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6896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6896U
TWM586896U TW108210766U TW108210766U TWM586896U TW M586896 U TWM586896 U TW M586896U TW 108210766 U TW108210766 U TW 108210766U TW 108210766 U TW108210766 U TW 108210766U TW M586896 U TWM586896 U TW M58689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terminal
docking
terminals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0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秀慧
Original Assignee
欣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欣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欣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0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6896U/zh
Publication of TWM586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6896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有關一種電連接器,該座體之基座內部形成有對接空間,且對接空間內部設有複數第一端子槽,再於對接空間內部定位有對接座,而對接座後側設有複數第二端子槽,且各第二端子槽前方設有插接口,再於基座及對接座中分別定位有端子組之複數第一端子及複數第二端子,而該第一端子具有定位於第一端子槽內之第一基部,並於第一基部一側設有延伸至對接空間內之第一連接部,而另側處設有延伸至基座外之焊接部,且該第二端子具有定位於第二端子槽中之第二基部,再於第二基部一側設有延伸至插接口處之對接部,而另側設有與第一連接部彈性對接之第二連接部,其因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為呈彈性對接,以使端子組具有較高的拉動裕度,所以不易發生因過大的插拔力道而導致損壞之情況。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尤指座體之基座為透過對接空間來裝設有對接座,且該端子組之複數第一端子及複數第二端子為利用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來相互彈性對接,所以在插拔過程中,該端子組之複數第一端子不易受到過大的插拔力道而導致變形、損壞的情況發生。
按,一般連接器係使用在電子訊號與電源的連接元件及其附屬配件,主要功能在提供各種電子裝置或設備間之連接,以及確保訊號可準確的傳輸,而連接器隨著其應用的產品、功率與使用的環境等不同,則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型式,並可應用於電腦、伺服器、電腦周邊設備(如:鍵盤、滑鼠或印表機等)、車上主機之周邊設備(如:車用電腦或衛星導航等)、家用電器、電信或通訊設備等產品上使用。
再者,由於現今電子產品設計都朝輕、薄、短、小方向發展,所以為了能夠配合各種電子產品的體積縮小化,其電子產品內部之連接器便需更為精密且小型,藉以因應目前電子產品之發展趨勢。
然而,目前市面上電子產品內之電連接器大都會連接於電路板上,即可供另一相對型式之電連接器來進行插接作業以形成電性連接,其另一相對型式之電連接器便可將訊號或電源透過電路板傳送至控制電 路中,但是,一般電連接器之基座都會設有複數端子,當與另一相對型式之電連接器插接時,其複數端子容易受到插拔或碰撞力量的影響,容易產生前後或左右晃動的情況,隨著時間的累積,該基座與複數端子連接處容易發生破裂或變形等情況,且該複數端子亦容易產生彎折、變形或結構破壞等情形,以致於使電連接器整體結構相當的不穩定,從而影響到整體訊號傳輸之穩定性。
是以,要如何設法解決上述習用之缺失與不便,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電連接器之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座體之基座內部形成有前方具開口之對接空間,並於對接空間內部設有複數第一端子槽,再於對接空間內部定位有對接座,而該對接座後側面設有複數第二端子槽,且各第二端子槽前方壁面設有貫通至對接座外部之插接口,再於基座及對接座中分別定位有端子組之複數第一端子及複數第二端子,其中該第一端子具有定位於第一端子槽內之第一基部,並於第一基部一側設有延伸至對接空間內之第一連接部,而第一基部相對於第一連接部另側處彎折延伸有延伸至基座外之焊接部,且該第二端子具有定位於第二端子槽中之第二基部,再於第二基部一側設有延伸至插接口處之對接部,而第二基部另側設有與第一連接部彈性對接之第二連接部,其因座體之基座為透過對接空間來裝設有對 