的固定部件70被安裝在滑道接受部件37C上。
第一隔牆30中,在上方的上滑道(未圖示)和下滑道31之間沿著牆壁的寬度方向(圖1的深度方向)隔開間隔地內嵌有多個(plural)第一立柱32,各第一立柱32的室內側安裝有第二牆壁材料60A。另一方面,第二隔牆40中,在下方的下滑道(未圖示)和上滑道33之間沿著牆壁的寬度方向(圖1的深度方向)隔開間隔地內嵌有多個第二立柱34,各第二立柱34的室內側安裝有第三牆壁材料60B。
此外,在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的豎孔區域側的端面上安裝有從第一立柱32延伸設置至第二立柱34且面對豎孔區域10的第一牆壁材料50。
第一牆壁材料50、第二牆壁材料60A、及第三牆壁材料60B中的任一種材料例如均具有由襯墊材料51、61、64和裝飾材料52、62、65沿壁厚方向進行了層疊的層疊結構,並藉由螺釘、自攻螺釘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上。這裡,襯墊材料51、61、64和裝飾材料52、62、65均可由石膏板形成,或者,襯墊材料51、61、64和裝飾材料52、62、65中的一方由石膏板形成,另一方由矽酸鈣板等形成。
用於形成上樓層房間的第二牆壁材料60A、第一立柱32、下滑道31和上滑道(未圖示)、及第一牆壁材料50構成了第一隔牆30。另一方面,用於形成下樓層房間的第三牆壁材料60B、第二立柱34、上滑道33和下滑道(未圖示)、 及第一牆壁材料50構成了第二隔牆40。之後,藉由在樓板梁25的周圍進行耐火塗料28的噴塗施工等,可形成具有耐火性能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90。
如圖2所示,對例如大規模地震時的較大的水平力H作用於第一隔牆30和第二隔牆40的情形進行了驗證。下滑道31、上滑道33、及樓板梁內滑道35從樓板20的豎孔區域側端面21向豎孔區域側伸出了寬度t1。為此,水平力H作用於第一隔牆30等後,第一隔牆30等上會產生由水平力H引起的朝向面外方向的力矩。據此,由從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朝向面外方向的力矩所引起的推壓力P就會作用至由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下滑道31、上滑道33、及樓板梁內滑道35的伸出側的內角處。這樣,藉由該推壓力P,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的至少一部分會以超過寬度t1的方式進一步向豎孔區域側移動(錯位),導致下滑道31、上滑道33、及樓板梁內滑道35的伸出位置的至少一部分發生彎折,從而向下方和上方進行變形(變形δ)。其結果為,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的至少一部分從下滑道31、上滑道33、及樓板梁內滑道35發生脫離,導致連接結構90的至少一部分發生損壞。此外,考慮到施工性,第二立柱34的上端可在具有間隙(clearance)的狀態下被嵌入上滑道33。另外,使第一立柱32的上端嵌入未圖示的上滑道時和使樓板梁內立柱36的上端嵌入上方的樓板梁內滑道35時也都一樣。為此,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的上端很容易從未圖示的上滑道、上滑道33、及上方的樓板梁內滑道35中發生脫離,這樣,如上所述當較大的水平力H發生作用時,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會從未圖示的上滑道、上滑道33、及上方的樓板梁內滑道35發生脫離,這也能導致連接結構90受損。
因此,在形成藉由使下滑道31、上滑道33等的一部分從樓板20的豎孔區域側端面21伸出從而允許樓板20具有施工誤差並可使上方的第一隔牆30和下方的第二隔牆40與樓板20連接的連接結構90的情況下,當發生大地震等 時,存在會導致連接結構90受損的可能性。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已經提出了一種具備耐火接合材料的耐火隔牆,該耐火接合材料可防止基材表面材料的橫向接縫和室內裝飾板的縱向接縫的相交處發生的局部耐火性能的劣化,由此可提高隔牆的耐火性能。具體而言,耐火接合材料被插入在上下的水平耐火區域之間延伸的耐火隔牆的縱向接縫內,隔牆由在水平耐火區域之間延伸的垂直的軸部件、沿橫向方向進行了配向的基材表面材料、及形成在基材表面材料之上的室內裝飾板構成。耐火接合材料具備:插入部,可插入室內裝飾板的邊緣部和基材表面材料之間;及接縫底部部分,可對室內裝飾板的縱向接縫的接縫底部進行遮蓋。其中,耐火接合材料至少佈置在橫向接縫和縱向接縫的相交處的縱向接縫內,並可遮蓋縱向接縫的接縫底部(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09691號公報
發明概要
