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5645B -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5645B
TWI815645B TW111133930A TW111133930A TWI815645B TW I815645 B TWI815645 B TW I815645B TW 111133930 A TW111133930 A TW 111133930A TW 111133930 A TW111133930 A TW 111133930A TW I815645 B TWI815645 B TW I8156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axis
contact point
contact points
variable apertur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9694A (zh
Inventor
曾德生
范丞緯
周明達
陳冠銘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5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56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9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969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18More than two members
    • G03B9/22More than two members each moving in one direction to open and then in opposite direction to close, e.g. iris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24Adjusting size of aperture formed by members when fully open so as to constitute a virtual diaphragm that is adjustab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變光圈模組,包含葉片組、定位件以及驅動部。葉片組包含多個可動葉片。可動葉片圍繞光軸設置以形成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為可調整。每一個可動葉片具有內緣面。內緣面用於定義出通光孔於各種尺寸下的輪廓。定位件包含多個定位結構。定位結構與可動葉片分別對應設置。驅動部包含轉動件。轉動件相對於定位件為可轉動。轉動件用於驅動可動葉片分別相對於定位結構轉動,以調整通光孔的尺寸。每一個內緣面上設置有多個消光結構。每一個消光結構為朝向光軸延伸的單體結構,使得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的輪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狀。

Description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電子裝置的可變光圈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更加精進,使得電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畫素可達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備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配備光學鏡頭的電子裝置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對於光學鏡頭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樣化。
近年來,相機模組被應用於更多領域中的電子裝置,譬如智慧型手機、運動型相機等攜帶式裝置以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等頭戴式裝置或是空拍機等等。並且,相機模組的硬體也不斷地迭代更新,譬如使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以及使用畫質更好的成像鏡頭,其中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成像品質,但卻會因為景深過淺而導致背景模糊。現有的一種可變光圈可用以改變景深進而調整背景模糊的程度,並控制光學鏡頭的進光量,使得在電子裝置的光學鏡頭中設置可變光圈成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主題。然而,已知的可變光圈容易因繞射現象而使光學鏡頭產生非預期的成像效果。因此,如何改良可變光圈模組的結構,以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高規格的需求,已成為目前相關領域的重要議題。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可變光圈模組,藉由設置消光結構,來提供合適的成像效果。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可變光圈模組,包含一葉片組、一定位件以及一驅動部。葉片組包含多個可動葉片。可動葉片圍繞一光軸設置以形成一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為可調整。每一個可動葉片具有一內緣面。內緣面用於定義出通光孔於各種尺寸下的輪廓。定位件包含多個定位結構。定位結構與可動葉片分別對應設置。驅動部包含一轉動件。轉動件相對於定位件為可轉動。轉動件用於驅動可動葉片分別相對於定位結構轉動,以調整通光孔的尺寸。每一個內緣面上設置有多個消光結構。每一個消光結構為朝向光軸延伸的單體結構,使得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的輪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狀(undulating shape)。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可變光圈模組,包含一葉片組、一定位件以及一驅動部。葉片組包含多個可動葉片。可動葉片圍繞一光軸並形成一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為可調整。每一個可動葉片具有一內緣面。內緣面用於定義出通光孔於各種尺寸下的輪廓,使得通光孔的輪廓呈具有多個邊線的多邊形。定位件包含多個定位結構。定位結構與可動葉片分別對應設置。驅動部包含一轉動件。轉動件相對於定位件為可轉動。轉動件用於驅動可動葉片分別相對於定位結構轉動,以調整通光孔的尺寸。每一個內緣面上設置有多個消光結構。每一個消光結構為朝向光軸延伸的單體結構,使得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的輪廓的邊線的至少一部分呈非直線。
本發明之再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上述之可變光圈模組以及一成像鏡頭,其中可變光圈模組與成像鏡頭沿光軸設置,且光線通過可變光圈模組的通光孔進入成像鏡頭。
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電子裝置,包含上述之成像鏡頭模組。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可變光圈模組,藉由在可動葉片的內緣面上所設置的消光結構,可使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其輪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狀或呈非直線,藉此可以調整成像光線的繞射圖形,使得可變光圈模組的通光孔在不同尺寸下能提供合適的成像效果。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可變光圈模組以及一成像鏡頭。可變光圈模組與成像鏡頭沿一光軸設置。
可變光圈模組包含一葉片組、一定位件以及一驅動部。
葉片組包含多個可動葉片。這些可動葉片可圍繞光軸設置以形成尺寸可調整的一通光孔。或者也可以說,這些可動葉片可圍繞光軸並可形成尺寸可調整的一通光孔。其中,光線通過可變光圈模組的通光孔進入成像鏡頭。其中,可動葉片可為複合材料結構,例如可為聚醯亞胺(polyimide, PI)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材質的基底層在其相對兩面各自披覆有黑色披覆層的多層結構。其中,可動葉片亦可為單一材料結構,例如可為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 POM)或金屬材質的單層結構。其中,亦可進一步於單層結構的表面塗佈黑色塗料。請參照圖23,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複合材料結構的可動葉片721,其為在基底層BS相對兩面各自披覆有披覆層CT的多層結構。請參照圖11與圖28,係分別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與第八實施例之單一材料結構的可動葉片121、821。
每一個可動葉片具有一內緣面。這些內緣面用於定義出通光孔於各種尺寸下的輪廓。其中,通光孔的輪廓可為沿光軸方向觀察而得。請參照圖9,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單個可動葉片121的內緣面1211;並請參照圖7與圖8,係分別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沿光軸OA方向觀察多個可動葉片121時,其內緣面1211所定義出通光孔HL於最大尺寸的狀態與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輪廓。
定位件包含多個定位結構。這些定位結構與所述可動葉片分別對應設置。
驅動部包含一轉動件。轉動件相對於定位件為可轉動。轉動件用於驅動所述可動葉片分別相對於所述定位結構轉動,以調整通光孔的尺寸。
