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253B - 輻射空調裝置 - Google Patents

輻射空調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253B
TWI825253B TW108147325A TW108147325A TWI825253B TW I825253 B TWI825253 B TW I825253B TW 108147325 A TW108147325 A TW 108147325A TW 108147325 A TW108147325 A TW 108147325A TW I825253 B TWI825253 B TW I8252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nel
radiation
air conditioner
cro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7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1814A (zh
Inventor
小野幹治
滝沢勇輝
藤吉充
枡見秀之
久保田祥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藤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藤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藤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1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25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9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with additional radiant heat-discharg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空調機,具備外殼,其在與水平面交錯的一面和相反側的一面分別配置空氣吸入口與吹出口,在外殼內,將熱交換器與橫流風扇配列成一列。橫流風扇,驅動旋轉成其上半部側從熱交換器朝向吹出口的方向旋轉。在橫流風扇之旋轉的送風動作,必須使外殼內之空氣的流路亦即機內流路有彎曲。空調機,為了實現機內流路的彎曲而設置氣流調整部,將從斜下方朝向橫流風扇的氣流產生於空氣吸入口側,將從橫流風扇朝向斜下方的氣流產生於吹出口側。

Description

輻射空調裝置
本發明,關於輻射空調裝置。
作為用來將室內空間的環境維持成舒適的空調裝置,以往以來一般是使用對流方式。是將調整過溫度或濕度的空調空氣吹出至室內,藉由對流來進行空氣調和的方式。
但是對流方式,在舒適性這方面容易感到不滿。
其原因的一個,是使空氣對流的情況,在室內空間會產生上下的溫度分布差,暖空氣容易去天花板側,冷空氣容易留在地面。由於成為與對健康良好且讓人感受到之舒適的頭冷腳熱相反的狀態,故不管怎樣都會感到不適。
容易感到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對流的氣流直接碰到人體,而產生所謂的煙囪效應之現象。例如在冷氣有效的室內,在風速0.5m時體感溫度會降低3℃。因此從大熱天的屋外進入至有空調的室內時,最初會感到舒適,但在身體涼下來之後反而會感到寒冷。
且,氣流持續地直接碰觸人體這件事本身就會讓不少人感到不舒適。
輻射方式的空調裝置,在氣流不會直接碰觸人體這點,能改善對流方式之空調裝置所具有的上述問題。
作為這種輻射方式之空調裝置的一例,專利文獻1,揭示出將空調機與輻射面板安裝在天花板面的空調裝置(專利文獻1稱為「輻射空調系統」)。
輻射面板,是在互相面對之具有透濕性的輻射面板與隔熱面板之間形成風路的構造,並使風路的入口面對於空調機的吹出口(參照專利文獻1的段落[0025]~[0029]、圖1~圖11)。於是,從空調機之吹出口所吹出的空調空氣被導入至風路,而在風路內流通。藉此控制輻射面板的溫度,來進行輻射冷暖空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6-217630號公報
於專利文獻1,圖示有上下方向高度較低的薄型空調機(參照文獻1的圖11~圖5)。針對該空調機,專利文獻1是說明「將室內空間1的空氣予以吸入來藉由伴隨著熱媒流體之相變化的吸熱或放熱作用來冷卻或加熱,將該冷卻或加熱過的空氣,從空調空氣噴出口211a來噴出」 (參照文獻1的段落[0027])。另一方面,並沒有針對空調機之內部構造的說明,其詳細內容不明。
作為空調機的送風源,廣泛使用有橫流風扇。橫流風扇,即使是寬廣的吹出口亦可均勻地吹出空調空氣,運轉音亦小,故適合使用為空調機的送風源。
於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空調機,亦推測為使用橫流風扇。
但是為了使用橫流風扇來進行正常的送風動作,必須使從空氣吸入口到吹出口之空調機內的空氣流路(以下亦稱為「機內流路」)彎曲。因此需要用來配置機內流路之比較寬廣的空間,且在空氣吸入口與吹出口的規劃上會產生限制。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薄型的空調機使用橫流風扇的情況,必須得在上下方向難以得到充分高之尺寸的空調機之外殼內,想辦法確保機內流路用的空間,並思考機內流路的規劃。換言之,使用橫流風扇來作為送風源,並使空調機的高度尺寸盡量變低會成為課題。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使使用橫流風扇作為送風源的空調機之高度尺寸變低。
本發明的空調機,具備:外殼,其在與水平面交錯的一面和相反側的一面分別配置空氣吸入口與吹出口;熱交換器,其配置在前述空氣吸入口與前述吹出口之 間;橫流風扇,其配置在比前述熱交換器還靠前述吹出口側;以及驅動部,其驅動前述橫流風扇的驅動源來使比旋轉軸還上方之區域的旋轉方向成為從前述熱交換器朝向前述吹出口的方向。
本發明的空調機,具備:外殼,其在與水平面交錯的一面和相反側的一面分別配置空氣吸入口與吹出口;熱交換器,其配置在前述空氣吸入口與前述吹出口之間;橫流風扇,其配置在比前述熱交換器還靠前述吹出口側;驅動部,其驅動前述橫流風扇的驅動源來使比旋轉軸還上方之區域的旋轉方向成為從前述熱交換器朝向前述吹出口的方向;以及氣流調整部,其在前述空氣吸入口側產生從斜下方朝向前述橫流風扇的氣流,並在前述吹出口側產生從前述橫流風扇朝向斜下方的氣流。
本發明的輻射空調裝置,具備:上述空調機,其設置在天花板面;背面面板,其對於前述空調機的吹出口相鄰地安裝在天花板面;輻射面板,其具有比前述空調機與前述背面面板合併的面積還大的水平投影面積且具有通氣性;以及一對側壁,其沿著從前述吹出口使空調空氣吹出的方向中介在前述背面面板與前述輻射面板之間。
根據本發明,即使使用橫流風扇來作為送風源,亦可使空調機的高度尺寸變低。
11:輻射空調裝置
51:空調機
51a:外殼
52:空氣吸入口
53:熱交換器
53a:鋁板
53b:冷媒管
53c:狹縫
54:橫流風扇
55:吹出口
56:過濾器
57:滑軌
57a:高低差部
57b:限制片
61:帽口(空洞構件)
62:分隔板
63:傾斜面
64:傾斜內面
71:磁鐵座
81:機內流路
82:氣流調整部
83:氣流調整板(空洞構件)
101:輻射面板單元
111:面板基體
112:背面面板
113:側壁(壁部)
114:導入口
115:排出口
116:對面區域
117:止動件
119:止動件配件(連結件)
119a:連結溝
131:輻射面板
131A:第1面板
131B:第2面板
132:框體
133:棒狀構件
133a:外框構件(密接構件)
133b:補強構件
134:第1框體
135:第2框體
136:合頁
137:滑動件
137a:板金
137b:銷
138:連結銷(被連結件)
139:吸附板(被吸附構件)
139a:吸附面
141:布套(布)
141A:表面纖維
141B:內面纖維(網格布)
142:開放緣
143:拉鍊
151:流路
A:旋轉軸
C:天花板面
C1:凹陷部(天花板)
CN:連結部
CR:控制部
DR:驅動部
E:邊界
M:馬達
MG:磁鐵(面板保持部)
O:開口部
R:室內
RM:密接構件
RS:輻射面
SP:縫合部分
W:壁面
[圖1]是表示輻射空調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2]是從空調裝置之下方觀看的立體圖。
[圖3]是空調裝置的後視圖。
[圖4]是空調裝置的前視圖。
[圖5]是空調裝置的俯視圖。
[圖6]是空調裝置的右側視圖。
[圖7]是將滑軌從斜上方進一步擴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8]是將安裝於空調機的滑軌及磁鐵從斜下方擴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空調裝置之內部構造的示意圖。
