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6600B - 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6600B
TWI796600B TW109132983A TW109132983A TWI796600B TW I796600 B TWI796600 B TW I796600B TW 109132983 A TW109132983 A TW 109132983A TW 109132983 A TW109132983 A TW 109132983A TW I796600 B TWI796600 B TW I7966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sulating
embedded block
terminals
speed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5655A (zh
Inventor
郭榮哲
魏坷昌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5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5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6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Abstract

本發明是一種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該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分別組裝於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絕緣本體的上端和下端,並與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PCB主機板電連接,該上排端子包括相互連接的前端端子和後端端子;該端子結構還包括:第一防諧振模組,包括第一導電件,設置於該前端端子上;第二防諧振模組,包括第二導電件,設置於該後端端子上;該前端端子和後端端子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藉此,本發明實現了提升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的防諧振效果。

Description

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
針對高性能、高頻寬系統的需求,對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但高速資料連接器在製造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1.高速資料連接器的防諧振效果不良。2.目前高速資料連接器的端子與塑膠芯等部件的嵌件成型在下排端子時,會跑滑塊,不適宜於立式注塑機的高效,快速成型;3.目前高速資料連接器的端子料帶連接不利於連續性,選擇性電鍍金;4.目前高速資料連接器端子與塑膠芯的嵌件成型放置,運輸都易造成端子變形;5.目前高速資料連接器端子與塑膠芯的嵌件成型必須在裝配2次折彎,導致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組裝技術)的solder tail(焊接尾部)的共面度差。
在現有技術中,如中國專利申請,申請號為:CN201820869724.3,發明名稱為:QSFP高速信號電連接器,公開了一種QSFP高速信號電連接器,通過在第一、第二模組外側搭建彈片結構,利用彈片6個觸腳把信號對兩邊的地連接在一起,形成封閉電磁場空間,提升抗串擾能力,解決遠近端串擾產生的諧振問題,以滿足高速連接器傳輸性能;且彈片與接地端子為彈性接觸,彈片具有朝向接地端子的抵壓力,而兩邊扣住絕緣體作固定,使得接觸更加牢固,不容易因為輕微振動,變形而造成接觸不良。該方案 針對QSFP28單通道傳輸速率25Gpbs電連接器,升其高速信號傳輸能力。但是其結構複雜,防諧振效果不良,並且端子與塑膠芯的嵌件成型在下排端子難以解決會跑滑塊、以及運輸都易造成端子變形等問題。
綜上可知,現有技術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針對上述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以提升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的防諧振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該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分別組裝於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絕緣本體的上端和下端,並與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主機板電連接,該上排端子包括相互連接的前端端子和後端端子;該端子結構還包括:一第一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件,設置於該前端端子上;一第二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二導電件,設置於該後端端子上;該前端端子和該後端端子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第一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一導電件的一第一安裝部和將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上的一第一固定部;該第二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二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二導電件的一第二安裝部和將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上的一第二固定部。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第一導電件為一第一金屬片或者一第一導電膠片;該第一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上部的一第一安裝槽;該第一固定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中部且與該前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一通孔;該第二導電件為第二金屬片或者第二導電膠片;該第二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上部的第二安裝槽;該第二固定部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中部為與該後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二通孔。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前端端子和後端端子均包括一第一後側部、一第一中間部以及一第一頭端部;其中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與該後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連接;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上;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的第一中間部上。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與該上排端子以塑膠嵌件成型;該前端端子的第一後側部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二後側部、一第二中間部以及一第二頭端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並且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的區域的底部設置有一表面組裝技術焊腳。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表面組裝技術焊腳的彎折區域具有一刺破結構;該下排端子的第二後側部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下排端子上設置有多個倒刺結構。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一信號傳輸端子和一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並且在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一倒刺結構,在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二倒刺結構,該第一倒刺結構與第二刺結構相互錯位設置。