每一個內緣面上設置有多個消光結構。每一個消光結構為朝向光軸延伸的單體結構,使得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其輪廓的至少一部分可呈起伏狀。或者也可以說,通光孔的輪廓可呈具有多個邊線的多邊形,且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其輪廓的所述邊線的至少一部分可呈非直線。其中,每一個可動葉片與其具有的內緣面上所設置的這些消光結構可為一體成型。藉此,可透過衝壓或射出成型等製程來製造一體成型的消光結構與可動葉片,進而有利於大量生產。請參照圖9與圖10,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設置於內緣面1211上的多個消光結構15。請參照圖7,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光孔HL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呈具有十二個非直線邊線LN的多邊形輪廓。請參照圖8,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光孔HL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呈具有六個非直線邊線LN的多邊形輪廓。
藉由在可動葉片的內緣面上所設置的消光結構,可使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其輪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狀或呈非直線。藉此,可以調整成像光線的繞射圖形,使得可變光圈模組的通光孔在不同尺寸下能提供成像鏡頭合適的成像效果。
每一個可動葉片更可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可垂直於光軸,第二表面可對應第一表面設置,且內緣面可連接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其中,在從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沿平行於光軸的方向上,內緣面與光軸之間的距離可有所變化。藉此,可減少內緣面與光軸之間的平行面;或者進一步來說,可減少光線自內緣面反射至成像鏡頭的機率。其中,可透過蝕刻內緣面使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形成空氣間隙。其中,亦可透過衝壓內緣面使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形成倒角。請參照圖23,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連接在第一表面7212與第二表面7213之間並形成有空氣間隙的內緣面7211,內緣面7211呈非平面狀,致使內緣面7211與光軸OA之間的距離從第一表面7212至第二表面7213漸增後漸減又再緩步漸增。請參照圖11與圖28,係分別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與第八實施例之連接在第一表面1212、8212與第二表面1213、8213之間並分別形成有單倒角與雙倒角的內緣面1211、8211,單倒角的內緣面1211致使內緣面1211與光軸OA之間的距離從第一表面1212至第二表面1213漸減,而雙倒角的內緣面8211致使內緣面8211與光軸OA之間的距離從第一表面8212至第二表面8213漸減後又漸增。
每一個可動葉片更可具有一抗反射層。抗反射層可設置於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與內緣面當中的至少一者。藉此,可減少光線自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或內緣面反射至成像鏡頭的機率。其中,抗反射層可為多個高折射率層與低折射率層堆疊而成的多層膜抗反射層。其中,抗反射層亦可為具有漸變折射率的蛾眼(moth-eye)抗反射結構層。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28,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第一表面8212或第二表面8213上所設置的抗反射層8214。
在每一個可動葉片中,這些消光結構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即,下述之α)與內緣面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即,下述之θ)之間的比例可隨通光孔的尺寸的調整而有所變化。藉由將通光孔設計成在不同尺寸下其輪廓對應到不同的消光結構相對於內緣面的比例,利用光線的繞射情形會隨著通光孔的尺寸而有所變化的原理,可以使成像鏡頭在通光孔呈特定尺寸時獲得較好的成像品質。優選地,當通光孔尺寸越小時,消光結構相對於內緣面的比例可越高。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其中,當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下,在每一個可動葉片中,這些消光結構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α,內緣面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θ,其可滿足下列條件:8% ≤ (α/θ)×100% ≤ 100%。藉此,可使消光結構提供成像鏡頭較佳的成像效果。請參照圖7,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在通光孔HL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的參數α與θ,其中α包含三個數值α-1、α-2與α-3。請參照圖8,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在通光孔HL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參數α與θ。
驅動部更可包含一磁石以及一線圈。線圈可對應磁石設置,且磁石與線圈的其中一者可設置於轉動件。藉此,可利用磁石與線圈來驅動轉動件相對於定位件的轉動,以進一步帶動前述之可動葉片相對於定位結構的轉動。請參照圖4,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設置於轉動件141的磁石142以及透過柔性電路板144設置於定位件13的線圈143。其中,在部分實施例中,亦可為磁石設置於定位件,而線圈則透過柔性電路板設置於轉動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驅動部更可包含至少二滾動元件。這些滾動元件設置於轉動件與一基座之間以支撐轉動件轉動。藉此,有助於提升轉動件的轉動穩定性。其中,滾動元件的數量亦可為兩個、三個、四個或者更多,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其中所述滾動元件的數量可不超過五個。藉此,可維持生產良率。其中,滾動元件可為球狀元件。其中,在部分實施例中,定位件亦可同時作為基座,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4與圖12,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設置於轉動件141與基座11之間的四個球狀之滾動元件145。
上述滾動元件可各自具有多個接觸點。這些接觸點可實體接觸於轉動件或基座。這些接觸點可具有一內接觸點、一外接觸點、一上接觸點以及一下接觸點。內接觸點可相對於所述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更靠近光軸。外接觸點可相對於所述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更遠離光軸。上接觸點可為所述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下接觸點可為所述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藉由接觸點的設計,可對轉動件與基座之間進行定位校準,使得在轉動件的轉動過程中維持各元件間的定位。進一步來說,透過內接觸點與外接觸點,可使轉動件與基座進行徑向定位;透過上接觸點與下接觸點,可使轉動件與基座進行軸向定位。其中,所述接觸點的數量可為四個。其中,所述接觸點的數量亦可為三個。當所述接觸點的數量為三個時,所述接觸點當中內接觸點和外接觸點的其中一者以及上接觸點和下接觸點的其中一者可為同個接觸點。請參照圖14、圖16、圖17與圖18,係分別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第四實施例、第五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之四個接觸點2450、4450、5450、6450,其分別具有獨立存在的一個內接觸點2451、4451、5451、6451、一個外接觸點2452、4452、5452、6452、一個上接觸點2453、4453、5453、6453以及一個下接觸點2454、4454、5454、6454。請參照圖15,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三個接觸點3450,其具有一個內接觸點3451、作為同個單接觸點的外接觸點3452與上接觸點3453以及一個下接觸點3454。
所述接觸點當中內接觸點與外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所述接觸點當中剩餘的其中一接觸點與內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3 ≤ Di/Dt ≤ 0.7。藉此,可使滾動元件受力平衡,有助於維持轉動件轉動時各元件的動態穩定。值得注意的是,當所述接觸點的數量為四個時,Di定義中的「剩餘的其中一接觸點」即為下接觸點;當所述接觸點的數量為三個時,Di定義中的「剩餘的其中一接觸點」即為內接觸點與外接觸點以外的接觸點,可為上接觸點或下接觸點。請參照圖14,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參數Dt與Di,其中接觸點2450的數量為四個,故Di為下接觸點2454與內接觸點2451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請參照圖15,係繪示有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參數Dt與Di,其中接觸點3450的數量為三個,且Di為內接觸點3451與外接觸點3452以外的下接觸點3454與內接觸點3451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
可變光圈模組定義出成像鏡頭的一光圈值。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65 ≤ Fno ≤ 6.2。藉此,可透過可變光圈模組改變成像鏡頭的光圈值,使得成像鏡頭可適用於不同的拍攝場景。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之成像鏡頭模組。
