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790B - 液壓控制單元 - Google Patents

液壓控制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790B
TWI835790B TW108115484A TW108115484A TWI835790B TW I835790 B TWI835790 B TW I835790B TW 108115484 A TW108115484 A TW 108115484A TW 108115484 A TW108115484 A TW 108115484A TW I835790 B TWI835790 B TW I8357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brake
power
hydraulic
hydraul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6814A (zh
Inventor
大高順
岡田卓也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893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9602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6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790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獲得一種可節約跨坐型車輛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之液壓控制單元者。 本發明之液壓控制單元中,控制裝置包含刹車控制部,該刹車控制部對用以控制跨坐型車輛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之動作進行控制,該刹車控制部收容在保持於基體之殼體內。進一步地,控制裝置包含控制該跨坐型車輛之動力發動機之動作之動力控制部,該動力控制部與刹車控制部一併被收容於殼體內。

Description

液壓控制單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節約跨坐型車輛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之液壓控制單元。
習知技術中,機車等跨坐型車輛用刹車系統具備用以對制動跨坐型車輛之車輪之制動力進行控制之液壓控制單元。具體而言,液壓控制單元具備液壓控制機構,該液壓控制機構包含基體、及組裝於該基體並用以控制跨坐型車輛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例如控制閥等)。又,於液壓控制單元中設置有控制液壓控制機構之組件之動作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收容在保持於基體之殼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00867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習知技術之跨坐型車輛中搭載有除液壓控制單元之控制裝置以外之各種其他控制裝置。例如,作為其他控制裝置,有控制跨坐型車輛之動力發動機(例如引擎等)之動作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係以收容於與收容液壓控制單元之控制裝置之殼體不同之殼體之狀態,於跨坐型車輛中搭載於與液壓控制單元不同之位置。如此,於跨坐型車輛中各種控制裝置分開搭載,此成為於跨坐型車輛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中用於搭載控制裝置之空間增大之原因之一。
本發明係以上述課題為背景而完成者,且係獲得一種可節約跨坐型車輛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之液壓控制單元者。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液壓控制單元係跨坐型車輛用刹車系統之液壓控制單元,且具備:液壓控制機構,其包含基體、及組裝於該基體並用以控制上述跨坐型車輛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控制裝置,其包含控制上述組件之動作之刹車控制部;及殼體,其以收容上述刹車控制部之狀態保持於上述基體;且上述控制裝置包含控制上述跨坐型車輛之動力發動機之動作的動力控制部,上述動力控制部係與上述刹車控制部一併被收容於上述殼體內。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液壓控制單元中,控制裝置包含刹車控制部,該刹車控制部對用以控制跨坐型車輛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之動作進行控制,該刹車控制部收容在保持於基體之殼體內。進一步地,控制裝置包含控制該跨坐型車輛之動力發動機之動作的動力控制部,該動力控制部係與刹車控制部一併被收容於殼體內。藉此,能夠抑制控制上述組件之動作之控制裝置與控制動力發動機之動作之控制裝置分開搭載於跨坐型車輛。由此,可節約跨坐型車輛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
以下,使用圖式對本發明之液壓控制單元進行說明。另外,以下對二輪機車用刹車系統之液壓控制單元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液壓控制單元應用於除二輪機車以外之其他跨坐型車輛(例如越野車或三輪機車等)之刹車系統亦可。另外,跨坐型車輛意指駕駛者騎跨乘坐之車輛。又,以下說明前輪制動機構及後輪制動機構分別各為1個之情形,但前輪制動機構及後輪制動機構中之至少一者為複數個亦可。又,以下說明於各制動機構設置有主流路、副流路及供給流路之情形,但自各制動機構之流路中省略供給流路亦可。又,以下說明於機車中搭載有引擎作為動力發動機之情形,但搭載除引擎以外之其他動力發動機(例如馬達)作為機車之動力發動機亦可,搭載複數個動力發動機亦可。
