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6464B - 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及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及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26464B TWI826464B TW108120600A TW108120600A TWI826464B TW I826464 B TWI826464 B TW I826464B TW 108120600 A TW108120600 A TW 108120600A TW 108120600 A TW108120600 A TW 108120600A TW I826464 B TWI826464 B TW I82646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e
- function
- voltage
- discharge
- valu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11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46 mem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70 nanow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the measurement for temperature or age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4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combining v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係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初期阻抗函數之近似曲線,並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測定部,係在充放電之開始後,以一定時間之周期而對於充放電電壓以及充放電電流作測定。SOC算出部,係與充放電電壓之測定同時地而算出SOC值。推測演算處理部,係求取出根據事先推測函數所求取出的事先推測電壓與實測電壓之推測誤差,並對於所算出的推測誤差和電流值,而藉由使用有以預先所制定的學習率LR
和修正幅度σ作為項的高斯函數之修正式,來求取出事後推測值,並且基於所算出的事後推測值來對於事先推測函數作修正,而設定新的事先推測函數,並對充放電曲線作推測。
Description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有關於對於蓄電池之經濟性作推測的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及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
於先前技術中,被搭載於被設置在大型建築物內的蓄電裝置中之鋰離子蓄電池,係被使用於將電力需求降低之尖峰使用量削減或將夜間電力作蓄電並使用於白天的尖峰橫移之目的中,或者是被利用來作為災害對策用之緊急電源。係對於活用此種固定放置用之鋰離子電池並將在適用有時段性差異電費時的電力使用作最適化以得到經濟上的效益一事有所檢討。亦即是,係藉由在電費為低的時段對蓄電池作充電並在電費為高的時段進行放電的運用,來得到經濟上的效益。於此情況之經濟效益,由於係依據身為電力之交易單位的電力量而被決定,因此,充電電力量和充放電效率係直接性地有所影響。故而,對於鋰離子蓄電池之劣化狀態的管理係成為重要的注意事項,並提案有用以對於劣化狀態作掌握之方法。
例如,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044149號公報)中,係提案有一種並不對於放電容量作測定地而利用有在複數頻率下之阻抗與放電容量之關係的殘存容量推測方法。又,在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131402號公報)中,係提案有一種將作了滿充電的鋰離子蓄電池放電並在從放電開始起而經過特定時間之後使用在2個時間點處所計測到的放電電壓之差來推測電池的殘存容量之測定方法。此些之方法,雖然能夠對殘存容量作推測,但是,由於係並無法對於充放電曲線本身進行推測,因此在對於劣化狀態作管理一事上而言係並不充分。
相對於此,在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7-220293號公報)中,係提案有一種使用預先所求取出之放電電壓和充電上限電壓之間之差電壓來對於二次電池的充放電曲線作推測之方法以及裝置。若依據此專利文獻3,則雖然能夠進行充放電曲線之推測,但是由於係僅能夠進行針對特定之充放電電流之電流率的推測,因此,當電流率被作了變更的情況時,係需要重新進行推測。
依循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初期函數導出部,係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初期阻抗函數的近似曲線,並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和充電部,係偵測出二次電池之充電狀態,並使其充電至預先所制定的充電上限電壓為止之範圍內;和放電部,係對於被滿充電的前述二次電池而電性連接負載,並從前述二次電池而使電力放電;和測定部,係從由前述充電部或放電部所致之充放電被開始起,以一定時間之周期,來測定充放電電壓以及充放電電流;和SOC算出部,係與充放電電壓之測定同時地而算出SOC值;和推測演算處理部,係求取出根據前述事先推測函數所求取出的事先推測電壓與被實測出來的電壓之推測誤差,並使用所算出的推測誤差和電流值,來藉由使用有以預先所制定的學習率LR
和修正幅度σ作為項的高斯函數之修正式,而將前述開放端電壓值和阻抗值使用高斯函數來作修正並求取出事後推測值,並且基於所算出的事後推測值來對於前述事先推測函數作修正,而設定新的事先推測函數,並對充放電曲線作推測。
進而,藉由依循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來對於二次電池之前述充放電曲線作推測之方法,其特徵為,係進行: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
以及初期阻抗函數Z(SOC)
的近似曲線,並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初期函數導出處理;和使電池溫度適應為周圍溫度之安定化處理;和在前述安定化處理之後而被實施並一直放電至放電下限電壓或者是一直充電至充電上限電壓之充放電處理;和在前述充放電處理之間,以一定時間之周期,來測定充放電電壓Vmeas
