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631B - 手持動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手持動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631B
TWI821631B TW110101932A TW110101932A TWI821631B TW I821631 B TWI821631 B TW I821631B TW 110101932 A TW110101932 A TW 110101932A TW 110101932 A TW110101932 A TW 110101932A TW I821631 B TWI821631 B TW I8216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ring
fixing part
power tool
handheld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8363A (zh
Inventor
林達傑
Original Assignee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8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63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手持動力工具,包括前段機構、驅動裝置、銜接構件及固定元件,前段機構包括組裝部,驅動裝置包括驅動本體、自驅動本體延伸出的驅動軸及套設在驅動軸外周圍的蓋體,蓋體設有第一固定部;銜接構件包括組裝環及自組裝環延伸出的固定環,並以組裝環組接於前段機構的組裝部,固定環設有對應第一固定部配置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一固定部共同組成固定部組;固定元件可組卸性地連接固定部組。藉此,僅需卸下固定元件,就能拆下驅動裝置,因此具有方便拆裝維修驅動裝置的效果。

Description

手持動力工具
本發明係基於中華民國109年1月20日,在本國申請之專利申請號第109101993號而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援用於此。
本發明關於一種手持動力工具,特別是指具有方便拆裝驅動裝置功能的一種手持動力工具。
關於手持動力工具(例如氣動工具或電動工具等),包括一前段機構、一後段機構、位於前、後段機構之間的一驅動元件以及一外殼。其中,驅動元件的一端面凸伸有一驅動軸;前段機構包含一作動件、一調整螺套和一齒環。
由美國發明專利公告號US8925646技術顯示,現有係將驅動元件的端面固定於前段機構的尾端內,導致用以固定驅動元件的固定元件都被前段機構所隱蔽。因此,當欲維修驅動元件時,使用者除了須先拆除外殼,還必須再一個一個慢慢拆除前段機構的作動件、調整螺套和齒環,才能看到各固定元件並加以拆除,顯見麻煩且不方便,早為人所詬病已久。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具有方便拆裝驅動裝置功能的一種手持動力工具。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手持動力工具,包括一前段機構、一驅動裝置、一銜接構件及一固定元件,該前段機構包括一組裝部,該驅動裝置包括一驅動本體、自該驅動本體延伸出的一驅動軸及套設在該驅動軸外周圍的一蓋體,該蓋體設有一第一固定部;該銜接構件包括一組裝環及自該組裝環延伸出的一固定環,並以該組裝環組接於該前段機構的該組裝部,該固定環設有對應該第一固定部配置的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和該第一固定部係共同組成一固定部組;該固定元件可組卸性地連接該固定部組;其中,該固定元件從該固定部組卸下後,就能夠將該驅動裝置從該銜接構件拆下。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功效:僅需徑向卸下固定元件,就能拆下驅動裝置,因此具有方便拆裝維修驅動裝置的效果,當然也具有方便拆裝維修前段機構的效果。
1:前段機構
11:作動件
12:調整螺套
13:組裝部
2:驅動裝置
21:驅動本體
211:驅動軸
212:端面
213:本體周壁
22:蓋體
220:軸孔
221:第一固定部
2211:定位孔
2212:第一貫孔
2213:浮凸塊
2214:定位平面
222:內側面
223:周壁面
224:螺絲
227:橫向部
228:縱向部
3:銜接構件
31:組裝環
32:固定環
320:腔室
321:第二固定部
3211:螺孔
3212:第二貫孔
3213:定位塊
3214:插孔
326:溝漕
327:環牆
328:缺口
4a、4b、4c、4d:固定元件
41:橫臂
42:縱臂
45:彈片
5:後段機構
6:外殼
60:內壁面
61:第一殼體
62:第二殼體
C:固定部組
D1:軸向
D2:徑向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省略後段機構)。
圖4為本發明依據圖3中之驅動裝置的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依據圖3中之局部元件的立體分解圖,顯示驅動裝置還未與前段機構固定的狀態。