根據該端子結構,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為一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為一差分信號傳輸端子;該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與該差分信號傳輸端子間隔設置。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另一發明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包括一第一殼體、一絕緣本體、一PCB主機板以及組裝在該絕緣本體內的一端子結構,該端子結構包括一上排端子和一下排端子,該上排端子包括相互連接的一前端端子和一後端端子;該端子結構還包括:一第一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件,設置於該前端端子上;一第二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二導電件,設置於該後端端子上;該前端端子和後端端子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一導電件的一第一安裝部和將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上的一第一固定部;該第二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二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二導電件的一第二安裝部和將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上的一第二固定部。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導電件為一第一金屬片或者一第一導電膠片;該第一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上部的一第一安裝槽;該第一固定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中部且與該前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一通孔;該第二導電件為一第二金屬片或者一第二導電膠片;該第二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上部的一第二安裝槽;該第二固定部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中部且與該後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二通孔。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前端端子和該後端端子均包括一第一後側部、一第一中間部以及一第一頭端部;其中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 部與該後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連接;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上;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的第一中間部上。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與該上排端子以塑膠嵌件成型;該前端端子的第一後側部與該主機板電連接。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二後側部、一第二中間部以及一第二頭端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並且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的區域的底部設置有一表面組裝技術焊腳。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表面組裝技術焊腳的彎折區域具有一刺破結構;該下排端子的第二後側部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下排端子上設置有多個倒刺結構。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一信號傳輸端子和一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並且在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一倒刺結構,在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二倒刺結構,該第一倒刺結構與該第二刺結構相互錯位設置。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為一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為一差分信號傳輸端子;該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與該差分信號傳輸端子間隔設置。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絕緣嵌入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一凸塊,該絕緣本體內側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一凸塊相適配的一第一卡槽,該第一絕緣嵌入塊通過該第一凸塊卡接於該第一卡槽;該第二絕緣嵌入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二凸塊,該絕緣本體內側的左右兩 端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二凸塊相適配的一第二卡槽;該第二絕緣嵌入塊通過該第二凸塊卡接於該第二卡槽。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分別卡入該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後,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具有同向移動的預設空間。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凸塊卡為懸臂倒掛結構,該同向移動的預設空間為沿該第一卡槽縱向方向上下移動於預設的距離。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第一殼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三凸塊;該絕緣本體的內側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三凸塊相適配的一第三卡槽,該絕緣本體卡接於該第一殼體內;該絕緣本體為一方形膠芯。
根據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還包括:一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相適配,該PCB主機板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一拉帶自解鎖結構,設置於該該第二殼體外;以及一線纜,其一頭端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本發明通過將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設置為第一防諧振模組和第二防諧振模組,其中第一防諧振模組包括第一導電件,設置於該前端端子上;第二防諧振模組包括第二導電件,設置於該後端端子上;兩個防諧振模組分別作用達到防止諧振產生。並且端子結構中的上排端子的前端端子和後端端子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能達到對端子在使用或者是包裝運輸過程中良好的保護作用,不易發生折斷。相應的,包括該端子結構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性能可靠,能夠實現56G高速差分信號精準傳輸,可根據客戶的基帶寬度、資料容量,實現差分信號對的擴展,其結構設計的優勢保障了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功能的可靠性、製造的便利性和經濟性。
