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694B - 捆束機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3694B
TWI803694B TW108132296A TW108132296A TWI803694B TW I803694 B TWI803694 B TW I803694B TW 108132296 A TW108132296 A TW 108132296A TW 108132296 A TW108132296 A TW 108132296A TW I803694 B TWI803694 B TW I8036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output
steel bar
signal
bin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9771A (zh
Inventor
森尻剛史
長井教博
田島伸崇
岩城幸三
杉原進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69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4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out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e.g. by twis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6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第1輸出部(15),藉操作部之操作而作動;第2輸出部(12A),藉接觸構件被鋼筋壓抵之動作而作動;進給馬達(31),當檢知到藉操作部被操作,而自第1輸出部(15)輸出之第1訊號,檢知到藉接觸構件被鋼筋壓抵之動作,而自第2輸出部(12A)輸出之第2訊號時,驅動進給部;以及控制部(100A),控制驅動扭轉部之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捆束鋼筋之動作。

Description

捆束機
本開示係關於一種以線材捆束鋼筋等之捆束對象物之捆束機。
自先前以來,提案有一種捲繞線材到鋼筋等之長形體周圍,扭轉此線材,以線材捆束鋼筋之稱做鋼筋捆束機之捆束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所述之捆束機,係以具有起動開關之握把透過伸縮臂部分,被連接到機械的其他部分之形態下,使機械之全長可因應作業者之身高做調整。在專利文獻1所述之捆束機中,係置入鋼筋等長形體到兩個固定爪之間,藉操作起動開關,長形體們係以線材而被綁在一起。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874094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述之捆束機中,係假設被使用於捆束被配設於地板之捆束對象物之作業。在此情形下,作業者與捆束對象物之距離係較長,較難確認捆束對象物是否置入兩個固定爪之間。在這種狀況下,當起動開關被操作時,有可能捆束對象物未置入兩個固定爪之間地,捆束動作被執行。
本開示之捆束機,係用於解決這種課題而研發出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執行意外之捆束動作之捆束機。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開示之捆束機係包括:第1本體部,具有 作業者可操作之操作部;第2本體部,其具備:進給部,進給線材;導引部,導引進給部所進給之線材,到捆束對象物的周圍;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前述導引部導引之線材,以捆束捆束對象物;連結部,連結第1本體部與第2本體部,呈長形;第1輸出部,檢知操作部之操作以輸出第1訊號;第2輸出部,檢知捆束對象物被置入被導引部導引之線材之進給路徑內,以輸出第2訊號;以及控制部,當檢知到自第1輸出部輸出之第1訊號,與檢知到自第2輸出部輸出之第2訊號時,控制進給部與扭轉部以執行捆束動作。又,本開示之捆束機係包括:第1本體部,具有作業者可握持之握把部;第2本體部,其具備:進給部進給線材;導引部,導引進給部所進給之線材到捆束對象物的周圍;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導引部導引之線材,以捆束捆束對象物;連結部,連結第1本體部與第2本體部,呈長形;以及方向檢知部,檢知相對於導引部之重力方向而言之方向。
在本開示之捆束機中,如果非作業者操作被設於第1本體部之操作部之狀態下,捆束動作係不被執行,所以,可抑制執行意外之捆束動作。又,如果相對於導引部之重力方向之方向,不在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捆束動作係不被執行,所以,可抑制執行意外之捆束動作。
1A,1B,1C,1D,1E,1F,1G:鋼筋捆束機
11:蓋部
12A,14A:第2輸出部
120:可動元件
15,15R,15L:第1輸出部
15G:輸出部
16:第3輸出部
2:收容部
20:線材捲筒
3:進給部
30:進給齒輪
31:進給馬達
4:限制部
42:限制構件
43:限制構件
44:傳遞機構
5:導引部
51:第1導引器
51g:導引面
51h:凹槽部
51c:端部
52:第2導引器
52a:側導引器
52b:軸
52c:端部
53:插拔口
54:推壓構件
59:誘導部
6:切斷部
60:固定刃部
60a:開口
61:可動刃部
62:傳遞機構
7:扭轉部
70:卡合部
71:作動部
8:驅動部
80:扭轉馬達
81:減速機
82:旋轉軸
83:移動構件
9A,9B:接觸構件
90A,90B:軸
91A,91B:抵接部
92A:連結部
93A:位移部
100A,100B,100C,100D,100E,100G:控制部
101T:計時器
103:檢知部
110:電源開關
111:操作部
301:第1本體部
302:第2本體部
303:連結部
304h:握把部
304L,304R:握持部
304t,304tR,304tL:操作部
305:接合部
305h:握持部
305t1:副操作部(第1副操作部)
305t2:副操作部(第2副操作部)
320h:握把部
350(350A,350B):方向檢知偵知器(方向檢知部)
W:線材
〔圖1〕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圖2〕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俯視圖。
〔圖3〕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立體圖。
〔圖4〕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前側視圖。
〔圖5〕表示握持部一例之立體圖。
〔圖6〕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圖7〕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構造的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8A〕表示導引部一例之側視圖。
〔圖8B〕表示導引部一例之側視圖。
〔圖9〕表示導引部及接觸構件一例之立體圖。
〔圖10A〕表示接觸構件一例之側視圖。
〔圖10B〕表示接觸構件一例之側視圖。
〔圖11〕表示檢知第2導引器之開關之一例之側視圖。
〔圖12〕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13〕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圖14〕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變形例之功能方塊圖。
〔圖15〕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變形例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圖16〕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其他變形例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圖17〕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又一變形例之功能方塊圖。
〔圖18〕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又一變形例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圖19〕表示第2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前側視圖。
〔圖20〕第2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21A〕表示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立體圖。
〔圖21B〕表示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立體圖。
〔圖22〕表示其他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之其他例之側視圖。
〔圖23〕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24〕表示第4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圖25A〕表示第5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25B〕表示第5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26〕第6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27〕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28A〕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圖28B〕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後側視圖。
〔圖29A〕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之立體圖。
〔圖29B〕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之立體圖。
〔圖30A〕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圖30B〕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動作之其他例之流程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做為本發明捆束機之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一例。
<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圖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俯視圖;圖3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立體圖;圖4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前側視圖。
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第1本體部301;第2本體部302;以及連結部303,連結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呈長形。第1本體部301係包括具有作業者可握持之一對握持部304L,304R之握把部304h。又,第1本體部301係安裝有電池310B。
圖5係表示握持部一例之立體圖。握把部304h係主要在以右手握持之握持部304R,包括操作部304t。操作部304t係例如可以未圖示之軸為支點以旋轉地,被安裝於握持部304R,自握持部304R的表面突出。操作部304t係被作 業者與握持部304R一同握持,藉此,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以作動。鋼筋捆束機1A係使藉操作部304t作動,以進行既定輸出之輸出部,包括於握持部304R內。將藉操作部304t作動而進行既定輸出之輸出部,稱做後述之第1輸出部。
圖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構造一例之側視圖;圖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構造的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第2本體部302係包括:收容部2,可旋轉地收容捲繞有線材W之線材捲筒20;以及進給部3,進給被捲繞在被收容部2收容之線材捲筒20之線材W。又,第2本體部302係包括: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到進給部3所進給之線材W;以及導引部5,導引被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之線材W,到做為捆束對象物之鋼筋S的周圍。而且,第2本體部302係包括:切斷部6,切斷線材W;扭轉部7,扭轉線材W;以及驅動部8,驅動切斷部6及扭轉部7等。
鋼筋捆束機1A係在第2本體部302的一邊之側,設有導引部5。在本實施形態中,將設有導引部5之側,定義為前。鋼筋捆束機1A係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被連結部303連結,藉此,其與不包括連結部303之鋼筋捆束機相比較下,成為導引部5與握把部304h之間延伸之形態。
收容部2之構造,係可裝卸及支撐線材捲筒20。進給部3係包括做為進給構件之一對進給齒輪30。進給部3係在線材W被夾持於一對進給齒輪30間之狀態下,未圖示之馬達旋轉進給齒輪30,藉此,進給線材W。進給部3係對應進給齒輪30之旋轉方向,可進給線材W往箭頭F所示之正方向、及箭頭R所示之反方向。
切斷部6係相對於往箭頭F所示之線材W之正方向之進給而言,被設於進給部3的下游側。切斷部6係包括:固定刃部60;以及可動刃部61,藉與固定刃部60之協同動作,切斷線材W。又,切斷部6係包括傳遞驅動部8之動作 到可動刃部61之傳遞機構62。
固定刃部60係包括線材W通過之開口60a。可動刃部61係以將固定刃部60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切斷通過固定刃部60的開口60a之線材W。
限制部4係在沿著進給部3所進給之線材W之進給方向之複數處所,在本例中係至少三處,包括接觸到線材W之第1~第3限制構件,藉此,賦予如沿著圖7的虛線所示之線材W之進給路徑Wf之捲繞習性到線材W。
限制部4係第1限制構件以上述固定刃部60構成。又,限制部4係相對於往箭頭F所示之線材W之正方向之進給而言,在固定刃部60的下游側,包括當作第2限制構件之限制構件42,在限制構件42的下游側,包括當作第3限制構件之限制構件43。限制構件42及限制構件43係以圓柱狀之構件構成,線材W接觸到外周面。
限制部4係配合成為螺旋狀之線材W之進給路徑Wf,固定刃部60、限制構件42及限制構件43係被配置於曲線上。固定刃部60係線材W通過之開口60a,被設於線材W之進給路徑Wf上。又,限制構件42係相對於線材W之進給路徑Wf而言,被設於徑向之內側。而且,限制構件43係相對於線材W之進給路徑Wf而言,被設於徑向之外側。
藉此,進給部3所進給之線材W,係一邊接觸到固定刃部60、限制構件42及限制構件43一邊通過,藉此,沿著線材W之進給路徑Wf地,賦予捲繞習性到線材W。
限制部4係包括傳遞驅動部8之動作到限制構件42之傳遞機構44。限制構件42係在以進給部3進給線材W往正方向,賦予捲繞習性到線材W之動作中,移動到線材W接觸之位置,在進給線材W往反方向,捲繞線材W到鋼筋S之動作中,可移動到不與線材W接觸之位置。
圖8A及圖8B係表示導引部一例之側視圖;圖9係表示導引部及接 觸構件之一例之立體圖;圖10A及圖10B係表示接觸構件一例之側視圖;接著,說明作動一對導引器之構造及作用效果。