和充放電電流I
(將充電時定義為正,將放電時定義為負),並同時算出SOC值(充電率)之實測處理;和進行在前述實測處理之後而被實施並根據前述事先推測函數來基於電流值I
、SOC值而求取出事先推測電壓值
之電壓事先推測處理,並求取出身為所實測到的電壓Vmeas
和事先推測電壓值
之間之差之推測誤差
之推測誤差算出處理;和使用藉由推測誤差算出處理所算出的推測誤差和電流值,來藉由預先所制定的學習率LR
和修正幅度σ,而將開放端電壓值和阻抗值藉由使用有高斯函數之下述修正式來作修正,並作為事後推測值而求取出事後推測開放端電壓值
以及事後推測阻抗值
之事後推測值算出處理。
其中,μ,係為高斯函數之修正波峰頂(peak top)位置,並身為對於被實測到的電壓Vmeas
作了測定的時序之SOC值。進行基於所算出之事後推測值來導出新的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阻抗函數之事後推測近似曲線之事後推測近似曲線導出處理,並且,該方法,係具備有將前述事後推測近似曲線設定為新的事先推測函數之機械學習處理,將前述實測值測定處理和機械學習處理反覆進行特定次數,根據所求取出的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阻抗函數之近似曲線,來基於
而推測出充放電曲線。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係藉由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阻抗函數來求取出充放電曲線,因此,係成為能夠無關於電流率地來作適用。
以下,參考圖面,針對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的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及其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作說明。
圖1,係對於搭載有本實施形態的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之蓄電系統之構成作展示。此蓄電裝置1,主要係藉由功率調整器(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2、和電池模組3、和電池管理部(電池管理單元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4、和能量管理部(能量管理單元EMU:Energy Management Unit 或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5、和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6、以及電池溫度測定部7,而構成之。另外,雖並未圖示,但是,在通常之蓄電裝置中所具備的構成部位,係設為在本實施形態之蓄電裝置中亦有所具備者,並省略詳細之說明。
功率調整器2,係作為將從外部之電力公司等的電力系統9所供給的電力或從太陽光發電系統所供給的電力或者是從電池模組3所供給的電力以能夠利用在包含有特定負載8之電性驅動機器中的方式來作轉換的所謂轉換器而起作用。進而,功率調整器2,係亦可具備有對於蓄電池作充電之充電器的功能。例如,若是特定負載8係身為以交流電來驅動之電性機器,則係將從電池模組3所供給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之電力形態。又,依存於特定負載8之電性機器,係亦可將電力之電壓值升壓。進而,功率調整器2,係不僅是能夠進行對於特定負載8之電力供給,在從電力系統9所供給的電力之消耗成為最大時,係亦可將被蓄電在電池模組3中之能量放出並使從電力系統9所供給的電力之消耗降低。於此情況,對於放電後的電池模組3,係能夠在深夜等之電力需求有所降低時,透過功率調整器2來將其一直充電至滿充電。
身為蓄電裝置1之電力供給目標之特定負載8,係想定為在從電力系統9之電力之供給停止時(例如,停電時)而應供給電力之機器,例如,係為電腦等之電子機器或通訊機器等,並進行有用以進行電源備援之電力供給。
電池模組3,係具備有輸出直流電流電壓之二次電池(蓄電池)11、和胞監視部(胞監視單元CMU:Cell Monitor Unit)12、和保護部13。電池模組3,係依循於在特定負載等之電力供給量中的設計,來適宜設定其數量。例如,在形成大容量之二次電池的情況時,係會有將複數之電池模組3作電性連接並作為1台的電池包(pack)來構成的情形。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成為充放電曲線推測之對象的二次電池11,係以鋰離子蓄電池作為其中一例來作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只要是與鋰離子蓄電池同樣的而身為記憶效果為小並且自我放電特性為良好之電池,則亦可容易地對於相異構造之電池作適用。例如,係亦可對於從鋰離子蓄電池而作了改良的奈米線電池等作適用。
本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11,係並不對於電池內部材料(電極材料等)或胞構造作限定,並且,在外裝材的形態中亦存在有圓筒罐型、角形罐型以及層壓型等。構成電池模組3之二次電池11的連接形態,係可適用單電池、串聯組電池或者是並聯組電池等之公知之連接形態。
電池溫度測定部7,係藉由以與各二次電池11相接的方式而被作配置的未圖示之溫度感測器來測定溫度。在裝置內之鋰離子蓄電池的能夠作使用之周遭溫度,係為略5~40℃之範圍,但是,因應於設置之環境(寒冷地區或熱帶地區),若是有所需要,則亦可在裝置內搭載電池用調溫機構。此電池用調溫機構,係藉由用以進行溫度調整之風扇以及加熱器而被構成。風扇以及加熱器,係藉由「用以基於藉由電池溫度測定部7所測定出的溫度,來當超過了預先所設定的溫度範圍之上限或下限的情況時,以不會使電池性能降低的方式,而在前述之二次電池11之能夠使用的範圍內(5~40℃程度)而進行溫度調整之風扇和加熱器」而構成之。當然的,當藉由後續之電池改良而使二次電池11之能夠使用之溫度範圍有所擴展的情況時,係能夠對應於該些之所有的溫度範圍。
胞監視部12,係對於單電池(或單胞)之二次電池11的每一者之輸出電壓、電流以及溫度作持續性的計測,並將測定結果對於電池管理部4作送訊。特別是,係依循於後述之演算控制部14之控制,來在用以進行充放電曲線推測充放電處理中,於所規定的一定時間之每一者中而對於充放電電壓Vmeas
作計測。
進而,胞監視部12,係將從二次電池11所取得的輸出電壓、電流以及溫度作為監測資訊來送訊至電池管理部4處。電池管理部4,係基於所受訊的監測資訊,來判斷過充電、過放電以及溫度上升等之異常之發生的有無。當判斷為係存在有異常之發生的情況時,電池管理部4,係對於保護部13作控制,並使對於二次電池11之充電或輸出(放電)停止,而防止過充電以及過放電。另外,保護部13,當發生有由二次電池11之故障等所致的緊急之異常的情況時,係藉由電性遮斷來使對於二次電池11之充電或輸出(放電)停止。