圖6為本發明依據圖5的立體組合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局部元件的立體分解圖,顯示驅動裝置還未與前段機構固定的狀態。
圖9為本發明依據圖8的剖視圖。
圖10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驅動裝置分解圖。
圖11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前段機構、驅動裝置、銜接構件和固定元件分解圖。
圖12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蓋體和固定環組合狀態剖視圖(一)。
圖13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蓋體和固定環組合狀態剖視圖(二)。
圖14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蓋體和固定環組合狀態剖視圖(三)。
圖15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驅動裝置、銜接構件和固定元件組合後剖視圖。
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和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持動力工具(例如氣動工具或電動工具等),用以帶動例如圖1所示的作動件11產生作動。其中圖1至圖6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圖7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圖8至圖9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圖10至圖15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手持動力工具包括:一前段機構1、一驅動裝置2、一銜接構件3、一固定元件4a以及一後段機構5,具體而言還包括有一外殼6。前段機構1和後段機構5分別位於手持動力工具的前段部 位和後段部位,至於驅動裝置2、銜接構件3和固定元件4a則皆設置於前段機構1與後段機構5之間而位於手持動力工具的中段部位。
驅動裝置2包含一驅動本體21和一蓋體22。驅動本體21可為各式能夠產生動力的物件,於本實施例中則以馬達為例進行說明,因此具有一驅動軸211,驅動軸211凸出於驅動本體21的一端面212。且,驅動裝置2沿驅動軸211的長度方向定義有一軸向D1,驅動裝置2還定義有垂直於軸向D1的一徑向D2。
蓋體22的中心開設有一軸孔220,且沿軸向D1固定於驅動本體21之面向銜接構件3的端面212,使驅動軸211自軸孔220伸出,並且傳輸動力到前段機構1,於本實施例中則以螺鎖為例,將蓋體22鎖固於端面212(藉由圖4所示的螺絲224進行螺鎖)。且蓋體22還具有對應驅動軸211圍繞的至少一第一固定部221,於本實施例中則以具有兩個第一固定部221為例進行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一固定部221係為何種固定方式,於本實施例中則以螺接為例進行說明,因此各第一固定部221分別沿徑向D2開設有一定位孔2211。
前段機構1包括彼此軸向D1連接的一作動件11、一調整螺套12和一組裝部13。本實施例的組裝部13為一齒環。也可以將一螺紋形成於調整螺套12而整合成一組裝部13。
銜接構件3包括一組裝環31及自組裝環31延伸出的一固定環32。組裝環31可為任何能組裝於前段機構1的環體,於本實施例中,組裝環31設有一對應組裝部13,組裝環31是對應組裝部13組裝於前段機構1的前述組裝部13。詳細而言,組裝環31和固定環32彼此同軸相連。
固定環32的一端沿軸向D1形成有一腔室320,且固定環32還具有對應驅動軸211圍繞的一第二固定部321,於本實施例中則以兩個第二固定部321為例進行說明。且各第二固定部321於本實施例中分別沿徑向D2開設有一螺孔3211。
驅動裝置2的蓋體22沿軸向D1收容於腔室320內,使各第二固定部321與各第一固定部221之間分別彼此徑向D2相對而分別組成一固定部組C,並使各第二螺孔3211與各第一螺孔2211之間分別彼此徑向D2相對且相通。在圖式未繪示的其它實施例中,所述腔室亦可凹設於蓋體22的一面,以將固定環32收容於蓋體22的腔室內,而此僅為結構上的凹凸配置互換,本實施例僅揭示在固定環32形成腔室320而能收容蓋體22。
固定元件4a可為各式能固定第一固定部221和第二固定部321的元件,於本實施例中則以螺絲為例進行說明,較佳而言可以是如圖所示的止付螺絲。固定時,如圖2和圖6所示,各固定元件4a分別沿徑向D2可組卸地螺接固定於各固定部組C(參圖3所示),如此以使驅動裝置2能沿軸向D1固定於銜接構件3。必須說明的是,各固定元件4a分別經由各第二固定部321的螺孔3211而從銜接構件3外露。
外殼6則為一可分拆式的塑膠外殼,且此外殼6是包繞銜接構件3、驅動裝置2和後段機構5。本發明並不限定外殼6的固定方式,於本實施例中,外殼6係以螺絲可組卸地組裝於銜接構件3。
藉此,使用者只要拆下外殼6,就能看到銜接構件3以及從銜接構件3外露的各固定元件4a;接著,使用者只要再卸下各固定元件4a,就能將驅動裝置2從銜接構件3拆下,完全不需要拆除前段機構1的作動件11、調整螺套12和組裝部13,也不需要拆除銜接構件3,因此具有拆裝方便和維修容易之效果,當然也具有方便拆裝維修前段機構1的效果。
如圖3至圖5所示,蓋體22具有蓋合於前述端面212的一內側面222以及於蓋體22外周緣的一周壁面223。內側面222浮凸有前述各第一固定部221,蓋體22則對應各第一固定部221自周壁面223開設有各定位孔2211。
