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0770B - 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770B
TWI830770B TW108130053A TW108130053A TWI830770B TW I830770 B TWI830770 B TW I830770B TW 108130053 A TW108130053 A TW 108130053A TW 108130053 A TW108130053 A TW 108130053A TW I830770 B TWI830770 B TW I8307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beam
electron
anode
intermediate electrode
photocath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9259A (zh
Inventor
飯島北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光電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光電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光電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9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77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00Details of 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or of ion trap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3/14Arrangements for focusing or reflecting ray or be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6Electron sources; Electron guns
    • H01J37/073Electron guns using field emission, photo emission, or secondary emission electron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4Photo-emissive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00Details of 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or of ion trap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3/02Electron guns
    • H01J3/021Electron guns using a field emission, photo emission, or secondary emission electron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46Control electrodes, e.g. grid;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00Details of 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or of ion trap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3/14Arrangements for focusing or reflecting ray or beam
    • H01J3/18Electrostatic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2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one or more output electrodes which may be impacted selectively by the ray or beam, and onto, from, or over which the ray or beam may be deflected or de-focused
    • H01J31/04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one or more output electrodes which may be impacted selectively by the ray or beam, and onto, from, or over which the ray or beam may be deflected or de-focused with only one or two output electrodes with only two electrically independant groups 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6Electron sources; Electron gu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4Photoemissive electrodes
    • H01J2201/34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63Electron sources
    • H01J2237/06325Cold-cathode sources
    • H01J2237/06333Photo emiss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 Welding Or Cutting Using Electron Beams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在於提供一種在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後,可將電子束的焦點調整至短焦點側以及長焦點側的裝置。
本發明係藉由一種電子槍而可解決上述的課題,其係一種包括光電陰極以及陽極的電子槍,並進一步包括配置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的中間電極。該中間電極係具有使自該光電陰極射出之電子束通過的電子束通過孔,且於該電子束通過孔中係形成有漂移空間。該漂移空間係在透過施加電壓而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形成電場時,得以忽略該電場的影響。

Description

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已知有搭載光電陰極(photocathode)的電子槍、包含該電子槍的電子顯微鏡、自由電子雷射(free electron laser;FEL)加速器、檢查裝置等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以下將自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卸下電子槍的裝置記載為「合作夥伴裝置(partner device)」)(參照發明專利文獻1)。
具備電子槍的裝置係以獲得明亮的影像及高解析度者為佳。為此,首先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時或交換電子槍時,為了使由電子槍射出的電子束與合作夥伴裝置的電子光學系統(electron optical system)之光軸一致,一般會進行調整電子束的入射軸之作業。又,除了電子束的入射軸之調整外,為了使電子束聚焦在合作夥伴裝置的預定位置,一般亦進行調整焦點位置的作業。
作為調整電子束的焦點位置之方法,除了調整電子槍的安裝位置之外,已知在光電陰極與陽極(anode)之間設置韋乃特(Wehnelt)電極(參照發明專利文獻2及發明專利文獻3)。藉由施加電壓於韋乃特電極,可集中(narrow down)自光電陰極射出的電子束,其結果在於,相較於未使用韋乃特電極的情況,可將焦點位置移到電子槍側。
[先前技術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5/008561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1/034086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02-539633號公報。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韋乃特電極,在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後,可在固定電子槍的狀態下改變電子槍的焦點位置。但依據電子槍的搭載位置,亦有欲將焦點控制在自電子槍遠離的方向(以下亦記載為「長焦點側」)之情況。然而,本發明人等發現在使用韋乃特電極時係存在以下的問題。
(1)韋乃特電極係使用於為了將焦點位置透過在施加電壓時集中電子束而調整至電子槍側(以下亦記載為「短焦點側」)。因此,通常只能調整至短焦點側。
(2)當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時,施加在韋乃特電極的電壓之上下限值的中間值左右之施加電壓的狀態係假定為初期設定。此情況下,藉由調整施加在韋乃特電極的電壓值,在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後,在原理上可將電子束的焦點調整至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然而,韋乃特電極係透過在電極上施加電壓所產生的電場(electric field)而集中電子束。為此,僅有在電子束通過韋乃特電極之時才能調整電子束的寬度,故即便可以調整焦點位置至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調整的範圍也很窄。