導引部5係包括:第1導引器51,設有限制部4的限制構件43;以及第2導引器52,導引被限制部4及第1導引器51賦予捲繞習性之線材W到扭轉部7。
第1導引器51係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在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上延伸。如圖7所示,第1導引器51係包括具有進給部3所進給之線材W滑接之導引面51g之凹槽部51h。在第1導引器51中,當將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之側當作基端側部,將自第2本體部302往第1方向延伸之側當作尖端側時,限制構件42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限制構件43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在第1導引器51的導引面51g與限制構件42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線材W可通過之間隙。限制構件43係外周面的一部份,往第1導引器51的導引面51g突出。
第2導引器52係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第2導引器52係在與第1方向直交之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上,與第1導引器51相向設置。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係沿著第2方向隔開既定間隔,於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形成有圖8A及圖8B所示鋼筋S被插拔之插拔口53。
導引部5係包括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誘導部59。誘導部59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自誘導部59的尖端側朝向基端側,設置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隔接近之面,具體說來,如圖7所示,誘導部59係自第1導引器51的尖端P1,朝向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中之凹槽部51h的端部P2的旁邊,相對於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而言,以傾斜到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隔接近之方向之傾斜面構成。
如圖9所示,第2導引器52係包括沿著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直交之 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以相向之一對側導引器52a。在第2導引器52中,當將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之側當作基端側,將自第2本體部302往第1方向延伸之側當作尖端側時,一對側導引器52a係自尖端側往基端側,間隔變窄。一對側導引器52a係基端側,以線材W可通過之間隔相向。
第2導引器52係基端側被軸52b支撐,以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軸52b的軸線,係沿著第3方向之方向。第2導引器52係將軸52b當作支點,以相對於第2本體部302而言可旋轉。第2導引器52係尖端側的端部52c,相對於在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上,與第2導引器52相向之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而言,可往接近之方向及分離之方向移動。在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凹槽部51h的端部P2係露出。
第2導引器52係藉將軸52b當作支點之旋轉,在如圖8A之實線所示,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距離係當作第1距離L1之第1位置,與如圖8A之假想線所示,如圖8B之實線所示,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距離,係比第1距離L1還要短之當作第2距離L2之第2位置之間移動。
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2位置之狀態下,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間係打開狀態。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係擴大,鋼筋S變得較容易置入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
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2位置之狀態下,側導引器52a係位於圖8A及圖8B之虛線所示之線材W之進給路徑Wf。如果第2導引器52係在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比第2導引器52處於第2位置時還要寬時,側導引器52a也可以位於線材W之進給路徑Wf,或者,如圖8A之實線所示,側導引器52a位於比線材W之進給路徑Wf還要 靠近外側之位置。
第2導引器52係往移動到第1位置之方向,被由扭轉線圈彈簧等所構成之推壓構件54所推壓,保持往第1位置移動之狀態。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藉被插入到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鋼筋S已經抵接之情事,檢知鋼筋S,作動第2導引器52之接觸構件9A。又,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覆蓋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之蓋部11。
蓋部11係被安裝成綿延自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至沿著第3方向之第2本體部302的左右兩側。蓋部11係以金屬板材等所構成,其係在第1導引器51的基端側與第2導引器52的基端側之間,覆蓋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的一部份或全部、及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左右兩側的一部份之形狀。相對於第2本體部302以樹脂構成之情事而言,蓋部11係以金屬構成,藉此,接觸構件9A及鋼筋S即使抵接於蓋部11,也可減少蓋部11之磨耗。
接觸構件9A係藉可旋轉地被軸90A支撐,透過蓋部11,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接觸構件9A係呈彎曲之形狀,於相對於軸90A而言之一邊之側,設有抵接於鋼筋S之抵接部91A,相對於軸90A而言之另一邊之側,設有與第2導引器52連接之連結部92A。具體說來,在第2方向中,相對於軸90A而言,於一邊之側設有抵接部91A,於另一邊之側設有連結部92A。
接觸構件9A係在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中間附近,設有軸90A。又,接觸構件9A係自被軸90A支撐之部位旁邊往第1導引器51側,隔開可通過捆束鋼筋S之線材W之間隔,在箭頭A3所示之第3方向上,設有一對抵接部91A。抵接部91A係延伸至第1導引器51的左右兩側為止。
而且,接觸構件9A係自被軸90A支撐之部位往第2導引器52側,設有連結部92A,在第2導引器52中,接觸到與第1導引器51相向之側的相反側的部位之位移部93A,係被設於連結部92A的尖端側。
接觸構件9A係將軸90A當作支點,相對於第2本體部302而言旋轉,在如圖10A所示,抵接部91A自蓋部11往插拔口53突出之待機位置,與如圖10B所示,抵接部91A接近蓋部11之作動位置之間移動。
接觸構件9A係在移動到圖10B所示之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抵接部91A係成自軸90A沿著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往設有第1導引器51之方向延伸之形狀。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抵接部91A沿著將軸90A當作中心之圓弧,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在插入鋼筋S到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動作中,鋼筋捆束機1A係在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上移動。藉此鋼筋捆束機1A與鋼筋S之相對性移動,接觸構件9A係抵接部91A被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之力量推壓,移動到作動位置。藉此,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抵接部91A移動之方向,係成為沿著藉鋼筋捆束機1A與鋼筋S之相對性移動,鋼筋S推壓抵接部91A之力量之方向之方向。又,在移動到圖10B所示之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接觸構件9A係成連結部92A自軸90A,相對於抵接部91A而言,傾斜到前方,在設有第2導引器52之方向上延伸之形狀。接觸構件9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位移部93A沿著將軸90A當作中心之圓弧,沿著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移動。藉此,接觸構件9A係在被推壓構件54推壓,而第2導引器52處於第1位置之狀態下,位移部93A係藉第2導引器52,往自第1導引器51分離之方向被推壓。因此,接觸構件9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移動到待機位置,抵接部91A係自蓋部11突出。而且,在本例中,接觸構件9A之構造,係藉推壓第2導引器52之推壓構件54之力量而移動,但是,其也可以包括推壓接觸構件9A之其他推壓構件。
當抵接部91A被鋼筋S壓抵時,抵接部91A係沿著第1方向移動。藉此,接觸構件9A係將軸90A當作支點以旋轉,移動到作動位置。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 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移動。藉此,位移部93A係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如此一來,鋼筋S抵接到抵接部91A,位移部93A係移動,藉此,第2導引器52係自第1位置移動到第2位置。
圖11係表示檢知第2導引器之輸出部一例之側視圖,接著,參照各圖以詳細說明第2輸出部12A。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檢知到第2導引器52已經移動到第2位置之情事,進行既定之輸出之第2輸出部12A。第2輸出部12A之構造,係例如藉可動元件120之位移而輸出改變。在本例中,當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待機位置,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時,第2導引器52係往自可動元件120分離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使在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後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FF。相對於此,當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第2導引器52係往推壓可動元件120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使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後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而且,也可以使檢知第2導引器之輸出部,以非接觸之偵知器構成。又,也可以取代檢知第2導引器之輸出部,而包括檢知接觸構件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之情事之輸出部。
接著,參照各圖,說明扭轉部7及驅動部8。扭轉部7係包括:卡合部70,卡合線材w;以及作動部71,作動卡合部70。卡合部70係藉作動部71之動作而旋轉,藉此,扭轉捲繞到鋼筋S之線材W。
驅動部8係包括:扭轉馬達80,驅動扭轉部7等;減速機81,進行減速及扭力之增加;旋轉軸82,透過減速機81,被扭轉馬達80驅動旋轉;以及移動構件83,傳遞驅動力到切斷部6及限制構件42。扭轉部7與驅動部8係旋轉軸82與作動部71及卡合部70之旋轉中心,被配置於同軸上。將旋轉軸82與作動部71及卡合部70之旋轉中心,稱做軸線Ax。
卡合部70係形成:第1通路,通過被進給部3進給到切斷部6之線 材W;以及第2通路,被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通過被導引部5導引到扭轉部7之線材W。
驅動部8係藉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作動部71。藉作動部71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卡合部70係保持被導引部5導引到扭轉部7之線材W的尖端側。
驅動部8係與作動部71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之動作連動,而移動構件83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藉此,移動構件83之動作藉傳遞機構44,被傳遞到限制構件42,限制構件42移動到不與線材接觸之位置。而且,作動部71係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藉此,移動構件83之動作係藉傳遞機構62,被傳遞到可動刃部61,可動刃部61係作動以切斷線材W。
驅動部8係使沿著旋轉軸82之軸向移動之作動部71,藉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而旋轉。作動部71係藉繞著旋轉軸82的軸旋轉,以卡合部70扭轉線材W。
圖12係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鋼筋捆束機1A係使藉操作部304t之操作而作動之第1輸出部15,與鋼筋S抵接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藉鋼筋S被壓抵之動作而作動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以控制部100A檢知。控制部100A係遵從第1輸出部15與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控制驅動進給齒輪30之進給馬達31,與驅動扭轉部7等之扭轉馬達80,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圖13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接著,說明藉鋼筋捆束機1A,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動作。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亦即,作業者係以右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R,以左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L。
