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8651B - 墊子 - Google Patents

墊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8651B
TWI808651B TW111105581A TW111105581A TWI808651B TW I808651 B TWI808651 B TW I808651B TW 111105581 A TW111105581 A TW 111105581A TW 111105581 A TW111105581 A TW 111105581A TW I808651 B TWI808651 B TW I8086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crum
ilium
support
pair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3622A (zh
Inventor
虎谷生央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虎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虎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虎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3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8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865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 A47C27/146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on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mattress or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8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of different resili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6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7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the head or torso, e.g. special back-re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0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G13/123Lower body, e.g. pelvis, hip, buttoc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促進仰臥時的呼吸之墊子(1)。墊子(1)具備:一對髂骨支承部(11),其藉由分別配置於骨盆(PV)中與一對髂骨(LM)的髂骨稜(LMa)的至少寬度方向外側的部分(LMb)對應之部位的下方,從下方個別地支承對與一對髂骨(LM)對應的部位;及骶骨對應部(12),其配置於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間,位於骨盆(PV)中之一對髂骨(LM)之間的骶骨(S)的下方。一對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對應部(12)構成為來自於骶骨對應部(12)之體壓較來自於一對髂骨支承部(11)的體壓低。

Description

墊子
本發明係關於墊子,特別是關於可促進仰臥時的呼吸之墊子。
在墊子中,存在有當人橫躺時,用來支承其身體者。這種墊子,被要求橫躺於其上的人可以感到優良的睡眠舒適度。
墊子之睡眠舒適度,取決於該墊子的反作用力與橫躺於其上的人的體壓之間的平衡。體壓係指橫躺於墊子上的人施加到該墊子的壓力,其分佈會因身體的姿勢而有所不同。例如,在仰臥體位的體壓是在臀部最高。在墊子支承仰臥者全身的情況,若該墊子的反作用力一樣高的話,則體壓集中於臀部與背部,因此,臀部與背部容易鬱血。其結果,為了消除鬱血的翻身變多,因此,變得容易淺眠。相反地,若墊子的反作用力一樣低的話,則臀部會最深地下沉於該墊子。其結果,仰臥時的背骨從直立時的S字形狀大幅地變形,因此成為腰痛、脊柱後彎(駝背)的原因。
作為可獲得睡眠舒適度的匠心,根據部位, 在仰臥者的背骨的回方向上使反作用力或表面形狀改變的墊子為眾所皆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至3)。在該等墊子,與臀部和背部接觸的區域設定為較其他區域柔軟或低。藉此,集中於臀部與背部的體壓分散至其他部位,其結果,在墊子全體,體壓接近相同,因此,可使仰臥時的背骨接近與直立時相同的S字形狀。
睡眠舒適度的優良度,除了翻身次數、背骨的形狀以外,亦與呼吸的深度相關。睡眠中的呼吸愈深,則睡眠舒適度愈佳。但,即使在前述這樣的墊子全體使體壓接近相同,也有在仰臥時呼吸變淺的情況,在促進呼吸上,仍有改善的空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06-0587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11938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16-506797號公報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事情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可促進仰臥時的呼吸之墊子。
