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3075B - 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 Google Patents

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3075B
TWI833075B TW110115068A TW110115068A TWI833075B TW I833075 B TWI833075 B TW I833075B TW 110115068 A TW110115068 A TW 110115068A TW 110115068 A TW110115068 A TW 110115068A TW I833075 B TWI833075 B TW I8330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unit
mentioned
io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2915A (zh
Inventor
中村大輔
杉浦博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2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2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07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23Reporting information sensed by appliance or service execution status of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75Indicating network or usage conditions on the use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2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thing itsel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16Y40/35Management of things, i.e. controll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policy or in order to achieve specified objecti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構成終端裝置(15),包括:機器資訊取得部(22),取得指示已登錄的機器(11-n)之機器資訊;識別資訊取得部(23),透過傳送機器資訊取得部(22)取得的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從機器管理伺服器(16),取得指示機器(11-n)是IoT(物聯網)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以及顯示資料產生部(24),根據識別資訊取得部(23)取得的識別資訊,產生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顯示資料。

Description

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本揭示係有關於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接受使用者持有的機器之登錄,使顯示器顯示已登錄的機器一覽表之技術(以下稱作「習知技術」)。習知技術中能夠登錄的機器,例如,係各種家電製品。
另一方面,例如,家電製品之中,經由網路等,與其它機器能夠通訊的製品也增加(參照專利文獻1)。這樣的機器,也包含家電製品以外的電子機器,一般,稱作IoT(物聯網)機器。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公開第2013-12544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IoT機器,因為經由網路與其它IoT機器能夠互相通訊,比非IoT機器的便利性更高。因此,使用者在自己持有的機器中,有可能會想買IoT機器替換非IoT機器。 使用者,即使看習知技術顯示的機器一覽表,也不能掌握已登錄的機器是IoT機器還是非IoT機器。因此,具有使用者即使看機器一覽表也不能明確指定重買對象的機器之課題。
本揭示,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形成,目的在於使用者得到可以確認持有的機器是否是IoT機器的終端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根據本揭示的終端裝置,包括: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指示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識別資訊取得部,透過傳送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的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從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指示機器是IoT(物聯網)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以及顯示資料產生部,根據識別資訊取得部取得的識別資訊,產生指示機器是IoT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顯示資料。 [發明效果]
根據本揭示,使用者確認持有的機器是否是IoT機器。
以下,為了更詳細說明本揭示,關於用以實施本揭示的形態,根據附加的圖面說明。
實施形態1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資訊處理系統1之構成圖。 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包括操作輸入裝置12、顯示輸出裝置13、記憶裝置14、終端裝置15、機器管理伺服器16及網路17。
機器11-n(n=1, …, N),係使用者持有的實體物,不包含記憶媒體內記憶的電子資料。實體物中,除了家電製品之外,還包括住宅設備機器、車載機器、FA(工廠自動化)機器、大樓設備機器、飲食店設備等。N是1以上的整數。 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中,顯示機器11-1〜機器11-N全部連接至網路17的例。但是,連接至網路17的機器11-n是IoT機器,非IoT機器的機器11-n不連接至網路17。 還有,機器11-n,只要滿足某條件就是對應IoT的準IoT機器的話,上述機器11-n連接至網路17。作為某條件,透過連接實現無線LAN(區域網路)通訊等的配接器等至機器11-n的外部連接端子等,附加通訊機能至機器11-n,考慮導入能夠連接機器11-n至網路17的外部選擇之條件。又,作為某條件,能夠連接機器11-n至網路17,而且為了能夠利用終端裝置15遠距控制機器11-n及利用終端裝置15取得機器11-n的動作記錄,考慮在機器11-n的近旁導入智慧紅外線遙控裝置等外部選擇的條件。智慧紅外線遙控裝置,向機器11-n傳送紅外線遙控信號,而且包括可以截取附屬於機器11-n的標準紅外線遙控裝置傳送的紅外線遙控信號之無線LAN通訊等的通訊機能。
操作輸入裝置12,以鍵盤、滑鼠、手勢操作辨識裝置或觸控面板等人機界面機器實現。 操作輸入裝置12,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以下稱「使用者操作」),輸出指示使用者操作內容的操作資訊至終端裝置15。 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中,操作輸入裝置12以鍵盤、滑鼠、手勢操作辨識裝置或觸控面板等人機界面機器實現。但是,這不過是一例,操作輸入裝置12以取入使用者聲音的麥克風以及轉換麥克風取入的聲音為電信號並包含根據上述電信號產生操作資訊的聲音操作解析部之聲音輸入裝置實現也可以。
顯示輸出裝置13,包含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電致發光)顯示器等,使液晶顯示器等顯示從終端裝置15輸出的顯示資料呈現的影像之裝置。 記憶裝置14,包括SSD(固態硬碟)或HDD(硬碟)等記憶媒體。記憶裝置14,根據來自外部的資訊寫入要求,實行寫入資訊至記憶媒體的處理,根據來自外部的資訊讀出要求,實行讀出記憶媒體內記憶的資訊之處理。
終端裝置15,以個人電腦等的廣用電腦、智慧手機或平板終端等攜帶式終端或者專用積體電路等實現。 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中顯示,操作輸入裝置12及顯示輸出裝置13設置在終端裝置15外部的例。但是,終端裝置15,以攜帶式終端實現時,操作輸入裝置12及顯示輸出裝置13有時設置在終端裝置15內部。 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個人電腦等的廣用電腦或專用積體電路等實現。 終端裝置15與機器管理伺服器16,經由網路17,可以互相收發資訊。
網路17,係LAN、無線LAN、LTE(長期演進技術)、4G(4th Generation)、5G或網路線等的通訊網。因此,終端裝置15與機器管理伺服器16,不限於以網路線等廣大區域的通訊網連接,例如有時也只經由家庭內的LAN或工廠內的LAN互相連接。 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例如是1個筐體內收納的機器的話,終端裝置15與機器管理伺服器16經由機器內的配線互相收發資訊也可以。 網路17,分別連接機器11-n(n=1, …, N)、記憶裝置14、終端裝置15及機器管理伺服器16。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終端裝置15之構成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終端裝置15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 圖2所示的終端裝置15,包括機器登錄部21、機器資訊取得部22、識別資訊取得部23、顯示資料產生部24、顯示處理部25、通訊確立部26及控制部27。
機器登錄部21,例如,以機器登錄電路31實現。 機器登錄部21,從操作輸入裝置12取得指示使用者持有的機器11-n(n=1, …, N)的機器資訊。 機器登錄部21,透過加入機器資訊至之後敘述的「已買物品清單」,實行機器11-n的登錄。「已買物品清單」,例如記憶在記憶裝置14內也可以,記憶在未圖示的外部記憶裝置內也可以。又,「已買物品清單」,記憶在機器登錄部21的內部記憶體內也可以。 圖2所示的終端裝置15中,機器登錄部21從操作輸入裝置12取得機器資訊。但是,這不過是一例,例如,指示機器資訊的條碼黏貼至機器11-n時,未圖示的條碼讀取器讀入上述條碼,機器登錄部21取得上述條碼讀取器讀入的條碼指示的機器資訊也可以。又,機器登錄部21,根據留在機器11-n的購入處販賣網站中的購入履歷,取得機器資訊也可以。又,未圖示的攝影機,拍攝機器11-n的筐體、機器11-n的包裝箱或機器11-n的操作說明書等記載的機器資訊之機器型號文字列,OCR(光學字元辨識)從攝影機的拍攝影像取得機器資訊也可以。 機器登錄部21,輸出取得的機器資訊至機器資訊取得部22。