根據專利文獻1記載的耐火隔牆,當一側的房間發生了火災時,隔牆的整個背面的溫度比較平均地進行上昇,不會出現局部高溫區域,故可發揮較佳的耐火性能。但是,即使採用專利文獻1記載的耐火隔牆,也無法解決參照圖2所說明的上述課題,即,以允許樓板存在施工誤差,並可避免由設置在樓板上的上下的滑道的變形所引起的連接結構受損的方式,高精度地將面對豎孔區域的牆壁材料連接至上下的立柱。
本公開提供一種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據此,當發生大地震等時,即使在推壓力從立柱作用於滑道的情況下,連接結構也不會 因滑道的變形而受損,並且還可高精度地將面對豎孔區域的牆壁材料安裝在立柱上。
基於本公開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中,用於對豎孔區域和與該豎孔區域相鄰且位於樓板的上下的上樓層房間及下樓層房間進行隔開的上方的第一隔牆和下方的第二隔牆連接於所述樓板,所述樓板的上方設置有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一隔牆的第一立柱的下端的下滑道,所述樓板的下方設置有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二隔牆的第二立柱的上端的上滑道,所述豎孔區域內,從所述第一立柱延伸設置至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一牆壁材料隔著第一墊板固定於所述第一立柱,且隔著第二墊板固定於所述第二立柱,用於形成所述上樓層房間的第二牆壁材料、所述第一立柱、所述下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一隔牆,用於形成所述下樓層房間的第三牆壁材料、所述第二立柱、所述上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隔牆。
此外,根據本公開的一個方式,還提供一種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連接結構中,用於對豎孔區域和與該豎孔區域相鄰且位於樓板的上下的上樓層房間及下樓層房間進行隔開的上方的第一隔牆和下方的第二隔牆連接於所述樓板,所述施工方法具有滑道設置步驟、立柱嵌入步驟、及隔牆形成步驟,所述滑道設置步驟中,在所述樓板的上方設置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一隔牆的第一立柱的下端的下滑道,在所述樓板的下方設置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 二隔牆的第二立柱的上端的上滑道,所述立柱嵌入步驟中,將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嵌入(build-in)所述下滑道後,在該第一立柱的豎孔區域側安裝第一墊板,將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嵌入所述上滑道後,在該第二立柱的豎孔區域側安裝第二墊板,所述隔牆形成步驟中,在所述豎孔區域內,將從所述第一立柱延伸設置至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一牆壁材料隔著所述第一墊板固定至所述第一立柱,並隔著所述第二墊板固定至所述第二立柱,將用於形成所述上樓層房間的第二牆壁材料固定至所述第一立柱,由所述第二牆壁材料、所述第一立柱、所述下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一隔牆,將用於形成所述下樓層房間的第三牆壁材料固定至所述第二立柱,由所述第三牆壁材料、所述第二立柱、所述上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隔牆。
根據本公開,能夠提供一種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據此,當發生大地震等時,即使在推壓力從立柱作用於滑道的情況下,連接結構也不會因滑道的變形而受損,並且還可高精度地將面對豎孔區域的牆壁材料安裝在立柱上。
10:豎孔區域
13:上樓層房間
15:下樓層房間
20:樓板
25:樓板梁
25A:法蘭
25B:腹板
28:耐火塗料
21:豎孔區域側端面
30:第一隔牆
31:下滑道
32:第一立柱
33:上滑道
34:第二立柱
35:樓板梁內滑道
35A:法蘭
36:樓板梁內立柱
37A:第一滑道接受部件(滑道接受部件)
37B:第二滑道接受部件(滑道接受部件)
37C:第三滑道接受部件(滑道接受部件)
40:第二隔牆
50:第一牆壁材料
51:襯墊材料
52:裝飾材料
60A,63:第二牆壁材料
60B,66:第三牆壁材料
61,64:襯墊材料
62,65:裝飾材料
70:固定部件
80A:第一墊板
80B:第二墊板
80C:第三墊板
85:耐火材料
90:連接結構
100: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連接結構)
H:水平力
L1:設置線
P:推壓力
Q:起始點
t2:厚度
t3:寬度
δ:變形