當操作部304t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時,操作部304t 係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之旋轉而作動。當操作部304t作動時,在圖13之步驟SA1中,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A係檢知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情事。而且,將控制部100A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情事,也稱為控制部檢知到第1訊號。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
鋼筋捆束機1A係捆束作業者腳邊之鋼筋S,所以,係在使導引部5朝下,作業者站立之狀態下被使用。因此,較難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在此,鋼筋捆束機1A係在不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狀態下,如圖10A所示,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擴大。又,鋼筋捆束機1A係在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設有呈誘導鋼筋S到插拔口53之形狀之誘導部59。作業者係碰觸鋼筋S到誘導部59,可使誘導部59很滑順地在鋼筋S上移動。藉此,變得較容易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
作業者係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A移動之方向之力量,抵接部91A係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抵接部91A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藉此,將軸90A當作支點以旋轉,如圖10B所示,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交叉之兩條鋼筋S被置入插拔口53時,一者之鋼筋S,係位於第1導引器51的一邊之側部,另一者之鋼筋S,係位於第1導引器51的另一邊之側部。相對於此,接觸構件9A係一對抵接部91A,自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往第1導引器51的左右兩側延伸。藉此,被置入插拔口53之鋼筋S,係確 實抵接到抵接部91A,可移動接觸構件9A到作動位置。又,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藉此,藉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之動作,可推壓抵接部91A,作動接觸構件9A,所以,無須移動鋼筋捆束機1A往另一方向。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做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在圖13之步驟SA2中,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A係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之情事。而且,將控制部100A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之情事,也稱做控制部檢知到第2訊號。在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之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鋼筋S係處於圖7之虛線所示之線材W之進給路徑Wf內,其係被置入可捆束之位置之狀態。藉此,第2輸出部12A可檢知鋼筋S已經被置入線材W之進給路徑Wf內。
控制部100A係在檢知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之狀態,亦即,在檢知到第1訊號之狀態下,當檢知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亦即,檢知到第2訊號時,在圖13之步驟SA3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而且,控制部100A係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之狀態下,藉接觸構件9A被鋼筋S壓抵,移動到作動位置,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係成為ON,在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後,即使檢知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也不開始驅動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不執行捆束動作。
藉此,控制部100A係藉握持部304R被握持,操作部304t係作動,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後,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後之狀 態,亦即,在握持部304R被握持之狀態下,藉接觸構件9A被鋼筋S壓抵,移動到作動位置,如果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不成為ON時,不開始驅動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
當詳細說明捆束動作時,進給馬達31係往正方向旋轉,藉進給齒輪30往正方向旋轉,線材W係被進給往箭頭F所示之正方向。被進給部3往正方向進給之線材W,係通過構成限制部4之做為第1限制構件之固定刃部60、及做為第2限制構件之限制構件42。通過限制構件42之線材W,係接觸到第1導引器51的導引面51g,藉此,被導引到做為第3限制構件之限制構件43。
藉此,被進給部3往正方向進給之線材W,係接觸到固定刃部60、限制構件42、限制構件43與第1導引器51的導引面51g,藉此,彎曲成圓弧狀。而且,被進給部3往正方向進給之線材W,係自圓弧狀之外周方向,接觸到固定刃部60與限制構件43,在固定刃部60與限制構件43之間,自圓弧狀之內周方向接觸到限制構件42,藉此,被賦予描繪概略圓之捲繞習性。
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與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之間,係在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後之狀態下,隔開既定之間隔。但是,在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後之狀態下,一對側導引器52a係位於線材W之進給路徑Wf,被進給部3往正方向進給之線材W,如上所述,係被限制部4賦予捲繞習性,所以,被導引到第2導引器52的一對側導引器52a之間。
被導引到第2導引器52的一對側導引器52a間之線材W,係被進給部3往正方向進給,藉此,藉第2導引器52的一對側導引器52a,被導引到扭轉部7的卡合部70。而且,控制部100A當判斷線材W的尖端部被進給到既定位置後,停止驅動進給馬達31。藉此,線材W係在鋼筋S的周圍捲成螺旋狀。而且,在第2導引器52不移動到第2位置,使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FF之狀態下,控制部100A係不進給線材W。藉此,線材W不被扭轉部7的卡合部70卡合,可抑制產生 進給不良之情事。
控制部100A係在停止進給線材W往正方向後,旋轉扭轉馬達80往正方向。使扭轉馬達80往正方向旋轉,藉此,藉作動部71作動卡合部70,以卡合部70保持線材W的尖端側。
控制部100A係判斷旋轉扭轉馬達80,直到以卡合部70保持線材W為止後,停止旋轉扭轉馬達80,使進給馬達31往反方向旋轉。當旋轉扭轉馬達80,直到以卡合部70保持線材W為止時,移動構件83之動作係藉傳遞機構44,被傳遞到限制構件42,限制構件42移動到不與線材接觸之位置。
當進給馬達31往反方向旋轉時,進給齒輪30係往反方向旋轉,線材W係被往箭頭R所示之反方向進給。藉使線材W往反方向進給之動作,線材W係被捲繞,使得密著在鋼筋S。
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旋轉進給馬達31往反方向,直到線材W捲繞到鋼筋S為止後,停止旋轉進給馬達31後,使扭轉馬達80往正方向旋轉。藉使扭轉馬達80往正方向旋轉,藉移動構件83,可動刃部61透過傳遞機構62而作動,線材W係被切斷。
線材W被切斷後,繼續扭轉馬達80之正方向旋轉,藉此,旋轉卡合部70,扭轉線材W。
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使扭轉馬達80往正方向旋轉,直到扭轉線材W為止後,使扭轉馬達80往反方向旋轉。藉使扭轉馬達80往反方向旋轉,復歸卡合部70到初期位置,解除線材W之保持。藉此,可使捆束鋼筋S之線材W自卡合部70抽出。
控制部100A係當判斷旋轉扭轉馬達80往反方向,直到復歸卡合部70等到初期位置為止後,停止旋轉扭轉馬達80。
作業者係使被線材W捆束之鋼筋S自插拔口53往拔出方向地,移 動鋼筋捆束機1A。藉使鋼筋S自插拔口53往拔出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當變得不施加推壓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之力量時,藉推壓構件54之力量,第2導引器52係自第2位置移動到第1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時,接觸構件9A係位移部93A往自第1導引器51分離之方向被推壓,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旋轉,移動到待機位置,抵接部91A係自蓋部11突出。
作業者係藉使被線材W捆束之鋼筋S,自插拔口53往拔出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1位置,第2導引器52的端部52c與第1導引器51的端部51c之間隔係擴大。藉此,變得更容易自插拔口53抽出鋼筋S。
圖14係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變形例之功能方塊圖。控制部100B係藉握持部304R被握持,操作部304t係作動,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進行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在一定時間之間,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
圖1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變形例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控制部100B係在圖15之步驟SB1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B2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亦即,作業者係以右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R,以左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L。
當操作部304t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時,操作部304t係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而作動。當操作部304t作動時,在圖15之步驟SB2中,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B係檢知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 ON。控制部100B係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亦即,當判斷檢知到第1訊號時,在步驟SB3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B4中,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作業者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A移動之方向之力量,而抵接部91A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抵接部91A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將軸90A當作支點以旋轉,如圖10B所示,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
控制部100B係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亦即,檢知到第1訊號時,在步驟SB5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B5中,當判斷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FF時,回到步驟SB2。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在圖15之步驟SB5中,使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B係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
控制部100B係在圖15之步驟SB5中,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亦即,檢知到第2訊號時,在步驟SB6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控制部100B係在執行捆束動作後,回到步驟SB2,判斷是否檢知 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如上所述,當操作部304t作動,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時,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藉此,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時,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係被進行。例如藉握持部304R被作業者握持,操作部304t作動,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在作業途中,因為握持握持部304R之位置偏移等,有時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在此情形下,藉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係被進行。
在此,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B2中,當判斷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在步驟SB7中,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是否在既定之時間T內。