本發明的墊子,係支承與仰臥者的至少骨盆對應的部位之墊子,其特徵為具備:一對髂骨支承部,其藉由各自配置於與前述骨盆中一對髂骨的髂骨稜的至少寬 度方向外側的部位相對應之部位的下方,從下方個別地支承與前述一對髂骨對應的部位;及骶骨對應部,其配置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之間,位於與前述骨盆中前述一對髂骨之間的骶骨對應的部位之下方,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及前述骶骨對應部構成為來自於前述骶骨對應部之體壓較來自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的體壓低。
1:墊子
2:基礎部
2a:上表面
3:背部支承部
3a:腳側緣
4:骨盆支承部
5:腳部支承部
6:頭部配置區域
7:髖關節配置區域
7a:空間部
11:髂骨支承部
11a:載置面
11b、11a2:內側上緣
11c:腳側緣
12:骶骨對應部
12a:骶骨支承部
12a1:載置面
12a2:腳側緣
12b:骶骨不支承部
13:間隙
16:空間部
50:仰臥的人
51:頭部
52:背部
CC:尾骨
DP:橫膈膜
FM:大腿骨
H1、H2:高度
HB:髖骨
J1:骶髂關節
J2:髖關節
L3~L5:腰椎
LM:髂骨
LMa:髂骨稜
LMb:寬度方向外側之部分
P:枕頭
PB:恥骨
PBa:恥骨結合
PV:骨盆
RC:胸腔
S:骶骨(薦骨)
S1:頭側的部分
S2:腳側的部分
Sa:岬
SN:坐骨
X:長度方向
X1:頭側
X2:腳側
Y:寬度方向
Y1:右側
Y2:左側
Z:上下方向
Z1:上方
Z2:下方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墊子的全體結構之立體圖。
[圖2]係圖1的墊子之平面圖。
[圖3]係圖1的箭號A圖。
[圖4]係顯示人仰臥於圖1的墊子的狀態之說明圖。
[圖5]係示意地顯示圖1的墊子與仰臥者的骨骼之相對的位置關係的墊子及人的背面圖。
[圖6]係用來說明骶骨的點頭運動之骨盆的立體說明圖。
[圖7]係示意地顯示人仰臥於圖1的墊子時之一對髂骨的內旋及骶骨的點頭運動的剖面說明圖。
[圖8]係顯示與人仰臥於圖1的墊子時的骶骨對應的部位支承於骶骨支承部狀態之剖面說明圖。
[圖9]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的變形例,其具有骶骨支承部的載置面隨著朝向腳側而變低的形態,顯示與骶骨及腰 椎對應的部位支承於骶骨支承部的載置面之狀態的剖面說明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的其他變形例,顯示骶骨對應部以骶骨不支承部構成的墊子之立體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的其他變形例,省略背部支承部的結構的墊子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理想一實施形態。
(墊子1的概略說明)
圖1至3所示的墊子1,藉由例如薄型長方體形狀之胺甲酸乙酯等具有彈性的材料一體形成。墊子1與支承該墊子1的框架或台座(未圖示)一同構成床。墊子1的尺寸為例如能以其上表面全體,支承仰臥在其上面之仰臥的人50(參照圖4至5)的全身之尺寸。墊子1的尺寸,例如配合標準的成人體型(例如,身高170cm、體重70kg左右的日本成人男性等)進行設定。再者,在本發明,墊子1具有可織成與仰臥的人50之至少骨盆PV(參照圖4至5)對應的部位之尺寸即可。
再者,在本說明書及圖式,為了表示方向,定義仰臥的人50的身體延伸的方向亦即長度方向X(頭側X1、腳側X2)、仰臥的人50的寬度方向Y(右側Y1、左側 Y2)、及墊子1的上下方向Z(上方Z1、下方Z2)。
墊子1具有可抵接於仰臥的人50之背部52、骨盆PV及腳部的部分朝上方Z1突出之形狀。具體而言,墊子1具備:平坦的長方體形狀之基礎部2;及從該基礎部2的上表面2a朝上方Z1突出之3個地方的部分,亦即,背部支承部3、骨盆支承部4及腳部支承部5。背部支承部3支承仰臥的人50之背部52(參照圖4至5)。骨盆支承部4位於較背部支承部3更靠近腳側X2,支承與骨盆PV(參照圖4至5)對應的部位。腳部支承部5位於較骨盆支承部4更靠近腳側X2,支承與腳的大腿骨FM(參照圖4至5)附近的部分對應的部位。
在墊子1中之較背部支承部3更靠近頭側X1,形成配置有頭部51(參照圖4)之頭部配置區域6。在頭部配置區域6,基礎部2的上表面2a露出,配置有支承頭部51的枕頭P。
在墊子1之骨盆支承部4與腳部支承部5之間,形成有髖關節配置區域7,其具有供髖關節J2(參照圖4至5)配置的空間部7a。髖關節J2藉由當人50仰臥時被收容於空間部7a,不會被墊子1壓迫,因此,不會成為後述的一對髖骨HB之寬度方向Y的移動的阻礙。
當仰臥時,骨盆支承部4(具體而言,後述的髂骨支承部11)及腳部支承部5被人50的體重壓潰,但,由於空間部7a在仰臥時不會被壓潰,故,髖關節J2成為不支承狀態。因此,空間部7a的深度設定為不會被人50的體重 壓潰的程度。再者,亦可取代形成空間部7a,而是採用使髖關節配置區域7具有與骨盆支承部4及腳部支承部5相同的高度,並且以硬度低的材料形成,亦可迴避髖關節J2的壓迫。
(骨盆PV的說明)
在此,針對藉由骨盆支承部4支承的骨盆PV,詳細地進行說明。如圖4至6所示,骨盆PV係由在寬度方向Y分離的一對髖骨HB、位於該一對髖骨HB之間的骶骨S、及連接於骶骨S的腳側X2的端部之尾骨CC構成。
髖骨HB由構成其頭側X1的部分之髂骨LM、從髂骨LM的腳側X2的端部朝身體的前方(圖4的上方Z1)且身體中心側延伸的拱狀之恥骨PB、及從髂骨LM的腳側X2朝該腳側X2彎曲而連接於恥骨PB的身體中心側的端部的拱狀之坐骨SN構成。一對髂骨LM各自與骶骨S藉由骶髂關節J1連接。
如圖4至6所示,髂骨LM為彎曲的板狀之扁骨。髂骨LM在其頭側X1的端部,具有朝身體的寬度方向Y外側且前方(圖4的上方Z1)彎曲之圓弧狀的稜線部分亦即髂骨稜LMa。換言之,髂骨稜LMa為髂骨LM之接近仰臥的人50的頭部51之側(頭側X1)的緣部。
(骨盆支承部4的詳細說明)
為了支承與如上述般所構成的骨盆PV對應的部位, 本實施形態的骨盆支承部4以下述的方式構成。
骨盆支承部4,如圖1至5所示,具備:在寬度方向Y上互相分離的一對髂骨支承部11;及配置於該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間的骶骨支承部12a。在本實施形態,骶骨支承部12a與其兩側的髂骨支承部11之間,隔著間隙13(參照圖1至2)而分離,因此,可迴避來自於髂骨支承部11的體壓影響骶骨S,不會阻礙後述的骶骨S之點頭運動。