〔圖1〕對豎孔區域和位於與豎孔區域相鄰的樓板的上下的上樓層房間及下樓層房間進行隔開的現有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一例的縱剖面圖。
〔圖2〕用於對現有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中由地震時的水平力作用於隔 牆而引起的損壞的一例進行說明的縱剖面圖。
〔圖3〕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一例的縱剖面圖。
〔圖4〕用於對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圖5〕接著圖4繼續對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及其施工方法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和附圖中存在對實質相同的構成要素賦予了相同符號並對重複說明進行了省略的情況。
〔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
首先,參照圖3對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一例進行說明。這裡,圖3是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一例的縱剖面圖。
圖示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100藉由使對豎孔區域10和與豎孔區域10相鄰且位於樓板20的上下的上樓層房間13及下樓層房間15進行隔開的上方的第一隔牆30和下方的第二隔牆40分別與樓板20和樓板梁25進行連接而形成。
可使用連接結構100的豎孔區域10包括電梯豎井、樓梯室、風道豎井、配管豎井等,與其相鄰的相鄰空間、即、上樓層房間13和下樓層房間15包括電梯廳、通道、起居室、會議室、管理室等。此外,就可使用連接結構100的建築物而言,當然可為鋼結構建築物,也可為RC(Reinforced Concrete)建築物、木製建築物等,還可為工廠、倉庫、大樓、公寓、一般的獨立屋等。
鋼筋混凝土製的樓板20藉由現場施工而形成,並且施工誤差會導 致其豎孔區域側端面21具有凹凸。該凹凸不僅在圖示的縱方向上存在,而且在圖3的紙面深度方向上也存在。
樓板20的上表面上,用於構成上方的第一隔牆30且由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下滑道31配設在樓板20的比豎孔區域側端面21還往上樓層房間側後退(setback)了寬度t3的位置處,並藉由螺釘、螺栓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了樓板20上。
另一方面,滑道接受部件37A、37B藉由焊接等被固定在樓板梁25的上下的法蘭25A中的比腹板25B還靠近豎孔區域的一側,另外,由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在使雙方的開口彼此面對的姿勢下藉由螺釘、自攻螺釘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了滑道接受部件37A、37B上。此外,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的內部配設有樓板梁內立柱36。這些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的豎孔區域側的法蘭35A被配設在了樓板20的比豎孔區域側端面21還往下樓層房間側後退了寬度t3的位置處,並藉由螺釘、自攻螺釘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了上下滑道接受部件37A、37B上。需要說明的是,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的豎孔區域側的法蘭35A在上方的滑道接受部件37A和下方的滑道接受部件37B之間被配設在下樓層房間側。
此外,滑道接受部件37C藉由焊接等被固定在樓板梁25的下方的法蘭25A的下表面上。相對於該滑道接受部件37C,用於構成下方的第二隔牆40且由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上滑道33被配設在樓板20的比豎孔區域側端面21還往下樓層房間側後退了寬度t3的位置處,並藉由螺釘、自攻螺釘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了滑道接受部件37C上。
第一隔牆30中,在上方的上滑道(未圖示)和下滑道31之間沿牆壁的寬度方向(圖3的深度方向)隔開間隔(例如,606mm以下的間隔,例如606mm、455mm等)地嵌入了由帶有唇部(lip)的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多個第一立柱32。此 外,各第一立柱32的室內側還安裝了第二牆壁材料63。