又,以下要說明之構成等僅為一例,本發明之液壓控制單元並不限定於為此種構成等之情形。
又,以下將相同或類似之說明適當簡化或省略。又,於各圖中,對於相同或類似之構件或部分,省略符號之標註或標註相同符號。又,對於細節構造,適當簡化或省略圖示。
<液壓控制單元之構成> 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5之構成進行說明。
液壓控制單元5係用以對制動跨坐型車輛之車輪之制動力進行控制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液壓控制單元5設置於作為跨坐型車輛之機車100之刹車系統10。
首先,參照圖1及圖2,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刹車系統10之整體構成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搭載有具備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5之刹車系統10的機車100之概略構成之示意圖。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刹車系統10之概略構成的示意圖。
如圖1及圖2所示,刹車系統10搭載於機車100。機車100具備:車體1;龍頭2,其回轉自如地保持於車體1;前輪3,其與龍頭2一併回轉自如地保持於車體1;後輪4,其旋動自如地保持於車體1;及引擎15。
引擎15相當於機車100之動力發動機之一例,機車100使用自引擎15輸出之動力而行駛。例如,於引擎15設置有在內部形成燃燒室之1個或複數個汽缸、朝向燃燒室噴射燃料之燃料噴射閥、及火星塞。藉由自燃料噴射閥噴射燃料而於燃燒室內形成包含空氣及燃料之混合氣體,該混合氣體由火星塞點火而燃燒。藉此,設置於汽缸內之活塞進行往返運動。又,於引擎15之進氣管設置有節流閥,向燃燒室之進氣量根據作為節流閥之開度之節流開度產生變化。
刹車系統10具備:第1刹車操作部11;前輪制動機構12,其至少與第1刹車操作部11連動地制動前輪3;第2刹車操作部13;及後輪制動機構14,其至少與第2刹車操作部13連動地制動後輪4。又,刹車系統10具備液壓控制單元5,前輪制動機構12之一部分及後輪制動機構14之一部分包含於該液壓控制單元5。液壓控制單元5係擔負控制藉由前輪制動機構12賦予至前輪3之制動力及藉由後輪制動機構14賦予至後輪4之制動力之功能的單元。
第1刹車操作部11設置於龍頭2,由駕駛者之手進行操作。第1刹車操作部11例如為刹車桿。第2刹車操作部13設置於車體1之下部,由駕駛者之腳進行操作。第2刹車操作部13例如為刹車踏板。
前輪制動機構12及後輪制動機構14之各者具備:主缸21,其內藏有活塞(省略圖示);貯液器22,其附設於主缸21;刹車卡鉗23,其保持於車體1,且具有刹車片(省略圖式);輪缸24,其設置於刹車卡鉗23;主流路25,其使主缸21之刹車液流通至輪缸24;副流路26,其釋放輪缸24之刹車液;及供給流路27,其將主缸21之刹車液供給至副流路26。
於主流路25設置有入口閥(EV)31。副流路26於主流路25中之與入口閥31相對之輪缸24側與主缸21側之間繞流。於副流路26,自上游側起依序設置有出口閥(AV)32、積蓄器33、及泵34。在主流路25中之主缸21側之端部與連接副流路26之下游側端部之部位之間設置有第1閥(USV)35。供給流路27使主缸21與副流路26中之泵34之吸入側之間連通。於供給流路27設置有第2閥(HSV)36。
入口閥31例如為於非通電狀態下打開、於通電狀態下關閉之電磁閥。出口閥32例如為於非通電狀態下關閉、於通電狀態下打開之電磁閥。第1閥35例如為於非通電狀態下打開、於通電狀態下關閉之電磁閥。第2閥36例如為於非通電狀態下關閉、於通電狀態下打開之電磁閥。
入口閥31、出口閥32、積蓄器33、泵34、第1閥35及第2閥36相當於用以控制機車100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包含於液壓控制單元5。又,該等組件之動作由液壓控制單元5之控制裝置52控制。藉此,控制藉由前輪制動機構12賦予至前輪3之制動力及藉由後輪制動機構14賦予至後輪4之制動力。控制裝置52例如根據機車100之行駛狀態控制上述組件之動作。
例如,於通常狀態、亦即未執行下述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鎖死刹車系統)動作或自動制動動作等之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52打開入口閥31,關閉出口閥32,打開第1閥35,關閉第2閥36。於該狀態下,當操作第1刹車操作部11時,於前輪制動機構12中,主缸21之活塞(省略圖示)被壓入從而輪缸24之刹車液之液壓增加,刹車卡鉗23之刹車片(省略圖示)被壓抵於前輪3之轉動件3a,而賦予前輪3制動力。又,當操作第2刹車操作部13時,於後輪制動機構14中,主缸21之活塞(省略圖示)被壓入從而輪缸24之刹車液之液壓增加,刹車卡鉗23之刹車片(省略圖示)被壓抵於後輪4之轉動件4a,而賦予後輪4制動力。
ABS動作係如下動作:例如於車輪(具體而言為前輪3或後輪4)被鎖死或產生鎖死之可能性之情形時被執行,不依靠由駕駛者對刹車操作部(具體而言為第1刹車操作部11或第2刹車操作部13)進行之操作而使賦予至該車輪之制動力減少。例如,於執行ABS動作之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52關閉入口閥31,打開出口閥32,打開第1閥35,並關閉第2閥36。於該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52驅動泵34,藉此,輪缸24之刹車液之液壓減少,而賦予至車輪之制動力減少。