一對髂骨支承部11,在骨盆PV中的一對髂骨LM各自的髂骨稜LMa的下方Z2,分別配置於可抵接與該髂骨稜LMa的至少寬度方向Y外側之部分LMb(參照圖7)的部位抵接之位置。再者,髂骨稜LMa的寬度方向Y外側之部分LMb,如圖7所示,係指髂骨稜LMa中,朝向下方Z2且寬度方向Y外側之範圍。藉此,一對髂骨支承部11係如圖7所示,可從下方Z2個別地支承與一對髂骨LM對應的部位。各髂骨支承部11具有:載置髂骨LM的載置面11a;接近載置面11a中之墊子1的寬度方向Y中心之側的緣亦即內側上緣11b;及載置面11a的腳側X2的緣亦即腳側緣11c。
載置面11a的形狀,在俯視視角呈具有矩形形狀的平面,以與背部支承部3的上表面相同高度相連續。再者,載置面11a亦可較背部支承部3的上表面高。
載置面11a的尺寸,設定為例如可抵接於與日本成人男性的髂骨稜LMa之至少寬度方向Y外側的部分對應之部位,具體而言為與髂骨稜LMa的寬度方向外側之 部分LMb(參照圖7)對應的部位,但不會抵接於與恥骨PB及坐骨SN對應的部位之範圍。在此情況,如圖2所示,在例如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間隔I設定為約20cm(15至25cm左右)的情況,載置面11a的橫寬II(寬度方向Y的長度)設定為9cm以上、縱寬III(長度方向X的長度)設定為約11.5cm(10至15cm左右)。
骶骨對應部12,其配置於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間,位於與骨盆PV中的一對髂骨LM之間的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下方Z2。骶骨對應部12,如圖1至2及圖8所示,具有:設定成較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H1(參照圖3)低的高度H2,支承與仰臥的人50的骶骨S之頭側X1的部分S1對應的部位之骶骨支承部12a;及設定為較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低的高度,藉由從該骶骨S之腳側X2的部分S2朝下方Z2分離,不支承與該腳側X2的部分S2對應之部位的骶骨不支承部12b。
骶骨支承部12a係從下方Z2支承與骶骨S之該仰臥的人的頭側X1之部分S1對應的部位之部分。骶骨支承部12a具有:載置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載置面12a1;及載置面12a1的腳側X2之緣亦即腳側緣12a2。
載置面12a1的形狀,在俯視視角呈具有矩形形狀且於水平方向呈平坦的平面,形成較髂骨支承部11的載置面11a及背部支承部3的上表面低。載置面12a1的尺寸,設定為例如可抵接於與日本成人男性的骶骨S的至少頭側X1的部分S1對應之部位,但不抵接於與髂骨LM對應 的部位之範圍。在此情況,如圖2所示,設定為例如載置面12a1的橫寬IV(寬度方向Y的長度)為8至10cm左右、縱寬V(長度方向X的長度)為8至12cm左右(較載置面11a的縱寬III小的範圍)。縱寬V理想為設定成6至12cm左右。
骶骨不支承部12b係不支承與骶骨S之腳側X2的部分S2對應的部位。骶骨不支承部12b係位於較骶骨支承部12a的載置面12a1低且較腳側緣12a2更靠近腳側X2之平面。本實施形態的骶骨不支承部12b,以與基礎部2的上表面2a相同高度連續,但若不會抵接於與骶骨S的腳側X2的部分S2對應之部位的話,則亦可較該上表面2a高。再者,本發明之骶骨不支承部12b,在仰臥的人50為標準體型、體重的情況,則預計不會有來自於骶骨不支承部12b之體壓(無壓),但,體重較重的人之情況,亦可為墊子1下沉而來自於骶骨不支承部12b之若干的體壓施加到骶骨對應部位。在該情況,仍為來自於骶骨不支承部12b的體壓較來自於髂骨支承部11的體壓低。
一對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對應部12,構成為從骶骨對應部12施加到與仰臥的人50的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體壓較從一對髂骨支承部11施加到與仰臥的人50的一對髂骨LM對應的部位之體壓低。在本實施形態,藉由改變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支承部12a之相對的高度,將來自於骶骨支承部12a之體壓部分地降低,但,亦可如後述的變形例所示,藉由改變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支承部12a的硬度,使來自於骶骨支承部12a之體壓部分地降低。且,亦 可如後述的變形例(參照圖10)所示,藉由以骶骨對應部12全體不支承骶骨S之骶骨不支承部12b構成,將來自於骶骨對應部12(亦即,骶骨不支承部12b)之體壓作成為0。換言之,在本發明所稱之來自於骶骨對應部12之體壓,亦包含0。
在此,來自於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對應部12之各自的體壓,可例如藉由習知的體壓測定機等進行測定。在體壓測定器,將墊子1上的區域分割成矩陣狀,再將每個方格的負載作為體壓進行測量。藉由使用此體壓測定器,來自於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支承部12a之各自的體壓,例如可作為從髂骨支承部11施加到與髂骨稜LMa對應的部位的區域之體壓的平均值、及從骶骨對應部12施加到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的區域之體壓的平均值加以求出。
在改變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支承部12a之相對的高度的情況,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髂骨支承部11之高度H1設定為較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相對地變高。以基礎部2的上表面2a作為基準,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H1,雖會依據墊子的硬度,不過例如可設定為5mm至4cm左右的範圍,理想為2cm左右的範圍。在此,在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H1未滿5mm的情況,造成支承髂骨稜LMa的寬度方向Y外側之部分LMb之效果消失,另外,若較4cm大的話,則較墊子1的背部支承部3相對大幅地過度突出,產生不舒服等的缺失。因此,在解決這些缺失的觀點上,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H1,如上述般,理想設定為5mm至4cm 左右的範圍。