上述本發明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至圖3,其中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2係圖1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分解示意圖,且圖3係圖1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經剖切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1,包含一可變光圈模組10、一成像鏡頭IL以及一成像鏡頭驅動模組DM。可變光圈模組10與成像鏡頭IL沿一光軸OA設置。成像鏡頭IL包含鏡筒(未另標號)以及容置於鏡筒內的成像用透鏡等光學元件(未另標號),鏡筒與光學元件的形狀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故在圖3中未示出其實際輪廓,僅以剖面線簡明示出。成像鏡頭驅動模組DM容置成像鏡頭IL,並可提供成像鏡頭IL光學穩定或自動對焦的功能。
請進一步參照圖4至圖11,其中圖4係圖2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圖5係圖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圖6係圖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另一對應關係示意圖,圖7係圖2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圖8係圖7之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圖9係圖7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上視示意圖,圖10係圖7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立體示意圖,且圖11係圖7的可變光圈模組沿7-7切線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可變光圈模組10包含一基座11、一葉片組12、一定位件13、一驅動部14以及多個消光結構15。
葉片組12透過驅動部14設置於基座11上。葉片組12包含多個可動葉片121。這些可動葉片121圍繞光軸OA設置並形成尺寸可調整的一通光孔HL,以供光線通過可變光圈模組10的通光孔HL進入成像鏡頭IL,並且由可變光圈模組10來定義出成像鏡頭IL的光圈值。每一個可動葉片121為單一材料的單層結構,如圖11所示。
每一個可動葉片121具有一內緣面1211,如圖9與圖10所示。這些可動葉片121的內緣面1211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於各種尺寸下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如圖7與圖8所示。
每一個可動葉片121更具有一第一表面1212以及一第二表面1213。第一表面1212垂直於光軸OA,第二表面1213對應第一表面1212設置,且內緣面1211連接第一表面1212與第二表面1213,如圖11所示。連接於第一表面1212與第二表面1213之間的內緣面1211形成一個單倒角,致使在從第一表面1212至第二表面1213沿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內緣面1211與光軸OA之間的距離漸減。
定位件13設置於葉片組12。具體來說,定位件13包含多個定位結構131。定位結構131與可動葉片121的定位孔121a分別尺寸相配地對應設置,如圖5與圖6所示。
驅動部14設置於基座11上。驅動部14包含一轉動件141。轉動件141相對於定位件13為可轉動。轉動件141具有凸柱141a。凸柱141a可移動地設置於可動葉片121的開槽121b內。如此一來,轉動件141可用於驅動可動葉片121分別相對於定位結構131轉動,以調整通光孔HL的尺寸,如圖5與圖6所示。其中,當轉動件141相對定位件13順時針旋轉(如圖5與圖6的箭頭A1所示)時,可驅動可動葉片121分別相對定位結構131轉動,使可動葉片121的裝配角度改變,進而使通光孔HL的尺寸增大(如圖5與圖6的箭頭A2所示)。反之,當轉動件141相對定位件13逆時針旋轉時,可使通光孔HL的尺寸縮小。請注意圖5與圖6係為表示葉片組12、定位件13與驅動部14之間裝配對應關係的示例性圖式,且上述元件非皆以單一視角繪示。
驅動部14更包含兩個磁石142、兩個線圈143以及一柔性電路板144。磁石142分別設置於轉動件141的凹槽(未另標號)內。線圈143透過柔性電路板144設置於定位件13,以分別對應磁石142。磁石142與線圈143之間的交互作用可驅動轉動件141相對於定位件13的轉動,以進一步帶動前述之可動葉片121相對於定位結構131的轉動,而藉以調整通光孔HL的尺寸。
消光結構15與可動葉片121一體成型地設置於可動葉片121的內緣面1211上,如圖9與圖10所示。每一個消光結構15為朝向光軸OA延伸的單體結構,使得通光孔HL至少於部分尺寸下其輪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狀。再者,通光孔HL的輪廓呈具有多個邊線LN的多邊形,且通光孔HL至少於部分尺寸下其輪廓的邊線LN的至少一部分呈非直線,如圖7所示之具有十二個非直線起伏狀邊線LN的通光孔HL十二邊形輪廓,或如圖8所示之具有六個非直線起伏狀邊線LN的通光孔HL六邊形輪廓。
在每一個可動葉片121中,消光結構15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與內緣面1211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之間的比例會隨著通光孔HL的尺寸的調整而有所變化。
具體來說,在每一個可動葉片121中,消光結構15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α,內緣面1211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θ,當通光孔HL如圖7所示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α/θ)×100% = 69%,其中α包含三個相同的數值α-1、α-2與α-3;當通光孔HL如圖8所示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α/θ)×100% = 88%。在本實施例中,當通光孔HL尺寸越小時,上述的比例((α/θ)×100%)則越高。
藉由上述可調整的通光孔HL尺寸,成像鏡頭IL的光圈值亦為可調整。成像鏡頭IL的光圈值為Fno,當通光孔HL如圖7所示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Fno = 1.4;當通光孔HL如圖8所示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Fno = 4.0。
請配合圖3與圖4並進一步參照圖12,其中圖12係圖3之AA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如圖4所示,驅動部14更包含四個球狀的滾動元件145。如圖3與圖12所示,滾動元件145設置於轉動件141與基座11之間以支撐轉動件141轉動。滾動元件145各自具有多個接觸點1450。這些接觸點1450實體接觸於轉動件141與基座1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之滾動元件145的接觸點1450實體接觸於轉動件141與基座11的形式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以下將針對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滾動元件透過接觸點實體接觸於轉動件與基座的形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13與圖14,其中圖13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且圖14係圖13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請注意圖14係為簡明表示接觸點實體接觸鄰近元件的示例性圖式,且上述鄰近元件非以實際輪廓繪示。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未另標號),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在結構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僅就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不同之處結合必要元件之說明來進行描述。
如圖13與圖14所示,球狀的滾動元件245設置於轉動件241與基座21之間。滾動元件245具有多個接觸點2450。這些接觸點2450實體接觸於轉動件241與基座21。接觸點2450具有四個接觸點,分別為內接觸點2451、外接觸點2452、上接觸點2453以及下接觸點2454。內接觸點2451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靠近光軸OA,且在圖14中於滾動元件245的左下側實體接觸基座21。外接觸點2452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遠離光軸OA,且在圖14中於滾動元件245的右上側實體接觸轉動件241。上接觸點2453為接觸點2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圖14中於滾動元件245的上側實體接觸轉動件241。下接觸點2454為接觸點2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圖14中於滾動元件245的下側實體接觸基座21。
接觸點2450當中內接觸點2451與外接觸點2452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接觸點2450當中下接觸點2454與內接觸點2451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Di/Dt = 0.5。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15,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請注意圖15係為簡明表示接觸點實體接觸鄰近元件的示例性圖式,且上述鄰近元件非以實際輪廓繪示。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未另標號),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在結構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僅就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不同之處結合必要元件之說明來進行描述。