[圖10]是熱交換器的前視圖。
[圖11]是從底面方向來表示面板基體的立體圖。
[圖12]是輻射面板之框體的俯視圖。
[圖13]是輻射面板的分解立體圖。
[圖14]是輻射面板的俯視圖。
[圖15](a)是表示輻射面板單元之寬度方向之剖面的示意圖,(b)是表示輻射空調裝置之空調空氣之流動方向之剖面的示意圖。
[圖16](a)是將安裝在輻射面板之框體的滑動件及吸附板予以擴大表示的立體圖,(b)是將安裝在第2框體的連結銷予以擴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17]是將滑動件進一步擴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18]是從下方觀看將空調機設置於空調機之設置場所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9]是從下方觀看設置空調機與面板基體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0]是從下方觀看將輻射面板假固定於空調機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1]是從側面觀看將輻射面板假固定於空調機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22]是將滑軌與滑動件之位置關係予以擴大表示的示意圖。
[圖23是從側面觀看將第2面板旋轉成水平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24]是將滑軌與滑動件之位置關係予以擴大表示的示意圖。
[圖25]是從側面觀看使第2面板往水平移動而完全固定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26]是將滑軌與滑動件之位置關係予以擴大表示的示意圖。
[圖27]是從側面觀看使第1面板旋轉而保持在面板保持部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28]是將滑軌與滑動件之位置關係予以擴大表示的示意圖。
[圖29]是從下方觀看將輻射面板固定於面板基體之狀 態的立體圖。
[圖30]是從下方觀看將第1面板予以設置來完成輻射空調裝置之設置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31]是表示面板基體之變形例的(a)前視圖、(b)仰視圖、(c)採用不同平面形狀之情況的仰視圖。
[圖32]是表示面板基體之其他變形例的前視圖。
[圖33](a)~(d),是示例出布套之拉鍊位置之延伸種類的示意圖。
[圖34]是表示輻射空調裝置之其他構造例的前視圖。
基於圖式來說明一實施形態。
依照以下的項目來說明。
1.輻射空調裝置
(1)空調機
(a)外觀
(b)內部構造
(橫流風扇的旋轉方向)
(機內流路的形狀與橫流風扇的配置)
(2)輻射面板單元
(a)面板基體
(b)輻射面板
(c)輻射面板對面板基體的裝卸構造
(輻射面板的假固定構造)
(輻射面板的完全固定構造)
(第1面板的保持構造)
(布套的設計)
2.設置順序
(1)空調機的設置
(2)面板基體的安裝
(3)輻射面板的安裝
(a)假固定
(b)第2面板的旋轉
(c)完全固定
(d)第1面板的保持
(4)輻射面板的拆卸
(a)第1面板的保持解除
(b)連結部的連結解除
(c)第2面板的旋轉
(d)脫落
3.作用效果
(1)結露的防止
(a)結露的原因
(b)本實施形態的輻射空調裝置
(c)防止結露的原理
(2)空調機的薄型化
(a)橫流風扇
(b)熱交換器
(3)熱交換器
(4)熱輻射面積的擴大
(a)往寬度方向的擴大
(b)往與空調機重疊之區域的擴大
(5)捷徑現象的防止
(6)薄片的形狀及構造所造成的作用效果
(a)熱輻射面積的擴大
(b)製造的容易化
(c)缺點的消解
(7)輻射面板之裝卸作業的容易化
(8)薄片之材料選定的自由度
(9)薄片之變形的抑制
(10)熱效率
(11)外觀上的特長
(a)美觀
(b)用與美
4.變形例
(1)輻射空調裝置的設置場所
(2)輻射空調裝置的設置狀態
(3)空調機與背面面板的配置
(4)輻射面板的構造
(5)輻射面板的固定構造
(a)滑動件的安裝位置
(b)其他的固定構造
(c)第1面板
(6)輻射面板的形態
(7)側壁
(8)排出口
(9)薄片的拉鍊位置之延伸種類
(10)輻射空調裝置之其他的構造例
(11)其他
1.輻射空調裝置
如圖1所示般,本實施形態的輻射空調裝置11,是由均設置在天花板面C的空調機51與輻射面板單元101所成。輻射空調裝置11,是對設在室內R之一面的壁面W靠近來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將空調機51及輻射面板單元101的方向如下定義。首先假設水平面。該水平面,並非真實物體所存在的水平面,而是抽象概念上之虛擬的水平面。
與這種水平面相交的一面與相反側的一面,就是空調機51的背面及正面。背面,是配置有後述之空氣 吸入口52的面(參照圖1、圖3)。正面,是配置有後述之吹出口55的面(參照圖1、圖4)。
在從正面側觀看空調機51時,與水平面相交的面為側面。右側的側面成為右側面,左側的側面成為左側面。
關於空調機51之上下的面,鉛直方向上側的面是上面,鉛直方向下側的面是下面。
在從正面側觀看空調機51時,將連結兩側面的方向定為橫寬方向(寬度方向),將連結正面與背面的方向定為深度方向,將連結上面與下面的方向定為高度方向。且,正面側亦稱為前方側,背面側亦稱為內側。
如圖1所示般,輻射面板單元101,是配置在與空調機51的正面相鄰的位置。保持這種配置關係時,輻射面板單元101之各自的面(端部)及方向,亦與針對空調機51所說明的上述面及方向同樣地被定義。如此定義之輻射面板單元101的面(端部)及方向並無歧意,即使輻射面板單元101與空調機51相鄰之圖1所示的配置關係解除,亦不會有改變。
在以空調機51為準這點,後述之空調機51的外殼51a、構成輻射面板單元101的面板基體111(背面面板112、側壁113)及輻射面板131(框體132、布套141)亦與輻射面板單元101相同。也就是說,在輻射面板單元101與空調機51的正面相鄰之圖1的狀態時,上述各部之各個的面(端部)及方向,亦與針對空調機51所說明的上述面及方向同樣地被定義。如此定義之上述各部之各自的面(端部)及 方向並無歧意,即使輻射面板單元101與空調機51相鄰之圖1所示的配置關係解除,亦不會有改變。
(1)空調機
天花板面C成為層次天花板,具有凹陷部C1(亦參照圖18、圖19)。以嵌入該凹陷部C1的方式,例如藉由懸吊螺栓來安裝空調機51(參照圖18)。
如圖1所示般、空調機51,是從設在背面的空氣吸入口52來吸取室內R的空氣,與熱交換器53接觸之後,藉由橫流風扇54來從吹出口55吹出空調空氣。於空氣吸入口52,裝卸自如地安裝有過濾器56。
(a)外觀
如圖2~圖6所示般,空調機51的外殼51a,具有使橫寬、深度、高度的尺寸依序變小的薄型形狀。
如圖3所示般,配置在外殼51a之背面的空氣吸入口52,是使成為橫長之矩形形狀的三處之區域在水平方向並排。各個空氣吸入口52是在各自的區域開口,使室內R側的空間連通於外殼51a的內部空間。
在空氣吸入口52之三處的區域分別安裝有過濾器56。該等之過濾器56,是以來自下面側的作業來抽插自如地安裝於外殼51a。外殼51a是在背面側的區域,具備:使從下方朝向上方來插入之過濾器56的安裝、以及從上方往下方來抽出之過濾器56的脫落成為可能的構造。該構造,含 有:將過濾器56往上下方向導引的構造、在塞住空氣吸入口52的位置來保持過濾器56的構造。
成為空氣吸入口52之三處的區域,是偏靠外殼51a的右側面來配置(參照圖2、圖5)。因此從背面側觀看時,該等之三處的區域是偏靠左側。
如圖4所示般,配置在外殼51a之正面的吹出口55,是使成為橫長之矩形形狀的三處之區域在水平方向並排。該等之三處的區域,是與成為空氣吸入口52之三處的區域配合位置,而在外殼51a之橫寬方向偏靠右側來配置(參照圖2、圖5)。
成為吹出口55之三處的個數、及吹出口55靠右的配置僅為一實施形態。在實施之際並不限定於此,即使吹出口55沒有被區劃成複數個區域,或是區劃成兩處的區域或四處以上的區域亦可。即使吹出口55偏靠外殼51a的左側面來配置,或配置於中央亦可。使空氣吸入口52與吹出口55偏靠外殼51a的同一個側面來配置之事並非必要,例如可使空氣吸入口52靠左配置,吹出口55靠右或中央配置般的各種變更。
如圖2、圖4~圖6所示般,吹出口55,設置在帽口61的前端部,該帽口61具有從外殼51a的正面突出之形狀。吹出口55之三處的區域,是藉由在帽口61內垂直設置的分隔板62來區劃。在沒有將吹出口55區劃成複數個區域的情況時,就不用分隔板62。
與外殼51a的正面連接之帽口61之上面的根部側,成 為傾斜面63。這種傾斜形狀,不僅是帽口61的外面,就連內面也一樣(參照圖9),在與傾斜面63對應之帽口61內的上面,設有傾斜的傾斜內面64。
嵌入至天花板面C的凹陷部C1來安裝的空調機51,其帽口61比起成為天花板面C與凹陷部C1之間境界的邊界E,還要往面板基體111側突出。此時帽口61之傾斜面63的傾斜形狀,貢獻於與後述之面板基體111圓滑地連結。
帽口61之傾斜內面64的傾斜形狀,貢獻於後述之橫流風扇54之正常動作的確保。