自動制動動作係如下動作:例如於機車100之回轉時等需要使機車100之姿勢穩定化之情形時被執行,不依靠由駕駛者對刹車操作部(具體而言為第1刹車操作部11或第2刹車操作部13)進行之操作而產生賦予至車輪(具體而言為前輪3或後輪4)之制動力。例如,於執行自動制動動作之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52打開入口閥31,關閉出口閥32,關閉第1閥35,並打開第2閥36。於該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52驅動泵34,藉此,輪缸24之刹車液之液壓增加,從而產生制動車輪之制動力。
此處,參照圖3~圖5,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5之更詳細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3係自殼體53側觀察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5之立體圖。圖4係自液壓控制機構51之基體51a側觀察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5之立體圖。圖5係自液壓控制機構51之基體51a側觀察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52之立體圖。
如圖3~圖5所示,液壓控制單元5具備:液壓控制機構51,其包含基體51a及組裝於該基體51a並用以控制機車100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控制裝置52,其控制該組件之動作;及殼體53,其保持於基體51a。
基體51a例如具有大致呈長方體形狀,由金屬材料形成。具體而言,於液壓控制機構51之基體51a之內部形成有主流路25、副流路26及供給流路27,入口閥31、出口閥32、積蓄器33、泵34、第1閥35及第2閥36作為用以控制機車100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而被組裝。於基體51a之外表面形成有與各流路連通之複數個埠口61,於各埠口61安裝有與主缸21或輪缸24連接之刹車液管。
另外,基體51a可由1個構件形成,由複數個構件形成亦可。又,於基體51a由複數個構件形成之情形時,各組件分別被設置於不同之構件亦可。
控制裝置(ECU)52包含控制組裝於基體51a之組件之動作的刹車控制部52a。進一步地,控制裝置52包含控制機車100之動力發動機(具體而言為引擎15)之動作的動力控制部52b。
刹車控制部52a之一部分或全部例如由微電腦、微處理器單元等構成。又,刹車控制部52a之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由韌體等能夠更新者構成,為根據來自CPU等之指令執行之程式模組等亦可。
具體而言,刹車控制部52a可藉由控制組裝於基體51a之組件之動作,而控制藉由前輪制動機構12賦予至前輪3之制動力及藉由後輪制動機構14賦予至後輪4之制動力。例如,刹車控制部52a根據機車100之行駛狀態,如上述般使上述組件執行ABS動作或自動制動動作等各動作。
動力控制部52b之一部分或全部例如由微電腦、微處理器單元等構成。又,動力控制部52b之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由韌體等能夠更新者構成,為根據來自CPU等之指令執行之程式模組等亦可。
具體而言,動力控制部52b藉由控制引擎15之各裝置之動作,而控制節流閥開度、點火正時及燃料噴射量等。藉此,可控制藉由引擎15輸出之動力。
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能夠相互通訊,基於藉由通訊所獲得之資訊執行各控制。
此處,就更適當地執行動力之控制及制動力之控制之各控制的觀點而言,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較佳為相互協調地執行各控制。例如,存在如下情形:於刹車控制部52a使組裝於基體51a之組件執行上述用以使機車100之姿勢穩定化之自動制動動作時,動力控制部52b不依靠由駕駛者所進行之加速操作而是以使機車100之姿勢穩定化之方式控制由引擎15輸出之動力。於此種情形時,較佳為動力控制部52b基於由刹車控制部52a所進行之制動力之控制對機車100之姿勢產生之影響進行動力之控制,另一方面,刹車控制部52a基於由動力控制部52b所進行之動力之控制對機車100之姿勢產生之影響進行制動力之控制。此種協調控制例如藉由使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共用1個微電腦而實現。
又,動力控制部52b與刹車控制部52a之間就使各控制部間之通訊高速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藉由序列通訊進行通訊。例如,序列通訊更佳為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序列周邊介面)通訊。
又,就更有效地節約機車100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之觀點而言,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較佳為例如圖3~圖5所示般,搭載於同一基板63。另外,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相互搭載於不同之基板亦可,於此情形時,各基板例如藉由可撓性纜線等可通訊地連接。
殼體53係以收容刹車控制部52a之狀態保持於基體51a。進一步地,於殼體53內,動力控制部52b與刹車控制部52a一併被收容。
例如,殼體53具有於一端側具有開口之中空之大致四角形筒狀,由樹脂形成。殼體53係以該殼體53之開口被基體51a蓋住之狀態保持於基體51a。例如,殼體53可直接地保持於基體51a,經由其他構件間接地保持於基體51a亦可。於殼體53內收容有控制裝置52之基板63。如上所述,於基板63搭載有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因此,成為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一併被收容於殼體53內之狀態。
