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617B - 包裝裝置 - Google Patents

包裝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617B
TWI825617B TW111108944A TW111108944A TWI825617B TW I825617 B TWI825617 B TW I825617B TW 111108944 A TW111108944 A TW 111108944A TW 111108944 A TW111108944 A TW 111108944A TW I825617 B TWI825617 B TW I8256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film sheet
components
component
sea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2417A (zh
Inventor
髙井文彦
大文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包利思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包利思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包利思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2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2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6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9/00Enclos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e.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in flat, folded, or tubula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Subdividing filled flexible tubes to form packages
    • B65B9/06Enclos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a longitudinally-folded web, or in a web folded into a tube about th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placed upon it
    • B65B9/067Enclos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a longitudinally-folded web, or in a web folded into a tube about th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placed upon it the web advancing continuou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lastic Fillers For Packaging (AREA)
  • Package Closures (AREA)

Abstract

[課題] 於形成端部密封時,避免因薄膜片搬運的停滯導致之密封不良。 [解決手段] 提供一種包裝裝置,係在使包裹被包裝物(B)的薄膜片(f)通過上下的密封塊(A81、A82)之間之際,夾持驅動部使兩密封塊(A81、A82)之間閉合而夾住薄膜片(f),藉此對於薄膜片(f)形成端部密封,在形成端部密封的期間,輸送驅動部係使兩密封塊(A81、A82)往前後方向移動,藉由選擇作為前述夾持驅動部的動力源之伺服馬達的正轉、逆轉的角度範圍,能夠簡便地調整用以對於薄膜片(f)形成端部密封的密封壓。

Description

包裝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包裝裝置。
廣泛利用於食品(被包裝物)的包裝之枕式包裝(對接袋(butt-seam bag)),係將滾輪所送出之帶狀的薄膜片藉由製袋機彎曲並依序包裹複數個被包裝物,於對接的薄膜片的側邊形成中央密封而成為筒狀之後,對於各個被包裝物將(尾部、頭部)終端密封,亦即形成端部密封,並切斷該端部密封,藉此完成各個包裝體。
前述以往之枕型包裝裝置,因在運作當中係依序包裝大小、形狀一致之複數個被包裝物,故在運作當中無法處理大小、形狀並非一致之不一致的被包裝物之包裝。
因此,為解決以往之枕型包裝裝置之前述問題,係提出有如專利文獻1所示之枕型包裝裝置。
專利文獻1所示之枕型包裝裝置,係具有:包裝裝置本體A1,係具備:中央密封部1,係將應包裹被包裝物B之帶狀的薄膜片(薄膜f)之寬度方向的兩端彼此沿著長度方向形成中央密封;頂密封部2,係配置於被包裝物B的搬運方向之下游方,對於包裹了被包裝物B的前述薄膜片之前後,在前述薄膜片形成往前述薄膜片的寬度方向延伸之頂密封(端部密封);以及供給輸送機A2,係配置於包裝裝置本體A1的上游方,並在適當時機將被包裝物B供給至包裝裝置本體A1;並且,係具備:製品檢測感測器3,係配置於比中央密封部1更上游方,並檢測被包裝物的長度;以及控制裝置,係根據藉由前述製品檢測感測器3所檢測到的資料算出之被包裝物B的長度,運算頂密封部2之密封手段的動作模式及動作時機及包裝所必要的薄膜長度,並根據該所運算之動作模式及動作時機及所必要的薄膜長度控制密封手段的動作;前述包裝所必要的薄膜長度,係在根據藉由製品檢測感測器3檢測到的資料所算出的被包裝物B的長度,加上前後的多餘材料長度之長度,該多餘材料長度,係亦視藉由製品檢測感測器3檢測到的被包裝物的高度的值訂定,前述控制裝置,係:在前述被包裝物B的長度比進行頂密封部2的密封之密封手段的動作軌跡的值更小的情形,使該密封手段在密封當中的前後以比密封當中之搬運方向的速度更快的速度動作,在前述被包裝物B的長度比進行頂密封部2的密封之密封手段的動作軌跡的值更大的情形,使該密封手段在密封當中的前後以比密封當中之搬運方向的速度更慢的速度動作(專利文獻1之請求項1、圖1、圖2及圖5)。
就專利文獻1所示之枕型包裝裝置而言,即便將長度不同的被包裝物B從供給輸送機A2連續地供給至包裝裝置本體A1側,亦不需隨著每個大小不同的被包裝物個別變更設定,便能夠迅速地實施匹配於被包裝物B的長度之外觀良好的包裝。 因此,能夠大幅減輕操作者的作業負擔,且不致過度浪費薄膜。
於前述之專利文獻1中,關於夾住搬運而來的薄膜片並進行加熱而藉此形成頂密封之枕型包裝裝置的前述密封手段,亦即進行升降之一對密封塊2a、2b之動作,係記載有「旋轉式」(專利文獻1之圖1、圖3、圖5,說明書之第0026~0028段)及「梭箱運動(box motion)式」(專利文獻1之圖6~圖8、第0029~0037段)。 針對前述之「旋轉式」之動作簡單進行說明(參照專利文獻1之前述記載部分係與本案所附之圖12)。
於前述中央密封部1之下游方,係設有:頂密封部2(專利文獻1之圖1),係將藉由該中央密封部1形成為筒狀並於該筒狀的內部包裹有被包裝物B之薄膜f的前後,以正交於搬運方向X的方式於寬度方向密封。 前述之頂密封部2,係構成為配置於上下一對之能夠抵接遠離之圓筒體2A、2B端面(的外周面附近)的密封塊(密封手段)2a、2b,在被包裝物B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抵接,藉由設於該密封塊2a、2b的前端之熱密封部亦即加熱手段(電熱加熱器),而將薄膜f密封(專利文獻1之圖1、圖3、圖5及圖6)。
於本案所附之圖12(a)中,M1係表示供給輸送機A2之驅動馬達,M2係表示驅動從薄膜片供給裝置之薄膜捲體F(薄膜捲)拉出薄膜片之薄膜供給滾輪對8(薄膜輸送滾輪)之薄膜供給馬達,M3係表示驅動前述中央密封部1之中央密封驅動馬達,M4係表示使前述頂密封部2之圓筒體2A、2B旋轉之頂密封驅動馬達。
如本案所附之圖12(a),就專利文獻1之「旋轉式」而言,藉由頂密封驅動馬達M4使圓筒體2A、2B旋轉,而藉此將密封塊2a、2b循環驅動,將薄膜片夾在兩密封塊2a、2b之間並進行拉伸而使薄膜片前進,並且在兩密封塊2a、2b夾著薄膜片的期間將薄膜片密封並熔斷。本案所附之第12(c)圖之100,係表示藉由該密封及熔斷所形成之包裝體。亦即,包裝體100,係藉由薄膜片包裝了被包裝物B之完成品。 本案所附之圖12(b)所示之P,係頂密封部2之將薄膜片裁切、密封(熔接、熔斷)的位置(頂密封之形成預定位置,以下係視必要僅稱為位置P)。如圖12(b)所示,前述位置P係在前後有寬度。因在上下之密封塊2a、2b夾住薄膜片的狀態下往搬運方向移動,故前述位置P亦可視為夾住薄膜片進行移動之區間。
就專利文獻1之前述「旋轉式」而言,藉由頂密封驅動馬達M4,設於進行旋轉之圓筒體2A、2B之密封塊2a、2b的移動軌跡,在包裝裝置之側視觀察下係圓形(曲線),故對於有高度(上下寬度大)之被包裝物B,若在頂密封之形成預定位置P的前後之該位置P附近的兩被包裝物B之間未能確保有較大的間隔,則前述之附近的被包裝物B會在前述位置P前方(上游側)被捲入密封塊2a、2b而卡堵在密封塊2a、2b之間(本案所附之圖12(c))。為避免前述卡堵,於密封塊2a、2b所進行之密封的過程中,必須使附近的被包裝物B遠離前述位置P,因此必須確保位置P前後附近之兩被包裝物B之間的薄膜片有較大的長度。藉由確保前述薄膜片之長度,與包裝較低(上下寬度小)的被包裝物B之包裝體100相比,會形成前後方向較長的包裝體100。
就專利文獻1之前述「梭箱運動式」而言,係如本案所附之圖13(a)(b)所示,密封塊2a、2b各自(特別是上方的密封塊2a)之移動軌跡k係(包裝裝置之側視觀察下)四角形,該移動軌跡k係將上下之移動區間設定為較長,藉此,即便被包裝物B的高度較高,與包裝高度較低之被包裝物B的情形相比,亦不需大幅變更頂密封之形成預定位置P前後的兩被包裝物B之間的薄膜片的長度。
專利文獻1之包裝裝置係具有如前述般之優點,然而係有如以下般之懸念。 詳細而言,至從供給輸送機A2供給有被包裝物B為止,亦即至製品檢測感測器3檢測到供給輸送機A2上的被包裝物B為止,在藉由密封塊2a、2b於前述頂密封的形成預定位置P夾住薄膜片的狀態下,包裝裝置本體A1對於被包裝物B的搬運進行待命(本案所附之圖12(a))。於前述之待命狀態下,至製品檢測感測器3檢測到後續之被包裝物B來到包裝裝置本體A1為止(通過製品檢測感測器3),包裝裝置A1上之被包裝物B的搬運會停滯,薄膜片之被密封塊2a、2b夾住的位置會持續承受密封塊2a、2b之發熱而熔解,故有發生密封不良之虞。
於密封位置之停滯(待命)導致前述密封不良之虞,不僅是前述「旋轉式」,就專利文獻1之「梭箱運動式」而言亦相同。本案所附之圖13(b)係表示梭箱運動式之前述待命狀態。本案發明者設想在如本案所附之圖13(b)所示般,於使密封塊2a、2b位於頂密封之形成預定位置P之待命狀態持續的情形,係如該圖(c)所示,若能夠使密封塊2a、2b開放,則不致發生密封不良,然而即便是專利文獻1之梭箱運動式者,因密封塊2a、2b的升降(上下移動)及對於搬運方向X的移動(前進、後退)係藉由從相同動力源獲得動力而一體地驅動的機構進行,故無論對於搬運方向X的移動狀態,係無法進行密封塊2a、2b的升降(開放)。
若係將大小、形狀相同之複數個被包裝物B以一定間隔依序搬運並包裝,則即便是專利文獻1之前之以往的旋轉式之包裝裝置,亦將能夠在供給被包裝物B之供給輸送機A2側,對於包裝裝置本體A1供給被包裝物B的時機,如前述圖12(a)所示,設定為不致使包裝裝置本體A1上的被包裝物B成為之前述待命狀態,而藉此進行因應。並且,亦可考慮在利用前述以往之包裝裝置之際,即便被包裝物B的尺寸有所變更,若變更後之被包裝物B之間的大小・形狀相同,作為供給輸送機A2,係使用排列在上游側及下游側(包裝裝置本體A1側)之2個輸送機(未圖示),即便上游側之輸送機的搬運速度與被包裝物B之前述改變之前相同,使下游側之輸送機與上游側之輸送機的搬運速度不同,藉此以使包裝裝置本體A1上之被包裝物B不致在如本案所附之圖12(a)所示之位置成為前述待命狀態的方式令時機錯開。
並且,若係將相同形狀、相同尺寸之複數個被包裝物B以一定間隔依序搬運並包裝,則除了供給輸送機A2側之前述措施以外,尚能夠考慮採用具備使被包裝物B不致在前述圖12(a)所示之位置成為前述待命狀態之長度尺寸(機械長度)的包裝裝置本體A1,或者,即便被包裝物B的大小有所變更時所包裝的被包裝物B之間的大小相同,亦可考慮包裝裝置本體A1構成為能夠變更在搬運方向之使薄膜片以包裹被包裝物B的方式彎曲之製袋器(成形器10)與中央密封部1之間的區間的長度以進行應對。作為能夠變更前述區間的長度之包裝裝置本體A1的構成,本案之發明者亦考慮到使前述區間之搬運面為重疊不鏽鋼板而形成成形器台(平台),藉由改變不鏽鋼板彼此疊合的部分的長度,使該成形器台於搬運方向伸長或縮短以進行應對(未圖示)。
然而,就以在包裝裝置的運作當中從供給輸送機A2供給而來的被包裝物B之大小亦即長度或高度等尺寸不一致為前提之專利文獻1之包裝裝置而言,以依序包裝大小一致之複數個被包裝物B為前提之前述任一措施,皆無法有效地確實避免前述待命狀態。 亦即,就專利文獻1所示之包裝裝置般,在混雜有大小不同的被包裝物的狀態下每次(對於每個被包裝物B的包裝)皆配合所必要的薄膜片的長度控制密封塊2a、2b的動作者而言,係無法藉由前述各個措施進行應對。
並且,即便是在採用與排列於上游側及下游側(包裝裝置本體A1側)之2個輸送機作為前述之供給輸送機A2的情形,換言之,在單純將供給輸送機A2分割(分擔)為2個輸送機的情形,若被包裝物B之間的形狀、尺寸不一致,則一般而言被包裝物B之間對於搬運面的接地面積會有所不同,使被包裝物B的姿勢(方向)在搬運速度與上游側之輸送機不同的下游側之輸送機上不穩定,或是在從上游側之輸送機轉移至下游側之輸送機之際,會有被包裝物B之間的姿勢(方向)發生紊亂之情事。
並且,在單純將供給輸送機A2分割為2個輸送機的情形,整體構成會變得複雑,與使供給輸送機A2為單一的輸送機的情形相比,不僅清掃、維護繁雜,且成本亦會增加。 並且,即便在於上游側及下游側分別配置輸送機作為供給輸送機並改變搬運速度之前述情形,不僅必須進行搬運的速度管理,亦必須進行被包裝物B的位置管理,實際上對於搬運之複雑的控制不可或缺,故不僅必須使用能夠進行該控制的驅動源及控制器,且會導致成本進一步增加。
即便是在藉由選擇、調整前述之包裝裝置本體A1的機械長度亦即實體上的長度以進行應對的情形,在包裝裝置的驅動當中,將大小一致之複數個被包裝物B以一定間隔依序搬運而進行包裝的情形,或許能夠避免前述待命狀態之問題,然而在包裝裝置的運作當中,搬運而來的被包裝物B之間大小不一致的情形,係難以避免前述待命狀態之問題。
並且,就專利文獻1所示之包裝裝置而言,在將長度不同的複數個被包裝物B(B1~B6)依序以薄膜片包裝的情形,無論是前述「旋轉式」或「梭箱運動式」之任一方式,為了防止熔斷之前的帶狀之一連串的薄膜片內的被包裝物B的位置偏差導致之頂密封(端部密封)的咬入,係將檢測被包裝物B之該位置偏差的位置偏差檢測用感測器3a配置於頂密封之形成預定位置P的前方(本案所附之圖14(a)(c))。
如前述圖14(a)所示般,配合依序供給而來的大小不一致之被包裝物B1~B6,必須改變密封的位置n1、n2、n3彼此之間的間隔,為了利用位置偏差檢測用感測器3a依序毫無遺漏地檢測到前述密封的位置n1、n2、n3,必須配合預定進行包裝之最大的大小(長度)之被包裝物B5的長度,將前述位置偏差檢測用感測器3a配置於從前述位置P往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配置位置w1)離對應於該長度的距離w進行配置(該圖14(c))。
在薄膜片內之被包裝物的位置偏差,一般而言會因為往搬運方向的慣性產生。在通過位置偏差檢測用感測器3a之後方產生之被包裝物B3之前述位置偏差,係無法檢測。因此,若使從前述位置P起的距離w增大,則會有未被檢測到的位置偏差頻繁發生之虞。並且,會有因前述之未被檢測到的位置偏差,導致於前述位置P之進行密封的位置n2之密封造成被包裝物B3的咬入之情事增加之虞(該圖14(b))。 若配合較小的被包裝物B2~B4,使前述距離w較小,亦即使位置偏差檢測用感測器3a配置為較靠近前述位置P,則雖能夠對於前述較小的被包裝物B2~B4抑制前述咬入,然而無法應付較大的被包裝物B5。
並且,在產生前述位置偏差之際,係如前述圖14(b)所示,各個密封塊2a、2b成為退避至使薄膜片開放的位置的狀態,而頂密封部2(於圖示之「旋轉式」中係圓筒體2A、2B)停止。若不使密封塊2a、2b之間開放,則被包裝物B3無法通過前述位置P。因此,就前述包裝裝置而言,在發生位置偏差之後,無法繼續進行包裝。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係提出一種避免在對於前述之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頂密封)之際之前述停滯導致密封不良產生之手段。亦即,專利文獻2,係:對於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終端密封)之上下的加熱器塊體(密封塊),具備使兩加熱器塊體上下移動之第1伺服馬達,以及使兩密封塊前後移動之第2伺服馬達,兩密封塊於在夾住薄膜片的狀態下往搬運方向的移動停滯的情形,係自動使兩密封塊開放。亦即,專利文獻2所示者,係使兩密封塊夾住薄膜片的狀態不致持續,藉此使薄膜片不致過度加熱,而避免因加熱導致之密封不良發生。 然而,無論是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之包裝裝置,係皆未記載用以調整對於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之密封壓的具體手段。 前述之密封壓,係與熔接薄膜片的溫度、加熱薄膜片的時間同樣為決定密封強度之重要的要素之一。 於專利文獻2中,係具備不同於使密封塊前後移動之第2伺服馬達之使密封塊之間開閉的第2伺服馬達,藉此能夠在前述停滯時使密封塊之間強制開放,然而,並未記載在平常運轉時調整對於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所必要之密封壓的具體手段。 特別是,專利文獻1之包裝裝置,係與專利文獻2之包裝裝置不同,乃設想為包裝依序供給而來的尺寸不一致之被包裝物,故難以藉由簡便的變更手段提供為了賦予適當的密封強度所必要之密封壓。 