如圖5所示,除了可在固定環32的一內頂壁(未標示元件符號)沿軸向D1凸設有凸耳狀的各第二固定部321,並在各第二固定部321開設螺孔3211,在圖式未繪示的其它實施例中,還可藉由在固定環32的環身(未標示元件符號)上開設各螺孔3211來形成各第二固定部321。且本段所述這兩種實施例的各第二固定部321皆對應腔室320環繞。
如圖7並搭配圖3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大致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差異僅在第二實施例的固定元件4b、第一固定部221和第二固定部321有所不同,詳述如下。
各固定元件4b可為凸設於外殼6內壁面60的凸柱,各第一固定部221於本實施例中分別開設有一第一貫孔2212,各第二固定部321於本實施例中分別開設有一第二貫孔3212,各固定元件4b分別沿徑向D2可組卸地插接固定於各第一貫孔2212和各第二貫孔3212。如此以使第二實施例亦具有第一實施例的所有效果。
必須說明的是,外殼6包含能彼此分拆組合的一第一殼體61和一第二殼體62,各固定元件4b分別凸設於第一殼體61的內壁面60和第二殼體62的內壁面60。
如圖8至圖9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大致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差異僅在第三實施例的固定元件4c、第一固定部221和第二固定部321有所不同,詳述如下。
固定元件4c可為一扣環,其較佳係為C形或U形,因此具有一橫臂41和二縱臂42。本實施例的第一固定部221為形成在前述內側面222的浮凸塊2213(如圖9所示)。第二固定部321為形成在固定環32的環身沿徑向D2設置的定位塊3213,在定位塊3213沿徑向D2開設有一溝槽326。其中,第二固定部321與第一固定部221且共同組成前述固定部組C。
各固定元件4c的橫臂41分別沿徑向D2嵌入並定位於溝槽326內,各固定元件4c的二縱臂42則插接於各固定部組C,縱臂42經由插入定位塊3213內而擋止於浮凸塊2213。如此一來,就能將蓋體22夾置固定於固定環32的前述內頂壁與各固定元件4c的二縱臂42之間。
藉此,使用者只要沿徑向D2卸下各固定元件4c,就能單獨將驅動裝置2自銜接構件3拆下,因此具有第一實施例的所有效果。
在圖式未繪示的其它實施例中,各第二固定部321亦可為開設於固定環32的環身的插孔,由於插孔本身為封閉狀,因此不需要前述溝槽326。固定時,只要將固定元件4c的二縱臂42插接於插孔狀的第二固定部321內,就能讓二縱臂42擋止於內側面222,進而將蓋體22夾置固定於固定環32的內頂壁與各固定元件4c的二縱臂42之間。
此外,當欲使用其它不同的驅動本體(圖中未示)時,只要這顆不同的驅動本體21固定有相同的蓋體22,就能如前述那樣將蓋體22沿徑向D2可組卸地固定於銜接構件3,因此同樣具有如前所述的所有效果。
如圖10和圖11所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與前述各實施例差異,在於蓋體22大致呈十字狀,包括一橫向部227和與橫向部227交叉連接的一縱向部228,其中橫向部227的長度小於縱向部228的長度,各第一固定部221為分別形成在縱向部228端面的一定位平面2214。固定環32內部設有一環牆327,並於環牆327的相互對應位置分別設有一缺口328,各第二固定部321為分別開設在固定環32的一插孔3214。插孔3214和定位平面2214共同組成一固定部組C,固定元件4d可為一插銷。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還包括一彈片45,其是被彈性夾持在蓋體22和固定環32之間(如圖15所示)。
如圖12和圖14所示,組合時將蓋體22的縱向部228對正於環牆327的缺口328作嵌入,然後將蓋體22旋轉90度後透過環牆327對蓋體22的縱向部228作止擋,透過各固定元件4d從插孔3213穿入並且抵貼於定位平面2213上,從而使驅動裝置2固定於銜接構件3。彈片45則在蓋體22和組裝環31之間形成有預壓彈力,從而有效地防止固定元件4d的鬆脫。
綜上所述,本發明手持動力工具,確可達到預期的使用目的,並能解決現有技術的缺失,完全符合發明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發明人之權利。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均理同包含於本發明之權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1:前段機構
11:作動件
12:調整螺套
2:驅動裝置
21:驅動本體
213:本體周壁
22:蓋體
221:第一固定部
2211:定位孔
223:周壁面
32:固定環
320:腔室
321:第二固定部
3211:螺孔
4a:固定元件

Claims (12)

