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244B -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2244B
TWI802244B TW111102816A TW111102816A TWI802244B TW I802244 B TWI802244 B TW I802244B TW 111102816 A TW111102816 A TW 111102816A TW 111102816 A TW111102816 A TW 111102816A TW I802244 B TWI802244 B TW I8022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unt
electrical
signal
so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2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4275A (zh
Inventor
陳松佑
Original Assignee
陳松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松佑 filed Critical 陳松佑
Publication of TW202224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4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24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Paper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Non-Silver Sal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nd Non-Silver Salt Photograph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殼體、複數個電端子、一分流插座以及複數個訊號端子。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第一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入介面以及一訊號輸入介面。電源輸入介面用以供一電源提供元件插入。訊號輸入介面用以接收訊號輸入。第二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出介面及一訊號輸出介面。每一電端子具有一接觸部以及一接腳,每一接觸部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入介面內,每一接腳延伸至電源輸出介面。分流插座位於絕緣殼體的一第三側面上並具有一定位件,使當一分流連接器插入於分流插座時被定位於分流插座上時,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與複數個電端子的至少一端子物理接觸而電連接。每一訊號端子具有一訊號接觸部及一訊號接腳,訊號接觸部延伸至訊號輸入介面,訊號接腳延伸至訊號輸出介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件。

Description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特別是涉及一種設置於電路板上的電連接器,其具分流裝置,除了可將電流通過電路板供應給電子元件,還可以通過轉接的方式,將電流再分出去,供應給其他電子元件。
先前技術供應電流的電連接器,只有單一的輸出界面,以傳輸電流。尤其對於板端電流接器,傳輸電流到電路板,而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均由電路板進行電流分流來提供需要的電流。而透過電路板進行分流的方式,尤其對於大電流的供應要求,不僅須提高電路板的載流能力,而且電流經電路板分流過程也會造成功率的損耗。
故,如何通過結構設計的改良,來提升板端電連接器的供應,已成為該項技術領域所欲解決的一項課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能在單一個電連接器額外的分出電流供給其他元件,以節省電子裝置的空間。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殼體、複數個電端子、一分流插座以及複數個訊號端子。所述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入介面以及一訊號輸入介面。所述電源輸入介面用以供一電源提供元件插入。所述訊號輸入介面用以接收訊號輸入。所述第二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出介面及一訊號輸出介面。每一所述電端子具有一接觸部以及一接腳,每一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入介面內,每一所述接腳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出介面。所述分流插座位於所述絕緣殼體的一第三側面上並具有一定位件,使當一分流連接器插入於所述分流插座時被定位於所述分流插座上時,所述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與所述複數個電端子的至少一端子電連接。每一所述訊號端子具有一訊號接觸部及一訊號接腳,所述訊號接觸部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入介面,所述訊號接腳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出介面。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殼體、複數個電端子、一分流插座以及複數個訊號端子。所述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入介面以及一訊號輸入介面。所述電源輸入介面用以供一電源提供元件插入。所述訊號輸入介面用以接收訊號輸入。所述第二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出介面及一訊號輸出介面。每一所述電端子具有一接觸部以及一接腳,每一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入介面內,每一所述接腳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出介面。所述分流插座位於所述絕緣殼體的一第三側面上並具有一鎖扣部,使當一分流連接器插入於所述分流插座時被定位於一鎖扣位置時,所述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與所述複數個電端子的至少一端子物理接觸而電連接。每一所述訊號端子具有一訊號接觸 部及一訊號接腳,所述訊號接觸部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入介面,所述訊號接腳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出介面。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包含一電連接器以及一分流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殼體、複數個電端子及一分流插座。所述絕緣殼體具有一輸入介面及一輸出介面。所述每一電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輸入介面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輸出介面內。所述分流插座位於所述絕緣殼體的一側面上並具有相對的兩側壁。所述分流連接器插入於分流插座,使所述分流連接器的端子與所述複數個電端子中的至少一電端子電連接,其中所述分流連接器包含相對設置的兩擋臂或兩擋壁,分別位於所述兩側壁的內側或者分別位於所述兩側壁的外側。其中,所述分流插座具有一鎖扣部,使所述分流連接器被定位於一鎖扣位置。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能使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的電流能傳到分流連接器,並通過線纜傳輸至其他需要電流的元件。本發明通過單一個電連接器可以通過電路板或第二連接器供應電流。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1a,1b,1c,1d,1e,1f,1g,1h,1k,1m:第一連接器
10:第一絕緣殼體
101:頂面
102:底面
103:插接側
104:卡扣件
105:分流孔
106:延伸壁
10U:分流插座
10U1:卡扣部
11:插槽
10T、10T’:轉接插座
12:限位側壁
122:導軌
124:鎖扣部
125:鎖扣平面
13:橫向壁
132、133:定位件
134:導引槽
14:裸露區
140:裸露孔
141:隔離壁
20:第一電端子
20’:第一電源端子
20S:對接第一電端子
21:第一接觸部
22:第一接腳
23、27:中間部
25:導接凸塊
26:叉狀接觸件
261:水平部
262:彈臂
3a,3b,3c,3d,3e,3f,3g,3h,3k,3m:第二連接器
3a’:第三連接器
30:第二絕緣殼體
301:分流輸入介面
302:分流輸出介面
31:本體部
310:內限位槽
311:按壓部
312、314:定位部
32:導塊
320:保護通孔
34:鎖扣臂
340:固定端
341:解扣部
342:卡扣部
343:施力凹槽
344:支撐平面
345:內限位部
346:散熱槽
347:按壓部
35:凸出座體
350:端子固定孔
36:擋壁
37:蓋體
40:第二電端子