(3)目前,在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後,將電子束的焦點調整至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換言之係調整至兩個不同方向的方法(裝置),只知道有韋乃特電極。
本發明人等在致力於研究之時,新研發出藉由(1)在光電陰極與陽極之間設置中間電極、(2)於該中間電極中設置有形成了透過施加電壓而在光電陰極與陽極之間形成電場時,能夠忽略電場的影響之漂移空間(drift space)的電子束通過孔、(3)將由光電陰極射出的電子束通過形成有漂移空間的電子束通過孔而射出至陽極側時,在漂移空間內擴展電子束的寬度之新方法(裝置),而可將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至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方向。
在此,本發明所揭示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了能夠將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至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方向的新穎裝置(方法)之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本發明所揭示的其他任意附加的功效係在【實施方式】中更為明 瞭。
本發明係有關於以下所述之一種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1)一種電子槍,其包括:
光電陰極;以及
陽極;
其中該電子槍係進一步包括:
中間電極,其配置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
其中該中間電極係具有:
電子束通過孔,其使自該光電陰極射出之電子束通過;
其中,於該電子束通過孔中係形成有漂移空間,其在透過施加電壓而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形成電場時,得以忽略該電場的影響。
(2)如上述(1)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
當該中間電極界定為下列時,係具有D/(a/2+b/2)大於1之關係式:
該電子束通過孔的中心軸方向之長度為D;
該電子束通過孔的電子束之入口的剖面長為a;
該電子束通過孔的電子束之出口的剖面長為b。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驅動部,該驅動部係用以將該中間電極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向該電子束通過孔的中心軸方向 驅動。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該中間電極的該電子束通過孔之中心軸方向的長度D係可變。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電源,該電源係使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形成電場,且施加電壓於該中間電極。
(6)如上述(5)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當界定該光電陰極的電壓為第1電壓,該陽極的電壓為第2電壓時,該電源係可在較該第1電壓相對為正,且較該第2電壓相對為負的範圍內向該中間電極施加電壓。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驅動部,該驅動部係用以將該光電陰極及/或該陽極朝向該電子束通過孔的中心軸方向驅動。
(8)一種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包括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電子槍,該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自由電子雷射加速器、電子顯微鏡、電子射線全像術裝置、電子射線圖案化裝置、電子射線繞射裝置、電子射線檢查裝置、電子射線金屬層積造型裝置、電子射線微影術裝置、電子射線加工裝置、電子射線硬化裝置、電子射線滅菌裝置、電子射線殺菌裝置、電漿產生裝置、原子狀元素產生裝置、旋轉偏極電子射線產生裝置、陰極發光裝置或逆光子放射攝譜術裝置。
(9)一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係包括:
電子束射出步驟,係自光電陰極朝向陽極射出電子束;
漂移空間通過步驟,係使自該光電陰極射出的電子束形成於中間電極的電子束通過孔,且使可忽略透過施加電壓而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 之間形成的電場之影響;以及
電子束會聚步驟,係該漂移空間通過步驟後的電子束朝向該陽極會聚。
(10)一種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係在自上述(9)所記載的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之電子束射出步驟(ST1)至電子束會聚步驟(ST3)之間包括:
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
藉由本發明的揭示,即便是在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之後,亦可將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至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方向。
1‧‧‧電子槍
2‧‧‧中間電極
2a‧‧‧中間電極第1部位
2b‧‧‧中間電極第2部位
3‧‧‧陰極、光電陰極
4‧‧‧陽極
5‧‧‧光電陰極收容容器
5h‧‧‧電子束通過孔
5m‧‧‧處理材料
6‧‧‧電源
6a‧‧‧第1電源
6b‧‧‧第2電源
7‧‧‧光源
8a‧‧‧第1電阻
8b‧‧‧第2電阻
9‧‧‧驅動部
9a‧‧‧馬達
9b‧‧‧齒條
21‧‧‧電子束通過孔
22‧‧‧電子束的入口
23‧‧‧電子束的出口
24‧‧‧漂移空間
a‧‧‧直徑、長軸、剖面長
B‧‧‧電子束
b‧‧‧直徑、長軸、剖面長
CB‧‧‧真空腔
D‧‧‧電子束通過孔的中心軸方向之長度
E‧‧‧電子射線應用裝置
EF‧‧‧電場
EL‧‧‧等位線
ELV‧‧‧法向力
F‧‧‧焦點位置
L‧‧‧激發光
ST1‧‧‧電子束射出步驟
ST2‧‧‧漂移空間通過步驟
ST3‧‧‧電子束會聚步驟
X、X’‧‧‧X軸方向
Y、Y’‧‧‧Y軸方向
圖1係顯示電子槍1以及搭載電子槍1的裝置之示意圖。
圖2係顯示電子槍1以及搭載電子槍1的裝置之示意圖。
圖3係用以說明中間電極2的概要之圖式。
圖4係用以說明藉由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設置具有漂移空間24的中間電極2,而得以調整焦點距離的原理之圖式。
圖5係用以說明藉由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設置具有漂移空間24的中間電極2,而得以調整焦點距離的原理之圖式。
圖6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1之概要的圖式。
圖7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2之概要的圖式。
圖8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3之概要的圖式。
圖9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3之概要的圖式。
圖10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4之概要的圖式。
圖11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5之概要的圖式。
圖12係用以說明電子束射出方法之實施態樣的圖式。
圖13係用以說明實施例1之圖式。
圖14係用以說明實施例2之圖式。
圖15係用以說明實施例3之圖式。
以下邊參照圖式,邊詳細說明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此外,於本說明書中,對於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係標上相同或是類似的符號。然後,對於標上相同或是類似符號的構件,有省略重複說明的情況。
[電子槍的實施態樣]
參考圖1來說明電子槍的構造示例之概要。圖1係顯示電子槍1以及搭載電子槍1的合作夥伴裝置E之示意圖。
電子槍1的實施態樣係至少具備中間電極2、光電陰極3以及陽極4。再者,亦可因應需求而使具備電源6及光源7作為構成電子槍1的元件。此外,電源6及光源7亦可在使電子槍1作動時額外安裝。
中間電極2係具有使自光電陰極3射出之電子束通過的電子束通過孔21。又,在電子束通過孔21中係形成有能夠忽略在光電陰極3與陽極4之間的電壓差所形成的電場之影響的漂移空間。有關於中間電極2的詳細構造係於下文作說明。
於圖1所記載的示例中,中間電極2、光電陰極3、陽極4係配置在真空腔CB內。光電陰極3係因應由光源7照射的激發光L之受光而射出電子束B。更具體而言,光電陰極3中的電子係藉由激發光L被激發,受到激發的電子再由光電陰極3射出。射出的電子係藉由透過陽極4及陰極3所形成的電場而形成電子束B。此外,有關於本說明書中「光電陰極」與「陰極」之記載,雖然在表示射出電子束的意思之情況下係記載為「光電陰極」,而在表示「陽極」的相對極之意思的情況下係記載為「陰極」,但有關於符號,不論是「光電陰極」或「陰極」係在任何情況皆使用3。