針對該等之傾斜面63及傾斜內面64的貢獻待留後述。
如圖2~圖6、圖8所示般,於空調機51之外殼51a的兩側面,安裝有滑軌57。該等之一對滑軌57的安裝位置,是在外殼51a的後方側之比較下方的位置。
如圖7所示般,滑軌57,是沿著空調機51與面板基體111的配列方向(深度方向)延伸,具有高低差部57a。高低差部57a,使面板基體111側的高度較低,使空調機51側的高度較高。
左右一對滑軌57,是利用在輻射面板單元101對輻射空調裝置11的安裝。詳細待留後述。
如圖3、圖5~圖6、圖8所示般,在空調機51之外殼51a之背面的兩端部側,設有一對磁鐵MG。
如圖8所示般,外殼51a,是使磁鐵座71從背面突出。磁鐵MG,安裝在磁鐵座71的下面。
左右一對磁鐵MG,是利用在輻射面板單元101對輻射 空調裝置11的安裝。詳細待留後述。
(b)內部構造
參照圖9可得知,外殼51a之具備在背面側的空氣吸入口52與具備在正面側的吹出口55,是分別配置在與水平面相交的一面與相反側的一面。
外殼51a,是將熱交換器53配置在空氣吸入口52與吹出口55之間,將橫流風扇54配置在比熱交換器53還靠吹出口55側。空氣吸入口52與熱交換器53與橫流風扇54與吹出口55,是在深度方向設置在一直線上。
橫流風扇54,以旋轉軸A為中心來旋轉。在這種外殼51a的內部,設有空氣的流路(以下亦稱為「機內流路81」),其藉由橫流風扇54的旋轉來從空氣吸入口52吸取室內R的空氣,使所吸取的空氣接觸於熱交換器53並從吹出口55吹出。
橫流風扇54,要是只是隨意放在機內流路81的話並無法進行所期望的動作,也就是無法進行從空氣吸入口52吸引空氣來吐出至吹出口55的動作。為了產生這種方向的氣流(參照圖9中的箭頭),必須齊備以下條件:
‧機內流路81為彎曲
‧在機內流路81內之特定的位置配置有橫流風扇54
‧往配合機內流路81之形狀的方向使橫流風扇54旋轉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設置有:使橫流風扇54往既定之方向旋轉的構造、藉由這種橫流風扇54的旋轉來產生從空 氣吸入口52朝向吹出口55之氣流的氣流調整部82。
以下詳細說明。
(橫流風扇的旋轉方向)
如圖2~圖5所示般,空調機51的外殼51a,是將空氣吸入口52及吹出口55靠右側配置。藉此在外殼51a的左側,產生與連結空氣吸入口52與吹出口55之空氣的流動無關的空間。空調機51,是將電性結構物配置在該空間內。
如圖9所示般,電性結構物,是將橫流風扇54之驅動源亦即馬達M予以驅動的驅動部DR及控制部CR。控制部CR,是以驅動部DR的動作為首,控制空調機51之所有動作。
被控制部CR所控制的驅動部DR,在圖9中,是以順時鐘方向旋轉的方式來驅動橫流風扇54。圖9的順時鐘方向,是使橫流風扇54的上半部側,也就是使比旋轉軸A還上方之區域的旋轉方向成為從熱交換器53朝向吹出口55的方向。
(機內流路的形狀與橫流風扇的配置)
圖10所示般,熱交換器53,是將冷媒管53b貫通於配置在鉛直方向的複數枚鋁板53a。使冷媒在冷媒管53b的內部通過藉此將冷媒的溫度熱傳導至鋁板53a,並將通過在各個的鋁板53a之間所形成之狹縫53c的空氣予以調溫。
本實施形態的熱交換器53,為三層。也就是將成為一 單位之一層的熱交換器53直接配置三個。
而且三層的熱交換器53,是以傾斜的狀態來固定在外殼51a內。傾斜方向,是以橫流風扇54之側的面朝向下方的方向。
如圖9所示般,通過熱交換器53之狹縫53c的空氣,是往與熱交換器53之面正交的方向來進行。藉此產生從熱交換器53朝向斜下方的氣流。
氣流調整部82,使與熱交換器53的面正交而朝向下方的空氣沿著外殼51a內的底面,並將沿著底面流動的空氣藉由橫流風扇54來吸起。被吸起的空氣,是從斜下方朝向橫流風扇54。
為了產生這種空氣之流動,空調機51,是在橫流風扇54的周邊設置二片的氣流調整板83,將從熱交換器53朝向斜下方的空氣之進行方向改成往斜上方,而變換成從斜下方朝向橫流風扇54的氣流。二片的氣流調整板83,是配置成從上下方向空出微小的間隙來夾住橫流風扇54,而使來自斜下方的氣流被導入至橫流風扇54的內部。
氣流調整部82,是將橫流風扇54與吹出口55之間,以空洞構件來連結,該空洞構件形成從橫流風扇54朝向吹出口55往下方傾斜的空間。作為空洞構件所使用的是,上下二片的氣流調整板83及帽口61。
上下二片的氣流調整板83,是使比橫流風扇54還靠吹出口55側的機內流路81成為往斜下方傾斜的形狀。藉此機內流路81,是使從橫流風扇54朝向斜下方的氣流產生於吹 出口55。
更詳細來說,機內流路81,是將從熱交換器53側導入至橫流風扇54的空氣予以彎曲90°來導引至吹出口55側。藉此使從空氣吸入口52吸引空氣,並於吹出口55吐出之橫流風扇54的動作正常地實行。
前述之帽口61的傾斜內面64,具有往斜下方傾斜的形狀。這種形狀的傾斜內面64,成為比橫流風扇54還靠吹出口55側的機內流路81之一部分,在確保橫流風扇54之正常的動作上有所貢獻。
(2)輻射面板單元
輻射面板單元101,是由面板基體111與輻射面板131所構成。
(a)面板基體
如圖11所示般,面板基體111,是從矩形形狀之平板狀之背面面板112的兩側部分,豎立起一對側壁113而成之形狀的隔熱構件。例如可將保麗龍(EPS)、樹脂、石膏、聚氨酯、玻璃棉、岩棉等作為面板基體111的材料來使用。
一對側壁113,是從背面面板112之長邊方向(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分,也就是從兩側端豎立而起,且沿著長邊稍微往寬度方向繞回。在這種形狀上,一對側壁113之一端側的區域與另一端側的區域、以及面對於背面面板112 的區域之三面成為開放。
為了方便說明,將一對側壁113之一端側的區域稱為導入口114,將另一端側的區域稱為排出口115,然後將面對於背面面板112的區域稱為對面區域116。對面區域116,是包含一對側壁113之上端面的平面內之區域。
在此,面板基體111,是以背面面板112為基體,且具有從該背面面板112包圍地豎立之作為壁部的側壁113。在一對側壁之間,設有導入口114與排出口115。
面板基體111的導入口114,具有朝向端緣來傾斜的形狀,該端緣連通於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該形狀,是與將吹出口55設在前端部的帽口61之傾斜面63配合。
這種構造的面板基體111,是在天花板面C與凹陷部C1之間之成為境界的邊界E之位置,配合成為導入口114的端緣之位置來安裝在天花板面C。藉此,使空調機51所具有之帽口61的傾斜面63對位於面板基體111的導入口114,而使吹出口55與導入口114連結(參照圖19)。
面板基體111對天花板面C的安裝手段,並不過問其種類。例如可採用螺絲固定、魔鬼氈、接著膠帶、黏接等之手段,亦可因天花板面C的構造而採用懸吊螺栓等之安裝手段。
於面板基體111,配置排出口115,並設有一對止動件117。藉此,排出口115會被分散成寬度較寬之中央側的一處與寬度較窄之兩側的兩處共三個部分。該等之 止動件117,是藉由固定在背面面板112的止動件配件119來構成。
止動件配件119是作為連結件來發揮功能,設有連結溝119a。
這種面板基體111,例如藉由EPS來一體成形。於是整體能作為隔熱材來發揮功能。
(b)輻射面板
如圖12~圖14所示般,輻射面板131,是在矩形形狀的框體132套上袋形狀的布亦即布套141藉此形成。
框體132,將複數根的棒狀構件133予以連結,而形成為具有用來補強及防止旋轉的肋的矩形形狀。棒狀構件133,其一部分用來作為組裝於決定框體132之外形的矩形形狀的外框構件133a,其他部分用來作為補強外框的補強構件133b。作為一例,於棒狀構件133使用具有中空構造的角柱形狀之鋁管,該等以樹脂製的連接部來連結,例如藉由小螺絲固定來構成框體132。
作為其他例,棒狀構件133亦可藉由樹脂來成形,或藉由碳來形成。
這種框體132,具備第1框體134與第2框體135。
第1框體134,配置在與空調機51面對的區域。第1框體134的寬度,設定成比空調機51還寬。
第2框體135,其寬度方向及深度方向,均比面板基體111的寬度方向及深度方向還大,深度方向的後端側,是 成為到達空調機51之下面之深度方向後方部分為止的長度。
第1框體134,以合頁136連結於第2框體135的後端部,而對第2框體135旋轉自如(參照圖12~圖13、圖16)。 第1框體134,是與第2框體135之深度方向的後端部,一起具有完全覆蓋空調機51的大小。
如圖13~圖14所示般,布套141,具有棉被套那般的袋形狀。四邊封閉,於三邊具有可開放之開放緣142的形狀。於開放緣142安裝有拉鍊143,藉由拉鍊143而成為開閉自如。打開開放緣142,藉此可收納框體132。開放緣142,是定位在比布套141的端部還稍微進入內側的位置。
這種布套141,是以布、亦即纖維作為素材來形成,具有通氣性與伸縮性。
布套141,其寬度方向及深度方向形成為比框體132略小,而在收納框體132之際,維持被撐開的狀態。
針對袋形狀之布套141的形狀,在成為包覆框體132之寬度方向的形狀時,可視為封閉圈形狀。這是因為將兩端開放的封閉圈形狀的兩端予以封閉而成的形狀就會成為袋形狀。
具有袋形狀的布套141,具有露出於室內R側的表面側之纖維素材與面對流路151之內面側的纖維素材的縫合構造。為了方便說明,將表面側的纖維素材稱為表面纖維141A(亦參照圖29、圖30),將內面側的纖維素材稱 為內面纖維141B。