40’:第二電源端子
42,47:第二接觸部
43:第二接腳
50:第一訊號端子
51:第一訊號接觸部
52:第一訊號接腳
C:線纜
Cf:板狀金屬
P:電路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前視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側視圖。
圖8為本發明沿著圖3的VIII-VIII線的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沿著圖3的IX-IX線的剖視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組裝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即將組裝完成的立體圖。
圖1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組裝後的立體圖。
圖14為本發明沿著圖13的XIV-XIV線的剖視圖。
圖15為本發明沿著圖13的XV-XV線的剖視圖。
圖1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1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組裝後的立體圖。
圖18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組裝後的立體圖。
圖19為本發明沿著圖18的XIX-XIX線的剖視圖。
圖20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組裝後的立體圖。
圖21為本發明沿著圖20組合後的XXI-XXI線的剖視圖。
圖22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23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24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組合圖。
圖25為本發明沿著圖24的XXV-XXV線的剖視圖。
圖26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27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組合圖。
圖28為本發明沿著圖27的XXVIII-XXVIII線的剖視圖。
圖29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組合圖。
圖30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31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本發明的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包含了一主連接器以及一分流連接器。所述主連接器具有一輸入介面、一輸出介面以及一分流介面。主連接器透過位於一第一側面的所述輸入介面與一電源提供元件電性連接以接受電流或訊號之輸入,並透過位於一第二側面的所述輸出介面將所接收的電流或訊號的部分輸出;而位於一第三側面的分流介面則將所接受的電流部分由此輸出。值的注意的是,所述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可以是主連接器的一個完整面或完整面的一部分。也就是,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可以位於主連接器的不同的面上,或同一面上。在主連接器內有多個電端子,一端位於輸入介面而另一端位於輸出介面,以供電流及/或訊號由輸入介面輸入,並傳遞至輸出介面輸出:或者多個電源端子供電流的傳遞。藉由此設計,電源提供元件所提供的電流,即電力,可透過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簡單的分流,以減少功率損耗。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對應的 電源提供元件可以是配對的電連接器或者電源供應器等具提供電流能力的元件,因此應用的範圍極廣。以下會透過各種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而各實施例的元件名稱會對應不同應用情境而可能有不同用語,但不影響電連接器組合件的分流功能。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a、及一第二連接器3a、及一第三連接器3a’。第一連接器1a具有一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端子20、以及一對轉接插座10T、10T’。所述第一絕緣殼體10包括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為長方形,其長度方向平行於一第二方向D2(參圖2)。所述第一側面具有一插接側103,用以提供一插接輸入介面供一配對元件(例如:電源提供元件)進行電連接,而第二側面上有一輸出介面,用以將所述配對元件提供的電流及/或訊號輸出。所述第一連接器1a可以稱為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另外,第一絕緣殼體10與至少一第一電端子20可稱為分流裝置,分流裝置用以與一轉接插座對接以將所述電連接器的電流分流。
在本實施例,所述第一絕緣殼體10還具有一頂面101、以及一與頂面101相對的底面102,第一連接器1a連接於一電路板P,輸入介面為一插槽11,輸出介面位於所述底面102。所述插槽11連通於所述插接側103以及所述底面102之間。所述插槽11能供一配對元件(圖略)沿一第一方向D1(參圖2)插入,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垂直。所述配對元件可以是一配對連接器或者一電源供應器的輸出端,例如:CRPS電源供應器輸出端的卡緣介面。此時,插槽11為一卡緣或一電源板的插接輸入介面。插槽11可作為電源輸入介面及/或訊號輸入介面,或多個插槽11時,可各自為電源輸入介面或訊號輸入介面。所述多個第一電端子20各具有一第一接觸部21延伸至所述插槽11(即插 接輸入介面)內、及一第一接腳22延伸至所述第一絕緣殼體10的所述底面102(即輸出介面),而第一接觸部21與第一接腳22彼此電連接。此實施例中,第一絕緣殼體10的底面102作為電源輸出介面及/或訊號輸出介面。
本實施例的第一電端子20的第一接觸部21位於輸入介面。多個第一接觸部21(及成對的第一電端子20的第一接觸部21以及對接第一電端子(第二電端子)20S的第一接觸部21)可以定義出至少一面狀接觸面,於配對元件插入時與其進行電連接。舉例來說,第一接觸部21共同形成一平行於電路板P的一面狀接觸面(即所述面狀接觸面平行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或者第一接觸部21分別形成垂直於電路板P的多個面狀接觸面(即所述面狀接觸面垂直於第二方向D2),用以分別電連接所述配對元件的一電源電位或一接地電位。第一電端子可以由成對的電端子來定義出輸入介面,請參見圖1,第一電端子20下方還具有對接第一電端子(第二端子)20S,成對地的第一電端子20及對接第一電端子(第二端子)20S分別具有第一側接觸部及第二側接觸部,以共同形成一面狀的接觸區而定義出其間的插槽,配合配對元件的插入,例如:插頭連接器的端子、電源板、匯流排等。即,配對元件具有板狀或多個排列在同一平面的端子或者多個端子且每個端子具有至少一平面的接觸表面,而可與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組合件的輸入平面進行對接。插槽可以是平行於第二方向D2的單一或多個插槽或者垂直於第二方向D2的多個插槽。然而,本發明不限制於此,可以只有單邊的第一電端子。在一些高功率的應用場合,第一電端子20的厚度(即垂直於插槽方向上的厚度)為大於或等於0.3mm,更佳的厚度為大於或等於0.6mm。而為了避免過大的插拔力,第一電端子20的厚度小於或等於2mm,更佳為小於或等於1mm。如此,可以在電流的提供能力以及與配對元件結合的正向力上達到一個較佳狀態。另外,每一所述第一電端子20(及對接第一電端子(第二端子)20S)的第一接觸部21 可以包含多個彈臂,除可以避免過大的插拔力外,在單一插槽的應用環境,也可以避免組裝的公差所導致面狀接觸面的歪斜,造成接觸面的兩端插拔力落差過大的問題。
第一電端子20的第一接腳22延伸出第二側面之外,而形成一輸出介面與所述電路板P連接,連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壓接。因此,第一接腳22可以為焊腳或具魚眼的壓接腳。而第一接腳22為焊腳時,可以是通孔焊接技術及/或表面貼裝技術與所述電路板P連接。第一連接器1a可以是垂直型(Vertical)或直角型(Right-angle)的方式與電路板P連接。也就是第一接腳22可以具有90度彎曲部或者為一直線型。當第一接腳22為直線型時(圖略),第二側面位於與第一側面的相對面,此時,第一方向D1垂直於電路板P的表面,配對元件沿此第一方向D1插入。當第一接腳22具有90度彎曲部時(參圖1及圖2),第二側面位於底面102,所述彎曲部可以在第一絕緣殼體10內,以達到保護以及支撐或固定第一接腳22的作用。此時,第一方向D1平行於電路板P的表面,配對元件沿此第一方向D1插入。在本實施例,第一連接器1a以沉板的方式連接於電路板P。也就是說,底面102包含一第一底面區及一第二底面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接腳22由第二底面區延伸向外。所述第二底面區與所述頂面101的距離較佳為小於所述第一底面區與所述頂面101的距離,而達到降低第一連接器與電路板P連接時的整體高度。而頂面101可以是一平整的表面,或如圖1般也分成在不同高度面上的第一頂面區及第二頂面區,第一頂面區位於第一底面區的相對面,第二頂面區位於第二底面區的相對面。
