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4833B - 支撐元件,例如車輛之鞍座,之模具及利用此模具所獲得之支撐元件 - Google Patents

支撐元件,例如車輛之鞍座,之模具及利用此模具所獲得之支撐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4833B
TWI814833B TW108118879A TW108118879A TWI814833B TW I814833 B TWI814833 B TW I814833B TW 108118879 A TW108118879 A TW 108118879A TW 108118879 A TW108118879 A TW 108118879A TW I814833 B TWI814833 B TW I8148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further movable
component
base component
bas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3308A (zh
Inventor
芭芭拉 畢哥林
馬可 馬發帝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莎莉皇家S P A 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莎莉皇家S P A 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莎莉皇家S P A 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3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8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 B29C33/44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with mechanical ejector or drive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35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inclined, tiltable or flexible undercut form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ejecto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91Bicycles
    • B29L2031/3094Sad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8Covers for saddles or other seats; Paddings
    • B62J1/22Covers with built-in pad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製造人體之一支撐元件之模具(10),該支撐元件諸如為(例如)車輛(例如自行車或機車)之一鞍座(1)、一車座、一握把、一手柄、一扶手、一靠背、一頭靠、一運動或休閒設備及/或一基底組件(2)及/或其一組件,其中該模具包括適合在使用中模製該基底組件(2)之一下部分(12)及一模穴(30),其中該模具(10)包括:一提取系統(16),其包括適合在使用中自該模具(10)及/或該下部分(12)釋放及/或提升及/或釋離該模製基底組件(2)之可移動桿(16b)及適合在使用中形成該基底組件(2)中之底切及/或孔之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人體支撐元件,其藉由本發明之該模具及相關生產方法來製造。

Description

支撐元件,例如車輛之鞍座,之模具及利用此模具所獲得之支撐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人體支撐元件(諸如(例如)車輛之一鞍座(尤其是自行車或機車之一鞍座)、一車座、一握把、一手柄、一扶手、一靠背、一頭靠或一運動及休閒設備)之模具及一種利用此模具所獲得之人體支撐元件。
在當今時代,自行車鞍座包含具有諸多構造之車座,其能夠適應使用者之不同身體構造且配備有能夠保證使用者之一定舒適度之舒適元件,亦基於自行車鞍座之特定意欲用途。
一般而言,自行車鞍座由以下元件組成:- 一覆蓋層,其可由自皮革至合成材料之不同材料製成且可具有不同美觀變型;- 一填料,其由該覆蓋層覆蓋,該填料可具有不同性質但本身一般以一發泡材料(尤其是聚胺基甲酸酯)之形式呈現,該填料可根據其組分之不同比率來調配以提供不同勁度及/或彈性特徵。該填料可膠合或直接發泡 於一下伏支撐結構上;- 一基底或支撐結構(行話稱為殼層),其主要由一注射塑膠材料(即,可在注射階段與其他材料或填充劑(諸如玻璃、碳、天然纖維填充劑等等)混合之一熱塑性材料)製成。此外,殼層可包括不同材料(例如橡膠或纖維或複合材料)之嵌件,其藉由共同模製或包覆注射程序來製造且定位於特定區域(諸如身體/生殖器、坐骨、促進側部屈曲之踩踏區域等等)中以(例如)允許相同區域之舒適感增強。因此,該支撐結構經調適以使鞍座本身提供足夠支撐及動力效能且界定所得鞍座之美觀及舒適線條;- 一金屬結構(行話稱為一「叉」),其具有或不具有彈簧元件,該金屬結構除支撐該鞍座之其他組件之外,亦透過其中心部分之兩個實質上平行區域或條來保證該鞍座可附接至一座柱且因此附接至自行車車架。
眾所周知,隨著時間推移,已提出諸多支撐元件(尤其是車輛鞍座),但在大多數情況中,要藉由複雜製程、使用相對較昂貴且通常非生態模具及程序來獲得該等支撐元件。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用於車輛(尤其是自行車)之一支撐元件或一鞍座或其之一組件之一新模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能夠易於製造車輛(尤其是自行車)之一支撐元件或一鞍座或其之一組件之一模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無需由該模具本身獲得之產品之高儲存成本之一模具。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如技術方案1之用於一支撐元件或一鞍座之一基底組件之模具。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車輛(尤其是自行車)之一新支撐元件或一新鞍座或其之一組件。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可易於生產之一支撐元件或一鞍座或其之一組件。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可利用易於藉由同樣實用模具所實施之一程序來獲得之一支撐元件或一鞍座。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可調適或「客製化」之一支撐元件或一鞍座或其之一組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如技術方案17之支撐元件或鞍座。
附屬技術方案係指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較佳及有利實例。
1:鞍座
2:基底組件
2a:上表面
2b:下表面
2f:澆道/溢邊
2F:前部分/前區域
2R:後部分/後區域
3:填料組件
3a:上表面
3b:下表面
4:覆蓋元件/覆蓋層
5:叉
5a:叉指
5b:後端
5c:前端
10:模具
12:下部分
12a:上表面
12b:下表面
12c:收容構件
14:上部分
14a:外表面
14b:內表面
14c:銷構件
16:提取系統
16a:提取板
16b:可移動桿
16c:可進一步移動桿
16c':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
16c":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
16d:滑動導件
18:嵌入單元
18a:孔
18b:導引通道
20:支撐平台