100: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
10:端子結構
11:上排端子
12:下排端子
13:第一防諧振模組
14:第二防諧振模組
20:第一殼體
21:第三凸塊
30:絕緣本體
31:第一卡槽
32:第二卡槽
40:第二殼體
50:PCB主機板
60:拉帶自解鎖結構
70:線纜
111:前端端子
112:後端端子
121:第二後側部
122:第二中間部
123:第二頭端部
124:第一信號傳輸端子
125:第二信號傳輸端子
131:第一導電件
132:第一絕緣嵌入塊
141:第二導電件
142:第二絕緣嵌入塊
1111:前端端子的第一後側部
1112:前端端子的第一中間部
1113: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
1121:後端端子的第一後側部
1122:後端端子的第一中間部
1123:後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
1231:表面組裝技術焊腳
1241:第一倒刺結構
1251:第二倒刺結構
1323:絕緣本體的第一凸塊
1421:第二安裝部
1422:第二固定部
1423:絕緣本體的第二凸塊
12311:刺破結構
a:外角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端子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防諧振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防諧振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端子結構中的上排端子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端子結構中的下排端子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A處放大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端子結構中的下排端子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端子結構中的下排端子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8中B處放大圖;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第一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絕緣本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端子結構的組裝示意圖。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說明書中針對“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示例實施例”等的引用,指的是描述的該實施例可包括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但不必然每個實施例必須包含這些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這種表述並非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在結 合實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時,無論有沒有明確的描述,已經表明將這樣的特徵、結構或特性結合到其它實施例中是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範圍內的。
在說明書及後續的權利要求書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或部件,本領域普通技術的員應可理解,技術使用者或製造商可以不同的名詞或術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或部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權利要求書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或部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或部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權利要求項中所提及的“包括”和“包含”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以外,“連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包括通過其它裝置進行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的描述中,術語“橫向”、“縱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準”、“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並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參見圖1~圖13,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的端子結構10,包括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該上排端子11和該下排端子12分別組裝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的絕緣本體30的上端和下端,並與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PCB主機板50電連接,該上排端子11包括相互連接的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該端子結構10還包括:一第一防諧振模組13,包括第一導電件131,設置於該前端端子111上;一第二防諧振模組14,包括第二導電件141,設置於該後端端子112上; 該前端端子111和該後端端子112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
該實施中,在前端端子111上設置包括第一導電件131的第一防諧振模組13,在後端端子112上設置包括第二導電件141的第二防諧振模組14,這兩個防諧振模組分別作用達到防止端子結構10在通電時諧振產生。具體的,第一防諧振模組13和第二防諧振模組14分別通過其上的第一導電件131、第二導電件141把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中的地pin相互電性能連接,縮短產品的回流地路徑,改變上排端子11周圍的電磁場分佈,從而實現消除諧振的目的。此外,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連接處的外角a為55°~80°,即非垂直,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的非正交設計,小R角在一個料厚之內的折彎設計,能對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在裝配或者是包裝運輸過程中達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不易發生折斷。
由於現有的端子的有效電氣長度和包含在信號中的波長變得相當,在連接器內能發生共振狀態。而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兩個防諧振模組中的第一導電件131、第二導電件141將兩個接地端子耦合到一起,修正兩個接地端子的合成共振頻率,以便提供與特定共振頻率相關的預定的最大電氣長度。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導電件131、第二導電件141是作為橋接件可以用於耦合多個接地端子。接地共同用於縮短不連續處之間的電氣長度並且提升共振頻率,從而使得增強的頻率在連接器中傳輸,而不在信號連接器的工作範圍之內遭遇共振,由此提升端子結構10及其連接器100的防諧振效果。