機器資訊取得部22,例如,以機器資訊取得電路32實現。 機器資訊取得部22,取得從機器登錄部21輸出的機器資訊。 機器資訊取得部22,輸出取得的機器資訊至識別資訊取得部23。
識別資訊取得部23,例如,以識別資訊取得電路33實現。 識別資訊取得部23,將機器資訊取得部22取得的機器資訊,經由網路17,傳送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 識別資訊取得部23,從機器管理伺服器16,經由網路17,取得辨識機器11-n是IoT機器、或滿足某條件的話是對應IoT的準IoT機器、或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 識別資訊取得部23,分別輸出識別資訊至顯示資料產生部24及通訊確立部26。
顯示資料產生部24,例如,以顯示資料產生電路34實現。 顯示資料產生部24,根據識別資訊取得部23取得的識別資訊,產生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 顯示資料產生部24,輸出顯示資料至顯示處理部25。
顯示處理部25,例如,以顯示處理電路35實現。 顯示處理部25,根據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的顯示資料,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呈現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的影像。
通訊確立部26,例如,以通訊確立電路36實現。 通訊確立部26,根據識別資訊取得部23輸出的識別資訊,辨識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 通訊確立部26,如果機器登錄部21已實行登錄的機器11-n是IoT機器或是滿足某條件的準IoT機器的話,確立機器11-n與終端裝置15的通訊。機器11-n是準IoT機器時,指示是否滿足某條件的資訊,例如,從操作輸入裝置12提供也可以,從資訊處理系統1的外部提供也可以。 通訊確立部26,將指示確立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機器11-n之通訊確立資訊,輸出至控制部27。
控制部27,例如,以控制電路37實現。 控制部27,從通訊確立部26取得通訊確立資訊。 控制部27,接受控制通訊確立資訊指示的機器11-n之外,也接受指示機器11-n的最新狀態等之監控資訊的取得指示等。 控制部27,接受控制機器11-n時,透過實行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控制機器11-n。 又,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實行,由控制部27實行也可以,控制部27提供控制用應用軟體給機器11-n,機器11-n實行控制用應用軟體也可以。又,控制部27提供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給機器管理伺服器16,機器管理伺服器16實行控制用應用軟體也可以。
圖2中,終端裝置15的構成要素之機器登錄部21、機器資訊取得部22、識別資訊取得部23、顯示資料產生部24、顯示處理部25、通訊確立部26及控制部27假設分別以圖3所示的專用硬體實現。即,假設終端裝置15以機器登錄電路31、機器資訊取得電路32、識別資訊取得電路33、顯示資料產生電路34、顯示處理電路35、通訊確立電路36及控制電路37實現。 機器登錄電路31、機器資訊取得電路32、識別資訊取得電路33、顯示資料產生電路34、顯示處理電路35、通訊確立電路36及控制電路37例如分別相當於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程式化處理器、並聯程式化處理器、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這些的組合。
終端裝置15的構成要素,不限於以專用硬體實現,終端裝置15以軟體、韌體或軟體與韌體的組合實現也可以。 韌體或軟體,作為程式,收納在電腦的記憶體內。電腦,意味實行程式的硬體,例如相當於CPU(中央處理單元)、中央處理裝置、處理裝置、運算裝置、微處理器、微電腦、處理器或DSP(數位信號處理器)。 圖4,係終端裝置15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時的電腦硬體構成圖。 終端裝置15,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時,收納用以使電腦實行機器登錄部21、機器資訊取得部22、識別資訊取得部23、顯示資料產生部24、顯示處理部25、通訊確立部26及控制部27中分別的處理程序之資訊處理程式在記憶體41內。於是,電腦的處理器42實行記憶體41內收納的資訊處理程式。
又,圖3中,顯示終端裝置15的構成要素分別以專用硬體實現的例,圖4中,顯示終端裝置15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的例。但是,這不過是一例,終端裝置15中的一部分構成要素以專用硬體實現,其餘的構成要素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也可以。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之構成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 圖5所示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包括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機器資訊接收部52、機器識別部53及識別資訊傳送部54。
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例如,以圖6所示的IoT對應狀況記憶電路61實現。 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記憶顯示機器資訊指示的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之機器識別用表。
機器資訊接收部52,例如,以圖6所示的機器資訊接收電路62實現。 機器資訊接收部52,從終端裝置15的識別資訊取得部23,經由網路17,接收指示機器登錄部21已實行登錄的機器11-n之機器資訊。 機器資訊接收部52,輸出機器資訊至機器識別部53。
機器識別部53,例如,以圖6所示的機器識別電路63實現。 機器識別部53,從機器資訊接收部52取得機器資訊。 機器識別部53,參照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記憶的機器識別用表,識別機器資訊指示的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 機器識別部53,輸出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至識別資訊傳送部54。 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中,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記憶機器識別用表,機器識別部53,參照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記憶的機器識別用表。但是,這不過是一例,例如,機器11-n製造源的伺服器記憶機器識別用表的話,機器識別部53參照製造源的伺服器記憶的機器識別用表也可以。
識別資訊傳送部54,例如,以圖6所示的識別資訊傳送電路64實現。 識別資訊傳送部54,取得機器識別部53輸出的識別資訊。 識別資訊傳送部54,經由網路17,傳送識別資訊至終端裝置15的識別資訊取得部23。
圖5中,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構成要素之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機器資訊接收部52、機器識別部53及識別資訊傳送部54假設分別以圖6所示的專用硬體實現。即,假設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IoT對應狀況記憶電路61、機器資訊接收電路62、機器識別電路63及識別資訊傳送電路64實現。 在此,IoT對應狀況記憶電路61,例如,相當於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OM(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EPROM(可拭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電氣可拭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等非揮發性或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磁碟、軟碟、光碟、小型光碟、迷你光碟或DVD(數位多功能光碟)。 又,機器資訊接收電路62、機器識別電路63及識別資訊傳送電路64例如分別相當於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程式化處理器、並聯程式化處理器、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這些的組合。
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構成要素,不限於以專用硬體實現,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韌體或軟體與韌體的組合實現也可以。 圖7,係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時的電腦硬體構成圖。 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時,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在電腦的記憶體71上構成。用以使電腦實行機器資訊接收部52、機器識別部53及識別資訊傳送部54中分別的處理程序之程式收納在記憶體71內。於是,電腦的處理器72實行記憶體71內收納的程式。
又,圖6中,顯示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構成要素分別以專用硬體實現的例,圖7中,顯示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的例。但是,這不過是一例,機器管理伺服器16中的一部分構成要素以專用硬體實現,其餘的構成要素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也可以。