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B7中,當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係超過0且T以下,在既定之時間T內時,在步驟SB5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而且,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B5中,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時,在步驟SB6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藉此,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既定時間之間,當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時,也執行捆束動作。
又,控制部100B係在執行捆束動作後,回到步驟SB2,判斷是否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時,在步驟SB3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B4中,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
而且,控制部100B係在動作開始後,於圖15之步驟SB1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B2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 ON。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在步驟SB7中,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是否在既定之時間T內。
在此情形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為0,所以,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並非在既定之時間T內,回到步驟SB1。因此,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即使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也不執行捆束動作。
如此一來,控制部100B係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以開始計時後,尚未經過既定時間時,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也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又,其構造也可以係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時,既定時間保持輸出為ON之迴路。
為了維持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必須總是一同持續握持握持部304R與操作部304t。但是,在作業途中,有時握持握持部304R之位置係偏移等。因此,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係暫時性成為OFF等,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變得不穩定。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不穩定時,對於作業者而言,即使進行相同操作,有時捆束動作被執行,有時捆束動作不被執行,作業效率係惡化。在此,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在既定之條件,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至既定時間內,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因此,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不穩定,而輸出重複ON與OFF時,也可正常進行捆束動作。
藉此,即使與握持部304R被握持無關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係不穩定,而輸出重複ON與OFF時,當接觸構件9A藉被鋼筋S壓抵,而移動到作動位置,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時,可執行捆束動作。
而且,控制部100B係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而開始計時,至經過既定時間後,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之狀態下,接觸構件9A係藉被鋼筋S壓抵而移動到作動位置,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在第2輸出部 12A之輸出成為ON之後,即使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也不開始驅動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
藉此,控制部100B係藉握持部304R被握持,而操作部304t作動,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之狀態,亦即,在握持部304R被握持之狀態下,接觸構件9A係藉被鋼筋S壓抵而移動到作動位置,如果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不成為ON時,就不開始驅動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
圖1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其他變形例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控制部100B係判斷是否檢知到在圖16之步驟SC1中,使表示執行過捆束動作之捆束完成ON旗標F1為0,在步驟SC2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C3中,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亦即,作業者係以右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R,以左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L。
當操作部304t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時,操作部304t係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而作動。當操作部304t作動時,在圖16之步驟SC3中,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B係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控制部100B係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亦即,當判斷檢知到第1訊號時,在步驟SC4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C5中,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作業者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 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A移動之方向之力量,而抵接部91A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抵接部91A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將軸90A當作支點以旋轉,如圖10B所示,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係移動到第2位置。
控制部100B係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亦即,當檢知到第1訊號時,在步驟SC6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6中,當判斷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FF時,回到步驟SC3。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在圖16之步驟SC6中,使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B係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
控制部100B係在圖16之步驟SC6中,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亦即,當檢知到第2訊號時,在步驟SC7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控制部100B係在執行捆束動作後,在步驟SC8中,使捆束完成ON旗標F1為1,在步驟SC9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C10中,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而且,回到步驟SC3,判斷是否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
如上所述,當操作部304t作動,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時,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藉此,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時,進行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又,當捆束 動作被執行時,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例如藉握持部304R被作業者握持,操作部304t作動,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在作業途中,有時因為握持握持部304R之位置偏移等,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在此情形下,藉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進行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
在此,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3中,當判斷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在步驟SC11中,判斷捆束完成ON旗標F1係0或1。而且,對應捆束完成ON旗標F1係0或1,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是否在既定之時間內。
亦即,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11中,當判斷捆束完成ON旗標F1為0時,在步驟SC12中,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是否在既定之時間T1內。所謂捆束完成ON旗標F1為0之狀態,係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之後,捆束動作未被執行之情形。
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12中,當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係超過0且T1以下,在既定之時間T1內時,在步驟SC6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而且,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6中,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時,在步驟SC7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藉此,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既定之時間T1之間,當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時,也執行捆束動作。
又,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11中,當判斷捆束完成ON旗標F1係1時,在步驟SC13中,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是否在既定之時間T2內。所謂捆束完成ON旗標F1為1之狀態,係指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捆束動作係被執行之情形。在此,時間T2係被設定成比時間T1還要長。
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13中,當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係超過0且T2以下,在既定時間T2內時,在步驟SC6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而且,控制部100B係在步驟SC6中,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時,在步驟SC7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藉此,執行捆束動作之後,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既定之時間T2之間,係當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時,也被執行捆束動作。
而且,控制部100B係在動作開始後,於步驟SC1中,使捆束完成ON旗標F1為0,在步驟SC2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C3中,判斷是否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而且,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在步驟SC11中,捆束完成ON旗標F1為0,所以,在步驟SC12中,判斷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是否在既定之時間T1內。
在此情形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為0,所以,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值t不在既定之時間T1內,回到步驟SC1。因此,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即使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也不執行捆束動作。