接座,且端子組之複數第一端子及複數第二端子為利用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來相互彈性對接,以使端子組具有較高的拉動裕度,所以在供外部連接器插拔的過程中,該端子組之複數第一端子不易受到過大的插拔力道而導致變形、損壞的情況發生,進而達到提升整體使用壽命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座體之基座為位於對接空間後側壁面設有朝前延伸之複數擋塊,當對接座定位於對接空間後,該基座之複數擋塊底面為抵持於抵持片頂面處,以使複數第一端子之第一連接部與複數第二端子之第二連接部穩固形成電性接觸,以達到提升電性傳輸穩定性之目的。
1‧‧‧座體
11‧‧‧基座
110‧‧‧對接空間
1101‧‧‧開口
111‧‧‧第一端子槽
112‧‧‧擋塊
113‧‧‧導引槽
114‧‧‧限位槽
115‧‧‧嵌塊
116‧‧‧定位臂
1161‧‧‧導斜面
1162‧‧‧扣塊
117‧‧‧穿孔
12‧‧‧對接座
121‧‧‧第二端子槽
122‧‧‧插接口
123‧‧‧限位塊
124‧‧‧嵌槽
125‧‧‧扣槽
2‧‧‧端子組
21‧‧‧第一端子
211‧‧‧第一基部
212‧‧‧第一連接部
2121‧‧‧片體
213‧‧‧焊接部
22‧‧‧第二端子
221‧‧‧第二基部
222‧‧‧對接部
2221‧‧‧夾持彈臂
2222‧‧‧夾持端
223‧‧‧第二連接部
2230‧‧‧夾持空間
2231‧‧‧抵持片
2232‧‧‧彎折片
2233‧‧‧夾持片
23‧‧‧定位端子
231‧‧‧定位片
232‧‧‧插腳
3‧‧‧連接器
31‧‧‧導電端子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與連接器對接前之立體外觀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 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及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係包括座體1及端子組2,其中:
該座體1為包括有基座11及對接座12,其中該基座11內部形成有前方具開口1101之對接空間110,並於對接空間110後側壁面設有前、後貫穿之複數第一端子槽111,且對接空間110後側壁面並分別對位於複數第一端子槽111上方處設有朝前延伸之複數擋塊112,而對接空間110底面並分別對位於複數第一端子槽111前方處設有複數導引槽113,再於對接空間110底面且位於複數導引槽113左、右二側處設有半圓弧狀之複數限位槽114,而對接空間110左、右二側壁面設有朝內延伸之複數嵌塊115,又於基座11頂面後側處彎折有延伸至對接空間110上方處之複數定位臂116,且各定位臂116前端底面處設有導斜面1161,並於導斜面1161後方一距離處設有凸起之扣塊1162,而基座11表面上且位於對接空間110左、右二側處設有縱向貫穿之複數穿孔117。
上述之對接座12後側面凹設有複數第二端子槽121,並於各第二端子槽121前方壁面設有孔徑較小且貫通至對接座12外部之插接口122,且對接座12底面左、右二側處設有半圓狀之複數限位塊123,再於對接座12左、右二側壁面並相鄰於後側壁面彎角處剖設有複數嵌槽124,而對接座12頂面左、右二側處凹設有複數扣槽125。
該端子組2為包括有複數第一端子21、複數第二端子2 2及複數定位端子23,其中該第一端子21具有豎立之第一基部211,並於第一基部211一側設有第一連接部212,且第一連接部212位於第一基部211前方彎折延伸有呈矩形之片體2121,而第一基部211相對於第一連接部212另側處彎折延伸有焊接部213,且該第二端子22具有呈ㄩ字型之第二基部221,再於第二基部221一側設有對接部222,而對接部222具有朝前延伸之二夾持彈臂2221,並於二夾持彈臂2221前方設有相對向內彎折之夾持端2222,且第二基部221另側設有第二連接部223,其第二連接部223具有朝後延伸之抵持片2231,而抵持片2231左側壁面設有朝下彎折之彎折片2232,且彎折片2232後方設有朝上斜伸之夾持片2233,再於夾持片2233與抵持片2231之間形成有夾持空間2230;另外,該定位端子23具有呈矩形之定位片231,並於定位片231下方延伸有插腳232。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可先將端子組2之複數第一端子21及複數第二端子22分別利用鑲嵌射出(Insert Molding)成形出座體1之基座11及對接座12,以使複數第一端子21之第一基部211定位於基座11之複數第一端子槽111內,且複數第一端子21第一連接部212之片體2121為延伸至基座11之對接空間110中呈一懸空狀,而該複數第一端子21之焊接部213則向後延伸至基座11外部,且該複數第二端子22之第二基部221為定位於對接座12之複數第二端子槽121中,並使複數第二端子22對接部222之二夾持彈臂2221延伸至複數第二端子槽121前方之插 接口122處,而該複數第二端子22後方之第二連接部223便會延伸至對接座12後方外側處,即可將端子組2之複數第一端子21及複數第二端子22穩固結合於座體1之基座11及對接座12中。
