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852B - 捆束機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852B
TWI835852B TW108132293A TW108132293A TWI835852B TW I835852 B TWI835852 B TW I835852B TW 108132293 A TW108132293 A TW 108132293A TW 108132293 A TW108132293 A TW 108132293A TW I835852 B TWI835852 B TW I8358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teel bar
patent application
wire
iron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6411A (zh
Inventor
森尻剛史
田島伸崇
杉原進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6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6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8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6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4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out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e.g.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Abstract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導引鐵線(W)到做為捆束對象物之鋼筋(S)的周圍之導引部(5)。導引部(5)係包括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誘導部(59)。誘導部(59)之構造,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朝向基端側,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隔,設置傾斜往接近方向之傾斜面。

Description

捆束機
本開示係關於一種以鐵線捆束鋼筋等之捆束對象物之捆束機。
自先前以來,提案有一種自組裝在捆束機本體之鐵線捲筒拉出鐵線,以進給到設於捆束機本體的尖端之導引部,捲繞鐵線到被配置於導引部內側之鋼筋的周圍,稱做捆束之鋼筋捆束機之捆束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所述之捆束機,係包括與導引部隔開既定間隔以被設置之下部導引器,在導引部與下部導引器之間置入鋼筋,以進行捆束動作。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126101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述之捆束機中,於在導引部與下部導引器之間置入鋼筋之動作中,當鋼筋碰觸到導引部的尖端時,有可能無法置入鋼筋到導引部與下部導引器之間。作業者係必需確實置入鋼筋到導引部與下部導引器之間,作業很費功夫。
本開示係用於解決這種課題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很容易置入鋼筋到一對導引器之間之捆束機。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開示之捆束機係包括:本體部;進給部,進給鐵線;第1導引器,自本體部的一邊之端部往第1方向延伸,導引被進給部所進給之鐵線,同時在沿著第1方向之尖端側具有第1誘導部;第2導引器,相對於第1導引器而言,在與第1方向直交之第2方向上,隔開可置入捆束對象物之間隔以被配置,導引被進給部所進給之鐵線;以及扭轉部,扭轉被第1導引器及第2導引器所導引之鐵線;第1誘導部,係以自沿著該第1誘導部之第1方向之尖端側朝向基端側,往第1導引器與第2導引器之間隔接近之方向傾斜之表面構成。
在此捆束機中,第1誘導部係以自尖端側朝向基端側,往第1導引器與第2導引器之間隔接近之方向傾斜之表面構成,所以,當捆束對象物碰觸到第1誘導部時,被往朝向第1導引器與第2導引器間之方向誘導。
在本開示之捆束機中,於第1導引器與第2導引器之間,可很容易置入捆束對象物,可減少作業所費之功夫。
1A、1B、1C、1D、1E:鋼筋捆束機
10:本體部
10h:握把部
10t:扳機
11:蓋部
12A、14A:第2輸出部
120:可動元件
140:可動元件
15:第1輸出部
2:收容部
20:鐵線捲筒
3:進給部
30:進給齒輪
31:進給馬達
4:限制部
42:限制構件
43:限制構件
44:傳遞機構
5、5B、5C、5D:導引部
51、51E:第1導引器
51d:導引臂
51g:導引面
51h:凹槽部
P2:端部
51c:端部
52:第2導引器
52a:側導引器
52b:軸
52c:端部
53:插拔口
54:推壓構件
57:突出部
57A:蓋部
59:誘導部(第1誘導部)
59B、59C:誘導部(第2誘導部)
510、511:察看部(第1察看部)
512、512A、512B:察看部(第2察看部)
520、521:第3導引器
540、540B:導引蓋部
541:卡止部
6:切斷部
60:固定刃部
60a:開口
61:可動刃部
62:傳遞機構
7:扭轉部
70:卡合部
71:作動部
8:驅動部
80:扭轉馬達
81:減速機
82:旋轉軸
83:移動構件
9A、9B:接觸構件
90A、90B:軸
91A、91B:抵接部
92A:連結部
93A:位移部
100A:控制部
301:第1本體部
302:第2本體部
303:連結部
304h:握把部
304L、304R:握持部
304t:操作部
W:鐵線
〔圖1〕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圖2〕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俯視圖。
〔圖3〕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立體圖。
〔圖4〕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正視圖。
〔圖5〕表示握持部一例之立體圖。
〔圖6〕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內部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圖7〕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內部構造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8A〕表示導引部一例之側視圖。
〔圖8B〕表示導引部一例之側視圖。
〔圖9〕表示導引部及接觸構件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10A〕表示接觸構件一例之側視圖。
〔圖10B〕表示接觸構件一例之側視圖。
〔圖11〕表示檢測第2導引器之輸出部之一例之側視圖。
〔圖12〕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13〕表示察看部之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4A〕表示察看部之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4B〕表示察看部之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5A〕表示導引部之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5B〕表示導引部之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6A〕表示導引部之其他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6B〕表示導引部之其他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7A〕表示導引部之其他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7B〕表示導引部之其他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18〕表示第2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圖19A〕表示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19B〕表示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20〕表示第4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21A〕表示第5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21B〕表示第5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做為本發明捆束機之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 機之一例。
<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圖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俯視圖;圖3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立體圖;圖4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正視圖。
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第1本體部301;第2本體部302;以及連結部303,連結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呈長形。第1本體部301係包括具有作業者可握持之一對握持部304L、304R之握把部304h。又,第1本體部301係安裝有電池310B。