此處,就適當地自控制裝置52散熱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殼體53之內部,與刹車控制部52a之散熱性相比動力控制部52b之散熱性較高。例如,藉由在殼體53中之動力控制部52b附近之部分形成散熱片,而實現使動力控制部52b之散熱性較刹車控制部52a之散熱性提高。
如圖4及圖5所示,液壓控制單元5進一步具備連接器部7,該連接器部7安裝有與該液壓控制單元5之外部裝置亦即複數個外部裝置連接之纜線。又,連接器部7包含複數個銷62,該等銷62分別經由該纜線與該等複數個外部裝置之各者連接。
例如,連接器部7包含設置於殼體53之外表面並向殼體53之外側延伸而形成之筒狀部53a,複數個銷62位於筒狀部53a內,並沿著筒狀部53a之延伸方向延伸。又,複數個銷62之一端部與控制裝置52之基板63連接,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可經由各銷62與對應於各銷62之外部裝置進行通訊。藉此,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可將藉由與外部裝置之通訊而獲得用於各控制之各種資訊。
此處,就更有效地節約機車100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之觀點而言,複數個銷62中之一部分銷62較佳為由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共用。
例如,由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所共用之一部分銷62中包含與電源連接之銷、被輸入點火開關之訊號之銷、被輸入刹車燈開關之訊號之銷、接地之銷、傳輸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區域網路)通訊之資料之銷及被輸入感測器之檢測訊號之銷中之至少1種。
另外,上述點火開關之訊號具體而言係表示配件或點火接通等點火開關之切換狀態之訊號。又,上述刹車燈開關之訊號具體而言係表示刹車桿是否被駕駛者握住之訊號。又,上述感測器例如包含檢測車輪之旋轉速度之感測器或慣性測量裝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等。另外,慣性測量裝置係具備三軸之陀螺儀感測器及三方向之加速度感測器、檢測滾轉(Roll)角、俯仰(Pitch)角及偏擺(Yaw)角之角速度及角加速度之感測器。
<液壓控制單元之效果> 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5之效果進行說明。
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控制裝置52包含刹車控制部52a,該刹車控制部52a對用以控制作為跨坐型車輛之機車100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之動作進行控制,該刹車控制部52a收容在保持於基體51a之殼體53內。進一步地,控制裝置52包含控制作為機車100之動力發動機之引擎15之動作的動力控制部52b,該動力控制部52b係與刹車控制部52a一併被收容於殼體53內。藉此,能夠抑制控制上述組件之動作之控制裝置與控制引擎15之動作之控制裝置分開搭載於機車100。因此,可削減機車100中用於搭載控制裝置之空間。由此,可節約機車100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
進一步地,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如上所述,由於能夠抑制控制上述組件之動作之控制裝置與控制引擎15之動作之控制裝置分開搭載於機車100,故能夠減少機車100中連接各裝置間之纜線之總數。
較佳為,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相互協調地執行各控制。藉此,動力控制部52b能夠基於由刹車控制部52a所進行之制動力之控制對機車100產生之影響進行動力之控制。另一方面,刹車控制部52a能夠基於由動力控制部52b所進行之動力之控制對機車100產生之影響進行制動力之控制。因此,能夠更適當地執行動力之控制及制動力之控制之各控制。
較佳為,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搭載於同一基板63。此處,於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相互搭載於不同之基板之情形時,需要經由連接各基板間之纜線於各控制部間進行通訊。另一方面,於將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搭載於同一基板63之情形時,可不經由此種纜線而進行各控制部間之通訊。由此,能夠更有效地節約機車100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進一步地,能夠減少各控制部間之通訊時之雜訊。
較佳為,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在動力控制部52b與刹車控制部52a之間藉由序列通訊進行通訊。此處,於包含刹車控制部52a之一控制裝置與包含動力控制部52b之另一控制裝置分開搭載於機車100之情形時,需要藉由CAN通訊於動力控制部52b與刹車控制部52a之間進行通訊。另一方面,於將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設置於液壓控制單元5之控制裝置52,並一併收容於液壓控制單元5之殼體53內之情形時,可縮短動力控制部52b與刹車控制部52a之間之通訊路徑,因此能夠使各控制部間之通訊中不易產生雜訊。由此,可於動力控制部52b與刹車控制部52a之間藉由序列通訊進行通訊。因此,能夠使各控制部間之通訊高速化。
較佳為,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上述序列通訊為SPI通訊。藉此,能夠更有效地使各控制部間之通訊高速化。