所述轉接插座10T係作為一分流插座,其位於所述第一絕緣殼體10的一第三側面上,用以提供一第二連接器3a(或可稱為分流連接器)與第一連接器1a連結時提供固定的作用,並使第二連接器3a的第二電端子與第一連接器1a的至少部分第一電端子20電連接。第三側面較佳為位於與第一連接器 1a的輸入介面的第一側面以及與輸出介面的第二側面的面為不相同的一面。例如:第一側面位於前側面,第二側面為位於底面,而第三側面可以位於頂面或者與前側面相對的後側面上。在圖1的實施例,轉接插座10T位於頂面101。
本實施例中,第一絕緣殼體10的頂面具有兩個相同的轉接插座,可分別稱為第一轉接插座(10T)、第二轉接插座(10T’)。第一轉接插座10T可供第二連接器3a插入,第二轉接插座10T’可供一第三連接器3a’插入,以彼此電連接所述多個電端子的至少一個。所述轉接插座10T具有一對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轉接插座10T為一矩形,一對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較佳為短側壁。所述頂面101具有一分流孔在上,並於所述一對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之間形成一裸露區14。也就是說,轉接插座10T對應頂面101的分流孔,使一對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所定義的一分流插槽透過分流孔而與插接輸入介面及輸出介面連通。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第一電端子20裸露於所述裸露區14。具體來說,所述第一電端子20具有一中間部23,所述中間部23包含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二側之間的一彎折區,所述第一側連接所述第一接觸部21,所述第二側連接所述第一接腳22;所述中間部23對應裸露區14的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23部分作為分流接觸面、或外接觸部而裸露,以便當第二連接器3a插入時,與第二連接器3a電連接。所述中間部23裸露於所述裸露區14,所述中間部23位於所述第一接觸部21與所述第一接腳22之間。本實施例的中間部23為一平面狀,中間部23具有平行於第二方向D2的一第一接觸面。換句話說,第一電端子20、對接第一電端子(第二端子)20S由所述中間部23分別延伸至所述至少一輸入介面(插槽11)的相對的兩內側邊的一第一側接觸部及相對的一第二側接觸部以形成一面狀的接觸區。而第一接腳22由所述中間部23分別延伸至第一絕緣殼體10的所述底面102,並伸出於第二底面之外而形成輸出介面而與電路板P或配對連接器連接。
請同時參閱圖4至圖7,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3a作為一分流裝置,可插拔地設置於所述轉接插座10T內。所述第二連接器3a具有一第二絕緣殼體30及固定於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至少一第二電端子40。所述第二電端子40具有一第二接觸部42及由所述第二接觸部42延伸的一第二接腳43。所述第二接觸部42裸露於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部(也可稱為分流輸入介面301,參閱圖4),具有一平行於第一電端子20的分流接觸面的接觸面。也就是說,第二接觸部42的所述接觸面平行於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部。所述第二接腳43(也可稱為分流輸出介面302,參閱圖4)在第二絕緣殼體30內並朝其後端面延伸,或由第二絕緣殼體30的後端面延伸而出,以連接至少一線纜C。後端面與底面相鄰且互為垂直。因此,當第二連接器3a設置於所述轉接插座10T內時,所述第二接觸部42的接觸面與第一連接器1a的分流接觸面抵接,而使第二電端子40與第一電端子20物理接觸而電連接。因此,第一電端子20的電流將分流至第二電端子40,並經由至少一線纜C提供至一線端連接器(圖略)。所述第二電端子40的所述第二接觸部42較佳為外露於的第二連接器3a的底部,而可以透過分流孔(及裸露區14)伸入第一絕緣殼體10與第一電端子20電連接;第二接腳43與至少一線纜C連接,較佳為延伸至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外面而與至少一線纜C連接。為了節省第一連接器1a與第二連接器3a相互連接時的整體高度,第二接腳43可以提供平行於電路板P(即同時平行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的電纜連接面而與至少一線纜C連接。在某些應用場合中,連接器的前後(即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有限制,而為了節省第一連接器1a與第二連接器3a相互連接時的整體寬度,第二接腳43可以提供垂直於電路板P(即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電纜連接面而與至少一線纜C連接。也就是說,第二接腳43的電纜連接面可以平行於第二接觸部42(或者第一電端子20的分流接觸面)或者垂直於第二接觸部42(或者第一電端子20的分流接觸 面)的方式設計。請參見圖4-7,第二電端子40延伸至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外面,第二接腳43並呈L型而與至少一線纜C連接。至少一線纜C可以錫焊或者超音波焊接的方式固定於第二接腳43的電纜連接面上。至少一線纜C具有複數條導電纖維,可以預先以錫焊或者超音波焊接將複數條導電纖維固定成形而彼此黏合在一起,以便於後固定於第二接腳43的電纜連接面上;或者以治具收納複數條導電纖維後以錫焊或者超音波焊接方式固定於電纜連接面上並同時使複數條導電纖維彼此黏合在一起。當第二接腳43於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外面與至少一線纜C連接時,為了避免使用者接觸第二電端子40裸露於第二絕緣殼體外的部分以及至少一線纜C外露於絕緣外層的部分而造成觸電,第二接腳43與至少一線纜C連接部分可以額外增加一絕緣套或絕緣層固定於外。
在一些應用場合,第二電端子40可以是電端子,而可以傳遞電流或訊號。如此,第二連接器3a具有分流電流以及傳遞訊號的功能。
請參閱圖8,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3a是沿著垂直於第一連接器1a頂面101的方向插入於所述轉接插座10T。當所述第二連接器3a插入於所述轉接插座10T,所述第二電端子40的所述第二接觸部42物理接觸所述第一電端子20的所述中間部23。同時,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限位於所述一對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之間。藉此,本實施例能使第一連接器1a的電流通過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23傳到第二連接器3a的第二電端子40,並通過線纜C傳輸至其他需要電流的元件。
請同時參見圖1,其中所述裸露區14位於所述轉接插座10T,並且形成至少一裸露孔140。所述裸露孔140由所述裸露區14向下凹陷且連通於所述插槽11。裸露孔140裸露第一電端子20的所述中間部23。裸露於所述裸露孔140的所述第一電端子20包含提供一電源電位的電源端子(例如可以是圖1的左側第一分流插槽的第一電端子20)、以及提供一接地電位的電源端子(例如可 以是圖1的右側第二分流插槽的第一電端子20)。
在另一個應用場合,第一分流插槽(或分流孔)裸露多個第一電端子20,包括提供一電源電位的至少一電源端子以及提供一接地電位的至少一電源端子。而設置於第一分流插槽的第二連接器3a也包含對應電源電位的第二電源端子以及對應接地電位的第二電源端子,且彼此電性隔離、不連接(參見圖4)。線纜C也對應各自連接電源電位的電源端子的第二接腳和接地電位的電源端子的第二接腳而分別提供電源電位及接地電位至電子元件(例如:連接器)。如此,單一第二連接器3a即可直接提供一電流回路給連接第二連接器3a的電子元件。
連接第二連接器3a的電纜C的走向可以為同一方向或不同方向(例如:相反方向)。請再參閱圖4,連接同一第二連接器3a的多數條電纜C為相同走向。具體來說,同一第二連接器3a上具有兩個(或以上)的第二電端子40,第二電端子40的第二接腳43由第二絕緣殼體30的一側(下稱接腳側)延伸向外至不同的位置(即,第二接腳43的末端至第二絕緣殼體30的接腳側的距離不同),使兩個(或以上)的第二接腳43所連接的電纜C往相同走向時,其位置交錯開。也就是說,兩個(或以上)的第二電端子40的電纜連接面彼此交錯開,使與這些電纜連接面連接的同一走向的電纜C可以交錯開。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接腳43具有彎折部,使第二接腳43向上彎折。請同時參見圖7,彎折部的位置前後不同而使對應的電纜C同一走向,但位置為前後不同。因此,同一第二連接器3a若同時具有提供電源電位及接地電位的電纜C且其走向相同時,可便於連接至同一電子元件。或者另一種變化實施例,第二接腳43的彎折部的位置也可以相同,但其向上延伸的長度不同,使所連接的電纜C可以上下位置錯開的方式而有相同走向。當然,連接同一第二連接器3a的多數條電纜C分往左及往右兩組不同走向,而不用特別考慮電纜C走向上 的位置是否需錯開的問題。或者,請參見圖3,第一絕緣殼體10的頂面具有兩個轉接插座10T、10T’,兩個連接器(第二連接器3a、第三連接器3a’)分別插入兩個轉接插座10T、10T’。連接兩個連接器(第二連接器3a、第三連接器3a’)的電纜C各自具有不同的走向,而同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3a、第三連接器3a’)的兩組電纜C則有相同的走向,但兩組電纜C平行地沿相同方向錯開。
請同時參閱圖4及圖7,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形成一凸出座體35,所述凸出座體35形成至少一端子固定孔350,所述第二電端子40穿過所述端子固定孔350並且干涉地固定於所述端子固定孔350的內壁面。
