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280B - 同軸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軸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280B
TWI823280B TW111107897A TW111107897A TWI823280B TW I823280 B TWI823280 B TW I823280B TW 111107897 A TW111107897 A TW 111107897A TW 111107897 A TW111107897 A TW 111107897A TW I823280 B TWI823280 B TW I8232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tact
pair
metal plate
coaxi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7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3335A (zh
Inventor
古賀伸一
大津明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壓著端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壓著端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壓著端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3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2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4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提供可實現高頻信號的高頻帶的同軸連接器。同軸連接器(10)具備:接觸件(1)、外殼(3)、以及殼體(5);該接觸件(1)係利用三點接觸,該外殼(3)具有第1連接用底座部(31)和第2連接用底座部(32),該殼體(5)具有用以收容第1連接用底座部(31)之圓筒部(51)、和用底板片(52b)覆蓋該圓筒部(51)的開口的一方並且收容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延伸部(52)。接觸件(1)具有從金屬板(11t)的基端部側延伸的設置面(321)、從金屬板(11t)的前端部側立起的一對固定端子(11s、11s)以及可動端子(12s)。各端子配置在第1連接用底座部(31)的一面側開口的收容室(31r)的內部。底板片(52b)具有金屬板(11t)的基端部側較高且金屬板(11t)的前端部側較低的傾斜面。由外殼(3)的絕緣性材料所隔開的接觸件(1)的金屬板(11t)與殼體(5)的底面之間的距離係構成為在接觸件(1)的前端部和基端部側相同。

Description

同軸連接器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同軸連接器。特別是有關構成於同軸電纜的末端的小型同軸連接器,同軸連接器的構造為具備在一端部側與同軸電纜的外部導體電性連接,且在另一端部側形成為圓筒狀之殼體。
利用將固定在同軸電纜末端的同軸連接器與封裝在印刷電路基板上的插座(receptacle)連接,可將高頻信號從同軸電纜傳輸到印刷電路基板。或者,可以將高頻信號從印刷電路基板傳送到同軸電纜。
通常,同軸電纜係由圓形的中心導體、包圍中心導體周圍的電介質、包圍電介質周圍的編織線等之外部導體、以及包覆保護外部導體的絕緣護套所構成。
例如,習知技術的同軸連接器係具備有作為外部接觸件的金屬製殼體。另外,同軸連接器具有外殼和波紋形的接觸件。在殼體的一端部側,藉由壓接來固定同軸電纜的絕緣護套。另外,在殼體的一端部側,與同軸電纜的外部導體電性連接。另外,殼體的另一端部側形成為圓筒狀(例如,參照日本專利文獻1)。
根據專利文獻1,殼體和接觸件係透過外殼而電性絕緣。接觸件係在被殼體的一部分之外部接觸件包圍成環狀的狀態下配置在外殼的內部。接觸件利用合成樹脂(絕緣樹脂)製成的模具一體成形於外殼。外殼中,在板厚方向設置有使圓柱狀的嵌合部突出的圓盤部,在圓盤部的一面側開口的接觸件收容室中配置有上述接觸件。
上述接觸件具有帶狀的金屬板,該金屬板的基端側係同軸電纜的中心導體的設置面,露出於外殼的表面。在金屬板的前端部側,在與金屬板大致垂直的方向面對面地設置有一對接觸片。當在一對接觸片之間插入對象側接觸件時,一對接觸片在大致水平方向往互相遠離的方向擴展,並利用欲接近的彈簧性(彈性)將對象側接觸件夾入。由此,一對接觸片在與對象側接觸件更可靠地接觸的同時也被電性連接。
在與外殼一體成形的接觸件中,接觸件的金屬板在基端部側和前端部側之間為彎曲,並非水平。填充有絕緣樹脂的接觸件的金屬板與殼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在接觸件的基端部側和前端部側不同。在專利文獻1的構造中,若將接觸件的金屬板中的具有接觸片的前端部側與殼體的底面的距離設為d1,將接觸件的金屬板中的具有設置面的基端部側與殼體的底面的距離設為d2時,則接觸件的前端部側的外殼的厚度較小,而接觸件的基端部側的外殼的厚度較大。亦即,存在d1<d2的關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9-169361號公報