又,本案所附之圖1~圖11所記載之符號(編號、記號),係與專利文獻1及本案所附之前述圖12~圖14中所使用之符號並無關聯,兩符號並非經整合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325179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955542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調整對於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所必要之密封壓的具體手段,特別是於使密封塊(構成部)進行梭箱運動之包裝裝置中,能夠變更前述密封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為一種包裝裝置,係具備供給被包裝物的供給輸送機、供給包裝用的帶狀的薄膜片的薄片供給部、製袋器,以及端部密封部;其特徵為:將帶狀的前述薄膜片的長度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對於從前述薄片供給部供給的帶狀的前述薄膜片載置從前述供給輸送機供給的複數個前述被包裝物,並沿著前述前後方向搬運前述薄膜片,前述製袋器,係使前述薄膜片往與前述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依序彎曲,在前述彎曲之後或彎曲之前,前述供給輸送機,係使先行的前述被包裝物與後續的前述被包裝物之間隔著間隔,將各個前述被包裝物依序載置於前述薄膜片,並藉由前述彎曲的前述薄膜片包裹前述被包裝物,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對於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將前述各被包裝物的前方及後方的至少其中任一方密封,而依序形成端部密封,前述端部密封部,係至少具備配置於搬運而來的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的附近之第1構成部,及隔著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配置於前述第1構成部的相反側之第2構成部之至少2個構成部,並且,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具備夾持驅動部及輸送驅動部,前述夾持驅動部,係具備能夠以任意的角度範圍使轉動軸正轉及逆轉的馬達,前述夾持驅動部,係能夠將前述馬達的轉動軸的前述正轉轉換為直線運動並傳達至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任一方,藉此能夠前述其中一方的構成部接近另一方的構成部,藉由前述馬達的轉動軸的前述逆轉,能夠使前述其中一方的構成部遠離前述另一方的構成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任一方,係藉由能夠彈性變形的彈性構件被往前述接近的方向推彈,在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通過前述2個構成部之間之際,前述夾持驅動部係使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接近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另一方之構成部,藉此使兩構成部之間閉合而夾住前述薄膜片,藉此於兩構成部形成前述端部密封,在兩構成部夾著前述薄膜片的期間,前述輸送驅動部,係至少使兩構成部當中進行前述接近的動作的構成部往前述前後方向移動,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前述接近之際,兩構成部之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會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而對於所夾住的前述薄膜片賦予形成前述端部密封的壓力,將兩構成部位於彼此最為遠離的位置時作為0度,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前述接近之際,前述轉動軸進行半旋轉亦即180度正轉之前,會成為兩構成部的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的狀態,藉由從前述180度以下的角度範圍選擇前述轉動軸的角度範圍並變更前述直線運動的範圍,能夠調整前述壓力。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前述控制部,係具備:記憶部,係儲存設定前述轉動角度的範圍的資料;以及驅動控制部,係控制前述馬達,前述馬達,係伺服馬達或步進馬達,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根據儲存於前述記憶部的資料,控制前述馬達的轉動角度的範圍。 並且,本發明為一種包裝裝置,係具備供給被包裝物的供給輸送機、供給包裝用的帶狀的薄膜片的薄片供給部、製袋器,以及端部密封部;其特徵為:將帶狀的前述薄膜片的長度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對於從前述薄片供給部供給的帶狀的前述薄膜片載置從前述供給輸送機供給的複數個前述被包裝物,並沿著前述前後方向搬運前述薄膜片,前述製袋器,係使前述薄膜片往與前述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依序彎曲,在前述彎曲之後或彎曲之前,前述供給輸送機,係使先行的前述被包裝物與後續的前述被包裝物之間隔著間隔,將各個前述被包裝物依序載置於前述薄膜片,並藉由前述彎曲的前述薄膜片包裹前述被包裝物,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對於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將前述各被包裝物的前方及後方的至少其中任一方密封,而依序形成端部密封,前述端部密封部,係至少具備配置於搬運而來的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的附近之第1構成部,及隔著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配置於前述第1構成部的相反側之第2構成部之至少2個構成部,並且,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具備夾持驅動部及輸送驅動部,在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通過前述2個構成部之間之際,前述夾持驅動部係使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接近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另一方之構成部,藉此使兩構成部之間閉合而夾住前述薄膜片,藉此於兩構成部形成前述端部密封,在兩構成部夾著前述薄膜片的期間,前述輸送驅動部,係至少使兩構成部當中進行前述接近的動作的構成部往前述前後方向移動,前述夾持驅動部,係具備:第1安裝構件,以與前述第2構成部對向的方式安裝有前述第1構成部;以及第2安裝構件,係以與前述第1構成部對向的方式安裝有前述第2構成部,前述夾持驅動部,係藉由使兩安裝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的安裝構件接近另一方的安裝構件,而使兩構成部彼此進行前述接近,藉由使前述其中一方的安裝構件遠離另一方的安裝構件,而使兩構成部彼此互相遠離,兩構成部當中其中任一方,係透過能夠彈性變形的彈性構件安裝於前述安裝構件的其中一方,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任一方,係藉由前述彈性構件被往前述接近的方向推彈,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前述接近之際,兩構成部之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會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而對於所夾住的前述薄膜片賦予形成前述端部密封的壓力,在兩安裝構件當中前述其中一方的安裝構件從兩安裝構件彼此最遠離的位置接近前述另一方的安裝構件之際,於兩安裝構件彼此最接近之前,會成為兩構成部的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的狀態,藉由變更在兩安裝構件彼此最接近時的兩安裝構件的間隔,能夠調整前述壓力。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前述驅動控制部,係將兩構成部各自的移動軌跡之從前述前後方向的最後方位置移動至最前方位置的幾乎全部區間,作為兩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前進的直線的移動區間。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控制前述夾持驅動部,使兩構成部之間的前述接近的動作,在位於前述輸送驅動部所致之構成部的前述前後的移動之最後方位置的期間進行,或在從該最後方位置往前方些許移動的期間進行,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控制前述夾持驅動部,使兩構成部之間的前述遠離的動作,在位於前述輸送驅動部所致之構成部的前述前後的移動之最前方位置的期間進行,或在從該最前方位置往前方些許移動的期間進行,藉此,在從與兩構成部的前述接近、遠離的方向及兩構成部的前述前後的移動方向分別正交的方向觀察的狀態下,前述構成部,係各自呈大致矩形的移動軌跡。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係具備:偵測部,將前述夾持驅動部的前述馬達作為副馬達,前述輸送驅動部,係具備使兩構成部沿著前述薄膜片的前述搬運方向移動的主馬達,前述偵測部,係具備1個或複數個感測器,且至少能夠檢測到前述前後方向之前述被包裝物的位置,前述控制部,係至少藉由前述偵測部所檢測到的前述包裝物的位置,能夠自動地控制前述夾持驅動部所致之前述端部密封部的動作。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前述控制部,係具備:計時器,係能夠檢測前述夾持驅動部的驅動導致兩構成部閉合的閉鎖時間,或是前述輸送驅動部導致前述構成部的移動停滯之際所停滯的停滯時間;在藉由前述計時器檢測到前述閉鎖時間或是前述停滯時間到達預先設定的時間之際,前述控制部係驅動前述夾持驅動部而強制地使兩構成部之間開啟。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於前述薄膜片的搬運方向,往前述製袋器的下游側具備中央密封部,將前述寬度方向作為左右方向,前述中央密封部,係將因前述彎曲而朝向上方的前述薄膜片的左右兩端邊在前述被包裝物的上方疊合並密封,藉此於前述薄膜片形成往前述薄膜片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密封,構成前述偵測部的前述感測器當中至少其中一部分的感測器,係能夠檢測配置於比前述中央密封部更上游方的被包裝物的長度及高度的尺寸檢測感測器,前述控制部,係根據藉由前述尺寸檢測感測器所檢測的資料算出之各個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前後方向的長度,至少運算進行前述接近的動作之前述構成部的動作模式及動作時機及包裝所必要的薄膜片的長度,並根據所運算之前述動作模式、前述動作時機及所必要的薄膜片的長度,進行端部密封部的前述夾持驅動部及前述輸送驅動部的前述驅動之前述控制。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前述第1構成部係配置於形成了前述中央密封並被搬運而來的前述薄膜片的上方,前述第2構成部係配置於形成了前述中央密封並被搬運而來的前述薄膜片的下方,在前述薄膜片通過兩構成部之間之際,前述夾持驅動部,係使前述第1構成部下降並且使前述第2構成部上升,而藉由兩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的構成部係具備進行熱封的發熱部,兩構成部當中的其中一方係具備從該構成部突出沒入的切斷刃,兩構成部當中的另一方係具備承接前述切斷刃的刃座部,藉由兩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藉此以前述發熱部對於前述薄膜片形成前述端部密封,並且藉由前述切斷刃與前述刃座部將前述薄膜片前後切開,而能夠進行枕式包裝。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係具備:搬運輸送機,係配置於前述供給輸送機的下游側,進行載置有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的前述搬運;以及作動框架,係藉由前述輸送驅動部能夠沿著前述薄膜片的前述搬運方向前後移動,前述搬運輸送機,係具備:主搬運部;以及副搬運部,係於前述搬運方向配置在前述主搬運部的下游側,前述作動框架,係具備:左右一對縱導引件,係配置於前述搬運輸送機的左右並往上下延伸;以及上下一對密封塊,係跨越兩縱導引件並且被兩縱導引件引導,藉由前述夾持驅動部能夠往前方及上下作動,前述密封塊當中,上方的前述密封塊係前述第1構成部,下方的前述密封塊係前述第2構成部,兩密封塊,係在前述主搬運部與前述副搬運部之間上下作動而開閉,在至少兩密封塊之間為開放的狀態下,前述上方的密封塊係位於比前述搬運輸送機的搬運面更上方的位置,下方的前述密封塊係位於比前述搬運面更下方的位置,於一對前述密封塊彼此對向的面的其中一方,係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切斷刃,並且於以前述切斷刃為邊界的前後各自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發熱部,兩密封塊彼此對向的面的另一方,係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刃座部,並且於以前述刃座部為邊界的前後各自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發熱部,藉由兩密封塊夾住前述薄膜片,藉由各個前述發熱部對於前述薄膜片形成前述端部密封,並且藉由前述切斷刃與前述刃座部在前述端部密封將前述薄膜片前後切開。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前述輸送驅動部,係具備:輸送導引件,係對於前述搬運輸送機直接或間接地固定,並往前述前後方向延伸;前述主馬達,係對於前述搬運輸送機直接或間接地固定;旋轉板,係藉由前述主馬達旋轉;以及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前述旋轉板的旋轉的中心線係往左右方向延伸,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的其中一端部係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的另一端部係在偏離前述旋轉板的旋轉的中心的位置被前述旋轉板軸支,藉此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係將前述作動框架與前述旋轉板連結,前述輸送驅動部,係將與前述搬運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為往路,將與前述搬運方向相同的方向作為復路,並能夠藉由前述主馬達所致之前述旋轉板的旋轉使前述作動框架沿著前述輸送導引件進行往復動作,前述夾持驅動部,係具備:前述副馬達,係設於前述作動框架;轉動板,係藉由前述副馬達進行旋轉及逆旋轉;反轉用連桿構件,係在偏離前述旋轉板的旋轉的中心的位置被前述轉動板的其中一端軸支;主軸,係往左右方向延伸,並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反轉用臂,係設於前述主軸,往對於前述主軸交叉的方向延伸,並且前端部被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的另一端軸支;第1臂,係於在左右方向與前述反轉用臂不同的位置設於前述主軸,往對於前述主軸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2臂,係設於前述主軸,往對於前述主軸交叉的方向且與前述第1臂不同的方向延伸, 前述第1臂的前端係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與前述第1構成部連結,前述第2臂的前端係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與前述第2構成部連結, 前述轉動板的轉動的中心線係往左右方向延伸, 構成前述偵測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感測器,係能夠檢測到前述主搬運部上的前述被包裝物接近前述副搬運部的位置檢測感測器, 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係設於前述作動框架, 在藉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到被包裝物的前述接近之前述控制部的控制之下,前述輸送驅動部係藉由前述主馬達使前述旋轉板旋轉而使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位移,藉此使前述作動框架開始於前述往路移動, 在藉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到前述接近之前述控制部的控制之下,前述副馬達使前述轉動板旋轉預定角度,藉此使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位移而使前述主軸旋轉,藉由前述主軸的前述旋轉,使前述第1臂及前述第2臂各自與前述主軸一體地旋轉而使前述第1構成部下降並且使前述第2構成部上升,藉由前述第1構成部及前述第2構成部,於在前述主搬運部上接近前述副搬運部的前述被包裝物與先行於該被包裝物且已經轉移至前述副搬運部地被包裝物之間夾住前述薄膜片,至少在前述第1構成部與前述第2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的期間,前述控制部係藉由前述主馬達使前述旋轉板進一步旋轉,而使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往原本的狀態位移,藉此使前述作動框架於前述復路移動,前述第1構成部及前述第2構成部,係在前述復路之移動當中,對於所夾住的前述薄膜片形成前述端部密封並切斷前述薄膜片,前述控制部,係藉由前述副馬達使前述轉動板逆旋轉,藉由使進行了前述位移的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回歸至前述位移之前的狀態,伴隨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的前述回歸動作,前述主軸進行逆旋轉,而使前述第1臂及第2臂各自的方向回到原本的狀態,藉此使前述第1構成部上升而回到下降之前的位置,並且使前述第2構成部下降而回到上升之前的位置。 並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裝置,前述主搬運部,係於前述搬運方向,具備:第1尾滑輪,係配置上游端側;第1頭滑輪,係配置於下游端側;環狀的第1皮帶,係跨設於前述兩滑輪;以及輸送機動力源,前述輸送機動力源係電動機,藉由直接或間接地傳達來自前述輸送機動力源的旋轉力,前述第1頭滑輪係進行自轉,前述第1頭滑輪,係能夠藉由該自轉將環狀的前述第1皮帶循環驅動,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1皮帶的上方區間,前述第1皮帶的上表面係構成前述搬運面的一部分,前述第1頭滑輪,係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並與前述作動框架一起於搬運方向前後移動,前述主搬運部,係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1皮帶的下方區間,具備配置於環狀的前述第1皮帶的內側並跨設有前述第1皮帶的第1長度調整滑輪,前述第1長度調整滑輪,係能夠往上下方向位移,藉由使前述第1長度調整滑輪往下方位移,將前述第1皮帶往下方拉出,而能夠使前述第1頭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後方亦即上游側移動,藉由使前述第1長度調整滑輪往上方位移,使前述第1皮帶回到上方,而能夠使前述第1頭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前方亦即下游側移動,前述副搬運部,係於前述搬運方向,具備:第2尾滑輪,係配置上游端側;第2頭滑輪,係配置於下游端側;環狀的第2皮帶,係跨設於前述兩滑輪;以及輸送機動力源,藉由直接或間接地傳達來自前述輸送機動力源的旋轉力,前述第2頭滑輪亦進行自轉,前述第2頭滑輪,係能夠藉由該自轉將環狀的前述第2皮帶循環驅動,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2皮帶的上方區間,前述第2皮帶的上表面亦構成前述搬運面的另一部分,前述第2尾滑輪,係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並能夠與前述作動框架一起於搬運方向前後移動,前述副搬運部,係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2皮帶的下方區間,具備配置於環狀的前述第2皮帶的內側並跨設有前述第2皮帶的第2長度調整滑輪,前述第2長度調整滑輪,係能夠往上下方向位移,藉由使前述第2長度調整滑輪往下方位移,將前述第2皮帶往下方拉出,而能夠使前述第2尾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前方亦即下游側移動,藉由使前述第2長度調整滑輪往上方位移,使前述第2皮帶回到上方,而能夠使前述第2尾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後方亦即上游側移動。