參見圖2和圖3,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防諧振模組13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一導電件131的第一安裝部1321和將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固定於該前端端子111上的第一固定部1322; 通過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將第一導電件131固定於前端端子111上的一第一固定部1322。
優選的,第一導電件131為第一金屬片或者第一導電膠片;該第一安裝部1321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上部的第一安裝槽;該第一固定部1322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中部且與該前端端子111相適配的多個第一通孔。其中,第一絕緣嵌入塊132的材質可以為橡膠或者塑膠。第一金屬片或者第一導電膠片固定在第一安裝槽內,然後前端端子111穿過第一絕緣嵌入塊132的多個第一通孔,由此第一防諧振模組13固定於前端端子111上。第一防諧振模組13能對端子結構10通電時前端端子111產生的諧振進行吸收。
該第二防諧振模組14還包括:一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二導電件141的第二安裝部1421和將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固定於該後端端子112上的第二固定部1422;通過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將第二導電件141固定於該後端端子112上的一第二固定部1422。
優選的,該第二導電件141為第二金屬片或者第二導電膠片;該第二安裝部1421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上部的第二安裝槽;該第二固定部1422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中部且與該後端端子112相適配的多個第二通孔。第二金屬片或者第二導電膠片固定於第二安裝槽;而後端端子112穿過第二絕緣嵌入塊142的多個第二通孔,由此第二防諧振模組14固定於後端端子112上。
第二防諧振模組14能對端子結構10通電時後端端子112產生的諧振進行吸收。在端子結構10的前、後端子上分別設置第一防諧振模組13和第二防諧振模組14能較好的在端子結構10通電時產生的諧振進行吸收,並且結構簡單。
參見圖4,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前端端子111和該後端端子112均包括第一後側部(1111、1121)、第一中間部(1112,1122)以及第一頭端部(1113,1123);其中該前端端子111的第一頭端部1113與該後端端子112的第一頭端部1123連接;這兩者的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固定於該前端端子111的第一頭端部1113上;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固定於該後端端子112的第一中間部1122上。由此將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固定位置分隔一定的距離,且基本位於前後端子的中部位置,可以使第一防諧振模組13和第二防諧振模組14共同作用更好的達到防諧振的作用。優選的,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與該上排端子11塑膠嵌件成型;前端端子111的第一後側部1111與該PCB主機板50電連接。由於將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第二絕緣嵌入塊142與該上排端子11塑膠嵌件成型,便於端子結構10安裝於連接器100。
參見圖5、圖6、圖8以及圖9,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下排端子12包括第二後側部121、第二中間部122以及第二頭端部123;該第二頭端部123呈“C”型彎折,並且在該第二頭端部123呈“C”型彎折的區域的底部設置有表面組裝技術焊腳1231。下排端子12“C”型折彎產生SMT焊腳,採用非嵌件成型方式,而是直接插入式裝配入連接器100,由此便於端子結構10的安裝,而且不容易產生跑滑塊的現象。而且SMT焊腳1231的彎折區域具有刺破結構12311;下排端子12的第二後側部121與該PCB主機板50電連接。參見圖5,SMT焊腳1231同時雙90°折彎,採用特殊連料方式,便於加工。參見圖6,焊腳1231採用刺破的方式,便於衝壓連續性;具體的,料帶在刺破框折彎,便於折彎和選擇性電鍍金;保護SMT焊腳1231便於包裝,端子結構10中的下排端子12免受擠壓損傷。
參見圖7,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下排端子12上設置有多個倒刺結構。區別於現有的端子一般為齊頭並進結構,下排端子12的多個倒刺結構設置為有效的突變介面的阻抗控制設計。具體的,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該下排端子12包括第一信號傳輸端子124和第二信號傳輸端子125,並且在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124上設置有第一倒刺結構1241,在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125上設置有第二倒刺結構1251,該第一倒刺結構1241與第二刺結構相互錯位設置。其中,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124為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125為差分信號傳輸端子;該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與該差分信號傳輸端子間隔設置。參見圖10~圖13,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還提供一種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包括第一殼體20、絕緣本體30以及組裝在該絕緣本體30內的端子結構10,該端子結構10還包括:一第一防諧振模組13,包括第一導電件131,設置於該前端端子111上;一第二防諧振模組14,包括第二導電件141,設置於該後端端子112上。
該前端端子111和該後端端子112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
在該實施中,第一防諧振模組13和第二防諧振模組14分別設置在端子結構10的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上,達到了防諧振作用,並且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的非正交設計,為小R角在一個料厚之內的折彎設計,能對前端端子111和後端端子112在使用或者是包裝運輸過程中達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不易發生折斷。
由於設置了第一防諧振模組13和第二防諧振模組14具有良好的防諧振的效果,本發明的提供的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能夠實現高速56G差分信號精準傳輸。此外,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可根據客戶的基帶寬度、資料容量以及實現差分信號對的擴展,如74 pin、100 pin等,或者多個port(埠)連體的擴展。實踐上通過模擬測試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 100傳輸速率56G的差損和串擾指標符合PCI-E(PCI-Express,一種通用的匯流排規格)4.0的標準。
參見圖2和圖3,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防諧振模組13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一導電件131的第一安裝部1321和將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固定於該前端端子111上的第一固定部1322;通過第一絕緣嵌入塊132的第一安裝部1321將第一導電件131固定於第一絕緣嵌入塊132上,以及通過第一固定部1322將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固定於前端端子111上。