20a:支撐基底
20b:支撐壁
20c:約束銷
24b:第一座部
24c:第二座部
26:成形近端
26':第一成形近端
26":第二成形近端
27:舌部
28:銷
29:球構件
30:模穴
30a:下壁
30b:上壁
H:判定高度
將自依舉例方式繪示於附圖中之一支撐元件(諸如一鞍座)或其之一組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描述更明白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其中: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支撐元件(諸如一鞍座)之一略微俯視透視及分解圖;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一閉合模具之一透視圖;圖3係圖2之模具之一後視圖;圖4係圖2及圖3之模具之一側視圖;圖5係圖2至圖4之模具之一組件之一透視圖;圖6係圖2至圖4之模具之另一組件之一透視圖;圖7A及圖7B分別係圖6之另一組件之進一步前視及後視透視圖; 圖8係圖2至圖4之模具之一略微透視俯視圖;圖9A係完成模製步驟之後之基底組件之一透視圖;圖9B係圖9A之完成基底組件之一透視圖;圖10A係圖2至圖4之模具之一略微透視側視圖;圖10B係圖2至圖4之模具之部分之一側視圖;圖11及圖12分別係呈模具之一打開構形且其中自模具釋放基底組件之圖2至圖4之模具之部分及模製基底組件之透視圖及側視圖;圖13係圖11之視圖之一放大細節;圖14係圖11及圖12之模具及基底組件之一後視透視圖。
在附圖中,相同部分或組件由相同元件符號辨識。
將特別參考車輛(例如自行車或機車)之一鞍座來描述本發明,但應瞭解,參考一鞍座所描述之相同特徵應被視為亦參考全部落於本專利申請案之保護範圍內之其他支撐元件,例如人體支撐元件,例如一車座、一握把、一手柄、一扶手、一靠背、一頭靠、一運動及休閒設備。
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實現此人體支撐件或此車輛(例如自行車或機車)鞍座或其之一組件之模具。
參考旨在繪示而非限制之附圖,車輛之一鞍座大體上由元件符號1指示。
此鞍座1包括:一基底組件2(或殼層),其經設計以可透過插入一座柱(圖中未展示)來受約束於(例如)一車輛(例如一自行車或一機車)之框架;一填料組件3,其配置於基底組件2上;及一覆蓋元件(或覆蓋層)4,其圍繞填料組件3放置且覆蓋填料組件3。
在本發明中,術語「基底組件2」意謂一鞍座或存在於根據本發明之支撐組件中及/或可與根據本發明之支撐組件相關聯之另一剛性組件之所謂殼層。
基底組件2包括一上表面2a及一下表面2b,而填料組件3包括一上表面3a及意欲接觸及/或受約束於基座基底組件2之上表面2a之一下表面3b。
在本發明中,除非明確指示相反,否則術語「上」及「下」、「前」及「後」(或其類似者)意欲根據一鞍座在使用中於一車輛(諸如一自行車或一機車)之一框架上之配置。
同樣地,除非明確指示相反,否則術語「向上」或「垂直」或「水平」應被視為根據一鞍座在使用中於一車輛(諸如一自行車或一機車)之一框架上之配置。
本發明之一特點在於基底組件2係由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製成。
在本發明之進程中,除非明確指示相反,否則術語「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係指聚胺基甲酸酯本身及基於聚胺基甲酸酯之化合物或聚胺基甲酸酯混合物兩者。
根據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基底組件2之聚胺基甲酸酯自聚異氰酸酯(諸如(例如)甲苯二異氰酸酯、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源或其之經改質異氰酸酯變體)與基於含聚醚及/或聚酯之交聯劑、觸媒及可能預定百分比之礦物及/或天然填充劑之多元醇組合物之間的反應獲得。
不同於常用於製造習知殼層之熱塑性材料,根據本發明之技術提供模具10內之一交聯反應,其給予聚合基質(其將構成基底組件2) 較大穩定性及勁度。
因此,根據本發明(或其至少一方案),藉由一鑄造或注射程序而非熱塑注射來獲得基底組件2或殼層(或其他組件)。
所得產品係一緻密聚胺基甲酸酯複合體。鑑於系統之變通性,可引入預定數量之填充劑(諸如(僅舉例而言)玻璃纖維、碳纖維、天然纖維)來增強其特定機械特徵,例如低溫抗衝擊性及/或抗震性。
在由本發明提供之優點中,歸因於使用促進快速生產循環之鋁模具,亦可簡化生產設備。
就根據本發明之化學程序之一方案而言,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之組分匯聚於其中將其等混合在一起之一混合頭中。根據異氰酸酯/多元醇組合物及待使用填充劑且基於待獲得之結果來選擇多元醇/異氰酸酯混合比。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基底組件2至少部分由聚胺基甲酸酯製成,而在本發明之另一方案中,基底組件2完全由聚胺基甲酸酯製成。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構成基底組件2之聚胺基甲酸酯材料係剛性的,因為此組件被設計為支撐使用者之重量且判定車輛框架之一穩定及抗性約束。
相比而言,填料組件3比基底組件2柔軟或柔韌,因為其用途不是支撐而是舒適。
填料組件3亦視需要完全由聚胺基甲酸酯製成。替代地,填料組件3可主要由膨脹發泡體(視需要為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製成,且可包含由其他材料製成之嵌件或部分。
嵌件可由(例如)一熱塑性材料製成。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填料組件3可(例如)藉由熱成型來由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製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特定方案,可存在於填料組件3中之嵌件亦可由聚胺基甲酸酯材料(諸如(例如)具有不同於構成大部分填料組件3之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之一剛性或硬度或密度之一發泡體(例如一較柔韌或較稀鬆發泡體以提高受嵌件本身影響之區域之舒適度))製成或呈聚胺基甲酸酯凝膠。
亦可在基底組件2與框架(例如一車輛(諸如一自行車)之框架)之間插入一所謂之「叉」組件或叉5,其通常包括由連接至一端之一對圓條或叉指形成之一U形組件。
更特定言之,叉5可具有一對叉指5a,其等在使用中各具有一後端5b及一前端5c,此等端5b及5c受約束於基底組件2,例如分別接合於第一座部24b及第二座部24c中。此外,叉指之前端5c視需要藉由一U形連接部分來結合為一搭橋。
替代地,基底組件2可為能夠直接連接至座柱、不具有連接至座柱之一叉之一剛性殼層,或為具有整合座柱管或亦具有(例如)商業名稱為「moebius」之一環形叉之一殼層。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覆蓋元件(或覆蓋層)4完全由聚胺基甲酸酯製成。替代地,其可由聚矽氧或PVC(聚氯乙烯)或皮革或織物或上述材料之一組合製成。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覆蓋元件4及填料組件3由相同材料製成。例如,若填料組件3由一自去皮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製成,則覆蓋 元件4由此發泡體之外表面製成,其藉由硬化及/或加厚來產生比填料組件本身之「主體」硬及/或厚及耐久之此類塗層。在自去皮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之發泡程序之後自動獲得此結果。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鞍座1之所有組件2、3及4完全由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製成。
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製造基底組件2之一模具10。
具體而言,模具10由一下部分12及一上部分14組成。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下部分12構成一下半模(亦稱為凹模),而上部分14構成一上半模(亦稱為凸模)。