其次,說明關於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的動作。 圖8,係顯示機器11-n、終端裝置15及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處理程序主要部分之時序表。 圖9,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終端裝置15的處理程序即資訊處理方法之流程圖; 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處理程序之流程圖。
操作輸入裝置12,作為使用者操作,例如,接受使用者持有的機器11-n(n=1, …, N)的登錄操作。 機器11-n的登錄操作,係接受指示機器11-n的機器資訊輸入之操作。 又,機器11-n的登錄操作,作為識別使用者的使用者識別資訊,例如,接受使用者ID(識別)輸入的操作。 操作輸入裝置12,一接到指示機器11-n的機器資訊與使用者識別資訊的輸入,就輸出包含機器資訊與使用者識別資訊的機器登錄要求至終端裝置15的機器登錄部21。
終端裝置15的機器登錄部21,取得操作輸入裝置12輸出的機器登錄要求。 機器登錄部21,經由網路17,透過傳送機器登錄要求至記憶裝置14,實行機器11-n的登錄至記憶裝置14。 記憶裝置14,從機器登錄部21接受機器登錄要求時,追加機器登錄要求內包含的機器資訊至對應機器登錄要求內包含的使用者識別資訊指示的使用者之「已買物品清單」。 藉由追加機器資訊至對應使用者的「已買物品清單」,登錄機器11-n至「已買物品清單」。 圖11,係顯示對應持有機器11-n的使用者的一「已買物品清單」例說明圖。 圖11的例中,登錄機器資訊是”ABC-0001”的空調裝置、機器資訊是”GP-1234”的電風扇、機器資訊是”TV-567”的電視、機器資訊是”BD-789”的錄影機至「已買物品清單」。 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1中,機器登錄部21對記憶裝置14直接實行機器11-n的登錄。但是,這不過是一例,機器登錄部21,透過傳送機器登錄要求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機器管理伺服器16對記憶裝置14實行機器11-n的登錄也可以。 「已買物品清單」中,不只是IoT機器及準IoT機器,也登錄非IoT機器。
記憶裝置14,將對應使用者識別資訊指示的使用者之「已買物品清單」中指示已登錄的全部機器11-1〜11-N之機器資訊,經由網路17,傳送至終端裝置15的機器登錄部21。 機器登錄部21,從記憶裝置14,經由網路17,接收指示已登錄的全部機器11-1〜11-N之機器資訊。 機器登錄部21,輸出指示已登錄的全部機器11-1〜11-N之機器資訊至機器資訊取得部22。
終端裝置15的機器資訊取得部22,從機器登錄部21,取得指示已登錄的全部機器11-1〜11-N之機器資訊(圖8的步驟ST1,圖9的步驟ST21)。 機器資訊取得部22,輸出已登錄的全部機器11-1〜11-N之機器資訊至識別資訊取得部23。 終端裝置15的識別資訊取得部23,經由網路17,傳送指示機器11-n(n=1, …, N)的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機器資訊接收部52(圖8的步驟ST2,圖9的步驟ST22)。
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機器資訊接收部52,經由網路17,從終端裝置15的識別資訊取得部23,接收指示機器11-n的機器資訊(圖8的步驟ST3,圖10的步驟ST41)。 機器資訊接收部52,輸出機器資訊至機器識別部53。
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機器識別部53,從機器資訊接收部52取得機器資訊。 機器識別部53,參照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記憶的機器識別部用表,識別機器資訊指示的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圖8的步驟ST4,圖10的步驟ST42)。 圖12,係顯示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記憶的一機器識別用表例說明圖。 圖12的例中,機器資訊為”TV-567”的電視是IoT機器、機器資訊為” TV-288” 的電視是準IoT機器、以及機器資訊為” BD-798”的錄影機是非IoT機器。又,機器資訊為”ABC-0001”的空調裝置是IoT機器、機器資訊為”GP-1234” ”的電風扇是準IoT機器。 機器識別部53,將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輸出至識別資訊傳送部54。 圖12所示的機器識別用表中,不只IoT機器的識別結果及準IoT機器的識別結果,也記憶非IoT機器的識別結果。
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識別資訊傳送部54,從機器識別部53取得識別資訊。 識別資訊傳送部54,經由網路17,傳送識別資訊至終端裝置15的識別資訊取得部23(圖8的步驟ST5,圖10的步驟ST43)。
終端裝置15的識別資訊取得部23,經由網路17,從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識別資訊傳送部54接收識別資訊(圖8的步驟ST6,圖9的步驟ST23)。 識別資訊取得部23,分別輸出識別資訊至顯示資料產生部24及通訊確立部26。
終端裝置15的顯示資料產生部24,從識別資訊取得部23取得識別資訊。 顯示資料產生部24,根據識別資訊,產生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圖8的步驟ST7,圖9的步驟ST24)。 顯示資料產生部24,輸出顯示資料至顯示處理部25。
終端裝置15的顯示處理部25,從顯示資料產生部24取得顯示資料。 顯示處理部25,根據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的顯示資料,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呈現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的影像之識別影像(圖8的步驟ST8,圖9的步驟ST25)。 圖13,係顯示機器11-n的一識別影像例說明圖。 圖13中,顏色區分顯示機器11-n的識別影像。機器11-n是IoT機器的話,機器11-n例如以藍色顯示,機器11-n是準IoT機器的話,機器11-n例如以黃色顯示,機器11-n是非IoT機器的話,機器11-n例如以紅色顯示。
圖13中,顯示顏色區分顯示機器11-n的識別影像之例。只要可以識別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就不限於顏色區分識別影像。例如,顯示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的圖標(1)、指示機器11-n是準IoT機器的圖標(2)、以及指示機器11-n是非IoT機器的圖標(3)也可以。又,顯示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的文字列(1)、指示機器11-n是準IoT機器的文字列(2)、以及指示機器11-n是非IoT機器的文字列(3)也可以。又,指示機器11-n一覽的清單顯示中,顯示另外分類IoT機器、準IoT機器、非IoT機器的機器清單也可以。 圖13所示的機器11-n的識別影像,因為是「已買物品清單」中登錄的全部機器11-1〜11-n的識別影像,藉由在顯示器顯示圖13所示的機器11-n的識別影像,使用者可以掌握持有的機器11-n。從機器的製造源等下載指示全部機器11-1〜11-n的操作說明書之說明書資料也可以。在此情況下,使用者,在顯示器顯示的機器11-1〜11-n的識別影像等之中,只要觸摸任一機器11-n的識別影像等,顯示器就顯示上述機器11-n的操作說明書也可以。藉此,使用者,可以集中式管理持有的機器11-n的操作說明書。這樣,使用者,使用終端裝置15,管理持有的機器11-n一覽的時機,不一定要求使用IoT機器,例如,要集中式管理機器11-n的操作說明書的其它要求也可以。還有,在此以顯示操作說明書的情況例示,但關於製造源等提供的機器11-n之公式網站或FAQ(常見問答)等、關聯上述機器的資訊或總括這些資訊作為一覽的關聯資訊一覽顯示也可以。
終端裝置15的通訊確立部26,從識別資訊取得部23取得識別資訊。 通訊確立部26,根據識別資訊,辨識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 通訊確立部26,如果機器11-n是IoT機器或滿足某條件的準IoT機器的話(圖8的步驟ST9:YES時,圖9的步驟ST26:YES時),確立機器11-n與終端裝置15的通訊 (圖8的步驟ST10,圖9的步驟ST27)。 機器11-n與終端裝置15的通訊確立,意味使機器11-n連接至例如無線LAN,機器11-n與終端裝置15設定為可以互相無線通訊的狀態。 還有,機器11-n是準IoT機器時,指示是否滿足某條件的資訊,例如,從操作輸入裝置12提供也可以,從終端裝置15的外部提供也可以。 通訊確立部26,如果機器11-n是未滿足某條件的準IoT機器或者非IoT機器的話(圖8的步驟ST9:NO時,圖9的步驟ST26:NO時),不實行確立機器11-n與終端裝置15間通訊的處理。 通訊確立部26,輸出指示確立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機器11-n之通訊確立資訊至控制部27。 機器11-1〜11-N中,為了明示通訊確立部26確立通訊的機器,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指示辨別通訊已確立的機器與通訊未確立的機器之圖標等的顯示資料,顯示處理部25根據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的顯示資料,使顯示器顯示上述圖標等也可以。
操作輸入裝置12,作為使用者操作,例如,接受機器11-n的控制操作。 機器11-n的控制操作,係接受指示機器11-n的機器資訊以及機器11-n的控制內容之操作。 操作輸入裝置12,輸出包含機器資訊與控制內容的機器控制至終端裝置15的控制部27。 圖14,係顯示機器11-n的一控制內容例說明圖。 圖14的例中,機器11-n是”TV-567”的電視,控制內容是頻道的轉換、音量的變更、電源通斷、輸入轉換、畫面顯示及消音。 圖13所示的機器11-n的識別影像在顯示器中顯示時,使用者觸摸指示”TV-567”的電視之機器影像、上述電視的機器資訊之”TV-567”或與”TV-567”的電視對應的” IoT” 其中任一的話,圖14所示的機器11-n的控制內容在顯示器中顯示。 在此,顯示器的顯示,指示從圖13所示的機器11-n的識別影像轉換至圖14所示的機器11-n的控制內容之例。但是,這不過是一例,從圖13所示的機器11-n的識別影像到圖14所示的機器11-n的控制內容之轉換中途,指示機器11-n的詳細資訊之其它畫面在顯示器中顯示,從其它畫面轉換至圖14所示的機器11-n的控制內容也可以。又,圖13所示的機器11-n的識別影像的殘留影像留在背景中的同時,其上,重疊顯示圖14所示的機器11-n的控制內容也可以。又,圖13所示的機器11-n的識別影像,例如在顯示器的上半部分縮小的描繪區域中顯示的同時,顯示器的下半部分顯示圖14所示的機器11-n的控制內容也可以。