控制部100B係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而開始計時開始,尚未經過既定時間時,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也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又,其構造也可以係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時,保持既定時間係輸出為ON之迴路。
如上所述,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係不穩定時,對於作業者而言,與進行相同操作無關地,有時捆束動作係被執行,有時捆束動作係不被執行,作業效率係惡化。在此,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在既定之條件,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或者,執行捆束動作之後,既定時間內係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因此,即使第1輸 出部15之輸出不穩定,而輸出重複ON與OFF時,也可正常進行捆束動作。
藉此,與握持部304R被握持無關地,即使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不穩定,而輸出重複ON與OFF時,當接觸構件9A係藉被鋼筋S壓抵而移動到作動位置,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時,也可執行捆束動作。
又,控制部100B係在捆束動作之執行前與執行後,改變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既定時間,執行捆束動作後,係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既定時間,被設定為比捆束動作之執行前還要長。
在執行捆束動作前,因為握持握持部304R之手之位置偏移等,有可能握持部304R之握持變得不穩定。這種狀態下,即使接觸構件9A藉被鋼筋S壓抵而移動到作動位置,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也不執行捆束動作,所以,既定時間T1係被設定。
相對於此,在執行捆束動作後,考慮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以連續進行下一鋼筋S之捆束之動作。在此情形下,因為握持握持部304R之手之位置偏移等,於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暫時性成為OFF之狀態下,當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時間較短時,移動鋼筋捆束機1A至下一鋼筋S為止之時間,變得無法延緩。在此,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既定時間T2,係被設定為比時間T1還要長。
而且,當捆束動作被執行時,在清除計時值後,再開始計時動作,當尚未經過既定時間時,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也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
因此,當連續進行捆束動作時,握持握持部304R之力量係暫時性較弱,操作部304t係成為不作動,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暫時性成為OFF,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時間也被延長,可連續捆束動作。
圖17係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又一變形例之功能方塊圖。控 制部100C係切換表示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情事,與成為OFF之情事之第1輸出部ON旗標F2。又,控制部100C係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是否已經成為OFF,依據第1輸出部ON旗標F2,進行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在一定時間之間,也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
圖18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又一變形例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
控制部100C係在圖18之步驟SD1中,使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0。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亦即,作業者係以右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R,以左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L。
當操作部304t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時,操作部304t係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而作動。當操作部304t作動時,在圖18之步驟SD2中,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C係檢知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控制部100C係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時,在步驟SD3中,使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1。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A的握把部304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作業者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A移動之方向之力量,而抵接部91A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抵接部91A移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之情事,將軸90A當作支點以旋轉,如圖10B所示,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地,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在圖18之步驟SD4中,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C係檢知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
控制部100C係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為ON時,在圖18之步驟SD5中,判斷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1或0。
控制部100C係當判斷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1時,在圖18之步驟SD6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控制部100C係在上述之步驟SD2中,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已經成為OFF時,在步驟SD7中,判斷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1或0。
控制部100C係當判斷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1時,在步驟SD8中,使計時器101T之計時值t為0,在步驟SD9中,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 又,控制部100C係在步驟SD10中,使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0,之後,在步驟SD4中,監視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是否成為ON。
控制部100C係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在圖18之步驟SD5中,判斷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1或0。
控制部100C係當判斷第1輸出部ON旗標F2為0時,在圖18之步驟SD11中,判斷是否為計時開始後。
控制部100C係當判斷在計時開始後時,於圖18之步驟SD12中,判斷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而開始藉計時器101T計時後,是否已經經過既定時間。
控制部100C係當判斷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而開始藉 計時器101T計時後,尚未經過既定時間時,在步驟SD6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控制部100C係當判斷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而開始藉計時器101T計時後,已經經過既定時間時,不執行捆束動作,回到步驟SD2。
為了維持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必須總是持續握持握持部304R與操作部304t。但是,在作業途中,有時握持握持部304R之位置係偏移等。因此,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係暫時性成為OFF等,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變得不穩定。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係不穩定時,對於作業者而言,與進行關閉操作無關地,有時捆束動作被執行,有時捆束動作不被執行,作業效率係惡化。在此,即使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既定時間內係也進行將第1輸出部15之輸出視為ON之控制。
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開始,至可執行捆束動作之既定時間,係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不穩定,而被設定成比輸出暫時性成為OFF之時間還要長。藉此,自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與握持部304R被握持無關地,當第1輸出部15之輸出係不穩定,而輸出成為OFF之時,可區別以作業者之意圖,停止握持握持部304R,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FF之情形。
<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19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前側視圖。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B,係包括具有作業者可握持之一對握持部304L,304R之握把部304h。
握把部304h係在主要以右手握持之握持部304R,包括操作部304tR。操作部304tR係例如將未圖示之軸當作支點而可旋轉地,被安裝於握持部304R,自握持部304R的表面突出。操作部304tR係藉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而作動。
又,握把部304h係在主要以右手握持之握持部304L,包括操作部304tL。操作部304tL係例如將未圖示之軸當作支點而可旋轉地,被安裝於握持部304L,自握持部304L的表面突出。操作部304tL係藉與握持部304L一同被作業者握持,藉相對於握持部304L而言旋轉而作動。而且,鋼筋捆束機1B的其他構造,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鋼筋捆束機1A相同。
圖20係第2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鋼筋捆束機1B係使藉操作部304tR之操作而作動之第1輸出部15R、藉操作部304tL之操作而作動之第1輸出部15L、及藉接觸構件9A被鋼筋S壓抵之動作而作動之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以控制部100D檢知。控制部100D係遵從第1輸出部15R、第1輸出部15L、及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控制驅動進給齒輪30之進給馬達31、及驅動扭轉部7等之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接著,說明第2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1B之動作。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B的握把部304h。亦即,作業者係以右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R,以左手握持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L。
當操作部304tR與握持部304R一同被作業者握持時,操作部304tR係藉相對於握持部304R而言旋轉而作動。當操作部304tR作動時,第1輸出部15R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D係檢知到第1輸出部15R之輸出已經成為ON。又,當操作部304tL與握持部304L一同被作業者握持時,操作部304tL係藉相對於握持部304L而言旋轉而作動。當操作部304tL作動時,第1輸出部15L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D係檢知到第1輸出部15L之輸出已經成為ON。
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B的握把部304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作業者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B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B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B移動之方向之力量,而抵接部91A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抵接部91A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將軸90A當作支點以旋轉,如圖10B所示,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地,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係移動到第2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D係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
控制部100D係在檢知到第1輸出部15R與第1輸出部15L之輸出皆已經成為ON之狀態下,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而且,控制部100D係在第1輸出部15R與第1輸出部15L兩者之輸出不皆成為ON,在任一者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之狀態下,即使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也不開始驅動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