圖5係表示握持部一例之立體圖。握把部304h係主要在被右手握持之握持部304R包括操作部304t。操作部304t係例如可將未圖示之軸當作支點,而可旋轉地被安裝於握持部304R,自握持部304R的表面突出。操作部304t係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藉此,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以作動。鋼筋捆束機1A係使藉操作部304t作動,進行既定之輸出之輸出部包括於握持部304R內。將藉操作部304t作動,進行既定之輸出之輸出部稱做後述之第1輸出部。
圖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內部構造一例之側視圖;圖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內部構造之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第2本體部302係包括:收容部2,可旋轉地收容捲繞有鐵線W之鐵線捲筒20;以及進給部3,進給被捲繞在被收容部2收容之鐵線捲筒20之鐵線W。又,第2本體部302係包括: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到被進給部3所進給之鐵線W;以及導引部5,導引被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之鐵線W,到做為捆束對象物之鋼筋S的周圍。而且,第2本體部302係包括:切斷部6,切斷鐵線W;扭轉部7,扭轉鐵線W;以及驅動部8,驅動切斷部6及扭轉部7等。
鋼筋捆束機1A係在第2本體部302的一邊之側,設有導引部5。在本實施形態中,將設有導引部5之側定義為前。鋼筋捆束機1A係藉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被連結部303連結,藉此,其與不包括連結部303之鋼筋捆束機相比較下,成為導引部5與握把部304h之間延伸之形態。
收容部2之構造,係使鐵線捲筒20可裝卸及支撐。進給部3係包括當作進給構件之一對進給齒輪30。進給部3係在鐵線W被夾持於一對進給齒輪30間之狀態下,未圖示之馬達旋轉進給齒輪30,藉此,進給鐵線W。進給部3係對應進給齒輪30之旋轉方向,當使鐵線W以箭頭F表示正向時,可進給往箭頭R所示之逆向之兩邊。
切斷部6係相對於往箭頭F所示之鐵線W之正向之進給,其被設於進給部3的下游側。切斷部6係包括:固定刃部60;以及可動刃部61,藉與固定刃部60之協同動作,切斷鐵線W。又,切斷部6係包括使驅動部8之動作傳遞到可動刃部61之傳遞機構62。
固定刃部60係包括鐵線W通過之開口60a。可動刃部61係藉將固定刃部60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切斷通過固定刃部60的開口60a之鐵線W。
限制部4係在沿著被進給部3所進給之鐵線W之進給方向之複數處所,在本例中,係在至少三處,包括接觸到鐵線W之第1~第3限制構件,藉此,賦予沿著圖7的虛線所示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之捲繞習性到鐵線W。
限制部4係第1限制構件以上述固定刃部60構成。又,限制部4係相對於往箭頭F所示之鐵線W之正向之進給而言,在固定刃部60的下游側,第2限制構件係包括限制構件42,在限制構件42的下游側,第3限制構件係包括限制構件43。限制構件42及限制構件43係以圓柱狀之構件構成,鐵線W接觸到外周面。
限制部4係配合成為螺旋狀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固定刃部 60、限制構件42及限制構件43係被配置於曲線上。固定刃部60係鐵線W通過之開口60a,被設於鐵線W之進給路徑Wf上。又,限制構件42係相對於鐵線W之進給路徑Wf而言,被設於徑向之內側。而且,限制構件43係相對於鐵線W之進給路徑Wf而言,被設於徑向之外側。
藉此,被進給部3所進給之鐵線W,係一邊接觸到固定刃部60、限制構件42及限制構件43,一邊通過,藉此,沿著鐵線W之進給路徑Wf地,賦予捲繞習性到鐵線W。
限制部4係包括傳遞驅動部8之動作到限制構件42之傳遞機構44。限制構件42之構造係在以進給部3進給鐵線W往正向,賦予捲繞習性到鐵線W之動作中,移動到接觸鐵線W之位置,在進給鐵線W往逆向,捲繞鐵線W到鋼筋S之動作中,可移動到不與鐵線W相接觸之位置。
圖8A及圖8B係表示導引部一例之側視圖;圖9係表示導引部及接觸構件一例之立體圖;圖10A及圖10B係表示接觸構件一例之側視圖,接著,說明作動一對導引器之構造及作用效果。
導引部5係包括:第1導引器51,設有限制部4的限制構件43;以及第2導引器52,導引被限制部4及第1導引器51賦予捲繞習性之鐵線W到扭轉部7。
第1導引器51係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往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延伸。如圖7所示,第1導引器51係包括具有進給部3所進給之鐵線W滑接之導引面51g之凹槽部51h。在第1導引器51中,當將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之側當作基端側,將自第2本體部302往第1方向延伸之側當作尖端側時,限制構件42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限制構件43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在第1導引器51的導引面51g與限制構件42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鐵線W可通過之間隙。限制構件43係外周面的一部份份突出到第1導引器51的導引 面51g。
第2導引器52係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第2導引器52係在與第1方向直交,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上,被設成與第1導引器51相向。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係沿著第2方向,隔開既定之間隔,於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形成有圖8A及圖8B所示鋼筋S被插拔之插拔口53。
導引部5係包括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誘導部59。誘導部59係在第1誘導部之一例中,係在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與第1導引器51一體設置,設置自誘導部59的尖端側朝向基端側,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隔接近之表面,具體說來,如圖7所示,誘導部59係被設成比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中之凹槽部51h的端部P2還要靠近尖端側。更具體說來,誘導部59係以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朝向第1導引器51的凹槽部51h的端部P2旁邊,相對於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而言,傾斜到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隔接近之方向之傾斜面構成。
誘導部59之傾斜角度α,係當將後述之軸線Ax當作基準時,最好係6度以上,45度以下。又,第1導引器51係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之誘導部59之長度,詳細說來,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至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中之凹槽部51h的端部P2為止之長度,最好係10mm以上,30mm以下。而且,包含誘導部59之第1導引器51之同方向中之長度,詳細說來,自後述蓋部11的尖端P3,至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為止之長度,最好係110mm以下。
如果誘導部59之傾斜角度α係6度以上時,即使將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至凹槽部51h的端部P2為止之誘導部59之長度當作10mm時,可使做為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隔之插拔口53,擴大為1mm以上。但是,當誘導部59之傾斜角度α超過45度時,在鋼筋S插入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動作中之鋼筋捆束機1A之移動方向之相反側,產生鋼筋S推壓鋼筋捆 束機1A之力量,所以,鋼筋S變得很難沿著誘導部59,進入插拔口53。當誘導部59之長度係10mm未滿時,使鋼筋S沿著誘導部59移動之長度係不足。又,當誘導部59之長度超過30mm時,其成為使鋼筋S沿著誘導部59移動十支阻力,較難使鋼筋S沿著誘導部59,進入插拔口53。而且,有時配設有鋼筋S之配筋面,與位於比配筋面還要靠近下側(底側)之位置之基礎構造物之距離,或者,前方側的配筋面與深處側的配筋面之距離係110mm。在此情形下,當第1導引器51之長度超過110mm時,第1導引器51的尖端接觸到基礎構造物等,無法使鋼筋S進入至插拔口53內之既定位置為止。
第1導引器51係包括可自握把部304h側,察看導引部5之位置之察看部510。察看部510係第1察看部之一例,比第2本體部302之外形還要靠近外側地突出。在本實施形態中,察看部510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朝向設有第2導引器52之側的相反方向,比第2本體部302之外形還要靠近外側地,朝向第2方向突出。
如圖9所示,第2導引器52係包括沿著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直交之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以相向之一對側導引器52a。在第2導引器52中,當將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之側當作基端側,將自第2本體部302往第1方向延伸之側當作尖端側時,一對側導引器52a係自尖端側往基端側,間隔變窄。一對側導引器52a係基端側以鐵線W可通過之間隔相向。