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係能夠提供一種變更對於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的密封壓的手段。特別是,本發明,係能夠提供適合用於使密封塊(第1及第2構成部)進行梭箱運動的包裝裝置之密封壓調整的具體手段。 請求項4所述之本發明,係以前述效果為前提,能夠確保有較大的第1及第2構成部夾住薄膜片的區間,故容易定出薄膜片的熔接(密封)、切斷的時機。因此,請求項4所述之本發明,不須進行使輸送驅動部對於夾持驅動部進行嚴謹協調之動作控制。 並且,請求項4所述之本發明,能夠促進於前述區間之藉由第1及第2構成部的移動對於薄膜片的搬運。 請求項5所述之本發明,係以前述效果為前提,如「梭箱運動」字面表示,具有大致矩形的移動軌跡,藉此亦能夠應付上下寬度較大(有高度)的被包裝物的包裝。亦即,於在前後方向的最後方幾乎不往前後移動的狀態下,兩構成部彼此接近,於在前後方向的最前方幾乎不往前後移動的狀態下,兩構成部遠離,藉此能夠使移動軌跡為大致矩形。 例如,就專利文獻2之包裝裝置而言,雖記載有通常運轉為梭箱運動之事項,然而以圖4(a)來看,密封塊的軌跡並非矩形。因此,專利文獻2之包裝裝置,係不適合用於高度較高的被包裝物的包裝。特別是,為了獲得專利文獻2所示之包裝裝置的密封塊所具有之接近圓形的軌跡,係必須使第1伺服馬達(輸送驅動部)的驅動的時機與第2伺服馬達(夾持驅動部)進行嚴謹的協調,故兩馬達的動作控制複雑。並且,若兩密封塊(兩構成部)的移動軌跡為圓形,則在兩密封塊接近之際夾住薄膜片的接點會成為幾近點之前後較短的區間,而對於兩伺服馬達的控制有極為嚴謹的要求。對此,請求項4所述之本發明,係如前述般,不須進行使輸送驅動部對於夾持驅動部進行嚴謹協調之動作控制。 並且,請求項5所述之本發明,係與請求項4所述之本發明相同,能夠確保有較大的第1及第2構成部夾住薄膜片的區間,故容易定出薄膜片的熔接(密封)、切斷的時機。因此,請求項5所述之本發明,不須進行使輸送驅動部對於夾持驅動部進行嚴謹協調之動作控制。並且,請求項5所述之本發明,亦能夠促進於前述區間之藉由第1及第2構成部的移動對於薄膜片的搬運。 請求項6所述之本發明,係以前述效果為前提,對於構成端部密封部並夾住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的一對構成部提供一種具體手段,其於夾住薄膜片的狀態下兩構成部往搬運方向的移動停滯的情形,能夠自動地使兩構成部開放,而使兩構成部對於薄膜片進行密封形成的狀態不致持續。因此,藉由實施請求項6所述之本發明,不致過度加熱薄膜片,而能夠避免因加熱導致之密封不良產生。
特別是,請求項6所述之本發明,係能夠對於構成端部密封部並夾住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的一對構成部提供一種具體手段,其能夠進行控制,以不同於促進在夾住薄膜片的狀態下之薄膜片的搬運之兩構成部的移動的方式,自動地使兩構成部開放。 亦即,就請求項6所述之本發明之包裝裝置,而言前述兩構成部,係能夠設定為以獨立於沿著搬運方向之前後方向的移動的方式,進行兩構成部的遠離動作。
前述般之請求項6所述之本發明,係無論被包裝物的搬運狀態(搬運路徑上的位置)皆能夠進行兩構成部之間的開閉的控制,故即便是大小不一致的被包裝物的包裝,亦不致受到最大大小的被包裝物的尺寸(特別是長度)所限制,而是能夠將檢測被搬運的薄膜片內的被包裝物的位置偏差之感測器,設置於在搬運方向上兩構成部夾住薄膜片之端部密封的形成預定位置(前述頂密封的形成預定位置P)的上游側附近以進行應對。亦即,兩構成部,因能夠以獨立於搬運方向的動作的方式使兩構成部之間開放,故即便在前述位置P附近檢測到位移,亦能夠立即使兩構成部之間開放以進行應對。因此,請求項2所述之本發明,係能夠避免遺漏前述位置偏差而防止被包裝物咬入的發生。 請求項2所述之本發明,即便在即將到達兩構成部之前檢測到前述位置偏差,亦能夠使於兩構成部夾住薄膜片的動作(密封動作)停止。係能夠實現在使密封動作停止的狀態下,使發生位置偏差的被包裝物通過開放了的兩構成部之間之後,當藉由偵測部檢測到沒有位置偏差的被包裝物的到來,則自動地再度開始進行包裝的控制。 如前述般,請求項2所述之本發明,係能夠使控制部進行控制,以在使發生位置偏差的被包裝物通過開放了的兩構成部之間之後,等待位於恰當位置的被包裝物的到來並再度開始密封動作(兩構成部的開閉動作)。
前述請求項1至請求項7所述之各發明,係能夠獲得在包裝裝置運作當中,無論是所包裝的複數個被包裝物的大小一致的情形或不一致的情形,皆能夠獲得關於密封壓調整的前述效果。 另一方面,請求項8所述之本發明,特別是就對於大小不一致的複數個被包裝物,在自動地對於各包裝物分配合適的長度的薄膜片以防止紙薄膜片的浪費之包裝而言,能夠獲得前述效果。當然,本發明,係並非自不一致的複數個被包裝物自動地對於各包裝物分配合適的長度的薄膜片之包裝裝置當中,排除對於大小一致的複數個被包裝物的包裝。
請求項9所述之本發明,係特別是於枕式包裝能夠發揮前述效果。 並且,請求項10至12所述之本發明,係能夠提供一種具體手段,其能夠實現發揮前述效果之前述「梭箱運動式」包裝裝置。 請求項11所述之本發明,係於作動框架設置位置感測器,藉此能夠在即將藉由兩構成部密封之前檢測被包裝物的位置偏差的有無。 特別是,請求項11所述之本發明,就夾持驅動部而言,係使副動力源僅往單一方向旋轉的電動機,而是能夠進行正轉、逆轉者,並將副電動機之前述正轉、逆轉藉由反轉用連桿構件傳達至作為兩構成部的開閉的基軸之前述主軸,藉由使前述主軸旋轉、逆旋轉,而能夠不需使主軸旋轉180度便轉為進行逆旋轉。 亦即,前述請求項11之本發明,不須使第1安裝構件到達下死點(使第2安裝構件到達上死點),便能夠使兩構成部彼此接近或互相遠離。藉由不到達前述下死點(上死點),則前述兩構成部彼此最接近之際所產生之兩構成部之間的間隙,係能夠透過彈簧或阻尼器等周知之推彈手段將各個構成部設於作動框架而設定為使兩構成部彼此推壓,而藉此消除,因此,能夠使主軸以比前述180度稍小的角度的旋轉使兩構成部之間閉合,而能夠藉由選擇該角度而調整夾住薄膜片的按壓力(密封壓)。 本發明,係特別是在端部密封部的改良上能夠發揮前述效果,故不必採用2台以上的輸送機作為將被包裝物供給至包裝裝置本體的供給輸送機,亦不必對於包裝裝置本體之至前述端部密封部為止的被包裝物的搬運路徑施加用以進行長度調整的改造。
以下,參照圖式,針對本發明較佳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整體構成) 本發明之包裝裝置A,係具備包裝裝置本體A1、供給輸送機A2。 包裝裝置本體A1,係具備薄片供給部A3、搬運輸送機A4、製袋器A5、對接部A6、中央密封部A7、端部密封部A8、偵測部A9、控制部A10(圖1~圖10)。 在此,係表示進行一般稱為橫(橫型)枕式包裝之包裝的包裝裝置作為實施本發明之例。
以下,針對前述各部份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供給輸送機A2)
供給輸送機A2,係對於包裝裝置本體A1供給欲進行包裝的被包裝物B(圖1(a)~(c))。於此例中,供給輸送機A2係帶式輸送機。然而,供給輸送機A2不限於帶式輸送機,亦能夠採用其他周知之輸送機。
供給輸送機A2(的輸送機皮帶),係藉由馬達(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M1)驅動。
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M1係能夠採用同步馬達,若能夠藉由後述之控制部A10進行ON-OFF控制,則亦能夠採用同步馬達以外的馬達。
供給輸送機A2,係將大小不一致的複數個被包裝物B依序供給至包裝裝置本體A1。作為大小不一致的複數個被包裝物B的包裝,若以農產品為例,係能夠舉出依序包裝蔥、馬鈴薯、白蘿蔔、紅蘿蔔等大小及形狀不同之異種的產品的情形,且即便為同種的產品,亦能夠舉出依序包裝大小不同者,例如長度不同的複數個根菜等的情形。
供給輸送機A2,係使前述被包裝物B彼此之間隔著間隔,並將被包裝物B依序供給至包裝裝置本體A1。
(薄片供給部A3)
薄片供給裝置A3,係從捲繞有多層帶狀的薄膜片f多重而形成之筒狀的薄膜捲F拉出前述帶狀的薄膜片f,並供 給至前述搬運輸送機A4(圖1(a)~(c))。
具體而言,薄片供給裝置A3,係具備藉由馬達(搬運馬達M2)的驅動進行旋轉的一對滾輪A31(拉出滾輪A31對),藉由該一對滾輪A31從薄膜捲F夾住薄膜片f並拉出,並供給至前述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方向X的上游端。
前述拉出滾輪A31的(中心)軸,係往左右方向延伸。
(搬運輸送機A4)
搬運輸送機A4,係於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方向X,將搬運輸送機A4的上游側作為包裝裝置本體A1的後方側,將搬運輸送機A4的下游側作為包裝裝置本體A1的前方側,將從薄片供給部A3供給的薄膜片f從後方往前方搬運。
被拉出至搬運輸送機A4上並被搬運之帶狀的前述薄膜片f的長度方向,係沿著該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方向X。亦即,將薄膜片f的長度方向作為搬運輸送機A4(包裝裝置本體A1)的前後方向。
前述供給輸送機A2,係配置於包裝裝置本體A1的後方,對於被拉出至包裝裝置本體A1的該搬運輸送機A4的上游端(後述之前述製袋器A5)的薄膜片f上,依序將複數個被包裝物B如前述般隔著間隔進行載置。
搬運輸送機A4,係具備主搬運部A41、副搬運部A42、輸送機動力源。主搬運部A41及副搬運部A42,係藉由前述輸送機動力源驅動。
作為輸送機動力源,係能夠採用電動機(馬達)。 於此例中,驅動薄片供給裝置A3的前述搬運馬達M2,係兼作前述輸送機動力源。然而,採用能夠使薄片供給裝置A3與搬運輸送機A4(同步)連動之與搬運馬達M2不同的專用馬達作為前述輸送機動力源亦可。 副搬運部A42係位於主搬運部A41的下游側。 於前述主搬運部A41與副搬運部A42之間設有間隙。
主搬運部A41,係於搬運方向X,具備:第1尾滑輪A411,係配置上游端側;第1頭滑輪A412,係配置於下游端側;以及環狀的第1皮帶A413,係跨設於兩滑輪A411、A412(圖1(b)(c)及圖2(a)(b))。
第1頭滑輪A412,係能夠接受來自前述輸送機動力源之直接或間接的旋轉力的傳達而進行自轉。藉由第1頭滑輪A412的該自轉,能夠將環狀的第1皮帶A413循環驅動。 於進行循環之第1皮帶A413的上方區間,第1皮帶A413的上表面係與薄膜片f一起構成載置被包裝物B並搬運之搬運面的一部分(上游側)。 第1頭滑輪A412,係被後述之作動框架A85軸支,並與作動框架A85一起於搬運方向往前後移動。
並且,主搬運部A41,係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1皮帶的下方區間,具備配置於環狀的第1皮帶A413的內側並跨設有第1皮帶A413的第1長度調整滑輪A414。 第1長度調整滑輪A414,係能夠於上下方向進行位移。 第1長度調整滑輪A414,係藉由往下方位移而將第1皮帶A413往下方拉出,而能夠使第1頭滑輪A412於前述搬運方向X往後方亦即上游側移動。 第1長度調整滑輪A414,係藉由往上方位移而使第1皮帶A413回到上方,而能夠使第1頭滑輪A412於前述搬運方向X往前方亦即下游側移動。
副搬運部A42,係於前述搬運方向X,具備:第2尾滑輪A421,係配置上游端側;第2頭滑輪A422,係配置於下游端側;以及環狀的第2皮帶A423,係跨設於第2尾滑輪A421及第2頭滑輪A422。
第2頭滑輪A422,亦能夠接受來自前述輸送機動力源之直接或間接的旋轉力的傳達而進行自轉。藉由第2頭滑輪A422的該自轉,能夠將環狀的第2皮帶A423循環驅動。 於進行循環之第2皮帶A423的上方區間,第2皮帶A423的上表面亦與薄膜片f一起構成載置被包裝物B並搬運之搬運面的另一部分(下游側)。 第2尾滑輪A421,亦被前述作動框架A85軸支,並與作動框架A85一起於搬運方向前後移動。
前述第2皮帶A423的上表面係位於與第1皮帶A413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且兩皮帶A423、A413沿著搬運方向X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為佳。然而,僅是第1皮帶A413架設於第1頭滑輪A412的位置的上表面與第2皮帶A423架設於第2頭滑輪A422的位置的上表面為相同高度亦可,第1皮帶A413及第2皮帶A423對於前述水平有些許傾斜亦可。並且,第1皮帶A413架設於第1頭滑輪A412的位置的上表面,位於比第2皮帶A423架設於第2頭滑輪A422的位置的上表面為更高些許的位置亦可。
並且,副搬運部A42,係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2皮帶A423的下方區間,具備配置於環狀的第2皮帶A423的內側並跨設有第2皮帶A423的第2長度調整滑輪A424。 第2長度調整滑輪A424,係能夠於上下方向進行位移。 第2長度調整滑輪A424,係藉由往下方位移而將第2皮帶A423往下方拉出,而能夠使第2尾滑輪A421於前述搬運方向X往前方亦即下游側移動。 第2長度調整滑輪A424,係藉由往上方位移而使第2皮帶A423回到上方,而能夠使第2尾滑輪A421於前述搬運方向X往後方亦即上游側移動。
使第2尾滑輪A421對於第1頭滑輪A412於前後隔著間隔並被後述之作動框架A85軸支,藉此能夠確保主搬運部A41與副搬運部A42之間有不變動之一定寬度的前述間隙。
(製袋器A5) 製袋器A5(成形器),係使帶狀的薄膜片f往與薄膜片f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依序彎曲。製袋器A5,係設於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的上游端。 具體而言,製袋器A5,係設於主搬運部A41的上游端。製袋器A5,係具備:左右一對豎起板A51,係分別靠在被前述拉出滾輪A31拉出的帶狀的薄膜片f的左右,使薄膜片f彎曲U字形;以及反轉板A52,係構成包裝裝置本體A1的後部的一部分(圖1(a)~(c))。
前述一對豎起板A51,係隔著主搬運部A41的搬運面設於該搬運面的左右,往從該搬運面往上方以彼此的間隔逐漸擴大的方式傾斜延伸。 兩豎起板A51之至少基端之間的間隔係比帶狀的薄膜片f的左右的寬度更窄。反轉板A52,係使板面從包裝裝置本體A1朝向後方,並且從兩豎起板A51的基端之間往比主搬運部A41的搬運面更下方突出。 於包裝裝置本體A1,前述薄片供給部A3係配置於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的下方,前述拉出滾輪A31係於搬運輸送機A4的主搬運部A41的下方位於比反轉板A52及薄膜捲F更前方。
如前述般,藉由拉出滾輪A31拉出之後的薄膜片f,係藉由後述之對接部A6的驅動滾輪A61對的驅動備進一步拉出,沿著反轉板A52的前述板面前進,並穿越反轉板A52的前述板面與供給輸送機A2之間往主搬運部A41的搬運面上朝向前方反轉,與從供給輸送機A2依序供給而來的被包裝物B一起通過左右的兩豎起板A51之間而供給至主搬運部A41的搬運面上。 供給輸送機A2,係於搬運輸送機A4的主搬運部A41上,使前述般之先行的被包裝物B與後續的被包裝物B之間隔著間隔,將各個被包裝物B依序載置於薄膜片f。
製袋器A5的兩豎起板A51,將被拉出並載置有被包裝物B的薄膜片f的左右端邊朝向上方,藉此使薄膜片f如前述般成為U字形而藉由薄膜片f包裹被包裝物B。 後述之對接部A6的兩驅動滾輪A61對及中央密封部A7的加熱滾輪A71對,係使彎曲為前述U字形並朝向上方的前述薄膜片f的左右端部疊合夾住並且進行自轉,藉此成為包裹主搬運部A41的搬運面上的被包裝物B的狀態,並如前述般進一步拉出薄膜片f。 雖省略圖示,然而於搬運方向X,較佳為在製袋器A5與對接部A6之間,設有限制薄膜片f上端的位置之薄膜導引件,而能夠以藉由製袋器A5(反轉板A52)反轉的薄膜片f順暢地覆蓋被包裝物B。
(對接部A6) 對接部A6,藉由左右一對驅動滾輪A61構成,該左右一對驅動滾輪A61,係配置於比主搬運部A41的搬運面更上方且比製袋器A5更靠搬運方向X的下游側,將成為彎曲為如前述般的U字形的薄膜片f的左右兩端部夾住疊合的狀態的薄膜片f,亦即對接為筒狀的薄膜片f進一步往搬運方向X的下游側拉出。對接部A6,在包裝裝置本體A1的俯視觀察下,配置於主搬運部A41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分,兩驅動滾輪A61的旋轉軸係上下延伸。
(中央密封部A7) 中央密封部A7,係具備配置於比主搬運部A41的搬運面更上方且比對接部A6更靠搬運方向X的下游側,並內建有加熱器(中央加熱器H1)的左右一對滾輪作為加熱滾輪A71對。加熱滾輪A71對係位於緊靠前述驅動滾輪A61對的前方的位置,兩加熱滾輪A71的旋轉軸係往上下延伸。加熱滾輪A71,係夾住薄膜片f的前述對接的部分並加熱,而將薄膜片f的該對接的部分密封。薄膜片f的該密封部分係枕式包裝的中央密封Ss,沿著薄膜片f的長度方向延伸(圖1(a)~(c)及圖2(a)(b))。
中央加熱器H1,係藉由後述之控制部A10(圖9),控制為能夠維持將加熱滾輪A71對加溫至任意溫度的狀態。具體而言,加熱滾輪A71對係能夠具備溫度感測器。除此之外,中央加熱器H1係藉由恆溫器自動地ON-OFF而維持在適於進行密封的溫度,而不藉由控制部A10控制亦可。 加熱滾輪A71,除了電熱加熱器以外,亦能夠採用能夠進行密封之其他形式者,例如超音波、稱為IH之感應加熱、或是遠紅外線。
就此例而言,對接部A6的驅動滾輪A61及中央密封部A7的加熱滾輪A71,係各自接受來自相同的馬達(中央驅動馬達M3)的驅動力的傳達而驅動。 對接部A6的驅動滾輪A61及中央密封部A7的加熱滾輪A71,係能夠調整上下方向的位置為佳。例如,將驅動滾輪A61及加熱滾輪A71各自安裝於能夠變更上下位置的支承用構件(未圖示)。特別是,將驅動滾輪A61及加熱滾輪A71各自安裝於相同的前述支承用構件,加熱滾輪A71能夠與驅動滾輪A61一體地改變上下位置為佳。
雖亦可構成為對應於藉由之後詳述之前述偵測部A9(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檢測到的被包裝物B的高度使前述支承用構件自動地上下,然而薄膜片f的左右的寬度係一定,視所包裹的被包裝物的大小,彎曲的薄膜片f的上端的高度即便略有變動,一般而言使前述支承用構件的高度大幅變更的必要性低,故在包裝裝置A運作之前,根據不一致的大小的複數個被包裝物B的平均高度或是該複數個被包裝物B的高度的中位數調整前述支承用構件的高度即可。 又,關於前述之高度的調整,能夠對於該支承構件設置調整前述支承用構件的高度調整之調整鈕而藉此實施(未圖示)。
就相對有厚度、強度之薄膜片f而言,將薄膜片f的前述對接的部分密封而形成的中央密封Ss,在彎曲而被捲起的薄膜片f的上部剛形成之後,通常會如雞冠般豎起(圖1(a)~(c)及圖2(a)(b))。圖示雖省略,然而較佳為於搬運方向X在加熱滾輪A71對的下游側,設有與被搬運而來的中央密封Ss抵接而使豎起的中央密封Ss橫躺的按壓用構件。 前述按壓用構件,係能夠採用於搬運方向X配置在固定位置,藉由彈簧等彈性構件往下方推彈,並能夠上下移動的滾輪,或是能夠追隨藉由其他的薄膜片f的搬運移動而來的薄膜片f上部的構件。