於圖1所記載的示例中,雖然激發光L係自光電陰極3的正面照射,但取而代之,亦可使激發光L自光電陰極3的背面照射。又,於圖1所記載的示例中,光電陰極3係配置在具備電子束通過孔5h之光電陰極收容容器5內。在光電陰極收容容器5內,亦可配置有為了進行光電陰極3的EA(electron affinity;電子親和力)表面處理(換言之,降低電子親和力之處理)的處理材料5m。
用於形成光電陰極3的光電陰極材料只要能夠透過照射激發光而射出電子束者即可,而不特別限制,可列舉需EA表面處理的材料、不需EA表面處理的材料等。作為需EA表面處理的材料係可列舉如:III-V族半導體材料、II-V族半導體材料等。具體而言係可列舉:AlN、Ce2Te、GaN、一種以上的鹼金屬與Sb之化合物、AlAs、GaP、GaAs、GaSb、InAs等,及其等之混晶等。作為其他示例係可列舉金屬,具體而言可列舉:Mg、Cu、Nb、LaB6、SeB6、Ag等。透過將該光電陰極材料進行EA表面處理即可製作光電陰極3,該光電陰極3不僅藉由半導體的隙能(gap energy)所對應的近紫外-紅外光波長區域而變得可選擇激發光,亦藉由半導體之材料或結構的選擇而使電子束的用途所對應的電子束源(electron beam source)性能(量子產率(quantum yield)、耐久性、單色性(monochromaticity)、時間反應性(time responsiveness)、旋轉偏極(spin polarization)度)變得可能。
再者,作為不需EA表面處理的材料係可列舉如:Cu、Mg、Sm、Tb、Y等單一金屬,亦或是合金、金屬化合物,或是鑽石、WBaO、Cs2Te等。不需EA表面處理的光電陰極係利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參照日本發明專利第3537779號)製作即可。當使用不需EA表面處理的光電陰極作為光電陰極3的情況下,則可不必配置光電陰極收容容器5。
陽極4只要是可和陰極3形成電場者則不特別限制,可使用在電子槍領域中一般被使用的陽極。
在電子槍1的實施態樣中,只要可由陰極3朝向陽極4射出電子束B,則不特別限制電源的配置。例如當規定陰極3的電壓為第1電壓、陽極4的電壓為第2電壓時,只要能夠滿足以下的條件即可:
(1)透過以第2電壓較第1電壓相對為正的方式設置電位差,而使陰極3與陽極4之間形成電場;
(2)於中間電極2中,在較第1電壓相對為正且較第2電壓相對為負的範圍內施加電壓。
此外,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只要是在較第1電壓相對為正且較第2電壓相對為負的範圍內,亦可為可變的。
更具體而言,於圖1所示之示例中,係具備第1電源6a及第2電源6b之兩個電源。於圖1所示之示例中,可透過利用第1電源6a向陰極3(「光電陰極3」或是「光電陰極3+光電陰極收容容器5」)施加電壓,使陰極3與陽極4之間產生電位差而形成電場。又,可利用電2電源6b向中間電極2施加電壓。
再者,於圖2所示之示例中,係顯示所具備的電源6之一示例。於圖2所示之示例中,係在連接電源6與中間電極2之電路中設置第1電阻8a,且在連接電源6與陽極4之電路之較朝向中間電極2的電路分支點之靠近陽極4側,設置第2電阻8b。第1電阻8a及第2電阻8b的電阻值係以下列方式適當調整即可。
(1)透過以第2電壓較第1電壓相對為正的方式設置電位差,而使陰極3與陽極4之間形成電場;
(2)於中間電極2中,在較第1電壓相對為正且較第2電壓相對為負的範圍內施加電壓。
再者,第1電阻8a及第2電阻8b可為固定電阻亦可為可變電阻。
此外,雖然省略圖示,但亦可具備向陰極3施加電壓之電源、向中間電極2施加電壓之電源以及向陽極4施加電壓之電源,亦即三個電源6。電源6係可使用在電子槍領域中一般被使用的電源。
電源7係只要是可透過向光電陰極3照射激發光L而射出電子束B者則不特別限制。光源7係可列舉如:高輸出(瓦特級)、高頻率(數百MHz)、超短脈衝雷射光源、價格相對低廉之雷射二極體、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照射之激發光L不論是脈衝光或連續光皆可,只要根據目的適當調整即可。於圖1所記載的示例中,光源7係配置在真空腔CB外。取而代之,亦可將光源7配置在真空腔CB內。
(中間電極2之概要)
參照圖3對中間電極2的概要作說明。圖3A係陰極3、中間電極2、陽極4的概要剖面圖。圖3B係圖3A的X-X’剖面圖。圖3C係圖3A的Y-Y’剖面圖。於圖3所示之示例中,中間電極2係形成中空的圓筒。中間電極2的內部係形成有讓自光電陰極3射出的電子束通過的電子束通過孔21,且在電子束通過孔21的光電陰極3側係形成有電子束的入口22,並在電子束通過孔21的陽極4側係形成有電子束的出口23。如圖3A所示,透過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以產 生電位差的方式施加電壓,並亦在中間電極2施加電壓,係在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以及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產生電場EF。
然而,產生的電場EF對空隙內的電子束的運動所強力波及之影響的範圍在空隙的開口部為圓形的情況下,係將該圓作為最大剖面所包含的球內。換言之,在將圖3B所示的電子束之入口22的直徑規定為a的情況下,以電子束通過孔21的電子束之入口22的中心作為球心之半徑a/2的球內,會強力受到產生的電場EF之影響。同樣地,在將圖3C所示的電子束的出口23之直徑規定為b的情況下,以電子束通過孔21的電子束之出口23的中心作為球心之半徑b/2的球內,會受到產生的電場EF之影響。因此,在將電子束通過孔21的中心軸方向的長度規定為D的情況下,當D/(a/2+b/2)大於1時,在電子束通過孔21內係形成有不受電場EF之影響的漂移空間24。此外,於本說明書中,「中心軸方向」係指連結電子束的入口22之中心與電子束的出口23之中心的方向。
如上所述,當D/(a/2+b/2)大於1時,會形成漂移空間24。雖然只要D/(a/2+b/2)大於1則不特別限制,但為了擴大焦點位置的調整範圍,漂移空間24具有一定的長度者為佳,例如1.5以上、2以上、3以上、4以上、5以上等,適當地設定即可。另一方面,只要是在由光電陰極3射出的電子束能夠通過電子束通過孔21的範圍內,則D/(a/2+b/2)不特別具有上限。然而,若是D/(a/2+b/2)過大的話,換言之,若是電子束通過孔21的長度D過長的話,會有電子槍1的尺寸變大的問題。因此,由裝置設計上的觀點來看,D/(a/2+b/2) 係在1000以下為佳,並根據需求適當地設定為500以下、100以下、50以下等即可。
此外,在圖3所示之示例中,雖然中間電極2為中空的圓筒形,而電子束通過孔21為圓錐形,但只要中間電極2具有電子束通過孔21,且讓漂移空間24形成,則不特別限制其形狀。例如電子束通過孔21的剖面亦可為多邊形,而此情況下,只要將「a」和「b」作為多邊形的外接圓之直徑即可。在此情況下,只要將連結了外接圓的中心的線作為「中心軸方向」即可。再者,在電子束通過孔21的剖面為橢圓的情況下,只要將「a」和「b」作為橢圓的長軸即可。在此情況下,只要將連結了長軸的中間點的線作為「中心軸方向」即可。又,在圖3A所示的示例中,雖然電子束的入口22小於出口23,換言之,呈a<b的關係,但a與b的關係亦可為a=b或是a>b。又,在圖3A所示的示例中,雖然連結了電子束的入口22與出口23的線在剖面視下呈直線,但亦可在剖面視下呈非直線。例如,亦可使電子束通過孔21的中央部之剖面(形成漂移空間的部分之剖面)的長度大於a和b,而使電子束通過孔21略呈桶狀。此外,雖然電子束的寬度會在漂移空間24內增大,但寬度增加的電子束以不碰撞到電子束通過孔的壁面者為佳。為此,電子束通過孔21的剖面之大小,係依據焦點位置的調整範圍來計算欲增大的電子束之寬度加以適當地決定即可。
雖然中間電極2只要配置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即可,但若中間電極2的配置位置太靠近陰極3或陽極4的話,換言之,若超過放電極限的話,電子 束會變得無法飛行。因此,中間電極2只要配置在和陰極3與陽極4的距離不超過放電極限即可。
又,在圖3所示的示例中,雖然中間電極2係以單一構件形成,但只要陰極3與陽極4之間所形成的電場EF不會從電子束的入口22及出口23以外的部分進入電子束通過孔21的話,中間電極2亦可係組合有複數個構件之分割結構。
製作中間電極2的材料只要是導體則不特別限制,可列舉SUS規格(Steel Special Use Stainless)之不鏽鋼等金屬。
參照圖4及圖5來說明藉由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設置具有漂移空間24之中間電極2而可調整焦點距離的原理。圖4係用以說明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原理之圖式。圖5係用以說明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原理之圖式。
基於以下原理,已知當電子束通過電場時會自電場受力。
原理1:電子束係自其中心軸越向外側的部位,受力越強。
原理2:電子束係在單位長度上,跨過越多的等位線(equipotential line),受力越強。
原理3:當電子束跨過等位線時,其行進方向的能量越大,則垂直方向(相對於行進方向)的受力變小。
電子束的形狀係基於上述原理並依據受力之總和而決定。亦即,藉由調整透過上述原理的受力之平衡,而得以成形電子束形狀,其結果係可調整焦點位置。
首先,參照圖4來說明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原理。如圖4A所示,在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係因電位差而產生電場EF。此時,在電場EF內係形成等位線EL,且相對於等位線EL係產生法向力(normal force)ELV。亦即,電子束係受此法向力ELV之影響。
接著係針對自中間電極2朝向陽極4所射出的電子束進行會聚之動作作說明。如圖4A所示,雖然在中間電極2的電子束出口中,等位線EL會進入中間電極2的空隙內,但隨著偏離中心軸方向,法向力ELV的角度係相對於中心軸方向由平行變成具有一角度。換言之,雖然等位線EL與中心軸方向相交的部分之法向力ELV會賦予相對於電子束呈直行方向的力,但越是偏離相交的部分,則會根據法向力ELV的向量分布(vector component),將電子束向中心軸方向集中的力也會越大。因此,由於剛通過漂移空間24的電子束寬度越大,則相對於電子束所賦予的向中心軸方向集中的力也會越大(原理1),而使焦點成為在短焦點側。