終端裝置15的控制部27,從通訊確立部26取得通訊確立資訊。 控制部27,如果操作輸入裝置12輸出的機器控制要求內包含的機器資訊指示的機器11-n是通訊確立資訊指示的機器的話,接受操作輸入裝置12輸出的機器控制要求。 機器11-n是準IoT機器時,指示是否滿足某條件的資訊,例如,由操作輸入裝置12提供也可以,由終端裝置15的外部提供也可以。 控制部27,接受機器控制要求時(圖8的步驟ST11:YES時,圖9的步驟ST28:YES時),透過實行實現機器控制要求內包含的控制內容之控制用應用軟體,控制機器控制要求內包含的機器資訊指示的機器11-n(圖8的步驟ST12,圖9的步驟ST29)。 機器11-n,根據控制內容動作(圖8的步驟ST13)。 控制部27,如果未接到機器控制要求的話(圖8的步驟ST11:NO時,圖9的步驟ST28:NO時),就待機直到接到機器控制要求。
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例如,如果從機器11-n的製造源伺服器散發的話,控制部27可以從製造源伺服器下載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 又,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不是直接控制機器11-n的應用軟體,而是透過控制機器11-n的控制驅動器,間接控制機器11-n的迷你應用軟體(mini-application)也可以。控制驅動器,存在於製造源伺服器預先散發的其它控制用應用軟體、對應製造源IoT的雲端服務或任意的住宅閘道器(home gateway)裝置或路由器(router)裝置的插入(plug-in)軟體之中。控制部27根據使用者的迷你應用軟體(mini-application)操作指示,透過控制控制驅動器,間接控制機器11-n。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是迷你應用軟體(mini-application)的情況下,機器11-n的製造源,比開發直接控制機器11-n的應用軟體的情況,更降低控制用應用軟體的開發成本。迷你應用軟體,有時候由機器11-n製造源以外的廠商開發。 直接控制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一般,是在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中安裝的全規格應用軟體,開發工時龐大。迷你應用軟體,係在管理機器11-n的全規格應用軟體內的獨立環境上動作的應用軟體,開發工時比全規格應用軟體少。因此,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是迷你應用軟體的情況下,機器11-n的製造源等,比開發直接控制機器11-n的全規格應用軟體的情況,更降低控制用應用軟體的開發成本。 又,控制用應用軟體,不必是對機器11-n的專用應用軟體,屬於機器11-n所屬的機器種類之複數機器的控制能夠共用的控制應用軟體也可以。機器種類例如是關於空調裝置的種類的話,就考慮分別控制機器11-n製造源製造的複數空調裝置是共用的控制應用軟體,或者控制機器11-n製造源製造的空調裝置以及與機器11-n製造源不同的廠商製造的空調裝置是共用的控制應用軟體。又,機器種類例如是關於電視的種類的話,就考慮分別控制機器11-n製造源製造的複數電視是共用的控制應用軟體,或者控制機器11-n製造源製造的電視以及與機器11-n製造源不同的廠商製造的電視是共用的控制應用軟體。共用的控制應用軟體,也可以是不同於任一機器製造源的第三者提供的控制應用軟體。 還有,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實行,由控制部27實行也可以,但控制部27,提供控制用應用軟體給機器11-n,機器11-n實行控制用應用軟體也可以。又,控制部27,提供機器11-n的控制用應用軟體給機器管理伺服器16,機器管理伺服器16實行控制用應用軟體也可以。
以上的實施形態1中,構成終端裝置15,包括:機器資訊取得部22,取得指示已登錄的機器11-n之機器資訊;識別資訊取得部23,透過傳送機器資訊取得部22取得的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從機器管理伺服器16,取得指示機器11-n是IoT(物聯網)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以及顯示資料產生部24,根據識別資訊取得部23取得的識別資訊,產生指示機器11-n是IoT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顯示資料。因此,終端裝置15可以確認使用者持有的機器是否是IoT(物聯網)機器。
實施形態2 實施形態2中,說明關於資訊處理系統1,包括機器聯合部83,實行終端裝置15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之間的聯合控制。
實施形態2的資訊處理系統1的構成,與實施形態1的資訊處理系統1的構成相同,顯示實施形態2的資訊處理系統1的構成圖係圖1。 圖15,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終端裝置15之構成圖。圖15中,因為與圖2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的部分,省略說明。 圖16,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終端裝置15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圖16中,因為與圖3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的部分,省略說明。
組合資訊取得部81,例如,以圖16所示的組合資訊取得電路91實現。 組合資訊取得部81,以通訊確立部26確立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機器11-n在2個以上的話,將指示各個機器11-n的機器資訊,經由網路17,傳送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 組合資訊取得部81,從機器管理伺服器16,取得指示在2個以上的機器11-n之中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之組合資訊。 組合資訊取得部81,分別輸出組合資訊至顯示處理部82及機器聯合部83。
顯示處理部82,例如,以顯示處理電路92實現。 顯示處理部82,與圖2所示的顯示處理部25相同,根據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的顯示資料,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呈現機器11-n是IoT機器、準IoT機器或非IoT機器的影像。 顯示處理部82,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呈現組合資訊取得部81取得的組合資訊指示的機器11-n組合之影像。 又,顯示處理部82,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控制的實行狀況。
機器聯合部83,例如以機器聯合電路93實現。 機器聯合部83,取得組合資訊取得部81輸出的組合資訊。 機器聯合部83,根據組合資訊, 在2個以上的機器11-n之中辨識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 機器聯合部83,取得用以實行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之間的聯合控制之聯合應用軟體。 機器聯合部83,利用聯合應用軟體,實行機器11-n之間的聯合控制。
圖15中,終端裝置15的構成要素之機器登錄部21、機器資訊取得部22、識別資訊取得部23、顯示資料產生部24、顯示處理部82、通訊確立部26、控制部27、組合資訊取得部81及機器聯合部83,假設分別以圖16所示的專用硬體實現。即,假設終端裝置15以機器登錄電路31、機器資訊取得電路32、識別資訊取得電路33、顯示資料產生電路34、顯示處理電路92、通訊確立電路36、控制電路37、組合資訊取得電路91及機器聯合電路93實現。 機器登錄電路31、機器資訊取得電路32、識別資訊取得電路33、顯示資料產生電路34、顯示處理電路92、通訊確立電路36、控制電路37、組合資訊取得電路91及機器聯合電路93例如分別相當於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程式化處理器、並聯程式化處理器、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這些的組合。
終端裝置15的構成要素,不限於以專用硬體實現,終端裝置15以軟體、韌體或軟體與韌體的組合實現也可以。 終端裝置15,以軟體或軟體等實現時,收納用以使電腦實行機器登錄部21、機器資訊取得部22、識別資訊取得部23、顯示資料產生部24、顯示處理部82、通訊確立部26、控制部27、組合資訊取得部81及機器聯合部83中分別的處理程序之資訊處理程式在圖4所示的記憶體41內。於是,圖4所示的處理器42實行記憶體41內收納的資訊處理程式。
又,圖16中,顯示終端裝置15的構成要素分別以專用硬體實現的例,圖4中,顯示終端裝置15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的例。但是,這不過是一例,終端裝置15中的一部分構成要素以專用硬體實現,其餘的構成要素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也可以。
圖17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之構成圖。圖17中,因為與圖5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的部分,省略說明。 圖18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圖18中,因為與圖6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的部分,省略說明。 組合資訊記憶部101,例如,以圖18所示的組合資訊記憶電路111實現。 組合資訊記憶部101,記憶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組合。
組合特定部102,例如,以圖18所示的組合特定電路112實現。 組合特定部102,從機器資訊接收部52,取得分別指示確立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2個以上的機器11-n之機器資訊。 組合特定部102,根據組合資訊記憶部101記憶的組合以及分別的機器資訊,在2個以上的機器11-n之中,明確指定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 組合特定部102,輸出指示明確指定的組合之組合資訊至組合資訊傳送部103。
組合資訊傳送部103,例如,以圖18所示的組合資訊傳送電路113實現。 組合資訊傳送部103,將指示組合特定部102明確指定的組合之組合資訊,經由網路17,傳送至終端裝置15。