進而,係亦可藉由對於電池管理部4而通知異常,來使其具有避免危險之功能。另外,異常發生之判斷,係為必須,但是,該判斷功能,係可搭載於電池模組3側之胞監視部12或者是蓄電裝置1處之電池管理部4的任一者處,亦可分別作搭載以藉由雙重的判斷來提高安全性。在雙重的判斷中,係預先決定判斷之順序,例如,係使胞監視部12最初進行異常發生之判斷,之後使電池管理部4進行第2次之異常發生之判斷。作為此時之判斷裝置,通常,當在2個的判斷部中之任一者處而判斷為異常的情況時,係實行由保護部13所致之保護動作。另外,雖然亦依存於設計思想而有所不同,但是,係亦可構成為僅在雙方均判斷為異常的情況時實行由保護部13所致之保護動作,而在僅有一方判斷為異常的情況時發出警告。
進而,電池管理部4,係將從各個的電池模組3之胞監視部12所送訊而來的監測資訊作一元性的集中,並對於上位之能量管理部5作送訊。此能量管理部5,係基於此些之監測資訊,來對於功率調整器2而下達電池模組3之充電以及放電的指示。功率調整器2,係依循於指示而對於電池模組3之充電以及放電作控制。
能量管理部5,係藉由演算控制部14、和顯示部15、和伺服器16、以及介面部17,而構成之。
演算控制部14,係具備有與電腦之演算處理部等同等之功能,並進行對於電池管理部4的針對電池模組3之充電以及放電之指示、和對於功率調整器2的針對電池模組3之充電以及放電之指示。又,於各電池模組3之每一者處,係預先上訂有充電上限電壓值和放電下限電壓值,並基於從電池管理部4所送訊的監測資訊,來進行充電停止和放電停止之指示。
顯示部15,例如,係藉由液晶顯示單元而構成,並藉由演算控制部14之控制,而顯示蓄電裝置1之動作狀況和電池模組3(二次電池11)之殘存容量等、以及警告事項。又,顯示部15,係亦可採用觸控面板等,並作為輸入裝置來使用。
伺服器16,係以將被送訊至能量管理部5處之蓄電裝置1之動作狀況和關連於電池模組3等之監測資訊及關連於充放電曲線之資訊等之中的最新資訊隨時作積蓄的方式而作儲存。介面部17,係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透過網際網路等之網路通訊網18來對於被設置在外部之集中管理系統19而進行通訊。
接著,針對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6作說明。圖3,係對於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6之構成例作展示。
此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6,係藉由充電用電源部22、和放電部23、和放電用負載部24、和測定部25、和時間計測部26、和推測演算處理部27、和SOC算出部28、以及初期函數導出部29,而構成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6,係推測出在電池模組3內之二次電池11處的充放電曲線。所推測出之各二次電池11之充放電曲線,係被儲存在伺服器16中。
充電用電源部22,係將配合於二次電池11之額定的直流電流電壓對於二次電池11作輸出,並進行滿充電。此充電用電源部22,係作為用以推測二次電池11之充放電曲線的專用之電源而被作設置,但是,通常,係亦可使用被設置在蓄電裝置內或者是功率調整器2內之電池充電用電源部。
放電部23,係具備有放電用負載部24,並藉由未圖示之開關操作,而將二次電池11電性地與放電用負載部24作連接,並從二次電池11而使其放電特定之電力量(於此,係想定為定電流或定電壓)。此放電用負載部24,係亦可身為電阻體或電子負載,但是,係亦可並不設置此些之專用負載地而對負載作模擬並使其回生至電力系統。
測定部25,係對於電池模組3(二次電池11)所輸出的直流電壓以及直流電流作測定。其之測定時序,係於每經過了預先所制定之一定之時間時,周期性地對於從電池模組3所輸出的直流電壓以及直流電流作測定。另外,關於電壓測定以及電流測定之實施,就算是並不實際進行測定,也能夠流用在從電池管理部4所送訊並被儲存於能量管理部5之伺服器16中的監測資訊中所包含之電壓值以及電流值。時間計測部26,係身為用以對於電力從電池模組3而被放電的時間作計時之計時器,並對於測定時序作計測。
SOC算出部28,係算出測定部25對電壓作測定的時序之SOC(States of Charge)值(充電率)。SOC值,係為將充電電流量Qc[Ah]以在該時間點處之滿充電容量FCC[Ah]來作了除算後之值。SOC值,係能夠藉由電流積算法、電壓法、最適化濾波器等之適宜的方法而算出。另外,FCC值(滿充電容量),係能夠藉由充放電差電壓法、交流阻抗法、放電曲線為分法、最適化濾波器等之適宜的方法而算出。
初期函數導出部29,係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初期阻抗函數之近似曲線,並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在求取出近似曲線時,係可使用各種之曲線擬合之手法,並可將預先所求取出的近似曲線作儲存並作為事先推測函數來設定之。
推測演算處理部27,係身為儲存使用有後述之關係式之演算法,並基於所測定到的二次電池11之測定值,來推測充放電曲線之演算處理部(CPU等)。此推測演算處理部27,就算是並非為專用地設置在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6內,也能夠在能量管理部5之演算控制部14處而將處理功能作代用。
電池模組3,係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具備有輸出直流電流電壓之二次電池(蓄電池)11、和胞監視部(胞監視單元)12、和保護部13。電池模組3,係依循於在特定負載等之電力供給量中的設計,來適宜設定其數量,在形成大容量之二次電池的情況時,係會有將複數之電池模組3作電性連接並作為1台的電池包來構成的情形。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成為經濟性推測之對象的二次電池11,係以鋰離子蓄電池作為其中一例來作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亦即是,只要是與鋰離子蓄電池同樣的而身為記憶效果為小並且自我放電特性為良好之電池,則亦可容易地對於相異構造之電池作適用。例如,係亦可對於從鋰離子蓄電池而作了改良的奈米線電池等作適用。
接著,參考圖4中所示之流程圖,針對由本實施形態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所致之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作說明。
首先,進行初期函數導出處理(步驟1)。具體而言,係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
以及初期阻抗函數Z(SOC)
之近似曲線。在此近似曲線之導出中,係可使用既知之充放電曲線之近似方法。例如,係在針對電池模組3而預先進行了充放電試驗之後,對於在充放電1個循環中之充放電電壓值和電流值作計測。根據充放電電壓值和電流值而求取出近似曲線並作儲存。之後,將根據充放電曲線和開放端電壓以及阻抗函數之下式