接著係針對剛通過漂移空間24的電子束寬度之大小相同的情況下之焦點位置的第1調整例作說明。圖4B係顯示雖然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距離相同,但改變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電位差之示例。如圖4B所示,當使中 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電位差大於圖4A時,隨著所產生的電場變大,等位線EL的密度也變大。換言之,施加在電子束的力會變大(原理2)。因此,將藉由通過漂移空間24而使寬度變大的電子束向中心軸方向集中的力,會變成大於圖4A所示之示例,且焦點向短焦點側移動。反之,當使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電位差小於圖4A時,則焦點向長焦點側移動。
圖4C係顯示有關於剛通過漂移空間24的電子束寬度之大小相同的情況下之焦點位置的第2調整例。圖4C係顯示雖然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電位差相同,但改變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之示例。如圖4C所示,當使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短於圖4A時,等位線EL的密度會變大。換言之,係以相較於圖4A的短時間(短距離),對電子束施加向中心軸方向集中的力。因此,由於將藉由通過漂移空間24而使寬度變大的電子束向中心軸方向集中之每一單位距離的力,會變成大於圖4A所示之示例(原理2),而使焦點向短焦點側移動。反之,當使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長於圖4A時,則焦點向長焦點側移動。
接著參照圖5來說明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原理。如圖5A所示,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係因電位差而產生電場EF。此時,同於圖4A,在電場EF內係形成等位線EL,且相對於等位線EL係產生法向力ELV。亦即,射出的電子束係受此法向力ELV之影響。
接著係針對自陰極3射出的電子束進入中間電極2時之電子束的寬度之 第1調整例作說明。圖5B係顯示雖然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距離相同,但改變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電位差之示例。如圖5B所示,當使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電位差大於圖5A時,隨著所產生的電場變大,等位線EL的密度也變大。換言之,由於行進方向的能量變大,故垂直方向(相對於行進方向)所受的力會變小(原理3)。亦即,欲使電子束擴展的力會變小。此時,雖然基於原理2亦會受到欲擴展電子束的力,但比起此影響,因使原理3更佔優勢的條件(電位差、電極間距離),故使圖5B所示之示例中自陰極3射出的電子束進入中間電極2時的寬度會變成小於圖5A所示之示例。
反之,當使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電位差小於圖5A時,由於沿著中心軸方向直行的力會變成小於圖5A所示之示例,故垂直方向(相對於行進方向)所受的力會變大(原理3)。亦即,因欲使電子束擴展的力會變大,故電子束會更寬於圖5A所示之示例。然後,隨著漂移空間24內未產生電場,具有在漂移空間24的入口擴展的方向之能量的電子束之寬度,係在漂移空間24內變得更大。
接著係針對自陰極3射出的電子束進入中間電極2時之電子束的寬度之第2調整例作說明。圖5C係顯示雖然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電位差相同,但改變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距離之示例。如圖5C所示,當使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距離短於圖5A時,等位線EL的密度會變大。換言之,由於行進方向的能量變大,故垂直方向(相對於行進方向)所受的力會變小(原理3)。亦即,欲使電子束擴展的力會變小。此時,雖然基於原理2亦會受到欲擴展電 子束的力,但比起此影響,因使原理3更佔優勢的條件(電位差、電極間距離),故使圖5C所示之示例中自陰極3射出的電子束進入中間電極2時的寬度會變成小於圖5A所示之示例。
反之,當使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距離長於圖5A時,隨著等位線EL的密度變小,沿著中心軸方向直行的力亦會變成小於圖5A所示之示例。在此情況下,垂直方向(相對於行進方向)所受的力會變強(原理3)。亦即,欲使電子束擴展的力會變大。藉此,電子束的寬度會變成更寬於圖5A所示之示例。然後,隨著漂移空間24內未產生電場,具有在漂移空間24的入口擴展的方向之能量的電子束之寬度,係在漂移空間24內變得更大。
再者,雖然省略詳細的說明,但當漂移空間24越長,電子束在通過漂移空間24的期間,其寬度也會越大。因此,本說明書所記載的電子槍係藉由下列組合: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EL之密度的調整(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距離的調整、電位差的調整)、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EL之密度的調整(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距離的調整、電位差的調整),以及漂移空間24之長度的調整,而使電子槍在搭載至合作夥伴裝置後,能夠將焦點位置適當地調整至長焦點側及短焦點側之任一方向。
接著係針對焦點位置的調整之各種實施態樣作說明。
(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1)
圖6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1之概要的圖式。在圖6中,係 顯示以一定的電壓差施加於陰極3和陽極4,並藉由改變施加於中間電極2的電壓值而調整焦點位置的示例。如圖6A至圖6C所示,將陰極3的電壓設定為-50kV、陽極4的電壓設定為0kV,而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係在圖6A中為-20kV、在圖6B中為-30kV、在圖6C中為-40kV。如此一來,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電壓差係在圖6A中會是30kV、在圖6B中會是20kV、在圖6C中會是10kV。亦即,若使施加於中間電極2的電壓越接近陰極3的電壓的值,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電位差也會越小。然後,隨著電位差越小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亦越小,使得自光電陰極3射出的電子束B係由圖6A至圖6C依序變得越容易朝向中間電極2擴展。更進一步地,隨著在中間電極2中形成有漂移空間,使得易擴展的電子束B係在漂移空間內更為擴展。
另一方面,隨著陰極3與陽極4呈一定的電位差,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電位差會與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電位差相反。亦即,隨著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電位差由圖6A至圖6C依序變大,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亦依序變大。更進一步地,隨著從漂移空間離開的電子束寬度由圖6A至圖6C依序變大,從中間電極2離開的電子束B亦相較於圖6A,係圖6C所示之示例較易被會聚。亦即,當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電位差越大,亦越能夠將焦點位置F移動至短焦點側。如上所述,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1中,不須變更陰極3、中間電極2以及陽極4的配置,僅需改變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即可調整焦點位置F。
(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2)
圖7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2之概要的圖式。在圖7中,係顯示使陰極3與陽極4之間的電壓差以及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值呈一定,且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具備將中間電極2向電子束通過孔21的中心軸方向驅動的驅動部9之示例。雖然在圖7所示之示例中,係顯示藉由將馬達9a固定於中間電極2,將固定在馬達9a的軸之小齒輪接合(engage)至齒條9b的齒條與小齒輪(rack and pinion)結構而驅動中間電極2之示例,但只要能夠將中間電極2向中心軸方向驅動,則不特別限制驅動部9。