  1. 一種手持動力工具,包括:一前段機構,包括一組裝部;一驅動裝置,包括一驅動本體、自該驅動本體延伸出的一驅動軸及套設在該驅動軸外周圍的一蓋體,該蓋體設有一第一固定部;一銜接構件,包括一組裝環及自該組裝環延伸出的一固定環,並以該組裝環組接於該前段機構的該組裝部,該固定環設有對應該第一固定部配置的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和該第一固定部係共同組成一固定部組;以及一固定元件,可組卸性地連接該固定部組;其中,該固定元件從該固定部組卸下後,就能夠將該驅動裝置從該銜接構件拆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該驅動本體沿該驅動軸的長度方向定義有一軸向,垂直於該軸向還定義有一徑向,該固定元件係為一螺絲,該第一固定部為沿該徑向開設於該蓋體的一定位孔,該第二固定部為沿該徑向開設於該固定環的一螺孔,該螺孔與該定位孔彼此徑向相對,該螺絲螺接該螺孔並且嵌入該定位孔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該驅動本體沿該驅動軸的長度方向定義有一軸向,垂直於該軸向還定義有一徑向,該固定元件係為一凸柱,該第一固定部為沿該徑向開設於該蓋體的一第一貫孔,該第二固定部為沿該徑向開設於該固定環的一第二貫孔,該第一貫孔與該第二貫孔彼此徑向相對,該凸柱係插接於該第一貫孔和該第二貫孔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該驅動本體沿該驅動軸的長度方向定義有一軸向,垂直於該軸向還定義有一徑向,該固定元件係為一 扣環,該第一固定部為形成在該蓋體的一浮凸塊,該第二固定部為形成在該固定環的一定位塊,該定位塊與該浮凸塊彼此徑向相對,該扣環套固在該定位塊和該浮凸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該定位塊沿該徑向開設有一溝槽,該扣環包括一橫臂及連接該橫臂的二縱臂,該橫臂沿該徑向嵌入並定位於該溝槽內,各該縱臂則夾持固定該定位塊和該浮凸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該蓋體包括一橫向部和與該橫向部交叉連接的一縱向部,該固定元件為一插銷,該第一固定部為形成在該縱向部的一定位平面,該第二固定部為開設在該固定環的一插孔,該插銷係從該插孔穿入並且抵貼於該定位平面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該橫向部的長度小於該縱向部的長度,該固定環內部設有一環牆,在該環牆的相對應位置分別設有一缺口,該縱向部係從該缺口進入經旋轉後而被該環牆所止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還包括一彈片,該彈片係被彈性夾持在該蓋體和該固定環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還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包覆該驅動裝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還包括包覆該驅動裝置和該銜接構件且為可拆式的一外殼,該固定元件係凸設於該外殼的內壁面。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固定元件皆為複數設置且數量相等。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動力工具,其中該固定元件經由該第二固定部而從該銜接構件外露。
TW110101932A 2020-01-20 2021-01-19 手持動力工具 TWI821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1993 2020-01-20
TW109101993 2020-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8363A TW202128363A (zh) 2021-08-01
TWI821631B true TWI821631B (zh) 2023-11-11

Family

ID=7828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932A TWI821631B (zh) 2020-01-20 2021-01-19 手持動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163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0122B (en) * 2003-09-12 2004-08-11 Techway Ind Co Ltd Rechargeable power ratchet wrench
CN101396811A (zh) * 2007-09-28 2009-04-0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TWI316448B (zh) * 2007-01-04 2009-11-01
TWM376390U (en) * 2009-10-30 2010-03-21 Jetly Professional Air Tools Co Ltd Power ratchet wrench
CN201970289U (zh) * 2011-02-13 2011-09-14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2632483A (zh) * 2011-02-13 2012-08-1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US8925646B2 (en) * 2011-02-23 2015-01-06 Ingersoll-Rand Company Right angle impact tool