請參閱圖2,所述轉接插座10T還具有一定位件132;請參閱圖1,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形成一定位部312。當所述第二連接器3a插入於所述轉接插座10T,所述定位件132與所述定位部312相互對接,以固定(或者限制)第二連接器3a的至少一方向上的位置(或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接插座10T更包含一分流導引部,所述分流導引部包括至少一橫向壁13。所述橫向壁13較佳為連接於所述一對限位側壁12。所述轉接插座10T為矩形,橫向壁13為一長側壁,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為一短側壁。至少一分流插槽連通所述四個側壁(12、13),且分流插槽對應裸露區14,而使所述中間部23裸露於所述至少一分流插槽內。所述定位件132由所述橫向壁13的內表面凹陷而形成,所述定位部312突出地形成於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前端面,也就是說與第二接腳43的後端面相對的另一端面。更具體的說,第二絕緣殼體30具有一本體部31,定位部312突出地形成於本體部31的前端面。然而,本發明不限制於此,請參閱圖3及圖4,在另一個裸露區14中,轉接插座10T’的定位件133可以由所述橫向壁13面向所述裸露區14突出;定位部314凹陷地形成於所述第三連接器3a’的第二絕緣殼體30的本體部31的前端面。也就是說,本發明的轉接插座上的定位件與第二絕緣殼體上 的定位部可以互為對接的凹槽及凸軌,用以分別導引第二連接器3a、第三連接器3a’對應插入轉接插座10T、轉接插座10T’中。而所述轉接插座10T、10T’上的定位件可以作為防呆鍵,利用形狀或者位置或者數量的不相同使彼此不相同而達到防呆的效果。也就是,轉接插座10T的定位件僅可由正確的第二連接器3a插入,但其他的連接器(例如:第三連接器3a’)具有不相容的定位部(或者定位件與定位部無法相互對接)而無法正確或完整的插入而達到防呆的效果。在此實施例中,防呆鍵為一凹槽或一凸軌。轉接插座10T提供一電源電位而轉接插座10T’提供一接地電位,因此第二連接器3a插入轉接插座10T而提供電源電位,第三連接器3a’插入轉接插座10T’而提供接地電位。透過防呆鍵的設計,可以避免第二連接器3a、第三連接器3a’誤插而提供錯誤的電位至電子元件。
其中所述轉接插座10T的所述一對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各具有一導軌122,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兩側各形成一導塊32。導塊32定義出垂直的至少一受導面,即垂直於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當所述第二連接器3a插入於所述轉接插座10T,導塊32與所述導軌對(即所述一對限位側壁12的兩導軌122)的至少一導引面相互對應而受所述導軌對導引,而使所述導塊32滑入所述導軌122(如圖9所示)。形成導塊32的側面較佳為與前端面及後端面不同的相對兩側面。
請參閱圖1及圖2,所述轉接插座10T的所述一對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各具有一鎖扣部124,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兩側各具有一可活動的鎖扣臂34。當所述第二連接器3a插入於所述轉接插座10T時,所述鎖扣臂34卡合於所述鎖扣部124。也就是說,第二連接器3a插入到一鎖扣位置時,所述鎖扣臂34卡合於所述鎖扣部124。導軌122與鎖扣部124位於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的相對兩側邊,即所述一對限位側壁各具有一導軌122及一鎖扣部 124分別位於一第一側端及相對於第一側端的一第二側端。另外,鎖扣部124上具有一平行於分流接觸面的一鎖扣平面125(在圖2所示實施例,為鎖扣部124的下表面),以提供所述第二連接器3a一垂直於分流接觸面的正向力,使第二電端子40的第二接觸部42與第一電端子的分流接觸面抵接時,有足夠的正向力而降低兩者之間的接觸阻抗。鎖扣臂34同時具有對應鎖扣平面125的一支撐平面344(參圖4)以接收所述正向力,支撐平面344平行於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
如圖4所示,其中所述導塊32可同時作為一鎖扣臂保護裝置,呈U字形連接於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側面而形成一保護通孔320。所述鎖扣臂34的一固定端340固定地連接於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的所述側面的一端,所述鎖扣臂34延伸經過所述導塊32的所述保護通孔320以形成一自由端,所述導塊32圍繞所述鎖扣臂34的一部分,從而限制所述鎖扣臂34沿水平方向的位移量。
本體部31上具有一按壓部311(參圖4),其高度等於或高於所述鎖扣臂34的高度。按壓部311較佳為位於本體部31的頂面,即第二絕緣殼體的頂面。當所述第二連接器3a插入於所述轉接插座10T時,使用者可以按壓按壓部311而使第二連接器3a移動至鎖扣位置,而且由於按壓部311(即按壓平面)的高度不低於鎖扣臂34的高度,避免使用者鎖扣過程的施力影響了鎖扣臂34的原本鎖扣功能。如圖4所示,按壓部311由本體部31的中間向上延伸而成,並位於兩鎖扣臂34之間。按壓部311可以具有兩個或以上的施力件,以定義出一水平(即,與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平行)的按壓平面,避免使用者施力時,左右兩邊施力不均的問題。或者,按壓部311也可以是單一施力件,具有一水平的上表面作為按壓平面,而達到按壓施力平均的作用。
其中所述鎖扣臂34具有一解扣部341及一卡扣部342,所述卡扣部342形成於所述鎖扣臂34的自由端,所述解扣部341由所述卡扣部342向上延 伸,所述解扣部341與所述卡扣部342分別位所述鎖扣臂34的兩側邊。具體來說,解扣部341及卡扣部342均位於鎖扣臂34的自由端,解扣部341由卡扣部342的內側向上延伸而成,因此兩者(即鎖扣臂34)且成L形。而前述的支撐平面344位於鎖扣臂34的自由端,具體來說是位於所述卡扣部342上,且在卡扣部342的上表面之外側。兩個解扣部341分別位於本體部31的兩側。當使用者要將第二連接器3a由所述轉接插座10T移出時,將左右兩側的解扣部341往內側(即解扣部341彼此接近)按壓,使所述鎖扣臂34解除與所述鎖扣部124的卡合,並往上拉移而使第二連接器3a由所述轉接插座10T完全脫離。為供使用者便於上移第二連接器3a時施力,解扣部341的外側表面上有一施力部,使外側表面不平整而增加向力上施力的效果。在本實施例,施力部為一施力凹槽343,位於解扣部341上。
轉接插座10T(即第二絕緣殼體)可以具有散熱槽或前後貫通的散熱通孔,以增加轉接插座10T本身以及電連接器組合件的整體散熱能力。散熱槽或散熱通孔可以是垂直(於PCB板)或者平行(於PCB板)的設計。當垂直設計時,由於熱對流往上作用,可以使散熱增強;當平行設計時,則轉接插座10T所處於的系統(例如:伺服器)的風扇所產生的水平風流,可以吹入或吹過水平的(即與PCB板,也就是第二絕緣殼體的底面平行的)散熱槽或散熱通孔,而帶走所產生的熱而增強散熱。而且散熱槽或散熱通孔也可以增加轉接插座10T本身以及電連接器組合件的表面積,也同時具有增加散熱能力的功能。請參見圖4,卡扣部342上具有散熱槽346,而且按壓部311包含兩個平行的臂狀結構,而形成一散熱槽於兩個臂狀結構之間。另外,保護通孔320不僅提供鎖扣臂34的保護功能,也同時作為散熱通孔而增加散熱能力。
如圖8所示,其中所述第二絕緣殼體30還形成一對內限位槽310,所述一對鎖扣臂34各有一內限位部345,所述內限位部345由所述卡扣部 342向後延伸且能活動地延伸至所述內限位槽310內,所述內限位槽310限制所述內限位部345沿垂直方向的位移量。其中所述一對內限位槽310位於所述導塊32的內側。藉此,本實施例的鎖扣臂34沿水平方向或沿垂直方向的位移都能受到合適的保護,避免不當外力破壞鎖扣臂34。
本實施例的鎖扣臂34的解扣部341延伸至遠離第二電端子40的方向,能提供較好的安全性,避免操作者的手指意外碰觸到第二電端子40。也就是說,第二電端子40的第二接腳43與鎖扣臂34位於第二絕緣殼體的相對側上,增加兩者之間的距離,降低使用者誤觸導電區而觸電的風險。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10至圖15,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b、及一第二連接器3b。第一連接器1b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源端子20’。每一所述第一電源端子20’係用以傳導最大電流大於或等於1A的電流。第二連接器3b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3b是沿著傾斜於第一連接器1b頂面的方向斜插入轉接插座10T。其中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的導軌122略呈L形或半U形,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鄰近橫向壁13的前端形成鎖扣部124。鎖扣部124的下表面具有平行於頂面101的一鎖扣平面125(參圖10及圖14)。第二絕緣殼體30的導塊32與卡扣部342都向外突出地形成於相對的兩側面。其中導軌122大致呈L形或半U形,亦即一非直線導軌,其中卡扣部342呈彈臂狀且向外突出一凸塊,凸塊上表面為支撐平面344。