所求取出的初期之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
以及初期阻抗函數Z(SOC)
之近似曲線,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並在後述之機械學習處理中作使用。
接著,藉由電池溫度測定部7來測定二次電池11之溫度,並進行直到電池溫度與周圍溫度相適應為止而作放置的電池之安定化處理(步驟S2)。在此電池之安定化處理中,直到二次電池11之溫度成為周圍溫度為止所需要的時間,係並非為單一性者,而會隨著二次電池11之種類而有所相異。又,此安定化處理時間,係有必要設為較使充電結束後之過渡回應有所收斂的程度之時間而更大,一般而言,係為數十分鐘以上。
之後,藉由放電部23來將二次電池11與放電用負載部24作電性連接而開始放電,並且在時間計測部26處開始時間之計測(步驟S3)。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構成為從放電而開始,但是,係亦可構成為從充電而開始。在放電開始後,判定是否為放電下限電壓(步驟S4)。在此步驟S4之判定中,當到達放電下限電壓的情況時(YES),係開始充電(步驟S9)。另一方面,當並未到達放電下限電壓的情況時(NO),係繼續放電。作為此放電方式,係可選擇定電流或定電力之任一者。在放電開始後,判斷是否經過了所制定的後述之規定時間(步驟S5)。在步驟S5之判斷中,直到經過規定時間為止(NO),係繼續放電,又,若是經過了規定時間(YES),則係藉由測定部25來測定二次電池11之放電電壓Vmeas
以及充放電電流I
,並藉由SOC算出部28而算出SOC值(步驟S6)。
接著,在放電電壓以及放電電流之測定和SOC值之算出結束之後,係實施機械學習處理(步驟S7)。在機械學習處理中,係使用後述之關係式,來使用事先推測函數和實測值而算出事先推測值。進而,係將事先推測值藉由推測誤差和高斯函數來作修正,並作為事後推測值,並且基於事後推測值來求取出事後推測近似曲線。在此種機械學習處理中,藉由將所得到的事後推測近似曲線設定為新的事先推測函數,並反覆進行修正,係能夠將近似曲線之精確度提高。
例如,圖5,係對於開放端電壓OCV之被作了修正的近似曲線作概念性展示。此係展示有:當相對於在圖5中所示之初期開放端電壓曲線(事先推測值)O,而測定有實測電壓值E的情況時,係產生有電壓差Verror
。因此,為了消除由電壓差Verror
所致之誤差,係根據基於電壓差Verror
所得到的推測誤差值和由高斯函數所致之GFFD(Gaussian Free-Form Deformation)曲線,來算出修正電壓Vmodify
。將修正電壓Vmodify
與初期開放端電壓曲線O重疊,而取得事後推測近似曲線G。修正電壓Vmodify
,係如同後述一般,並非為一次性地將電壓差Verror
之量作加算(或者是減算)來進行修正,而是分成複數次地來反覆進行修正,而提高事後推測近似曲線G之精確度。另外,在圖5中,為了易於說明,係展示有1個的正的測定電壓E,但是,實際上,係使用在複數之充電率(SOC)時所實測到的(相對於事先推測值之)正、負之電壓值來對於近似曲線作修正。
接著,判斷作了反覆的修正次數是否到達了預先所制定之反覆次數(步驟S8)。在此判斷中,當修正次數並未到達反覆次數的情況時(NO),係回到步驟S4,並繼續放電。在繼續放電的情況時,係再度判定是否為放電下限電壓(步驟S4),若是並未到達放電下限電壓(NO),則係反覆進行步驟S4~步驟S8之處理常式。又,在步驟S8之判斷中,當修正次數到達了反覆次數的情況時(YES),係使用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阻抗函數之近似曲線,來基於與電壓之間之關係式,而推測出充放電曲線。所推測出之充放電曲線,係被儲存在能量管理部5之伺服器16中(步驟S15)。
當在前述之步驟S4中而判定係到達了放電下限電壓的情況時(YES),係開始充電(步驟S9)。在充電開始後,判定電壓是否到達了充電上限電壓(步驟S10)。當在步驟S10之判定中而判定並未到達充電上限電壓的情況時(NO),係判定是否經過了特定之時間(步驟S11),另一方面,當判定係到達了充電上限電壓的情況時(YES),係回到步驟S3。
當在步驟S11之判定中而經過了特定之時間之後(YES),係於充電電壓以及充電之測定和SOC值之算出之後(步驟S12),進行機械學習處理(步驟S13)。
接著,判斷機械學習處理是否到達了預先所制定之反覆次數(步驟S14)。在步驟S14之判斷中,當並未到達反覆次數的情況時(NO),係回到步驟S10,並繼續充電。於此,在繼續充電的情況時,係在步驟S10中而判定是否為充電上限電壓,若是並未到達充電上限電壓,並且在步驟S14之判定中並未到達反覆次數,則係反覆進行步驟S10~步驟S14之處理常式。
在前述之步驟S14之判斷中,當到達了反覆次數的情況時(YES),係移行至步驟S15,並使用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阻抗函數之近似曲線,來基於與電壓之間之關係式,而推測出充放電曲線。所推測出之充放電曲線,係被儲存在能量管理部5之伺服器16中。被作了儲存的充放電曲線,係藉由要求而被從伺服器16讀出,並能夠顯示於顯示部處或者是使用在充放電電力量之算出中。
另外,在充放電曲線推測處理中,充放電處理或是電池溫度安定化、或者是在充放電處理時所進行之電壓以及電流測定,係可對於單電池而被實施,又,單電池,係亦可為在組電池單元之中而被以並聯或串聯來作了複數連接的單電池。進而,充放電處理或是電池溫度安定化時之電壓以及電流測定,係亦可對於將單電池並聯或串聯地而作了連接的組電池單元而被實施,組電池單元,係亦可為作為蓄電系統之電池部而被以並聯或串聯來作了複數連接的組電池單元。
於此,針對在步驟S5以及步驟S11中之測定充放電電壓之規定時間作說明。
藉由以放電部23來將電池模組3對於放電用負載部24作電性連接,放電係開始。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從放電開始起而於每經過一定之時間時,對於實測值作測定。此一定時間,係有必要設為充電率SOC不會產生大幅度變化之程度的時間,而設為數十秒(例如10秒~80秒)程度。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在預先所測定了的測定結果中之檢討,來設定規定時間之範圍。於此,從放電開始起而進行放電電壓之測定的規定時間範圍,例如,係規定為10秒~80秒。若是此待機時間為較10秒更短,則資料量係會過多,而會有使在求取出近似曲線的處理中所耗費之時間增加之虞。又,若是成為較80秒而更長,則資料量係變得過少,而會有使所推測出的充放電曲線之精確度降低之虞。另外,此規定時間範圍,係僅為其中一例,當裝置構成或測定特定為相異的情況時,係為可變的時間,而並非為被嚴密地作限定者。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規定時間例如設定為60秒,並以此規定時間之周期來實施二次電池11之實測值之測定。
接著,針對在前述之步驟S7以及步驟S13中之本實施形態之機械學習處理作說明。