表面纖維141A,在設置輻射面板131之際露出於室內R側,決定輻射空調裝置11的外觀態樣。於是在選擇表面纖維141A的材料之際,是注重美觀。
內面纖維141B那邊,是在將從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所吹出之氣流導入至表面纖維141A的內側之際,就盡可能不對氣流造成阻抗的觀點來選擇其材料。就該觀點來看,本實施形態是將網格的布,也就是將網格素材的纖維作為內面纖維141B來使用。
如圖13、圖14所示般,表面纖維141A繞至與背面面板112面對的內面側,且在內面側與內面纖維141B縫合。布套141,在將輻射面板131安裝於面板基體111之際,以與一對側壁113對位的方式來將縫合部分SP予以定位。
於框體132套上布套141後的輻射面板131,使第1框體134與第2框體135以通過合頁136的軸為中心而成為旋轉自如,故即使是套上布套141的狀態也是旋轉自如。在此,為了方便說明,輻射面板131之中,將布套141覆蓋著第1框體134的部分稱為第1面板131A,將布套141覆蓋著第2框體135的部分稱為第2面板131B。
第1面板131A,是負責面對空調機51之一部分的區域。
第2面板131B,是負責面對空調機51之剩餘部分與面板基體111之全面的區域。
如圖1所示般,輻射面板131,定位固定於面 板基體111的對面區域116。藉此區劃出從導入口114到排出口115為止的空間,此為空調空氣的流路151。
如圖15(a)示意地表示般,成為於框體132套上布套141之狀態的輻射面板131,是形成為中空的形狀,其具有表面纖維141A的一面、內面纖維141B的相反側之面。此時,輻射面板131,由於布套141的內面纖維141B為網格的布,故製造出等於在內面側具有開口部O的狀態。因此,流動於流路151的空調空氣會從內面纖維141B自由地進入輻射面板131的內部,而接觸於表面纖維141A的內部。因此原本就具有通氣性的表面纖維141A,是作為輻射面RS來發揮功能。
如前述般,輻射面板131的框體132,其投影面積比空調機51及面板基體111還大。更詳細來說,第1框體134的寬度,設定成比空調機51還寬,第2框體135的寬度及深度,設定成比面板基體111的寬度方向及深度方向還大。於是,輻射面板131,具有比空調機51及面板基體111的合併面積還大的水平投影面積。
此時如圖15(a)示意地表示般,輻射面板131,是藉由套住框體132的布套141而成為中空,故由上述尺寸關係,表面纖維141A側的輻射面RS會比背面面板112的寬度還寬。
對此,開口部O,是比與一對側壁113之對向間隔一致的背面面板112之寬度還窄。換言之,一對側壁113,是沿著從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來吹出空調空氣的方向,中介於 背面面板112與輻射面板131之間,沒有突出於開口部O便進入兩者之間而對向。藉此,空調空氣的流路151,其寬度被一對側壁113給限制,空調空氣不會從開口部O漏出至外部,且與輻射面板131的內部空間連通。
如圖15(b)示意地表示般,於輻射面板131的內部空間,定位有框體132的棒狀構件133。該等之棒狀構件133之中,在空調機51所內藏之熱交換器53的鉛直方向正下方,定位有第1框體134的外框構件133a與第2框體135的外框構件133a。空調機51的外殼51a,是使下面成為平坦的面,透過布套141來密接於框體132。
密接於外殼51a之下面的第1框體134及第2框體135之中,在第1框體134所連結之第2框體135的外框構件133a,是作為棒狀的密接構件RM來發揮功能。棒狀的密接構件RM,是外框構件133a的一部分,透過布套141而密接於空調機51的外殼51a。所密接的是外殼51a的下面。將成為密接構件RM的外框構件133a之一部分予以密接於外殼51a用的構造,待留後述。
這種密接構件RM,將輻射面板131的內部空間予以分隔,防止空調空氣繞回比熱交換器53還靠空調機51的後方側(空氣吸入口52之側)。
(c)輻射面板對面板基體的裝卸構造
如圖12~圖14及圖16(a)(b)所示般,於框體132,假固定輻射面板131,作為用來固定的結構物,設有:一對滑 動件137、作為被連結件的一對連結銷138、以及作為被吸附構件的一對吸附板139。
一對滑動件137,是與前述的一對滑軌57共同作用,來將輻射面板131予以假固定用的零件。
一對連結銷138,是與前述的止動件117共同作用,來將輻射面板131予以完全固定用的零件。
一對吸附板139,是與後述的磁鐵MG共同作用,來保持輻射面板131之中的第1面板131A用的零件。
(輻射面板的假固定構造)
如圖2~圖5、圖7~圖8、圖12~圖14、圖16(a)及圖17所示般,輻射面板131的假固定構造,是由一對滑軌57與一對滑動件137所構成。
一對滑動件137,分別固定在第2框體135之成為密接構件RM的外框構件133a。固定位置,是外框構件133a的兩端附近位置。
滑動件137,將圓棒狀的銷137b固定於板金137a,該板金137a是用來螺鎖固定於外框構件133a。板金137a,是使銷137b定位在比外框構件133a還高的位置。銷137b是沿著輻射面板131的寬度方向,亦即沿著第1框體134與第2框體135之旋轉軸的方向來配置。
一對滑動件137所具有之銷137b的對向間隔,是設定成比空調機51之外殼51a的橫寬尺寸還要略寬。於是,從一對滑軌57的上方來引導一對滑動件137, 可將該等之銷137b載置於滑軌57(參照圖20、圖21)。
載置於滑軌57的銷137b,是在滑軌57上滑動移動自如。此時,銷137b會跨越高低差部57a,來使滑動件137的高度,換言之就是使輻射面板131的高度變動。若滑動件137從面板基體111側往空調機51側移動的話,輻射面板131會定位在較高的位置。若滑動件137從空調機51側往面板基體111側移動的話,輻射面板131會定位在較低的位置。定位在較高的位置的輻射面板131,是透過布套141,來使成為密接構件RM的第2框體135之外框構件133a密接於空調機51的外殼51a。
如圖2~圖5、圖7~圖8所示般,於滑軌57的兩端部,設有限制片57b。該等之限制片57b,防止在滑軌57上滑動移動的銷137b之脫落。
(輻射面板的完全固定構造)
如圖11~圖14及圖16(b)所示般,輻射面板131的完全固定構造,是由一對止動件117與一對連結銷138所構成。
一對連結銷138,固定於第2框體135。固定位置,是在與連結於第1框體134之側相反側的外框構件133a所連結的一對補強構件133b。該等之補強構件133b中,連結銷138,安裝在比較接近外框構件133a的位置。
一對連結銷138,具有嵌合於連結溝119a的螺柱之形態,該連結溝119a是設在面板基體111之左右一對止動件117的連結溝119a。連結溝119a,位在輻射面板單元101的 排出口115,朝室內R側開口。因此連結銷138,是藉由從面板基體111朝向空調機51的方向之輻射面板131的水平移動,來嵌合於止動件117的連結溝119a。
在此,止動件117及連結銷138,構成因應往空調機51與面板基體111之配列方向(深度方向)的移動動作來裝卸自如地連結的連結部CN。
(第1面板的保持構造)
如圖1、圖3、圖5、圖8、圖12~圖14及圖16(a)所示般,第1面板131A的保持構造,是由一對磁鐵MG(面板保持部)與一對吸附板139(被吸附構件)所構成。
一對吸附板139,分別固定於設在第1框體134的兩根補強構件133b。固定位置,是在第1框體134與第2框體135配置在同一面內的狀態下,位在比滑動件137的銷137b還略低的位置。該等之吸附板139,是在第1框體134起立成水平的狀態下,使平板狀的吸附面139a位於水平。
一對磁鐵MG,如前述般,設在空調機51之背面的兩端部側,且朝向下方來安裝。
該等之磁鐵MG與吸附板139,在輻射面板131被完全固定的狀態下使第1面板131A翻成水平時,吸附板139的吸附面139a與磁鐵MG面對,而定位成以磁力來吸附。
(布套的設計)
藉由設置輻射面板131對於面板基體111的裝卸構造, 而在輻射面板131的框體132產生凹凸。是在滑動件137、連結銷138、及吸附板139之部位。
若布套141是將該等之各部一起套住框體132的構造的話,不只是布套141對於框體132的穿脫作業變得煩雜,還會使得該等之各部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
於是,布套141,在滑動件137、連結銷138、及吸附板139之部位開出露出用的開口,而使該等之各部可露出。關於露出用的開口,省略圖示。
2.設置順序
針對輻射空調裝置11的設置順序進行說明。
(1)空調機的設置
首先如圖18所示般,空調機51,設置在凹陷部C1,該凹陷部C1設在成為層次天花板的天花板面C。
只要事先設有凹陷部C1的話就能利用該凹陷,若沒設有凹陷部C1的話就對天花板面C施工來製作凹陷部C1。
(2)面板基體的安裝
如圖19所示般,將面板基體111安裝於天花板面C。
面板基體111,是使導入口114定位於天花板面C與凹陷部C1之間之成為境界的邊界E來對位,而固定於天花板面C。
此時面板基體111的導入口114,是沿著天花板面C與 凹陷部C1之間之成為境界的邊界E來定位。其結果,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與面板基體111的導入口114對位,而成為彼此連通的狀態(亦參照圖1)。