(端部密封部A8) 端部密封部A8,係於搬運方向X設在前述中央密封部A7(在設有前述按壓用構件的情形係該按壓用構件)的下游側,端部密封部A8,係對於彎曲並形成了中央密封Ss的薄膜片f,將先行的被包裝物B與後續的被包裝物B之間密封,藉此依序形成將包裝體100的前後密封之端部密封Ts(圖1~圖8)。 前述端部密封部A8,係具備作為第1構成部之上方密封塊A81(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上方的密封塊」)、作為第2構成部之下方密封塊A82(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下方的密封塊」)、輸送驅動部A83、夾持驅動部A84、作動框架A85。
作動框架A85,係連接主搬運部A41與副搬運部A42之正視大致矩形的框體,並構成被包裝物B從主搬運部A41轉移至副搬運部A42之際所通過的閘門。亦即,從主搬運部A41轉移至副搬運部A42之際,被包裝物B係通過作為矩形的框體之作動框架A85的內側的空間。 作動框架A85,係被輸送驅動部A83驅動,而能夠沿著搬運方向X前後移動。亦即,作動框架A85,係能夠與被作動框架A85軸支的第1頭滑輪A412、第2尾滑輪A421一起,對於在搬運方向X不移動的第1尾滑輪A411、第2頭滑輪A422往前後移動。
詳細而言,第1頭滑輪A412與第2尾滑輪A421係在前後方向彼此隔著間隔,並跨越作動框架A85的後述之左右的側部A853,使兩側部A853軸支第1頭滑輪A412及第2尾滑輪A421的中心軸各自的左右端。又,於圖1~圖3中,作動框架A85,係藉由一點鏈線僅表示位置,設於作動框架A85的後述之各構件,為了避免圖式繁瑣故省略。
設於作動框架A85之各構件的詳情係示於圖4~圖6。並且,圖7及圖8雖亦表示設於作動框架A85的各構件,然而係以說明上方密封塊A81及下方密封塊A82的動作為主目的,故比實際上更簡略化。
並且,包裝裝置本體A1(搬運輸送機A4),係具備對於如前述般前後移動的作動框架不改變前後位置(不移動)的引導用軌道A40(圖3(a)(b))。一對引導用軌道A40,係設於搬運輸送機A4的左右,並沿著搬運方向X延伸。於作動框架A85,設有被引導用軌道A40引導的被引導部A80。作為被引導部A80,係能夠採用橫剖面倒ㄈ字狀或L字形的通道材料。
被引導部A80,係嵌入引導用軌道A40,並能夠沿著引導用軌道A40前後移動。於此例中,各個引導用軌道A40,係具備在比作動框架A85更上游側往左右突出的一對第1突出部A43,以及在比作動框架A85更下游側往左右突出的一對第2突出部A44。 於各個第1突出部A43,係設有對於引導用軌道A40隔著間隔朝向搬運方向X的上游側延伸的第1引導棒A45。 於各個第2突出部A44,係設有對於引導用軌道A40隔著間隔朝向搬運方向X的下游側延伸的第2引導棒A46。
被引導部A80,係具備:第1受部A801,係從各個被引導部A80的後部側面往左右突出,且具備第1引導棒A45所插通的貫穿部;以及第2受部A802,係從各個被引導部A80的前部側面往左右突出,且具備第2引導棒A46所插通的貫穿部。 在藉由作動框架A85的前述前後的移動而使被引導部A80與作動框架A85一起前後移動之際,第1受部A801係能夠沿著第1引導棒A45前後移動,第2受部A802能夠沿著第2引導棒A46前後移動,而能夠導引作動框架A85的前述移動。
關於作動框架A85的前後的移動的導引,後述之輸送導引件A830亦對於作動框架A85的前後的移動進行導引。於此例中,輸送導引件A830係導引作動框架A85的後述之底部A852,第1引導棒A45及第2引導棒A46係在比該底部更高的位置(與被包裝物B的搬運面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進行導引。
然而,不設置第1引導棒A45及第2引導棒A46而僅設置輸送導引件A830亦可,不設置輸送導引件A830而僅設置第1引導棒A45及第2引導棒A46亦可。於不設置輸送導引件A830之例中,前述第1引導棒A45及第2引導棒A46係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輸送導引件」。
實際上,具備輸送導引件A830且具備第1引導棒A45及第2引導棒A46之雙方為佳。
作動框架A85,係如前述般為正視大致矩形的框體,係藉由具有該矩形的上邊之頂部A851、具有該矩形的下邊之底部A852(前述)、具有該矩形的側邊之左右一對側部A853(前述)構成(圖4、圖5、圖6(a))。
頂部A851係在比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面更上方往左右橫方向延伸,底部A852係在比搬運輸送機A4更下方往左右橫方向延伸,左右兩側部A853係在搬運輸送機A4的左右往上下縱方向延伸。
並且,作為框體之作動框架A85,係在框體的內側的空間且搬運輸送機A4的左右,具備往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對縱導引件A86(圖4、圖6(a)及圖7)。兩縱導引件A86的上端係固定於作動框架A85的頂部A851,兩縱導引件A86的下端係固定於作動框架A85的底部A852。
又,於圖7中,作動框架A85的頂部A851及兩側部A853係省略,並且亦以縱導引件A86局部剖開的狀態描繪。於圖8中,為了展示設於作動框架A85的內側的空間的構成,係省略作為框體之作動框架A85本身。
於作動框架A85的內側空間中,上方密封塊A81係配置於下方密封塊A82的上方。
詳細而言,上方密封塊A81(第1構成部)及下方密封塊A82,皆跨越左右兩縱導引件A86之間並且被兩縱導引件A86引導,藉由前述夾持驅動部A84往前方及上下作動,並能夠使兩密封塊A81、A82間開閉(圖2(a)(b)、圖4、圖7及圖8)。
又,於圖4中,於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左半部係表示使兩密封塊A81、A82之間開放的狀態,右半部係表示使兩密封塊A81、A82之間閉合的狀態。
針對兩密封塊A81、A82對於縱導引件A86的安裝構造,係於之後詳述。
在至少兩密封塊A81、A82之間為開放的狀態下,上方密封塊A81係配置於比搬運輸送機A4的前述搬運面更上方的位置,下方的密封塊A82係配置於比前述搬運面更下方的位置。
於兩密封塊A81、A82彼此對向的面的其中一方亦即上方密封塊A81的下表面,係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切斷刃A81a。
於該下表面,係在以切斷刃A81a為邊界的前後各自設有往左右延伸的發熱部A81b。
於兩密封塊A81、A82彼此對向的面的另一方,係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刃座部A82a。並且,於該另一方的面,係在以刃座部A82a為邊界的前後各自設有往左右延伸的發熱部A82b。
作為發熱部A81b、A82b,係能夠採用電熱加熱器。作為發熱部A81b、A82b,係採用能夠熱封薄膜片f之電熱加熱器以外的周知的手段亦可。 於兩密封塊A81、A82的前述對向面之間夾住形成有中央密封Ss的薄膜片f,藉由兩對向面的發熱部A81b、A82b各自的發熱將該薄膜片f加熱而形成前述端部密封Ts,並且藉由切斷刃A81a及刃座部A82a於端部密封Ts將薄膜片f前後切開(圖2(a)(b))。
切開了的端部密封Ts的前側,係藉由該切開所形成的包裝體100的尾密封Ta,切開了的端部密封Ts的後側,係成為下一個包裝體100的薄膜片f的頂密封To。
並且,配置在作為框體的作動框架A85的內側空間之上方密封塊A81及下方密封塊A82,係於搬運方向X,位在主搬運部A41與副搬運部A42之間(圖1(a)~(c)、圖2(a)(b)、圖3(a)(b))。 於此例中,上方密封塊A81係透過上方安裝構件A811,下方密封塊A82係透過下方安裝構件A821,分別安裝於兩縱導引件A86(圖7)。
詳細而言,以左右橫方向作為長度方向的上方安裝構件A811(第1安裝構件)係跨越兩縱導引件A86,同樣以左右橫方向為長度方向的下方安裝構件A821係跨越兩縱導引件A86。上方安裝構件A811及下方安裝構件A821之各自的左右端部附近,係設有上下貫穿的貫穿孔A812、A822,形成為棒狀的縱導引件A86係分別通過該貫穿孔A812、A822,上方安裝構件A811及下方安裝構件A821係能夠沿著兩縱導引件A86上下移動。
於此例中,上方密封塊A81係透過左右一對懸吊A813(於此例係線圈彈簧減震器(coilovers))安裝於上方安裝構件A811的下部。 前述懸吊A813,係作為阻尼器亦即衝擊吸收器使上方密封塊A81的週期振動收斂(衰減)。並且,懸吊A813,係能夠作為彈性構件進行彈性變形,並將上方密封塊A81朝向下方密封塊A82推彈。 於此例中,對於以左右方向作為長度方向的板狀或棒狀的安裝基體A811b的下表面設有上方密封塊A81,兩懸吊A813的前端(下端)係安裝於安裝基體A811b的上表面。 另一方面,下方密封塊A82,係對於以左右橫方向作為長度方向的下方安裝構件A821(第2安裝構件)的上部安裝。於此例中,下方密封塊A82,係直接設在下方安裝構件A821的上表面。
輸送驅動部A83,係具備:前述之輸送導引件A830、作為主馬達A831的馬達、設於該旋轉軸A832並進行旋轉的旋轉板A833、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A834(圖2(a)(b)、圖5、圖6(a)及圖7)。
主馬達A831,於此例中,係具有往左右延伸的旋轉軸A832的電動機。以下,視必要將主馬達A831稱為電動機A831。前述電動機A831,係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主動力源」,固定在對於進行前後移動的作動框架A85之包裝裝置本體A1(搬運輸送機A4)的不移動的部位(不前後移動的部位),或是固定在設置有包裝裝置本體A1的地板。因此,即便作動框架A85沿著搬運方向X往前後方向移動,電動機A831亦不會向任何方向移動。
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A834的其中一端部係被作動框架A85軸支,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A834的另一端部係在偏離旋轉板A833的旋轉的中心的位置亦即自該中心偏心的位置被旋轉板A833軸支,藉此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A834係將作動框架A85與旋轉板A833連結。
輸送驅動部A83,係將與搬運方向X相反的方向作為往路,將與搬運方向X相同的方向作為復路,並能夠藉由電動機A831所致之旋轉板A833的旋轉,沿著第1引導棒A45及第2引導棒A46(輸送導引件)推拉作動框架A85,而使作動框架A85往復動作(圖2(a)(b))。
於作動框架A85的底部A852,設有嵌入前述輸送導引件A830的導引件受部A854(圖6(a)及圖7)。
輸送導引件A830,係固定在對於進行前後移動的作動框架A85之包裝裝置本體A1(搬運輸送機A4)的不移動的部位(不前後移動的部位),或是固定在設置有包裝裝置本體A1的地板,並往前後延伸。
導引件受部A854,係沿著輸送導引件A830與作動框架A85一起前後移動,並如前述般藉由輸送導引件A830使作動框架A85的該前後的移動受到導引。
於此例中,導引件受部A854,係於作動框架A85的底部A852的上表面,分別設在底部A852的左右端附近,並具備前後貫穿的貫穿部。輸送導引件A830,係左右一對的棒狀體,並通過導引件受部A854的前述貫穿部,分別往前後延伸。各輸送導引件A830各自的前端及後端,係藉由固定在包裝裝置本體A1(搬運輸送機A4)的前述不移動的部位或是固定在前述地板之固定部A830a,對於該不移動的部位或是地板進行固定。
夾持驅動部A84,係具備:作為副馬達A841之馬達、設於轉動軸A842之轉動板A843、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往左右方向延伸並跨越作動框架A85的內側空間之主軸A845、設於主軸A845之反轉用臂A846、設於主軸A845之2條第1臂A847a、將各個第1臂A847a連結至上方密封塊A81之左右一對第1連結部A848a、設於主軸A845之2條第2臂A847b、將各個第2臂A847b連結至下方密封塊A82之左右一對第2連結部A848b。
副馬達A841,於此例中係具備往左右延伸的轉動軸A842之伺服馬達。以下,視必要將副馬達A841稱為伺服馬達A841。
伺服馬達A841,係設於作動框架A85,使前述轉動軸A842旋轉(正轉)及逆旋轉(逆轉)。伺服馬達A841,係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副動力源」,與前述電動機A831(主動力源)為不同的馬達。
又,於此例中,副馬達A841,係能夠使轉動板A843 以預定的旋轉角度進行旋轉及逆旋轉即可,而亦能夠採用前述伺服馬達以外的周知之其他馬達,例如能夠採用步進馬達或線性馬達作為副馬達A841。亦即,副馬達A841,只要是能夠控制旋轉範圍的馬達即可。
又,在使副馬達A841為線性馬達的情形,為使轉動板A843旋轉者亦可,為直接使兩密封塊A81、A82直線性移動者亦可。
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係在偏離轉動板A843的轉動的中心的位置亦即自該中心偏心的位置,使其中一端被轉動板A843軸支。
主軸A845,係被作動框架A85軸支,並能夠進行轉動。於此例中,主軸A845係透過左右一對軸承A845a被支承於作動框架A85的底部A852(圖4及圖5)。除此之外,主軸A845係使兩端部被作動框架A85的側部A853軸支亦可。
又,於圖7及圖8中為了避免圖式繁瑣,前述軸承A845a係省略。
並且,如前述般,圖7及圖8係以說明兩密封塊A81、A82的動作為主目的,故各部份的描繪比實際上更簡略。為了實現作動框架A85及兩密封塊A81、A82之順暢且穩定的動作,實際上除了圖7所示之輸送導引件A830及導引件受部A854、引導用軌道A40及被引導部A80、第1及第2引導棒A45、A46和第1及第2受部A801、A802、縱導引件A86和上方及下方安裝構件A811、A821以外,亦裝設 有各部份的動作的導引件或引導的手段為佳(圖7、圖3(a)(b))。
前述反轉用臂A846,係設於主軸A845,如前述般往對於主軸A845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並且使前端部被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另一端軸支(圖7及圖8)。
2根第1臂A847a,皆係於左右方向在與反轉用臂A846不同的位置設在主軸A845,並如前述般往對於主軸A845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2根第1臂A847a當中的1根,係設於靠往左右延伸的主軸A845的左端,2根第1臂A847a當中的另1根,係設於靠往左右延伸的主軸A845的右端。
於此例中,各個第2臂A847b,係於主軸A845的左右方向設在與第1臂A847a相同的位置,並往第1臂A847a的相反方向延伸。亦即,第2臂A847b係於主軸A845的外周面上,以與第1臂A847a之間具有大致180度的角度的方式延伸。
如圖7所示,能夠將在貫穿主軸A845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狀態下形成於主軸A845的棒狀體或板狀體的其中一端側作為前述第1臂A847a,將該棒狀體(板狀體)的另一端側作為前述第2臂A847b。然而,不限於藉由1根前述棒狀體(板狀體)構成第1臂A847a與第2臂A847b對。第2臂A847b,係對於第1臂A847a設在於主軸A845之左右方向不同的位置亦可,並且,第1臂A847a與第2臂A847b之間的角度係前述180度以外的鈍角亦可。
就各個第1連結部A848a而言,係使其中一端連結至各第1臂A847a的前端部,另一端安裝於上方密封塊A81(第1構成部)。 於此例中,各第1連結部A848a並非直接連結至上方密封塊A81,而是將各第1連結部A848a的前述另一端安裝於設在上方密封塊A81的前述上方安裝構件A811。
詳細而言,第1連結部A848a,係藉由往上下延伸且使上端固定於上方安裝構件A811的左右端部附近的縱部A848aa,以及延伸設置於縱部A848aa並從該下端往前後方向(於此例中前後方向係後方)延伸的橫部A848ab構成,於作動框架A85的側視下呈縱長的L字型(圖6(b)(c)、圖7及圖8)。
於橫部A848ab,係設有沿著橫部A848ab的長度方向往前後延伸的滑移引導部A848ac。於此例中,滑移引導部A848ac,雖係左右貫穿橫部A848ab並沿著橫部A848ab的長度方向前後延伸的長孔,然而形成為沿著橫部A848ab的長度方向往前後延伸的溝亦可。
於第1臂A847a的前端部,設有被前述滑移引導部A848ac引導的引導用部A847aa。 於此例中,引導用部A847aa,係插入至作為長孔之滑移引導部A848ac的突起。引導用部A847aa,係能夠伴隨主軸A845的旋轉、逆旋轉,在滑移引導部A848ac內往滑移引導部A848ac延伸的前後方向位移。
就各個第2連結部A848b而言,係使其中一端被各第2臂A847b的前端部軸支,另一端安裝於下方密封塊A82(第2構成部)。 於此例中,各個第2連結部A848b,係藉由連結連桿構件A848ba,以及設於下方安裝構件A821的下表面並往下方突出之板狀的下方突出片A848bb構成。 連結連桿構件A848ba的其中一端係被前述第2臂A847b的前端部軸支,連結連桿構件A848ba的另一端係被下方突出片A848bb的下端部軸支。
轉動板A843之軸支有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位置,在離主軸A845最遠時,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與反轉用臂A846之間的夾角最大,於此例中該夾角係180度或接近180度的鈍角(圖7)。此時,上方密封塊A81位於往上下方向所能夠移動的最高點,第1臂A847a的前端側係朝向與橫部A848ab的延伸(前後)方向為幾乎相同方向之方向(圖7),滑移部A847aa係於滑移引導部A848ac內在橫部A848ab的長度方向位於離縱部A848aa最遠的位置(圖6(b)及圖7)。
另一方面,轉動板A843之軸支有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位置,在離主軸A845最遠時,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與反轉用臂A846之間的夾角最小,於此例中該夾角係銳角(圖8)。此時,上方密封塊A81位於往上下方向所能夠移動的最低點,第1臂A847a的前端側係對於往前後延伸的橫部A848ab往下方傾斜(圖8),滑移部A847aa係於滑移引導部A848ac內在橫部A848ab的長度方向位於離縱部A848aa最近的位置(圖6(c))。
藉由伺服馬達A841的轉動,轉動板A843係與轉動軸A842一起轉動。轉動板A843之軸支有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位置,係於轉動板A843的周方向位移。例如,伺服馬達A841,係使轉動板A843之軸支有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位置,從上述離主軸A845最遠的狀態(圖7)藉由伺服馬達A841的旋轉位移至前述離主軸A845最近的位置(圖8)。
伴隨著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前述位移,第1連結部A848a係被拉下至比第1臂A847a的引導用部A847aa更下方,上方密封塊A81與上方安裝構件A811一起下降,此時,引導用部A847aa,係藉由因主軸A845的旋轉而迴旋的第1臂A847a之動作進行繞行,而對於滑移引導部A848ac如前述般於滑移引導部A848ac延伸的前後方向往後方位移。