鑑於下部分12係固定的,上部分14可移動,即,其可自下部分12移走及/或依一可逆方式移向下部分12。特定言之,上部分14可(例如)在程序結束時自下部分12移走以允許模製件(在此情況中為模製基底組件2)出來或甚至可在模製程序之中間步驟中出來。
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進一步包括一提取系統16。提取系統16適合於(例如)在程序結束時自模具10釋放模製基底組件2且獲得所需底切,如本發明之以下討論將較佳描述。
如圖2至圖5中可見,可提供一第一操作階段或閉合操作階段中之模具10,其中上部分14與下部分12接觸以引起模具10閉合。
替代地,模具10(在圖中未展示之一方案中)亦可用於其中上部分14不與下部分12接觸以因此使模具10維持一打開構形之一方案中。
可視情況提供用於使模具維持閉合或打開位置之本領域中已知之構件。
模具10具有用於模製基底組件2之一模穴30。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例如在模具10呈閉合構形之第一操作階段中,上部分14及下部分12判定其等內之一模穴30。
模穴30具有(凹形)對應於人體支撐元件或鞍座1之基底組件2之構造的一構造。
模具10進一步包括一嵌入單元18。嵌入單元18包括能夠使模穴30與已知類型之一嵌入系統流體連通之一孔18a。
孔18a係一通孔。此外,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孔18a具有平行於模具10所在平面之一延伸部。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嵌入單元18依一穩定方式固定至或受約束於模具10之下部分12(特定言之,其一側壁)。嵌入單元18經定位以阻礙模具10之上部分14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模具10之下部分12具有與孔18a對應之一導引通道18b,其能夠輸送來自嵌入系統之流態或液態材料朝向模穴30。
模具10進一步包括由一支撐基底20a及可能支撐壁20b組成之一支撐平台20。支撐平台20放置於模具10之下部分12下方。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一自由空間圍封於支撐基底20a與支撐壁20b之間。此自由空間至少部分收容此提取系統16。
支撐基底20a可具有一平行六面體構造,其具有判定模具10所在平面之一實質上矩形或正方形基底。
在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中,此平面實質上平行於地面。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支撐壁20b放置於支撐基底20a之兩 個對置或平行側上且具有一判定高度H。
在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中,嵌入單元18允許(例如)藉由收容注射裝置之注射器之一圓柱形座部、透過平行於模具10所在平面之一嵌入來嵌入能夠製造基底組件2之材料,諸如(例如)聚胺基甲酸酯。
注射材料自然呈液態或流態或在任何情況中係一可注射材料。
提取系統16包括可藉由一提取板16a來移動之可移動桿16b及可進一步移動桿16c。
若模具10呈一打開構形,則提取系統16允許卸離或釋放由模具10模製之基底組件2且歸因於根據本發明之構造而獲得所需底切及/或孔。
可移動桿16b及/或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包括在其等移動時判定模製基底組件2之提升之桿(其可具有一實質上圓柱形截面及/或實質上剛性及/或不會在其移動期間變形之一單體)。
特定言之,桿16b及/或16c向上移動(鑑於使用中之模具),由提取板16a及/或替代系統提升。
提取板16a(若存在)放置於模具10之下部分12下方。
桿16b沿實質上垂直於模具10所在平面之一垂直方向移動。
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具有一成形近端26(面向模穴30且因此朝向待模製之基底組件2之下表面2b)。
成形近端26允許產生基底組件2之所需底切及/或孔,其適合於判定基底組件2(例如其下表面2b)之一特定構造,例如適合於判定與 鞍座1之叉5之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至少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沿相對於垂直方向(可移動桿16b沿其延伸)傾斜及/或相對於模具10所在平面傾斜之一方向延伸。
特定言之,至少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朝向模具10之內部及/或朝向至少一可移動桿16b傾斜。
因此,歸因於本發明,可藉由在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中一般具有類似於傳統模具之結構之一結構的一模具來獲得具有孔及/或底切表面之一模製組件(諸如基底組件2)。事實上,此等孔及/或底切表面將藉由該至少一傾斜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來自模具10及/或下部分12釋放,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歸因於其成形近端26而將在模製步驟期間充當待製成具有底切及/或待穿孔之基底組件2之部分之模板,同時其隨後將能夠「解脫」或釋放模製組件。
可移動桿16b及/或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可透過其遠端來受約束於、連接至及/或鉤連至提取板16a(若存在)。
提取板16a可沿一實質上垂直方向(即,沿實質上垂直於模具10所在平面之一方向)向上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案,提取板16a及可移動之模具10之一般組件可歸因於能夠(例如)藉由電脈衝或活塞或氣動構件等等來產生其移動之自動構件而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板16a及因此模製件之移動發生於模具10之上部分14自下部分12釋放(例如自下部分12完全釋放)之後。
根據圖中(例如圖6中)所展示之一變體,上部分14具有一外 表面14a及一內表面14b。
外表面14a實質上平行於模具10所在平面。
與外表面14a對置且實質上平行於外表面14a之內表面14b朝向模具10之內部定向。
在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中,內表面14b實質上在其中心部分具有判定模穴30之上壁30b之一凹陷區域。
模穴30之此上壁30b凹形複製基底組件2之上表面2a。
模具10之上部分14可(例如)在其角或頂點位置中具有經調適以依一可逆及/或可滑動方式與模具10之下部分12接合之銷構件14c。
例如,在圖6所展示之方案中,上部分14具有實質上呈平行六面體(其具有一矩形或正方形基底)之一總體構造且銷構件14c自上部分14之內表面14b之四個隅角或邊緣垂直向下延伸。
依相同方式,下部分12可具有一上表面12a及能夠收容上部分14之銷構件14c之收容構件12c。收容構件12c(例如)構形為一開口,其具有對應於銷構件14c之長度的一長度及略微大於銷構件14c之截面以允許收容銷構件14c之一截面。
在不藉此背離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之情況下,銷構件14c及收容構件12c之位置可顛倒或不同,因為銷構件14c及收容構件12c僅具有可逆約束及釋放模具10之上部分14及下部分12之功能以能夠由類似元件替換。
下部分12之上表面12a實質上在其中心部分具有判定模穴30之下壁30a之一浮雕區。
模穴30之此下壁30a凹形複製基底組件2之下表面2b。此 外,模穴30之此下壁30a在特定區域中受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成形近端26影響,因為其判定基底組件2本身之下表面2b之特定部分。
模具10之下部分12亦包括實質上平行於模具10所在平面且與上表面12a對置之一下表面12b。