圖17中,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構成要素之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機器資訊接收部52、機器識別部53、識別資訊傳送部54、組合資訊記憶部101、組合特定部102及組合資訊傳送部103,假設分別以圖18所示的專用硬體實現。即,假設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IoT對應狀況記憶電路61、機器資訊接收電路62、機器識別電路63、識別資訊傳送電路64、組合資訊記憶電路111、組合特定電路112及組合資訊傳送電路113實現。 在此,IoT對應狀況記憶電路61及組合資訊記憶部101例如分別相當於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OM(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EPROM(可拭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電氣可拭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等非揮發性或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磁碟、軟碟、光碟、小型光碟、迷你光碟或DVD(數位多功能光碟)。 又,機器資訊接收電路62、機器識別電路63、識別資訊傳送電路64、組合特定電路112及組合資訊傳送電路113例如分別相當於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程式化處理器、並聯程式化處理器、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這些的組合。
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構成要素,不限於以專用硬體實現,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韌體或軟體與韌體的組合實現也可以。 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時,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及組合資訊記憶部101在圖7所示的記憶體71上構成。用以使電腦實行機器資訊接收部52、機器識別部53、識別資訊傳送部54、組合特定部102及組合資訊傳送部103中分別的處理程序之程式收納在記憶體71內。於是,圖7所示的處理器72實行記憶體71內收納的程式。
又,圖18中,顯示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構成要素分別以專用硬體實現的例,圖7中,顯示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的例。但是,這不過是一例,機器管理伺服器16中的一部分構成要素以專用硬體實現,其餘的構成要素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也可以。
其次,說明關實施形態2的資訊處理系統1的動作。 圖19,係顯示機器11-n、終端裝置15及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處理程序主要部分之時序表。在此,說明與實施形態1的資訊處理系統1不同的部分。
終端裝置15的組合資訊取得部81,如果通訊確立部26確立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機器11-n在2個以上的話,將指示各個機器11-n的機器資訊,經由網路17,傳送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機器資訊接收部52(圖19的步驟ST51)。 在此,說明的方便上,登錄在「已買物品清單」的機器11-n中,確立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機器11-n是機器資訊為”ABC-0001”的空調裝置、機器資訊為” GP-1234”的電風扇、機器資訊為”TV-567”的電視。在此情況下,從組合資訊取得部81,將”ABC-0001”、 ” GP-1234”及”TV-567”分別經由網路17傳送至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機器資訊接收部52。
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組合資訊記憶部101,例如,如圖20所示,記憶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組合。 圖20,係顯示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一機器組合例說明圖。 圖20的例中,作為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組合,記憶機器資訊為”ABC-0001”的空調裝置、機器資訊為” GP-1234”的電風扇的組合等。
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機器資訊接收部52,從終端裝置15的組合資訊取得部81,經由網路17接收指示各個機器11-n的機器資訊(圖19的步驟ST52)。 在此,以機器資訊接收部52,分別接收”ABC-0001”、 ” GP-1234”及”TV-567”。 機器資訊接收部52,輸出指示各個機器11-n的機器資訊至組合特定部102。
組合特定部102,參照組合資訊記憶部101記憶的組合,接收的機器資訊指示的2個以上的機器11-n中,明確指定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圖19的步驟ST53)。 組合資訊記憶部101中,記憶”ABC-0001”的空調裝置及” GP-1234”的電風扇的組合。因此,”ABC-0001”的空調裝置、” GP-1234”的電風扇以及”TV-567”的電視之中,”ABC-0001”的空調裝置及” GP-1234”的電風扇的組合,作為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由組合資訊傳送部103明確指定。 組合特定部102,輸出指示明確指定的組合之組合資訊至組合資訊傳送部103。 組合資訊傳送部103,經由網路17傳送組合資訊至終端裝置15的組合資訊取得部81(圖19的步驟ST54)。
終端裝置15的組合資訊取得部81,從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組合資訊傳送部103,經由網路17接收組合資訊(圖19的步驟ST55)。 組合資訊取得部81,分別輸出組合資訊至顯示處理部82及機器聯合部83。
終端裝置15的顯示處理部82,從組合資訊取得部81取得組合資訊。 顯示處理部82,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呈現組合資訊指示的機器11-n組合之影像(圖19的步驟ST56)。 在此,使顯示器顯示呈現”ABC-0001”的空調裝置及” GP-1234”的電風扇的組合之影像。
終端裝置15的機器聯合部83,從組合資訊取得部81取得組合資訊。 機器聯合部83,根據組合資訊,在2個以上的機器11-n中,辨識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 在此,作為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ABC-0001”的空調裝置及” GP-1234”的電風扇的組合,以機器聯合部83辨識。 機器聯合部83,取得用以實行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之間的聯合控制之聯合應用軟體(圖19的步驟ST57)。 在此,用以實行”ABC-0001”的空調裝置及” GP-1234”的電風扇的聯合控制之聯合應用軟體,以機器聯合部83取得。例如,透過使用者操作操作輸入裝置12,從操作輸入裝置12輸出聯合應用軟體的取得要求時,實行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應用軟體取得也可以。圖15中,省略操作輸入裝置12與機器聯合部83的連接線。又,機器聯合部83,主動取得聯合應用軟體也可以。 聯合應用軟體的取得,例如,可以從”ABC-0001”的空調裝置製造源伺服器或製造源以外第三者的伺服器,或者” GP-1234”的電風扇製造源伺服器或製造源以外第三者的伺服器取得。記憶裝置14事前記憶聯合應用軟體的話,機器聯合部83從記憶裝置14取得聯合應用軟體也可以。
機器聯合部83,利用取得的聯合應用軟體,實行機器11-n之間的聯合控制(圖19的步驟ST58)。 機器11-n之間實行聯合控制(圖19的步驟ST59)。 聯合應用軟體,與控制應用軟體相同,也可以是迷你應用軟體。 又,聯合應用軟體的實行,以機器聯合部83實行也可以,但機器聯合部83,提供聯合應用軟體給實行聯合控制的各個機器11-n,各個機器11-n實行聯合應用軟體也可以。
終端裝置15的顯示處理部82,從組合資訊取得部81取得組合資訊。 顯示處理部82,根據組合資訊,以機器聯合部83辨識實行聯合控制的機器11-n。 顯示處理部82,如圖21所示,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控制實行狀況。 圖21,係顯示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控制的一實行狀況例說明圖。 圖21的例中,根據所謂「冷氣效果最大化情景」的聯合控制程式,”ABC-0001”的空調裝置,以設定溫度27℃、設定濕度40%運轉冷氣時,” GP-1234”的電風扇,作為循環器,進行聯合動作。
圖15的終端裝置15,包括控制部27及機器聯合部83雙方。因此,機器聯合部83,實行2個以上的機器11-n之間的聯合控制時,控制部27有可能接受控制機器11-n。 以機器聯合部83,例如聯合控制”ABC-0001”的空調裝置與” GP-1234”的電風扇時,有可能以控制部27,例如,接受”ABC-0001”的空調裝置控制。 這樣,聯合控制與控制部27的控制重疊時,控制部27比較聯合控制的優先度與本身接受的控制優先度。聯合控制的優先度及本身接受的控制優先度,收納在控制部27的內部記憶體內也可以,從終端裝置15的外部提供也可以。
控制部27,如果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控制優先度,比本身接受的控制優先度高的話,輸出使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控制優先的指令至機器聯合部83。又,控制部27,輸出優先實行聯合控制的主旨通知至顯示處理部82。 機器聯合部83,從控制部27,接受使聯合控制優先的指令時,實行聯合控制。此時,控制部27,取消本身接受的控制或結束實行聯合控制後,實行本身接受的控制。 顯示處理部82,一接到優先實行聯合控制的主旨通知,就產生指示優先實行聯合控制的影像之顯示資料。 顯示處理部82,透過使顯示輸出裝置13輸出顯示資料,如圖22所示,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指示優先實行聯合控制的影像。 圖22,係顯示優先實行聯合控制的一影像例說明圖。