並且,伴隨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前述位移,第2臂A847b係迴旋而使第2臂A847b與連結連桿構件A848ba之間的角度增大,藉此將連結連桿構件A848ba推起,並藉由連結連桿構件A848ba的該推起將下方突出片A848bb往上方推,而使下方密封塊A82與下方安裝構件A821一起上升(圖6(b)(c)及圖8)。
在藉由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前述位移使該軸支的位置倒到達前述離主軸A845最近的位置之際,上方密封塊A81到達所能夠下降的最低點,下方密封塊A82達 到所能夠上升的最高點,上方密封塊A81與下方密封塊A82接近,於兩密封塊A81、A82之間夾住薄膜片f,藉由兩密封塊A81、A82的發熱部A81b、A82b的發熱於薄膜片f形成端部密封Ts。
與發熱部A81b、A82b所致之前述端部密封Ts的形成一起,藉由前述切斷刃A81a及刃座部A82a夾住該端部密封Ts並切斷端部密封Ts,藉此將薄膜片f前後切開,而形成包裝體100(圖2(a)(b)及圖8)。
於此例中,在上方安裝構件A811下降而同時下方安裝構件A821上升之際,上方安裝構件A811到達可動範圍的最低位置(最低點)且下方安裝構件A821到達運作範圍的最高位置(最高點)之前,上方密封塊A81抵接於下方密封塊A82,藉由具備彈簧係之前述懸吊A813的推彈,開始成為兩密封塊A81、A82彼此推壓而互相干擾的狀態。
假設兩密封塊A81、A82的前後方向的位置不同而不會成為彼此干擾的狀態,以於正視觀察下,若上方密封塊A81與下方密封塊A82重疊,則兩密封塊A81、A82彼此之前述重疊寬度會成為大約1~3mm的範圍內的方式,選擇並設定上方安裝構件A811的最低位置及下方安裝構件A821之運作範圍的最高位置為佳。然而,該(重疊)寬度只要能夠妥善地密封,則亦能夠變更為其他的值。
特別是,於此例中,係使副馬達A841為能夠正轉、逆轉的馬達,藉由前述操作者所進行之前述記憶部的資料的事前操作,從比180度更小些許的角度選擇副馬達A841的 轉動軸A842的轉動範圍,假使在轉動軸A842能夠180度轉動(1轉)的情形,於兩安裝構件A811、A821分別到達上方安裝構件A811的下死點及下方安裝構件A821的上死點之前,上方密封塊A81開始與下方密封塊A82抵接並推壓,而前述到達之前兩密封塊A81、A82能夠以適當的壓力夾住薄膜片f並形成端部密封Ts。
若使前述上方安裝構件A811的下死點及下方安裝構件A821的上死點分別為上方安裝構件A811之可動範圍的最低位置(最低點)及下方安裝構件A821可運作範圍的最高位置(最高點),則視前述轉動角度的選擇會導致難以變更形成端部密封Ts的密封壓,而無法簡便地進行該密封壓的變更。
於此例中,在上方安裝構件A811係設有支承切斷刃A81a的升降驅動部A811a(圖7及圖8)。升降驅動部A811a,係使切斷刃A81a對於安裝基體A811b及上方密封塊A81升降。
於安裝基體A811b及上方密封塊A81,係設有上下貫穿安裝基體A811b及上方密封塊A81並收容切斷刃A81a的插通部A811c(圖2(a)(b)、圖4、圖7及圖8)。
升降驅動部A811a,係能夠藉由以下者構成:活塞桿,係於前端部(下端部)固定有前述切斷刃A81a;以及壓缸,係該收容活塞桿,並藉由氣體或液體等之流體壓使該活塞桿朝向下方突出沒入。
於兩密封塊A81、A82彼此接近的狀態下, 朝向所形成的端部密封Ts,藉由升降驅動部A811a所致之下降使收容於插通部A811c內的切斷刃A81a從上方密封塊A81的下表面往下方突出並接觸於刃座部A82a,以進行薄膜片f的前述切斷。完成前述切斷之後,升降驅動部A811a係使切斷刃A81a上升而使切斷刃A81a沒入至插通部A811c內。
升降驅動部A811a,除了前述活塞桿及圓筒以外,亦能夠藉由馬達機械性地使切斷刃A81a升降。
藉由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前述位移,該被軸支的位置係到達前述離主軸A845最近的位置,在兩密封塊A81、A82所致之端部密封Ts及該切斷完成之後,前述伺服馬達A841係進行逆旋轉。藉由伺服馬達A841的逆旋轉,使該被軸支的位置從前述離主軸A845最近的狀態(圖8)往原本的前述最遠的位置位移(圖7)。
伴隨著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該位移,第1連結部A848a係被推起至比第1臂A847a的滑移引導部A848ac更上方,上方密封塊A81與上方安裝構件A811一起上升,此時,引導用部A847aa,係藉由因主軸A845的逆旋轉而迴旋的第1臂A847a之動作往前述之反方向繞行,而對於滑移引導部A848ac如前述般於滑移引導部A848ac延伸的前後方向往前方位移。
並且,伴隨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該位移,第2臂A847b係迴旋而使第2臂A847b與連結連桿構件A848ba之間的角度縮小,藉此將連結連桿構件A848ba壓 下,並藉由連結連桿構件A848ba的該壓下將下方突出片A848bb往下方拉,而使下方密封塊A82與下方安裝構件A821一起下降(圖6(b)(c)及圖7)。
如前述般,上方密封塊A81上升,且下方密封塊A82下降,藉此兩密封塊A81、A82之間成為原本的開放狀態,而能夠使接續於所形成之包裝體100之被包裝物B及薄膜片f前進。
伺服馬達A841,係反覆進行前述旋轉及逆旋轉,藉此使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及反轉用臂A846伸縮。藉由該伸縮,如前述般,反轉用臂A846的方向會改變,而使主軸A845旋轉及逆旋轉。
(偵測部A9)
偵測部A9,係具備尺寸檢測感測器A91、位置檢測感測器A92(圖1(b)(c)、圖2(a)(b))。
在包裝裝置本體A1與供給輸送機A2之間,配置有檢測被包裝物B的長度L之前述尺寸檢測感測器A91。作為尺寸檢測感測器A91,係以亦能夠檢測被包裝物B的高度方向的概略大小的方式,於此例中,係上下配置有3對(從上依序為最上層的上光感測器A91a、中層的中光感測器A91b、最下層的下光感測器A91c)光感測器。
在僅檢測被包裝物B的長度即可的情形,作為尺寸檢測感測器A91,係能夠採用僅配置左右或上下1對光感測器者。並且,作為尺寸檢測感測器A91,除了光學 式以外,尚能夠採用超音波感測器、限制開關等之機械式者。
並且,作為光學式者,除了光感測器以外,尚能夠採用具備能夠辨認圖像的攝影機者。
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係配置於比中央密封部A7更靠搬運方向X的上游且係主搬運部A41的下游端附近。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係檢測被包裝物B於搬運方向X的位置。
於此例中,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係位在設於作動框架A85之主搬運部A41的上方,並檢測被搬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A92的正下方的被包裝物B的到達。
藉由將位置檢測感測器A92設於作動框架A85,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係能夠於在前後方向(搬運方向X)與兩密封塊A81、A82之間的距離保持為一定的狀態下與作動框架A85一起前後移動。
並且,於前後方向,能夠使位置檢測感測器A92與兩密封塊A81、A82之間的距離為0或是接近0,而無論被包裝物B的尺寸,皆能夠在即將進行密封動作之前檢測到被包裝物B的位置偏差。
又,於作動框架A85,在主搬運部A41的左右配置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亦可。
根據藉由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檢測的各個被包裝物B的長度,由控制部A10的控制對於供給輸送機A2及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速度進行控制,藉此使各被包裝物B之間的間隔d為一定(圖1(b))。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係根據檢測出到達的被包裝物B的到達時刻或示通過時刻及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所檢測的該被包裝物B的長度,檢測與後續的被包裝物B之間是否保持有一定的前述間隔d,亦即檢測被包裝物B是否在薄膜片f上產生位置偏差。前述時刻,係能夠為以到達或通過尺寸檢測感測器A91作為起點之控制部A10所取得之(後述之控制部A10的)計時器所計數的經過時間。
能夠包裝之各個被包裝物B的長度係1mm以上,該長度的上限係能夠以搬運輸送機A4移送的尺寸。因此,被包裝物B的長度的上限,係視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的搬運方向X的長度(機械尺寸)而定。 包裝被包裝物B所必要之薄膜片f的長度,必定會藉由偵測部A9的感測器對於被包裝物B進行實際測量(測長)而算出,故被包裝物B的長度的上限係以能夠進行該測長為條件。 例如,在前述機械尺寸為1400mm的情形,一般而言被包裝物B的前後尺寸(袋長)係40mm~1400mm為佳,在機械尺寸為800mm的情形,一般而言被包裝物B的前後尺寸(袋長)係40mm~800mm為佳。 在此所謂袋長,係指端部密封Ts的前後方向的寬度(頂密封To的前後寬度+尾密封Ta的前後寬度)+前後的端部密封Ts之間的長度(袋的餘裕)。 前述所謂袋的餘裕,雖視被包裝物B的尺寸、形狀而有變化,然而在設想為包裝食品之一般的包裝裝置的情形,一般而言係10mm~30mm,端部密封Ts的前後方向的寬度一般而言大約是12~20mm。 然而,前述之各數值範圍係例示,只要能夠形成適當的包裝體100,則脫離前述之數值範圍亦可。 並且,作為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亦能夠採用光學感測器。作為光學感測器,例如能夠採用具備發出光的投光部,以及接收該投光部所發出的光的受光部,藉由投光部所發出的光被遮蔽而檢測到被包裝物B的到達者。然而,因沒有必要如尺寸檢測感測器A91般檢測被包裝物B的尺寸,故位置檢測感測器A92能夠僅藉由一對前述投光部及受光部之簡單的構成實現。
(控制部A10) 控制部A10,係能夠以具備運算部、記憶部、輸入部、輸出部之電腦(內建式的電腦)構成(圖9)。 對於前述輸出部,係電性連接有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M1、搬運馬達M2、將驅動滾輪A61及加熱滾輪A71驅動之中央驅動馬達M3、電動機A831、伺服馬達A841、中央加熱器H1、發熱部A81b、A82b及升降驅動部A811a。 對於前述輸入部,係電性連接有尺寸檢測感測器A91(A91a、A91b、A91c)、位置檢測感測器A92、伺服馬達A841。 對於前述輸出部之各部份的前述電性連接,係能夠透過訊號線或無線進行訊號收發之連接,對於前述輸入部之各部份的前述電性連接亦相同。 控制部A10,係具備至少控制伺服馬達A841的驅動控制部(未圖示)。 前述記憶部,係能夠儲存設定前述轉動角度的範圍的資料。 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根據儲存於前述記憶部的資料,控制伺服馬達A841的轉動角度的範圍。 前述記憶部,關於轉動伺服馬達A841的轉動軸A842的轉動角度的範圍,係儲存有該範圍內的複數個角度或是界定該範圍的上限角度及下限角度之角度資料,操作者係透過操作部(未圖示)從前述角度範圍事先選擇轉動角度並使包裝裝置運作,或者透過操作部直接將角度資料輸入前述記憶部。前述驅動控制部,係參照前述記憶部,使伺服馬達A841以前述所選擇或輸入之轉動軸A842的轉動角度進行轉動。
並且,控制部A10,係具備檢測經過時間的計時器。除此之外,夾持驅動部A84亦能夠具備計時器。藉由控制部A10或夾持驅動部A84的前述計時器測量兩密封塊A81、A82接近的時間亦即兩密封塊A81、A82的發熱部A81b、A82b夾住薄膜片f的時間,當檢測到經過既定時間,則無論兩密封塊A81、A82的前後方向的位置,亦即無論輸送驅動部A83所致之驅動的狀態,控制部A10皆能夠迅速驅動夾持驅動部A84(伺服馬達A841)使兩密封塊A81、A82之間開放而釋放薄膜片f。
(端部密封部A8的動作時機) 採用前述構成,以藉由輸送驅動部A83及夾持驅動部A84所實現之兩密封塊A81、A82的動作為中心進行說明。 藉由前述輸送驅動部A83所致之作動框架A85的前後方向(搬運方向X)的往復運動,設於作動框架A85之兩密封塊A81、A82會於搬運方向X往復運動(圖2(a)(b)、圖3(a)(b))。 詳細而言,藉由以位置檢測感測器A92檢測到被包裝物B的到達之控制部A10的控制,輸送驅動部A83係使電動機A831的旋轉軸A832旋轉,藉此使旋轉板A833旋轉,而使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A834位移,藉此使作動框架A85開始於前述往路移動(圖1(b)及圖7)。
藉由以位置檢測感測器A92檢測到被包裝物B的前述到達之控制部A10的控制,夾持驅動部A84係如前述般使伺服馬達A841的轉動軸A842旋轉而使轉動板A843以預定角度旋轉,藉此使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位移而使主軸A845旋轉,藉由主軸A845的該旋轉,第1臂A847a及第2臂A847b分別與主軸A845一體地旋轉,使第1連結部A848a位移而使上方密封塊A81下降,並且使第2連結部A848b位移而使下方密封塊A82上升,藉由上方密封塊A81及下方密封塊A82,在於主搬運部A41上接近副搬運部A42的被包裝物B與先行該被包裝物B之已經轉移至副搬運部A42的被包裝物B之間夾住薄膜片f(圖1(c)、圖2(a)及圖8)。
如前述般,在藉由兩密封塊A81、A82夾住薄膜片f的狀態下,控制部A10係進行發熱部A81b所致之端部密封Ts的形成,以及被升降驅動部A811a驅動的切斷刃A81a的突出沒入所致之薄膜片f的切斷。
藉由兩密封塊A81、A82夾住薄膜片f並進行端部密封Ts的形成及前述切斷之後,控制部A10令伺服馬達A841使轉動軸A842逆旋轉而使轉動板A843逆旋轉,藉此使於前述過程位移了的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回歸至位移之前的狀態。
如前述般,伴隨著反轉用連桿構件A844的前述回歸的動作,主軸A845係逆旋轉,使第1臂A847a及第2臂A847b各自的方向回到原本的狀態,藉此使第1連結部A848a及第2連結部A848b回到前述位移之前的狀態,使上方密封塊A81上升而回到下降之前的位置,並且使下方密封塊A82下降而回到上升之前的位置(圖7)。
控制部A10,係至少在兩密封塊A81、A82所致之端部密封Ts的形成及薄膜片f的切斷之後,如前述般藉由電動機A831使旋轉軸A832旋轉而藉此使旋轉板往與前述相同的方向進一步旋轉,使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A834往原本的狀態位移,而藉此使作動框架A85於前述復路移動。
在兩密封塊A81、A82夾住薄膜片f而形成端部密封Ts的期間,輸送驅動部A83係使兩密封塊A81、A82往搬運方向X移動,藉此促進薄膜片f的搬運。
在兩密封塊A81、A82夾住薄膜片f的狀態下,輸送驅動部A83所致之兩密封塊A81、A82往搬運方向X的移動停滯之際,如前述般,控制部A10係控制夾持驅動部A84使兩密封塊A81、A82開放。
(不一致的被包裝物B的包裝)
以下,舉出欲包裝之複數個被包裝物B係不一致的農作物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將從薄膜捲F拉出之帶狀的薄膜f,以預定的狀態安置於製袋器A5、對接部A6及中央密封部A7的各滾輪之後,開啟包裝裝置A的主電源,按下控制部A10的操作面板的啟動鈕(未圖示)。
因前述啟動鈕的操作,控制部A10係使供給輸送機A2及包裝裝置本體A1運作。亦即,使供給輸送機A2的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M1、尺寸檢測感測器A91、中央加熱器H1運作(圖11(a)),並且使搬運馬達M2、中央驅動馬達M3、發熱部A81b、A82b、電動機A831、伺服馬達A841及升降驅動部A811a成為能夠運作的狀態。
於前述狀態下,由操作者或配置於比供給輸送機A2更上游側之別的輸送機將被包裝物B依序載置於供給輸送機A2上。作為農作物之被包裝物B,係與加工食品或工業產品不同,一般而言長度各自不同(不一致)。
又,於圖11(a)中,雖僅針對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M1、搬運馬達M2、中央驅動馬達M3、中央加熱器H1的控制進行記載,因包裝裝置A之一般運轉下之電動機A831所致之搬運方向X的動作時機係與搬運馬達M2同步,故省略。並且,加熱滾輪A71的發熱時機亦與中央加熱器H1相同,故省略。
被包裝物B,係藉由供給輸送機A2供給至包裝裝置本體A1側。當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檢測到該供給,則控制部A10係使搬運馬達M2、中央驅動馬達M3運作。 最先被供給之被包裝物B,係在載置於薄膜片f的狀態下被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往下游的前述中央密封部A7搬運。
若前述被包裝物B被往中央密封部A7搬運,則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會成為未檢出狀態。在該未檢出狀態下,若有下個被包裝物B從供給輸送機A2被搬運而來,則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會再次檢測到該下個被包裝物B。 若進行前述下個被包裝物B的檢測,控制部A10係使供給輸送機A2如圖11(a)所示,僅停止以從既定時間t(決定後述之「間隔d」之能夠任意設定的時間:例如1秒)減去供給輸送機A2的被包裝物B的供給間隔T1、T2、T3的值,亦即使供給輸送機A2僅停止時間t1(t1=t-T1)、t2(t2=t-T2),而使下個被供給的被包裝物B於供給輸送機A2上待命,或是使搬運馬達M2及中央驅動馬達M3僅暫時停止時間t3,而使下個被供給的被包裝物B待命。
藉由前述待命,能夠使於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上透過薄膜片f搬運的各被包裝物B之間的間隔d為一定。並且,在使搬運馬達M2及中央驅動馬達M3暫時停止的情形,控制部A10係強制地驅動夾持驅動部A84(伺服馬達A841)而使兩密封塊A81、A82之間迅速開放,以防止薄膜片f熔融(圖11(a)的破線部分)。
又,並非藉由搬運馬達M2及中央驅動馬達M3的前述停止令控制部A10立即使夾持驅動部A84開放兩密封塊A81、A82之間,而是僅進行藉由前述計時器檢測到兩密封塊A81、A82在接近狀態下經過既定時間,藉此控制部A10使夾持驅動部A84開放兩密封塊A81、A82之間的控制亦可。 於緊急情況時使前述兩密封塊A81、A82之間開放,並且使中央加熱器H1的發熱暫時停止,或取代該開放,使中央加熱器H1的發熱暫時停止亦可。
當經過前述時間t1、t2、t3,亦即與先供給之先行的被包裝物B之間形成了預定的間隔d(參照圖1),則控制部A10係如圖11(a)所示,以使下個亦即後續的被包裝物B被供給至搬運輸送機A4的方式,控制供給輸送機A2或/及搬運輸送機A4(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M1或/及搬運馬達M2)。
輸送驅動部A83的電動機A831亦與搬運馬達M2同步旋轉,因此在兩密封塊A81、A82夾住薄膜片f的期間,會使兩密封塊A81、A82往搬運方向X的移動速度與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及副搬運部A42)的搬運速度為相同速度。對於包裝裝置本體A1的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上,被包裝物B會持續隔著一定的間隔d(圖1(b))被依序送入。