模具10之上部分14與下部分12之間的分離線位於模穴30之周邊輪廓處。在嵌入單元18處,嵌入孔18a之導引通道18b沿此周邊輪廓。導引通道18b具有平行於模具10所在平面之一實質上平坦構形且具有孔18a與周邊輪廓/模穴30之間的一接面區域。因此,在將構成基底組件2之材料之凝固完成之後,導引通道處將保留構成一澆道或溢邊2f(例如圖9A、圖9B中可見)之一些材料,其接著將經修整及消除以獲得完成基底組件2。
例如圖10A及圖10B中可見,支撐平台20(若存在)受約束於模具10之下部分12(例如藉由約束銷20c來),使得在模具本身之各種部分移動期間,此兩個組件保持聯合。
例如圖2、圖10A及圖10B中可見,提取板16a可逆地垂直向上或向下滑動以移動可移動桿16b、16c。
可藉由引導提取板16a本身之可逆移動之滑動導件16d來調整及/或約束提取板16a之移動。
在使用中,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案,提取板16a向上移動且推動可移動桿16b及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向上。若無提取板16a,則可移動桿16b及/或16c可彼此同步及獨立地自動移動,由其他移動構件引導。
在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中,指派可移動桿16b自模具10之下部分12移除及/或提升基底組件2。
在其中至少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藉由沿一對角線方向提升來特別朝向模具10之中心移動之方案中,其亦促成自下部分12(尤其自模穴30之下壁)卸離及/或提升印刷基底組件2,同時引起釋放基底組件2中之任何印刷底切及/或孔。
關於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吾人可識別一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其定位於必須被印刷之基底組件2之前部分2F處。因此,此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定位於模具10之前部分中,在較尖模穴30之區域處,其將判定基底組件2之前部分2F本身之形成。
鑑於至少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在此區2F中,在基底組件2之下表面2b中存在經成形以接納及約束叉指之前端5c及/或具有適合於接納及約束叉5之U形連接前端5c之一形狀的一第二座部24c,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第一成形近端26'經成形以在待印刷之基底組件2之下表面2b之前部分2F中製造基底組件2之第二座部24c。
在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中,使第一成形近端26'實質上呈楔形,其中此楔形可由至少一舌部27(對應於至少一第二座部24c)自其脫離之一中心體組成。此至少一舌部27朝向模具10之一端延伸,該端與對應於基底組件2之後部分2R之端對置。依此方式,第二座部24c將具有便於成形以收容叉5之前端5c之一開口,該開口朝向基底組件2之後部分2R定向且延伸朝向其前部分2F而非延伸至後部分2R內。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此舌部27延伸朝向與其中存在嵌入單元18之端對置之模具10之一端。
此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沿朝向模具10之內部傾斜之一方向向上移動。
藉此,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至少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能夠使基底組件2朝向對應於基底組件2本身之後部分2R之一方向平移以釋放模製期間所產生之任何底切及/或孔。
此外,至少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在基底組件2之下表面2b中,在基底組件2之後區域2R處存在經成形以接納及約束叉5之叉指之後端5b的至少一個或較佳兩個第一座部24b。
因此,存在至少一個或較佳兩個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其等各具有經成形以在待印刷之基底組件2之下表面2b之後區2R中製造基底組件之至少一第一座部24b的一第二成形近端26"。
在本發明之至少一方案中,使該至少一第二成形近端26"實質上具有一銷28(對應於至少一第一座部24b)。此銷28可自至少一第二成形近端26"一中心體延伸。
此至少一銷28延伸朝向與對應於基底組件2之前部分2F之端對置之模具10之一端或朝向對應於基底組件2之後部分2R之模具10之一端。依此方式,各第一座部24b將具有便於成形以收容叉5之叉指之一後端5b的一開口,該開口朝向基底組件2之前部分2F定向且延伸朝向其後部分2R而非延伸至前部分2F內。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此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沿一實質上垂直方向升高。在此情況中,第二成形近端26"及/或銷28可相對於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實質上垂直方向傾斜。因此,第二成形近端26"及/或銷28依允許在任何情況中歸因於可移動桿16b及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移動(如前所述,朝向模具10之內部分傾斜)而提取模製件之一方式在後部朝向頂部傾斜。第二成形近端26"及/或銷28之構形對應於叉5 之叉指之方向,在此方案中,叉5在其後部分朝向頂部升高。
在本發明之另一方案中,此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沿朝向模具10之內部傾斜及/或朝向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傾斜之一方向向上移動。因此,若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沿一傾斜方向向上移動,則此方向與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方向相反。
藉此,至少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與此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移動組合能夠使基底組件2朝向對應於基底組件2本身之後部分2R之一方向平移以釋放模製期間所產生之任何底切及/或孔及/或(不平移模製件)(例如)藉由使銷28自模製第一座部24b出來及/或使舌部27自模製第二座部24c出來來釋放模製期間所產生之任何底切及/或孔。
在本發明之一方案中,為使模製件保持於適當位置中(即,不使其平移),可移動桿16b可在其近端處具有與基底組件2接合之構件(例如,呈圓柱或尖端之形式)。然而,此等圓柱或尖端無法在基底組件2中產生孔以損及其正確使用所需之功能及機械強度及其支撐能力。
在本發明之一變體中,可藉由一接頭(例如各自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一球接頭)來樞轉或鉸接或約束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成形近端26。依此方式,可根據模製需要或根據所要構造來變動此等成形近端26之傾斜以達成基底組件2。
在圖中,此銷、約束或球構件可由圖11及圖12中所展示之元件符號29例示。
在本發明之一替代實施例中,為釋放由模具10模製之基底組件2,可提供定位於可進一步移動桿之近端處之可伸縮構件,諸如(例 如)一舌部及/或一可伸縮銷。
例如,此可伸縮構件可處於提取位置中以形成基底組件2(尤其參考其下表面2b)中之底切及/或孔。
在製造此組件之材料凝固之後,可移動桿及/或可進一步移動桿升高且可伸縮構件縮回至各自端內以因此釋放透過其等所製造之底切及/或孔;當然,將存在適合密封構件以防止組成基底組件2之材料穿透至允許此等可伸縮構件外移及/或內移之槽中。
若存在此可伸縮構件,則各自可移動桿可沿一非傾斜垂直方向移動以仍允許基底組件2在其模製階段結束之後自模具釋放。