在圖7所示的示例中,隨著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變更中間電極2的位置,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距離、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也會改變。另一方面,隨著陰極3與陽極4的電位差以及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呈一定,藉由變更中間電極2的位置,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以及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也會改變。更具體而言,雖然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電位差相同,但隨著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由圖7A至圖7C依序變小,電子束B也變得越容易擴展。更進一步地,隨著在中間電極2中形成有漂移空間,使得易擴展的電子束B係在漂移空間內更為擴展。
另一方面,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會與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相反。亦即,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係由圖7A至圖7C依序變大。更進一步地,隨著從漂移空間離開的電子束寬度由圖7A至圖7C依序變大,從中間電極2離開的電子束B亦由圖7A至圖7C依序 變得容易會聚。亦即,當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越短,亦越能夠使焦點位置F位於短焦點側。如上所述,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2中,藉由將中間電極2的位置向中心軸方向變更,即可調整焦點位置F。
(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3)
圖8及圖9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3之概要的圖式。首先,參照圖8A及圖8B來說明在實施態樣3所使用的中間電極2之概要。實施態樣3的中間電極2係具有中心軸方向的長度為可變的機構。於圖8A及圖8B所示之示例中,中間電極2係被分割成中間電極第1部位2a以及中間電極第2部位2b。然後,中間電極第2部位2b係藉由與實施態樣2相同的齒條與小齒輪結構而相對於中間電極第1部位2a可滑動。藉此得以變更中間電極2之中心軸方向的長度。此外,圖8所示之示例僅為一範例,只要能夠變更中間電極2的中心軸方向之長度,中心軸方向之長度可變的機構則不特別限制。亦可將例如構成齒條與小齒輪結構之馬達9a固定在中間電極第1部位2a。又,亦可係中間電極第1部位2a的外周表面與中間電極第2部位2b的內周表面呈可旋轉的方式接合而切割螺桿,且將中間電極第1部位2a或中間電極第2部位2b的一方固定於電子槍1,並賦予中間電極第1部位2a或中間電極第2部位2b的另一邊旋轉方向的力,藉此使中間電極第1部位2a或中間電極第2部位2b邊旋轉邊伸縮。亦或可以將中間電極2形成手風琴狀,而可向中心軸方向伸縮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圖8A及圖8B所示之示例中,陰極3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呈固定。 因此,當伸長中間電極2時,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會縮短。亦即,圖8A及圖8B係顯示組合了調整漂移空間的長度以及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之示例。取而代之,雖然省略圖示,但亦可利用絕緣性材料等來連接中間電極第2部位2b與陽極4。此情況下,隨著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呈一定,只要調整漂移空間的長度就調整了焦點位置。當然,亦可將中間電極第2部位2b與陽極4的連接變換成利用絕緣性材料等來連接陰極3與中間電極第1部位2a。
接著參照圖9來說明有關於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3。此外,在圖9A至圖9C中,為了簡化說明,係省略中間電極2的詳細結構之記載,而以變更了中間電極2的長度之圖式作說明。再者,在圖9A至圖9C中,雖然省略圖示,但其顯示藉由利用絕緣性材料來連接中間電極2與陽極4,而使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距離呈一定的情況之示例。亦即,其顯示利用中間電極2的長度來調整焦點位置F的示例。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3中,係使陰極3與陽極4的電位差以及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呈一定。藉此,如圖9A至圖9C所示,隨著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相同,到達漂移空間時的電子束B的寬度(擴展對象)係相同。另一方面,隨著漂移空間由圖9A至圖9C依序變長,電子束B在通過漂移空間當中,電子束B亦在漂移空間內由圖9A至圖9C依序變得更寬。另一方面,隨著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距離一定,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亦相同。然而,隨著漂移空間由圖9A至圖9C依序變長,則從漂移空間離開的電子束B的寬度亦由圖9A至圖9C依序變大,其結果係使從漂移空間離開的電子束B向中心軸方向集中的力由圖9C至圖9A 依序變大。因此,從中間電極2離開的電子束B係越朝向圖9C越容易會聚。亦即,使中間電極2的漂移空間越長,越能夠使焦點位置F向短焦點側移動。如上所述,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3中,藉由將中間電極2的長度向中心軸方向變更以調整漂移空間的長度,而可調整焦點位置F。
(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4)
圖10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4之概要的圖式。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4中,係顯示藉由使陽極4向中心軸方向移動而調整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距離之示例。此外,雖然省略圖示,但陽極4向中心軸方向之移動係只要陽極4可以移動則不特別限制,使用圖8所示的驅動部即可。在圖10A至圖10C所示的示例中,係使陰極3與陽極4的電位差、中間電極2的長度以及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呈一定。因此,如圖10A至圖10C所示,隨著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以及漂移空間的長度相同,在從漂移空間離開前的電子束B之寬度(擴展對象)亦相同。
另一方面,隨著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距離由圖10A至圖10C依序變大,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亦由圖10A至圖10C依序變小。因此,雖然在從漂移空間離開前的電子束B之寬度自圖10A至圖10C皆相同,但使電子束B向中心軸方向會聚的力則由圖10A至圖10C依序變弱。亦即,當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距離越長,越能夠使焦點位置F在長焦點側。如上所述,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4中,藉由使陽極4的位置向中心軸方向變更,而可調整焦點位置F。
(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5)
圖11係用以說明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5之概要的圖式。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5中,係顯示藉由以陰極3取代實施態樣4的陽極4而向中心軸方向移動,以調整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距離之示例。此外,雖然省略圖示,但陰極3向中心軸方向之移動係只要陰極3可以移動則不特別限制,使用圖8所示的驅動部即可。在圖11A至圖11C所示的示例中,係使陰極3與陽極4的電位差、中間電極2的長度以及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呈一定。因此,雖然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電位差相同,但隨著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由圖11A至圖11C依序變大,電子束B在進入中間電極2的漂移空間時的寬度亦由圖11A至圖11C依序變小。因此,從漂移空間離開時的電子束B之寬度亦由圖11A至圖11C依序變小。
另一方面,隨著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距離一定,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亦相同。然而,隨著從漂移空間離開時的電子束B的寬度由圖11C至圖11A依序變大,其結果係使從漂移空間離開後的電子束B向中心軸方向集中的力由圖11C至圖11A依序變大。因此,從中間電極2離開的電子束B係越朝向圖11A越容易會聚。亦即,使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距離越短,越能夠使焦點位置F位於長焦點側。如上所述,在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5中,藉由使陰極3的位置向中心軸方向變更,而可調整焦點位置F。