該第二防諧振模組14還包括:一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二導電件141的第二安裝部142和將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固定於該後端端子112上的第二固定部1422;通過第二安裝部1421將第二導電件141安裝於第二絕緣嵌入塊142上,以及通過第二固定部1422將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固定於後端端子112上。
優選的,該第一導電件131為第一金屬片或者第一導電膠片;該第一安裝部1321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上部的第一安裝槽;該第一固定部1322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中部且與該前端端子111相適配的多個第一通孔;在完成組裝後的連接器100導電時,端子結構10導電,第一防諧振模組13能對端子結構10通電時前端端子111產生的諧振進行吸收。
該第二導電件141為第二金屬片或者第二導電膠片;該第二安裝部1421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上部的第二安裝槽;該第二固定部1422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中部且與該後端端子112相適配的多個第二通孔。在完成組裝後的連接器100導電時,端子結構10導電,第二防諧振模組14能對端子結構10通電時後端端子112產生的諧振進行吸收。
參見圖4,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前端端子111和該後端端子112均包括第一後側部(1111、1121)、第一中間部(1112,1122)以及第一頭端部(1113,1123);其中該前端端子111的第一頭端部1113與該後端端子112的第一頭端部1123連接;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固定於該前端端子111的第一頭端部1113上;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固定於該後端端子112的第一中間部1122上。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與該上排端子11塑膠嵌件成型;該前端端子111的第一後側部1111與該PCB主機板50電連接。由於將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第二絕緣嵌入塊142與該上排端子11塑膠嵌件成型,一般叫insertion molding(插入成型)便於端子結構10安裝於連接器100。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第二絕緣嵌入塊142為塑膠材質。
參見圖5、圖6、圖8以及圖9,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下排端子12包括第二後側部121、第二中間部122以及第二頭端部123;該第二頭端部123呈“C”型彎折,並且在該第二頭端部123呈“C”型彎折的區域的底部設置有表面組裝技術焊腳1231。下排端子12“C”型折彎產生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組裝技術)焊腳1231,採用非嵌件成型方式,而是直接插入式裝配入連接器100,對比於現有的連接器中的下排端子嵌件成型,然後再整體裝入絕緣本體的裝配方式,便於端子結構10的整體安裝。而且SMT焊腳1231的彎折區域具有刺破結構12311;下排端子12的第二後側部121與該PCB主機板50電連接。參見圖5,SMT焊腳1231同時雙90°折彎,採用特殊連料方式,便於加工。參見圖6,SMT焊腳1231採用刺破的方式,便於衝壓連續性;具體的,料帶在刺破框折彎,便於折彎和選擇性電鍍金;保護SMT焊腳1231便於包裝,端子結構10中的下排端子12免受擠壓損傷。對比于現有的焊接腳先90°折彎,電鍍後再次90°折彎具有上述優勢。
參見圖7,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下排端子12上設置有多個倒刺結構。區別於現有的端子一般為齊頭並進結構,下排端子12的多個倒刺結構設置為有效的突變介面的阻抗控制設計。具體的,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該下排端子12包括第一信號傳輸端子124和第二信號傳輸端子125,並且在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124上設置有第一倒刺結構1241,在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125上設置有第二倒刺結構1251,該第一倒刺結構1241與第二刺結構相互錯位設置。其中,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124為接地信號傳輸端子,但是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124為非設備接地信號傳輸;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125為差分信號傳輸端子;該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與該差分信號傳輸端子間隔設置。
參見圖2和圖3,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凸塊1323,該絕緣本體30內側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一凸塊1323相適配的第一卡槽31,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通過該第一凸塊1323卡接於該第一卡槽31;由此可以將第一防諧振模組13固定於絕緣本體30上。
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凸塊1423,該絕緣本體30內側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二凸塊1423相適配的第二卡槽32;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通過該第二凸塊1423卡接於該第二卡槽32。由此,可以將第二防諧振模組14固定於絕緣本體30上。當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分別卡入該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後,該第一絕緣嵌入塊132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142具有同向移動的預設空間。第一防諧振模組13的定位通過塑膠懸臂倒掛,第二防諧振模組14的上下定位與絕緣本體30插槽內,並且確保前後方向一致,以不限制移動自由度。
參見圖2和圖3,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凸塊1323為懸臂倒掛結構,用於將第一防諧振模組13卡接於絕緣本體30的第一卡槽31內。該同向移動的預設空間為沿該第一卡槽31縱向方向上下移動於預設的距離。
參見圖11~圖13,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20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三凸塊21;該絕緣本體30的內側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三凸塊21相適配的第三卡槽,該絕緣本體30卡接於該第一殼體20內;該絕緣本體30為方形膠芯。該第一殼體20在側面通過刺開反凸的卡接結構,限制殼體上下旋轉的自由度,以提升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在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
參見圖10,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還包括:一第二殼體40,與該第一殼體20相適配,該PCB主機板50設置於該第二殼體40內;一拉帶自解鎖結構60,設置於該該第二殼體40外;以及一線纜70,其頭端與該PCB主機板50電連接。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自鎖的框口與對應的帶Cable(線纜)的plug(插頭)配對自鎖,plug通過具有拉帶和解彈臂結構的拉帶自解鎖結構60解鎖。