第2導引器52係基端側被軸52b支撐,以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軸52b的軸線係沿著第3方向之方向。第2導引器52係將軸52b當作支點,相對於第2本體部302而言可旋轉。第2導引器52係尖端側的端部52c,在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上,相對於與第2導引器52相向之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而言,可往接近方向及分離方向移動。在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凹槽部51h的端部P2係露出。
第2導引器52係藉將軸52b當作支點之旋轉,如圖8A之實線所 示,可在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距離為第1距離L1之第1位置,與在圖8A以假想線表示,如圖8B之實線所示,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距離,為比第1距離L1還要短之第2距離L2之第2位置之間移動。
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2位置之狀態下,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係成打開之狀態。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擴大,鋼筋S變得較容易置入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
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2位置之狀態下,側導引器52a係位於圖8A及圖8B之虛線所示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如果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比第2導引器52處於第2位置之情形還要寬時,側導引器52a也可位於鐵線W之進給路徑Wf,或者,如圖8A之實線所示,側導引器52a位於比鐵線W之進給路徑Wf還要靠近外側。
第2導引器52係往移動往第1位置之方向,被以扭力線圈彈簧等所構成之推壓構件54推壓,保持往第1位置移動之狀態。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與被插入到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鋼筋S相抵接,藉此,檢測鋼筋S,作動第2導引器52之接觸構件9A。又,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覆蓋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之蓋部11。
蓋部11係被安裝成自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綿延到沿著第3方向之第2本體部302的左右兩側。蓋部11係以金屬板材等所構成,其係在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與第2導引器52的基端側之間,覆蓋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的一部份或全部,與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左右兩側的一部份之形狀。相對於第2本體部302以樹脂構成之情事而言,蓋部11係以金屬構成,藉此,即使接 觸構件9A及鋼筋S抵接到蓋部11,也可減少蓋部11之磨耗。
接觸構件9A係可旋轉地被軸90A支撐,藉此,透過蓋部11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接觸構件9A係彎曲之形狀,相對於軸90A而言,在一邊之側設有抵接到鋼筋S之抵接部91A,相對於軸90A而言,在另一邊之側,設有與第2導引器52連接之連結部92A。具體說來,在第2方向中,相對於軸90A而言,在一邊之側設有抵接部91A,在另一邊之側設有連結部92A。
接觸構件9A係在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中間附近,設有軸90A。又,接觸構件9A係自被軸90A支撐之部位旁邊往第1導引器51側,隔開可通過捆束鋼筋S後之鐵線W之間隔,於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上,設有一對抵接部91A。抵接部91A係延伸至第1導引器51的左右兩側為止。
而且,接觸構件9A係自被軸90A支撐之部位往第2導引器52側,設有連結部92A,與在第2導引器52中,相向於第1導引器51之側的相反側的部位相接之位移部93A,係被設於連結部92A的尖端側。
接觸構件9A係將軸90A當作支點,相對於第2本體部302旋轉,在如圖10A所示,抵接部91A係自蓋部11往插拔口53突出之待機位置,與如圖10B所示,抵接部91A係接近蓋部11之作動位置之間移動。
接觸構件9A係呈在移動到圖10B所示之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抵接部91A自軸90A沿著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往設有第1導引器51之方向延伸之形狀。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抵接部91A係沿著將軸90A當作中心之圓弧,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在鋼筋S插入到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動作中,鋼筋捆束機1A係在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上移動。藉鋼筋捆束機1A與鋼筋S之相對性移動,接觸構件9A係抵接部91A被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之力量推壓,移動到作動位置。藉此,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抵接部91A移動之方向,係成為沿著藉鋼筋捆束機1A與鋼 筋S之相對性移動,而鋼筋S推壓抵接部91A之力量之方向之方向。又,在移動到圖10B所示之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接觸構件9A係成連結部92A自軸90A,相對於抵接部91A而言,往前方傾斜,往設有第2導引器52之方向延伸之形狀。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位移部93A係沿著將軸90A當作中心之圓弧,沿著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移動。藉此,接觸構件9A係被推壓構件54推壓,在第2導引器52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位移部93A係藉第2導引器52,往自第1導引器51分離之方向被推壓。因此,接觸構件9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移動到待機位置,抵接部91A係自蓋部11突出。而且,在本例中,接觸構件9A之構造係以推壓第2導引器52之推壓構件54之力量移動,但是,其也可以包括推壓接觸構件9A之其他推壓構件。
當抵接部91A被鋼筋S壓抵時,抵接部91A係沿著第1方向移動。藉此,接觸構件9A係以軸90A為支點旋轉,移動到作動位置。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移動。藉此,位移部93A係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如此一來,鋼筋S抵接到抵接部91A,位移部93A係移動,藉此,第2導引器52係自第1位置移動到第2位置。
圖11係表示檢測第2導引器之輸出部一例之側視圖,接著,參照各圖,詳細說明第2輸出部12A。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檢測第2導引器52已經移動到第2位置之情事,進行既定輸出之第2輸出部12A。第2輸出部12A之構造,係例如藉可動元件120之位移,輸出改變。在本例中,當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待機位置,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時,第2導引器52係往自可動元件120分離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使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後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FF。相對於此,當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第2導引器52係往推壓可動元件120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 使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後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而且,也可以使檢測第2導引器之輸出部,以非接觸之偵知器構成。又,也可以取代檢測第2導引器之輸出部,包括檢測接觸構件移動到作動位置後之情事之輸出部。
接著,參照各圖,說明扭轉部7及驅動部8。扭轉部7係包括:卡合部70,卡合鐵線W;以及作動部71,作動卡合部70。卡合部70係以作動部71之動作而旋轉,藉此,扭轉捲繞到鋼筋S之鐵線W。
驅動部8係包括:扭轉馬達80,驅動扭轉部7等;減速機81,進行減速及扭力之增加;旋轉軸82,透過減速機81,被扭轉馬達80驅動以旋轉;以及移動構件83,傳遞驅動力到切斷部6及限制構件42。扭轉部7與驅動部8,係旋轉軸82與作動部71及卡合部70之旋轉中心被配置於同軸上。將旋轉軸82與作動部71及卡合部70之旋轉中心稱做軸線Ax。
卡合部70係形成有:第1通路,通過被進給部3進給到切斷部6之鐵線W;以及第2通路,被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通過被導引部5導引到扭轉部7之鐵線W。