如圖15所示,球狀的滾動元件345設置於轉動件341與基座31之間。滾動元件345具有多個接觸點3450。這些接觸點3450實體接觸於轉動件341與基座31。接觸點3450具有三個接觸點,分別為內接觸點3451、下接觸點3454以及作為同個單接觸點的外接觸點3452與上接觸點3453。內接觸點3451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靠近光軸OA,且在圖15中於滾動元件345的左側實體接觸基座31。外接觸點3452或上接觸點3453,為接觸點3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並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遠離光軸OA,且在圖15中於滾動元件345的右上側實體接觸轉動件341。下接觸點3454為接觸點3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圖15中於滾動元件345的下側實體接觸基座31。
接觸點3450當中內接觸點3451與外接觸點3452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接觸點3450當中下接觸點3454與內接觸點3451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Di/Dt = 0.59。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圖16,係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請注意圖16係為簡明表示接觸點實體接觸鄰近元件的示例性圖式,且上述鄰近元件非以實際輪廓繪示。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未另標號),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在結構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僅就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不同之處結合必要元件之說明來進行描述。
如圖16所示,球狀的滾動元件445設置於轉動件441與基座41之間。滾動元件445具有多個接觸點4450。這些接觸點4450實體接觸於轉動件441與基座41。接觸點4450具有四個接觸點,分別為內接觸點4451、外接觸點4452、上接觸點4453以及下接觸點4454。內接觸點4451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靠近光軸OA,且在圖16中於滾動元件445的左側實體接觸基座41。外接觸點4452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遠離光軸OA,且在圖16中於滾動元件445的右側實體接觸轉動件441。上接觸點4453為接觸點4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圖16中於滾動元件445的上側實體接觸轉動件441。下接觸點4454為接觸點4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圖16中於滾動元件445的下側實體接觸基座41。
接觸點4450當中內接觸點4451與外接觸點4452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接觸點4450當中下接觸點4454與內接觸點4451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Di/Dt = 0.5。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圖17,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請注意圖17係為簡明表示接觸點實體接觸鄰近元件的示例性圖式,且上述鄰近元件非以實際輪廓繪示。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未另標號),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在結構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僅就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不同之處結合必要元件之說明來進行描述。
如圖17所示,球狀的滾動元件545設置於轉動件541與基座51之間。滾動元件545具有多個接觸點5450。這些接觸點5450實體接觸於轉動件541與基座51。接觸點5450具有四個接觸點,分別為內接觸點5451、外接觸點5452、上接觸點5453以及下接觸點5454。內接觸點5451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靠近光軸OA,且在圖17中於滾動元件545的左側實體接觸基座51。外接觸點5452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遠離光軸OA,且在圖17中於滾動元件545的右側實體接觸轉動件541。上接觸點5453為接觸點5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圖17中於滾動元件545的上側實體接觸轉動件541。下接觸點5454為接觸點5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圖17中於滾動元件545的下側實體接觸基座51。
接觸點5450當中內接觸點5451與外接觸點5452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接觸點5450當中下接觸點5454與內接觸點5451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Di/Dt = 0.5。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圖18,係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請注意圖18係為簡明表示接觸點實體接觸鄰近元件的示例性圖式,且上述鄰近元件非以實際輪廓繪示。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未另標號),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在結構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僅就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不同之處結合必要元件之說明來進行描述。
如圖18所示,球狀的滾動元件645設置於轉動件641與基座61之間。滾動元件645具有多個接觸點6450。這些接觸點6450實體接觸於轉動件641與基座61。接觸點6450具有四個接觸點,分別為內接觸點6451、外接觸點6452、上接觸點6453以及下接觸點6454。內接觸點6451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靠近光軸OA,且在圖18中於滾動元件645的左上側實體接觸轉動件641。外接觸點6452相對於其他接觸點更遠離光軸OA,且在圖18中於滾動元件645的右側實體接觸基座61。上接觸點6453為接觸點6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圖18中於滾動元件645的上側實體接觸轉動件641。下接觸點6454為接觸點6450當中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兩個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圖18中於滾動元件645的下側實體接觸基座61。
接觸點6450當中內接觸點6451與外接觸點6452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接觸點6450當中下接觸點6454與內接觸點6451之間在垂直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Di/Dt = 0.41。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特別是在第一實施例中,消光結構15係以多個為一組,並且以三組不相連接的消光結構15設置於單個可動葉片121的內緣面1211上。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以下將針對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消光結構設置形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圖19至圖23,其中圖19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圖20係圖19之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圖21係圖19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上視示意圖,圖22係圖19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立體示意圖,且圖23係圖19的可變光圈模組沿19-19切線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未另標號),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在結構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僅就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不同之處結合必要元件之說明來進行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可動葉片721為一基底層BS在其相對兩面各自披覆有一披覆層CT的複合材料多層結構,如圖23所示。