首先,係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
以及初期阻抗函數IZ(SOC)
之近似曲線。此近似曲線之導出,係可使用既知之方法,而可使用高次之多項式來作近似,或是使用多項式以外的函數來作近似。例如,係取得1個循環之量的充放電電壓和電流值,而能夠導出初期之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初期阻抗函數之近似曲線。在求取出近似曲線時,係可適用各種之曲線擬合之手法。例如,在將函數設為12次多項式,並藉由多項式迴歸分析來求取出函數的情況時,係將ai 、 bi
作為多項式之各項的係數,並以下式來作表現。
根據此些,係能夠基於下述之關係式來求取出充放電電壓V。
於此,I
係為充放電電流,並定義為充電時為正而放電時為負。藉由對於此種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
以及初期阻抗函數Z(SOC)
之近似曲線而反覆進行修正,來將近似之精確度提高。
將此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
以及初期阻抗函數Z(SOC)
之近似曲線,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將所算出的SOC值代入至此事先推測函數中,而算出OCV值以及阻抗值。進而,使用所測定的電流值,來算出充放電電壓值之事先推測值
,並基於事先推測值
和實測值Vmeas
與推測誤差
之關係式
,來算出推測誤差
。之後,藉由以預先所制定的特定之學習率LR
和修正幅度σ作為項之高斯函數,來求取出事後推測值
。
於此,針對高斯函數作說明。
於此,LR
係為學習率,並為代表圖6中所示之高斯函數之圖表中的波峰頂之值。μ係為代表波峰頂之SOC值,並身為在實測值被作了測定時之SOC值。LR
,係任意被制定,但是,較理想,係設為以下式所示之範圍。
在設為此範圍外的情況時,係會有解並不會收斂而發散的情形。
又,修正幅度σ,係於高斯函數之標準偏差,以山形之圖表的波峰頂作為中心,±σ之範圍為佔據約68.3%之面積。換言之,涵蓋由高斯函數所致之修正量的約68.3%之寬幅,係為±σ。此值,係可任意作設定,但是,較理想,係設為0.002≦σ≦0.2。在設為此範圍外的情況時,係會有解並不會收斂而發散的情形。
如此這般,由高斯函數所致之修正值,係成為與以波峰頂位置μ作為中心的涵蓋修正幅度(直到±3σ為止而涵蓋約99.7%之修正量的區域)之各SOC相對應的離散資料。藉由根據此事後推測值來將開放端電壓OCV、阻抗Z之函數作擬合(fitting),來得到OCV、阻抗Z之事後推測近似曲線。藉由使用高斯函數,係能夠相對於SOC之變化而得到平滑的近似函數。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將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
以及初期阻抗函數Z(SOC)
以12次多項式來作近似的多項式迴歸分析。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額定容量50Ah、額定電壓29.6V之鋰離子蓄電池8串聯模組,來以1085W之定電力方式而實施了充放電試驗。另外,在充電與放電之間,係設置有1.5小時的空白間隔。計測,係針對各胞之電壓(解析度0.001V)、每2個胞的胞間溫度(解析度0.1 ℃)、在模組全體中所流動之電流(解析度 0.001A),而以時間解析度 1sec來作了實施。
於此,根據所得到的充電電壓Vpc和放電電壓Vpd和電流值I之值以及所對應的SOC值,來基於充放電電壓V之關係式
,而求取出所對應的開放端電壓值和阻抗值,並將所得到的資料藉由12次多項式來進行多項式近似,藉由此而得到了近似曲線。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藉由多項式迴歸分析來求取出了12次多項式之近似式,但是,係亦可藉由適宜之手法來進行曲線擬合並求取出近似曲線。
在圖7中,對於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充放電曲線推測結果的其中一例作展示。圖7,係使修正幅度σ在0.01~1之間而變化,並針對各個的σ之值而使學習率LR
在0.01~1之間而變化,並且推測出充放電曲線,而對於與實測值之間之誤差之平均值(誤差平均)作了展示。針對各σ,將誤差平均為最小的LR
以圓圈來作標示。誤差平均為最小之位置,係為σ=0.158、學習率LR=0.251。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由於係能夠推測出精確度為良好之充放電曲線,並進而根據開放端電壓和阻抗之近似曲線來推測出充放電曲線,因此,係能夠推測出就算是在電流率有所改變的情況時也能夠作對應之充放電曲線。所推測出的充放電曲線,係可使用在充放電能量E
之算出和蓄電池之經濟性之評價中等,而可利用在各種的目的中。充放電能量E
之算出,係可使用以下之式。其中,FCC
:滿充電容量,V(SOC)
:充放電電壓,SOC
:充電率。
另外,本發明係不被上述實施形態所限定,在實施階段中,可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之變形。又,各實施形態係亦可在可能的狀態下而適宜作組合並實施,於該情況,係能夠得到作了組合後的效果。進而,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包含有各種之階段的發明,藉由所揭示之複數的構成要件中之適宜的組合,係可抽出各種的發明。
1‧‧‧蓄電裝置
2‧‧‧功率調整器
3‧‧‧電池模組
4‧‧‧電池管理部
5‧‧‧能量管理部
6‧‧‧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
7‧‧‧電池溫度測定部
8‧‧‧特定負載
9‧‧‧電力系統
11‧‧‧二次電池
12‧‧‧胞監視部
13‧‧‧保護部
14‧‧‧演算控制部
15‧‧‧顯示部
16‧‧‧伺服器
17‧‧‧介面部
18‧‧‧網路通訊網
19‧‧‧集中管理系統
22‧‧‧充電用電源部
23‧‧‧放電部
24‧‧‧放電用負載部
25‧‧‧測定部
26‧‧‧時間計測部
27‧‧‧推測演算處理部
28‧‧‧SOC算出部
29‧‧‧初期函數導出部
[圖1]圖1,係為對於搭載有實施形態的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之蓄電系統之構成作展示的區塊圖。
[圖2]圖2,係為對於使複數之蓄電裝置進行網路通訊的蓄電系統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3]圖3,係為對於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之構成例作展示的區塊圖。
[圖4]圖4,係為用以針對由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所致之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5]圖5,係為對於開放端電壓OCV之被作了修正的近似曲線作概念性展示之圖。