本實施例在組裝時,第二連接器3b的第二絕緣殼體30以大於或等於一組裝角度(即,與頂面101的夾角)斜向插入第一連接器1b頂面的轉接插座10T。安裝角度較佳為15度或以上,例如:30度或45度。如此,第二絕緣殼體30的後端向下,而前端向上,使導塊32進入所述轉接插座10T的導軌122。 然後,將第二絕緣殼體30的前端向下壓,使第二絕緣殼體30將近平行於第一連接器1b頂面時,再將第二絕緣殼體30的往水平方向,即平行於頂面101的方向往第一連接器1b方向推移,使卡扣部342卡入轉接插座10T的鎖扣部124而完成組裝程序。也就是說,將第二連接器3b的一側邊插入轉接插座10T後,相對的另一側邊再以旋轉的方式再插入轉接插座10T內,最後再移至鎖扣位置而完成第一連接器1b與第二連接器3b的組裝程序。組裝程序的下壓動作,不僅使第一電源端子20’與第二連接器3b內的第二電源端子40’物理接觸而電連接,而且使第一電源端子20’與第二電源端子40’產生端子正向力。也就是利用第一電源端子20’與第二電源端子40’形變的彈力,以形成端子正向力。此正向力轉移至第一連接器1b及第二連接器3b之間的正向力,由鎖扣平面125與支撐平面344,以及導塊32與導軌122底部為主來共同承擔,而使第一連接器1b及第二連接器3b之間因正向力所產生的靜磨擦力而彼此卡合。第二連接器3b插設於第一連接器1b完成後,如圖13至圖15所示。
如圖10及圖15所示,對應位於轉接插座10T的裸露區14的第一電源端子20’可以另外設置一導接凸塊25,即中間部23具有一導接凸塊25。因此,裸露區14的第一電源端子20’的中間部23的高度高於其他第一電源端子20’的中間部23的高度,並且導接凸塊25較佳為突出於裸露區14的頂面。也就是說,對應裸露孔140的第一電源端子20’的分流接觸面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一絕緣殼體10的頂面101)向外的高度高於其他第一電源端子20’對應表面的高度。
導接凸塊25與第一電源端子20’可以一體成形方式,或者以焊接的方式來連接。換句話說,位於轉接插座10T的裸露區14的第一電源端子20’的中間部23的厚度大於非在裸露區14的第一電源端子20’的中間部23的厚度。
第二電源端子40’的第二接腳43以平行於頂面101的方向延伸出 第二絕緣殼體30。請參見圖13,第二連接器3b具有兩個第二電源端子,其第二接腳43雖位置相同,但線纜C各自連接於第二接腳4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也就是第二接腳43的電纜連接面彼此交錯開,藉此使同一走向的線纜C彼此交錯開。第二連接器3b的上表面具有至少一散熱槽346(或散熱通孔),以增加第二連接器3b的散熱能力。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圖16,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c、及一第二連接器3c。第一連接器1c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端子20。第二連接器3c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
第二絕緣殼體30的導塊32與卡扣部342都向外突出地形成於兩側面。與上述實施例在結構設計上的差異在於,其中導塊32靠近第二絕緣殼體30的前端,大致呈L形且向外;卡扣部342呈彈臂狀且向外突出一凸塊,並且靠近第二絕緣殼體30的後端。也就是說,形成於同一側面上的導塊32與卡扣部342分別靠近另兩個相對側面。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的導軌122略呈L形且靠近橫向壁13,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遠離橫向壁13的後端形成鎖扣部124。
本實施例組裝時,第二連接器3c的第二絕緣殼體30也是以大於或等於一組裝角度斜向插入第一連接器1c頂面的轉接插座10T。當小於組裝角度時,將使導塊32無法順利滑入導軌122。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其中第二絕緣殼體30的前端向下,後端向上。使導塊32進入所述轉接插座10T的導軌122,然後將第二絕緣殼體30的後端向下壓,使第二絕緣殼體30將近平行於第一連接器1b頂面而進入一鎖扣位置,使卡扣部342卡入轉接插座10T的鎖扣部124。導塊32的形狀為L形,在鎖扣位置時與導軌122的底部有一垂直於第一連接器1b頂面的相互作用的正向力,而使第二連接器3c的第二電端子40與第一 連接器1c的第一電端子20因足夠的正向力而降低其接觸阻抗。
[第四實施例]
請參閱圖17,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d、及一第二連接器3d。第一連接器1d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端子20。第二連接器3d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本實施例大部分相同於上一實施例。主要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第一連接器1d的第一電端子20相同於第一實施例,裸露於所述中間部23於裸露區14的裸露孔140。較佳地,位於裸露區14的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23的高度可以高於非未於裸露區14的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的高度,較佳為中間部23外露於裸露區14的裸露孔140,而降低第一電端子20與第二電端子40之間的接觸阻抗。
[第五實施例]
請參閱圖18至圖19,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e、及一第二連接器3e。第一連接器1e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端子20。第二連接器3e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為矩形。
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主要在於,轉接插座10T具有兩個橫向壁13、兩個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和矩形的至少一裸露區14。兩個橫向壁13與兩個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連接,並包圍裸露區14於其中。每一個裸露區14定義一插槽,插槽的另一端在第一絕緣殼體的頂面上的裸露孔(圖略)。相鄰的插槽之間由一隔離壁141相隔開。在本實施例,隔離壁141連接兩個橫向壁13,並延伸至所述轉接插座10T的頂面以完全隔開相鄰的兩插槽。也就是,插槽與第一連接器1e的輸入界面及輸出界面連通。插槽的長度方向與橫向壁13的方向平行。其中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23頂面另外設置叉狀接 觸件26。叉狀接觸件26具有一水平部261及一對彈臂262。一對彈臂262分別由水平部261的兩側,向上延伸出裸露孔至所述插槽內。彈臂262定義出位於這些側壁之間的一插接空間,所述插接空間平行於兩長側壁(橫向壁13)。水平部261連接於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23。另外,第二連接器3e的第二電端子40的第二接觸部42呈板狀,彎折並由第二連接器3e的一端延伸向下而成;即第二電端子40呈L形。第二絕緣殼體30另外形成一對擋壁(或擋臂)36分別位於第二接觸部42的兩側,較佳為兩長側邊,且第二接觸部42與擋壁(或擋臂)36平行,也就是與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的長側邊平行。鎖扣臂34位於第二連接器3e的一側邊上,較佳為長側邊上。
本實施例組裝時,第二連接器3e由上往下插接於第一連接器1e,位在第二電端子40底面的第二接觸部42插入叉狀接觸件26的中間,與一對彈臂262物理接觸而電連接,一對擋壁(或擋臂)36位於兩長側壁(橫向壁13)的外側。本實施的卡合方式不同於上面的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鎖扣臂34呈彈臂狀形成於第二絕緣殼體30的前端面(即矩形的第二絕緣殼體30的長側邊),鎖扣部124呈凸塊形成於第一絕緣殼體10的前端面(即橫向壁13上,位於橫向壁13的外表面)。當第二連接器3e往下插至一鎖扣位置時,鎖扣臂34的一端(下端)可扣接於鎖扣部124。操作者可按壓鎖扣臂34的上端以解除鎖扣狀態。為了便於操作者按壓鎖扣臂34,鎖扣臂34的上端上有一按壓部347,由鎖扣臂34向外(即遠離第二連接器3e)延伸凸出,即按壓部347突出於第二絕緣殼體30的前端面,方便操作者按壓時確認按壓點及施力。另外,第二絕緣殼體30對應按壓部347的位置也具有一凹設空間,凹設空間為第二絕緣殼體30的前端面向內凹設而成,使操作者朝第二絕緣殼體30按壓所述按壓部347時,可容納操作者的指腹。
[第六實施例]
請參閱圖20至圖21,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f、及一第二連接器3f。第一連接器1f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源端子20’。第二連接器3f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相似於上一實施例,轉接插座10T具有圍成一矩形的兩個橫向壁13和兩個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以及位於其中的至少一裸露區14。而每一裸露區14定義出至少一插槽於其中。而插槽的另一端連接裸露孔。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未使用線纜,即不是使用多股導電纖維而是使用板狀金屬Cf(例如:銅排)來傳遞電流,這樣可以傳遞更大的電流。板狀金屬Cf的一端在第二連接器3f內作為第二電源端子40’,其第二接觸部垂直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並用以插入所述插槽,與轉接插座10T的至少一電端子(即,叉狀接觸件26)對接,而電連接第一連接器1f的第一電源端子20’。換句話說,第二連接器3f的第二電源端子40’為板狀金屬Cf的延伸,一端作為第二接觸部42而插入轉接插座10T的對應插槽內,另一端作為第二接腳43延伸出第二絕緣殼體30但不與線纜連接而直接與電子元件電連接。請參見圖20,由於兩個插槽位於同一平面上,因此第一電源端子20’的第二接觸部42的前端也位於同一平面上。為了使相同走向的板狀金屬能錯開,至少其中之一的板狀金屬Cf在垂直於板狀金屬的一板狀面方向上(在本實施例為垂直於插槽的方向上)有一階梯狀結構,使板狀金屬Cf於垂直板狀面的位置上錯開。而板狀金屬Cf的第二接腳43具有至少一轉折部或呈L型,使板狀金屬Cf的可以沿著第二絕緣殼體的相連接的兩側邊轉向;藉此可以在最小化第二連接器3f的整體體積下調整板狀金屬Cf的走向。