與第一實施例的內緣面1211不同,本實施例的內緣面7211呈彎曲狀,如圖21與圖22所示。再者,與第一實施例中暴露於外(未設置有消光結構15之處)且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於各種尺寸之輪廓的內緣面1211不同,本實施例之暴露於外的內緣面7211在通光孔HL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可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如圖19所示。然而,在通光孔HL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本實施例之暴露於外的內緣面7211未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如圖20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於第一表面7212與第二表面7213之間並形成有空氣間隙的內緣面7211呈非平面狀,致使在從第一表面7212至第二表面7213沿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內緣面7211與光軸OA之間的距離漸增後漸減又再緩步漸增,如圖23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在單個可動葉片721的內緣面7211上,設置有彼此相連地形成一組的消光結構75,如圖21與圖22所示。本實施例的消光結構75在通光孔HL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可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如圖20所示。然而,在通光孔HL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本實施例的消光結構75未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如圖19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在每一個可動葉片721中,消光結構75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α,內緣面7211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θ,當通光孔HL如圖19所示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α/θ)×100% = 0%(因消光結構75如上所述未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當通光孔HL如圖20所示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α/θ)×100% = 100%(因未設置有消光結構75的內緣面7211如上所述未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
在本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當通光孔HL如圖19所示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Fno = 1.4;當通光孔HL如圖20所示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Fno = 4.0。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特別是在第一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中,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之輪廓的內緣面1211、7211皆未完全於其上設置有消光結構15、75,也就是說,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之輪廓的內緣面1211、7211皆有暴露於外(未設置有消光結構15、75)的部分。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以下將針對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消光結構設置形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圖24至圖28,其中圖24係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圖25係圖24之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圖26係圖2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上視示意圖,圖27係圖2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立體示意圖,且圖28係圖24的可變光圈模組沿24-24切線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未另標號),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在結構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僅就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不同之處結合必要元件之說明來進行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於第一表面8212與第二表面8213之間的內緣面8211形成一個雙倒角,致使在從第一表面8212至第二表面8213沿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內緣面8211與光軸OA之間的距離漸減後又漸增,如圖28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可動葉片821更具有一抗反射層8214。抗反射層8214設置於可動葉片821第一表面8212或第二表面8213,如圖28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在單個可動葉片821的內緣面8211上皆設置有消光結構85,如圖26與圖27所示。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中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之輪廓的內緣面8211未有暴露於外(即,全部的內緣面8211皆設置有消光結構85)的部分。本實施例在通光孔HL於各種尺寸下,皆以內緣面8211上所設置的消光結構85來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如圖24與圖25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在每一個可動葉片821中,消光結構85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α,內緣面8211對通光孔HL的輪廓以光軸OA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θ,當通光孔HL如圖24所示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α/θ)×100% = 100%;當通光孔HL如圖25所示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α/θ)×100% = 100%(因消光結構85如上所述皆用於定義出通光孔HL沿光軸OA方向觀察而得的輪廓)。
在本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當通光孔HL如圖24所示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Fno = 1.4;當通光孔HL如圖25所示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其滿足下列條件:Fno = 4.0。
<第九實施例>
請參照圖29,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9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9包含成像鏡頭模組90a、成像鏡頭模組90b、成像鏡頭模組90c、成像鏡頭模組90d、閃光燈模組、對焦輔助模組、影像訊號處理器、顯示裝置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未繪示)。成像鏡頭模組90a、成像鏡頭模組90b、成像鏡頭模組90c與成像鏡頭模組90d係皆配置於電子裝置9的同一側,而顯示裝置則配置於電子裝置9的另一側。其中,成像鏡頭模組90c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模組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成像鏡頭模組90c亦可例如為上述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
成像鏡頭模組90a為一超長焦望遠鏡頭,成像鏡頭模組90b為一長焦望遠鏡頭,成像鏡頭模組90c為一廣角主鏡頭,且成像鏡頭模組90d為一超廣角鏡頭。成像鏡頭模組90a的視角例如為5度至30度,成像鏡頭模組90b的視角例如為30度至60度,成像鏡頭模組90c的視角例如為65度至90度,且成像鏡頭模組90d的視角例如為93度至175度。本實施例之成像鏡頭模組90a、成像鏡頭模組90b、成像鏡頭模組90c與成像鏡頭模組90d具有相異的視角,使電子裝置9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此外,成像鏡頭模組90a為具有反射元件配置的超長焦望遠鏡頭,有利於電子裝置9的薄型化。上述電子裝置9以包含多個成像鏡頭模組90a、90b、90c、90d為例,但成像鏡頭模組的數量與配置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時,電子裝置9利用成像鏡頭模組90a、成像鏡頭模組90b、成像鏡頭模組90c或成像鏡頭模組90d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進行補光,並使用對焦輔助模組提供的被攝物之物距資訊進行快速對焦,再加上影像訊號處理器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成像鏡頭模組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同時提供變焦功能。對焦輔助模組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顯示裝置可採用觸控螢幕或實體拍攝按鈕,配合影像軟體處理器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經由影像軟體處理器處理後的影像可顯示於顯示裝置。