另一方面,第二隔牆40中,在下方的下滑道(未圖示)和上滑道33之間沿牆壁的寬度方向(圖3的深度方向)隔開間隔(例如606mm以下之間隔,606mm,455mm等)地嵌入了由帶有唇部的建築用鋼基材形成的多個第二立柱34。此外,各第二立柱34的室內側還安裝了第三牆壁材料66。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也可由帶有唇部的建築用鋼基材之外的方鋼等形成。用於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的建築用鋼基材可採用一般結構用輕量型鋼(JIS G 3350)、熱浸鍍鋅鋼板(JIS G 3302)等。此外,作為建築用鋼基材,可使用45至500×45至75×8至32且厚度為0.4mm以上的建築用鋼基材,作為方鋼,可使用45至500×40至350且厚度為0.4mm以上的方鋼。
另外,用於下滑道31、上滑道33、及樓板梁內滑道35的建築用鋼基材可採用一般結構用輕量型鋼(JIS G 3350)、熱浸鍍鋅鋼板(JIS G 3302)等,尺寸可為45至500×35至75,厚度可為0.4mm以上。
此外,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的豎孔區域側端面上還安裝了從第一立柱32延伸設置至第二立柱34的第一牆壁材料50。
第一牆壁材料50、第二牆壁材料63、及第三牆壁材料66均具有例如襯墊材料51、61、64和裝飾材料52、62、65沿壁厚方向進行了層疊的層疊結構,並藉由螺釘、自攻螺釘等的固定部件70被固定在了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上。這裡,襯墊材料51、61、64和裝飾材料52、62、65均可由石膏板形成,或者,襯墊材料51、61、64和裝飾材料52、62、65中的一方由石膏板形成,另一方由矽酸鈣板等形成。石膏板可使用例如JIS A 6901中規定的厚度為9.5mm至25mm的石膏板,具體而言,可採用吉野石膏株式會社製造的「Tiger Board(註冊商標)‧TypeZ」。此外,襯墊材料51、61、64和裝飾材料 52、62、65藉由黏合劑彼此進行了黏合。該黏合劑可使用醋酸乙烯酯樹脂(Vinyl acetate resin)系黏合劑、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系黏合劑、聚氨酯(Urethane)系黏合劑、環氧樹脂(Epoxy resin)系黏合劑、矽膠(Silicone)系黏合劑等。
此外,盡管未圖示,但在第一牆壁材料50的樓板梁25的下方的位置處,也可在用於構成第一牆壁材料50的襯墊材料51和裝飾材料52中的任意一方或雙方上設置寬度為10mm以下的穿孔。另外,該穿孔內可填充聚氨酯系、丙烯酸系、矽膠系等的密封材料。此外,盡管未圖示,但也可在樓板20之上進行樓板裝飾材料的施工,並可藉由壁紙、塗裝等對裝飾材料62、65的表面進行內部裝飾,內部裝飾面可暴露於室內。另外,盡管未圖示,但還可採用橫跨樓板20的上方所設置的樓板裝飾材料和內部裝飾面的方式來安裝踢腳綫。
如圖3所示,第一牆壁材料50和第一立柱32藉由螺釘、自攻螺釘,U型釘等的固定部件70隔著厚度t2的第一墊板80A彼此進行了固定。此外,第一牆壁材料50和第二立柱34藉由固定部件70隔著同樣厚度t2的第二墊板80B彼此進行了固定。另外,第一牆壁材料50和樓板梁內立柱36藉由固定部件70隔著同樣厚度t2的第三墊板80C彼此進行了固定。
這裡,第一墊板80A、第二墊板80B、及第三墊板80C可由石膏板、增強石膏板、不燃層疊石膏板、纖維增強水泥板、玻璃棉、岩棉、玻璃纖維氈、岩棉氈等形成,厚度可為大約25mm以下,寬度可為40mm以上。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墊板80A、第二墊板80B、及第三墊板80C分別也可為藉由對二個以上的墊板進行層疊而使整體厚度超過25mm的形態。
將用於在豎孔區域10內設置第一牆壁材料50的設置線L1作為起始線,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分別向上樓層房間側和下樓層房間側後退了第一墊板80A、第二墊板80B、及第三墊板80C的厚度t2。其結果為,下滑道31、上滑道33、及樓板梁內滑道35(的豎孔區域側的法蘭35A)均被配 設在樓板20的比豎孔區域側端面21還向上樓層房間側和下樓層房間側分別後退了寬度t3的位置處。據此,即使如圖2所示在地震時的水平力H作用於第一隔牆30和第二隔牆40導致推壓力P從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等作用至下滑道31、上滑道33等的情況下,下滑道31、上滑道33等也不會發生變形。因此,可防止下滑道31、上滑道33等的變形所引起的連接結構100的損壞。
此外,第一墊板80A、第二墊板80B、及第三墊板80C夾在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與第一牆壁材料50之間。藉由該構成,即使在施工誤差導致現場施工的鋼筋混凝土製的樓板20在其豎孔區域側端面21上出現了凹凸的情況下,也可高精度地將第一牆壁材料50安裝在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上。