替代地,可伸縮構件可仍安裝於可移動桿上,至少一可移動桿沿相對於垂直傾斜之一方向上升高。
在所有情況中,為印刷基底組件2,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成形近端26構成模具10之下部分12之下壁30a。
隨後,可移動桿16b及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升高由模具10模製之基底組件2以亦歸因於移動至少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例如尤其是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或其成形近端26而釋放基底組件2之任何底切及/或孔。
應注意,可移動桿16b及可進一步移動桿16c直接對基底組件2施加作用以自模具10判定模製及移除。
可看出,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之解決方案減少模製步驟期間之勞動時間,因為一操作者無需手動嵌入底切之嵌件且同時減少圍繞印刷件之溢邊。事實上,除移動可移動桿16b、16c及釋放模製基底組件2及對應底切之外,提取板16a(若存在)亦封閉工作以在模製期間下壓桿之成形近端26壓縮且接著較佳「密封」模穴30之下壁30a。
由模具10實施之根據本發明之模製程序提供執行以下步驟:- 可將一脫模劑施加於模具10上,例如尤其施加於模穴30之下壁30a及上壁30b上(此步驟可視情況提供定位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成形近端26以判定模穴30之下壁30a且隨之形成可能具有底切及/或孔之基底組件2);- 由嵌入單元18將諸如(例如)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之材料引入至模具10之模穴30中;- 升高可移動桿16b及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以允許提取模製基底組件2且由於提取模製件而釋放任何底切及/或孔。
特定言之,藉由沿一垂直方向向上移動可移動桿16b以自下部分12提升及/或卸離模製基底組件2及/或向上移動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來發生移動基底組件2之步驟,可移動桿16b及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各具有界定基底組件2之下表面2b中之任何底切及/或孔的一成形近端26。
根據此方法,自任何底切及/或孔釋放基底組件2之步驟發生:沿朝向模具之內部傾斜之一方向向上移動至少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藉由一接頭或銷或約束件或球構件29來旋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成形近端26;及/或縮回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內之成形近端26之一舌部27及/或一銷28。
模具10(或複數個模具10,取決於預期生產率及/或待同時生產之項目之多樣性)可安裝於不同類型之設備(諸如軌條、在線、圓盤傳送帶或轉台等等)中。
基底組件2可經歷以下進一步步驟之至少一者:- 切割形成澆道或溢邊之材料;及/或- 修整件,即,消除沿模具之閉合周邊之溢邊;及/或- 清潔件,尤其清除保留於件之表面上之脫模劑及/或灰塵;及/或- 儲存/儲備完成基底組件2。
在獲得一完成基底組件2之後,可進行以下進一步處理。
可將基底組件2施加至一發泡模具(例如一公模)以製造填料組件3且可施加覆蓋層4。
除用於製造基底組件2之上述步驟之外,生產一鞍座1之程序步驟如下:- 定位具有形如一鞍座之上部分之一模穴之一模具;- 將覆蓋層4定位於鞍座之模穴上方(自動或操作者手動);- 可啟動真空程序以使覆蓋層4黏附至模穴壁;- 將基底組件2(下表面2b)錨固至模具(且上表面2a面向鞍座之模穴);- 嵌入及可硬化及/或加厚用於製造覆蓋層4與基底組件2之間的填料組件3之材料;- 提取印刷鞍座。
如所見,填料組件3可直接製造(例如印刷)於基底組件2上或(例如)藉由膠合來固定至基底組件2。依此方式,填料組件被牢固約束,即,除非其被損壞,否則無法相對於基底組件2移除。
替代地,鞍座1可具有使填料組件3受約束於基底組件2之可移除構件,該可移除約束構件可包括螺釘、卡扣接合構件、接枝構件、 卡口錨固構件或類似構件。歸因於此配置,可易於快速組裝及拆卸基底組件2及填料組件3。
若支撐元件係一鞍座1,則此亦可視需要包括用於一配件(諸如一手柄或保護組件、一燈、一袋、一瓶架或可用於一使用者之其他元件)之接合構件。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鞍座1亦可配備有(例如)由可移除約束構件支撐之一或多個快速附接結構或ICS。
鞍座1可進一步包括自填料組件3之下表面3b延伸朝向鞍座1之前部F或後部R之至少一舌部。此舌部可與(例如)形成於基底組件2之上表面2a中之一適合座部接合。
當然,可不受限制地顛倒舌部及適當座部之位置。
依此方式,可實現基底組件2與填料組件3之間的一相對滑動。舌部及各自座部可視需要形成於基底組件2及填料組件3之錐形前部分2F處。
一縱向貫穿溝槽(圖中未展示)亦可形成於基底組件2中及其一中間部分處。
若鞍座1配備有將填料組件3約束於基底組件2之可移除構件,則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製造上文所指示之一支撐元件之一套組,其包括至少一基底組件2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填料組件3。此等填料組件可具有彼此不同之形狀或尺寸,其中各填料組件配備有受約束於基底組件2之可移除構件。
在此情況中,填料組件3可橫向突出及/或相對於基底組件2突出於後部及/或前部上,因此,填料組件3之下表面3b可有利大於基底組 件2之上表面2a。在此方案中,接合構件可有利形成於填料組件3之一中心或中間區域處以可移除地錨固基底組件2及填料組件3,儘管填料組件3具有大於基底組件2之一寬度或相對於基底組件2突出。
填料組件3之下表面3b可視需要大於基底組件2之上表面2a,且因此在填料組件3之側及/或後部及/或前部上之區段處延伸超過基底組件2之上表面2a。
接著,基底組件2可經構形使得其可視大小需要至少部分及較佳地完全收容或定位於填料組件3中所限定之一凹槽或中空部分中。
基底組件2及填料組件3可完全由聚胺基甲酸酯製成,且覆蓋層4亦可由聚胺基甲酸酯製成。
根據其中(例如)填料組件3及基底組件2可彼此釋放之本發明之另一方案,鞍座1可在填料組件3之下表面3b處提供一剛性基底。此剛性基底經調適以與鞍座本身之基底組件2接觸或鄰接。
此剛性基底可由相同於基底組件2之材料製成及/或依相同於基底組件2之方式製造且可整合或剛性約束至填料組件3。
應瞭解,人體之一支撐元件(特定言之,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案之一鞍座)具有基底組件2、填料組件3及可能覆蓋層4,全部完全由聚胺基甲酸酯製成。
此外,基底組件亦使用聚胺基甲酸酯允許降低製造成本,因為可直接以接近鞍座之其他組件之模具或生產單元之一模具模製聚胺基甲酸酯。
因此,未必需要其中儲存殼層之倉庫,因為其與鞍座之其他組件聯機生產以明顯降低生產成本。
因此,亦減少鞍座設計之成本及時間。
此外,製造聚胺基甲酸酯填料組件之一或多個殼層之事實確保基底組件與填料組件之間的一較佳黏附或聯合。
依此方式,填料組件及至少一殼層或基底組件構成由一單一材料(即,聚胺基甲酸酯)製成之一單體。
此外,定位於覆蓋層4與填料組件3之間或填料組件3與基底組件2之間的任何(例如凝膠)嵌件較佳由聚胺基甲酸酯材料製成以確保各種組件之間的優良黏附及化學親和性。
如上所述,填料組件3構成令使用者舒適之部分,而基底組件2構成支撐使用者重量之部分。因此,儘管由相同材料(即,聚胺基甲酸酯)製成,但填料組件3具有比基底組件2柔軟之一堅實度,而基底組件2呈現一更剛性堅實度以(例如)能夠不相對於填料組件3變形地支撐一使用者之重量。
明顯地,亦歸因於殼層與填料之間存在可移除約束構件,根據本發明之一鞍座可根據使用者之需要或品味來調適或客製化。
如可自以上描述推斷,與傳統使用之鋼模相比,根據本發明之模具允許減少製造時間及成本。此外,可歸因於可易於根據市場及使用者之需要調適之根據本發明之模具而使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此外,使用傳統方法所獲得之殼層通常必須被儲存以供其後續程式化使用且在使用之前處理表面以與填料之膠合或發泡相容。設計、成本、製造時間、儲存等等全部係已知技術之缺點。