控制部27,如果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控制優先度,在本身接受的控制優先度以下的話,輸出使本身接受的控制優先的指令至機器聯合部83。又,控制部27,輸出優先實行本身接受的控制的主旨通知至顯示處理部82。 機器聯合部83,從控制部27接到使本身接受的控制優先的指令時,就待機直到結束實行控制部27接受的控制。 此時,控制部27實行本身接受的控制。 機器聯合部83,一結束實行控制部27接受的控制,就實行聯合控制。
顯示處理部82,從控制部27接到優先實行本身接受的控制之主旨通知時,實行控制部27接受的控制後,產生指示實行聯合控制的影像之顯示資料。 顯示處理部82,透過使顯示輸出裝置13輸出顯示資料,如圖23所示,實行控制部27接受的控制後,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指示實行聯合控制的影像。 圖23,係顯示實行控制部27接收的控制後,指示實行聯合控制之一影像例說明圖。
圖15所示的終端裝置15中,在2個以上的機器11-n之中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顯示確立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機器11-n組合。即,顯示能夠組合的機器是IoT機器或準IoT機器。但是,這不過是一例,根據使用者操作,包含非IoT機器在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11-n組合內也可以。 例如,包含IoT機器的空調裝置、非IoT機器的電風扇在組合內的情況下,上述空調裝置達到特定條件時,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指示像「電風扇以手動啟動時冷氣效果最大化」的訊息之顯示資料。於是,顯示處理部82,根據上述顯示資料,使顯示器顯示上述訊息也可以。
實施形態3 實施形態3中,顯示處理部82使顯示器顯示呈現使用者持有的機器11-n配置之配置圖,根據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的顯示資料,說明關於轉換顯示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顯示之終端裝置15。
實施形態3的終端裝置15的構成,與實施形態2的終端裝置15的構成相同,顯示實施形態3的終端裝置15的構成圖係圖15。
其次,說明關於實施形態3的終端裝置15的動作。 實施形態3的終端裝置15中,表示使用者持有的機器11-n的配置之配置圖的配置資料記憶在顯示處理部82的內部記憶體中。但是,這不過是一例,例如,透過使用者操作操作輸入裝置12,配置圖的配置資料從終端裝置15的外部提供也可以。
顯示處理部82,根據配置資料,使顯示輸出裝置13的顯示器顯示表示使用者持有的機器配置之配置圖。 又,顯示處理部82,根據顯示資料產生部24產生的顯示資料,實行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11-n的顯示轉換。 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11-n是IoT機器的話,以例如藍色顯示機器11-n,機器11-n是準IoT機器的話,以例如黃色顯示機器11-n,機器11-n是非IoT機器的話,以例如紅色顯示機器11-n。 又,顯示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11-n的控制是否在實行中。
控制部27,如果確立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11-n是與終端裝置15通訊的機器的話,機器11-n由使用者輕擊時,就具備接受控制機器11-n的機能。 控制部27,當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11-n由使用者輕擊時,就實行控制機器11-n。
顯示處理部82,在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11-n之中,如果有機器聯合部83互相聯合控制的複數機器11-n的話,如圖24所示,使配置圖上顯示複數機器11-n中聯合控制的實行狀況。 圖24,係顯示聯合控制的實行狀況顯示例之說明圖。 圖24的例中,”ABC-0001”的空調裝置與” GP-1234”的電風扇聯合動作,聯合動作的狀況以箭頭動畫表示。 又,圖24的例中,顯示機器11-n的燒飯鍋在燒飯中。
又,本揭示中,各實施形態的自由組合或各實施形態的任意構成要素變形,或者各實施形態中任意構成要素的省略是可能的。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揭示,適合於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1:資訊處理系統 11-1~11-N:機器 12:操作輸入裝置 13:顯示輸出裝置 14:記憶裝置 15:終端裝置 16:機器管理伺服器 17:網路 21:機器登錄部 22:機器資訊取得部 23:識別資訊取得部 24:顯示資料產生部 25:顯示處理部 26:通訊確立部 27:控制部 31:機器登錄電路 32:機器資訊取得電路 33:識別資訊取得電路 34:顯示資料產生電路 35:顯示處理電路 36:通訊確立電路 37:控制電路 41:記憶體 42:處理器 51:IoT對應狀況記憶部 52:機器資訊接收部 53:機器識別部 54:識別資訊傳送部 61:IoT對應狀況記憶電路 62:機器資訊接收電路 63:機器識別電路 64:識別資訊傳送電路 71:記憶體 72:處理器 81:組合資訊取得部 82:顯示處理部 83:機器聯合部 91:組合資訊取得電路 92:顯示處理電路 93:機器聯合電路 101:組合資訊記憶部 102:組合特定部 103:組合資訊傳送部 111:組合資訊記憶電路 112:組合特定電路 113:組合資訊傳送電路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資訊處理系統1之構成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終端裝置15之構成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終端裝置15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 [圖4]係終端裝置15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時的電腦硬體構成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之構成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 [圖7]係機器管理伺服器16以軟體或韌體等實現時的電腦硬體構成圖; [圖8]係顯示機器11-n、終端裝置15及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處理程序主要部分之時序表; [圖9]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終端裝置15的處理程序即資訊處理方法之流程圖; [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處理程序之流程圖; [圖11]係顯示對應持有機器11-n的使用者的一「已買物品清單」例說明圖; [圖12]係顯示IoT對應狀況記憶部51記憶的一機器識別用表例說明圖; [圖13]係顯示機器11-n的一識別影像例說明圖; [圖14]係顯示機器11-n的一控制內容例說明圖; [圖15]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終端裝置15之構成圖; [圖16]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終端裝置15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 [圖17]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之構成圖; [圖18]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硬體之硬體構成圖; [圖19]係顯示機器11-n、終端裝置15及機器管理伺服器16的處理程序主要部分之時序表; [圖20]係顯示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一機器組合例說明圖; [圖21]係顯示機器聯合部83的聯合控制的一實行狀況例說明圖; [圖22]係顯示優先實行聯合控制的一影像例說明圖; [圖23]係顯示實行控制部27接收的控制後,指示實行聯合控制之一影像例說明圖;以及 [圖24]係顯示聯合控制的實行狀況顯示例之說明圖。
11-1~11-N:機器
12:操作輸入裝置
13:顯示輸出裝置
14:記憶裝置
15:終端裝置
16:機器管理伺服器
17:網路
21:機器登錄部
22:機器資訊取得部
23:識別資訊取得部
24:顯示資料產生部
25:顯示處理部
26:通訊確立部
27:控制部

Claims (21)

  1. 一種終端裝置,包括: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指示使用者持有的且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識別資訊取得部,透過傳送上述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從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指示上述機器是IoT(物聯網)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以及顯示資料產生部,根據上述識別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產生指示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還是上述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上述顯示資料。