並且,如前述般,當對於包裝裝置本體A1的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供給被包裝物B,並藉由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檢測到關於該被包裝物B的長度及高度的資料,例如作為關於長度的資料,尺寸檢測感測器A91(光感測器A91a~A91c)作動了「幾秒」的資料,則控制部A10係根據檢測到的該資料及供給輸送機A2或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速度,藉由運算獲得被包裝物B的長度L,並且對於該長度L加上作為一定值之前後的餘裕長度(多餘材料長度),作為關於包裝所必要之薄膜片f的長度的資料,獲得加算值Lm。
並且,控制部A10,當藉由於尺寸檢測感測器A91之上下配置有3對之上中下之光感測器A91a~A91c檢測到「Lo(「低」)」、「Mi(「中」)」、「Hi(「高」)」之3種當中之任一者作為關於前述高度的資料,則如以下般進一步藉由校正值校正加算值Lm。亦即,對於前述加算值Lm,在檢測到的關於高度的資料係僅低位的下光感測器A91c檢測到之前述「Lo」的情形,係例如加上校正值「0」,在低位與中間位置的中下之光感測器A91b、A91c皆檢測到之前述「Mi」的情形,係例如加上校正值「25mm」,在高位的上光感測器A91a亦檢測到之前述「Hi」的情形,係例如加上校正值「40mm」,而獲得應供給之薄膜片f的長度的最終值Le。
控制部A10,係將藉由前述運算所獲得之最終值Le儲存於記憶體(前述記憶部)中,並且為了根據最終值Le藉由該控制部A10的前述運算部確保該被包裝物B的包裝所必要的薄膜片f的長度,即時運算拉出滾輪A31的轉數(旋轉總數)與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量、藉由中央驅動馬達M3旋轉之驅動滾輪A61及加熱滾輪A71的轉數(旋轉總數)、端部密封部A8的電動機A831的旋轉軸A832及伺服馬達A841的轉動軸A842的旋轉所致之兩密封塊A81、A82(發熱部A81b、82b)的動作模式亦即「梭箱運動」的動作軌跡k之各步驟(參照圖10(a)的各步驟Pa、Pb、Pc、Pd、Pe)的動作速度及各動作的時機,根據該運算結果,控制搬運馬達M2、中央驅動馬達M3、電動機A831及伺服馬達A841。
具體而言,此例之(橫枕型)包裝裝置A,只要被包裝物B在供給輸送機A2上隔著較短的間隔(比前述「d」更小的間隔)連續供給,則為了發揮最大限度的處理能力,控制部A10會使搬運馬達M2(拉出滾輪A31及搬運輸送機A4)及中央驅動馬達M3(驅動滾輪A61及加熱滾輪A71)以一定的速度(旋轉速度及搬運速度)連續動作,對於被供給的前述各被包裝物B,控制部A10係藉由運算獲得兩密封塊A81、A82的動作模式及動作時機,並根據該運算結果控制輸送驅動部A83的電動機A831及夾持驅動部A84的伺服馬達A841。
如前述般,於搬運輸送機A4上載置有被包裝物B的薄膜片f,係經過前述薄膜導引件,藉由對接部A6的驅動滾輪A61對及中央密封部A7的加熱滾輪A71,於薄膜片f的左右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形成中央密封Ss並使該薄膜片f成為筒狀。
接著,從中央密封部A7被搬運至下游方的端部密封部A8,在控制部A10的控制之下,視作為前述運算所獲得之薄膜長的最終值Le的基準的時機,將成為筒狀(形成有中央密封Ss)的薄膜片f之被包裝物B的前方(前端部分)密封而設置端部密封Ts。
並且,於此例中,於端部密封Ts的形成當中,包裹有被包裝物B薄膜片f亦藉由搬運輸送機A4、對接部A6的驅動滾輪A61對及中央密封部A7的加熱滾輪A71對以一定的速度往搬運方向輸送,另一方面,因前述「梭箱運動」的動作,使密封塊A81、A82以與該薄膜片f及搬運輸送機A4的搬運速度相同的速度往搬運方向X移動。
因此,在一定時間亦即「梭箱運動」動作當中之往搬運方向X移動的期間,薄膜片f係在被夾持於兩密封塊A81、A82之間的狀態下施加有預定溫度的熱。藉此,能夠對於薄膜片f確實地形成端部密封Ts。
接著,當被包裝物B藉由搬運輸送機A4及薄膜片f,被往搬運方向相當於前述最終值Le的長度(更精確而言係比該「相當的長度」更短預定長度的值)的量,則於端部密封部A8會再度反覆進行前述之「梭箱運動」動作,而於包裹有被包裝物B之筒狀的薄膜片f之被包裝物B的後方(後端部位)形成端部密封Ts,因此完成薄膜f所致之對於被包裝物B的包裝。 又,如前述般,構成為於筒狀的薄膜片f之被包裝物B的後方(後端部位)形成端部密封Ts之際,同時對於下個(後續的)被包裝物B的前方(前端部分)形成端部密封Ts亦可。
接著,包裹有下個(後續的)被包裝物B之筒狀的薄膜片f係被輸送至端部密封部A8,關於該後續的被包裝物B,係根據儲存於前述記憶體之最終值Le,進行與對於前述先行之被包裝物B所進行者相同的包裝。亦即,對於前述後續的被包裝物B,亦能夠以對應於該後續的被包裝物B的長度之長度的薄膜片f進行包裝。 如前述般,對於隔著預定間隔依序供給的被包裝物B,能夠藉由對應於各個被包裝物B的長度之恰到好處的長度之薄膜片f進行包裝。
該包裝裝置A,係如圖11所示,控制部A10能夠視被包裝物B的長度L使密封塊A81、A82的動作模式自如地變更。 例如,在前述「長度L」比預定值(密封塊A81、A82的動作軌跡)更小的情形,係如圖11(b)所示,在端部密封Ts的形成當中(圖10(a)的步驟Pc)之前後以比密封當中的速度(搬運速度)更快的動作進行動作,在前述「長度L」比預定值(密封塊A81、A82的動作軌跡)更大且比第2預定值(密封塊A81、A82的動作軌跡於搬運方向X的長度之約1.7倍)更小的情形,係如圖11(c)所示,前述端部密封Ts的形成當中(圖10(a)的步驟Pc)之前後以比密封當中的速度(搬運速度)更慢的速度進行動作。
並且,在將密封塊A81、A82控制為持續進行動作時,於必須迅速進行動作之比前述第2預定值(密封塊A81、A82的動作軌跡於搬運方向X的長度之約1.7倍)更短的長度L之被包裝物B的情形,因持續進行動作故不會受到動作部分的慣性力影響,而能夠迅速地進行動作。
另一方面,在前述「長度L」比前述第2預定值(密封塊A81、A82的動作軌跡於搬運方向X的長度之約1.7倍)更大的情形,係如圖11(d)所示,控制為在前述端部密封Ts的形成當中(圖10(a)的步驟Pc)之前後以比密封當中的速度(搬運速度)更慢的速度進行動作且在其前後使動作停止亦可。此係因若動作速度緩慢,則不易受到動作部分的慣性力影響。
如前述般,若藉由控制部A10,控制為配合被包裝物B的高度(尺寸)使夾持驅動部A84動作,則不僅能夠實現符合被包裝物B的長度的動作,且能夠以符合各被包裝物B的高度的升降量進行升降,而能夠實現作業效率高的包裝裝置。
(對於被包裝物B的位置偏差的應對)
針對前述之兩密封塊A81、A82的梭箱運動,舉出對於複數個長度不一致的被包裝物B1、B2、B3的包裝進行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藉由控制部A10所致之各部份的前述控制,複數個長 度不一致的被包裝物B1、B2、B3彼此之間,亦一律維持一定的間隔d將被包裝物B1、B2、B3往搬運方向X搬運(圖10(b))。
圖10(b)係表示藉由兩密封塊A81、A82於先行的被包裝物B1與其後續的被包裝物B2之間形成端部密封Ts的狀態,圖10(c)係表示於該端部密封Ts將薄膜片f前後切斷,於先行的被包裝物B1的後方對於薄膜片f形成尾密封Ta,於後續的被包裝物B2的前方對於薄膜片f形成頂密封To的狀態。
如圖10(c)所示,前述後續的被包裝物B2之進一步後續的被包裝物B3,係發生位置偏差。
前述位置偏差,一般而言係因從供給輸送機A2對於包裝裝置本體A1的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轉移或搬運所產生之往搬運方向X的慣性造成。
另一方面,包裹先行的被包裝物B1的薄膜片f,係藉由前述之升降驅動部A811a所致之切斷刃A81a(圖8)的作動切離而完成為包裹被包裝物B1的包裝體100(圖10(c)(d))。
位置檢測感測器A92檢測到於薄膜片f內發生被包裝物B3的前述位置偏差,藉此控制部A10係使前述兩密封塊A81、A82之間開放(圖7),使該偏差的被包裝物B藉由搬運輸送機A4(主搬運部A41及副搬運部A42)的搬運通過兩密封塊A81、A82之間,而藉此能夠防止因兩密封塊A81、A82導致被包裝物B咬入之情事(圖10(d))。接著,在位置檢測感測器A92檢測到後續之位於正常位置的被包裝物B4時,再度驅動輸送驅動部A83(的電動機A831)及夾持驅動部A84(的伺服馬達A841)而使兩密封塊A81、A82的梭箱運動再度開始,藉此能夠迅速地復原。
(關於密封強度) 密封強度,係由以下之要因1)~3)決定。 1)兩密封塊A81、A82夾住薄膜片f的壓力(密封壓) 2)兩密封塊A81、A82夾住薄膜片f的時間 3)熔接溫度
若如專利文獻1般以單一馬達進行兩密封塊A81、A82之間的開閉,則前述要因1)2)無法變更,而僅能藉由變更前述要因3)調整對應於包裝的密封強度。 本發明,係具備以與前述輸送驅動部A83的電動機A831不同之伺服馬達A841作為動力源之前述夾持驅動部A84,故前述要因1)2)應能夠輕易變更,而能夠更有彈性地調整密封強度。特別是,若使前述夾持驅動部A84的動力源為前述伺服馬達A841以外之例如空氣壓缸等之流體壓作為動力源,則壓力調整係藉由氣壓(壓缸的流體壓)的調整進行,故動作緩慢(能力低)而不適合大量的被包裝物的包裝。
本發明,係特別是能夠獨立於兩密封塊A81、A82的前後移動進行上下移動(升降),藉此能夠設定為兩密封塊A81、A82彼此抵接一定時間之後便使兩密封塊A81、A82彼此遠離。 並且,本發明,因能夠獨立於兩密封塊A81、A82的前後移動進行上下移動(升降),故(藉由於搬運方向X在即將到達兩密封塊A81、A82之前配置位置檢測感測器A92)即便在即將到達兩密封塊A81、A82之前檢測到薄膜片f內之被包裝物B的位置偏差,亦能夠使密封塊A81、A82的上下移動立即停止。
(變更例) 前述之實施形態,係第1構成部及第2構成部分別動作而接近遠離,藉此使第1構成部與第2構成部之間開閉,亦即,上方密封塊A81及下方密封塊A82分別升降而使上方密封塊A81與下方密封塊A82之間開閉。除此之外,僅使第1構成部及第2構成部之其中一方作動而對於第1構成部及第2構成部之另一方接近遠離以使第1構成部與第2構成部之間開閉,亦即,僅使上方密封塊A81及下方密封塊A82之其中一方升降而對於上方密封塊A81及下方密封塊A82之另一方接近遠離以使上方密封塊A81與下方密封塊A82開閉亦可。
具體而言,能夠對於作動框架A85,將下方密封塊A82固定於主搬運部A41與副搬運部A42之間的前述間隙中,僅使上方密封塊A81升降,並在與下方密封塊A82之間夾住薄膜片f。 並且,第1連結部A848a及第2連結部A848b,係能夠為使用另外的連結構件分別將兩密封塊A81、A82(上方安裝構件A811、下方安裝構件A821)與第1及第2臂A847a、A847b之間連結等之前述以外的構成。
只要兩密封塊A81、A82能夠順暢地動作,將第1連結部A848a直接軸支於上方密封塊A81(上方安裝構件A811),將第2連結部A848b直接軸支於下方密封塊A82(下方安裝構件A821)亦可。
並且,前述之實施形態,係兩密封塊A81、A82具備發熱部A81b、A82b。除此之外,僅上方密封塊A81具備發熱部亦可,反之僅下方密封塊A82具備發熱部亦可。
與前述之於上方密封塊A81設置切斷刃A81a並於下方密封塊A82設置刃座部A82a者相反,於下方密封塊A82設置切斷刃A81a並於上方密封塊A81設置刃座部A82a亦可。
並且,關於薄膜片f的切斷,不使用前述切斷刃A81a及刃座部A82a,將不同於前述發熱部A81b之以比端部密封形成更高的溫度發熱之副發熱部(未圖示)設於上方密封塊A81及下方密封塊A82雙方之其中任一方以取代切斷刃A81a及刃座部A82a,進行熔斷亦可。
於圖示之例中,主馬達A831雖係使旋轉軸A832(旋轉板A833)旋轉而不使旋轉軸A832(旋轉板A833)逆旋轉的馬達,然而作為主馬達A831,亦能夠與副馬達A841同樣地採用使旋轉軸A832(旋轉板A833)旋轉及逆旋轉地馬達。亦即,藉由主馬達A831的正轉進行作動框架A85(兩密封塊A81、A82)的前述往路的移動,藉由主馬達A831的逆轉進 行作動框架A85(兩密封塊A81、A82)的前述復路的移動之雙方亦可。於前述中,主馬達A831與副馬達A841同樣地採用伺服馬達、步進馬達、線性馬達等周知之能夠正轉、逆轉的馬達即可。
於前述之實施形態中,於主馬達A831的旋轉軸A832設有旋轉板A833,並對於旋轉板A833直接從主馬達A831供給動力,然而除此之外,透過滑輪、皮帶等、齒輪等傳達構件將主馬達A831的驅動力間接地傳達至旋轉板A833亦可。又,就副馬達A841而言,雖亦對於轉動軸A842設有轉動板A843,並對於轉動板A843直接從副馬達A841供給動力,然而除此之外,透過滑輪、皮帶等、齒輪等傳達構件將副馬達A841的驅動力間接地傳達至轉動板A843亦可。
在採用線性馬達作為主馬達A831或副馬達A841的情形,不存在旋轉軸A832或轉動軸A842,主馬達A831或副馬達A841係藉由電磁感應使旋轉板A833或轉動板A843旋轉。又,前述之線性馬達,雖因使發揮動力的方向為直線的印象故稱為「線性」(直線)馬達,然而於本發明中,亦能夠使導引件為環狀而使馬達發揮動力的方向為圓(弧狀),藉此以電磁感應使旋轉板A833或轉動板A843旋轉或轉動(旋轉及逆轉)。
然而,線性馬達亦能夠如其名,為沿著縱導引件A86往上下以直線狀延伸,不使用第1及第2連結部A848a、A848b等之機械性構件便使兩密封塊A81、A82升降亦可。在使線性馬達為前述直線狀的情形,將兩安裝構件A811、A821彼此最接近時之兩安裝構件A811、A821之間的間隔的資料(間隔資料)儲存於前述記憶部,前述驅動控制部根據儲存於前述記憶部的資料,變更兩安裝構件A811、A821彼此最接近時之兩安裝構件A811、A821之間的間隔,藉此調整前述壓力即可。具體而言,前述記憶部,係具備第1記憶部及第2記憶部(未圖示),將作為候補之複數個前述間隔資料儲存至前述第1記憶部,將操作者藉由包裝裝置的操作部從前述第1記憶部內的前述複數個間隔資料中選擇者儲存(記憶)至前述第2記憶部,並使控制部A10參照前述第2記憶部即可。又,對於前述第1記憶部事先設定界定前述間隔資料的上限及下限的資料,從該上限、下限之間之連續的一連串的間隔資料當中,並將操作者所須的間隔資料藉由前述操作部儲存(輸入)至第2記憶部亦可。 在採用進行旋轉驅動的前述伺服馬達或步進馬達或是使導引件為環狀的線性馬達作為前述副馬達的情形,係對於前述第1記憶部儲存作為候補之複數個旋轉的角度資料,或是對於能夠選擇的角度資料設定上限及下限的資料,對於前述第2記憶部儲存(輸入)從前述第1記憶部的資料中選擇的角度資料,並使控制部A10參照前述第2記憶部即可。 就包裝裝置的初期設定而言,首先係確定欲形成的包裝體之袋的長度、包裝循環數(包裝速度)、薄膜片f的材質及厚度、張力,接著根據所確定之薄膜片f的厚度及材質、張力,決定作為密封強度設定的要素之密封時間、密封壓、密封(熔接)溫度,並對於前述記憶部進行設定。 一般而言,即便是包裝裝置的單一使用者,亦會使用各種薄膜片f進行包裝,故必須因應該使用者的需求使包裝裝置能夠應付薄膜片f之厚度、材質的改變。或薄膜片f的厚度、材質改變,則適當的前述密封強度亦會改變。本發明,係能夠調整密封壓,而能夠變更密封強度。 因藉由調整密封壓而能夠應付薄膜片f的厚度的變更,故使用者能夠在前述厚度的變更的範圍內(該厚度的上限與下限之間)選擇適當的密封壓,亦即,為了能夠選擇兩安裝構件A811、A821之間的前述最接近時的兩安裝構件A811、A821之間的適當的間隔(最小間隔),就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位置而言,必須從前述厚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確定出前述最小間隔選擇的基準點(壓力調整基準點)。又,懸吊A813通常不會變更,故彈簧常數係一定。 為了方便說明,在未夾住薄膜片f的狀態下,將兩密封塊A81、A82彼此接觸且懸吊A813未壓縮的狀態時之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位置稱為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既定位置,將兩安裝構件A811、A821位於該既定位置時之未夾住(薄膜片f)的兩密封塊A81、A82彼此的接觸位置稱為無加壓位置。若在使兩安裝構件A811、A821停留於前述既定位置的狀態下,將薄膜片f夾在兩密封塊A81、A82之間,則上方密封塊A81會從前述無加壓位置往上方改變位置而使懸吊A813被壓縮,令兩密封塊A81、A82之間成為加壓狀態。 根據欲進行使用之厚度最大的薄膜片f及厚度最小的薄膜片f之各自的厚度,事先決定關於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位置之前述壓力調整基準點。前述壓力調整基準點,係於薄膜片f的厚度的下限(最小)與上限(最大)的範圍內,作為使密封壓增強的方向的調整的基準之點。能夠根據該壓力調整基準點選擇使兩安裝構件A811、A821之間的前述最小間隔縮窄的量。具體而言,將前述最小間隔的位置比前述壓力基準點更窄且係能夠選擇之最接近壓力基準點的兩安裝構件A811、A821之位置作為密封壓最弱的位置,將對應於需要最強的密封壓之厚度最大的薄膜片f的厚度的位置作為能夠選擇的密封壓最強的位置(前述最小間隔),並為了能夠於前述最小密封壓與最大密封壓之間進一步獲得中間的1種或複數種密封壓,以能夠選擇對應於各個該中間的密封壓之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位置(前述最小間隔)的方式,對於前述記憶部(第1記憶部)儲存各資料。因能夠以將前述壓力調整基準作為基準,從前述壓力基準點階段性地使前述最小間隔縮窄的方式進行調整,故能夠階段性地使密封壓增強。 使用者若決定實際上使用之薄膜片f(的厚度),則藉由於前述操作部之所須的密封壓之選擇操作,從前述記憶部(第1記憶部)選擇適當的前述最小間隔的資料。控制部A10,係將該所選擇的最小間隔的資料對於前述記憶部(第2記憶部)進行儲存並參照。使用者藉由前述操作部所進行之密封壓的選擇,係獨立於其他參數進行亦可,然而於此例中係能夠於選擇薄膜片f時與密封溫度、密封時間等之其他參數一起設定。在使副馬達為前述直線狀的線性馬達的情形,係如前述般以前述各最小間隔的資料直接控制前述線性馬達的行程即可。另一方面,在使前述副馬達為旋轉驅動源(圖示之旋轉型伺服馬達或步進馬達等之可定位控制馬達)而將兩安裝構件A811、A821如圖示般進行曲柄驅動的情形,係根據曲柄行程及曲柄角機械性地決定旋轉量所造成之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移動距離,故以前述旋轉量作為輔助值間接地控制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前述行程即可。 亦即,藉由前述操作部所致之密封壓的選擇,前述運算部算出符合對應於該密封壓之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行程量之前述轉動軸的旋轉角度並儲存於前述記憶部(第2記憶部),控制部A10參照前述記憶部將該旋轉角度賦予副馬達即可。 在作為旋轉驅動源之副馬達的前述控制之下,若將兩密封塊A81、A82彼此位於最遠離的位置作為0度,則在兩密封塊A81、A82彼此接近之際,副馬達的轉動軸半旋轉亦即180度正轉之前,兩密封塊A81、A82彼此會成為藉由懸吊A813的推彈夾住薄膜片f並彼此推壓的狀態,而藉由從前述180度以下的角度範圍選擇前述轉動軸的角度範圍以變更兩安裝構件A811、A821的直線運動的範圍(行程),能夠調整密封壓力。
如前述般,在使副馬達為旋轉驅動源的情形,藉由選擇前述夾持驅動部之旋轉驅動源的正轉、逆轉的角度範圍,能夠簡便地調整用以對於薄膜片f形成端部密封的密封壓。
又,就調整密封強度而言,雖既有的包裝裝置亦能夠進行密封溫度的變更,然而實用性之密封壓及密封時間的調整,係由本發明首度實現。