連接結構100中,樓板20的豎孔區域側端面21和第一牆壁材料50之間所形成的間隙內可填充由岩棉等形成的耐火材料85。此外,還可藉由噴塗施工等在樓板梁25的周圍形成耐火塗料28。該耐火塗料28例如可由成形為氈狀的耐熱岩棉、難燃性不織布的層疊體形成。
這樣,藉由具備具有耐火性能的第一隔牆30和第二隔牆40,在樓板梁25的周圍設置了耐火塗料28,以及在樓板20的豎孔區域側端面21和第一牆壁材料50之間的間隙內填充了耐火材料85,可形成耐火性能優良的連接結構100。
〔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
接下來,參照圖4和圖5並且再參照圖3對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這裡,圖4、圖5、及圖3是依次對實施方式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的縱剖面圖。
實施方式的施工方法具有樓板施工步驟、滑道設置步驟、立柱嵌入步驟、及隔牆形成步驟。
首先,如圖4所示,以被由H型鋼形成的樓板梁25進行支撐的方式,對鋼筋混凝土製的樓板20進行現場施工(樓板施工步驟)。
然後,在樓板20的上方,藉由固定部件70對可容納用於形成第一隔牆30的第一立柱32的下端的下滑道31進行固定。接下來,在用於對樓板20進行支撐的樓板梁25的下面的法蘭25A上,藉由固定部件70對可容納用於形成第二隔牆40的第二立柱34的上端的上滑道33進行固定。
藉由焊接等將滑道接受部件37A、37B固定在樓板梁25的上下的法蘭25A中的比腹板25B還靠近豎孔區域的一側,並且藉由固定部件70將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在使雙方的開口彼此面對的姿勢下固定在滑道接受部件37A、37B上。接下來,在這些上下的樓板梁內滑道35的內部配設樓板梁內立柱36。
這裡,將用於在豎孔區域10內設置第一牆壁材料50的設置線L1作為起始線,分別將下滑道31、上滑道33、及樓板梁內滑道35設置在從設置線L1上的起始點Q開始向上樓層房間側和下樓層房間側後退了第一墊板80A、第二墊板80B、及第三墊板80C的厚度t2的位置處(以上為滑道設置步驟)。需要說明的是,滑道設置步驟結束後,可在樓板梁25的周圍藉由噴塗施工等形成耐火塗料28,並可在樓板20的豎孔區域側端面21的一側填充耐火材料85。
接下來,如圖5所示,將第一立柱32的下端嵌入下滑道31。需要說明的是,第一立柱32的上端嵌入未圖示的上滑道。然後,將第一墊板80A安裝在第一立柱32的豎孔區域側。
另外,將第二立柱34的上端嵌入上滑道33。需要說明的是,第二立柱34的下端嵌入未圖示的下滑道。之後,將第二墊板80B安裝在第二立柱34的豎孔區域側。
接下來,將第三墊板80C設置在樓板梁內立柱36的豎孔區域側側面。這裡,可藉由黏接膠帶(包括兩面黏接膠帶)、黏接劑、自攻螺釘等將第一墊 板80A、第二墊板80B、及第三墊板80C暫時固定在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4、及樓板梁內立柱36上。另外,黏接劑的種類可為丙烯酸樹脂系、聚酰胺系、天然橡膠系、合成橡膠系等的黏接劑,可使用厚度為3mm以下且寬度為100mm以下的尺寸的黏接膠帶。
需要說明的是,第三墊板80C可被預先臨時固定在樓板梁內立柱36上,也可在滑道設置步驟中當設置樓板梁內立柱36時同時完成第三墊板80C的設置(以上為立柱嵌入步驟)。
接下來,如圖3所示,在豎孔區域10內,將從第一立柱32延伸設置至第二立柱34的第一牆壁材料50藉由固定部件70隔著第一墊板80A固定在第一立柱32上,藉由固定部件70隔著第二墊板80B固定在第二立柱34上,並且藉由固定部件70隔著第三墊板80C固定在樓板梁內立柱36上。藉由這些固定部件70的固定,臨時固定在第一立柱32等上的第一墊板80A等就可被牢固地固定在第一立柱32等上。
接下來,藉由固定部件70將用於形成上樓層房間13的第二牆壁材料63固定在第一立柱32上,據此,可由第二牆壁材料63、第一立柱32、下滑道31和上滑道(未圖示)、及第一牆壁材料50形成第一隔牆30。
另外,藉由固定部件70將用於形成下樓層房間15的第三牆壁材料66固定在第二立柱34上,據此,可由第三牆壁材料66、第二立柱34、上滑道33和下滑道(未圖示)、及第一牆壁材料50形成第二隔牆40,至此,完成了連接結構100的施工(以上為隔牆形成步驟)。
根據實施方式的施工方法,可將下滑道31、上滑道33等設置在從樓板20的具有凹凸的豎孔區域側端面21向上樓層房間側和下樓層房間側後退了預定量(預定距離)的位置處。據此,能夠高效率地進行可避免地震等時的下滑道31等的損壞且可高精度地隔著第一墊板80A等將第一牆壁材料50安裝在第一立 柱32等上的連接結構100的施工。
需要說明的是,本公開也可具有上述實施方式中所列舉的構成等與其他構成要素進行了組合等的其他實施方式,另外,本公開也不限定於這裡所述的這些構成。關於該點,可在不脫離本公開的主旨的範圍內對其進行變更,也可根據其應用形態對其進行適當的確定。