(3)安裝輻射面板 (a)假固定
首先將輻射面板131予以假固定。
如圖20~圖22所示般,對於設在空調機51之兩側部的滑軌57,使設在輻射面板131的一對滑動件137接近,並將滑動件137載置於滑軌57,藉此使輻射面板131被假固定。滑動件137,載置於位在滑軌57之前方側之高度較低的部分。
假固定之狀態的輻射面板131,其第2框體135跟第1框體134的位置都沒受到拘束,成為旋轉自如的狀態。
(b)第2面板的旋轉
如圖23~圖24所示般,假固定輻射面板131之後,使第2面板131B旋轉而成為水平。
此時,一對滑動件137載置於一對滑軌57之高度較低的部分。第2面板131B的連結銷138,成為空出間隔來與面板基體111的止動件配件119面對的狀態。
(c)完全固定
如圖25~圖26所示般,使第2面板131B成為水平之後, 就這樣維持姿勢來推入第2面板131B。也就是說使輻射面板131朝向空調機51的方向移動。
藉此,連結銷138會嵌入至止動件配件119的連結溝119a,使輻射面板131完全固定。
此時滑動件137會在滑軌57上滑動移動,跨越高低差部57a而定位在高度較高的位置。藉此,在輻射面板131的前端側,亦即在第1面板131A所連結之第2面板131B的端部側被推起,而被推向空調機51之外殼51a的下面。其結果,第2框體135之成為密接構件RM的外框構件133a會透過布套141而密接於外殼51a的下面。
第1面板131A,在輻射面板131完全固定時,藉由合頁136來自由旋轉,而往鉛直方向下垂。
(d)第1面板的保持
如圖27~圖30所示般,使第1面板131A旋轉而成為水平。
如此一來,設在第1面板131A的吸附板139之吸附面139a會被磁力來吸引至設在空調機51之背面的磁鐵MG,而透過布套141來吸附於磁鐵MG。藉此,第1面板131A被保持而維持水平狀態。
使第1面板131A保持在水平狀態,藉此使布套141保持著被第1框體134拉伸的撐開狀態。
如此地完成輻射面板131的安裝作業。
(4)輻射面板的拆卸 (a)第1面板的保持解除
如圖29所示般,抵抗磁鐵MG的磁力所致之吸附板139的吸引力,使第1面板131A旋轉。
如此一來,如圖25~圖26所示般,放開手時第1面板131A會自由旋轉,而成為往鉛直方向下垂的狀態。
(b)連結部的連結解除
以從圖25所示之狀態變成圖23所示之狀態的方式,抓住第2面板131B來拉動。也就是說,使輻射面板131從空調機51朝向面板基體111的方向來移動。
藉此,連結銷138從止動件配件119的連結溝119a脫落,解除輻射面板131的完全固定。
此時滑動件137會在滑軌57上滑動移動,跨越高低差部57a而定位在高度較低的位置。藉此,在輻射面板131的前端側,亦即在第1面板131A所連結之第2面板131B的端部側之位置亦下降,而從空調機51之外殼51a的下面分離。其結果,第2框體135之成為密接構件RM的外框構件133a透過布套141而密接於外殼51a的下面之狀態亦會被解除,使輻射面板131成為假固定狀態。
(c)第2面板的旋轉
如圖21~圖22所示般,以載置於滑軌57的滑動件137之銷137b為起點來使第2面板131B旋轉,成為傾斜的狀態。
(d)脫落
抓住第2面板131B的兩端,從滑軌57抬起滑動件137來使其脫落。
藉此完成輻射面板131的拆卸作業。
3.作用效果
若使空調機51運轉的話,從吹出口55吹出空調空氣,通過流路151而從導入口114流到排出口115。如此一來,藉由空調空氣來調整輻射面板131的溫度。在暖氣時變暖,在冷氣時變冷。藉此使室內R受到輻射空調。
(1)結露的防止
冷氣時,本實施形態的輻射空調裝置11,能抑制輻射面板131發生結露的情況。
詳細說明該理由。
(a)結露的原因
在空氣中,水分是作為氣體(水蒸氣)而被含有。
在空氣含有水蒸氣到極限為止的狀態被稱為飽和狀態,此時的水蒸氣量稱為飽和水蒸氣量。飽和水蒸氣量是依照氣溫而變動,氣溫越高則越多,越低則越少。
於是若使空氣冷卻的話,在氣溫較高時為水蒸氣形態的水分會飽和而變化成液體。也就是說,隨著氣溫的降低 亦使飽和水蒸氣量變少,故在持續冷卻空氣的時間點,水蒸氣會飽和而變化成液體。
將此時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
露點溫度是因應在空氣中所含有的水蒸氣量而變動,水蒸氣量越多則越高,越少則越低。
以更具體的現象來說的話,是由於低於露點溫度而使飽和的水蒸氣凝結,成為水滴而附著在物體表面。這就是被稱為結露的現象。
此時,即使以相同溫度為出發點來使氣溫下降也是,比起所含有的水蒸氣量較多時,所含有的水蒸氣量較少時發生結露的溫度會較低。例如在25℃的環境下使氣溫開始下降時,含有飽和水蒸氣量之50%水蒸氣的情況時,約在14℃發生結露,相對於此,只含有30%水蒸氣的情況時,產生結露的是在約6.5℃。
(b)本實施形態的輻射空調裝置
本實施形態的輻射空調裝置11,在由輻射面板131所區隔的內面側,亦即配置有空調機51的流路151之側,是藉由空調機51的冷氣運轉而促進空氣的乾燥,使乾燥的空氣流通。這是因為,從空氣吸入口52吸入至空調機51的室內R之空氣在通過熱交換器53之際被急速冷卻,空氣中所含之水蒸氣的一部分會液化而被除去。
於是,通過空調空氣之流路151的空氣,即使因冷氣運轉而冷卻導致飽和水蒸氣量減少,也會因為乾燥而使其 露點溫度變低,而不會在輻射面板131的內面發生結露。更詳細來說,在布套141中的內面纖維141B、繞到內面側的表面纖維141A,均不會發生結露。
另一方面,輻射面板131的表面側,是因冷氣運轉而被冷卻,而使室內R的空氣輻射冷卻。因此,位在輻射面板131之表面的布套141,亦即表面纖維141A是維持在低溫狀態,故接觸表面纖維141A的空氣會往露點溫度接近。
此時,接觸於表面纖維141A的空氣到達露點溫度的話,該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會變成液體。
(c)防止結露的原理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布套141具有通氣性。
因此,通過空調空氣之流路151的空氣會穿透布套141,而從露出於室內R側的表面纖維141A之表側漏出。其結果,在表面纖維141A的表側,成為有一層乾燥的空氣的狀態。
於是,在乾燥的空氣成層的表面纖維141A之表側,由於空氣的露點溫度比起降低後的表面纖維141A之溫度還低,故不會發生結露。
藉由以上的原理,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冷氣時,可使各種環境之輻射面板131的表面不會發生結露。
(2)空調機的薄型化 (a)橫流風扇
空調機51,使用橫流風扇54來作為送風源。若使用橫流風扇54的話,必須使機內流路81彎曲,故不論如何都容易使外殼51a的高度變高。
對此,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51,是設置氣流調整部82,其含有三層傾斜配置之熱交換器53與一對氣流調整板83,而在外殼51a內之受限的高度尺寸之中,使機內流路81彎曲。藉此,可將空氣吸入口52與熱交換器53與橫流風扇54與吹出口55,配置在一直線上。
因此,即使使用橫流風扇54來作為送風源,亦可使空調機51的高度尺寸變低。其結果,可實現以沿著天花板面C的輻射面板131來覆蓋空調機51的輻射空調裝置11。
(b)熱交換器
熱交換器53,使橫流風扇54側的面往斜下方傾斜,讓通過熱交換器53的氣流往斜下方進行。之後,氣流被上下一對氣流調整板83導引,從斜下方改變進行方向成為朝向橫流風扇54。這種V字形狀之空氣的流動,是在熱交換器53與橫流風扇54之間之些許的分離距離之中,貢獻於使橫流風扇54正常地運作的氣流之生成。
(3)熱交換器
熱交換器53為三層。藉此,可增加貢獻於熱交換的鋁板53a之面積,可得到高熱交換效率。
另一方面,被橫流風扇54所吸引的空氣,會通過在熱 交換器53的鋁板53a之間所形成的狹縫53c。因此,熱交換器53的層增加的話會使空氣阻抗增大,使得來自吹出口55的空調空氣之吹出量減少。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是在外殼51a內使熱交換器53傾斜藉此謀求該問題的解決之道。如前述般,空氣是往與熱交換器53之面正交的方向通過。因此,若冷媒管53b的根數相同的話,比起以對於氣流正交的朝向來配置熱交換器53的情況,對於氣流來傾斜的方式可使狹縫53c的面積變大,故可減少空氣阻抗。
這種熱交換器53的傾斜配置,具有熱交換效率之提高的另一個優點。這是因為,藉由對於氣流來傾斜,可增加空氣所接觸之鋁板53a的面積。
如以上說明般,傾斜配置之三層的熱交換器53,同時產生三種效果。
第一個,是能在熱交換器53的下游側產生V字形狀的氣流,故有著貢獻於使橫流風扇54正常地運作的氣流之生成的效果。
第二個,是減少對於通過狹縫53c之空氣所賦予的阻抗,而有著防止來自吹出口55之空調空氣的吹出量減少的效果。
第三個,是增加空氣所接觸之鋁板53a的面積,而有著提高熱交換之效率的效果。
(4)熱輻射面積的擴大 (a)往寬度方向的擴大
如圖15(a)所示般,空調空氣的流路151,是形成在面板基體111所具有之背面面板112與輻射面板131之間的空間。此時,流路151的寬度,是由設在面板基體111的一對側壁113的對向間隔所規定。