另外,控制部100D係在第1輸出部15R與第1輸出部15L兩者之輸出皆成為ON之後,任一者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成為OFF,再度兩者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之狀態下,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開始驅動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
藉此,在確實保持握持部304R,304L兩者之後,即使握持一者之握持部之力量係暫時性較弱,而一者之輸出部之輸出暫時性成為OFF時,如果係在確實保持握持部304R,304L兩者之後,可進行捆束動作。而且,控制部100D也可以係在第1輸出部15R與第1輸出部15L兩者之輸出不皆成為ON,任一者之第1輸出部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之狀態下,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 ON時,開始驅動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
<第3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21A及圖21B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立體圖;圖22係表示其他之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第3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C係在第2本體部302,或者,在第2本體部302與連結部303之接合部305,包括副操作部。在圖21A與圖21B中,係在設於接合部305之握持部305h,包括副操作部305t1。
副操作部305t1係第1副操作部之一例,例如係將未圖示之軸當作支點而可旋轉地,被安裝於接合部305,自握持部305h的表面突出。副操作部305t1係與握持部305h一同被作業者握持,藉此,藉相對於握持部305h而言旋轉而作動。
在圖22中,係在設於第2本體部302之握把部320h,包括副操作部305t2。副操作部305t2係第2副操作部之一例,例如藉以握持握把部320h之手的手指扣引操作而作動。而且,鋼筋捆束機1C之其他構造,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相同。
圖23係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鋼筋捆束機1C係使藉操作部304t之操作而作動之第1輸出部15、藉接觸構件9A被鋼筋S壓抵之動作而作動之第2輸出部12A、及藉圖21A與圖21B所示之副操作部305t1或圖22所示之副操作部305t2之操作而作動之第3輸出部16之輸出,以控制部100E檢知。控制部100E係遵從第1輸出部15、第2輸出部12A及第3輸出部16之輸出,控制驅動進給齒輪30之進給馬達31、及驅動扭轉部7等之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接著,說明第3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1C之動作。而且,關於以兩手握持握把部304h以進行之捆束動作,係與在圖13、圖15、圖16及圖18等所說 明過之例同樣。
鋼筋捆束機1C係捆束作業者腳邊的鋼筋S,所以,將在使導引部5朝向下方,作業者站立之狀態下,以兩手握持握把部304h以使用之情事當作前提。因此,在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304R設有操作部304t。
另外,當捆束對象之鋼筋S係在交叉位置不彼此接觸,而隔開間隙時,亦即,當另一者之鋼筋S的上表面,不碰觸一者之鋼筋S的下表面時,有時作業者係使交叉之鋼筋S彼此接觸地,一邊提起一者或另一者之鋼筋S(一邊修正位置),一邊執行捆束動作。在此情形下,作業者係成為曲膝蹲下之姿勢,所以,較難握持設於以連結部303與第2本體部302連結之第1本體部301之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
在此,鋼筋捆束機1C係在第2本體部302與連結部303之接合部305,包括副操作部305t1。或者,在第2本體部302包括副操作部305t2。
作業者係在鋼筋捆束機1C為圖21A及圖21B所示之形態之情形下,握持設於第2本體部302與連結部303之接合部305之握持部305h。又,在鋼筋捆束機1C為圖22所示之形態之情形下,握持設於第2本體部302之握把部320h。
藉此,在圖21A及圖21B所示之形態之情形下,副操作部305t1係作動,在圖22所示之形態之情形下,副操作部305t2係作動,第3輸出部16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E係檢知到第3輸出部16之輸出已經成為ON。
作業者係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作業者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C之動作,壓抵鋼筋S到接觸構件9A的抵接部91A。
接觸構件9A係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C之動作,承受沿著鋼筋捆束機1C移動之方向之力量,而抵接部91A被推壓。藉此,接觸構件9A係藉抵接部91A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將軸90A 當作支點以旋轉,如圖10B所示,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藉將軸90A當作支點之連結部92A之旋轉,位移部93A係往接近第1導引器51之方向地,推壓第2導引器52,第2導引器52係移動到第2位置。
當第2導引器52移動到第2位置時,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成為ON,控制部100E係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
控制部100E係在檢知到第3輸出部16之輸出已經成為ON之狀態下,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2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藉此,即使係無法握持設於第1本體部301之握把部304h的握持部之姿勢,也可進行捆束動作。
<第4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24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第4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D,係在連結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之連結部303,包括便攜式之握把部330h。其他構造,係例如與在圖21A及圖21B說明過之鋼筋捆束機1C相同。
在各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中,係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以長形之連結部303連結之形態。第1本體部301係安裝有電池310B,所以,重量較重。另外,第2本體部302係收容有驅動進給部之馬達、驅動扭轉部之馬達及線材捲筒等,所以,重量很重。在此,於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之連結部303,係包括便攜式之握把部330h,藉此,在第1本體部301側與第2本體部302側取得平衡,可以概略水平之狀態,攜行鋼筋捆束機1D。
<第5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25A及圖25B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重要部分之側視圖。
鋼筋捆束機1E係如圖1等所說明過地,被適用於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以長形之連結部303連結之形態之鋼筋捆束機。鋼筋捆束機1E係包括導引線材之導引部5。導引部5係包括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第1導引器51及第2導引器52,係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在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上延伸。第2導引器52係在與第1方向直交之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上,被設成與第1導引器51相向。第2導引器52也可以係藉將未圖示之軸當作支點之旋轉,相對於第1導引器51而言,可往接近之方向與分離之方向移動。導引部5係包括誘導鋼筋到插拔口53之誘導部59。誘導部59係被設於第1導引器51的尖端側。
鋼筋捆束機1E係包括被插入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鋼筋S所抵接之接觸構件9B。接觸構件9B係藉可旋轉地被軸90B支撐,透過蓋部11而被安裝於第2本體部302。接觸構件9B係相對於軸90B而言,於一邊之側設有抵接鋼筋S之抵接部91B。接觸構件9B係抵接部91B自軸90B沿著箭頭A2所示之第2方向,在設有第1導引器51之方向上延伸。
接觸構件9B係在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的中間附近,設有軸90B。又,接觸構件9B係在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於自被軸90B支撐之部位旁邊往第1導引器51側,設有一對抵接部91B。抵接部91B係隔開捆束鋼筋S之線材W可通過之間隔,被設於沿著第3方向之兩側。抵接部91B係延伸至第1導引器51的左右兩側。
接觸構件9B係將軸90B當作支點,以相對於第2本體部302而言旋轉,在如圖25A所示,抵接部91B自蓋部11往插拔口53突出之待機位置,與如圖25B所示,抵接部91B接近蓋部11之作動位置之間移動。接觸構件9B係被未圖示之推壓構件推壓往移動到待機位置之方向,被保持往待機位置移動之狀態。
當交叉之兩條鋼筋S被置入插拔口53時,一者之鋼筋S係位於第1 導引器51的一邊之側部,另一者之鋼筋S,係位於第1導引器51的另一邊之側部。相對於此,接觸構件9B係一對抵接部91B自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之間,往第1導引器51的左右兩側延伸。藉此,被置入插拔口53之鋼筋S,係確實抵接到抵接部91B,接觸構件9B可移動到作動位置。又,接觸構件9B的抵接部91B,係藉將軸90B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沿著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移動。藉此,藉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之方向地,移動鋼筋捆束機1E之動作,可推壓抵接部91B,作動接觸構件9B,所以,無須移動鋼筋捆束機1E往另一方向。
鋼筋捆束機1E係包括檢知接觸構件9B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之第2輸出部14A。如圖25A所示,當接觸構件9B移動到待機位置時,接觸構件9B的抵接部91B係往自可動元件140分離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使接觸構件9B移動到待機位置後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為OFF。相對於此,藉抵接部91B被鋼筋壓抵,如圖25B所示,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接觸構件9B的抵接部91B係往推壓可動元件140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使在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之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為ON。
圖12所示之控制部100A,係在檢知到藉操作部304t被操作,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之狀態下,藉接觸構件9B移動到作動位置,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如上所述,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又,圖14所示之控制部100B,係當檢知到藉操作部304t被操作,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時,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既定時間之間,係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如上所述,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或者,當捆束動作被執行時,在清除計時值之後,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自捆束動作被執行後,於至既定時間之間,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執行捆 束動作。又,圖17所示之控制部100C係在檢知到藉操作部304t被操作,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成為ON之後,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開始由計時器101T所做之計時。而且,自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之後,至既定時間之間,當檢知到第2輸出部14A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而且,圖20所示之由控制部100D所做之控制,及圖23所示之由控制部100E所做之控制也同樣。
<第6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26係第6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鋼筋捆束機1F係包括檢知鋼筋S之檢知部103。檢知部103係由壓電元件等之接觸式偵知器、及影像偵知器等之非接觸式偵知器等所構成,檢知鋼筋S已經被置入圖1等所示之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
控制部100F係在檢知到藉操作部304t被操作,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之狀態下,藉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當檢知到檢知部103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執行上述捆束動作。或者,當檢知到藉操作部304t被操作,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時,開始由未圖示之計時器所做之計時,既定時間之間,係當檢知到檢知部103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執行上述捆束動作。或者,當捆束動作被執行時,在清除計時值之後,開始由計時器所做之計時,自捆束動作被執行之後,於既定時間之間,當檢知到檢知部103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又,當檢知到藉操作部304t被操作,而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N之後,當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時,開始由未圖示之計時器所做之計時。而且,自檢知到第1輸出部15之輸出為OFF之後,於既定時間之間,係當檢知到檢知部103之輸出已經成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