於前述實施形態,雖例示包裝大小、形狀不一致之複數個被包裝物B的包裝裝置,然而除此之外,對於包裝大小、形狀一致之複數個被包裝物B的包裝裝置,亦能夠實施本發明。
並且,本發明並非限制對於進行枕式包裝以外之周知的包裝之包裝裝置進行實施。在對於前述之橫枕式包裝以外的包裝實施本案發明的情形,密封塊亦即第1構成部及第2構成部係不限於上下配置者,亦能夠配置於搬運輸送機A4的左右並開閉。並且,在將包裝體100形成為站立包裝的情形,不形成中央密封並使上方開口亦可,在此情形不須有中央密封部A7。
並且,就前述之驅動滾輪A61及加熱滾輪A71而言,不依賴中央驅動馬達M3,而是從搬運馬達M2透過皮帶及滑輪、鏈條及鏈輪、複數個齒輪的組合等之傳達機構進行驅動亦可。
搬運輸送機A4的主搬運部A41,係於在搬運面(上表面)載置被包裝物B並搬運的第1皮帶A413的左右,將搬運方向相同且皮帶表面與前述搬運面正交之朝向上下方向的一對側皮帶,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進行豎設亦可(未圖示)。
(總結)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包裝裝置A,係在使包裹被包裝物B的薄膜片f通過上下的密封塊A81、A82之間之際,夾持驅動部使兩密封塊A81、A82之間閉合而夾住薄膜片f,藉此對於薄膜片f形成端部密封,在形成端部密封的期間,輸送驅動部係使兩密封塊A81、A82往前後方向移動以促進薄膜片f的搬運,於在夾住前述薄膜片f的狀態下前述輸送驅動部所致之兩密封塊A81、A82的移動停滯之際,前述夾持驅動部自動地使兩密封塊A81、A82開放,以伺服馬達的正轉、逆轉的角度控制進行兩密封塊之間的開閉,藉此能夠簡便地變更密封壓。
在此,針對密封塊A81、A82的密封動作的重點進行說明。
在密封塊A81、A82於前後方向到達預定位置的階段(特別是作動框架A85剛從往後方的移動切換為往前方的移動之後的位置,亦即於前後方向從可動範圍的最後方位置往前方些許移動的位置),從控制部A10對於伺服馬達A841發出密封塊A81、A82的啟動指令(開始接近動作的指令),兩密封塊A81、A82係連續地進行以下之1)~5)的動作。 1)密封塊A81、A82於前後方向位在前述預定位置時,前述夾持驅動部(的伺服馬達A841)接收控制部A10所發出的前述啟動指令。 2)前述夾持驅動部,係於前述接近、遠離的方向,使兩密封塊A81、A82移動(伺服馬達A841正轉)至嚙合位置(夾住薄膜片f的位置)。 3)當兩密封塊A81、A82來到前述嚙合位置,控制部A10係使前述計時器作動,前述計時器開始進行經過時間的計數。 4)當前述計時器計數已經過既定時間,則控制部A10對於前述夾持驅動部(的伺服馬達A841)發出兩密封塊A81、A82開放(遠離)動作的指令。 5)前述夾持驅動部,係使兩密封塊A81、A82移動(伺服馬達A841逆轉)至開放位置(最遠離的位置)。 特別是,藉由進行前述1)~5)之一連串的動作,即便於前後方向上剛發出前述啟動指令之後的位置係兩密封塊A81、A82的前後動作的待命位置,在發出前述啟動指令的時機,係成為兩密封塊A81、A82往前方的動作係轉移至與薄膜片f同步的動作之狀態,故即便兩密封塊A81、A82進行一連串的動作(一循環動作),亦會對於薄膜片f成為既定(預定)的密封及切斷位置。因此,不須以計時器測量(計數)前述待命狀態的時間(待命時間)並在計數已經過既定時間之際進行迴避動作(兩密封塊A81、A82開放)。然而,並非排除藉由計時器計數前述待命時間,並藉由檢測到經過既定時間而進行前述迴避動作者。
特別是,該包裝裝置A係能夠配合依序搬運而來的各被包裝物B的各尺寸,全部進行適當長度的包裝,操作者不須在每次欲包裝長度不同的各被包裝物之際便使裝置停止並重新設定,能夠不浪費薄膜片f並迅速地包裝。
本發明,作為端部密封部A8,為了使兩密封塊A81、A82於上下方向抵接、遠離,係採用能夠良好包裝高度較高的被包裝物B之進行前述圖11(a)所示之移動軌跡k的梭箱運動者。 特別是,本發明,係能夠獨立於前後移動使兩密封塊A81、A82進行上下移動(開閉),藉此能夠輕易設定為使上下的密封塊以一定時間彼此抵接之後便遠離。 並且,本發明因能夠使密封塊A81、A82的前述上下移動獨立於前後移動進行,故即便在即將到達密封塊之前進行檢測亦能夠使密封塊的上下移動停止。
本發明,除了加工食品等其他食品、農產品、食肉等畜產品、醫療品的包裝以外,尚能夠利用於電子零件、精密機械的構件的包裝等各種產業領域。
A:包裝裝置 A1:包裝裝置本體 A2:供給輸送機 A3:薄片供給部 A4:搬運輸送機 A5:製袋器 A6:對接部 A7:中央密封部 A8:端部密封部 A9:偵測部 A10:控制部 A31:拉出滾輪 A40:引導用軌道 A41:主搬運部 A42:副搬運部 A43:第1突出部 A44:第2突出部 A45:第1引導棒 A46:第2引導棒 A51:豎起板 A52:反轉板 A61:驅動滾輪 A71:加熱滾輪 A80:被引導部 A81:上方密封塊(第1構成部) A81a:切斷刃 A81b:發熱部 A82:下方密封塊(第2構成部) A82a:刃座部 A82b:發熱部 A83:輸送驅動部 A84:夾持驅動部 A85:作動框架 A86:縱導引件 A91:尺寸檢測感測器 A91a:上光感測器 A91b:中光感測器 A91c:下光感測器 A92:位置檢測感測器 A411:第1尾滑輪 A412:第1頭滑輪 A413:第1皮帶 A414:第1長度調整滑輪 A421:第2尾滑輪 A422:第2頭滑輪 A423:第2皮帶 A424:第2長度調整滑輪 A801:第1受部 A802:第2受部 A811:上方安裝構件(第1安裝構件) A811a:升降驅動部 A811b:安裝基體 A811c:插通部 A812:貫穿孔 A813:懸吊(彈性構件) A821:下方安裝構件(第1安裝構件) A822:貫穿孔 A830:輸送導引件 A830a:固定部 A831:電動機 A832:旋轉軸 A833:旋轉板 A834: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 A841:伺服馬達 A842:轉動軸 A843:轉動板 A844:反轉用連桿構件 A845:主軸 A845a:軸承 A846:反轉用臂 A847a:第1臂 A847aa:引導用部 A847b:第2臂 A848a:第1連結部 A848aa:縱部 A848ab:橫部 A848ac:滑移引導部 A848b:第2連結部 A848ba:連結連桿構件 A848bb:下方突出片 A851:頂部 A852:底部 A853:(左右的)側部 A854:導引件受部 B:被包裝物 B1~B6:被包裝物 F:薄膜捲 f:薄膜片 H1:中央加熱器 M1: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 M2:搬運馬達 M3:中央驅動馬達 Ss:中央密封 Ts:端部密封 To:頂密封 Ta:尾密封 k:移動軌跡 X:搬運方向 100:包裝體
[圖1](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包裝裝置的全體俯視圖,(b)係表示(a)之包裝裝置在即將對於薄膜片形成端部密封之前的狀態的大致側視圖,(c)係表示(a)之包裝裝置在形成該端部密封當中(兩構成部之間閉合)的狀態的大致側視圖。 [圖2](a)係表示圖1之包裝裝置在薄膜片切斷當中的(兩構成部之間閉合)狀態的局部放大大致側視圖,(b)係表示圖1之包裝裝置在薄膜片切斷完成的(兩構成部之間開放)狀態的局部放大大致側視圖。 [圖3](a)係表示圖2(a)所示之包裝裝置的大致俯視圖,(b)係表示圖2(b)所示之包裝裝置的大致俯視圖。 [圖4]圖1所示之包裝裝置的作動框架的(整合兩構成部的開閉狀態)的局部缺口正視圖。 [圖5]將圖4所示之作動框架的一部分省略的俯視圖。 [圖6](a)係圖4所示之作動框架的側視圖,(b)係(a)之作動框架的兩構成部之間開放時的特取部分側視圖,(c)係(a)之作動框架的兩構成部之間閉合時的特取部分側視圖。 [圖7]表示圖4所示之作動框架的兩構成部之間開放的狀態的局部缺口特取部分大致立體圖。 [圖8]表示圖4所示之作動框架的兩構成部之間閉合的狀態的局部缺口特取部分大致立體圖。 [圖9]將圖1所示之包裝裝置的各構成以控制部為中心表示的方塊圖。 [圖10](a)係平常動作當中之側視下的密封塊的動作軌跡的說明圖,(b)~(d)係表示側視下之圖1~9所示之包裝裝置的特取部分的動作的說明圖。 [圖11](a)係表示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M1、尺寸檢測感測器A91、搬運馬達M2、中央驅動馬達M3、中央加熱器H1之各自的控制狀態的說明圖,(b)~(d)係表示進行「梭箱運動」之密封塊的動作模式之在薄膜供給速度(薄膜供給量/單位時間)為一定的情形之動作速度與距離的關係的說明圖,(a)係表示對於較短的被包裝物之各動作模式的圖表,(c)係表示對於比(a)更長的被包裝物之各動作模式的圖表,(b)係表示對於比(a)更長比(c)更短的被包裝物之各動作模式的圖表。 [圖12](a)係以往之(旋轉式的)包裝裝置的大致全體側視圖,(b)係(a)之包裝裝置所示之旋轉式的密封塊的移動軌跡的側視下之說明圖,(c)係表示(b)所示之旋轉式的密封塊的問題點之包裝裝置的側視下之特取部分的說明圖。 [圖13](a)係梭箱運動式的密封塊的移動軌跡之側視下的說明圖,(b)係梭箱運動式的包裝裝置的密封塊的動作狀態之側視下的說明圖,(c)係以往之梭箱運動式的包裝裝置無法實現之搬運待命狀態當中之密封塊開放的動作軌跡之側視下的說明圖。 [圖14](a)~(c)係表示以往之包裝裝置的問題點之該包裝裝置側視下的說明圖。
A:包裝裝置
A1:包裝裝置本體
A2:供給輸送機
A3:薄片供給部
A4:搬運輸送機
A5:製袋器
A6:對接部
A7:中央密封部
A8:端部密封部
A9:偵測部
A31:拉出滾輪
A41:主搬運部
A42:副搬運部
A51:豎起板
A52:反轉板
A61:驅動滾輪
A71:加熱滾輪
A81:上方密封塊(第1構成部)
A81a:切斷刃
A82:下方密封塊(第2構成部)
A85:作動框架
A91:尺寸檢測感測器
A91a:上光感測器
A91b:中光感測器
A91c:下光感測器
A92:位置檢測感測器
A411:第1尾滑輪
A412:第1頭滑輪
A414:第1長度調整滑輪
A421:第2尾滑輪
A422:第2頭滑輪
A423:第2皮帶
A424:第2長度調整滑輪
A833:旋轉板
A834: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
B:被包裝物
F:薄膜捲
f:薄膜片
H1:中央加熱器
M1:供給輸送機驅動馬達
M2:搬運馬達
M3:中央驅動馬達
X:搬運方向

Claims (12)

  1. 一種包裝裝置,係具備供給被包裝物的供給輸送機、供給包裝用的帶狀的薄膜片的薄片供給部、製袋器,以及端部密封部;其特徵為:將帶狀的前述薄膜片的長度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對於從前述薄片供給部供給的帶狀的前述薄膜片載置從前述供給輸送機供給的複數個前述被包裝物,並沿著前述前後方向搬運前述薄膜片,前述製袋器,係使前述薄膜片往與前述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依序彎曲,在前述彎曲之後或彎曲之前,前述供給輸送機,係使先行的前述被包裝物與後續的前述被包裝物之間隔著間隔,將各個前述被包裝物依序載置於前述薄膜片,並藉由前述彎曲的前述薄膜片包裹前述被包裝物,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對於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將前述各被包裝物的前方及後方的至少其中任一方密封,而依序形成端部密封,前述端部密封部,係至少具備配置於搬運而來的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的附近之第1構成部,及隔著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配置於前述第1構成部的相反側之第2構成部之至少2個構成部,並且,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具備夾持驅動部及輸送驅動部,前述夾持驅動部,係具備能夠以任意的角度範圍使轉動軸正轉及逆轉的馬達, 前述夾持驅動部,係能夠將前述馬達的轉動軸的前述正轉轉換為直線運動並傳達至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任一方,藉此能夠前述其中一方的構成部接近另一方的構成部,藉由前述馬達的轉動軸的前述逆轉,能夠使前述其中一方的構成部遠離前述另一方的構成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任一方,係藉由能夠彈性變形的彈性構件被往前述接近的方向推彈,在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通過前述2個構成部之間之際,前述夾持驅動部係使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接近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另一方之構成部,藉此使兩構成部之間閉合而夾住前述薄膜片,藉此於兩構成部形成前述端部密封,在兩構成部夾著前述薄膜片的期間,前述輸送驅動部,係至少使兩構成部當中進行前述接近的動作的構成部往前述前後方向移動,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前述接近之際,兩構成部之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會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而對於所夾住的前述薄膜片賦予形成前述端部密封的壓力,將兩構成部位於彼此最為遠離的位置時作為0度,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前述接近之際,前述轉動軸進行半旋轉亦即180度正轉之前,會成為兩構成部的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的狀態,藉由從前述180度以下的角度範 圍選擇前述轉動軸的角度範圍並變更前述直線運動的範圍,能夠調整前述壓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係具備:控制部;前述控制部,係具備:記憶部,係儲存設定前述轉動軸的角度範圍的資料;以及驅動控制部,係控制前述馬達,前述馬達,係伺服馬達或步進馬達,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根據儲存於前述記憶部的資料,控制前述馬達的轉動角度的範圍。
  3. 一種包裝裝置,係具備供給被包裝物的供給輸送機、供給包裝用的帶狀的薄膜片的薄片供給部、製袋器,以及端部密封部;其特徵為:將帶狀的前述薄膜片的長度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對於從前述薄片供給部供給的帶狀的前述薄膜片載置從前述供給輸送機供給的複數個前述被包裝物,並沿著前述前後方向搬運前述薄膜片,前述製袋器,係使前述薄膜片往與前述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依序彎曲,在前述彎曲之後或彎曲之前,前述供給輸送機,係使先行的前述被包裝物與後續的前述被包裝物之間隔著間隔,將各個前述被包裝物依序載置於前述薄膜片,並藉由前述彎曲的前述薄膜片包裹前述被包裝物,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對於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將前述各被包裝物的前方及後方的至少其中任一方 密封,而依序形成端部密封,前述端部密封部,係至少具備配置於搬運而來的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的附近之第1構成部,及隔著彎曲之後的前述薄膜片配置於前述第1構成部的相反側之第2構成部之至少2個構成部,並且,前述端部密封部係具備夾持驅動部及輸送驅動部,在包裹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通過前述2個構成部之間之際,前述夾持驅動部係使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接近前述2個構成部當中另一方之構成部,藉此使兩構成部之間閉合而夾住前述薄膜片,藉此於兩構成部形成前述端部密封,在兩構成部夾著前述薄膜片的期間,前述輸送驅動部,係至少使兩構成部當中進行前述接近的動作的構成部往前述前後方向移動,前述夾持驅動部,係具備:第1安裝構件,以與前述第2構成部對向的方式安裝有前述第1構成部;以及第2安裝構件,係以與前述第1構成部對向的方式安裝有前述第2構成部,前述夾持驅動部,係藉由使兩安裝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的安裝構件接近另一方的安裝構件,而使兩構成部彼此進行前述接近,藉由使前述其中一方的安裝構件遠離另一方的安裝構件,而使兩構成部彼此互相遠離,兩構成部當中其中任一方,係透過能夠彈性變形的彈性構件安裝於前述安裝構件的其中一方,兩構成部當中至 少其中任一方,係藉由前述彈性構件被往前述接近的方向推彈,在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前述接近之際,兩構成部之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會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而對於所夾住的前述薄膜片賦予形成前述端部密封的壓力,在兩安裝構件當中前述其中一方的安裝構件從兩安裝構件彼此最遠離的位置接近前述另一方的安裝構件之際,於兩安裝構件彼此最接近之前,會成為兩構成部的前述其中一方與前述另一方藉由前述彈性構件的彈力彼此推壓的狀態,藉由變更在兩安裝構件彼此最接近時的兩安裝構件之間的間隔,能夠調整前述壓力。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前述驅動控制部,係將兩構成部各自的移動軌跡之從前述前後方向的最後方位置移動至最前方位置的幾乎全部區間,作為兩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前進的直線的移動區間。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控制前述夾持驅動部,使兩構成部之間的前述接近的動作,在位於前述輸送驅動部所致之構成部的前述前後的移動之最後方位置的期間進行,或在從該最後方位置往前方些許移動的期間進行,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控制前述夾持驅動部,使兩構成部之間的前述遠 離的動作,在位於前述輸送驅動部所致之構成部的前述前後的移動之最前方位置的期間進行,或在從該最前方位置往前方些許移動的期間進行,藉此,在從與兩構成部的前述接近、遠離的方向及兩構成部的前述前後的移動方向分別正交的方向觀察的狀態下,前述構成部,係各自呈大致矩形的移動軌跡。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係具備:偵測部,將前述夾持驅動部的前述馬達作為副馬達,前述輸送驅動部,係具備使兩構成部沿著前述薄膜片的前述搬運之方向移動的主馬達,前述偵測部,係具備1個或複數個感測器,且至少能夠檢測到前述前後方向之前述被包裝物的位置,前述控制部,係至少藉由前述偵測部所檢測到的前述包裝物的位置,能夠自動地控制前述夾持驅動部所致之前述端部密封部的動作。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具備:計時器,係能夠檢測前述夾持驅動部的驅動導致兩構成部閉合的閉鎖時間,或是前述輸送驅動部導致前述構成部的移動停滯之際所停滯的停滯時間;在藉由前述計時器檢測到前述閉鎖時間或是前述停滯時間到達預先設定的時間之際,前述控制部係驅動前述夾持驅動部而強制地使兩構成部之間開啟。