在本實施形態,背部支承部3及腳部支承部5的高度,設定成與髂骨支承部11呈相同高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將髂骨支承部11設定成較這些背部支承部3及腳部支承部5高。
又,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設定為:能以從骶骨支承部12a施加到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體壓較從髂骨支承部11施加到與髂骨LM對應的部位之體壓低的方式,支承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高度。具體而言,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較一對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H1低且如圖8所示,設定為可抵接於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高度,例如設定為1cm左右。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若為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可抵接於至少骶骨支承部12a的一部分,具體而言為腳側緣12a2之高度即可。
(關於呼氣與骶骨S的點頭運動之關係的說明)
本案發明者,針對仰臥時的呼吸容易變淺進行精心研究的結果,發現當仰臥時,骶骨的點頭運動的阻礙與仰臥時的呼吸相關,故,如以下的說明,針對解決骶骨的點頭運動的阻礙原因進行研究。
睡眠時的呼吸,是無意識地進行自然呼吸,但,如何豐富地進行此自然呼吸一事極為重要。在呼吸中,重要的為呼氣(吐氣),如何大量的吐氣會與吸氣的量息息相關。若可深度地吐氣,即能與吐出的量相對應而吸 入大量的氣。若在睡眠中可取得深度的自然呼吸,則不會引起血氧量降低,且呼氣變得豐富,藉此,迷走神經佔主導地位,因此,亦有助於舒眠。
為了促進呼氣,作成為以使如圖5所示的胸腔RC收縮的方式讓橫膈膜DP朝頭側X1容易移動即可。橫膈膜DP為關閉胸腔RC的下端之肌肉膜。橫膈膜DP呈朝頭側X1突出的圓頂狀,當鬆弛時(呼氣時)呈圓頂狀,當緊張時(吸氣時)中央部一邊朝腳側X2移動一邊成為平坦。橫膈膜DP係與連續於骶骨S的第2腰椎L2附近,具體而言,腰椎L1~L3相連。
藉由進行如圖4至7所示的骶骨S朝人50的前方(與圖4的上方Z1相同方向)傾動之點頭運動,使與骶骨S相連的腰椎L1至L5朝前方移動,伴隨此,與腰椎L1~L3相連之呈圓頂狀的橫膈膜DP變得容易鬆弛。藉此,橫膈膜DP變得容易朝頭側X1移動,可促進呼氣。
但,由於將骶骨S與一對髂骨LM連接之骶髂關節J1被多數的強韌韌帶所覆蓋,故,無法僅使骶骨S單獨移動。因此,本案發明者考量,藉由一對髂骨LM與骶骨S之連動的動作,促進骶骨S的點頭運動。
如圖6所示,在進行骶骨S的點頭運動的情況,相對於一對髖骨HB之各別的髂骨LM,在髂骨LM的頭側X1之端部亦即髂骨稜LMa中的寬度方向Y外側之部分LMb向身體的前方(與圖4的上方Z1相同方向)施加力。藉此,一對髂骨LM向朝內側(身體的中心側)關閉的方向移 動。此時,在骶髂關節J1產生間隙或裕度,使得骶骨S變得容易動作。藉此,骶骨S的頭側X1之端部亦即岬Sa朝前方(與圖4的上方Z1相同方向)移動,骶骨S的腳側X2的部分朝後方(與圖4的下方Z2相同方向)移動,使得骶骨S全體可圓滑地朝前方(方向Z1)進行點頭運動。若骶骨S的點頭運動變大的話,則與第2腰椎L2附近(L1~L3的範圍)相連的橫膈膜DP鬆弛而變得容易朝頭側X1移動,藉此使呼氣變得豐富。伴隨此,用來呼氣之下部胸腔RC的收縮也變得豐富。
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可消除當仰臥時骶骨S因墊子1之壓迫造成該骶骨S的點頭運動被阻礙,其結果,可擴展骶骨S的可動範圍。
再者,如圖6所示,當骶骨S進行點頭運動時,髖骨HB中之髂骨LM朝寬度方向Y的內側移動。因此,一對髂骨LM的間隔變窄而腹腔的壓力上升,藉此,橫膈膜DP變得更容易朝頭側X1移動。在髖骨HB之髂骨LM以外的部分,恥骨PB及坐骨SN朝寬度方向Y的外側移動。(亦即,朝圖7的恥骨結合PBa打開的方向移動。)
另外,在骶骨S點頭而進行一段時間的呼氣後,作為其反動,產生點頭運動相反的動作,亦即,骶骨S的起立運動。在骶骨S的起立運動,骶骨S的頭側X1之端部亦即岬Sa朝後方(與圖4的下方Z2相同方向)移動,骶骨S的腳側X2的部分朝前方(與圖4的上方Z1相同方向)移動。若骶骨S起立的話,則與第2腰椎L2附近(L1~L3)相連的橫 膈膜DP朝腳側X2移動而使胸腔RC擴幅,藉此可形成多量的吸氣。
(本實施形態的特徵) (1)
如上述般,本案發明者為了當仰臥時促進呼吸而著眼於骨盆PV的動作且進行精心研究檢討的結果發現,藉由促進骨盆PV中位於一對髂骨LM之間的骶骨S朝前方(與圖4的上方Z1相同方向)傾動之點頭運動一事有助於促進呼吸,藉此發明了前述結構的墊子1。
在一般同樣平坦的墊子,有在仰臥時體壓施加到髂骨LM及骶骨S雙方,尤其是較大的體壓施加到骶骨S的傾向。在此情況,骶骨S的點頭運動被阻礙,無法促進呼吸。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具備前述髂骨支承部11,藉由骶骨支承部12a較髂骨支承部11在上下方向Z的高度設定為較低,使來自於骶骨支承部12a的體壓變得較來自於髂骨支承部11的體壓低,因此,能夠圓滑地進行骶骨S的點頭運動。
並且,藉由使來自於骶骨支承部12a的體壓變低,相對地使髂骨支承部11的體壓上升。藉此,一對髂骨LM之髂骨稜LMa的寬度方向外側之部分LMb朝關閉的方向(在寬度方向Y,朝向身體的中心的方向)被按壓,相對地使骶髂關節J1打開,因此,可促進骶骨S的點頭運動。 因此,即使在仰臥時,亦可圓滑地進行骶骨S的點頭運動,故,在睡眠時可達到深度的呼吸,改善睡眠舒適度。
亦即,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為了促進前述的骶骨S的點頭運動,如圖1至5所示,具備:在骨盆PV中之一對髂骨LM的接近仰臥的人50之頭的側(頭側X1)的緣亦即髂骨稜LMa之下方Z2,分別配置於可與該髂骨稜LMa的至少寬度方向Y外側之部分LMb對應之部位抵接的位置的一對髂骨支承部11;及具有配置於該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間的骶骨支承部12a及骶骨不支承部12b之骶骨對應部12。