關於用絕緣樹脂填充的接觸件的金屬板和殼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接觸件和殼體的底面的距離越大,則流向接觸件的高頻信號的阻抗就越大,接觸件和殼體的底面的距離越小,則流向接觸件的高頻信號的阻抗就越小。因此,當上述距離d2和距離d1之差較大時,由於阻抗不匹配,故在流向接觸件的高頻信號中會產生不要的反射波。因此,存在著難以實現高頻信號在高頻帶中流經接觸件的問題。
本發明乃有鑒於如此的情況而研創之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高頻信號在高頻帶中流經接觸件之同軸連接器。
本發明在外殼的形狀及殼體的形狀上進行設計,以使接觸件的基端部側和前端部側與殼體的距離差極力縮小。藉此,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阻抗不匹配的同軸連接器。
(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態樣的同軸連接器,構成於同軸電纜的末端,該同軸電纜具有中心導體、包圍該中心導體的電介質、覆蓋該電介質的外部導體、以及被覆該外部導體的絕緣護套,該同軸連接器具備: 接觸件,以沿著該同軸電纜的軸向所配置的帶狀金屬板為基礎而構成,能夠與圓筒狀的對象側接觸件連接,具有:可與該中心導體接觸的該帶狀金屬板的基端部側的設置面;及利用三點接觸可與該對象側接觸件外接之從該帶狀的金屬板的前端部側立起的一對固定端子及可彈性變形的可動端子; 外殼,包含第1連接用底座部及第2連接用底座部且由絕緣材料構成,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具有以可供該對象側接觸件插入之方式於一面側開口且將一對該固定端子和該可動端子配置在內部的收容室,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的一部分係從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突出;及 導電性殼體,具有:圓筒部,在該一面側開口,以圍繞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的方式來設置;以及溝槽狀的延伸部,與該圓筒部連結,可將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收容在內部, 該殼體的延伸部, 包含覆蓋該外殼的該另一面側的該圓筒部的開口之底板片,以將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收容在該圓筒部中, 該底板片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係覆蓋該帶狀金屬板的基端部側的一方較高且覆蓋該帶狀金屬板的前端部側的另一方較低。
(2)該底板片包含該殼體的底面,該外殼的由該絕緣材料隔開的該接觸件的該金屬板與該殼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係構成為在該一方和該另一方相同。
(3)該底板片包含該殼體的底面,在該一方和該另一方構成為由該外殼的該絕緣材料隔開的該接觸件的該金屬板與該殼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差變小。
(4)較佳為,一對該固定端子,係位於與該對象側接觸件內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的頂點中的一組頂點,該可動端子係位於假想的該正三角形的另一個頂點上,以與該頂點和一對該固定端子的中間部對向的狀態來配置。
(5)較佳為,該接觸件一體成形於該外殼,該接觸件至少具有:設置面,使該金屬板的基端部在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的既定面上露出,且可供該中心導體接觸;及接觸邊緣,在一對該固定端子中露出於該收容室,且可供該對象側接觸件接觸。
(6)根據本發明的同軸連接器,較佳為,更具備有壓接外殼,其具有以能夠按壓該中心導體的外周的方式切成的插槽,且可從該收容室的開口側朝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的既定部插入,較佳為,該殼體的延伸部包含有:可將該壓接外殼按壓在該第2連接底座部的一對第1筒體;及可壓接該外部導體的一對第2筒體。
根據本發明的同軸連接器,調整外殼的形狀以及殼體的形狀,以使有關由外殼的絕緣性材料所隔開的接觸件的帶狀金屬板與殼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在接觸件的基端部側和前端部側極力相同。藉此,能夠抑制阻抗的不匹配,且能夠實現提升高頻信號在高頻帶區域流經接觸件。另外,在顯現特徵性的形狀方面,殼體的底板片具有傾斜面,殼體的前端部側形成為錐狀。如此一來,除了功能性外,設計性也很出色。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茲參考附圖並對實施本發明的形態進行說明。 [同軸連接器的構造] 首先,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
(整體構造) 參照圖1至圖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以下亦稱為同軸插頭)10被構成於同軸電纜Cb的末端。同軸電纜Cb具有:中心導體Wc、包圍中心導體Wc的電介質Di、覆蓋電介質Di的編織線等之外部導體Wb、以及被覆外部導體Wb的絕緣護套Wi。
同軸連接器10具備有由三點接觸形成的的接觸件1、包含第1、第2連接用底座部的外殼3、以及導電性的殼體5。另外,外殼3具有塊狀的壓接外殼7。殼體5還具有一對第1筒體521、521和一對第2筒體522、522。