特別說明的是,圖29中的鏡頭蓋板分離於主機本體僅是為了方便示意電子裝置9內部的鏡頭模組,並不代表鏡頭蓋板為可拆卸,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本發明的可變光圈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不以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為限。可變光圈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系統,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舉例來說,可變光圈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裝置、多鏡頭裝置、辨識系統、體感遊戲機與穿戴式裝置等電子裝置中。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運用範圍。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諸項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90a、90b、90c、90d:成像鏡頭模組 10:可變光圈模組 11、21、31、41、51、61:基座 12:葉片組 121、721、821:可動葉片 121a:定位孔 121b:開槽 1211、7211、8211:內緣面 1212、7212、8212:第一表面 1213、7213、8213:第二表面 8214:抗反射層 13:定位件 131:定位結構 14:驅動部 141、241、341、441、541、641:轉動件 141a:凸柱 142:磁石 143:線圈 144:柔性電路板 145、245、345、445、545、645:滾動元件 1450、2450、3450、4450、5450、6450:接觸點 2451、3451、4451、5451、6451:內接觸點 2452、3452、4452、5452、6452:外接觸點 2453、3453、4453、5453、6453:上接觸點 2454、3454、4454、5454、6454:下接觸點 15、75、85:消光結構 9:電子裝置 A1、A2:箭頭 AA:區域 BS:基底層 CT:披覆層 DM:成像鏡頭驅動模組 HL:通光孔 IL:成像鏡頭 LN:邊線 OA:光軸 α、α-1、α-2、α-3:消光結構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 θ:內緣面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 Dt:接觸點當中內接觸點與外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 Di:接觸點當中剩餘的其中一接觸點(上接觸點或下接觸點)與內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 Fno:成像鏡頭的光圈值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3係圖1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經剖切的示意圖。 圖4係圖2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5係圖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6係圖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另一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7係圖2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8係圖7之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9係圖7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上視示意圖。 圖10係圖7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11係圖7的可變光圈模組沿7-7切線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圖12係圖3之AA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13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4係圖13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15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16係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17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18係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部分元件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19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20係圖19之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21係圖19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上視示意圖。 圖22係圖19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23係圖19的可變光圈模組沿19-19切線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圖24係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所繪示之成像鏡頭模組的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大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25係圖24之可變光圈模組在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26係圖2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上視示意圖。 圖27係圖24之可變光圈模組的可動葉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28係圖24的可變光圈模組沿24-24切線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圖29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121:可動葉片
1211:內緣面
15:消光結構
HL:通光孔
LN:邊線
OA:光軸
α:消光結構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
θ:內緣面對通光孔的輪廓以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

Claims (33)

  1. 一種可變光圈模組,包含:一葉片組,包含:多個可動葉片,圍繞一光軸設置以形成一通光孔,且該通光孔的尺寸為可調整,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具有一內緣面,該些內緣面用於定義出該通光孔於各種尺寸下的輪廓;一定位件,包含:多個定位結構,與該些可動葉片分別對應設置;以及一驅動部,包含:一轉動件,相對於該定位件為可轉動,其中該轉動件用於驅動該些可動葉片分別相對於該些定位結構轉動,以調整該通光孔的尺寸;其中,每一該內緣面上設置有多個消光結構,每一該消光結構為朝向該光軸延伸的單體結構,使得該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的輪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與其具有的該內緣面上所設置的該些消光結構為一體成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更具有:一第一表面,垂直於該光軸;以及一第二表面,對應該第一表面設置,其中該內緣面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其中,在從該第一表面至該第二表面沿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該內緣面與該光軸之間的距離會有所變化。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更具有:一第一表面,垂直於該光軸;一第二表面,對應該第一表面設置,其中該內緣面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以及一抗反射層,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與該內緣面當中的至少一者。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在每一該可動葉片中,該些消光結構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與該內緣面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之間的比例隨該通光孔的尺寸的調整而有所變化。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當該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下,在每一該可動葉片中,該些消光結構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α,該內緣面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8% ≤ (α/θ)×100% ≤ 100%。