<第7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例>
圖27係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功能方塊圖;圖28A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 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側視圖;圖28B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造一例之後側視圖。第7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G係包括:第1本體部301,其係可手持之構造;第2本體部302,包括用於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機構;以及連結部303,連結第1本體部301與第2本體部302,呈長形。第1本體部301係包括操作者可握持之一對握把部304hL、304hR。又,第1本體部301係包括:電源開關110,進行鋼筋捆束機1A之電源切斷及投入之操作;以及操作部111,具有可調整捆束力之旋鈕等。
鋼筋捆束機1G係包括:輸出部15G,檢知到第2導引器52已經移動到第2位置,或者,接觸構件9A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訊號;以及方向檢知偵知器350,檢知相對於做為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之導引部5之重力方向而言之方向,以輸出訊號。鋼筋捆束機1G係以控制部100G檢知輸出部15G與方向檢知偵知器350之輸出。鋼筋捆束機1G係在握把部304h,不包括操作部。
控制部100G係遵從輸出部15G之輸出、及方向檢知偵知器350之輸出,控制驅動進給齒輪30之進給馬達31、及驅動扭轉部7等之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在本例中,係使在接觸構件9A移動到待機位置後之狀態下之輸出部15G之輸出為OFF。又,使在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後之狀態下之輸出部15G之輸出為ON。
又,使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係在導引部5朝下之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之狀態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350之輸出為ON,使鋼筋捆束機1A之方向,係在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外E2之狀態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350之輸出為OFF。
圖29A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350A係方向檢知部之一例,其包括:加速度偵知器351; 開關352,切換由加速度偵知器351所做之檢出之有無;以及操作部353,切換開關352之ON與OFF。
方向檢知偵知器350A係被設於第2本體部302。在本例中,於圖28A所示之電氣設備部360,設有方向檢知偵知器350A。在電氣設備部360收納有控制部100G、驅動進給馬達31及扭轉馬達80之迴路、及組裝有零件等之基板。
加速度偵知器351係藉檢知至少一軸向之加速度,檢知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藉操作部353切換開關352之ON與OFF,藉此,切換由加速度偵知器351所做之檢知為有效或無效。
圖29B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之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之方向檢知偵知器350B係構成重力偵知器之方向檢知部之一例,其包括:光偵知器354;擺動元件355,被光偵知器354檢知;以及操作部356,切換擺動元件355之作動之有無。
方向檢知偵知器350B係被設於第2本體部302。在本例中,在圖28A所示之電氣設備部360,係設有方向檢知偵知器350B。
擺動元件355係對應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將軸355a當作支點以旋轉,藉切換有無以光偵知器354檢知,而檢知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以操作部356切換擺動元件355作動之有無,藉此,切換由光偵知器354所做之檢知為有效或無效。
圖30A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動作一例之流程圖,接著,說明藉鋼筋捆束機1G,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動作之一例。鋼筋捆束機1G係捆束作業者腳邊的鋼筋S,所以,在使導引部5朝下,作業者站立之狀態下被使用。作業者係以兩手握持鋼筋捆束機1G的握把部304h,配合導引部5之位置到兩條鋼筋S之交叉處所,置入鋼筋S到插拔口53。
在插入鋼筋S到第1導引器51與第2導引器52間之插拔口53之動作 中,鋼筋捆束機1G係在箭頭A1所示之第1方向上移動。藉此鋼筋捆束機1G與鋼筋S之相對性移動,接觸構件9A係被沿著第1方向之力量推壓,移動到作動位置。
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輸出部15G之輸出係自OFF變更為ON。又,當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時,第2導引器52係移動到第2位置。
控制部100G係在圖30A之步驟SF1中,檢知是否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在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N?
控制部100G係在方向檢知偵知器350成為ON,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之狀態下,在圖30A之步驟SF2中,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時,在步驟SF3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控制部100G在方向檢知偵知器350不為ON,亦即,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FF,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外E2之狀態下,在圖30A之步驟SF4中,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時,在步驟SF5中,藉未圖示之電燈點亮及聲音等,通知無法執行捆束動作之要旨。
控制部100G係在通知無法捆束後,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待機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FF,藉操作電源開關110而進行電源之切斷與投入時,回到步驟SF1。而且,在方向檢知偵知器350成為ON,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之狀態下,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
或者,控制部100G係在通知無法捆束後,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待機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FF時,回到步驟SF1。而且,在方向檢知偵知器350成為ON,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之狀態下,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時,執行捆束 動作。
或者,控制部100G係在通知無法捆束後,回到步驟SF1。而且,在方向檢知偵知器350成為ON,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之狀態下,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繼續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
圖30B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動作其他例之流程圖,接著,說明藉鋼筋捆束機1G,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動作之其他例。
控制部100G係在圖30B之步驟SG1中,在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之狀態下,於圖30B之步驟SG2中,檢知是否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在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N?
控制部100G係在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之狀態下,當檢知到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藉此,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N時,在步驟SG3中,控制進給馬達31與扭轉馬達80,以執行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
控制部100G係在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之狀態下,當檢知到方向檢知偵知器350不為ON,亦即,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外E2,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FF時,在步驟SG4中,藉未圖示之電燈點燈及聲音等,通知無法執行捆束動作之要旨。
控制部100G係在通知無法捆束後,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已經移動到待機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FF,藉操作電源開關110,進行電源之切斷與投入時,回到步驟SG1。而且,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檢知到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
或者,控制部100G係在通知無法捆束後,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 9A已經移動到待機位置,輸出部15G為OFF時,回到步驟SG1。而且,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檢知到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
或者,控制部100G係在通知無法捆束後,回到步驟SG1。而且,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檢知到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內E1,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N時,執行捆束動作。
而且,控制部100G係也可以在檢知到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處於既定之捆束容許範圍外E2,方向檢知偵知器350為OFF之狀態下,當檢知到藉接觸構件9A移動到作動位置,而輸出部15G為ON時,進行鋼筋捆束機1G之設定。又,控制部100G係也可以在使方向檢知偵知器350(350A,350B)之檢知為無效之狀態下,不執行捆束動作,可藉接觸構件9A之動作,設定鋼筋捆束機1G。而且,控制部100G係也可以在使方向檢知偵知器350(350A,350B)之檢知為有效之狀態下,當由方向檢知偵知器350(350A,350B)之輸出,無法檢知方向時,係判斷方向檢知偵知器350(350A,350B)產生故障,進行通知。
又,也可以切換捆束容許範圍。例如也可以在鋼筋捆束機1G中,係設有可調整捆束力之旋鈕等之操作部111,利用此操作部111,切換捆束容許範圍。又,也可以藉由接觸構件9A之動作所做之設定、由電源開關110之操作所做之電源之ON、OFF等,切換捆束容許範圍。而且,也可以藉操作部111之操作、接觸構件9A之動作、由電源開關110之操作所做之電源之ON、OFF等之組合,切換捆束容許範圍。
在第7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G中,係在握把部304h不包括操作部之構造,加上接觸構件9A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之情事,或者,第2導引器52 已經移動到第2位置之情事,對應鋼筋捆束機1G之方向,有無執行捆束動作係被切換。藉此,操作變得簡單,同時可抑制誤動作之產生。
而且,方向檢知偵知器350係使用加速度偵知器,藉此,可檢知施加到鋼筋捆束機1G之衝擊。在此,也可以當檢知到既定衝擊已經施加到鋼筋捆束機1G時,控制部100G判斷鋼筋S已經抵接,執行捆束動作。在此情形下,無須設置檢知接觸構件9A已經移動到作動位置之情事、及第2導引器52已經移動到第2位置之情事之檢知部。
本申請案係以2018年9月7日申請案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8-168249及2019年8月28日申請案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9-156058為基礎者,其內容在此係做為參照而被取入。
12A,14A:第2輸出部
15:第1輸出部
31:進給馬達
80:扭轉馬達
100A:控制部

Claims (12)

  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第1本體部,具有作業者可操作之操作部;第2本體部,其具備:進給部,進給線材;導引部,導引被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前述線材到捆束對象物的周圍;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前述導引部所導引之前述線材,以捆束前述捆束對象物;連結部,連結前述第1本體部與前述第2本體部,呈長形;第1輸出部,檢知前述操作部之操作,以輸出第1訊號;第2輸出部,檢知到前述捆束對象物,已經進入被前述導引部所導引之前述線材之進給路徑內後,輸出第2訊號;以及控制部,當檢知到自前述第1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1訊號,檢知到自前述第2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2訊號時,控制前述進給部與前述扭轉部,以執行捆束動作;前述控制部係在檢知到前述第1訊號後,於經過既定時間為止之間,當檢知到前述第2訊號時,即使前述第1訊號之輸出成為OFF也執行前述捆束動作。