接觸件1能夠電性連接作為對象側接觸件的圓筒狀的中心接觸件2和同軸電纜Cb的中心導體Wc(參照圖1)。
參照圖7,接觸件1具有:在基端部側具有設置面321的帶狀金屬板11t,在該金屬板11t的前端部側具有一對固定端子11s、11s、以及可彈性變形的可動端子12s。金屬板11t沿著同軸電纜Cb的軸方向配置。換句話說,金屬板11t的長度方向係沿著同軸電纜Cb的軸方向。一對固定端子11s、11s及可動端子12s係從金屬板11t的前端部側立起。換言之,由從金屬板11t延伸的平面往大致垂直的方向彎曲的金屬板的部分,分別形成有一對固定端子11s、11s及可動端子12s。在由一對固定端子11s、11s及可動端子12s所圍成的空間中,可插入中心接觸件2(參照圖1)。
一對固定端子11s、11s在與金屬板11t延伸的長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對向配置。可動端子12s以與一對固定端子11s、11s的中間部為對向的狀態配置。當中心接觸件2插入到由一對固定端子11s、11s及可動端子12s所圍成的空間時,一對固定端子11s、11s及可動端子12s能夠利用三點接觸與中心接觸件2的外周外接。
參照圖2至圖6,接觸件1一體成形在外殼3上。接觸件1的設置面321露出於後述的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既定面。於此,設置面321露出於連接面32c上,該連接面32c係比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上面低一段,且可接觸中心導體Wc。中心導體Wc放置在設置面321上,利用往外殼3按壓的壓接外殼7,能夠可靠地與接觸件1電性連接。
參照圖6至圖8A、8B,外殼3包含具有圓盤部的第1連接用底座部31和具有複合的矩形部的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第2連接用底座部32成為從第1連接用底座部31的圓盤部部分突出的形態。第1連接用底座部31在圓盤部的中心部具有收容室31r(參照圖2或圖3)。
參照圖2或圖3及圖5,收容室31r具有外殼3的一面呈開口的形態,且可插入中心接觸件2。收容室31r形成為大致矩形,在內部配置有一對固定端子11s、11s及可動端子12s。收容室31r具有從矩形的底部區域一邊傾斜一邊相互向外側擴展的一對間隙31g、31g(參照圖9)。藉此,收容室31r在第1連接用底座部31的圓盤部上面成為與正(+)相似的形狀。此為以第1連接用底座部31的圓盤部或收容室31r的適應各種環境的變形對策或維持彈性為目的的構造之一。
參照圖5,殼體5具有圓筒部51和溝槽狀的延伸部52。圓筒部51被構成為包圍第1連接用底座部31的圓盤部。圓筒部51可以收容外殼3的第1連接用底座部31。
圓筒部51可以在其內部插入後述的對象側連接器20的外部接觸件6(參照圖1)。當外部接觸件6插入到圓筒部51的內部時,就能夠電性連接殼體5和外部接觸件6。另外,可以電性連接接觸件1和中心接觸件2。
參照圖1至圖6,延伸部52與圓筒部51連接構成。延伸部52具有與圓筒部51的外周的一部分連接並從圓筒部51的外周延伸的溝槽狀狀的構造。並且,在延伸部52中,可以在其內部收容外殼3的第2連接用底座部32(參照圖2或圖5)。另外,延伸部52係作用於同軸電纜Cb的固定。
更具體而言,延伸部52具有一對第1筒體521、521和一對第2筒體522、522。一對第1筒體521、521可以將壓接外殼7按壓在第2連接用底座部32上,進而可以將同軸電纜Cb的中心導體Wc壓接在接觸件1的設置面321上。一對第2筒體522、522可以從電介質Di的上面壓接外部導體Wb。
一對第2筒體522、522對包圍電介質Di的周圍的外部導體Wb進行壓接,從而使外部導體Wb和殼體5可以電性連接。由此,同軸連接器10可以固定在同軸電纜Cb的末端上。
參照圖1至圖6,延伸部52還具有覆蓋外殼3的另一面側的圓筒部51的開口之底板片52b。亦即,構成圓盤部的第1連接用底座部31成為被底板片52b和圓筒部51收容的形態。
參照圖4,底板片52b呈傾斜面,延伸部52的形成第1、第2筒體(521、522)的一側較高,而同軸連接器10的前端部較低。換言之,底板片52b具有一傾斜面,該傾斜面覆蓋金屬板11t的基端部側的一方(設置面321側)為高且覆蓋金屬板11t的前端部側的另一方(端子11s及12s側)較低。這樣的底板片52b的傾斜面也可以按照外殼3的第1連接用底座部31和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形狀形成。於此,在外殼3的另一面側,第2連接用底座部32具有比第1連接用底座部31相對高的面,因此構成具有上述那樣的傾斜面的底板片52b。
(對象側連接器的構造)
接下來,參照圖1對根據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10所連接的插座(對象側連接器)20的結構進行說明。根據實施形態的插座20係安裝在印刷電路基板(未圖示)上。插座20具備有:前端部閉塞的圓筒狀的中心接觸件2、由電介質構成的外殼4、以及圓環狀的外部接觸件6。
中心接觸件2與在其同心圓上形成的主體部21、中心接觸件2的引線端子2r有關,能夠將引線端子2r焊接在印刷電路板(未圖示)的配線圖案中的信號圖案上。外部接觸件6與形成在主體部21的同心圓上並使上面為開口的主體部61、外部接觸件6的引線端子6r有關,可以將引線端子6r焊接在印刷基板(未圖示)的配線圖案中的接地圖案上。
外殼4形成為矩形的板狀,中心接觸件2和外部接觸件6利用外殼4一體成形,而使中心接觸件2和外部接觸件6固定。在外殼4的內部,電介質物質充足,使中心接觸件2和外部接觸件6電性絕緣。
同軸連接器10與插座20連接時,同軸電纜Cb中內置的中心導線Wc可以與中心接觸件2連接,同軸電纜Cb中內置的外導線Wb可以與外部接觸件6連接。由此,能夠從同軸電纜Cb將高頻信號傳送到印刷電路板,且能夠從印刷電路板將高頻信號傳送到同軸電纜Cb。