本國際申請主張基於2020年3月19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20-049538號的優先權,並將該申請的內容全部援引於本國際申請。
10:豎孔區域
13:上樓層房間
15:下樓層房間
100:連接結構
20:樓板
21:豎孔區域側端面
25:樓板梁
25A:法蘭
25B:腹板
28:耐火塗料
30:第一隔牆
31:下滑道
32:第一立柱
33:上滑道
34:第二立柱
35:樓板梁內滑道
35A:法蘭
36:樓板梁內立柱
37A,37B,37C:滑道接受部件
40:第二隔牆
50:第一牆壁材料
51,61,64:襯墊材料
52,62,65:裝飾材料
63:第二牆壁材料
66:第三牆壁材料
70:固定部件
80A:第一墊板
80B:第二墊板
80C:第三墊板
85:耐火材料
L1:設置線
t2:厚度
t3:寬度

Claims (8)

  1. 一種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中,用於對豎孔區域和與該豎孔區域相鄰且位於樓板的上下的上樓層房間及下樓層房間進行隔開的上方的第一隔牆和下方的第二隔牆連接於所述樓板,所述樓板的上方設置有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一隔牆的第一立柱的下端的下滑道,所述樓板的下方設置有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二隔牆的第二立柱的上端的上滑道,所述豎孔區域內,從所述第一立柱延伸設置至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一牆壁材料隔著第一墊板固定於所述第一立柱,並隔著第二墊板固定於所述第二立柱,用於形成所述上樓層房間的第二牆壁材料、所述第一立柱、所述下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一隔牆,用於形成所述下樓層房間的第三牆壁材料、所述第二立柱、所述上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隔牆,所述下滑道和所述上滑道分別從所述樓板的豎孔區域側端面向上樓層房間側和下樓層房間側後退了相當於所述第一墊板和所述第二墊板的厚度的距離。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下滑道藉由固定部件固定於所述樓板,所述上滑道藉由固定部件固定於滑道接受部件,該滑道接受部件直接或間接地固定於所述樓板。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樓板被樓板梁支撐,所述滑道接受部件固定於所述樓板梁,所述上滑道固定於所述滑道接受部件。
  4. 根據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樓板的豎孔區域側端面和所述第一牆壁材料之間配設有耐火材料。
  5. 根據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牆壁材料、所述第二牆壁材料、及所述第三牆壁材料中的任一種材料均具有襯墊材料和裝飾材料沿壁厚方向進行了層疊的層疊結構。
  6. 一種建築物,具有根據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
  7. 一種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連接結構中,用於對豎孔區域和與該豎孔區域相鄰且位於樓板的上下的上樓層房間及下樓層房間進行隔開的上方的第一隔牆和下方的第二隔牆連接於所述樓板,所述施工方法具有:滑道設置步驟、立柱嵌入步驟、及隔牆形成步驟,所述滑道設置步驟中,在所述樓板的上方設置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一隔牆的第一立柱的下端的下滑道,在所述樓板的下方設置可容納用於形成所述第二隔牆的第二立柱的上端的上滑道,所述立柱嵌入步驟中,將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嵌入所述下滑道後,將第一墊板安裝至所述第一立柱的豎孔區域側,將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嵌入所述上滑道後,將第二墊板安裝至所述第二立柱的豎孔區域側,所述隔牆形成步驟中,在所述豎孔區域內,將從所述第一立柱延伸設置至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一牆壁材料隔著所述第一墊板固定於所述第一立柱,並隔著所述第二墊板固定於所述第二立柱, 將用於形成所述上樓層房間的第二牆壁材料固定於所述第一立柱,由所述第二牆壁材料、所述第一立柱、所述下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一隔牆,將用於形成所述下樓層房間的第三牆壁材料固定於所述第二立柱,由所述第三牆壁材料、所述第二立柱、所述上滑道、及所述第一牆壁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隔牆,所述滑道設置步驟中,分別將所述下滑道和所述上滑道以從所述樓板的豎孔區域側端面向上樓層房間側和下樓層房間側後退了預定距離的方式設置於所述樓板,所述預定距離相當於將所述隔牆形成步驟中設置的所述第一牆壁材料的設置位置作為起始點時的所述第一墊板和所述第二墊板的厚度。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還具有:對被樓板梁支撐的所述樓板進行施工的樓板施工步驟,所述滑道設置步驟中,將所述上滑道固定在已經被固定於所述樓板梁的滑道接受部件上。