[圖6]圖6,係為對於高斯函數作展示之圖。
[圖7]圖7,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充放電曲線推測結果的平均誤差作展示之圖。
1‧‧‧蓄電裝置
2‧‧‧功率調整器
3‧‧‧電池模組
4‧‧‧電池管理部
5‧‧‧能量管理部
6‧‧‧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
7‧‧‧電池溫度測定部
8‧‧‧特定負載
9‧‧‧電力系統
11‧‧‧二次電池
12‧‧‧胞監視部
13‧‧‧保護部
14‧‧‧演算控制部
15‧‧‧顯示部
16‧‧‧伺服器
17‧‧‧介面部
18‧‧‧網路通訊網
Claims (2)
- 一種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初期函數導出部,係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以及初期阻抗函數的近似曲線,並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和充電部,係偵測出二次電池之充電狀態,並使其充電至預先所制定的充電上限電壓為止之範圍內;和放電部,係對於前述二次電池而電性連接負載,並從前述二次電池而使電力放電;和測定部,係從由前述充電部或放電部所致之充放電被開始起,以一定時間之周期,來測定充放電電壓以及充放電電流;和SOC(States of Charge,充電率)算出部,係與充放電電壓之測定同時地而算出SOC值;和推測演算處理部,係求取出根據前述事先推測函數所求取出的事先推測電壓與被實測出來的電壓之推測誤差,並使用所算出的推測誤差和電流值,來藉由使用有以預先所制定的學習率LR和修正幅度σ作為函數之項的高斯函數之修正式,而將開放端電壓值和阻抗值使用高斯函數來作修正並求取出事後推測值,並且基於所算出的事後推測值來對於前述事先推測函數作修正,而設定新的事先推測函數,並對充放電曲線作推測。
- 一種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其特徵為:進行導出成為初次之修正之對象的初期開放端電壓函數OCV(SOC)以及初期阻抗函數Z(SOC)的近似曲線,並作為事先推測函數而設定之初期函數導出處理;進行使電池溫度適應為周圍溫度之安定化處理;進行在前述安定化處理之後而被實施並一直放電至放電下限電壓或者是一直充電至充電上限電壓之充放電處理;進行在前述充放電處理之間,以一定時間之周期,來測定充放電電壓V meas 和充放電電流I(將充電時定義為正,將放電時定義為負),並同時算出SOC值(充電率)之實測處理;進行在前述實測處理之後而被實施並根據前述事先推測函數來基於電流值I、SOC值而求取出事先推測電壓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15000A JP7106362B2 (ja) | 2018-06-15 | 2018-06-15 | 蓄電池の充放電曲線推定装置および充放電曲線推定方法 |
JP2018-115000 | 2018-06-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2390A TW202002390A (zh) | 2020-01-01 |
TWI826464B true TWI826464B (zh) | 2023-12-21 |
Family
ID=6884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0600A TWI826464B (zh) | 2018-06-15 | 2019-06-14 | 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及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46889B2 (zh) |
JP (1) | JP7106362B2 (zh) |
CN (1) | CN112368588B (zh) |
DE (1) | DE112019003028T5 (zh) |
TW (1) | TWI826464B (zh) |
WO (1) | WO20192402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06362B2 (ja) | 2018-06-15 | 2022-07-26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蓄電池の充放電曲線推定装置および充放電曲線推定方法 |
EP4060853B1 (en) * | 2019-11-11 | 2024-08-28 | LG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
WO2021186512A1 (ja) * | 2020-03-16 | 2021-09-23 | 株式会社 東芝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CN112379273B (zh) * | 2020-11-16 | 2021-07-30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人工智能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重构及状态估计方法 |
KR20220100330A (ko) * | 2021-01-08 | 2022-07-15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방전 전압 그래프 예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시스템 |
DE102021105784A1 (de) * | 2021-03-10 | 2022-09-15 | TWAICE Technologies GmbH | Abschätzung von Kenngrößen bei wiederaufladbaren Batterien |
JP2022157734A (ja) * | 2021-03-31 | 2022-10-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劣化状態推定システム、劣化状態推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22170227A (ja) * | 2021-04-28 | 2022-11-10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電力システム |
CN113567867A (zh) * | 2021-08-02 | 2021-10-29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建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