(連接器的構造) 接下來,參照圖7及圖3A、圖8B對實施形態的接觸件1的結構進行說明。利用對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板進行冲孔加工和彎曲加工,就可以得到所希望形狀的三點接觸的接觸件1。接觸件1較佳為由銅合金構成,但不限於銅合金。
一對固定端子11s、11s係位於與中心接觸件2內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的頂點中的一組頂點。另一方面,可動端子12s係位於上述假想的正三角形的另一個頂點。可動端子12s的接觸面以與一對固定端子11s、11s的中間部對向的狀態配置。更具體而言,可動端子12s以彈性變形方向沿著通過其所在的假想正三角形的頂點和一對固定端子11s、11s的中間部的直線的狀態配置。
當插座20的中心接觸件2插入到第1連接用底座部31的收容室31r中時,中心接觸件2的外周與收容室31r內的一對固定端子11s、11s的稜部(接觸邊)接觸,同時與可動端子12s接觸。藉此,接觸件1能夠與中心接觸件2進行三點接觸。
(外殼的構造) 接下來,參照圖2至圖8A、8B對實施形態的外殼3的構造進行說明。 外殼3較佳為係由具有絕緣性能的合成樹脂構成,利用對具有絕緣性能的合成樹脂進行成形,可獲得所需形狀的外殼3。
參照圖4,同軸連接器10關於接觸件1(金屬板11t)和殼體5的底面的距離,在接觸件1的前端部側和基端部側大致相同。為了有助於這樣的特徵,圓筒部51的底板片52b如上所述具有傾斜面。
更具體而言,接觸件1的前端部側和殼體5的底面之間的距離D2與接觸件1的基端部側和殼體5的底面之間的距離D1之差被形成得非常小。在接觸件1的端部和基端部側,殼體3的厚度大致相同。也就是說,存在D2≒D1的關係。
在接觸件1的前端部側和基端部側,關於接觸件1(金屬板11t)和殼體5之間的距離,利用縮小接觸件1的前端部側和基端部側的差,就能夠抑制阻抗的紊亂。由此,能夠加寬向同軸連接器10傳送的高周波信號的高周波頻帶。例如,可將VSWR(電壓駐波比)抑制成不到「1.5」直到60GHz。(參照圖12)
(殼體的構造) 接下來,參照圖1至圖6說明根據實施形態的殼體5的構造。殼體5較佳為對加工成既定外形的金屬板等之具有導電性的展開板進行成形加工,得到所希望形狀的殼體5。殼體5較佳為事先成形有圓筒部51和溝槽狀的延伸部52。
在延伸部52中,較佳為將一對第1筒體521、521和一對第2筒體522、522事先彎曲成形為展開的狀態。另外,較佳為在延伸部52中事先成形圓筒部51的底板片52b。
一對第1筒體521、521可以進行彎曲加工,以包圍安裝在第2連接用底座部32上的壓接外殼7。利用一對第1筒體521、521對壓接外殼的按壓,使載置在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設置面321的中心導體Wc能夠牢固地壓接在設置面321上。
一對第2筒體522、522可以進行彎曲加工,以包覆圍繞電介質Di周圍的外部導體Wb。藉此,一對第2筒體522、522與外部導體Wb壓接,在將外部導體Wb與殼體5電性連接的同時,將同軸連接器10固定在同軸電纜Cb的末端。
(壓接外殼的構造) 接下來,圖6、圖9、圖10以及圖11A、11B係用以說明根據實施形態的壓接外殼7的構造。壓接外殼7具有被切成U字狀的插槽7s。插槽7s形成為能夠按壓中心導體Wc的外周。壓接外殼7能夠從收容室31r的開口側朝向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既定部來插入。既定部具有例如用於將壓接外殼7保持在第2連接用底座部32上的構造。
在壓接外殼7的一端部設有一對矛狀部件(lance)7r、7r,一對矛狀部件7r、7r跨越插槽7s配置。在一對矛狀部件7r、7r和插槽7s之間設有一對導引槽7g、7g。在導引槽7g、7g和矛狀部件7r、7r之間設有一對缺口7n、7n。這樣,就能允許矛狀部件7r、7r周邊部分伴隨彈性的變形。
另一方面,參照圖6或圖7,在外殼3的第2連接用底座部32上形成有一對階差32d、32d,其可使壓接外殼7的一對矛狀部件7r、7r卡合。另外,在一對階差32d、32d的內側,形成有從階差32d、32d的基端傾斜且隆起的一對按壓用隆起部32e、32e。在一對階差32d、32d及隆起部32e、32e與連接面32c之間,形成有定位用的凸部32p、32p。當透過導引槽7g、7g和凸部32p、32p的相互嵌合將壓接外殼7壓入到第2連接用底座部32時,矛狀部件7r、7r將會被階差32d、32d卡合。這樣,壓接外殼7被保持在第2連接用底座部32上。
參照圖11A,其係顯示中心導體Wc安裝在設置面321,且壓接外殼7保持在第2連接用底座部32上的狀態。於此種狀態下,壓接外殼7的插槽7s不至於對中心導體Wc加壓。接下來,參照圖11B,向一對第1筒體521、521進行彎曲加工,以包圍壓接外殼7。這樣,設置面321上的中心導體Wc被插槽7s加壓,使中心導體Wc壓接在設置面321上。此時,壓接外殼7的一對矛狀部件7r、7r從一對階差32d、32d移動而位於隆起部32e、32e的平面區域。這樣,利用一對缺口7n、7n作用的矛狀部件7r、7r周邊的變形,讓壓接外殼7透過導引槽7g、7g與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凸部32p、32p的相互嵌合而牢固地定位。由此,中心導體Wc能夠與接觸件1接線。
根據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10係使用壓接外殼7和對壓接外殼7加壓的一對第1筒體521、521,將中心導體Wc按壓並壓接在設置面321上。藉此,中心導體Wc就可靠地與接觸件1來接線。