本實施例的鎖扣方式類似於上一實施例,在此不再累述。
[第七實施例]
請參閱圖22,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 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g、及一第二連接器3g。第一連接器1g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源端子20’。第二連接器3g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板狀的第二電源端子40’的一端(第二接觸部42,位於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插入轉接插座10T的對應插槽內,另一端作為第二接腳43延伸出第二絕緣殼體的後端面,後端面與底面相鄰,更佳為相互垂直。與上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兩個第二電源端子40’的其中之一具有兩個第二接觸部42,而在另一第二電源端子40’的第二接觸部42的左右兩側。中間的第二接觸部42插入轉接插座10T的中間插槽,左右兩側的第二接觸部42分別插入左右兩側的兩個插槽,兩個插槽與中間插槽分別以一隔離壁141隔開。這兩個第二電源端子40’其中之一電連接電源電位,另一電連接接地電位,例如:具有兩側的兩個第二接觸部42的第二電源端子40’電連接地電位,具有位於中間的第二接觸部42的第二電源端子40’電連接電源電位。長側壁(橫向壁13)可以設有至少一導引槽134,而第二連接器3g對應有受導部(圖略),位於矩形的第二絕緣殼體30的一長側邊。當所述第二連接器3g插入所述轉接插座10T時,受導部沿著導引槽134滑入而達到定位的作用。本實施例的鎖扣方式類似於第六實施例,並且可以具有多組鎖扣臂34及鎖扣部124。
[第八實施例]
請參閱圖23至圖25,本發明第八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h、及一第二連接器3h。第一連接器1h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端子20。第二連接器3h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為矩形。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第一電端子20為一體成形,在第一接觸部21與第一接腳22之間形成向上突出的中間部27。具體來說,中間部27可以是一對折的金屬板,為一面狀結構,金屬板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接觸部21與第一接腳22,而金屬板對折後其中間向上突出。換 句話說,中間部27為一單一接頭並設置於矩形的裸露區14內。裸露區14內定義出至少一插槽,而相鄰兩插槽由一隔離壁141相隔。在本實施例,隔離壁141的高度小於中間部27的高度,即隔離壁141未延伸至所述轉接插座10T的頂面。中間部27位於對應插槽的中間,即在兩長側壁(橫向壁13)的之間,並與所述兩長側壁(橫向壁13)平行。中間部27為片狀,並與插槽的長度方向平行。此外,第二電端子40的第二接觸部47具有多個彈臂分成兩列而呈叉狀結構,第二接觸部47定義出一夾持面,以夾持呈對折狀的中間部27。夾持面垂直於第二絕緣殼體的底面,與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的長側邊平行。長側壁(橫向壁13)可以設有至少一導引槽134,供所述第二連接器3h插入所述轉接插座10T時定位。導引槽134和鎖扣部124位於同一垂直面上(即,第二絕緣殼體30的受導部及鎖扣臂34位於同一垂直面上)。或者,導引槽134和鎖導塊扣部124可以分別位於相對面的垂直面上(即,第二絕緣殼體30的受導部及鎖扣臂34位於相對面的垂直面上),而達到更穩定的定位作用。第二連接器3h的上方(頂面,與底面相對)具有一蓋體37。也就是,第二絕緣殼體30的下部具有矩形的四側邊,而第二接觸部47位於四側邊之內,上部的頂部在水平面上突出四側邊而形成蓋體37,蓋體37的面積大於第二絕緣殼體30的底面的面積。因此當第二連接器3h插入所述轉接插座10T時,蓋狀結構可以完全遮蔽裸露區14,而矩形四側邊位於轉接插座10T之內。也就是,第二絕緣殼體30的下部會插入所述轉接插座10T內,由轉接插座10T的橫向壁13及限位側壁(或分流側壁)12包圍第二絕緣殼體30的矩形四側邊。藉此,可以穩定轉接插座10T與第二絕緣殼體30的連接而達到限位的作用。
值的注意的是,第二絕緣殼體30也可以不具有第二電端子40而作為轉接插座10T的保護蓋。當轉接插座10T無須分流時,第二絕緣殼體30可以插入轉接插座10T,而第二絕緣殼體30頂面具有一蓋體37,將裸露區14或者 轉接插座10T的插槽遮蔽,避免灰塵落入或者操作者誤觸轉接插座10T而觸電。而且第二絕緣殼體30具有鎖扣臂34,可以與轉接插座10T的鎖扣部124卡扣而避免脫落。
[第九實施例]
請參閱圖26至圖28,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k、及一第二連接器3k。第一連接器1k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端子20。第二連接器3k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
類似於第五實施例,其中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23頂面另外設置叉狀接觸件26。叉狀接觸件26具有一水平部261及一對彈臂262分別由水平部261的兩側向上延伸到裸露孔之外。第一電端子20可以是兩件式,水平部261連接於兩件式的第一電端子20的中間部23。另外,第二連接器3k的第二電端子40的第二接觸部42呈板狀。第二連接器3k插接於第一連接器1k後,叉狀接觸件26夾持呈板狀的第二接觸部42。
[第十實施例]
請參閱圖29至圖31,本發明第十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m、及一第二連接器3m。第一連接器1m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0、多個第一電端子20、多個第一訊號端子50。第二連接器3m具有第二絕緣殼體30。第一連接器1m具有兩個輸入介面,一為電源輸入介面,另一為訊號輸入介面。同樣地,第一連接器1m也具有兩個輸出介面,一為電源輸出介面,另一為訊號輸出介面。
電源輸入介面與訊號輸入介面均位在第一連接器1m的第一側面上,為兩個獨立的插槽。所述多個第一訊號端子50各具有一第一訊號接觸部51延伸至所述插槽,即訊號輸入介面內、及一第一訊號接腳52延伸至所述 第一絕緣殼體10的所述底面102,即訊號輸出介面。第一訊號接觸部51與第一訊號接腳52彼此電連接。第一訊號端子50為針腳,係用以傳遞低於0.5A的電流訊號。
第一絕緣殼體10具有一分流插座10U,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分流插座10U與第一絕緣殼體10為分開成形,然後組裝成一體。分流插座10U具有一基底,所述基底鎖扣於第一連接器1m的一第三側面。具體地說,分流插座10U的基底的底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卡扣部10U1,而第一絕緣殼體10上有對應的至少一卡扣件104。當分流插座10U與第一絕緣殼體10組裝成一體時,至少一卡扣部10U1與至少一卡扣件104卡合而使分流插座10U可分拆地固定於第一絕緣殼體10。分流插座10U為矩形,具有一對長側邊以及一對短側邊。卡扣部10U1較佳為複數個,分別位於兩個短側邊或/及兩個長側邊上。值的注意的是,本實施例卡扣部10U1位於短側邊的兩端,由基底的底表面的向下延伸,前端上有一卡體水平方向延伸,較佳為朝外延伸。
分流插座10U的基底的一長側邊上向下延伸有一延伸壁106,延伸壁106的內表面與第一絕緣殼體10的一側面相抵接。另外,分流插座10U的基底的部分下表面與第一絕緣殼體10的頂面101的部分上表面接觸,較佳為位在相對於延伸壁106的另一長側邊的下表面。藉此,當分流插座10U受外力時,部分外力可傳遞至第一絕緣殼體10上,而達到加強分流插座10U固定於第一絕緣殼體10時的穩定性。在本實施例中,延伸壁106位於第一電端子20的第一接腳22的外側,以保護第一接腳22。
第一連接器1m的第三側面上具有至少一分流孔105,以裸露出多個第一電端子20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及多個第一訊號端子50的至少其中之一。分流插座10U上具有至少一轉接插座10T,對應在所述的至少一分流孔105,即在對應第一電端子20的分流孔及/或第一訊號端子50的分流孔105。每 個轉接插座10T有至少一裸露孔。分流插座10U較佳為將第三側面上的所有分流孔全部或部分遮蔽,僅由轉接插座10T的裸露孔來裸露出對應分流的第一電端子20及/或第一訊號端子50,或者第一電端子20及/或第一訊號端子50由對應的分流孔105延伸而出。若轉接插座10T遮蔽分流孔的部分,未遮蔽的部分可作為散熱通孔,以增加散熱效果。每個轉接插座10T的結構與第二連接器3m可參見前述的各實施例的說明,在此不再累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至第十實施例的圖式中第二連接器雖未特別繪出散熱槽或散熱通孔,但實際應用時可如同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般,於第二絕緣殼體設置至少一散熱槽或散熱通孔,較佳為平行或垂直於底面。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能使第一連接器的電流通過第一電源端子傳到第二連接器的第二電端子,並通過線纜或者板狀金屬傳輸至其他需要電流的元件。本發明通過單一個第一連接器可以通過電路板或第二連接器供應電流。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a:第一連接器