此時,一對側壁113的對向間隔,是由背面面板112的寬度所決定。一對側壁113的對向間隔,不會擴張至背面面板112的寬度以上。因此,空調空氣之流路151的寬度,不會擴張至背面面板112的寬度以上。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使用中空的輻射面板131。該輻射面板131,從接觸於空調機之流路151的開口部O來擴張內部空間,在與開口部O相反側的一面形成輻射面RS。輻射面RS,具有比背面面板112之寬度還要寬廣的水平投影面。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超過由一對側壁113所規定之空調空氣的流路寬度,來使輻射面板131的熱輻射區域擴大。其結果,可得到實際尺寸以上的熱輻射效率。
(b)往與空調機重疊之區域的擴大
如圖15(b)所示般,中空的輻射面板131,跨越空調機51之吹出口55的位置,到與空調機51重疊的位置為止具有中空區域,在該區域亦配置輻射面RS。
因此,可進一步擴大輻射面板131的熱輻射區域。
而且,熱輻射區域的擴大範圍,是限制在:第2框體 135之外框構件133a的密接構件RM透過布套141來密接於空調機51之外殼51a的區域。密接構件RM,配置在空調機51所內藏之熱交換器53的鉛直方向正下方,故到密接構件RM為止的區域是全面用在熱輻射區域,謀求熱輻射效率的提升。
(5)捷徑現象的防止
如前述般,使輻射面板131的中空區域擴張到與空調機51重疊的位置為止之構造上,從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所吹出的空調空氣是繞回空調機51的背面側,亦即繞回設有空氣吸入口52之側。此時,若空調空氣繞回空調機51的背面的話,空調空氣會從空氣吸入口52被吸入,而引起所謂的捷徑現象。這會導致空調機51的運轉效率降低,必須要有一些處置。
在此點,本實施形態,第2框體135之外框構件133a的密接構件RM會阻止空調空氣的流動,而防止捷徑現象的發生。密接構件RM,在完全固定輻射面板131時(參照圖27~圖30),是透過布套141而密接於空調機51的外殼51a,妨礙通過輻射面板131的內部而朝向空調機51之背面側的空調空氣之流動。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當第1面板131A為水平狀態時(參照圖27、圖30),布套141是被第1框體134拉伸而保持成撐開的狀態。藉此,成為輻射面RS的布套141之表面纖維141A會密接於密接構件RM,亦能防止空調空氣從密接 構件RM與表面纖維141A之間漏出。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防止捷徑現象所致之空調機51之運轉效率的降低。
(6)薄片的形狀及構造所造成的作用效果
布套141,具有收納框體132的袋形狀。
藉此而有著以下的作用效果。
(a)熱輻射面積的擴大
首先是,使輻射面板131成為中空之事變得容易的作用效果。
其結果,將輻射面RS的熱輻射面積往寬度方向擴大,或是擴大至與空調機51重疊的區域皆為容易。
(b)製造的容易化
另一個是,對框體132的安裝較容易,可謀求輻射面板131之製造的容易化之作用效果。
(c)缺點的消解
另一方面,由於空調空氣是從該流路151到室內R為止的途中通過二片的布套141,故對於朝向室內R側之布套141的空調空氣,流路151側的布套141會成為阻抗。此時阻抗過大的話,會對在布套141之面對室內R的區域生成較乾之空調空氣之層的動作造成阻礙。
於是,本實施形態,是在布套141之面對空調空氣之流路151的面設置開口部O,在該開口部O設置網格的布。
更詳細來說,採用露出於室內R側的表面側之纖維素材(表面纖維141A)與面對背面面板112的內面側之纖維素材(內面纖維141B)的縫合構造,而使布套141形成為袋形狀。如此一來,內面纖維141B就沒有必要成為布套141的整體,可自由採用各種素材或形態。在本實施形態,是在內面纖維141B使用網格狀的素材,藉此對於從流路151朝向室內R側之布套141的空調空氣,謀求降低內面纖維141B所賦予的阻抗。
而且,表面纖維141A與內面纖維141B的縫合部分SP,是與側壁113對位。藉此,在從下方觀看輻射面板131時,可防止透過表面纖維141A看到縫合部分SP的情況。
(7)輻射面板之裝卸作業的容易化
根據本實施形態,在輻射面板131的裝卸之際,可用傾斜的狀態來將輻射面板131予以假固定。之後,使輻射面板131成為水平,就這樣移動藉此可將輻射面板131完全固定。
因此,可謀求輻射面板131之裝卸作業的容易化。
此時,在本實施形態,輻射面板131被分成第1面板131A與第2面板131B,在輻射面板131的假固定及完全固定之際,只要將意識集中在輻射面板131中較小型的第1面板131A即可。因此,可使輻射面板131的裝卸作業變得更 容易。
(8)薄片之材料選定的自由度
根據本實施形態,從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所吹出的空調空氣,是從排出口115被導出至室內R。亦即,沒有必要刻意通過布套141來將空調空氣導出至室內R。
因此,於布套141並不要求使空調空氣通過用的特性。
於布套141所要求的基本上是,只有使穿透空調空氣之流路151的空氣漏出至室內R側,並在表面纖維141A的表側生成乾燥之空氣層之程度的通氣性。
於是,根據本實施形態,可使薄片之材料選擇的選項變多。
(9)薄片之變形的抑制
根據本實施形態,沿著從吹出口55所吹出的空調空氣在流路151流動的方向,來配置有輻射面板131的布套141。然後,在流路151流動的空氣是從排出口115來排出,故流路151內的內壓不會變高。
因此,在輻射空調裝置11的運轉時,並不會發生使輻射面板131之布套141撓曲般的空氣之流動或壓力之上昇,可盡量抑制發生於布套141的變形。
(10)熱效率
面板基體111,是由隔熱性材料所形成,等於是在背面面板112及側壁113設置隔熱部的狀態。
藉此,在流路151流動的空調空氣之熱不會被面板基體111奪走,可有效率地加熱或冷卻布套141。其結果,可得到熱效率優異的輻射空調裝置11。
而且,面板基體111本身是藉由隔熱材料來成形,故不會有另外準備隔熱材來將此安裝於面板基體111的麻煩,可謀求面板基體111之零件成本及製造成本的降低、以及製造的容易化。
(11)外觀上的特點 (a)美觀
空調機51被收納在設在室內R之一面(天花板面C)的凹陷部C1,面板基體111接合於室內R的一面。藉此,在室內R之中,可使輻射空調裝置11看起來比較薄又小。
而且,輻射面板131是連空調機51都覆蓋,袋形狀之布套141之開口的一邊是被拉鍊143給封閉,故在外觀上,輻射空調裝置11,看起來只是靠近天花板面C配置之一片的輻射面板131之形態。此時,輻射面板131,成為只有纖維素材的布套141露出的狀態,故能展現出適合人的感覺或感性的溫柔外觀。
於是,可得到在設置於室內R時不會成為阻礙或煩躁之精巧的外觀態樣的輻射空調裝置11。
(b)用與美
輻射空調裝置11在其外觀上,對於看起來只是靠近天花板面C配置之一片的輻射面板131之形態的理由來進一步思考的話,會發現是有以下三個原因所致。
‧在以布套141覆蓋框體132的構造上,輻射面板131為中空
‧輻射面板131的水平投影面積,比背面面板112的寬度還大
‧輻射面板131的水平投影面積,比空調機51與背面面板112的合併面積還大
這種輻射面板131的構造及各部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大小關係,是密切相關於前述之熱輻射面積之擴大的「用」。也就是說,輻射面板131的寬度比背面面板112還寬廣之水平投影面積的大小關係,是貢獻於使輻射面RS的熱輻射面積往寬度方向擴大。輻射面板131覆蓋空調機51之水平投影面積的大小關係,是貢獻於使輻射面RS的熱輻射面積擴大致與空調機51重疊的區域。如上述般,輻射面RS之熱輻射面積的擴大,其實是依賴於中空的輻射面板131之構造。
由以上的觀察可得知,輻射空調裝置11之外觀上的美觀,是與「用」相連的「美」。
4.變形例
在實施之際,可有各種的變形或變更。
(1)輻射空調裝置的設置場所
例如在本實施形態,雖示出設置在天花板面C的輻射空調裝置11,但在實施之際,構成為設置在室內R之不同的面,例如壁面W(參照圖1)亦可。該情況,先在壁面W設置凹陷部,並將空調機51收納在該凹陷部的話,與本實施形態同樣地,可實現出看起來只是將輻射面板131設置在壁面W之平板形態的輻射空調裝置11。
(2)輻射空調裝置的設置狀態
且,雖示出使天花板面C成為層次天花板,並將空調機51收納於凹陷部C1之一例,但並不一定要這樣,在平坦的天花板面C或壁面W設置空調機51亦可。此時,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會從天花板面C或壁面W分開,但從天花板面C或壁面W浮起而設置輻射面板單元101的話,可使成為該流路151之入口的導入口114面對於吹出口55。
作為將空調機51安裝於天花板面C的手段,不限於上述示例的懸吊螺栓,可採用各種的手段。例如可為螺絲等之締結構造、使用面膠帶的締結構造、壓入嵌合構造等各種之變形。