由此可見,本發明提供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的上排端子11嵌件成型,整體插入,下排端子12直接插入與塑膠體裝配固持;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以彈性懸臂與介面plug(插頭)的tongue(金手指)的PCB接觸連接;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以SMT焊接與PCB主機板50連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目前此類產品不得不使用嵌件成型的技術,並且嵌件成型在下排端子時,會跑滑塊,不適宜於立式注塑機的高效,快速成型的問題;目前的端子料 帶連接不利於連續性,選擇性電鍍金的問題;目前的嵌件成型放置,運輸都易造成端子變形的問題;以及目前的嵌件成型必須在裝配2次折彎,導致SMT的solder tail(焊接尾部)的共面度很差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100能夠實現56G高速差分信號精準傳輸,可根據客戶的基帶寬度,資料容量,實現差分信號對的擴展,如74 pin,100 pin等,或者多個port連體的擴展。實踐上模擬測試中,傳輸速率56G的差損和串擾指標符合PCI-E4.0的標準,確保主機與分機或功能模組實現高速、可靠、穩定的連接,並且結構設計的優勢保障了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功能的可靠性、製造的便利性和經濟性。當然還可以是其他高速率的信號傳輸。
綜上,本發明通過將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設置為第一防諧振模組和第二防諧振模組,其中第一防諧振模組包括第一導電件,設置於該前端端子上;第二防諧振模組包括第二導電件,設置於該後端端子上;兩個防諧振模組分別作用達到防止諧振產生。並且端子結構中的上排端子的前端端子和後端端子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能達到對端子在使用或者是包裝運輸過程中良好的保護作用,不易發生折斷。相應的,包括該端子結構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性能可靠,能夠實現56G高速差分信號精準傳輸,可根據客戶的基帶寬度、資料容量,實現差分信號對的擴展,其結構設計的優勢保障了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功能的可靠性、製造的便利性和經濟性。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10:端子結構
11:上排端子
12:下排端子
13:第一防諧振模組
14:第二防諧振模組
111:前端端子
112:後端端子
a:外角

Claims (23)

  1. 一種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包括一上排端子和一下排端子,該上排端子和該下排端子分別組裝於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一絕緣本體的一上端和一下端,並與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一PCB主機板電連接,該上排端子包括相互連接的一前端端子和一後端端子;其中該端子結構還包括:一第一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件,設置於該前端端子上;一第二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二導電件,設置於該後端端子上;該前端端子和該後端端子連接處的一外角為55°~80°;該第一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嵌入塊;該第二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二絕緣嵌入塊;該前端端子和該後端端子均包括一第一後側部、一第一中間部以及一第一頭端部,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與該後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連接;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上,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的第一中間部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一導電件的一第一安裝部和將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上的一第一固定部;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二導電件的一第二安裝部和將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上的一第二固定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該第一導電件為一第一金屬片或者一第一導電膠片;該第一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上部的一第一安裝槽; 該第一固定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中部且與該前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一通孔;該第二導電件為第二金屬片或者第二導電膠片;該第二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上部的第二安裝槽;該第二固定部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中部為與該後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二通孔。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與該上排端子以塑膠嵌件成型;該前端端子的第一後側部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二後側部、一第二中間部以及第二頭端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並且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的區域的底部設置有一表面組裝技術焊腳。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該表面組裝技術焊腳的彎折區域具有一刺破結構;該下排端子的第二後側部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該下排端子上設置有多個倒刺結構。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一信號傳輸端子和一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並且在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一倒刺結構,在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二倒刺結構,該第一倒刺結構與該第二刺結構相互錯位設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端子結構,其中: 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為一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為一差分信號傳輸端子;該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與該差分信號傳輸端子間隔設置。