驅動部8係藉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作動部71。藉作動部71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卡合部70係保持被導引部5導引到扭轉部7之鐵線W的尖端側。
驅動部8係與作動部71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之動作連動,移動構件83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藉此,移動構件83之動作係藉傳遞機構44傳遞到限制構件42,限制構件42移動到不與鐵線相接之位置。而且,作動部71係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藉此,移動構件83之動作藉傳遞機構62傳遞到可動刃部61,可動刃部61作動以切斷鐵線W。
驅動部8係使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之作動部71,藉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而旋轉。作動部71係繞旋轉軸82的軸旋轉,藉此,以卡合部70扭轉 鐵線W。
圖12係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鋼筋捆束機1A係以控制部100A檢測藉操作部304t之操作而作動之第1輸出部15,與鋼筋S抵接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藉鋼筋S被壓抵之動作而作動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控制部100A係遵從第1輸出部15及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控制驅動進給齒輪30之進給馬達31、及驅動扭轉部7等之扭轉馬達80,執行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接著,說明藉鋼筋捆束機1A,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動作。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亦即,作業者係以右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R,以左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L。
當操作部304t係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時,操作部304t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而作動。當操作部304t作動時,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A係檢測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情事。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
鋼筋捆束機1A係捆束作業者腳邊之鋼筋S,所以,使導引部5朝下,作業者係在站立之狀態下使用。做為捆束對象之鋼筋S係處於自握把部304h分離之位置,而且,因為第1本體部301、連結部303及第2本體部302而視野被遮蔽,很難看到導引部5或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因此,導引部5之位置很難配合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又,在捆束鋼筋S之動作中,於包含圖7等所示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之假想面,最好與鋼筋S之交叉處所概略一致。
在此,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可自握把部304h側察看導引部5之位置之察看部510。察看部510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朝向設有第2導引器52之側的相反方向,自第2本體部302往第2方向突出。如此一來,察看部510 係在自第2本體部302突出之形態,被設於第1導引器51,握持握把部304h以站立之狀態之作業者,可很容易察看察看部510。又,察看部510係被設於與包含通過圖7所示之第1導引器51的凹槽部51h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之假想面概略一致之位置。藉此,可將包含鐵線W之進給路徑Wf之假想面之位置,當作察看部510之位置以察看。藉此,可一邊察看察看部510,一邊使第1導引器51之位置,很容易配合鋼筋S之交叉處所。而且,使第1導引器51之位置配合鋼筋S之交叉處所,藉此,可使鋼筋S之交叉處所,與包含鐵線W之進給路徑Wf之假想面概略一致。
又,鋼筋捆束機1A係在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設有成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形狀之誘導部59。作業者係碰觸鋼筋S到誘導部59,誘導部59可滑移在鋼筋S上。藉此,當碰觸第1導引器51的誘導部59到鋼筋S時,可誘導第1導引器51往鋼筋S置入插拔口53之方向。誘導部59之傾斜角度α,係當將軸線Ax當作基準,為5度以上,45度以下時,藉碰觸第1導引器51的誘導部59到鋼筋S,可確實誘導第1導引器51往鋼筋S置入到插拔口53之方向。
而且,鋼筋捆束機1A係在鋼筋S無法置入到插拔口53之狀態下,如圖10A所示,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擴大。藉此,變得更容易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
而且,當於成為捆束對象之鋼筋S之深處側,存在有另一鋼筋、壁面等之障礙物時,當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碰觸到障礙物時,無法使捆束對象之鋼筋S,抵接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相對於此,如果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至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中之凹槽部51h的端部P2為止之長度為10mm以上,30mm以下時,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碰觸到障礙物之情事係被抑制,可使鋼筋S抵接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作業者係藉使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移 動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A移動之方向之力量,而抵接部91A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抵接部91A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以軸90A為支點而旋轉,如圖10B所示,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交叉之兩條鋼筋S被置入插拔口53時,一者之鋼筋S係位於第1導引器51的一邊之側部,另一者之鋼筋S係位於第1導引器51的另一邊之側部。相對於此,接觸構件9A係一對抵接部91A,自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往第1導引器51的左右兩側延伸。藉此,被置入插拔口53之鋼筋S,係確實抵接到抵接部91A,可移動接觸構件9A到作動位置。又,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藉此,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可推壓抵接部91A,作動接觸構件9A,所以,無須使鋼筋捆束機1A移動到另一方向。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A係檢測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之情事。在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之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鋼筋S係在圖7虛線所示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內,其係被置入可捆束位置之狀態。藉此,第2輸出部12A可檢測鋼筋S被置入鐵線W之進給路徑Wf內之情事。
控制部100A係在檢測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後之狀態下,當檢測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後,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執行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當詳細說明捆束動作時,進給馬達31係往正向旋轉,藉進給齒輪30往正向旋轉,鐵線W被往箭頭F所示之正向進給。被進給部3往正向進給之鐵線W,係通過構成限制部4之做為第1限制構件之固定刃部60、及做為第2限制構件之限制構件42。通過限制構件42後之鐵線W,係接觸到第1導引器51的導引面51g,藉此,被做為第3限制構件之限制構件43所導引。
藉此,被進給部3往正向進給之鐵線W,係藉接觸到固定刃部60、限制構件42、限制構件43與第1導引器51的導引面51g,被彎曲成圓弧狀。而且,被進給部3往正向進給之鐵線W,係自圓弧狀之外周方向,接觸固定刃部60與限制構件43,在固定刃部60與限制構件43之間,自圓弧狀之內周方向,接觸限制構件42,藉此,被賦予描繪概略圓形之捲繞習性。