10:第一絕緣殼體
101:頂面
102:底面
103:輸出介面
10T、10T’:轉接插座
12:限位側壁
122:導軌
124:鎖扣部
13:橫向壁
14:裸露區
140:裸露孔
20:第一電端子
20S:對接第一電端子
21:第一接觸部
22:第一接腳
23:中間部
3a:第二連接器
3a’:第三連接器
30:第二絕緣殼體
31:本體部
312:定位部
32:導塊
34:鎖扣臂
341:解扣部
342:卡扣部
40:第二電端子
42:第二接觸部
43:第二接腳
C:線纜
P:電路板

Claims (20)

  1. 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入介面以及一訊號輸入介面,所述電源輸入介面用以供一電源提供元件插入,所述訊號輸入介面用以接收訊號輸入,所述第二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出介面及一訊號輸出介面;複數個電端子,每一所述電端子具有一接觸部以及一接腳,每一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入介面內,每一所述接腳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出介面;一分流插座,所述分流插座位於所述絕緣殼體的一第三側面上並具有一定位件,使當一分流連接器插入於所述分流插座時被定位於所述分流插座上時,所述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與所述複數個電端子的至少一端子物理接觸而電連接;以及複數個訊號端子,每一所述訊號端子具有一訊號接觸部及一訊號接腳,所述訊號接觸部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入介面,所述訊號接腳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出介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訊號輸入介面為一訊號插槽,所述複數個訊號端子成對地設置於所述訊號插槽的兩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每一所述電端子更包含一中間部,所述中間部包含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二側之間的一彎折區,所述第一側連接所述接觸部,所述第二側連接所述接腳。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接觸部包含多個彈臂。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與所述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連接的所述複數個電端子的所述至少一端子的中間部厚度大於所述複數個電端子的其餘端子的厚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分流插座更具有至少一導軌對,分別位於所述分流插座的相對應兩側面,使所述分流連接器插入於所述分流插座時,受所述導軌對導引。
  7. 一種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入介面以及一訊號輸入介面,所述電源輸入介面用以供一電源提供元件插入,所述訊號輸入介面用以接收訊號輸入,所述第二側面上有一電源輸出介面及一訊號輸出介面;複數個電端子,每一所述電端子具有一接觸部以及一接腳,每一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入介面內,每一所述接腳延伸至所述電源輸出介面;一分流插座,所述分流插座位於所述絕緣殼體的一第三側面上並具有一鎖扣部,使當一分流連接器插入於所述分流插座時被定位於一鎖扣位置時,所述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與所述複數個電端子的至少一端子電連接;以及複數個訊號端子,每一所述訊號端子具有一訊號接觸部及一訊號接腳,所述訊號接觸部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入介面,所述訊號接腳延伸至所述訊號輸出介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分流插座之一側面更具有至少一導引槽,使所述分流連接器插入於所述分流插座時,受所述導引槽導引。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每一所述接腳用以連接至 一電路板,所述電源輸入介面為平行於所述電路板的一插槽。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複數個電端子成對地設置於所述插槽的兩側。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每一所述電端子包含至少一彈臂延伸至所述插槽內。
  12.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與所述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電連接的所述至少一端子更包含一中間部,用以與所述分流連接器內的端子物理接觸,所述中間部包含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二側之間的一彎折區,所述第一側連接所述接觸部,所述第二側連接所述接腳。
  13.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含:一電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殼體,具有一輸入介面及一輸出介面;複數個電端子,所述每一電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輸入介面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輸出介面內;及一分流插座,位於所述絕緣殼體的一側面上並具有相對的兩側壁;以及一分流連接器,插入於分流插座,使所述分流連接器的端子與所述複數個電端子中的至少一電端子電連接,其中所述分流連接器包含相對設置的兩擋臂或兩擋壁,分別位於所述兩側壁的內側或者分別位於所述兩側壁的外側;其中,所述分流插座具有一鎖扣部,使所述分流連接器被定位於一鎖扣位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分流插座更包含另一相對的兩分流側壁,分別與所述兩側壁連接以形成矩形的 四側邊。
  15.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分流連接器更包含另一相對的兩擋壁分別與所述兩擋壁連接以形成矩形的四側邊。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分流連接器的頂部突出所述四擋壁而形成一蓋體。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分流插座之一側面更具有至少一導引槽,使所述分流連接器插入於所述分流插座時,受所述導引槽導引。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每一所述電端子包含:一接觸部;一接腳,用以與一電路板連接;以及一中間部,包含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二側之間的一彎折區,所述第一側連接所述接觸部,所述第二側連接所述接腳。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接觸部包含多個彈臂。
  20.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分流連接器具有散熱槽或散熱通孔。
TW111102816A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TWI802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00494P 2020-03-27 2020-03-27
US63/000,494 2020-03-27
US202063021096P 2020-05-07 2020-05-07
US63/021,096 2020-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275A TW202224275A (zh) 2022-06-16
TWI802244B true TWI802244B (zh) 2023-05-11

Family

ID=79601084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1898A TW202329552A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分流裝置及電連接器組件
TW110214507U TWM626843U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連接器組件及其分流裝置