此外,焦點位置調整的實施態樣1至實施態樣5係可分別單獨實施,亦 可將實施態樣1至實施態樣5組合而實施。
(電子束射出方法之實施態樣)
參照圖12來說明有關於電子束射出方法之實施態樣。射出方法的實施態樣係至少包括電子束射出步驟(ST1)、漂移空間通過步驟(ST2)及電子束會聚步驟(ST3)。在電子束射出步驟(ST1)中,藉由自光源向光電陰極照射激發光,而自光電陰極朝向陽極射出電子束。在漂移空間通過步驟中(ST2)中,自光電陰極射出的電子束係通過在配置於陰極與陽極之間的中間電極2之電子束通過孔所形成的漂移空間。藉由漂移空間可忽略透過施加電壓而在陰極與陽極之間形成的電場之影響,而使電子束在漂移空間內擴展。接著,在電子束會聚步驟(ST3)中,自漂移空間通過後的電子束係朝向陽極會聚,其結果係可在合作夥伴裝置上聚集焦點。
(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之實施態樣)
如上所述,由於使電子束在漂移空間內擴展的漂移空間通過步驟(ST2)係本發明人等研發出的新穎步驟,故包括該步驟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亦為新穎的方法。接著,除了該新穎的電子束射出方法外,再加上積極調整電子束的寬度之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藉此得以將電子束射出方法作為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而使用。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係只要在電子束射出步驟(ST1)至電子束會聚步驟(ST3)之間實施,則在任何的步驟間及/或過程中實施皆可。
例如,在電子束射出步驟(ST1)與漂移空間通過步驟(ST2)之間實施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的情況下,只要實施變更陰極與中間電極之間的電位差及/或距離的步驟即可。藉由該步驟,透過變更陰極與中間電極之間的等位線密度,而可調整電子束的寬度(以下記載為「第1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
又,在漂移空間通過步驟(ST2)中實施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的情況下,只要實施變更中間電極2的長度之步驟即可。藉由該步驟,隨著變更可忽視電場的影響之漂移空間的長度,而可調整漂移空間的長度,藉此得以調整電子束的寬度(以下記載為「第2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
又,在電子束會聚步驟(ST3)中實施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的情況下,只要實施變更中間電極與陽極之間的電位差及/或距離的步驟即可。藉由該步驟,透過變更中間電極與陽極之間的等位線密度,而可調整電子束的寬度(以下記載為「第3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
第1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第2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以及第3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係可單獨實施,亦可組合實施。
搭載電子槍的電子射線應用裝置E係可列舉搭載電子槍的已知裝置。可列舉例如:自由電子雷射(free electron laser)加速器、電子顯微鏡、電子射線全像術(electron-beam holography)裝置、電子射線圖案化裝置(electron-beam lithography;EB lithography)、電子射線繞射(electron-beam diffraction)裝置、 電子射線檢查裝置、電子射線金屬層積造型裝置、電子射線微影術(electron lithography)裝置、電子射線加工裝置、電子射線固化裝置、電子射線滅菌裝置、電子射線殺菌裝置、電漿產生裝置、原子元素產生裝置、自旋極化(spin polarization)電子射線產生裝置、陰極發光(cathodoluminescence;CL)裝置,以及逆光子放射攝譜術(inverse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IPES)裝置等。
以下係揭示實施例,將本案所記載的實施態樣具體作說明,但此實施例僅是為了用以說明實施態樣者。並非表示其用來限定本案所揭示的發明之範圍,亦並非用以作為限制的目的。
【實施例】
<實施例1>
參考圖13來針對實施例1作說明。圖13A係用以顯示實施例1的條件之圖式,其進行了以下模擬:施加在陰極3的電壓為-50kV、陽極4的電壓為0kV、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隔為2mm、中間電極2的長度為40mm、電子束通過孔為直徑4mm之圓筒狀、使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間隔為8mm之固定值、僅使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為可變值。圖13B係顯示模擬結果之圖式。圖13B的縱軸為電子束的直徑、橫軸為自光電陰極3起算的距離、圖13B中的箭頭為陽極4的位置、箭頭的右側係顯示在合作夥伴裝置內電子束聚集焦點的位置。如圖13B所示,當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值以外的條件為相同的情況下,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值係越靠近陰極3的電壓值則焦點位置越向短焦點側移動,而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值係越遠離陰極3的電壓值則焦點 位置越向長焦點側移動。藉此確認如下事項:藉由調整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換言之,藉由調整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第1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以及藉由調整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第3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而得以將焦點位置向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方向調整。
<實施例2>
參考圖14來針對實施例2作說明。圖14A係用以顯示實施例2的條件之圖式,其進行了以下模擬:施加在陰極3的電壓為-50kV、陽極4的電壓為0kV、中間電極2的長度為25mm、電子束通過孔為直徑4mm之圓筒狀、使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為-38kV之固定值、光電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間隔為dmm、使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間隔為15-dmm之可變值。圖14B係顯示模擬結果之圖式。圖14B的縱軸為電子束的直徑、橫軸為自光電陰極3起算的距離、圖14B中的箭頭為陽極4的位置、箭頭的右側係顯示在合作夥伴裝置內電子束聚集焦點的位置。如圖14B所示,當中間電極2的位置以外的條件為相同的情況下,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間隔越寬則焦點位置越向短焦點側移動,而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間隔越窄則焦點位置越向長焦點側移動。藉此確認如下事項:藉由在陰極3與陽極4之間調整中間電極2的位置,換言之,藉由調整陰極3與中間電極2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第1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以及藉由調整中間電極2與陽極4之間的等位線密度(第3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而得以將焦點位置向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方向調整。
<實施例3>
參考圖15來針對實施例3作說明。圖15A係用以顯示實施例3的條件之圖式,其進行了以下模擬:施加在陰極3的電壓為-50kV、陽極4的電壓為0kV、陰極3與中間電極2的距離為2mm、中間電極2與陽極4的距離為8mm、電子束通過孔為直徑4mm之圓筒狀、使施加在中間電極2的電壓為-38kV之固定值、使中間電極2的長度為25mm、30mm、40mm之可變值。圖15B係顯示模擬結果之圖式。圖15B的縱軸為電子束的直徑、橫軸為自陰極3起算的距離、圖15B中的箭頭為陽極4的位置、箭頭的右側係顯示在合作夥伴裝置內電子束聚集焦點的位置。如圖15B所示,當中間電極2的長度以外的條件為相同的情況下,中間電極2的長度越短則焦點位置越向長焦點側移動,而中間電極2的長度越長則焦點位置越向短焦點側移動。藉此確認如下事項:藉由調整中間電極2的長度,換言之,藉由調整能夠忽視電場的影響之漂移空間的長度(第2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而得以將焦點位置向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方向調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利用本說明書所記載之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則即便在將電子槍搭載於合作夥伴裝置之後,亦可將電子束的焦點位置向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方向調整。因此,本發明對於製造搭載電子槍之裝置的業者、使用該裝置或對準入射軸之方法的業者係極為有用。