[同軸連接器的作用] 接下來,對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10的作用以及效果進行說明。
參照圖4,根據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10係利用縮短接觸件1的前端部和基端部側之間的接觸件1(金屬板11t)與殼體5之間的距離差,就可以抑制阻抗的紊亂。由此,能夠增加傳送到同軸連接器10的高頻信號的高頻範圍。換句話說,關於由外殼3的絕緣材料所隔開的接觸件11的金屬板11t和殼體5的底面之間的距離構成為使接觸件11的前端部和基端部側的距離之差極力變小。或者,由外殼3的絕緣性材料所隔開的接觸件11的金屬板11t和殼體5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構成在接觸件1的前端部和基端部側相同。
參照圖12,如習知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那樣,在接觸件的基端部側和前端部側與殼體的距離差較大的情況下,VSWR的特性曲線α例如急劇上升到15GHz頻帶,基於習知技術的連接器只能使用到6GHz頻帶。另一方面,根據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0由於在接觸件1的近端和遠端與殼體5之間的距離差較小(參照圖4),因此VSWR的特性曲線β在60GHz頻帶之前不會超過「1.5」。因此,可以看出根據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0可以使用60GHz頻帶。
參照圖1至圖9,根據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10具有三點接觸型的接觸件1,該三點接觸型接觸件1係利用三點接觸與中心接觸件2外接。三點接觸型的接觸件1由位於與中心接觸件2內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的頂點中的一組頂點的一對固定端子和位於另一個頂點的可彈性位移的可動端子所構成。可動端子的彈性位移,主要係在朝向一對固定端子之中間部的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的範圍內。藉此,就可以做得比使用需要端子在彼此遠離的方向上擴展的兩點接觸型之接觸件的同軸連接器更小。
參照圖11A、11B,從中心導體Wc載置在設置面321且讓壓接外殼7保持在第2連接用底座部32的狀態來看,中心導體Wc透過一對第1筒體521、521及壓接外殼7而壓接在設置面321上。換言之,利用插槽7s的底部按壓與設置面321對向的中心導體Wc的外周,讓中心導體Wc能夠與接觸件1接線。
1:接觸件 3:外殼 5:殼體 7:壓接外殼 10:同軸插頭(同軸連接器) 11s,11s:一對固定端子 11t:金屬板 12s:可動端子 31:第1連接用底座部 31r:收容室 32:第2連接用底座部 51:圓筒部 52:延伸部 Cb:同軸電纜 Di:電介質 Wb:外部導體 Wc:中心導體 Wi:絕緣護套
圖1係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顯示從上面側觀察使對象側同軸連接器係以對向方式配置之構成在同軸電纜的末端中的同軸連接器的外觀圖。
圖2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且為顯示從構成於同軸電纜的末端的同軸連接器的下面側觀察的外觀圖。
圖3A、圖3B分別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圖,其中圖3A係顯示構成於同軸電纜末端的同軸連接器的仰視圖;圖3B係顯示圖3A的右側視圖。
圖4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之圖3A的X-X箭頭的剖視圖。
圖5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其中為顯示壓接同軸電纜的末端前的狀態之和圖2對應的外觀圖。
圖6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立體分解組合圖。
圖7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所具備的外殼的構造,其中分別顯示一體成形的接觸件和外殼的外觀圖。 圖8A、圖8B分別表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所具備的外殼的構造圖,其中圖8A係顯示外殼的上面,圖8B係顯示外殼的下面的俯視圖。 圖9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構造之圖4的A-A箭頭的剖視圖。 圖10係顯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所具備的壓接外殼的構造外觀圖。 圖11A、圖11B分別表示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所具備的壓接外殼的構造正視圖,其中圖11A顯示壓接外殼完全安裝在外殼前的狀態,圖11B顯示壓接外殼已完全安裝在外殼上的狀態。 圖12係顯示根據習知技術的同軸連接器和根據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的VSWR值和頻率的關係之圖表,其中圖表的縱軸係顯示VSWR值,圖的橫軸係顯示頻率。
3:外殼
5:殼體
7:壓接外殼
10:同軸連接器
11s,11s:一對固定端子
12s:可動端子
31:第1連接用底座部
31r:收容室
31g:間隙
51:圓筒部
52:延伸部
52b:底板片