  10. 一種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包括一第一殼體、一絕緣本體、一PCB主機板以及組裝在該絕緣本體內的一端子結構,該端子結構包括一上排端子和一下排端子,該上排端子包括相互連接的一前端端子和一後端端子;其中該端子結構還包括:一第一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一導電件,設置於該前端端子上;一第二防諧振模組,包括一第二導電件,設置於該後端端子上;該前端端子和該後端端子連接處的外角為55°~80°;該第一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嵌入塊;該第二防諧振模組還包括:一第二絕緣嵌入塊;該前端端子和該後端端子均包括一第一後側部、一第一中間部以及一第一頭端部,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與該後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連接;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的第一頭端部上,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的第一中間部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一導電件的一第一安裝部和將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前端端子上的一第一固定部;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其上設置有安裝該第二導電件的一第二安裝部和將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固定於該後端端子上的一第二固定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導電件為一第一金屬片或者一第一導電膠片; 該第一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上部的第一安裝槽;該第一固定部為開設於該第一絕緣嵌入塊中部且與該前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一通孔;該第二導電件為一第二金屬片或者一第二導電膠片;該第二安裝部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上部的第二安裝槽;該第二固定部為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嵌入塊中部且與該後端端子相適配的多個第二通孔。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與該上排端子以塑膠嵌件成型;該前端端子的第一後側部與該主機板電連接。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二後側部、一第二中間部以及一第二頭端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並且在該第二頭端部呈“C”型彎折的區域的底部設置有一表面組裝技術焊腳。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表面組裝技術焊腳的彎折區域具有一刺破結構;該下排端子的第二後側部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16.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下排端子上設置有多個倒刺結構。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下排端子包括一第一信號傳輸端子和一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並且在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一倒刺結構,在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上設置有一第二倒刺結構,該第一倒刺結構與第二刺結構相互錯位設置。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 該第一信號傳輸端子為一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該第二信號傳輸端子為一差分信號傳輸端子;該接地信號傳輸端子與該差分信號傳輸端子間隔設置。
  19.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嵌入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一凸塊,該絕緣本體內側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一凸塊相適配的一第一卡槽;該第一絕緣嵌入塊通過該第一凸塊卡接於該第一卡槽;該第二絕緣嵌入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二凸塊,該絕緣本體內側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二凸塊相適配的一第二卡槽;該第二絕緣嵌入塊通過該第二凸塊卡接於該第二卡槽。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分別卡入該第一卡槽和該第二卡槽後,該第一絕緣嵌入塊和該第二絕緣嵌入塊具有同向移動的預設空間。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凸塊卡為懸臂倒掛結構,該同向移動的預設空間為沿該第一卡槽縱向方向上下移動於預設的距離。
  2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殼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三凸塊;該絕緣本體的內側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與該第三凸塊相適配的一第三卡槽,該絕緣本體卡接於該第一殼體內;該絕緣本體為一方形膠芯。
  2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其中該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還包括:一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相適配,該PCB主機板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 一拉帶自解鎖結構,設置於該該第二殼體外;以及一線纜,其頭端與該PCB主機板電連接。
TW109132983A 2020-05-18 2020-09-23 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 TWI796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8536.0 2020-05-18
CN202010418536.0A CN111555069B (zh) 2020-05-18 2020-05-18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5655A TW202145655A (zh) 2021-12-01
TWI796600B true TWI796600B (zh) 2023-03-21

Family

ID=7200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983A TWI796600B (zh) 2020-05-18 2020-09-23 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6561B2 (zh)
CN (1) CN111555069B (zh)
TW (1) TWI796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1588B2 (en) 2012-08-22 2017-11-28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6463859B (zh) 2014-01-22 2019-05-17 安费诺有限公司 具有边缘至宽边过渡的超高速高密度电互连系统
CN112151987B (zh) 2016-08-23 2022-12-30 安费诺有限公司 可配置为高性能的连接器
CN208862209U (zh) 2018-09-26 2019-05-14 安费诺东亚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应用的pcb板
CN115428275A (zh) 2020-01-27 2022-12-02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连接器
WO2021154718A1 (en) 2020-01-27 2021-08-05 Fci Usa Llc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direct mate orthogonal connector