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與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之間,係在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後之狀態下,隔開既定間隔。但是,在第2導引器52移動當第2位置後之狀態下,一對側導引器52a係位於鐵線W之進給路徑Wf,被進給部3往正向進給之鐵線W,係被如上所述之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所以,被導引到第2導引器52的一對側導引器52a之間。
被導引到第2導引器52的一對側導引器52a間之鐵線W,係被進給部3往正向進給,藉此,藉第2導引器52的一對側導引器52a,被導引到扭轉部7的卡合部70。而且,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鐵線W的尖端部被進給至既定位置後,停止驅動進給馬達31。藉此,鐵線W係在鋼筋S的周圍,被捲成螺旋狀。而且,在第2導引器52不移動至第2位置,使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FF之狀態下,控制部100A不進行鐵線W之進給。藉此,鐵線W不被卡合在扭轉部7的卡合部70,可抑制進給不良之產生。
控制部100A係在停止鐵線W往正向之進給後,使扭轉馬達80往正向旋轉。藉使扭轉馬達80往正向旋轉,藉作動部71而作動卡合部70,以卡合 部70保持鐵線W的尖端側。
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旋轉扭轉馬達80,直到以卡合部70保持鐵線W後,停止扭轉馬達80之旋轉,使進給馬達31往逆向旋轉。當旋轉扭轉馬達80,直到以卡合部70保持鐵線W時,移動構件83之動作係藉傳遞機構44而被傳遞到限制構件42,限制構件42係移動到不與鐵線相接之位置。
當進給馬達31往逆向旋轉時,進給齒輪30係往逆向旋轉,鐵線W係往箭頭R所示之逆向被進給。藉進給鐵線W往逆向之動作,鐵線W係密著在鋼筋S以被捲繞。
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使進給馬達31往逆向旋轉,直到捲繞鐵線W到鋼筋S後,停止進給馬達31之旋轉後,使扭轉馬達80往正向旋轉。藉使扭轉馬達80往正向旋轉,藉移動構件83,透過傳遞機構62作動可動刃部61,鐵線W係被切斷。
鐵線W被切斷後,藉繼續扭轉馬達80之正向旋轉,旋轉卡合部70,扭轉鐵線W。
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使扭轉馬達80往正向旋轉,直到扭轉鐵線W後,使扭轉馬達80往逆向旋轉。藉使扭轉馬達80往逆向旋轉,復歸卡合部70到初期位置,解除鐵線W之保持。藉此,變得可使捆束鋼筋S之鐵線W,自卡合部70抽出。
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使扭轉馬達80往逆向旋轉,直到復歸卡合部70等到初期位置後,停止扭轉馬達80之旋轉。
作業者係自插拔口53,往拔出以鐵線W捆束之鋼筋S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藉自插拔口53往拔出鋼筋S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當變得未施加推壓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之力量時,以推壓構件54之力量,第2導引器52係自第2位置移動到第1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時,接觸構件9A係位移部93A往自第1導引器51分離之方向被推壓,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移動到待機位置,抵接部91A係自蓋部11突出。
作業者係藉使被鐵線W捆束之鋼筋S自插拔口53往拔出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第2導引器52係移動到第1位置,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係擴大。藉此,自插拔口53抽出鋼筋S之情事變得更容易。
圖13、圖14A及圖14B係表示察看部變形例之立體圖。在圖13中,係包括可自握把部304h側察看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位置之察看部511。
察看部511係在第2察看部之一例中,被設於蓋部11,在沿著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之左右之兩側邊突出。察看部511係在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中,位於圖7所示之軸線Ax上。在捆束鋼筋S之動作中,於包含圖7所示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之假想面與軸線Ax,最好使鋼筋S之交叉處所概略一致。藉此,作業者可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一邊確認察看部510及察看部511之位置,一邊配合察看部510及察看部511之位置到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對於鋼筋S,變得可配合第1導引器51之方向。
在圖14A及圖14B中,係包括可自握把部304h側察看相對於交叉之鋼筋S之鋼筋捆束機1A之位置及方向,相對於鋼筋S而言,可配合第1導引器51之方向之做為第2察看部之察看部512(A、B)。在圖14A中,察看部512A係被設於蓋部11,相對於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及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而言,以既定角度往左右之兩方向突出。一對察看部512A之角度係約90°。
在圖14B中,察看部512B係分別被設於一對接觸構件9A,以改變相對於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及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而言,以既定角度往左右 之兩方向延伸之顏色之線、及表示線之凹凸形狀等構成。一對察看部512B之角度係約90°。
藉此,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一邊確認察看部512A、512B之位置,一邊使察看部512A、512B之方向,配合交叉之各鋼筋S之方向地,可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
圖15A及圖15B係表示導引部變形例之立體圖。在圖15A中,導引部5B係包括在使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且做為第2誘導部之誘導部59B,與插拔口53相向,以設有第2導引器52之側。
導引部5B係使第3導引器520包括在第2導引器52的尖端側。第3導引器520係透過蓋部11,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第2導引器52之構造,係相對於第1導引器51而言,往分離之方向及接近之方向移動,但是,第3導引器520係相對於第1導引器51而言,不往分離之方向及接近之方向移動。
第3導引器520係在覆蓋第2導引器52之形態下,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往第2導引器52之前方、及沿著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往第1導引器51之相反方向延伸,在第3導引器520的尖端側設有誘導部59B。
誘導部59B之構造,係自第3導引器520的尖端朝向第2導引器52的尖端側,設置第3導引器520與第1導引器51之間隔接近之表面。具體說來,誘導部59B係以自第3導引器520的尖端,朝向第2導引器52的尖端,相對於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而言,傾斜往第3導引器520與第1導引器51之間隔接近之方向之傾斜面所構成。
在圖15A之構造中,係碰觸第3導引器520的誘導部59B到鋼筋S,可使誘導部59B滑順地移動在鋼筋S的表面。因此,誘導部59B係可誘導第3導引器520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
在圖15B中,導引部5C係使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做為第2誘導 部之誘導部59C,包括於與插拔口53相向,以設有第2導引器52之側。
導引部5C係使第3導引器521包括在第2導引器52的尖端側。第3導引器521係透過蓋部11,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第2導引器52之構造,係相對於第1導引器51而言,往分離之方向及接近之方向移動,但是,第3導引器521係相對於第1導引器51而言,不往分離之方向及接近之方向移動。
第3導引器521係在覆蓋第2導引器52之形態下,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直到與第1導引器51的誘導部59相向之部位為止,往第2導引器52之前方延伸,在第3導引器520的尖端側,與第1導引器51的誘導部59相向地設有誘導部59C。
在圖15B之構造中,第3導引器521係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之長度,比第1導引器51還要長。藉此,碰觸第3導引器521的誘導部59C到鋼筋S,使誘導部59C滑順地移動在鋼筋S的表面,鋼筋S被置入第1導引器的誘導部59與第3導引器521的誘導部59C之間,藉此,可沿著第3導引器521的誘導部59C,誘導鋼筋S往插拔口53。
圖16A、圖16B、圖17A及圖17B係表示導引部之其他變形例之立體圖。在圖16A及圖16B中,導引部5D係包括設有誘導部59與察看部510之導引蓋部540。第1導引器51係具有具備在圖7說明過之導引面51g之凹槽部51h及限制構件43,包括導引鐵線W之導引臂51d。而且,第1導引器51係包括導引蓋部540,導引蓋部540之構造,係相對於導引臂51d而言可裝卸。被設於導引臂51d之凹槽部51h及限制構件43等之構造,係為了賦予捲繞習性到鐵線W為必要,被要求精度,所以,導引臂51d之構造,係當作被固定於第2本體部302之部位。
相對於此,誘導部59與察看部510,係為了賦予捲繞習性到鐵線W,並非必要。因此,當比較具有導引面51g之凹槽部51h及限制構件43時,精度未被要求,所以,當作相對於導引臂51d而言獨立之部位,且可裝卸。