521:第1筒體
522:第2筒體
Cb:同軸電纜
Di:電介質
Wb:外部導體
Wc:中心導體
Wi:絕緣護套

Claims (6)

  1. 一種同軸連接器,構成於同軸電纜的末端,該同軸電纜具有中心導體、包圍該中心導體的電介質、覆蓋該電介質的外部導體、以及被覆該外部導體的絕緣護套,該同軸連接器具備:接觸件,以沿著該同軸電纜的軸向所配置的帶狀金屬板為基礎而構成,能夠與圓筒狀的對象側接觸件連接,具有:可與該中心導體接觸的該帶狀金屬板的基端部側的設置面;及利用三點接觸可與該對象側接觸件外接之從該帶狀金屬板的前端部側立起的一對固定端子及可彈性變形的可動端子;外殼,包含第1連接用底座部及第2連接用底座部且由絕緣材料構成,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具有以可供該對象側接觸件插入之方式於一面側開口且將一對該固定端子和該可動端子配置在內部的收容室,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的一部分係從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突出;及導電性殼體,具有:圓筒部,在該一面側開口,以圍繞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的方式來設置;以及溝槽狀的延伸部,與該圓筒部連結,可將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收容在內部,該殼體的延伸部係包含覆蓋該外殼的該另一面側的該圓筒部的開口之底板片,以將該第1連接用底座部收容在該圓筒部中,該底板片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係覆蓋該帶狀金屬板的基端部側的一方較高且覆蓋該帶狀金屬板的前端部 側的另一方較低。
  2. 如請求項1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底板片包含該殼體的底面,由該外殼的該絕緣材料隔開的該接觸件的該金屬板與該殼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係構成為在該一方和該另一方相同。
  3. 如請求項1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底板片包含該殼體的底面,在該一方和該另一方構成為由該外殼的該絕緣材料隔開的該接觸件的該金屬板與該殼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差變小。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一對該固定端子係位於與該對象側接觸件內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的頂點中的一組頂點,該可動端子係位於假想的該正三角形的另一個頂點上,以與該頂點和一對該固定端子的中間部對向的狀態來配置。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一體成形於該外殼,該接觸件至少具有:設置面,使該金屬板的基端部在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的上面露出,且可供該中心導體接觸;及接觸邊緣,在一對該固定端子中露出於該收容室,且可供該對象側接觸件接觸。
  6. 如請求項5之同軸連接器,其更具備有壓接外殼,其具有以能夠按壓該中心導體的外周的方式切開的插槽,且可從該收容室的開口側朝該第2連接用底座部的既定部插入,該殼體的延伸部包含有:可將該壓接外殼按壓在該 第2連接底座部的一對第1筒體;及可壓接該外部導體的一對第2筒體。
TW111107897A 2021-03-05 2022-03-04 同軸連接器 TWI823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5577 2021-03-05
JP2021035577A JP2022135636A (ja) 2021-03-05 2021-03-05 同軸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335A TW202243335A (zh) 2022-11-01
TWI823280B true TWI823280B (zh) 2023-11-21

Family

ID=83067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7897A TWI823280B (zh) 2021-03-05 2022-03-04 同軸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6701B2 (zh)
JP (1) JP2022135636A (zh)
CN (1) CN115021038A (zh)
TW (1) TWI82328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0656U (en) * 2008-01-25 2008-09-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JP3191979U (ja) * 2014-04-28 2014-07-24 佳穎精密企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同軸コネクターの構造