TW110106949A TWI761093B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其分流裝置
TW110202139U TWM622006U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
TW111102816A TWI802244B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TW111205486U TWM631260U (zh) 2020-03-27 2021-02-26 連接器組件
TW110214500U TWM629325U (zh) 2020-03-27 2021-02-26 分流裝置
TW111102820A TWI808625B (zh) 2020-03-27 2021-02-26 電端子及電端子對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1898A TW202329552A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分流裝置及電連接器組件
TW110214507U TWM626843U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連接器組件及其分流裝置
TW110106949A TWI761093B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其分流裝置
TW110202139U TWM622006U (zh) 2020-03-27 2021-02-26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5486U TWM631260U (zh) 2020-03-27 2021-02-26 連接器組件
TW110214500U TWM629325U (zh) 2020-03-27 2021-02-26 分流裝置
TW111102820A TWI808625B (zh) 2020-03-27 2021-02-26 電端子及電端子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8) TW20232955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0683B (zh) * 2021-04-28 2022-10-11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4486A (en) * 1979-03-05 1980-09-23 Amp Incorporated Shunt protected power connector
EP0700127A2 (en) * 1994-09-01 1996-03-06 Molex Incorporated Shunt connector assembly
TW201519535A (zh) * 2014-08-07 2015-05-16 Kuang Ying Comp Equipment Co 電連接器
TWM560710U (zh) * 2017-07-13 2018-05-21 Molex Llc 電連接器
US20190044254A1 (en) * 2017-08-02 2019-02-07 Avx Corporation Wire-to-wire connector with shu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9233B2 (ja) * 1997-02-14 2003-06-2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分岐配線用接続器
JPH11195459A (ja) * 1998-01-05 1999-07-21 Itabashi Giken Kk 接続器
TWM371317U (en) * 2009-08-10 2009-12-2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SATA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O2018038161A1 (ja) * 2016-08-23 2018-03-0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制御装置とモータとの端子接続構造
TW201817089A (zh) * 2016-10-19 2018-05-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連接器
TWM556420U (zh) * 2017-11-08 2018-03-01 Cen Link Co Ltd 電氣連接器(二)
US10931039B2 (en) * 2018-03-05 2021-02-23 Cisco Technology, Inc. Flexible coaxial connector
US10931048B2 (en) * 2018-09-24 2021-02-23 Apple Inc. Decoupled spring and electrical path in connector interface
TWM588897U (zh) * 2019-08-12 2020-01-0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4486A (en) * 1979-03-05 1980-09-23 Amp Incorporated Shunt protected power connector
EP0700127A2 (en) * 1994-09-01 1996-03-06 Molex Incorporated Shunt connector assembly
JPH0878115A (ja) * 1994-09-01 1996-03-22 Molex Inc シャントコネクタ装置
TW201519535A (zh) * 2014-08-07 2015-05-16 Kuang Ying Comp Equipment Co 電連接器
TWM560710U (zh) * 2017-07-13 2018-05-21 Molex Llc 電連接器
US20190044254A1 (en) * 2017-08-02 2019-02-07 Avx Corporation Wire-to-wire connector with shunt
WO2019028110A1 (en) * 2017-08-02 2019-02-07 Avx Corporation WIRE-TO-WIRE CONNECTOR WITH SHUNT
US20190273328A1 (en) * 2017-08-02 2019-09-05 Avx Corporation Wire-to-wire connector with shu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6843U (zh) 2022-05-11
TWM631260U (zh) 2022-08-21
TWI808625B (zh) 2023-07-11
TW202137640A (zh) 2021-10-01
TWI761093B (zh) 2022-04-11
TW202224275A (zh) 2022-06-16
TW202226684A (zh) 2022-07-01
TWM622006U (zh) 2022-01-11
TW202329552A (zh) 2023-07-16
TWM629325U (zh) 202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78325U (zh) 具分流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分流装置
US7946887B1 (en)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04381U (zh) 電連接器
US2013009567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CN112952423B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3753127U (zh) 电连接装置
US11909136B2 (en) Connector with current-shunt structure, shunt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TWM613035U (zh) 電連接裝置
WO2011047539A1 (zh) 电连接器
TWI802244B (zh)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TWI672876B (zh) 集成連接器元件及其轉接盒
TWM536797U (zh) 線對板電連接器組合
CN210111179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TW20114569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CN116505334B (zh) 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TWM425428U (en) Card connector
TWM600014U (zh) 連接器彈片結構
TW202347895A (zh) 插座連接器
TWM614617U (zh) 具有軟板自動鎖合之電連接器構造
TWM593680U (zh) 中繼連接器
TWM556943U (zh)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及線端連接器
CN117134143A (zh) 插座连接器
TWM586896U (zh) 電連接器
CN114583502A (zh) 连接器的导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