因此,如圖4、5及圖7所示,當人50仰臥於前述結構的墊子1時,一對髂骨支承部11(具體而言為髂骨支承部11的內側上緣11b及其周邊部分)抵接於與一對髂骨LM各自的髂骨稜LMa對應的部位之狀態,可從下方Z2個別地支承與一對髂骨LM對應的部位。此時,一對髂骨LM在與髂骨稜LMa對應的部位接收來自於髂骨支承部11的反作用力(體壓),藉此促進朝向身體的前方(與上方Z1相同方向)且寬度方向Y的中心側之迴旋(內旋)運動。
又,在前述墊子1,一對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對應部12(亦即,骶骨支承部12a及骶骨不支承部12b),構成為從骶骨對應部12施加到與仰臥的人50的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體壓較從一對髂骨支承部11施加到與仰臥的人50的一對髂骨LM對應的部位之體壓低。因此,一對髂骨LM之間的骶骨S可伴隨一對髂骨LM的內旋而朝前方(與上方 Z1相同方向)且腳側X2迴旋,亦即,不會被來自於骶骨對應部12的反作用力(體壓)所阻礙而能進行點頭運動。
在骶骨S的點頭運動,如上述般,如圖6至7所示,骶骨S的頭側X1之端部亦即岬Sa朝前方(與圖4的上方Z1相同方向)移動,骶骨S的腳側X2的部分朝後方(與圖4的下方Z2相同方向)移動,使得骶骨S全體朝前方(方向Z1)進行點頭運動。再者,在圖7中,骶骨S顯示將要進行點頭前的狀態,不過在骶骨S進行點頭運動後的狀態,如圖8所示,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抵接於骶骨支承部12a的載置面12a1之腳側緣12a2及其周邊部分。
藉由骶骨S進行點頭運動,與相連續於骶骨S的第2腰椎L2附近的腰椎L1~L3相連的橫膈膜DP(參照圖5)在朝向仰臥的人50的頭的方向X1移動,使胸腔RC收縮,藉此變得容易呼氣。又,若變得容易呼氣,則藉由該反動,使得吸氣也變得容易。其結果,可促進仰臥時的呼吸。
在一般市面販賣之均勻平坦的形狀之墊子,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以接收與其兩側的髂骨LM對應的部位所接收的體壓相同程度的體壓的方式支承,所以,將骶骨S與其兩側的髂骨LM連接的骶髂關節J1不會鬆弛,因此,骶骨S對於髂骨LM無法相對地進行前傾運動,亦即,點頭運動。另外,在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藉由改變與一對髂骨LM對應的部位所接收的體壓和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所接收的體壓,可圓滑地進行骶骨S的點頭運動。
(2)
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具有藉由胺甲酸乙酯等的相同材料一體形成之結構,如圖3所示,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H1設定為較骶骨對應部12的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相對地高。若依據該結構,既可抑制從骶骨支承部12a朝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反作用力(體壓),又可藉由髂骨支承部11確實地支承與髂骨LM對應的部位,可促進髂骨LM的內旋及骶骨S的點頭運動。其結果,可確實地促進仰臥時的呼吸。
(3)
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具備背部支承部3,其支承仰臥的人50之背部52。背部支承部3的高度,設定成與髂骨支承部11呈相同高度。若依據該結構,仰臥的人50的背部52及與髂骨LM對應的部位在墊子1上的相同平面被支承,因此,可減輕因髂骨支承部11朝上方Z1突出所引起之不適感。
(4)
在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骶骨對應部12具有:設定為較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H1低之高度H2,支承仰臥的人50的骶骨S之與仰臥的人的頭側X1的部分S1對應之部位的骶骨支承部12a;及設定為較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低之高 度,藉由從骶骨S之仰臥的人50的的腳側X2之部分S2朝下方Z2分離,不支承與当該腳側X2的部分S2對應之部位的骶骨不支承部12b。
在骶骨S進行點頭運動的狀態,骶骨S的頭側X1的部分S1位於較腳側X2的部分S2更上方Z1。因此,在前述結構,以骶骨支承部12a部分地支承骶骨S中之與頭側X1的部分S1對應之部位,對於與腳側X2的部分S2對應的部位,則骶骨不支承部12b從該部分S2朝下方Z2分離,不支承該部分S2。藉此,可依來自於髂骨支承部11的體壓、來自於骶骨支承部12a的體壓及來自於骶骨不支承部12b的體壓的順序,將體壓階段性地調整為較低,且,即使維持使骶骨S前傾的狀態,亦可將從骶骨對應部12全體朝向骶骨S之平均的體壓作成更低。藉此,可圓滑地促進骶骨S的點頭運動,其結果,可更確實地促進仰臥時之呼吸。
(5)
在本實施形態的墊子1,如圖8所示,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H2,設定為:能以從骶骨支承部12a施加到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體壓較從髂骨支承部11施加到與髂骨LM對應的部位之體壓低的方式,支承骶骨S之高度。
若依據該結構,可藉由目視容易進行對位。又,藉由進行高度之體壓調整,當墊子製造時,可預測體壓進行製造,容易進行製品管理。可藉由骶骨支承部12a以骶骨S可進行點頭運動的方式支承,其結果,可縮小施 加到與骶骨S相連的腰椎L3至L5的負載。
(6)
在本實施形態,如圖1~5所示,在骨盆支承部4的髂骨支承部11與腳部支承部5之間,形成有髖關節配置區域7。髖關節配置區域7具有供髖關節J2(參照圖4至5)配置之空間部7a。因此,髖關節J2藉由當人50仰臥時被收容於空間部7a,不會被墊子1壓迫,故,不會成為一對髖骨HB之寬度方向Y的移動的阻礙。因此,髖關節J2不會被束縛,可圓滑地進行髂骨LM的內旋及骶骨S的點頭運動,其結果,可促進呼吸。再者,在圖5的髖關節配置區域7的範圍內,配置有髖骨HB中之髂骨LM的下部及坐骨SN的上部的部分,但,與此部分對應之部位,若為不會壓迫髖關節J2的程度,則亦可與髖關節配置區域7的空間部7a之底面抵接而接收體壓。