TWI544986B (zh) * 2013-05-15 2016-08-11 史奈普昂公司 電動手工具裝置及組裝方法
US9849574B2 (en) * 2010-12-22 2017-12-26 Robert Bosch Gmbh Hand-held power tool
US10160049B2 (en) * 2010-01-07 2018-12-25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having rotary input control
TWI661907B (zh) * 2018-06-14 2019-06-11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變形感測元件載體及具有其的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0122B (en) * 2003-09-12 2004-08-11 Techway Ind Co Ltd Rechargeable power ratchet wrench
TWI316448B (zh) * 2007-01-04 2009-11-01
CN101396811A (zh) * 2007-09-28 2009-04-0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TWM376390U (en) * 2009-10-30 2010-03-21 Jetly Professional Air Tools Co Ltd Power ratchet wrench
US10160049B2 (en) * 2010-01-07 2018-12-25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having rotary input control
US9849574B2 (en) * 2010-12-22 2017-12-26 Robert Bosch Gmbh Hand-held power tool
CN201970289U (zh) * 2011-02-13 2011-09-14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2632483A (zh) * 2011-02-13 2012-08-1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US8925646B2 (en) * 2011-02-23 2015-01-06 Ingersoll-Rand Company Right angle impact tool
TWI544986B (zh) * 2013-05-15 2016-08-11 史奈普昂公司 電動手工具裝置及組裝方法
TWI661907B (zh) * 2018-06-14 2019-06-11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變形感測元件載體及具有其的電動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8363A (zh) 202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7420U (ja) ロック機能及び解除機能を備えるトルクスリーブ
CA2613658A1 (en) Optical connector excellent in maintenance of a connected state
JP2005091379A (ja) 光ファイバ用コネクタ
TW201608144A (zh) 彈性短銷型萬向接頭
US8485736B2 (en) Optical connector
JP4721374B2 (ja) 光コネクタ
TWI821631B (zh) 手持動力工具
CN109605262B (zh) 套筒
JP3069902B1 (ja) ユニバ―サルアダプタ
JP2008102290A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組立用のフレーム固定治具
CN215688401U (zh) 手术机器人和用于手术机器人的装卸机构
JP2002323641A (ja) 光ファイバ用コネクタ
JP3145890B2 (ja) 二構成要素間の精密アセンブリ
JP2010282068A (ja) 光学機器
JP5225150B2 (ja) ワンタッチ継手
JP3830799B2 (ja) 電動工具と電動工具のための電源接続装置
TWI488708B (zh) 夾緊機構
CA2454193C (en) Adapter f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having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fiber end when coupling with fiber connector
JP2004092061A (ja) 組プレートの取付装置
JP4157816B2 (ja) 組プレートの取付装置
TWI806433B (zh) 電動棘輪扳手
TWM581653U (zh) Ball spline device
JP3320679B2 (ja) ユニバーサルアダプタ
WO2004090596A1 (ja) 光ファイバ用コネクタ
CN219773880U (zh) 一种新型的高防水性电子锁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