此外,因為塑膠之性能不隨時間恆定,所以傳統殼層之長期儲存會引起變形及材料報廢,且除任何變形阻止傳統殼層完全適應模具 以引起鞍座製程之進一步浪費及濫用之事實之外,被棄用之一主要原因係傳統殼層接著必須結合至相關填料。
由於上述原因,甚至傳統殼層之效能不總是隨時間恆定。
因此可見,本發明允許克服已知技術之缺點以實現高效能、更生態及更適應領域或使用者之特定需要生產基底組件。
此外,藉由改良原料(例如聚胺基甲酸酯)之使用,縮短各種處理步驟之過渡時間且可消除基底組件2之儲存倉庫及內部移動。
因此,可降低勞力成本及產品過時風險。
此外,可使製造基底組件2及填料組件3(及/或覆蓋層4)之材料總體相容,就鞍座1而言,可顯著減少浪費、CO2排放(亦鑑於聯合國2050減排計劃)、降低消耗及因此從生產水平及報廢時之產品處置兩方面減少環境影響。
可在由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保護範疇內修改及變動本發明。
12‧‧‧下部分
14‧‧‧上部分
16a‧‧‧提取板
16b‧‧‧可移動桿
16c‧‧‧可進一步移動桿
16d‧‧‧滑動導件
18‧‧‧嵌入單元
20a‧‧‧支撐基底
20b‧‧‧支撐壁
20c‧‧‧約束銷

Claims (19)

  1. 一種用於製造人體之一支撐元件之一基底組件(2)之模具(10),該支撐元件例如為車輛之一鞍座,其中該模具包括使用期間之一下部分(12),該下部分(12)包括經調適以模製該基底組件(2)之一模穴(30),其中該模具(10)包括一提取系統(16),該提取系統(16)包括在使用期間經調適以釋放及/或提升模製基底組件(2)及/或使該模製基底組件(2)自該模具(10)及/或該下部分(12)退出之可移動桿(16b)及在使用期間經調適以產生該基底組件(2)及/或其一下表面(2b)中之一底切及/或孔之可進一步移動桿(16c),該模具(10)之特徵在於:該等可移動桿(16b)可沿實質上垂直於該模具(10)所在之一平面之一垂直方向移動且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包括放置於模穴(30)之一錐形及使用期間前區中之一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該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經調適以與該基底組件(2)之一前部分(2F)對應,其中該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在朝向該模具(10)之內部傾斜之一方向向上移動及相對於該等可移動桿(16b)沿其延伸之該垂直方向朝向該模具(10)之內部傾斜及/或朝向該等可移動桿(16b)之至少一者傾斜,且其中,該第一可進一步可移動桿(16c')包括一第一成形近端(26'),該第一成形近端(26')實質上呈楔形以依一方式在使用期間製造該基底組件(2)之該下表面(2b)之該前部分(2F)處之一第二座部(24c),該第一成形近端(26')包括至少一舌部(27)自其脫離以在使用期間與該第二座部(24c)對應之一中心體,其中該舌部(27)延伸朝向與在使用期間與該基底組件(2)之擴大後部分(2R)對應之端對置之該模具(10)之一端,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包括放置於該模穴(30)之一擴大及使用期 間後區中之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該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經調適以與該基底組件(2)之一後部分(2R)對應,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包括一第二成形近端(26"),該第二成形近端(26")實質上呈銷形(28)以依一方式在使用期間製造該基底組件(2)之該下表面(2b)之後部分(2R)處之至少一第一座部(24b),該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在朝向該第一可進一步可移動桿(16c')之一傾斜方向向上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模具(10),其包括使用期間之一上部分(14),其中該上部分(14)可相對於該固定之下部分(12)移動,及/或其中該上部分(14)可自該下部分(12)移走以因此打開模具(10)及/或依一可逆方式更靠近下部分(12)以因此閉合模具(10)。
  3. 如請求項1或2之模具(10),其中在使用期間由一提取板(16a)移動該等可移動桿(16b)及/或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其中該等可移動桿(16b)及/或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可逆地自該下部分(12)向上移走或向下移動以更靠近該下部分(12)及/或包括具有實質上圓柱形區段及/或實質上剛性及/或不可在移動期間變形之一單體之桿。
  4. 如請求項1或2之模具(10),其中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各具有一成形近端(26),其中該等成形近端(26)在使用期間指向該模穴(30)且在使用期間經調適以獲得該基底組件(2)及/或其下表面(2b)中之一底切及/或孔。
  5. 如請求項1之模具(10),其中該銷(28)自該至少一第二成形近端(26")之一中心體開始延伸朝向與該至少一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定位於其中之端對置之該模具(10)之一端。
  6. 如請求項1之模具(10),其中該等成形近端(26、26'、26")允許判定該基底組件(2)及/或其下表面(2b)中之該等底切及/或孔及/或該第二座部(24c)及該第一座部(24b),例如適合於判定與一鞍座(1)之一叉(5)之連接。
  7. 如請求項1之模具(10),其中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該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該至少一第二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至少一者在使用期間沿相對於該等可移動桿(16b)沿其延伸之該垂直方向朝向該模具(10)之內部傾斜及/或相對於該模具(10)所在之該平面傾斜之一方向向上移動。
  8. 如請求項4之模具(10),其中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該等成形近端(26)藉由一接頭或銷構件或約束構件或球構件(29)來依能夠變動該等成形近端(26)之傾斜之一方式樞轉或鉸接或約束至該等各自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其中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該等成形近端(26)包括可伸縮構件,諸如一可伸縮舌部(27)及/或銷(28),該等可伸縮構件在使用期間經調適以使該舌部(27)及/或該銷(28)縮回至該等各自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內以在使用期間釋放模製於該基底組件(2)中之該等底切及/或孔。
  9. 如請求項4之模具(10),其中該下部分(12)在使用期間具有一上表面(12a)及一下表面(12b),該下表面(12b)實質上平行於該模具(10)所在之該平面,其中與該下表面(12b)對置且實質上平行於該下表面(12b)之該上表面(12a)朝向該模具(10)之內部定向且具有判定該模穴(30)之一下壁(30a)之一浮雕區,該浮雕區在使用期間經調適以模製該基底組件(2)之一下表面(2b)。
  10. 如請求項9之模具(10),其中該模穴(30)之該下壁(30a)在特定區域中受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該等成形近端(26)影響。