  2. 一種終端裝置,包括: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指示使用者持有的且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識別資訊取得部,透過傳送上述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從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指示上述機器是IoT機器、或滿足某條件的話是對應IoT的準IoT機器、或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顯示資料產生部,根據上述識別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產生指示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上述準IoT機器或上述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上述顯示資料。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顯示處理部,根據上述顯示資料產生部產生的顯示資料,使顯示器顯示呈現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上述準IoT機器或上述非IoT機器的影像。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通訊確立部,如果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或滿足上述條件的準IoT機器的話,確立上述機器與上述終端裝置的通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控制部,接受控制由上述通訊確立部確立與上述終端裝置通訊的機器,控制上述機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取得由上述通訊確立部確立與上述終端裝置通訊的機器之控制用應用軟體,接受控制上述機器時,實行上述控制用應用軟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取得的控制用應用軟體,係能夠控制屬於確立與上述終端裝置通訊的機器所屬的機器種類之複數機器的共用控制應用軟體。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組合資訊取得部,由上述通訊確立部確立與上述終端裝置通訊的機器在2個以上的話,透過傳送指示各個機器的機器資訊至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從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指示在2個以上的機器之中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組合之組合資訊;以及機器聯合部,實行上述組合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組合資訊指示的組合相關之機器之間的聯合控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機器聯合部,取得用以實行上述組合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組合資訊指示的組合相關之機器之間的聯合控制之聯合應用軟體,實行上述聯合應用軟體。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顯示處理部,使上述顯示器顯示上述機器聯合部的聯合控制實行狀況。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如果以上述機器聯合部實行聯合控制的機器與以上述控制部接受控制的機器重疊,上述機器聯合部的聯合控制優先度比上述控制部接受的控制優先度更高的話,上述機器聯合部的聯合控制優先,上述聯合控制優先度在上述控制部接受的控制優先度以下的話,上述控制部接受的控制優先。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顯示處理部,當上述機器聯合部的聯合控制優先時,使上述顯示器顯示優先實行上述聯合控制的主旨,上述控制部接受的控制優先時,實行上述控制部接受的控制後,使上述顯示器顯示實行上述聯合控制的主旨。
  13. 如請求項3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顯示處理部,使上述顯示器顯示呈現上述使用者持有的機器配置之配置圖,根據上述顯示資料產生部產生的顯示資料,轉換顯示上述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通訊確立部,如果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或滿足上述條件的準IoT機器的話,確立上述機器與上述終端裝置的通訊;以及控制部,接受控制上述通訊確立部確立與上述終端裝置通訊的機器,控制上述機器;其中,上述控制部,當上述配置圖內包含的上述機器被輕擊時,就接受控制上述機器。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組合資訊取得部,由上述通訊確立部確立與上述終端裝置通訊的機器在2個以上的話,透過傳送指示各個機器的機器資訊至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從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指示在2個以上的機器之中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組合之組合資訊;以及機器聯合部,實行上述組合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組合資訊指示的組合相關之機器之間的聯合控制;其中,上述顯示處理部,在上述配置圖內包含的機器之中,如果有上述機器聯合部實行聯合控制的複數機器的話,使上述配置圖上顯示上述複數機器中聯合控制的實行狀況。
  16. 一種機器管理伺服器,包括:機器資訊接收部,從終端裝置,接收指示使用者持有的且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機器識別部,根據上述機器資訊接收部接收的上述機器資訊,識別上述機器是IoT(物聯網)機器還是非IoT機器,輸出指示上述機器是上述IoT(物聯網)機器還是上述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以及識別資訊傳送部,傳送上述機器識別部輸出的上述識別資訊至上述終端裝置。
  17. 一種機器管理伺服器,包括:機器資訊接收部,從終端裝置,接收指示使用者持有的且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機器識別部,根據上述機器資訊接收部接收的上述機器資訊,識別上述機器是IoT機器、或滿足某條件的話是對應IoT的準IoT機器、或是非IoT機器,輸出指示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上述準IoT機器、或上述非IoT機器之識別資訊;以及 識別資訊傳送部,傳送上述機器識別部輸出的上述識別資訊至上述終端裝置。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機器管理伺服器,其特徵在於:當上述機器資訊接收部從上述終端裝置接收2個以上的機器中分別的上述機器資訊時,包括:組合特定部,根據上述機器資訊接收部接收的分別的上述機器資訊,在上述2個以上的機器中,明確指定能夠聯合互相控制的機器組合;以及組合資訊傳送部,將指示上述組合特定部明確指定的組合之組合資訊,傳送至上述終端裝置。
  19.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包括: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指示使用者持有的且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機器管理伺服器,接收指示上述機器的機器資訊,根據上述機器資訊,辨識上述機器是IoT機器還是非IoT機器,傳送指示上述機器是IoT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識別資訊取得部,透過傳送上述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機器資訊至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從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上述識別資訊;以及顯示資料產生部,根據上述識別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產生指示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還是上述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上述顯示資料。
  20.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指示使用者持有的且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識別資訊取得部透過傳送上述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從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指示上述機器是IoT(物聯網)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 顯示資料產生部根據上述識別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產生指示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還是上述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上述顯示資料。
  21. 一種資訊處理程式,用以使電腦實行下列程序:機器資訊取得程序,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指示使用者持有的且已登錄的機器之機器資訊;識別資訊取得程序,識別資訊取得部透過傳送上述機器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機器資訊至機器管理伺服器,從上述機器管理伺服器取得指示上述機器是IoT(物聯網)機器還是非IoT機器的識別資訊;顯示資料產生程序,顯示資料產生部根據上述識別資訊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產生指示上述機器是上述IoT機器還是上述非IoT機器的顯示資料,輸出上述顯示資料。
TW110115068A 2021-02-08 2021-04-27 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TWI833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4483 WO2022168292A1 (ja) 2021-02-08 2021-02-08 端末装置、機器管理サーバ、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PCT/JP2021/004483 2021-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915A TW202232915A (zh) 2022-08-16
TWI833075B true TWI833075B (zh) 2024-02-21