(3)空調機與背面面板的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是使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與面板基體111的背面面板112空出間隔來相鄰地配置。在實施之際, 背面面板112,只要對於空調機51的吹出口55相鄰地安裝於天花板面C即可。
此時重要的是,面板基體111的導入口114要連通於吹出口55。
此處所指之「連通」,是使從吹出口55所吹出的空調空氣被導引至導入口114的情況,只要為該情況,即使吹出口55與導入口114分離配置,或是銜接配置,或是重疊配置皆可。也就是說,空調機51與背面面板112可以是分離配置、銜接配置、或是重疊配置。
(4)輻射面板的構造
輻射面板131,並不限定於以布套141覆蓋框體132的構造,例如將和紙貼在框體132,或是藉由具有通氣性的板來組裝而成亦可。只要是於一面具有通氣性的輻射面RS,且在其相反側之面設有開口部O之中空者的話,容許各種材質或構造的輻射面板131。
如本實施形態的輻射面板131般,在採用以布套141覆蓋框體132之構造的情況時,針對框體132及布套141之各自的構造、形狀、材質等,容許各種的變形或變更。例如構成框體132的棒狀構件133之根數或配置位置,不限於本實施形態所介紹者,可成為多樣的根數或配置。
(5)輻射面板的固定構造 (a)滑動件的安裝位置
在本實施形態,示例出將滑動件137安裝於第2框體135的構造例。在實施之際並不限於此構造,滑動件137,只要設在第1框體134與第2框體135的連結區域即可。例如亦可將滑動件137安裝於第1框體134。或者是,雖然使用了合頁136來作為連結第1框體134與第2框體135的構件,但使用更大型者來作為這種連結構件,來將滑動件137安裝於這種大型的連結構件亦可。
(b)其他的固定構造
且,在本實施形態,雖利用一對滑動件137、一對連結銷138、及一對吸附板139,來將輻射面板131固定於空調機51與面板基體111,但針對輻射面板131的固定,可採用各種構造。
例如,雖取決於輻射面板131的重量,但亦可僅採用磁鐵的固定構造。
(c)第1面板
固定第1面板131A的構造亦不限於磁鐵MG,例如可為螺絲或螺栓的締結構造、使用面膠帶的締結構造、壓入嵌合構造等各種之變形。
(6)輻射面板的形態
在上述實施形態,雖示例出平板形狀的輻射面板131,但在實施之際是容許各種的形態。
例如圖31(a)所示般,輻射面板131,是從正面觀看時兩側方下垂的弧形之形狀亦可。此時,輻射面板131的平面形狀,不管是圖31(b)所示般的矩形形狀,還是圖31(c)所示般的橢圓形狀,都容許各種的形狀。
且,輻射面板131,沒有必要密接於天花板面C,如圖32所示般,從天花板面C垂吊亦可。
(7)側壁
在上述實施形態,一對側壁113,示例出從背面面板112的兩側緣豎立的形態。對此,在實施之際,側壁113沒有一定要從側緣豎立,而是從偏中心側的位置豎立之形態亦可。
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對側壁113來實現的壁部,只要是從背面面板112留下導入口114與排出口115來豎立成包圍狀的話,就容許各種的形態。
此外,一對側壁113,只要中介在背面面板112與輻射面板131之間的話,與背面面板112成為一體亦可。
(8)排出口
在上述實施形態,雖示出了在面對導入口114的區域設置排出口115之一例,但在實施之際,容許各種的變形或變更。例如在側壁113的一部分設置排出口115亦可,在該情況時,排出口115在複數處分散亦可。
(9)薄片的拉鍊位置之變化
布套141之拉鍊143的位置,不只是如上述實施形態般之例如圖33(a)所示般的位置,容許如圖33(b)那般偏靠一邊的位置、如圖33(c)所示般包圍三邊的位置、或是如圖33(d)所示般的V字形狀等之各種的實施形態。
(10)輻射空調裝置之其他的構造例
圖34,是表示輻射空調裝置11之其他構造例的前視圖。
在圖1至圖33所示之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是在面板基體111設置側壁113,藉此在背面面板112與輻射面板131之間確保流路151用的空間。對此,圖34所示之輻射空調裝置11的輻射面板單元101,是藉由輻射面板131來確保流路151用的空間。
於是,輻射面板131並非平面狀,而是設置立體形狀的框體132,藉此產生與背面面板112之間的流路151用的空間。更詳細來說,框體132在從正面及背面側觀看時彎曲成曲面形狀,兩端部分連結固定於背面面板112。對於這種框體132,布套141,是安裝成從室內R之側來覆蓋。布套141對框體132的固定,例如採用將布套141的兩側部分掛在框體132的兩側部分來固定等的手法。布套141,是以撐開的狀態來固定於框體132。
在這種構造上,面板基體111不具有側壁113,而將背面面板112構成為主體。
如此構成的輻射面板單元101,是在背面側形成導入口114,在正面側形成排出口115,在面板基體111的背面面板112與輻射面板131之間,形成從導入口114到排出口115的空調空氣之流路151。
於是,發揮出與圖1至圖33所示之實施形態共通的作用效果。
(11)其他
其他,可有各種的變形或變更。
11:輻射空調裝置
51:空調機
51a:外殼
52:空氣吸入口
53:熱交換器
54:橫流風扇
55:吹出口
56:過濾器
101:輻射面板單元
111:面板基體
112:背面面板
114:導入口
115:排出口
116:對面區域
119:止動件配件(連結件)
131:輻射面板
133a:外框構件(密接構件)
133b:補強構件
138:連結銷(被連結件)
139:吸附板(被吸附構件)
151:流路
C:天花板面
C1:凹陷部(天花板)
E:邊界
MG:磁鐵(面板保持部)
O:開口部
R:室內
RS:輻射面
W:壁面

Claims (13)

  1. 一種輻射空調裝置,具備:設置在天花板面之空調機;背面面板,其對於前述空調機的吹出口相鄰地安裝在天花板面;輻射面板,其具有比前述空調機與前述背面面板合併的面積還大的水平投影面積且具有通氣性;以及一對側壁,其沿著從前述吹出口使空調空氣吹出的方向中介在前述背面面板與前述輻射面板之間,前述空調機,具備:外殼,其在與水平面交錯的一面和相反側的一面分別配置空氣吸入口與吹出口;熱交換器,其配置在前述空氣吸入口與前述吹出口之間;橫流風扇,其配置在比前述熱交換器還靠前述吹出口側;以及驅動部,其驅動前述橫流風扇的驅動源來使比旋轉軸還上方之區域的旋轉方向成為從前述熱交換器朝向前述吹出口的方向,前述輻射面板具有中空構造,其在一面具有帶通氣性的輻射面,且在與前述輻射面相反側的面具有配置於前述背面面板側的開口部,前述一對側壁,沒有突出於前述開口部便進入兩者之間而對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輻射面板,是將袋形狀的布以撐開的狀態設在框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布,在前述開口部具有網格的布。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框體,使配置在前述空調機側的第1框體與配置在前述背面面板側的第2框體連結成旋轉自如。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第2框體成為密接構件,其使連結於前述第1框體的外框構件,透過前述布來密接於前述空調機之外殼。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框體,具備透過前述布來密接於前述空調機之外殼的棒狀之密接構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框體,在比前述密接構件還靠與前述背面面板相反側的位置旋轉自如。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密接構件,配置在前述空調機所內藏之熱交換器的鉛直方向正下方。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空調機,具備氣流調整部,其在前述空氣吸入口側產生從斜下方朝向前述橫流風扇的氣流,並在前述吹出 口側產生從前述橫流風扇朝向斜下方的氣流。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空氣吸入口與前述熱交換器與前述橫流風扇與前述吹出口,設置在一直線上。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熱交換器,使前述橫流風扇之側的面朝向下方而傾斜,前述氣流調整部,使與前述熱交換器的面正交而朝向下方的氣流,沿著前述外殼內的底面來從斜下方朝向前述橫流風扇。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氣流調整部,是將前述橫流風扇與前述吹出口之間,以空洞構件來連結,該空洞構件形成從前述橫流風扇朝向前述吹出口往下方傾斜的空間。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輻射空調裝置,其中,前述空氣吸入口與前述熱交換器與前述橫流風扇與前述吹出口,設在一直線上,前述熱交換器,使前述橫流風扇之側的面朝向下方而傾斜,前述氣流調整部,使與前述熱交換器的面正交而朝向 下方的氣流,沿著前述外殼內的底面來從斜下方朝向前述橫流風扇,且將前述橫流風扇與前述吹出口之間,以空間來連結,該空間是從前述橫流風扇朝向前述吹出口往下方傾斜。