CN114355207A (zh) * | 2021-12-27 | 2022-04-15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的soc计算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
CN114371408B (zh) * | 2022-01-26 | 2023-06-20 | 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方法、充电曲线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
JP2023119877A (ja) * | 2022-02-17 | 2023-08-2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池管理装置、電池管理プログラム |
JP2024008300A (ja) * | 2022-07-07 | 2024-01-19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蓄電池の充放電曲線を用いた経済性推定装置及び経済性推定方法 |
CN115575824B (zh) * | 2022-11-21 | 2024-04-30 | 陕西银河景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主学习的电池电量估算方法及装置 |
CN116231795B (zh) * | 2023-02-11 | 2023-12-22 | 珠海康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储存电池综合管理控制系统 |
JP7411971B1 (ja) | 2023-02-28 | 2024-01-12 | 株式会社日本エコ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CN117074964B (zh) * | 2023-10-13 | 2024-01-16 | 快电动力(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健康状态的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和部件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3778A (zh) * | 2016-05-30 | 2016-11-09 |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状态预测方法及系统 |
JP2017220293A (ja) * | 2016-06-03 | 2017-12-14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電池の充放電曲線推定装置及び、その充放電曲線推定方法 |
US20180076633A1 (en) * | 2016-09-14 | 2018-03-1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charge pattern creating device,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31402A (ja) | 2000-10-19 | 2002-05-09 | Shinei Denshi Keisokki Kk | 二次電池の検査装置 |
JP4061965B2 (ja) * | 2002-05-14 | 2008-03-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池容量算出方法 |
DE102010062187A1 (de) * | 2010-11-30 | 2012-05-31 | Sb Limotive Company Ltd. |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r Leerlaufspannung einer Batterie, Batterie mit einem Modul zur Ermittlung der Leerlaufspannung sowie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entsprechenden Batterie |
JP2014044149A (ja) | 2012-08-28 | 2014-03-13 | Suzuki Motor Corp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劣化推定方法 |
CN103022583A (zh) * | 2012-12-20 | 2013-04-03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电池充电曲线修正soc的方法 |
JP2015135286A (ja) * | 2014-01-17 | 2015-07-27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二次電池の特性推定装置 |
EP2990818B1 (en) * | 2014-09-01 | 2019-11-27 |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 Secondary battery capacity measurement system and secondary battery capacity measurement method |
JP6145824B2 (ja) * | 2014-10-31 | 2017-06-14 | エンネット株式会社 | 電池診断装置および電池診断方法 |
CN105093127A (zh) * | 2015-08-14 | 2015-11-25 | 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充电方式的锂电池荷电状态的校准与估计方法 |
CN106154168B (zh) * | 2016-04-01 | 2019-03-05 | 储盈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 |
CN106249168B (zh) * | 2016-08-31 | 2019-03-26 |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曲线修正方法和装置 |
CN106597308B (zh) * | 2016-12-16 | 2018-12-25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动力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