(變形例) (A)
在前述實施形態,骶骨支承部12a的載置面12a1為對水平方向呈平坦的平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作為本發明的變形例,亦可如圖9所示,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設定為隨著朝向仰臥的人50的腳(亦即,隨著朝向腳側X2之方向行進)變低,骶骨支承部12a從下方連續地支承對應於仰臥的人50的至少骶骨S及與該骶骨S鄰接的腰椎之部位。亦 即,亦可為骶骨支承部12a的載置面12a1形成為隨著朝向腳側X2而下降之斜坡狀,藉由此斜坡狀的載置面12a1,減輕施加到與骶骨S相連的腰椎L3~L5之負載。
若依據該結構,在骶骨S朝前方(上方Z1)點頭的狀態,骶骨支承部12a可抵接於與骶骨S及腰椎L4至L5對應的部分之寬廣範圍而使體壓分散,並加以支承。其結果,可進一步縮小施加到與骶骨S相連的腰椎L3至L5的負載。
亦即,如圖9所示,藉由與腰椎L4至L5及骶骨S對應的部位全體載置於斜坡狀的載置面12a1,可使在背部支承部3的腳側緣3a之腰椎L3與L4之間彎曲的角度變小。這是如圖8所示,比起部分地載置於骶骨S的水平的載置面12a1的腳側緣12a2的情況,腰椎L3與L4之間的彎曲角度大幅縮小,可得知,施加到腰椎L3至L5的負載變小。
(B)
在前述實施形態,顯示墊子1以胺甲酸乙酯等的材料一體形成的例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作為本發明的其他變形例,亦可為骶骨對應部12具有支承與仰臥的人50的骶骨S之部位的骶骨支承部12a,骶骨支承部12a的高度係在設定為與髂骨支承部11的高度相同的情況,以藉由變更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支承部12a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之性質,使骶骨支承部12a的硬度變得較髂骨支承部11的硬度低的方式進行設定。
若依據該結構,因骶骨支承部12a較髂骨支承部11柔軟,所以,既可抑制從骶骨支承部12a朝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反作用力(體壓),又可藉由骶骨支承部12a以骶骨S可進行點頭運動的方式支承,其結果,可縮小施加到與骶骨S相連的腰椎L3至L5的負載。
(C)
在前述實施形態,一對髂骨支承部11分別具有供與髂骨稜LMa對應的部位載置之載置面11a,且具有載置面11a之接近骶骨對應部12之側的緣亦即內側上緣11b,如圖1所示,此內側上緣11b呈尖銳狀。但,作為本發明的變形例,亦可為此內側上緣11a2進行倒角加工成平面狀或圓角狀。
在該情況,當仰臥時,即使與髂骨稜LMa對應的部位抵接於髂骨支承部11的內側上緣11b,因內側上緣11b進行有倒角加工,所以,來自於內側上緣11b的體壓被分散,因此,可緩和仰臥時的疼痛感、不適感等。
(D)
在前述實施形態,作為配置於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間且位於骶骨S的下方之骶骨對應部12的一例,顯示具有支承與骶骨S的部位之骶骨支承部12a的骶骨對應部12,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發明的骶骨對應部12,亦可為配置於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間且位於骶骨S的下方,一對髂骨支 承部11及骶骨對應部,構成為從骶骨對應部施加到與仰臥的人的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體壓較從一對髂骨支承部11施加到與仰臥的人50的一對髂骨LM對應的部位之體壓低。
因此,作為本發明的變形例,亦可如圖10所示,骶骨對應部12全體,是利用藉由從與仰臥的人的骶骨S對應的部位分離而不支承與該骶骨S對應的部位之骶骨不支承部12b所構成。在此結構,從基礎部2的上表面2a朝上方Z1突出之骶骨支承部12a不存在,僅在與該上表面2a相同的高度,存在有骶骨不支承部12b。藉由骶骨不支承部12b與其兩側的一對髂骨支承部11之對向面,形成空間部16。
若依據該結構,藉由構成骶骨對應部12全體的骶骨不支承部12b從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分離,不支承與該骶骨S對應的部位,骶骨S形成為被收容於形成在骶骨不支承部12b的上方之空間部16的狀態。在此結構,與骶骨S對應的部位完全不會受到來自於構成骶骨對應部12的骶骨不支承部12b的反作用力(體壓)之影響,可進行點頭運動的方式支承,其結果,可縮小施加到與骶骨S相連的腰椎L3至L5的負載。
(E)
在前述實施形態,如圖1~5所示,顯示設置背部支承部3作為支承仰臥的人50的背部52之突出部的例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作為本發明的變形例,例如,亦可為如 圖11所示,省略作為突出部之背部支承部3,而藉由基礎部2的上表面2a支承背部52。
(G)
前述實施形態的墊子1,如圖1~5所示,背部支承部3、骨盆支承部4(一對髂骨支承部11及骶骨支承部12a)、腳部支承部5具有平坦的矩形之厚板形狀,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形成為沿著仰臥的人50的體型之曲線形狀。尤其是支承與骶髂關節J1對應的部位之部分,具有不會對與骶髂關節J1對應的部位施加壓力之圓滑的傾斜、空間等之形狀。
<實施形態之總結>
將前述實施形態總結如下。
前述實施形態之墊子,係支承與仰臥的人的至少骨盆對應的部位之墊子,其特徵為具備:一對髂骨支承部,其藉由各自配置於與前述骨盆中一對髂骨的髂骨稜的至少寬度方向外側的部位相對應之部位的下方,從下方個別地支承與前述一對髂骨對應的部位;及骶骨對應部,其配置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之間,位於與前述骨盆中前述一對髂骨之間的骶骨對應的部位之下方,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及前述骶骨對應部構成為來自於前述骶骨對應部之體壓較來自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的體壓低。