使設有誘導部59與察看部510之導引蓋部540,相對於導引臂51d而言可裝卸,藉此,可更換導引蓋部540。又,因應需要,可在卸下圖16A所示導引蓋部540後之狀態、及安裝圖16B所示導引蓋部540後之狀態下使用。而且,也可使具有其他功能之導引蓋安裝於導引臂51d。
在圖17A及圖17B中,導引蓋部540B係取代誘導部59,包括可修正鋼筋S之位置之卡止部541。卡止部541係在導引蓋部540B被安裝於導引臂51d後之狀態下,自第1導引器51往第2導引器52方向突出,可卡止被置入插拔口53之鐵線W。藉此,卡止卡止部541到置入插拔口53後之鐵線W,在移動鋼筋S到舉起方向以修正位置後,可進行鋼筋S之捆束動作。
<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1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B,並非呈長形,以握把部10h在本體部10突出之形態被設置,於握把部10h之前側,設有承受作動鋼筋捆束機1B之操作之扳機10t。鋼筋捆束機1B係在本體部10的一邊之側,設有導引部5。
導引部5係包括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誘導部59。誘導部59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設置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朝向基端側,傾斜往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隔接近之方向之傾斜面之構造外之其他構造,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同樣。
作業者係握持鋼筋捆束機1B的握把部10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
鋼筋捆束機1B係包括可察看導引部5之位置之察看部510,藉此,可一邊察看察看部510,一邊很容易配合第1導引器51之位置到鋼筋S之交叉處所。
又,鋼筋捆束機1B係在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設有呈誘導鋼筋 S到插拔口53之形狀之誘導部59。藉此,當碰觸第1導引器51的誘導部59到鋼筋S時,可誘導第1導引器51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
而且,鋼筋捆束機1B係在鋼筋S未被置入插拔口53之狀態下,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係擴大。藉此,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情事變得更容易。
作業者係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B,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A移動之方向之力量,抵接部91A係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抵接部91A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將軸90A當作支點以旋轉,與圖10B之說明同樣地,移動到作動位置。
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藉此,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可推壓抵接部91A,作動接觸構件9A,所以,無須使鋼筋捆束機1A往另一方向移動。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使在圖11說明過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在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之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鋼筋S係在圖7之虛線所示之鐵線W之進給路徑Wf內,其中,其係進入可捆束位置後之狀態。藉此,第2輸出部12A可檢測鋼筋S被置入鐵線W之進給路徑Wf內之情事。
藉作業者操作扳機10t,未圖示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成為ON。在 鋼筋S未壓抵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接觸構件9A係處於待機位置,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係OFF之狀態下,扳機10t係被操作,即使未圖示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成為ON,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係未被執行。相對於此,在扳機10t被操作,未圖示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成為ON之狀態下,鋼筋S係被壓抵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當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時,執行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或者,作業者係在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後之狀態下,操作扳機10t。藉操作扳機10t,未圖示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成為ON,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係被執行。
<第3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19A及圖19B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第3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C之構造,係接觸構件與第2導引器不連動,其可適用於如在圖1等所說明過地,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以呈長形之連結部303連結之形態,或者,在圖18說明過地,非呈長形,握把部10h在本體部10突出之形態。
鋼筋捆束機1C係包括導引鐵線之導引部5。導引部5係包括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第1導引器51及第2導引器52係被安裝於在圖1等說明過之第2本體部302,或者,在圖18說明過之本體部10之前側之端部,在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上延伸。第2導引器52係在與第1方向直交之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上,被設成與第1導引器51相向。第2導引器52係也可以藉將未圖示之軸當作支點之旋轉,相對於第1導引器51而言,可往接近之方向與分離之方向移動。導引部5係包括誘導鋼筋到插拔口53之誘導部59。誘導部59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
第1導引器51係包括可察看導引部5之位置之察看部510。察看部510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朝向設有第2導引器52之側之相反方向,自 第2本體部302往第2方向突出。
鋼筋捆束機1C係包括鋼筋S抵接之接觸構件9B。接觸構件9B係藉可旋轉地被軸90B支撐,透過蓋部11,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或本體部10。接觸構件9B係相對於軸90B而言,在一邊之側設有抵接鋼筋S之抵接部91B。接觸構件9B係抵接部91B自軸90B沿著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往設有第1導引器51之方向延伸。
接觸構件9B係軸90B被設於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中間附近。又,接觸構件9B係在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自被軸90B支撐之部位旁邊往第1導引器51側,設有一對抵接部91B。抵接部91B係隔開捆束鋼筋S之鐵線W可通過之間隔,被設於沿著第3方向之兩側。抵接部91B係延伸至第1導引器51的左右兩側為止。
接觸構件9B係將軸90B當作支點以旋轉,在如圖19A所示,抵接部91B自蓋部11往插拔口53突出之待機位置,與如圖19B所示,抵接部91B接近蓋部11之作動位置之間移動。接觸構件9B係往移動往待機位置之方向,被未圖示之推壓構件推壓,保持往待機位置移動之狀態。
鋼筋捆束機1C係包括檢測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之情事之第2輸出部14A。如圖19A所示,當接觸構件9B移動到待機位置時,接觸構件9B的抵接部91B係在自可動元件140分離之方向上移動。如此一來,使接觸構件9B移動到待機位置後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為OFF。相對於此,抵接部91B係被鋼筋壓抵,如圖19B所示,藉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接觸構件9B的抵接部91B係往推壓可動元件140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使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為ON。