1‧‧‧電子槍
2‧‧‧中間電極
3‧‧‧陰極、光電陰極
4‧‧‧陽極
5‧‧‧光電陰極收容容器
5h‧‧‧電子束通過孔
5m‧‧‧處理材料
6a‧‧‧第1電源
6b‧‧‧第2電源
7‧‧‧光源
21‧‧‧電子束通過孔
B‧‧‧電子束
CB‧‧‧真空腔
E‧‧‧電子射線應用裝置
L‧‧‧激發光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槍,其包括:光電陰極;以及陽極;其中該電子槍係進一步包括:中間電極,其配置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其中該中間電極係具有:電子束通過孔,其使自該光電陰極射出之電子束通過;其中,於該電子束通過孔中係形成有漂移空間,其在透過施加電壓而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形成電場時,得以忽略該電場的影響,且擴展通過的電子束之寬度。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當該中間電極界定為下列時,係具有D/(a/2+b/2)大於1之關係式:該電子束通過孔的中心軸方向之長度為D;該電子束通過孔的電子束之人口的剖面長為a;該電子束通過孔的電子束之出口的剖面長為b。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驅動部,該驅動部係用以將該中間電極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向該電子束通過孔的中心軸方向驅動。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該中間電極的該電子束通過孔之中心軸方向的長度D係可變。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電源,該電源係使該光 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形成電場,且施加電壓於該中間電極。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當界定該光電陰極的電壓為第1電壓,該陽極的電壓為第2電壓時,該電源係可在較該第1電壓相對為正,且較該第2電壓相對為負的範圍內向該中間電極施加電壓。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驅動部,該驅動部係用以將該光電陰極及/或該陽極朝向該電子束通過孔的中心軸方向驅動。
  8. 一種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包括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電子槍,該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自由電子雷射加速器、電子顯微鏡、電子射線全像術裝置、電子射線圖案化裝置、電子射線繞射裝置、電子射線檢查裝置、電子射線金屬層積造型裝置、電子射線微影術裝置、電子射線加工裝置、電子射線硬化裝置、電子射線滅菌裝置、電子射線殺菌裝置、電漿產生裝置、原子狀元素產生裝置、旋轉偏極電子射線產生裝置、陰極發光裝置或逆光子放射攝譜術裝置。
  9. 一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係包括:電子束射出步驟,係自光電陰極朝向陽極射出電子束;漂移空間通過步驟,係使自該光電陰極射出的電子束通過漂移空間,該漂移空間係形成於中間電極的電子束通過孔,並可忽略透過施加電壓而在該光電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形成的電場之影響,且擴展通過的電子束之寬度;以及電子束會聚步驟,係該漂移空間通過步驟後的電子束朝向該陽極會聚。
  10. 一種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係在自請求項9所記載的使用電子 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之電子束射出步驟(ST1)至電子束會聚步驟(ST3)之間包括:電子束寬度調整步驟。
TW108130053A 2018-10-16 2019-08-22 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TWI830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4848A JP6466020B1 (ja) 2018-10-16 2018-10-16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電子銃による電子射出方法、および、電子ビームの焦点位置調整方法
JP2018-194848 2018-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259A TW202029259A (zh) 2020-08-01
TWI830770B true TWI830770B (zh) 2024-02-01

Family

ID=65270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0053A TWI830770B (zh) 2018-10-16 2019-08-22 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5685B2 (zh)
EP (1) EP3764387A4 (zh)
JP (1) JP6466020B1 (zh)
KR (1) KR102521402B1 (zh)
CN (1) CN111937112B (zh)
IL (1) IL277799B2 (zh)
TW (1) TWI830770B (zh)
WO (1) WO20200799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8529B1 (ja) 2019-06-10 2019-09-25 株式会社Photo electron Soul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電子銃の制御方法
US20220359146A1 (en) 2019-09-24 2022-11-10 Photo Electron Soul Inc. Electron gun, electron beam appl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verify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JP6722958B1 (ja) * 2019-11-20 2020-07-15 株式会社Photo electron Soul 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電子線適用装置における電子ビームの射出方法
JP6828937B1 (ja) 2020-09-09 2021-02-10 株式会社Photo electron Soul 電子銃、電子銃用部品、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位置合わせ方法
CN114284124A (zh) * 2021-02-02 2022-04-05 湖州超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束辐照增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78039A (zh) * 2021-03-30 2021-07-0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枪装置以及医用直线加速器
JP6968473B1 (ja) 2021-05-26 2021-11-17 株式会社Photo electron Soul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電子ビームの射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0883B (en) * 1995-06-09 2001-06-16 Toshiba Corp Impregnated cathode structure, cathode substrate used for the structure, electron gun structure using the cathode structure, and electron tube
JP2010517233A (ja) * 2007-01-25 2010-05-20 エヌエフエイビー・リミ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粒子ビーム発生装置
JP2013211231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yoto Univ 静電レンズシステム
JP2015022810A (ja) * 2013-07-16 2015-02-02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電子親和力の低下処理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活性化容器及びキット、該キットを含む電子親和力の低下処理装置、フォトカソード電子ビーム源、並びに、フォトカソード電子ビーム源を含む電子銃、自由電子レーザー加速器、透過型電子顕微鏡、走査型電子顕微鏡、電子線フォログラフィー顕微鏡、電子線描画装置、電子線回折装置及び電子線検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7320A (en) 1967-10-24 1969-12-30 Ibm Biased bridge coupled bipolar amplifier