前述墊子,在骨盆中的一對髂骨之接近仰臥 的人的頭之側的緣亦即髂骨稜之下方,具備分別配置於可抵接於與該髂骨稜的至少寬度方向外側的部分對應之部位的一對髂骨支承部;及配置於該一對髂骨支承部之間的骶骨對應部。因此,當人仰臥於前述結構的墊子時,在一對髂骨支承部抵接於與一對髂骨之各自的髂骨稜對應的部位的狀態下,可從下方個別地支承與一對髂骨對應的部位。此時,一對髂骨在與髂骨稜對應的部位接收來自於髂骨支承部的反作用力(體壓),藉此促進朝向身體的前方中心側之迴旋(內旋)運動。
又,在前述墊子,一對髂骨支承部及骶骨對應部構成為來自於骶骨對應部之體壓較來自於一對髂骨支承部的體壓低。因此,一對髂骨之間的骶骨可伴隨一對髂骨的內旋而朝前方且腳側迴旋,亦即,不會被來自於骶骨對應部的反作用力(體壓)所阻礙而能進行點頭運動。藉由骶骨進行點頭運動,與相連續於骶骨的腰椎相連的橫膈膜在朝向仰臥的人的頭的方向移動,使胸腔收縮,藉此變得容易呼氣。又,若變得容易呼氣,則藉由該反動,使得吸氣也變得容易。其結果,可促進仰臥時的呼吸。
在前述墊子,前述髂骨支承部的高度設定為較前述骶骨對應部的高度相對地變高為佳。
若依據該結構,既可抑制從骶骨對應部朝與骶骨對應的部位之反作用力(體壓),又可藉由髂骨支承部確實地支承與髂骨對應的部位,可促進髂骨的內旋及骶骨的點頭運動。其結果,可確實地促進仰臥時的呼吸。
在前述墊子,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分別具有供與前述髂骨稜對應的部位載置之載置面,前述載置面之接近前述骶骨對應部之側的緣進行有倒角加工為佳。
若依據該結構,當仰臥時,即使與髂骨稜對應的部位抵接於髂骨支承部之接近骶骨對應部之側的緣,也因該緣進行有倒角加工,所以,來自於該緣的體壓被分散,因此,可緩和仰臥時的疼痛感、不適感等。
在前述墊子,還具備支承仰臥的人的背部之背部支承部,前述背部支承部的高度設定為與前述髂骨支承部的高度相同為佳。
若依據該結構,仰臥的人的背部及與髂骨對應的部位在墊子上的相同平面被支承,因此,可減輕因髂骨支承部朝上方突出所引起之不適感。再者,為了提高藉由髂骨支承部之使髂骨內旋的效果,髂骨支承部較背部支承部若干高為佳。
在前述墊子,前述骶骨對應部具有:支承前述仰臥的人之前述骶骨的前述仰臥的人的頭側之部分的骶骨支承部;及藉由從該骶骨之前述仰臥的人的腳側之部分分離,不支承該腳側的部分之骶骨不支承部為佳。
若依據該結構,在骶骨進行點頭運動的狀態,骶骨的頭側的部分位於較腳側的部分更上方。因此,在前述結構,以骶骨支承部,在骶骨中部分地支承頭側的部分,對於腳側的部分,則骶骨不支承部從該部分朝下方分離而不支承該部分。藉此,可依來自於髂骨支承部的體 壓、來自於骶骨支承部的體壓及來自於骶骨不支承部的體壓的順序,將體壓階段性地調整為較低,且,即使維持使骶骨前傾的狀態,亦可將從骶骨對應部全體朝向骶骨之平均的體壓作成更低。藉此,可圓滑地促進骶骨的點頭運動,其結果,可更確實地促進仰臥時之呼吸。
在前述墊子,前述骶骨支承部的高度,以隨著朝向前述仰臥的人的腳變低的方式進行設定,前述骶骨支承部從下方連續地支承前述仰臥的人之至少前述骶骨中的前述仰臥的人之頭側部分及與鄰接於該骶骨的腰椎對應之部位為佳。
若依據該結構,在骶骨朝前方點頭的狀態,骶骨支承部可抵接於與骶骨及腰椎至對應的部分之寬廣範圍而使體壓分散,並加以支承。其結果,可進一步縮小施加到與骶骨相連的腰椎的負載。
在前述墊子,前述骶骨對應部具有支承與前述仰臥的人的前述骶骨對應之部位的骶骨支承部,前述骶骨支承部的高度設定為與前述髂骨支承部的高度相同,前述骶骨支承部的硬度設定為較前述髂骨支承部的硬度低為佳。
若依據該結構,因骶骨支承部較髂骨支承部柔軟,所以,既可抑制從骶骨支承部朝與骶骨對應的部位之反作用力(體壓),又可藉由骶骨支承部以骶骨可進行點頭運動的方式支承,其結果,可縮小施加到與骶骨相連的腰椎的負載。
在前述墊子,藉由從與前述仰臥的人的前述骶骨對應的部位分離來不支承該骶骨的骶骨不支承部所構成為佳。
若依據該結構,骶骨完全不會受到來自於構成骶骨對應部的骶骨不支承部的反作用力(體壓)之影響,可進行點頭運動的方式支承,其結果,可縮小施加到與骶骨相連的腰椎的負載。
在如以上方式構成本實施形態的墊子,可促進仰臥時之呼吸。
1:墊子
2:基礎部
2a:上表面
3:背部支承部
3a:腳側緣
4:骨盆支承部
5:腳部支承部
6:頭部配置區域
7:髖關節配置區域
7a:空間部
11:髂骨支承部
11a:載置面
11b:內側上緣
11c:腳側緣
12:骶骨對應部
12a:骶骨支承部
12a1:載置面
12a2:腳側緣
12b:骶骨不支承部
13:間隙
P:枕頭
X:長度方向
X1:頭側
X2:腳側
Y:寬度方向
Y1:右側
Y2:左側
Z:上下方向
Z1:上側
Z2:下側

Claims (4)

  1. 一種墊子,係支承與仰臥的人的至少骨盆對應的部位之墊子,其特徵為具備:一對髂骨支承部,其藉由各自配置於與前述骨盆中一對髂骨的髂骨稜的至少寬度方向外側的部位相對應之部位的下方,從下方個別地支承與前述一對髂骨對應的部位;及骶骨對應部,其配置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之間,位於與前述骨盆中前述一對髂骨之間的骶骨對應的部位之下方,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及前述骶骨對應部構成為來自於前述骶骨對應部之體壓較來自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的體壓低,前述髂骨支承部的高度設定為較前述骶骨對應部的高度相對地變高,前述骶骨對應部具有:骶骨支承部,其設定為較前述髂骨支承部的高度低之高度,支承前述仰臥的人的前述骶骨之與前述仰臥的人的頭側的部分對應的部位;及骶骨不支承部,其設定為較前述骶骨支承部的高度低之高度,藉由從該骶骨之前述仰臥的人的腳側的部分朝下方分離,不支承與該腳側的部分對應之部位。
  2. 如請求項1的墊子,其中,還具備背部支承部,其用來支承仰臥的人的背部, 前述背部支承部的高度設定為與前述髂骨支承部的高度相同。
  3. 如請求項1的墊子,其中,前述骶骨支承部的高度設定為隨著朝向前述仰臥的人的腳變低,前述骶骨支承部從下方連續地支承前述仰臥的人之至少前述骶骨中的前述仰臥的人之頭側部分及與鄰接於該骶骨的腰椎對應之部位。