  11. 如請求項2之模具(10),其中該上部分(14)在使用期間具有一外表面(14a)及一內表面(14b),該外表面(14a)實質上平行於該模具(10)所在之該平面,其中與該外表面(14a)對置且實質上平行於該外表面(14a)之該內表面(14b)朝向該模具(10)之內部定向且具有判定該模穴(30)之一上壁(30b)之一凹陷區,該凹陷區在使用期間經調適以模製該基底組件(2)之一上表面(2a),及/或其中該上部分(14)具有銷構件(14c),該等銷構件(14c)經調適以依一可逆及/或可滑動方式與該模具(10)之該下部分(12)接合。
  12. 如請求項1或2之模具(10),其包括用於該基底組件(2)之一材料之一嵌入單元(18),其中該嵌入單元(18)包括能夠使該模穴(30)與已知類型之一嵌入系統流體連通之一孔(18a),及/或其中該下部分(12)包括放置於該孔(18a)處之一導引通道(18b),該導引通道(18b)能夠在使用期間輸送來自該嵌入系統且在使用期間構成該基底組件(2)之流態或液態材料。
  13. 如請求項1或2之模具(10),其包括由一支撐基底(20a)及由支撐壁(20b)構成之一支撐平台(20),其中該支撐平台(20)放置於該下部分(12)下方及/或其中該支撐平台(20)至少部分收容該提取系統(16)。
  14. 一種用於例如自行車或機車之車輛鞍座,該鞍座(1)包括:一基底組件(2),其經設定以受約束於一車輛,例如一自行車或一機車,之一框架;一填料組件(3),其配置於該基底組件(2)上;及一覆蓋元件或覆蓋層(4),其中藉由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模具來獲得該基底組件(2),其中該基底組件(2)包括一上表面(2a)及一下表面(2b)且該填料組件(3)包括一上表面(3a)及意欲與該基底組件(2)之該上表面(2a)接觸及/或受該基底組件(2)之該上表面(2a)約束之一下表面(3b)。
  15. 如請求項14之鞍座,其中該基底組件(2)由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製成,及/或其中自聚異氰酸酯,諸如甲苯二異氰酸酯、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或其經改質異氰酸酯變體,與基於含聚醚及/或聚醚之交聯劑、觸媒及可能一預定百分比之礦物及/或天然填充劑之多元醇組合物之間的反應獲得該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其中除該基底組件(2)之外,該填料組件(3)及/或該覆蓋元件或覆蓋層(4)亦由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胺基甲酸酯材料製成。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鞍座,其中該支撐元件係用於車輛之一鞍座(1),且其中該基底組件(2)經設定以受約束於一車輛之一框架,其中該基底組 件(2)包括用於該基底組件(2)與該框架之間的連接之一「叉」組件或叉(5),該「叉」組件或叉(5)通常包括由一對圓條或叉指(5a)形成之一U形組件,該對圓條或叉指(5a)各具有使用期間之一後端(5b)及使用期間之一前端(5c),其中該等端(5b)及(5c)受約束於該基底組件(2),例如分別接合於第一及第二座部(24b,24c)中,其中該等前端(5c)視情況藉由一U形連接部分來結合為搭橋或其中該基底組件(2)包括用於該基底組件(2)與一框架,例如一車輛之框架之間的該連接,且其中該基底組件(2)經設定以受約束於一車輛,諸如一自行車,之一框架,其中該基底組件(2)包括用於該基底組件(2)與該框架之間的該連接之能夠直接連接至例如一座柱管之缺少連接叉之一剛性殼層或具有整合座柱管或一環形叉之一殼層。
  17. 如請求項16之鞍座,其中該基底組件(2)在該下表面(2b)及其之一錐形前部分(2F)處具有該第二座部(24c),該第二座部(24c)經成形以接納及約束該叉(5)之該等叉指之該等前端(5c)及/或具有經調適以接納及約束該叉(5)之該U形連接前端(5c)之一形狀,及/或其中該基底組件(2)在該下表面(2b)及其之一擴大後部分(2R)處具有經成形以接納及約束該叉(5)之該等叉指之該等後端(5b)之至少一或兩個第一座部(24b)。
  18. 如請求項14或15之鞍座,其中該支撐元件包括用於可移除約束該填料組件(3)與該基底組件(2)之構件,其中該等可移除約束構件包括螺釘、卡扣接合構件或連接構件。
  19. 一種用於製造人體之一支撐元件之一基底組件(2)之方法,該支撐元 件例如為車輛之一鞍座,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模具(10),該模具(10)包括一下部分(12)及一模穴(30);將一脫模劑施加於該模具(10)之該模穴(30)之表面上;將經調適以製造該基底組件(2)之材料注射、噴射或嵌入於該模具(10)之該模穴(30)內;使該材料凝固;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動一或多個可移動桿(16b)以自該模具(10)之該下部分(12)提升及/或卸離該模製基底組件(2);向上移動一或多個可進一步移動桿(16c),該一或多個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各具有一成形近端(26),此等成形近端(26)判定或界定該模穴(30)之一下壁(30a)之至少部分及該基底組件(2)之該下表面(2b)中之可能底切及/或孔,其中為自該等可能底切及/或孔釋放該基底組件(2),發生以下步驟之至少一者:沿朝向該模具之內部及/或朝向該等可移動桿(16b)之至少一者傾斜之一方向向上移動至少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一第一可進一步移動桿(16c'),及/或藉由一接頭或銷構件或約束構件或球構件(29)來旋轉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該成形近端(26),及/或將該等成形近端(26)之一舌部(27)及/或一銷(28)縮回至該等可進一步移動桿(16c)之內部。
TW108118879A 2018-05-31 2019-05-31 支撐元件,例如車輛之鞍座,之模具及利用此模具所獲得之支撐元件 TWI814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8000005920 2018-05-31
IT201800005920A IT201800005920A1 (it) 2018-05-31 2018-05-31 Stampo per un elemento di supporto, ad esempio una sella per veicoli, ed elemento di supporto ottenibile con tale stampo.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308A TW202003308A (zh) 2020-01-16
TWI814833B true TWI814833B (zh) 2023-09-11

Family

ID=6349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879A TWI814833B (zh) 2018-05-31 2019-05-31 支撐元件,例如車輛之鞍座,之模具及利用此模具所獲得之支撐元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3802052A1 (zh)
JP (1) JP7317951B2 (zh)
CN (1) CN112739519A (zh)
BR (1) BR112020024453A2 (zh)
IT (1) IT201800005920A1 (zh)
TW (1) TWI814833B (zh)
WO (1) WO20192295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245A (zh) * 2020-02-13 2020-06-05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加速脱模机构
FR3113380B1 (fr) * 2020-08-12 2022-12-30 Conseil & Techniqu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pièce mécanique, la pièce obtenue et un triangle de suspension.