CN107167738B (zh) * | 2017-04-21 | 2019-08-2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ocv-soc曲线特征的动力电池soc估算的修正方法及装置 |
JP7066390B2 (ja) * | 2017-12-13 | 2022-05-13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蓄電池の経済性推定装置および経済性推定方法 |
JP7106362B2 (ja) | 2018-06-15 | 2022-07-26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蓄電池の充放電曲線推定装置および充放電曲線推定方法 |
-
2018
- 2018-06-15 JP JP2018115000A patent/JP710636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14 CN CN201980040080.4A patent/CN112368588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14 DE DE112019003028.0T patent/DE112019003028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06-14 WO PCT/JP2019/023712 patent/WO201924027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6-14 TW TW108120600A patent/TWI826464B/zh active
-
2020
- 2020-12-11 US US17/119,705 patent/US1134688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3778A (zh) * | 2016-05-30 | 2016-11-09 |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状态预测方法及系统 |
JP2017220293A (ja) * | 2016-06-03 | 2017-12-14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電池の充放電曲線推定装置及び、その充放電曲線推定方法 |
US20180076633A1 (en) * | 2016-09-14 | 2018-03-1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charge pattern creating device,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106362B2 (ja) | 2022-07-26 |
TW202002390A (zh) | 2020-01-01 |
US11346889B2 (en) | 2022-05-31 |
JP2019219193A (ja) | 2019-12-26 |
US20210096189A1 (en) | 2021-04-01 |
DE112019003028T5 (de) | 2021-03-18 |
WO2019240270A1 (ja) | 2019-12-19 |
CN112368588A (zh) | 2021-02-12 |
CN112368588B (zh) | 202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26464B (zh) | 蓄電池之充放電曲線推測裝置及充放電曲線推測方法 | |
CN111512171B (zh) | 蓄电池的经济性估计装置和经济性估计方法 | |
JP6564647B2 (ja) | 電池の劣化状態推定装置及び、その劣化状態推定方法 | |
TWI569029B (zh) | Lead battery system | |
JP6571268B2 (ja) | 電池監視装置及び方法 | |
US8466708B2 (en) | State detection device for power supply system | |
KR101015185B1 (ko) | 상태검지장치 및 이것을 이용하는 장치 | |
TWI510799B (zh) | 電池充電狀態之估計設備及方法 | |
US11486932B2 (en) | Method for managing a state of charge of a battery left to rest | |
JP2017220293A (ja) | 電池の充放電曲線推定装置及び、その充放電曲線推定方法 | |
JP2017156272A (ja) | 電池の劣化状態推定装置及び、その劣化状態推定方法 | |
KR20210066609A (ko) | 배터리 셀 이상 퇴화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 |
Lu et al. | Modeling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for predicting battery remaining life | |
US20230184838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battery | |
EP4231483A1 (en) | Power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 |
JP7240893B2 (ja) | 電池制御装置 | |
JP7466155B2 (ja) |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 | |
WO2024009854A1 (ja) | 蓄電池の充放電曲線を用いた経済性推定装置及び経済性推定方法 | |
KR102717609B1 (ko) | 배터리를 진단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WO2023007872A1 (ja) | 電池制御方法 | |
US20220352736A1 (en) | Charging/discharging control device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control method | |
CN117347888A (zh) | 电池均衡仪载荷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TW201520571A (zh) | 電池組健康狀態估測之方法與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