  4. 一種墊子,係支承與仰臥的人的至少骨盆對應的部位之墊子,其特徵為具備:一對髂骨支承部,其藉由各自配置於與前述骨盆中一對髂骨的髂骨稜的至少寬度方向外側的部位相對應之部位的下方,從下方個別地支承與前述一對髂骨對應的部位;及骶骨對應部,其配置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之間,位於與前述骨盆中前述一對髂骨之間的骶骨對應的部位之下方,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及前述骶骨對應部構成為來自於前述骶骨對應部之體壓較來自於前述一對髂骨支承部的體壓低,前述骶骨對應部具有骶骨支承部,其支承與前述仰臥的人的前述骶骨對應的部位,前述骶骨支承部的高度設定為與前述髂骨支承部的高度相同, 前述骶骨支承部的硬度設定為較前述髂骨支承部的硬度低。
TW111105581A 2021-03-12 2022-02-16 墊子 TWI808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09950 2021-03-12
PCT/JP2021/009950 WO2022190337A1 (ja) 2021-03-12 2021-03-12 マ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622A TW202243622A (zh) 2022-11-16
TWI808651B true TWI808651B (zh) 2023-07-11

Family

ID=7860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5581A TWI808651B (zh) 2021-03-12 2022-02-16 墊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9047A1 (zh)
EP (1) EP4306007A1 (zh)
JP (1) JP6971516B1 (zh)
CN (1) CN116437838A (zh)
TW (1) TWI808651B (zh)
WO (1) WO2022190337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960A (ja) * 2000-03-16 2001-09-25 Yoshihiro Tanaka 褥瘡予防・治療および膝関節拘縮予防用完全無圧敷蒲団用スポンジマ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61163U (zh) * 1987-10-15 1989-04-18
JPH0658762U (ja) 1993-01-29 1994-08-16 佐一 細野 健康マット
JP2000023795A (ja) * 1998-07-07 2000-01-25 Calsonic Corp 寝 具
JP2002119382A (ja) 2000-10-13 2002-04-23 Kakui Kk マット
AU2014214428B2 (en) 2013-02-08 2018-08-30 Glorious Master Limited Mattress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using technical feature thereof to help user to learn about use of mattress structure and determine whether user can adjust to mattress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960A (ja) * 2000-03-16 2001-09-25 Yoshihiro Tanaka 褥瘡予防・治療および膝関節拘縮予防用完全無圧敷蒲団用スポンジマ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71516B1 (ja) 2021-11-24
US20240009047A1 (en) 2024-01-11
CN116437838A (zh) 2023-07-14
JPWO2022190337A1 (zh) 2022-09-15
TW202243622A (zh) 2022-11-16
WO2022190337A1 (ja) 2022-09-15
EP4306007A1 (en)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9230B2 (en) Pillow having a plurality of polygonal units
EP0202376B1 (en) Contoured body supporting mattress
US4696516A (en) Contoured aircraft and car seat
KR101590068B1 (ko) 자세 교정용 기능성 취침구
JP6535229B2 (ja) 仰側臥位対応ベッド
KR101931519B1 (ko) 척추 질환의 예방을 위한 좌석 장치
JP2005046553A (ja) 健康枕
TWI808651B (zh) 墊子
KR102642045B1 (ko) 스마트한 받침 기능을 갖는 베개
WO2022039001A1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又はシート
KR101093555B1 (ko) 앉은 자세 교정기구
WO2022208840A1 (ja) マット
KR20210108556A (ko) 등, 흉부, 목 부위에 동시에 작용하는 복합 스트레칭 기구
JP7231303B1 (ja) マット
JP7323249B1 (ja) マット
JP3227240U (ja) ストレッチ枕
JP2008110096A (ja) 福祉用椅子の背もたれおよび着座部
WO2023074023A1 (ja) マット
JP6839318B2 (ja) ストレッチ枕
KR20230153646A (ko) 척추지지를 위한 코어 삽입형 매트리스
JPH0375166B2 (zh)
JP2005027993A (ja) 頚椎生理的前弯維持・矯正枕
WO2019118562A1 (en) Customizable therapeutic pillows
KR20160076069A (ko) 등 베개
KR20070111766A (ko) 엑스자 형태의 쐐기가 제공하는 견인력을 이용한 척추안정베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