  2.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第1本體部,具有作業者可操作之操作部;第2本體部,其具備:進給部,進給線材;導引部,導引被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前述線材到捆束對象物的周圍;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前述導引部所導引之前述線材,以捆束前述捆束對象物;連結部,連結前述第1本體部與前述第2本體部,呈長形;第1輸出部,檢知前述操作部之操作,以輸出第1訊號;第2輸出部,檢知到前述捆束對象物,已經進入被前述導引部所導引之前述線材之進給路徑內後,輸出第2訊號;以及控制部,當檢知到自前述第1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1訊號,檢知到自前述第2 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2訊號時,控制前述進給部與前述扭轉部,以執行捆束動作;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執行前述捆束動作後,於經過既定時間為止之間,當檢知到前述第2訊號時,即使前述第1訊號之輸出成為OFF也執行前述捆束動作。
  3.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第1本體部,具有作業者可操作之操作部;第2本體部,其具備:進給部,進給線材;導引部,導引被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前述線材到捆束對象物的周圍;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前述導引部所導引之前述線材,以捆束前述捆束對象物;連結部,連結前述第1本體部與前述第2本體部,呈長形;第1輸出部,檢知前述操作部之操作,以輸出第1訊號;第2輸出部,檢知到前述捆束對象物,已經進入被前述導引部所導引之前述線材之進給路徑內後,輸出第2訊號;以及控制部,當檢知到自前述第1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1訊號,檢知到自前述第2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2訊號時,控制前述進給部與前述扭轉部,以執行捆束動作;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變得未檢知前述第1訊號,而經過既定時間為止之間,當檢知到前述第2訊號時,執行前述捆束動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檢知到前述第2訊號後,即使檢知到前述第1訊號,也不執行前述捆束動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其包括前述捆束對象物抵接之抵接部,前述第2輸出部係當前述捆束對象物抵接到前述抵接部時,輸出前述第2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 於前述連結部包括作業者可操作之第1副操作部,包括檢知前述第1副操作部之操作,以輸出第3訊號之第3輸出部,前述控制部係當檢知到自前述第3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3訊號,檢知到自前述第2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2訊號時,執行前述捆束動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在前述第2本體部包括作業者可操作之第2副操作部,包括檢知前述第2副操作部之操作,以輸出第3訊號之第3輸出部,前述控制部係當檢知到自前述第3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3訊號,檢知到自前述第2輸出部輸出之前述第2訊號時,執行前述捆束動作。
  8.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第1本體部,具有作業者可握持之握把部;第2本體部,其具有:進給部,進給線材;導引部,導引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前述線材,到捆束對象物的周圍;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前述導引部導引之前述線材,以捆束前述捆束對象物;連結部,連結前述第1本體部與前述第2本體部,呈長形;方向檢知部,檢知相對於前述導引部之重力方向而言之方向;輸出部,輸出檢知到前述捆束對象物,已經進入被前述導引部導引之前述線材之進給路徑內之訊號;以及控制部,檢知自前述輸出部輸出之前述訊號,當以前述方向檢知部,檢知到相對於前述導引部之重力方向而言之方向,在捆束容許範圍內時,控制前述進給部與前述扭轉部,以執行捆束動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方向檢知部係被設於前述第2本體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方向檢知部係 加速度偵知器或重力偵知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執行捆束動作之捆束容許範圍係被切換。
  12.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第1本體部,具有作業者可握持之握把部;第2本體部,其具備:進給部,進給線材;導引部,導引前述進給部所進給之前述線材,到捆束對象物的周圍;以及扭轉部,扭轉被前述導引部導引之前述線材,以捆束前述捆束對象物;連結部,連結前述第1本體部與前述第2本體部,呈長形;以及加速度偵知器,檢知衝擊;以及控制部,當以前述加速度偵知器檢知到衝擊時,控制前述進給部與前述扭轉部,以執行捆束動作。
TW108132296A 2018-09-07 2019-09-06 捆束機 TWI803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8249 2018-09-07
JP2018168249 2018-09-07
JP2019156058A JP7379941B2 (ja) 2018-09-07 2019-08-28 結束機
JP2019-156058 2019-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771A TW202019771A (zh) 2020-06-01
TWI803694B true TWI803694B (zh) 2023-06-01

Family

ID=69797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296A TWI803694B (zh) 2018-09-07 2019-09-06 捆束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7248A1 (zh)
EP (1) EP3848534A4 (zh)
JP (1) JP7379941B2 (zh)
CN (1) CN112639234B (zh)
AU (1) AU2019335963A1 (zh)
CA (1) CA3111798A1 (zh)
TW (1) TWI8036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4687B2 (ja) 2018-09-07 2023-10-0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75506B2 (ja) 2018-09-07 2023-05-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0177A (ja) * 1994-04-22 1995-11-07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JPH0913677A (ja) * 1995-06-30 1997-01-14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安全装置
CN1066649C (zh) * 1994-06-24 2001-06-06 泰隆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传动机构的金属丝捆扎工具
US7143792B2 (en) * 2001-07-19 2006-12-05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2011152606A (ja) * 2010-01-27 2011-08-11 Kanto Auto Works Ltd ホースバンド取付工具
WO2017014276A1 (ja) * 2015-07-22 2017-01-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2017189822A (ja) * 2016-04-11 2017-10-19 株式会社マルイ 手持ち電動工具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付き電動結束機並びに延長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70238A (ja) * 1986-05-17 1987-11-24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CN1064319C (zh) * 1995-02-17 2001-04-11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物品的捆扎方法与捆扎设备
JP3638009B2 (ja) * 2000-08-23 2005-04-13 ツインバード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取付構造
JP4211059B2 (ja) * 2004-01-09 2009-01-2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ワイヤリール及びワイヤリールの識別方法
GB0520523D0 (en) * 2005-10-10 2005-11-16 Tymatic Ltd Object binding
BRPI0617434A2 (pt) * 2005-10-10 2011-07-26 Tymatic Ltd amarraÇço
JP5369846B2 (ja) * 2008-05-19 2013-12-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ワイヤリールのブレーキ機構
TWI516415B (zh) * 2008-12-12 2016-01-11 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鐵筋捆紮機
GB0908106D0 (en) * 2009-05-11 2009-06-24 Tymatic Ltd Machine for binding reinforcement bars
JP5310525B2 (ja) * 2009-12-17 2013-10-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イニシャライズ方法
US9797148B2 (en) * 2014-09-05 2017-10-24 Kodi Klip, Llc Clip applying apparatus
US10045776B2 (en) * 2015-03-06 2018-08-14 Ethicon Llc Control techniques and sub-processor contained within modular shaft with select control processing from handle
EP3269323B1 (de) * 2015-08-12 2019-03-20 medineering GmbH Medizinischer haltearm mit ringförmigen led-anzeigemitteln
JP6887760B2 (ja) 2016-05-20 2021-06-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US10775403B2 (en) * 2017-03-06 2020-09-15 Omnitek Partners Llc Acceleration event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l sensory devices and methods
US11365552B2 (en) * 2017-06-07 2022-06-21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0177A (ja) * 1994-04-22 1995-11-07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CN1066649C (zh) * 1994-06-24 2001-06-06 泰隆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传动机构的金属丝捆扎工具
JPH0913677A (ja) * 1995-06-30 1997-01-14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安全装置
US7143792B2 (en) * 2001-07-19 2006-12-05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2011152606A (ja) * 2010-01-27 2011-08-11 Kanto Auto Works Ltd ホースバンド取付工具
WO2017014276A1 (ja) * 2015-07-22 2017-01-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2017189822A (ja) * 2016-04-11 2017-10-19 株式会社マルイ 手持ち電動工具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付き電動結束機並びに延長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79941B2 (ja) 2023-11-15
EP3848534A1 (en) 2021-07-14
CN112639234B (zh) 2023-01-17
CN112639234A (zh) 2021-04-09
JP2020041400A (ja) 2020-03-19
US20210197248A1 (en) 2021-07-01
CA3111798A1 (en) 2020-03-12
AU2019335963A1 (en) 2021-04-01
TW202019771A (zh) 2020-06-01
EP3848534A4 (en) 2022-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3694B (zh) 捆束機
KR101731765B1 (ko) 철근 결속기
WO2017199858A1 (ja) 鉄筋結束機
JP7354687B2 (ja) 結束機
JP7017926B2 (ja) 鉄筋結束機
US11890732B2 (en) Binding machine
EP3848292A1 (en) Binding machine
WO2020050384A1 (ja) 結束機
JP7100568B2 (ja) 鉄筋結束機
RU2797485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TW202306844A (zh) 捆束機
TWI842737B (zh) 捆束機
JP2010265581A (ja) 鉄筋結束機
JP2023175805A (ja) 結束機
RU2801194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RU2797819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JP6894708B2 (ja) 結束機
JP2021031150A (ja) 結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