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 於前述薄膜片的搬運之方向,往前述製袋器的下游側具備中央密封部,將前述寬度方向作為左右方向,前述中央密封部,係將因前述彎曲而朝向上方的前述薄膜片的左右兩端邊在前述被包裝物的上方疊合並密封,藉此於前述薄膜片形成往前述薄膜片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密封,構成前述偵測部的前述感測器當中至少其中一部分的感測器,係能夠檢測配置於比前述中央密封部更上游方的被包裝物的長度及高度的尺寸檢測感測器,前述控制部,係根據藉由前述尺寸檢測感測器所檢測的資料算出之各個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前後方向的長度,至少運算進行前述接近的動作之前述構成部的動作模式及動作時機及包裝所必要的薄膜片的長度,並根據所運算之前述動作模式、前述動作時機及所必要的薄膜片的長度,進行前述端部密封部的前述夾持驅動部及前述輸送驅動部的前述驅動之前述控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前述第1構成部係配置於形成了前述中央密封並被搬運而來的前述薄膜片的上方,前述第2構成部係配置於形成了前述中央密封並被搬運而來的前述薄膜片的下方,在前述薄膜片通過兩構成部之間之際,前述夾持驅動部,係使前述第1構成部下降並且使前述第2構成部上升,而藉由兩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兩構成部當中至少其中一方的構成部係具備進行熱封 的發熱部,兩構成部當中的其中一方係具備從該構成部突出沒入的切斷刃,兩構成部當中的另一方係具備承接前述切斷刃的刃座部,藉由兩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藉此以前述發熱部對於前述薄膜片形成前述端部密封,並且藉由前述切斷刃與前述刃座部將前述薄膜片前後切開,而能夠進行枕式包裝。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係具備:搬運輸送機,係配置於前述供給輸送機的下游側,進行載置有前述被包裝物的前述薄膜片的前述搬運;以及作動框架,係藉由前述輸送驅動部能夠沿著前述薄膜片的前述搬運方向前後移動,前述搬運輸送機,係具備:主搬運部;以及副搬運部,係於前述搬運方向配置在前述主搬運部的下游側,前述作動框架,係具備:左右一對縱導引件,係配置於前述搬運輸送機的左右並往上下延伸;以及上下一對密封塊,係跨越兩縱導引件並且被兩縱導引件引導,藉由前述夾持驅動部能夠往前方及上下作動,前述密封塊當中,上方的前述密封塊係前述第1構成部,下方的前述密封塊係前述第2構成部,兩密封塊,係在前述主搬運部與前述副搬運部之間上下作動而開閉,在至少兩密封塊之間為開放的狀態下,前述上方的密 封塊係位於比前述搬運輸送機的搬運面更上方的位置,下方的前述密封塊係位於比前述搬運面更下方的位置,於一對前述密封塊彼此對向的面的其中一方,係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切斷刃,並且於以前述切斷刃為邊界的前後各自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發熱部,兩密封塊彼此對向的面的另一方,係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刃座部,並且於以前述刃座部為邊界的前後各自設有往左右延伸的前述發熱部,藉由兩密封塊夾住前述薄膜片,藉由各個前述發熱部對於前述薄膜片形成前述端部密封,並且藉由前述切斷刃與前述刃座部在前述端部密封將前述薄膜片前後切開。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前述輸送驅動部,係具備:輸送導引件,係對於前述搬運輸送機直接或間接地固定,並往前述前後方向延伸;前述主馬達,係對於前述搬運輸送機直接或間接地固定;旋轉板,係藉由前述主馬達旋轉;以及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前述旋轉板的旋轉的中心線係往左右方向延伸,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的其中一端部係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的另一端部係在偏離前述旋轉板的旋轉的中心的位置被前述旋轉板軸支,藉此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係將前述作動框架與前述旋轉板連結,前述輸送驅動部,係將與前述搬運方向相反的方向作 為往路,將與前述搬運方向相同的方向作為復路,並能夠藉由前述主馬達所致之前述旋轉板的旋轉使前述作動框架沿著前述輸送導引件進行往復動作,前述夾持驅動部,係具備:前述副馬達,係設於前述作動框架;轉動板,係藉由前述副馬達進行旋轉及逆旋轉;反轉用連桿構件,係在偏離前述旋轉板的旋轉的中心的位置被前述轉動板的其中一端軸支;主軸,係往左右方向延伸,並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反轉用臂,係設於前述主軸,往對於前述主軸交叉的方向延伸,並且前端部被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的另一端軸支;第1臂,係於在左右方向與前述反轉用臂不同的位置設於前述主軸,往對於前述主軸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2臂,係設於前述主軸,往對於前述主軸交叉的方向且與前述第1臂不同的方向延伸,前述第1臂的前端係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與前述第1構成部連結,前述第2臂的前端係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與前述第2構成部連結,前述轉動板的轉動的中心線係往左右方向延伸,構成前述偵測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感測器,係能夠檢測到前述主搬運部上的前述被包裝物接近前述副搬運部的位置檢測感測器,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係設於前述作動框架,在藉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到被包裝物的前述接近之前述控制部的控制之下,前述輸送驅動部係藉由前述 主馬達使前述旋轉板旋轉而使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位移,藉此使前述作動框架開始於前述往路移動,在藉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到前述接近之前述控制部的控制之下,前述副馬達使前述轉動板旋轉預定角度,藉此使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位移而使前述主軸旋轉,藉由前述主軸的前述旋轉,使前述第1臂及前述第2臂各自與前述主軸一體地旋轉而使前述第1構成部下降並且使前述第2構成部上升,藉由前述第1構成部及前述第2構成部,於在前述主搬運部上接近前述副搬運部的前述被包裝物與先行於該被包裝物且已經轉移至前述副搬運部地被包裝物之間夾住前述薄膜片,至少在前述第1構成部與前述第2構成部夾住前述薄膜片的期間,前述控制部係藉由前述主馬達使前述旋轉板進一步旋轉,而使前述輸送動作用連桿構件往原本的狀態位移,藉此使前述作動框架於前述復路移動,前述第1構成部及前述第2構成部,係在前述復路之移動當中,對於所夾住的前述薄膜片形成前述端部密封並切斷前述薄膜片,前述控制部,係藉由前述副馬達使前述轉動板逆旋轉,藉由使進行了前述位移的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回歸至前述位移之前的狀態,伴隨前述反轉用連桿構件的前述回歸動作,前述主軸進行逆旋轉,而使前述第1臂及第2臂各自的方向回到原本的狀態,藉此使前述第1構成部上升而回到下降之前的位置,並且使前述第2構成部下降而回到 上升之前的位置。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包裝裝置,其中,前述主搬運部,係於前述搬運方向,具備:第1尾滑輪,係配置上游端側;第1頭滑輪,係配置於下游端側;環狀的第1皮帶,係跨設於前述兩滑輪;以及輸送機動力源,前述輸送機動力源係電動機,藉由直接或間接地傳達來自前述輸送機動力源的旋轉力,前述第1頭滑輪係進行自轉,前述第1頭滑輪,係能夠藉由該自轉將環狀的前述第1皮帶循環驅動,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1皮帶的上方區間,前述第1皮帶的上表面係構成前述搬運面的一部分,前述第1頭滑輪,係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並與前述作動框架一起於搬運方向往前後移動,前述主搬運部,係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1皮帶的下方區間,具備配置於環狀的前述第1皮帶的內側並跨設有前述第1皮帶的第1長度調整滑輪,前述第1長度調整滑輪,係能夠往上下方向位移,藉由使前述第1長度調整滑輪往下方位移,將前述第1皮帶往下方拉出,而能夠使前述第1頭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後方亦即上游側移動,藉由使前述第1長度調整滑輪往上方位移,使前述第1皮帶回到上方,而能夠使前述第1頭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前方亦即下游側移動,前述副搬運部,係於前述搬運方向,具備:第2尾滑輪,係配置上游端側;第2頭滑輪,係配置於下游端側; 環狀的第2皮帶,係跨設於前述兩滑輪;以及輸送機動力源,藉由直接或間接地傳達來自前述輸送機動力源的旋轉力,前述第2頭滑輪亦進行自轉,前述第2頭滑輪,係能夠藉由該自轉將環狀的前述第2皮帶循環驅動,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2皮帶的上方區間,前述第2皮帶的上表面亦構成前述搬運面的另一部分,前述第2尾滑輪,係被前述作動框架軸支,並能夠與前述作動框架一起於搬運方向往前後移動,前述副搬運部,係於進行循環的前述第2皮帶的下方區間,具備配置於環狀的前述第2皮帶的內側並跨設有前述第2皮帶的第2長度調整滑輪,前述第2長度調整滑輪,係能夠往上下方向位移,藉由使前述第2長度調整滑輪往下方位移,將前述第2皮帶往下方拉出,而能夠使前述第2尾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前方亦即下游側移動,藉由使前述第2長度調整滑輪往上方位移,使前述第2皮帶回到上方,而能夠使前述第2尾滑輪於前述搬運方向往後方亦即上游側移動。
TW111108944A 2021-06-03 2022-03-11 包裝裝置 TWI825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21163 2021-06-03
PCT/JP2021/021163 WO2022254649A1 (ja) 2021-06-03 2021-06-03 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2417A TW202302417A (zh) 2023-01-16
TWI825617B true TWI825617B (zh) 2023-12-11

Family

ID=78767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944A TWI825617B (zh) 2021-06-03 2022-03-11 包裝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349723A1 (zh)
JP (2) JP6976024B1 (zh)
CN (1) CN115916648A (zh)
TW (1) TWI825617B (zh)
WO (1) WO20222546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4281B1 (ko) * 2022-05-11 2022-11-04 박력 광고효과를 갖는 광고지가 부착된 핫팩포장장치
CN116430819B (zh) * 2023-06-12 2023-08-18 云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生产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29684B (zh) * 2023-08-15 2023-10-10 江苏梅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暖贴自动化包装机
CN118000231B (zh) * 2024-03-22 2024-08-13 山东正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肉砖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983A (en) * 1992-06-29 1999-08-03 Pacmac, Inc. Form, fill and seal packaging machine with bag squeezer and method
JP3926149B2 (ja) * 2001-12-25 2007-06-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物の自動包装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3029855A (zh) * 2012-12-31 2013-04-10 东莞市欣宝来实业有限公司 全自动多功能包装机
JP5325179B2 (ja) * 2010-08-20 2013-10-23 日本ポリスター株式会社 ピロー型包装装置
WO2014150750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The Iams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tasks on a web of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1892A (ja) * 2009-07-29 2011-02-17 Ina Food Industry Co Ltd 横シール装置、縦型充填包装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シール方法
JP5955542B2 (ja) 2011-11-29 2016-07-20 株式会社川島製作所 横型製袋充填包装機
JP2016037307A (ja) * 2014-08-08 2016-03-22 酒井医療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密封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密封式便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983A (en) * 1992-06-29 1999-08-03 Pacmac, Inc. Form, fill and seal packaging machine with bag squeezer and method
JP3926149B2 (ja) * 2001-12-25 2007-06-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物の自動包装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325179B2 (ja) * 2010-08-20 2013-10-23 日本ポリスター株式会社 ピロー型包装装置
CN103029855A (zh) * 2012-12-31 2013-04-10 东莞市欣宝来实业有限公司 全自动多功能包装机
WO2014150750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The Iams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tasks on a web of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9723A1 (en) 2024-04-10
JPWO2022254649A1 (zh) 2022-12-08
JP6976024B1 (ja) 2021-12-01
WO2022254649A1 (ja) 2022-12-08
TW202302417A (zh) 2023-01-16
JP2022186574A (ja) 2022-12-15
CN115916648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5617B (zh) 包裝裝置
US3191356A (en) Packaging apparatus
JP2003335308A (ja) 製袋包装機の横シール機構および製袋包装機
US10800555B2 (en) Bag making and packaging machine
JP2007076719A (ja) 製袋包装機及び該製袋包装機を備えた包装箱詰めシステム
JP2006321513A (ja) ピロー包装機
JP5955542B2 (ja) 横型製袋充填包装機
US20080016824A1 (en) Foil feeder for sealing unit of blister-packaging machine
JP5325179B2 (ja) ピロー型包装装置
JP4728893B2 (ja) 包装装置
JP5057878B2 (ja) エンドシー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機並びにピロー包装機
US20180312282A1 (en) Horizontal form-fill-seal packaging system
US20190092508A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producing longitudinally and transversally sealed foil bags from a non-form stable foil sheet
JP6564583B2 (ja) ピロー包装機およびピロー包装機の包装方法
KR101654769B1 (ko) 필름 접힘 방지 유닛과 이를 가지는 포장 시스템
JP3035256B2 (ja) フィルム包装機
JP6688704B2 (ja) 包装装置
KR102313782B1 (ko) 롤백 제조장치
CN110371390B (zh) 一种自动打包设备
JP6245689B2 (ja) ガゼット形成装置及びエンドシール装置
JP3999258B1 (ja) 連続袋体の連結装置
KR20090111201A (ko) 낱장 절취가능한 비닐시트 묶음 형성장치 및 비닐시트묶음
JP2017071433A (ja) センターシール装置
JP2003312616A (ja) 横型製袋充填機のエンドシール装置
JPS6013762Y2 (ja) フイルムのサイドシ−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