而當座體1之基座11及對接座12中成形有端子組2之複數第一端子21及複數第二端子22後,便可將對接座12從對接空間110前方之開口1101處插入,該複數第二端子22之第二連接部223即會進入至基座11之複數導引槽113內滑移,並持續插入對接座12,以使對接座12後側面推抵於複數定位臂116之導斜面1161,進而使複數定位臂116向外撐開,再持續插入對接座12,進而使複數第一端子21第一連接部212之片體2121插入於複數第二端子22第二連接部223之夾持空間2230中,且該片體2121上、下表面為受到抵持片2231及夾持片2233彈性夾持呈一定位,同時,該複數擋塊112底面為抵持於抵持片2231頂面處,以使複數第一端子21之第一連接部212與複數第二端子22之第二連接部223穩固對接,而待複數第一端子21之第一連接部212與複數第二端子22之第二連接部223對接的同時,該對接座12底面之複數限位塊123即會進入至基座11之複數限位槽114中,且該基座11之複數嵌塊115為嵌入於對接座12之複數嵌槽124內呈一限位,而該複數定位臂116之扣塊1162便會扣入至對接座12頂面之複數扣槽125內呈一定位,進而避免對接座12往回脫離,藉此完成本創作之組裝。
上述座體1之基座11中為可進一步設有端子組2之定位端子23,且該端子組2之定位端子23為可利用鑲嵌射出成形於座體1 之基座11中,以使定位端子23之定位片231定位於基座11之複數穿孔117內,且該定位端子23之插腳232為延伸至基座11下方外側處。
再者,上述端子組2之複數第一端子21、複數第二端子22及複數定位端子23較佳實施為利用塑料以鑲嵌射出的方式分別共同包覆射出成型出座體1之基座11及對接座12,但於實際應用時,並非是以此作為侷限,其亦可依實際需求或結構設計不同採用鑲嵌射出一體成型或組裝等方式來與座體1之基座11及對接座12結合定位。
再請參閱第六圖所示,係為本創作與連接器對接前之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本創作於實際使用時,係可先將本創作電性連接於外部電路板(圖中未示出)上,以使端子組2複數第一端子21之焊接部213焊設於外部電路板之複數接點上呈電性接觸,且該複數定位端子23之插腳232為穿過外部電路板之插孔中焊設呈一定位,便可再利用外部連接器3來插接於座體1之對接座12上,該外部連接器3之複數導電端子31為可從對接座12之插接口122處插入,以使複數導電端子31插入至複數第二端子22對接部222的二夾持彈臂2221之間,且該二夾持彈臂2221前方之夾持端2222為夾持於複數導電端子31表面上形成電性接觸,當本創作與外部連接器3進行電性傳輸時,其電性訊號即會從複數導電端子31傳輸至複數第二端子22之對接部222,並透過複數第二端子22之第二連接部223傳輸至複數第一端子21之第一連接部212,再利用複數第一端子21之焊接部213傳輸至外部電路板上,進而完成電性訊號之傳輸。
而欲將外部連接器3與座體1形成分離時,即可直接向外拔離外部連接器3,以使外部連接器3之複數導電端子31脫離於二夾持彈臂2221夾持定位,進而解除電性接觸狀態,其因端子組2為利用複數第一端子21之第一連接部212及複數第二端子22之第二連接部223來相互彈性對接,所以插拔的過程中,該端子組2之複數第一端子21不易受到過大的插拔力道而導致變形、損壞的情況發生。
本創作為具有下列之優點:
(一)該座體1之基座11為透過對接空間110來裝設有對接座12,且該端子組2之複數第一端子21及複數第二端子22為利用第一連接部212及第二連接部223來相互彈性對接,以使端子組2具有較高的拉動裕度,所以在供外部連接器3插拔的過程中,該端子組2之複數第一端子21不易受到過大的插拔力道而導致變形、損壞的情況發生,進而可提升整體之使用壽命,從而確保可供多次插拔對接的電性接觸效果,藉此使訊號傳輸確實。
(二)該座體1之基座11為位於對接空間110後側壁面設有朝前延伸之複數擋塊112,當對接座12定位於對接空間110後,該基座11之複數擋塊112底面為抵持於抵持片2231頂面處,以使複數第一端子21之第一連接部212與複數第二端子22之第二連接部223穩固形成電性接觸,以達到提升電性傳輸穩定性之效果。
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電連接器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9)

  1. 一種電連接器,係包括座體及端子組,其中:該座體為包括有基座及對接座,其中該基座內部形成有前方具開口之對接空間,並於對接空間內部設有複數第一端子槽,再於對接空間內部定位有對接座,而該對接座後側面設有複數第二端子槽,並於各第二端子槽前方壁面設有貫通至對接座外部之插接口;該端子組為包括有複數第一端子及複數第二端子,其中該第一端子具有定位於第一端子槽內之第一基部,並於第一基部一側設有延伸至對接空間內之第一連接部,而第一基部相對於第一連接部另側處彎折延伸有延伸至基座外之焊接部,且該第二端子具有定位於第二端子槽中之第二基部,再於第二基部一側設有延伸至插接口處之對接部,而第二基部另側設有與第一連接部彈性對接之第二連接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基座之對接空間後側壁面並分別對位於複數第一端子槽上方處為設有朝前延伸且供抵持於第二連接部頂面處之複數擋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