如在圖1等所說明過地,當適用於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被長形之連結部303所連結之形態時,藉操作部304t被操作,當檢測到第1輸出部 15之輸出成為ON狀態之情形下,藉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當檢測到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成為ON後,如上所述,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執行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又,如在圖18所說明過地,當適用於並非呈長形,握把部10h往本體部10突出之形態之情形下,在扳機10t被操作,在未圖示之輸出部之輸出成為ON後之狀態下,鋼筋S被壓抵到接觸構件9B的抵接部91B,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當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成為ON時,以鐵線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係被執行。
即使接觸構件與第2導引器係不連動之構造,藉包括可察看導引部5之位置之上述察看部510,也可一邊察看察看部510,一邊很容易配合第1導引器51之位置,到鋼筋S之交叉處所。
又,在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包括呈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形狀之誘導部59,藉此,當第1導引器51的誘導部59碰觸到鋼筋S時,可誘導第1導引器51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
<第4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20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第4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1D之構造,係不包括接觸構件,被適用於如在圖1等所說明過地,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被呈長形之連結部303所連結之形態,或者,如在圖18所說明過地,非呈長形,握把部10h在本體部10突出之形態。
鋼筋捆束機1D係包括導引鐵線之導引部5。導引部5係包括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第1導引器51及第2導引器52係被安裝於在圖1等說明過之第2本體部302,或者,在圖18說明過之本體部10之前側之端部,在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上延伸。第2導引器52係在與第1方向直交之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 上,被設於與第1導引器51相向。第2導引器52係也可以藉將未圖示之軸當作支點之旋轉,相對於第1導引器51而言,可往接近之方向與分離之方向移動。導引部5係包括誘導鋼筋到插拔口53之誘導部59。誘導部59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
第1導引器51係包括可察看導引部5之位置之察看部510。察看部510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朝向設有第2導引器52之側之相反方向,自第2本體部302往第2方向突出。
即使係不包括接觸構件之構造,也包括可察看導引部5之位置之上述察看部510,藉此,可一邊察看察看部510,一邊很容易配合第1導引器51之位置,到鋼筋S之交叉處所。
又,在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包括呈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形狀之誘導部59,藉此,當碰觸第1導引器51的誘導部59到鋼筋S時,可誘導第1導引器51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
而且,即使係不包括接觸構件之構造,也當在成為捆束對象之鋼筋S之深處側,存在有另一鋼筋、壁面等之障礙物時,當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碰觸到障礙物時,無法抵接捆束對象之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相對於此,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至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中之凹槽部51h的端部P2為止之長度,如果係10mm以上且30mm以下時,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碰觸到障礙物之情事係被抑制,可抵接鋼筋S到蓋部11。
<第5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21A及圖21B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第5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E,係在導引部5的第1導引器51、51E包括突出部57。突出部57之構造,係設有沿著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往第1導引器51、51E的側邊突出之部位。
突出部57之構造係在圖21A中,使第1導引器51的一邊之側板部與另一邊之側板部的上端部,沿著第3方向分別往外側彎曲之形態。在圖21B中,第1導引器51E之構造,係具有具備上述導引面51g之凹槽部51h及限制構件43,導引鐵線W之導引臂51d係被以金屬板材構成之蓋部57A覆蓋。突出部57之構造,係使導引臂51d的覆蓋一邊之側部之蓋部57A的上端部,與覆蓋另一邊之側部之蓋部57A的上端部,沿著第3方向分別往外側彎曲之形態。而且,突出部57之構造,係也可以在第1導引器51、導引臂51d或蓋部57A的側部,設置凹凸形狀。
第1導引器51係藉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動作,鋼筋S很容易碰觸。在此,於第1導引器51包括往側邊突出之形態之突出部57,藉此,提高第1導引器51之剛性,尤其,對於使第1導引器51往沿著第3方向之表面方向彎曲之力量之剛性。藉此,可抑制由第1導引器51之變形所造成之捆束不良之產生。又,即使第1導引器51E也同樣地,包括往蓋部57A的側邊突出之形態之突出部57,藉此,提高蓋部57A之剛性,以蓋部57A補強導引臂51d,藉此,提高第1導引器51E整體之剛性。藉此,不僅蓋部57A,也可抑制由包含導引臂51d之第1導引器51E之變形所造成之捆束不良之產生。
本申請案係依據2018年9月7日申請案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8-168248及2019年8月28日申請案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9-156057者,其內容係在此當作參照而被取入。
1A:鋼筋捆束機
2:收容部
5:導引部
9A:接觸構件
51:第1導引器
52:第2導引器
53:插拔口
59:誘導部(第1誘導部)
301:第1本體部
302:第2本體部
303:連結部
304h:握把部
304L:握持部
310B:電池
510:察看部(第1察看部)

Claims (13)

  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本體部;進給部,進給鐵線;第1導引器,自前述本體部的一邊之端部往第1方向延伸,導引被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鐵線,同時在沿著前述第1方向之尖端側具有第1誘導部;第2導引器,相對於前述第1導引器而言,於與前述第1方向直交之第2方向上,被配置成隔開可置入捆束對象物之間隔,導引被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鐵線;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前述第1導引器及前述第2導引器所導引之鐵線,前述第1誘導部係以自沿著該第1誘導部之前述第1方向之尖端側朝向基端側,往前述第1導引器與前述第2導引器之間隔接近之方向傾斜之表面構成;前述第1導引器係包括:凹槽部,具有鐵線滑動之導引面;以及限制構件,賦予捲繞習性到鐵線;該限制構件的一部分係,突出到該導引面;前述第1誘導部的整體係,係被設於比前述凹槽部之第1導引器的尖端側的端部還要靠近尖端側之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1誘導部係相對於前述扭轉部的軸線之傾斜角度為45度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1導引器的沿著前述第1方向之長度係110mm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其包括中介著前述本體部、而可自前述第1導引器的相反側察看前述第1導引器之位置之第1察看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1察看部係比前述本體部的外形還往外側突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1察看部係被設於前述第1導引器的基端側,往前述第2方向突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其包括相對於捆束對象物而言,可配合前述第1導引器之方向之第2察看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其包括位於設有前述第2導引器之側,誘導捆束對象物到前述第1導引器與前述第2導引器之間之第2誘導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於前述第2導引器的尖端側包括第3導引器,使前述第2誘導部包括於前述第3導引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2誘導部之構造,係設置自前述第3導引器的尖端朝向前述第2導引器的尖端側,前述第3導引器與前述第1導引器之間隔接近之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1導引器係包括導引被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鐵線之導引臂,前述第1誘導部係相對於前述導引臂而言,可裝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 前述第1導引器係包括在與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直交之第3方向上突出之突出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1導引器係包括:導引臂,導引被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鐵線;以及蓋部,覆蓋前述導引臂,在前述蓋部包括前述突出部。