US3995194A (en) 1974-08-02 1976-11-30 Zenith Radio Corporation Electron gun having an extended field electrostatic focus lens
US4703228A (en) 1985-08-28 1987-10-27 Ga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odulated electron beam
JPS62234849A (ja) * 1986-04-03 1987-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銃
US5042058A (en) 1989-03-22 1991-08-2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ltrashort time-resolved x-ray source
JP2954963B2 (ja) * 1990-02-16 1999-09-27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電面利用電子源装置
GB9104649D0 (en) * 1991-03-05 1991-04-17 Secr Defence Focusing means for cathode ray tubes
JP3524737B2 (ja) * 1997-11-18 2004-05-10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電子銃及び電子線装置
JP2000123716A (ja) 1998-10-09 2000-04-28 Fujitsu Ltd 微小電子源
US6215128B1 (en) 1999-03-18 2001-04-10 Etec Systems, Inc. Compact photoemission source, field and objective lens arrangement for high throughput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JP2001052639A (ja) * 1999-08-13 2001-02-23 Nikon Corp 電子銃、電子光学系及び電子線装置
US6528799B1 (en) * 2000-10-20 2003-03-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space charge induced aberrations in charged-particle projection lithography systems
US20030048427A1 (en) * 2001-01-31 2003-03-13 Applied Materials, Inc.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system having improved electron gun
KR20030083464A (ko) * 2002-04-23 2003-10-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음극선관용 전자총
JP2007305337A (ja) * 2006-05-09 2007-11-22 Hitachi Medical Corp マイクロフォーカスx線管
JP5394763B2 (ja) * 2009-02-04 2014-01-22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冷陰極電子銃の自動入射軸合わせ方法
CN102484024B (zh) 2009-09-18 2015-08-12 株式会社爱发科 电子枪、真空处理装置
CN102592929B (zh) * 2011-01-18 2015-01-14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产生高亮度飞秒电子脉冲的电子枪装置
JP5687157B2 (ja) * 2011-08-22 2015-03-1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電子銃、電界放出電子銃、荷電粒子線装置および透過型電子顕微鏡
US10157727B2 (en) * 2017-03-02 2018-12-18 Fei Company Aberration measurement in a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0883B (en) * 1995-06-09 2001-06-16 Toshiba Corp Impregnated cathode structure, cathode substrate used for the structure, electron gun structure using the cathode structure, and electron tube
JP2010517233A (ja) * 2007-01-25 2010-05-20 エヌエフエイビー・リミ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粒子ビーム発生装置
JP2013211231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yoto Univ 静電レンズシステム
JP2015022810A (ja) * 2013-07-16 2015-02-02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電子親和力の低下処理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活性化容器及びキット、該キットを含む電子親和力の低下処理装置、フォトカソード電子ビーム源、並びに、フォトカソード電子ビーム源を含む電子銃、自由電子レーザー加速器、透過型電子顕微鏡、走査型電子顕微鏡、電子線フォログラフィー顕微鏡、電子線描画装置、電子線回折装置及び電子線検査装置
US9934926B2 (en) * 2013-07-16 2018-04-03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Nagoya University Activation chamber, kit used in treatment device and treatment device, for lowering electron affin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7112A (zh) 2020-11-13
US20210134551A1 (en) 2021-05-06
JP2020064729A (ja) 2020-04-23
IL277799A (en) 2020-11-30
EP3764387A4 (en) 2021-06-02
TW202029259A (zh) 2020-08-01
EP3764387A1 (en) 2021-01-13
WO2020079929A1 (ja) 2020-04-23
IL277799B2 (en) 2023-06-01
KR102521402B1 (ko) 2023-04-13
JP6466020B1 (ja) 2019-02-06
KR20200130420A (ko) 2020-11-18
US11195685B2 (en) 2021-12-07
CN111937112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0770B (zh) 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使用電子槍的電子束射出方法以及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方法
KR101915523B1 (ko) 엑스선 튜브
WO2021100359A1 (ja) 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電子線適用装置における電子ビームの射出方法
WO2007142419A1 (en) Klystron oscillator using cold cathode electron gun, and oscillation method
JP6925090B1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照射位置移動方法
EP4036953B1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JP6968473B1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電子ビームの射出方法
JP7080533B1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の形成方法
JP2023149751A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の形成方法
US6937698B2 (en) X-ray generating apparatus having an emitter formed on 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WO2023085133A1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の形成方法
JP2778227B2 (ja) イオン源
JP2023545683A (ja) 電界放出陰極装置および電界放出陰極装置の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