TW109139040A 2020-03-19 2020-11-09 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施工方法及建築物 TWI837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9538 2020-03-19
JP2020-049538 2020-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621A TW202136621A (zh) 2021-10-01
TWI837438B true TWI837438B (zh) 2024-04-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6789A1 (en) 2010-06-08 2011-12-08 Sustainable Living Technology, Llc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Buildings Using Premanufactured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6789A1 (en) 2010-06-08 2011-12-08 Sustainable Living Technology, Llc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Buildings Using Premanufactured Structur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46749B2 (ja) 間仕切壁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4049564B2 (ja) 耐火間仕切壁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WO2013070348A1 (en) Structural interlocking wood panel
JPH11247324A (ja) 耐火構造壁
WO2020256016A1 (ja) 建築物の外壁構造、断熱構造及び断熱方法
TWI837438B (zh) 隔牆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施工方法及建築物
JP7465577B2 (ja) 間仕切壁と床版の接続構造とその施工方法
JP4426715B2 (ja) 区画壁の固定構造
JP5714161B1 (ja) 壁パネルの接合構造及び壁パネルの接合方法
RU2793696C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между перегородками и плитой перекрытия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2002369891A (ja) 防火区画壁
JP2009030226A (ja) 外壁の通気施工方法
JP4567529B2 (ja) 耐震補強断熱改修工法
JP4918333B2 (ja) 間仕切壁構造
JP5356001B2 (ja) 建物の床下構造
JP3497617B2 (ja) パネルを用いた建物
JP7405548B2 (ja) 壁構造
JP5588653B2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の改築方法
Loebus et al. The multifunctional TES-façade joint
JP5356000B2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の界壁構造
RU2794682C2 (ru) Монолитная акус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JP2023097570A (ja) 階段室の施工方法及び階段室構造
JP3516749B2 (ja) 建物の床下界壁構造
TWM585810U (zh) 樓承板
JPH09158348A (ja) 住宅外壁部の断熱材取付構造とその取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