TW108147325A 2019-05-08 2019-12-24 輻射空調裝置 TWI825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8532 2019-05-08
JP2019088532A JP7335723B2 (ja) 2019-05-08 2019-05-08 放射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814A TW202041814A (zh) 2020-11-16
TWI825253B true TWI825253B (zh) 2023-12-11

Family

ID=7304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7325A TWI825253B (zh) 2019-05-08 2019-12-24 輻射空調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7335723B2 (zh)
KR (1) KR20220006050A (zh)
CN (1) CN113661365B (zh)
AU (1) AU2019444144A1 (zh)
SG (1) SG11202110160QA (zh)
TW (1) TWI825253B (zh)
WO (1) WO202022594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7329A (ja) * 1988-06-17 1999-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車輌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300426A (ja) * 2005-04-21 2006-11-0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設置方法
TWM331643U (en) * 2007-10-26 2008-05-01 Keen Li Nay Electrical Co Ltd The indoor ceiling hidd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with side air intake
JP2016217630A (ja) * 2015-05-21 2016-12-22 株式会社フジタ 放射空調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90570C (en) * 1987-10-30 1991-10-15 Toru Ichikawa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JP4367093B2 (ja) 2003-11-06 2009-11-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輻射パネル構造体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275231A (ja) * 2007-04-27 2008-11-1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AU2010201383B9 (en) * 2009-04-13 2011-06-02 Kimura Kohki Co., Ltd.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JP5107446B2 (ja) * 2011-03-11 2012-1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5641167U (zh) * 2016-02-26 2016-10-12 汪洋 一种低温辐射板分体式空调器
CN108061372A (zh) * 2017-12-06 2018-05-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758818B (zh) * 2018-07-03 2023-07-11 南华大学 利用气膜换热的固壁辐射对流空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7329A (ja) * 1988-06-17 1999-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車輌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300426A (ja) * 2005-04-21 2006-11-0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設置方法
TWM331643U (en) * 2007-10-26 2008-05-01 Keen Li Nay Electrical Co Ltd The indoor ceiling hidd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with side air intake
JP2016217630A (ja) * 2015-05-21 2016-12-22 株式会社フジタ 放射空調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2110160QA (en) 2021-10-28
AU2019444144A1 (en) 2021-10-28
WO2020225941A1 (ja) 2020-11-12
JP2020183837A (ja) 2020-11-12
TW202041814A (zh) 2020-11-16
JP7335723B2 (ja) 2023-08-30
CN113661365B (zh) 2023-07-25
CN113661365A (zh) 2021-11-16
KR20220006050A (ko)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530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11118176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03067161A1 (fr) Capsule pour dormir
JP2016205750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4361011A (ja) 空気調和機
JP5538621B2 (ja) 浴室乾燥機
TWI825253B (zh) 輻射空調裝置
JP6233587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H05106868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357351A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睡眠カプセル
JP618288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87490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543385B1 (ja) 放射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放射空調システム
JP6543386B1 (ja) 放射パネル
JP2008073414A (ja) 空調装置付きベッド
JP7481549B2 (ja) 放射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放射空調装置
JP2023126657A (ja) 放射空調装置
JP2009136562A (ja) 空調装置付きベッド
WO2006030827A1 (ja) 睡眠カプセル
KR20060098293A (ko) 환기시스템
JPH0724812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87490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722963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321845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395329A (ja) 空気調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