較佳為,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在殼體53之內部,與刹車控制部52a之散熱性相比動力控制部52b之散熱性較高。此處,於駕駛機車100時,與藉由刹車控制部52a進行運算之頻度相比,藉由動力控制部52b進行運算之頻度容易變高。藉此,與刹車控制部52a中之發熱量相比,動力控制部52b中之發熱量容易變大。因此,於殼體53之內部,藉由使動力控制部52b之散熱性較刹車控制部52a之散熱性為高,可抑制於控制裝置52中動力控制部52b及其周邊之部分變得過度高溫。由此,能夠適當地自控制裝置52散熱。
較佳為,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安裝有與複數個外部裝置連接之纜線的連接器部7之複數個銷62中之一部分銷62由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所共用。藉此,能夠減少設置於連接器部7之銷62之總數。因此,能夠減少液壓控制單元5之零件數,從而使液壓控制單元5小型化。由此,可更有效地節約機車100中能夠搭載裝置之空間。
較佳為,於液壓控制單元5中,由動力控制部52b及刹車控制部52a共用之一部分銷62中包含與電源連接之銷、被輸入點火開關之訊號之銷、被輸入刹車燈開關之訊號之銷、接地之銷、傳輸CAN通訊之資料之銷及被輸入感測器之檢測訊號之銷中之至少1種。藉此,能夠適當地減少設置於連接器部7之銷62之總數。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各實施形態之說明。例如,可將各實施形態之全部或一部分進行組合,又,僅實施各實施形態之一部分亦可。
1‧‧‧車體 2‧‧‧龍頭 3‧‧‧前輪 3a‧‧‧轉動件 4‧‧‧後輪 4a‧‧‧轉動件 5‧‧‧液壓控制單元 7‧‧‧連接器部 10‧‧‧刹車系統 11‧‧‧第1刹車操作部 12‧‧‧前輪制動機構 13‧‧‧第2刹車操作部 14‧‧‧後輪制動機構 15‧‧‧引擎 21‧‧‧主缸 22‧‧‧貯液器 23‧‧‧刹車卡鉗 24‧‧‧輪缸 25‧‧‧主流路 26‧‧‧副流路 27‧‧‧供給流路 31‧‧‧入口閥 32‧‧‧出口閥 33‧‧‧積蓄器 34‧‧‧泵 35‧‧‧第1閥 36‧‧‧第2閥 51‧‧‧液壓控制機構 51a‧‧‧基體 52‧‧‧控制裝置 52a‧‧‧刹車控制部 52b‧‧‧動力控制部 53‧‧‧殼體 53a‧‧‧筒狀部 61‧‧‧埠口 62‧‧‧銷 63‧‧‧基板 100‧‧‧機車
圖1係表示搭載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刹車系統的機車之概略構成之示意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刹車系統之概略構成的示意圖。 圖3係自殼體側觀察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之立體圖。 圖4係自液壓控制機構之基體側觀察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液壓控制單元之立體圖。 圖5係自液壓控制機構之基體側觀察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之立體圖。
3‧‧‧前輪
3a‧‧‧轉動件
4‧‧‧後輪
4a‧‧‧轉動件
5‧‧‧液壓控制單元
10‧‧‧刹車系統
11‧‧‧第1刹車操作部
12‧‧‧前輪制動機構
13‧‧‧第2刹車操作部
14‧‧‧後輪制動機構
21‧‧‧主缸
22‧‧‧貯液器
23‧‧‧刹車卡鉗
24‧‧‧輪缸
25‧‧‧主流路
26‧‧‧副流路
27‧‧‧供給流路
31‧‧‧入口閥
32‧‧‧出口閥
33‧‧‧積蓄器
34‧‧‧泵
35‧‧‧第1閥
36‧‧‧第2閥
51‧‧‧液壓控制機構
51a‧‧‧基體
52‧‧‧控制裝置
100‧‧‧機車銷

Claims (12)

  1. 一種液壓控制單元,其係跨坐型車輛(100)用刹車系統(10)之液壓控制單元(5),且具備:液壓控制機構(51),其包含基體(51a)、及組裝於上述基體(51a)並用以控制上述跨坐型車輛(100)所產生之刹車液壓之組件;控制裝置(52),其包含控制上述組件之動作之刹車控制部(52a);及殼體(53),其以收容上述刹車控制部(52a)之狀態保持於上述基體(51a);且上述控制裝置(52)包含控制上述跨坐型車輛(100)之動力發動機之動作之動力控制部(52b),上述動力控制部(52b)與上述刹車控制部(52a)一併被收容於上述殼體(53)內;其進一步具備連接器部(7),該連接器部(7)安裝有與上述液壓控制單元(5)之外部裝置的亦即複數個外部裝置連接之纜線;上述連接器部(7)包含複數個銷(62),該等銷(62)分別經由上述纜線與上述複數個外部裝置之各者連接;上述複數個銷(62)中之一部分銷(62)由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共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相互協調地執行各控制。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搭載於同一基板(63)。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上述動力控制部(52b)與上述刹車控制部(52a)之間藉由序列通訊進行通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上述序列通訊為SPI通訊。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於上述殼體(53)之內部,與上述刹車控制部(52a)之散熱性相比,上述動力控制部(52b)之散熱性較高。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由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共用之上述一部分銷(62)中包含與電源連接之銷。