TW108132293A 2018-09-07 2019-09-06 捆束機 TWI835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8248 2018-09-07
JP2018168248 2018-09-07
JP2019156057A JP7354687B2 (ja) 2018-09-07 2019-08-28 結束機
JP2019-156057 2019-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411A TW202016411A (zh) 2020-05-01
TWI835852B true TWI835852B (zh) 2024-03-21

Family

ID=6979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293A TWI835852B (zh) 2018-09-07 2019-09-06 捆束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6709B2 (zh)
JP (1) JP7354687B2 (zh)
KR (1) KR20210057030A (zh)
CN (1) CN112639233A (zh)
AU (1) AU2019334608A1 (zh)
BR (1) BR112021004148A2 (zh)
CA (1) CA3111766A1 (zh)
CL (1) CL2021000561A1 (zh)
TW (1) TWI835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4687B2 (ja) 2018-09-07 2023-10-0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75506B2 (ja) 2018-09-07 2023-05-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02605B2 (ja) * 2018-11-08 2023-01-12 建ロボテック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用ロボット
JP2022124139A (ja) 2021-02-15 2022-08-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675A (ja) * 1995-03-10 1996-09-24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用ワイヤの巻き回し案内装置
JP2006520865A (ja) * 2003-03-18 2006-09-14 ホヤウキン、ペーター 長尺体同士を互いに結び付け合う方法および機械
TW200827518A (en) * 2006-10-30 2008-07-01 Max Co Ltd Wire reel
TWI333013B (zh) * 2003-08-12 2010-11-11 Max Co Ltd
TW201718346A (zh) * 2015-07-22 2017-06-01 Max Co Ltd 捆束機
EP3211450A1 (en) * 2011-05-06 2017-08-30 Had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6101B2 (zh) 1973-04-26 1976-08-04
JPH06167115A (ja) * 1992-11-30 1994-06-14 Takahashi Eng:Kk 棒材の結束装置
KR100423385B1 (ko) * 1995-02-17 2004-07-19 니혼 오토매틱머신 카부시기가이샤 물품의결속방법및결속장치
EP0731238B1 (en) 1995-03-10 2001-06-13 Max Co., Ltd.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JP2731812B2 (ja) 1995-04-08 1998-03-25 有限会社ヤヒロ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鉄筋メッシュ用結束機
AU2002323936B2 (en) * 2001-07-25 2008-02-2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KR100436446B1 (ko) 2003-08-29 2004-06-30 주식회사 하나 철근 자동결속기
JP5126101B2 (ja) 2008-05-19 2013-01-2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5309947B2 (ja) 2008-12-12 2013-10-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のワイヤ端部保持機構
TWI516415B (zh) 2008-12-12 2016-01-11 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鐵筋捆紮機
EP3327220A4 (en) 2015-07-22 2019-02-27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PL3327224T3 (pl) 2015-07-22 2021-08-02 Max Co., Ltd. Maszyna wiążąca
JP6926446B2 (ja) 2016-11-10 2021-08-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6972552B2 (ja) 2016-12-29 2021-11-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ES2973053T3 (es) 2018-09-07 2024-06-18 Max Co Ltd Atadora
JP7354687B2 (ja) 2018-09-07 2023-10-0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75506B2 (ja) 2018-09-07 2023-05-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US11781328B2 (en) 2018-09-07 2023-10-10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JP7379941B2 (ja) 2018-09-07 2023-11-1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354688B2 (ja) 2018-09-07 2023-10-0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163679B2 (ja) 2018-09-07 2022-11-0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BR102021002466A2 (pt) 2020-02-10 2021-08-24 Max Co., Ltd. Máquina de ligação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675A (ja) * 1995-03-10 1996-09-24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用ワイヤの巻き回し案内装置
JP2006520865A (ja) * 2003-03-18 2006-09-14 ホヤウキン、ペーター 長尺体同士を互いに結び付け合う方法および機械
TWI333013B (zh) * 2003-08-12 2010-11-11 Max Co Ltd
TW200827518A (en) * 2006-10-30 2008-07-01 Max Co Ltd Wire reel
EP3211450A1 (en) * 2011-05-06 2017-08-30 Had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TW201718346A (zh) * 2015-07-22 2017-06-01 Max Co Ltd 捆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54687B2 (ja) 2023-10-03
CL2021000561A1 (es) 2021-09-03
BR112021004148A2 (pt) 2021-05-25
CN112639233A (zh) 2021-04-09
US12006709B2 (en) 2024-06-11
KR20210057030A (ko) 2021-05-20
JP2020041399A (ja) 2020-03-19
US20210317671A1 (en) 2021-10-14
AU2019334608A1 (en) 2021-04-01
CA3111766A1 (en) 2020-03-12
TW202016411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5852B (zh) 捆束機
US11136770B2 (en)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JP7275506B2 (ja) 結束機
TWI803694B (zh) 捆束機
TW202306844A (zh) 捆束機
TWI842737B (zh) 捆束機
JP2023175805A (ja) 結束機
RU2797819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RU2801194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