基座之對接空間底面並分別對位於複數第一端子槽前方處為設有供複數第二端子的第二連接部滑移之複數導引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基座之對接空間底面且位於複數導引槽左、右二側處設有複數限位槽,而該對接座底面左、右二側處設有供定位於複數限位槽內之複數限位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基座之對接空間左、右二側壁面為設有朝內延伸之複數嵌塊,而該對接座左、右二側壁面並相鄰於後側壁面彎角處剖設有供複數嵌塊嵌入之複數嵌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座體之基座頂面後側處為彎折有延伸至對接空間上方處之複數定位臂,且各定位臂前端底面處設有導斜面,並於導斜面後方一距離處設有凸起之扣塊,而該對接座頂面左、右二側處凹設有供複數扣塊扣入呈一定位之複數扣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座體之基座表面上且位於對接空間左、右二側處為設有縱向貫穿之複數穿孔,而該複數穿孔內設有複數定位端子之定位片,並於定位片下方設有延伸至基座外部之插腳。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複數第一端子之第一連接部為位於第一基部前方彎折延伸有片體,而該複數第二端子之第二連接部具有朝後延伸之抵持片,而抵持片左側壁面設有朝下彎折之彎折片,且彎折片後方設有朝上斜伸之夾持片,再於夾持片與抵持片之間形成有供片體進入呈一夾持定位之夾持空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複數第二端子之對接部為具有朝前延伸之二夾持彈臂,並於二夾持彈臂前方設有相對向內彎折之夾持端。
TW108210766U 2019-08-14 2019-08-14 電連接器 TWM586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766U TWM586896U (zh) 2019-08-14 2019-08-14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766U TWM586896U (zh) 2019-08-14 2019-08-14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6896U true TWM586896U (zh) 2019-11-21

Family

ID=69190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0766U TWM586896U (zh) 2019-08-14 2019-08-14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6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36971U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WM621401U (zh) 具有對接孔的板端連接器
TWM586467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改良
TWM584995U (zh) 母座連接器、公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802244B (zh)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TWM584560U (zh) 轉接裝置之導引結構
TWM586896U (zh) 電連接器
CN206401626U (zh) 电连接器
CN211929737U (zh) 中继连接器
TWI707505B (zh) 軟性電路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CN106785594B (zh) Usb与sd卡混合型电连接器
TWM606399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TWM600019U (zh) 電連接器
CN210779335U (zh) 电连接器
TWM502267U (zh) 插頭連接器、插座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M593680U (zh) 中繼連接器
CN109037995B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I789708B (zh) 網路插座連接器(一)
TW202347895A (zh) 插座連接器
TWM542279U (zh) 線對板之電連接器模組
TWM541134U (zh) 線對板電連接器
TWM600020U (zh) 連接器組合之鎖定結構
TWM505091U (zh) 插頭連接器
TWM507605U (zh) 複合式usb連接器及其配合的電連接器
TWM619273U (zh) 連接器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