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由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共用之上述一部分銷(62)中包含輸入有點火開關之訊號之銷。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由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共用之上述一部分銷(62)中包含輸入有刹車燈開關之訊號之銷。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由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共用之上述一部分銷(62)中包含接地之銷。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由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共用之上述一部分銷(62)中包含傳輸CAN通訊之資料之銷。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控制單元,其中由上述動力控制部(52b)及上述刹車控制部(52a)共用之上述一部分銷(62)中包含輸入有感測器之檢測訊號之銷。
TW108115484A 2018-05-07 2019-05-06 液壓控制單元 TWI835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8-089362 2018-05-07
JP2018089362A JP2019196029A (ja) 2018-05-07 2018-05-07 液圧制御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814A TW201946814A (zh) 2019-12-16
TWI835790B true TWI835790B (zh) 2024-03-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4294A1 (en) 2007-07-18 2009-01-22 Yasuhito Ishida Slip control apparatus and slip control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4294A1 (en) 2007-07-18 2009-01-22 Yasuhito Ishida Slip control apparatus and slip control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82137B2 (ja) Abs液圧ユニット
WO2015079478A1 (ja) 自動二輪車
US11472386B2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unit for straddle-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TWI835790B (zh) 液壓控制單元
EP3792122B1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unit
JP7429767B2 (j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JP5979752B2 (ja)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CN114269640B (zh) 液压控制单元、制动系统及跨乘型车辆
TWI702164B (zh) 跨坐型車輛
JPWO2009051008A1 (ja)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用ハウジング、及び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JP6709289B2 (ja)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ユニット、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及び、モータサイクル
JP7262213B2 (ja)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JP2011157038A (ja) 車両の制駆動力制御装置
JP6710450B2 (ja) 自動車のデフロック装置
JP7353733B2 (ja) 液圧制御ユニット
CN113939436A (zh)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16190548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US20230294652A1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ler
US20220411010A1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unit,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EP4360977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EP4360973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W202415577A (zh) 液壓控制單元及跨騎式車輛
CN101349203B (zh) 摇摆式喷射引擎摩托车的配置构造
KR930002213Y1 (ko) 자동차의 보조 제동장치
KR20110100907A (ko) 전기자동차의 진공압 생성 모듈레이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