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驅動部更包含:一磁石;以及一線圈,對應該磁石設置,其中該磁石與該線圈的其中一者設置於該轉動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驅動部更包含:至少二滾動元件,設置於該轉動件與一基座之間以支撐該轉動件轉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各自具有:多個接觸點,與該轉動件或該基座實體接觸,且該些接觸點具有:一內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靠近該光軸;一外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遠離該光軸;一上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二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一下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該二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的數量不超過五個。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與該外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該些接觸點當中該下接觸點與該內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0.3 ≤ Di/Dt ≤ 0.7。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各自具有:多個接觸點,與該轉動件或該基座實體接觸,且該些接觸點具有:一內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靠近該光軸;一外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遠離該光軸;一上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二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一下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該二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其中,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和該外接觸點的其中一者以及該上接觸點和該下接觸點的其中一者為同個接觸點。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的數量不超過五個。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與該外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該些接觸點當中剩餘的一接觸點與該內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0.3 ≤ Di/Dt ≤ 0.7。
  15.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以及一成像鏡頭,與該可變光圈模組沿該光軸設置,且光線通過該可變光圈模組的該通光孔進入該成像鏡頭。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可變光圈模組定義出該成像鏡頭的一光圈值,該光圈值為Fno,其滿足下列條件:0.65 ≤ Fno ≤ 6.2。
  17. 一種可變光圈模組,包含:一葉片組,包含:多個可動葉片,圍繞一光軸並形成一通光孔,且該通光孔的尺寸為可調整,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具有一內緣面,該些內緣面用於定義出該通光孔於各種尺寸下的輪廓,使得該通光孔的輪廓呈具有多個邊線的多邊形;一定位件,包含:多個定位結構,與該些可動葉片分別對應設置;以及一驅動部,包含:一轉動件,相對於該定位件為可轉動,其中該轉動件用於驅動該些可動葉片分別相對於該些定位結構轉動,以調整該通光孔的尺寸;其中,每一該內緣面上設置有多個消光結構,每一該消光結構為朝向該光軸延伸的單體結構,使得該通光孔至少於部分尺寸下的輪廓的該些邊線的至少一部分呈非直線。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與其具有的該內緣面上所設置的該些消光結構為一體成型。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更具有:一第一表面,垂直於該光軸;以及一第二表面,對應該第一表面設置,其中該內緣面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其中,在從該第一表面至該第二表面沿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該內緣面與該光軸之間的距離會有所變化。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每一該可動葉片更具有:一第一表面,垂直於該光軸;一第二表面,對應該第一表面設置,其中該內緣面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以及一抗反射層,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與該內緣面當中的至少一者。
  21.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在每一該可動葉片中,該些消光結構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與該內緣面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之間的比例隨該通光孔的尺寸的調整而有所變化。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當該通光孔於最小尺寸的狀態下,在每一該可動葉片中,該些消光結構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α,該內緣面對該通光孔的輪廓以該光軸為中心所掃掠的角度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8% ≤ (α/θ)×100% ≤ 100%。
  23.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驅動部更包含:一磁石;以及一線圈,對應該磁石設置,其中該磁石與該線圈的其中一者設置於該轉動件。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驅動部更包含:至少二滾動元件,設置於該轉動件與一基座之間以支撐該轉動件轉動。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各自具有:多個接觸點,與該轉動件或該基座實體接觸,且該些接觸點具有:一內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靠近該光軸;一外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遠離該光軸;一上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二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一下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該二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的數量不超過五個。
  27. 如請求項25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與該外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與該下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0.3 ≤ Di/Dt ≤ 0.7。
  28. 如請求項24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各自具有:多個接觸點,與該轉動件或該基座實體接觸,且該些接觸點具有:一內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靠近該光軸;一外接觸點,相對於該些接觸點的其他接觸點遠離該光軸;一上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二接觸點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一下接觸點,為該些接觸點當中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相距最遠的該二接觸點之中的另外一者;其中,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和該外接觸點的其中一者以及該上接觸點和該下接觸點的其中一者為同個接觸點。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至少二滾動元件的數量不超過五個。
  30. 如請求項28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其中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與該外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t,該些接觸點當中該內接觸點與剩餘的一接觸點之間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i,其滿足下列條件:0.3 ≤ Di/Dt ≤ 0.7。
  31.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變光圈模組;以及一成像鏡頭,與該可變光圈模組沿該光軸設置,且光線通過該可變光圈模組的該通光孔進入該成像鏡頭。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可變光圈模組定義出該成像鏡頭的一光圈值,該光圈值為Fno,其滿足下列條件:0.65 ≤ Fno ≤ 6.2。