JP2017174624A (ja) * 2016-03-23 2017-09-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WO2019021716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同軸ケーブル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6246B2 (ja) * 2004-11-19 2008-05-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97681B1 (ja) * 2007-02-01 2008-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27840B2 (ja) 2015-03-31 2018-11-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6974226B2 (ja) 2018-03-23 2021-12-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対の圧着片を有する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0656U (en) * 2008-01-25 2008-09-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JP3191979U (ja) * 2014-04-28 2014-07-24 佳穎精密企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同軸コネクターの構造
JP2017174624A (ja) * 2016-03-23 2017-09-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WO2019021716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同軸ケーブル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1038A (zh) 2022-09-06
US20220285895A1 (en) 2022-09-08
TW202243335A (zh) 2022-11-01
JP2022135636A (ja) 2022-09-15
US11626701B2 (en)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7885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で構成される同軸コネクタ
TWI612741B (zh) 連接器組合體及電連接器
EP3584891B1 (en) Shield connector and shield cable assembly with a terminal
JP4761320B2 (ja) コネクタ
US20060110982A1 (en) Connector in which a shell can be readily assembled to a connector housing
US6572407B1 (en) Low profile cable end connector
US6361383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reliably positioning a shell
JP5229924B2 (ja) コネクタ
US6435908B1 (en) EMI shell used with low profile cable end connector
JP2019220253A (ja) 同軸コネクタ
TWI823280B (zh) 同軸連接器
US6340312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having a complete EMI shielding
JP6241597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TWI834126B (zh) 同軸連接器
TWI810836B (zh) 同軸連接器
JP7248140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3824269B2 (ja) 電線用コネクタ
JPH076631Y2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7070711B2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絶縁性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JP3884254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6687166B2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WO2023192532A1 (en) Angled subassembly for an angl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reof
JPH05242933A (ja) 高周波同軸ケーブル用レセプタクル及びプラグ
JP202007748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H10134904A (ja) シールド機能をもつ圧接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