Family

ID=8274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5068A TWI833075B (zh) 2021-02-08 2021-04-27 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9404A1 (zh)
JP (1) JP7345693B2 (zh)
KR (1) KR102645321B1 (zh)
CN (1) CN116762063A (zh)
DE (1) DE112021006382T5 (zh)
TW (1) TWI833075B (zh)
WO (1) WO2022168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08467A1 (en) * 2022-03-24 2023-09-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ome Gateway Monitoring for Vulnerable Home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0815A (zh) * 2016-01-15 2016-06-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风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179199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ally-Enabled Interactions with Obje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1964B2 (ja) 2011-12-15 2015-06-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機器管理方法および機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US9131266B2 (en) * 2012-08-10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hoc media presentation based upon dynamic discovery of media output devices that are proximate to one or more users
US9900171B2 (en) * 2013-02-25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to discover, configure, and leverage relationships i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networks
US20140244997A1 (en) * 2013-02-25 2014-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ergency mode for iot devices
KR20160143863A (ko) * 2014-05-29 2016-12-14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기 제어 시스템, 기기 제어 장치,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비일시적 기록 매체
GB201703218D0 (en) * 2017-02-28 2017-04-12 Univ Surre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interaction with remote devices
SG10201913257UA (en) * 2017-03-02 2020-02-27 Univ Singapore Technology & Desig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identity of an unknown internet-of-things (iot)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9009595A (ja) * 2017-06-23 2019-01-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集約装置、集約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73952B2 (ja) * 2018-07-09 2022-05-24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収集方法
JP2020057964A (ja) * 2018-10-03 2020-04-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サーバ、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87029B1 (ko) * 2018-11-01 2023-10-10 엔에이치엔 주식회사 Iot 시스템과 무선충전수신장치의 연결을 수립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20118377A1 (en) * 2018-12-14 2020-06-18 Newsouth Innovations Pty Limited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monitoring network behaviour of internet-of-things (iot) devices
KR20190094128A (ko) * 2019-07-23 2019-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IoT 기기 정보 제공 방법, IoT 기기 정보 제공 장치 및 지능형 컴퓨팅 디바이스
JP2020110006A (ja) * 2020-03-23 2020-07-16 デルタ電子株式会社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9199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ally-Enabled Interactions with Objects
CN105650815A (zh) * 2016-01-15 2016-06-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风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5693B2 (ja) 2023-09-15
CN116762063A (zh) 2023-09-15
KR102645321B1 (ko) 2024-03-07
US20230379404A1 (en) 2023-11-23
DE112021006382T5 (de) 2023-11-16
JPWO2022168292A1 (zh) 2022-08-11
KR20230118702A (ko) 2023-08-11
WO2022168292A1 (ja) 2022-08-11
TW202232915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8911B2 (en) Arrangement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9105180B2 (en) Touch-sensitive wireless device and on screen display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a system
US9137292B2 (en) Remote management of DLNA system
US2007025871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nding internet protocol remote control to non-internet protocol devices
KR20130035716A (ko) 전자기기들의 그룹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전자기기 관리 시스템
US9514641B2 (en) Smart remote control
WO2012169157A1 (ja) 被サポート装置、サポート装置、機器間ガイドシステム、記録媒体、及び集積回路
US20070101381A1 (en) IP remote
US20190289243A1 (en) Signal command translation
TWI833075B (zh) 終端裝置、機器管理伺服器、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US20220239523A1 (en) Universal virtual remote control for smart devices
US20060142991A1 (en) Remote USB network device control
JP7292593B2 (ja) 管理サーバ、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736089B1 (ko) 네트워크 장치의 연결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장치
EP2775668A2 (en) Display apparatus, server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CN111314756A (zh) 电子装置和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
JP2010062717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装置、電気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WO202208551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電子機器、通信モジュール、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50901A (ja) 機器登録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端末
KR20030080279A (ko)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제어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