  33.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5或3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
TW111133930A 2022-08-26 2022-09-07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815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401518P 2022-08-26 2022-08-26
US63/401,518 2022-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5645B true TWI815645B (zh) 2023-09-11
TW202409694A TW202409694A (zh) 2024-03-01

Family

ID=85781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3930A TWI815645B (zh) 2022-08-26 2022-09-07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9410A1 (zh)
EP (1) EP4332674A1 (zh)
CN (2) CN117631406A (zh)
BR (1) BR102023014429A2 (zh)
TW (1) TWI81564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9417B2 (en) * 2009-06-30 2012-06-12 Hoya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zoom lens having a variable aperture-stop mechanism
CN102981346A (zh) * 2011-09-07 2013-03-20 苏州新成光电器件厂 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
CN104662473A (zh) * 2012-03-07 2015-05-27 新加坡国立大学 用于光学系统的mems可变光阑和用于调节其孔径大小的方法
CN107850819A (zh) * 2015-07-23 2018-03-27 优势电影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机镜头或用于照片或影片摄像机的椭圆状光圈
TW201823835A (zh) * 2016-12-30 2018-07-0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圈可調鏡頭裝置
JP6399770B2 (ja) * 2014-03-13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TW202026737A (zh) * 2019-01-14 2020-07-16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變光圈裝置的行動裝置鏡頭總成
CN111948872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
US10969653B2 (en) * 2018-08-22 2021-04-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Aperture stop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2384B2 (ja) * 2007-02-08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光学機器及び光量調節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517533B2 (ja) * 2009-09-08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遮光羽根部材及び遮光羽根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2185053B1 (ko) * 2019-01-29 2020-12-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조리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9417B2 (en) * 2009-06-30 2012-06-12 Hoya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zoom lens having a variable aperture-stop mechanism
CN102981346A (zh) * 2011-09-07 2013-03-20 苏州新成光电器件厂 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
CN104662473A (zh) * 2012-03-07 2015-05-27 新加坡国立大学 用于光学系统的mems可变光阑和用于调节其孔径大小的方法
JP6399770B2 (ja) * 2014-03-13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7850819A (zh) * 2015-07-23 2018-03-27 优势电影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机镜头或用于照片或影片摄像机的椭圆状光圈
TW201823835A (zh) * 2016-12-30 2018-07-0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圈可調鏡頭裝置
US10969653B2 (en) * 2018-08-22 2021-04-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Aperture stop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2026737A (zh) * 2019-01-14 2020-07-16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變光圈裝置的行動裝置鏡頭總成
CN111948872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1587U (zh) 2023-10-13
CN219831587U8 (zh) 2023-11-10
BR102023014429A2 (pt) 2024-03-12
CN117631406A (zh) 2024-03-01
US20240069410A1 (en) 2024-02-29
EP4332674A1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4777U (zh) 可达成影像稳定的反射模组、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CN104778656B (zh) 基于球面透视投影的鱼眼图像校正方法
CN108107542A (zh) 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17000433A1 (zh) 3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3d显示装置
TWI69601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220082794A1 (en) Optical hybrid len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214174717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TW202009587A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CN108169921B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TW202009540A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10147A (zh) 光學成像模組、成像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TWI741790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815645B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56013B (zh) 成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2409694A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89778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98008B (zh) 透鏡元件、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33383B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4859538B (zh) 塑胶光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762355B (zh) 成像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WO2014156712A1 (ja) 複眼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TW202414060A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8630459U (zh) 通光孔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TWI831649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414015A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