CN215816516U (zh) 2020-09-22 2022-02-11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7240616B2 (ja) * 2020-09-24 2023-03-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13636403U (zh) 2020-09-25 2021-07-06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WO2022084750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cable connect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28532U (zh) * 2015-12-22 2016-09-11 歐品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率插座連接器
CN106025718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谐振控制的电连接器
US10367308B2 (en) * 2016-10-26 2019-07-3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6957A (en) * 1978-06-12 1980-04-08 Gte Sylvania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4583807A (en) * 1983-12-13 1986-04-22 Amp Incorporated Surface mount connector
CN102282731B (zh) * 2008-11-14 2015-10-21 莫列斯公司 共振修正连接器
US9385477B2 (en) * 2010-12-13 2016-07-05 Fci High speed edge card connector
US8636543B2 (en) 2011-02-02 2014-01-28 Amphenol Corporation Mezzanine connector
TWI556522B (zh) * 2014-05-22 2016-11-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209573B1 (en) * 2015-02-03 2015-12-08 Yue Sheng Exact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TWM513474U (zh) * 2015-08-03 2015-12-01 T Conn Prec Corp 具改良端子組之電連接器
US9768557B2 (en) * 2015-12-14 2017-09-1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onance control
US9666998B1 (en) * 2016-02-25 2017-05-3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Ground contact module for a contact module stack
CN111313168B (zh) * 2016-06-15 2022-07-08 申泰公司 提供接触支持和阻抗匹配特性的包覆模制引线框架
CN107516781A (zh) * 2016-06-17 2017-12-2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7069281B (zh) * 2017-06-08 2023-06-23 泌阳县铭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US9979136B1 (en) * 2017-06-26 2018-05-22 Greenconn Corporation High speed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thereof
JP6423060B2 (ja) * 2017-09-21 2018-11-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9728453B (zh) * 2017-10-26 2021-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240996U (zh) 2018-06-06 2018-12-14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qsfp高速信号电连接器
CN109390803B (zh) * 2018-10-09 2020-10-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970853U (zh) 2018-12-19 2019-06-11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fp高速电连接器
US11251558B1 (en) * 2020-12-18 2022-02-15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er capable of improving high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718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谐振控制的电连接器
TWM528532U (zh) * 2015-12-22 2016-09-11 歐品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率插座連接器
US10367308B2 (en) * 2016-10-26 2019-07-3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5069B (zh) 2022-02-01
US20210359468A1 (en) 2021-11-18
US11456561B2 (en) 2022-09-27
TW202145655A (zh) 2021-12-01
CN111555069A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6600B (zh) 用於高速資料傳輸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及其連接器
US1049092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6684595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系统
US82926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CN101779342B (zh) 具有分叉触头臂的连接器
US6918789B2 (en) High-speed differential signal connector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docking applications
US79979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ion and guide features
CN1926723B (zh) 连接装置
TWI321873B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US854527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0842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10065328A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new interface
KR20030060796A (ko) 인터커넥션 시스템
CN109659725A (zh) 电连接器
CN110086018B (zh) 电连接器
CN112072403B (zh) 电连接器
US2023023872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CN215870059U (zh) 屏蔽片、端子模块及连接器
CN212412343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9860271U (zh) 电连接器
CN111342272A (zh) 一种电连接器
WO2018201780A1 (zh) 连接器及连接结构
KR102662082B1 (ko) 보드 대 보드 커넥터 및 그 형성 방법
CN215343099U (zh) 一种插槽连接器
CN216903602U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接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