EP4368483A1 (fr) * 2022-11-10 2024-05-15 Safeilm Dispositif pour la prise d empreinte pour la fabrication sur-mesure d'un siège pour véhicule de type vélo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FR3141919A1 (fr) * 2022-11-10 2024-05-17 Safeilm Dispositif pour la prise d’empreinte pour la fabrication sur-mesure d’un siège pour véhicule de type vélo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CN117382113B (zh) * 2023-12-12 2024-02-06 天津嘉思特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翅膀的鞍座皮套成型模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7937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具有一列滑动连接件的排出装置
CN107531299A (zh) * 2015-05-29 2018-01-02 塞莱皇家股份公司 车辆用车座
CN107848226A (zh) * 2015-07-16 2018-03-27 Mpr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零部件以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84Y2 (zh) * 1985-02-13 1990-01-11
GB8825520D0 (en) * 1988-11-01 1988-12-07 Powell H D Saddles
JP2000271977A (ja) * 1999-03-29 2000-10-03 Sekisui Chem Co Ltd 射出成形用金型
US7261853B2 (en) * 2004-07-16 2007-08-28 Eagle Mold Company Decelerated ejector p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4458473B2 (ja) * 2004-09-28 2010-04-2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部品の成形方法及び車輌用灯具部品の成形装置
DE602005018122D1 (de) 2005-12-06 2010-01-14 Selle Royal Spa Ultraleichte sattelstruktur, insbesondere für pedalgetriebene 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ihres stützrahmens
KR100842932B1 (ko) * 2006-05-24 2008-07-02 (주)제이이엠티 차량 등받이 제조용의 사출금형
TW200932600A (en) * 2008-01-30 2009-08-01 Int Bicycle Products Corp Saddle assembly and venting device thereof
CN101612779B (zh) * 2009-07-20 2012-08-22 宁波双林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斜顶抽芯的辅助顶出装置
JP5663224B2 (ja) 2010-07-14 2015-02-04 紀伊産業株式会社 成形金型
CN202088350U (zh) * 2011-04-14 2011-12-28 福州蓝卡潞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的延迟顶出机构
CN203665876U (zh) * 2013-12-20 2014-06-25 迅兴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斜顶顶针机构
JP6757714B2 (ja) * 2014-10-20 2020-09-23 セラ ロイヤル エッセ.ピ.ア. モジュール式の人体用支持部材
FR3048196B1 (fr) * 2016-02-26 2018-04-06 Faurecia Interieur Industrie Dispositif de separation pour moule comprenant une chaine de maillons articules entre eux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1299A (zh) * 2015-05-29 2018-01-02 塞莱皇家股份公司 车辆用车座
CN107848226A (zh) * 2015-07-16 2018-03-27 Mpr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零部件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27937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具有一列滑动连接件的排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2052A1 (en) 2021-04-14
IT201800005920A1 (it) 2019-12-01
TW202003308A (zh) 2020-01-16
EP4011595A1 (en) 2022-06-15
JP7317951B2 (ja) 2023-07-31
WO2019229596A1 (en) 2019-12-05
JP2021529693A (ja) 2021-11-04
BR112020024453A2 (pt) 2021-05-04
CN112739519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4833B (zh) 支撐元件,例如車輛之鞍座,之模具及利用此模具所獲得之支撐元件
CN100586344C (zh) 由弹性结构树脂成型品构成的缓冲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
US11904512B2 (en) Dual firmness head restraint
US20060263551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integral elastic supports and support obtainable by said process
JP2876284B2 (ja) パッドの部分成形用金型
EP0857812A2 (en) Comfort grip handle and process
CA1151365A (en) Shoe molding process
GB2048161A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padding for cushions and the like
EP2170688B1 (en) Elastic human body suppor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032967B2 (en) Structural foam and urethane composite for use in a motorcycle se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685862B1 (en) Method of making a vehicle seat
KR101167703B1 (ko) 발포수지재 스티어링 휠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101316061B1 (ko) 양말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품
KR20170084437A (ko) 재봉라인이 형성된 차량용 내장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40026439A (ko) 차량의 안장과 같은 인체용 지지 요소를 만들기 위한 방법, 그렇게 얻어진 지지 요소 및 관련 몰딩 유닛
JP7212408B1 (ja) 発泡物と強化芯の結合方法
CN110650831A (zh) 用于生产用于任何一种道路车辆的座椅的座部的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WO2024023717A1 (en) Pla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upport element for the human body, such as a vehicle saddle
KR101272476B1 (ko) 요철 형상을 갖춘 장식커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0716954A (ja) インレイドタイプの靴底を製造する方法
JPS6044309A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レイント
JPH02310014A (ja) シートバック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WO1992006834A1 (en) Air ejection system
JPH02145311A (ja) 表皮材一体発泡体の発泡成形型及び発泡成形方法
JPS5897573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サド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