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3461B -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 Google Patents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461B
TWI793461B TW109135488A TW109135488A TWI793461B TW I793461 B TWI793461 B TW I793461B TW 109135488 A TW109135488 A TW 109135488A TW 109135488 A TW109135488 A TW 109135488A TW I793461 B TWI793461 B TW I7934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rocessing
carrying
opening
buck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0348A (zh
Inventor
陳峰明
邵志敏
林金潤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宸大增材製造(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宸大增材製造(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宸大增材製造(廈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0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46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8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entrifugal 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1/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 F26B11/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moving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 F26B11/08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moving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rotating about a vertical or steeply-inclined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6Chambers,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6Chambers,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F26B25/14Chambers, containers, receptacles of simple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加工技術領域,提供了包括承載層以及容置槽的加工承載模組。承載層包括承載面、第一側面以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連接承載面,且第一側面具有一第一凸出結構。第二側面連接承載面,且第二側面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結構。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相對。容置槽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結構以及至少一第二卡扣結構。第一卡扣結構和第二卡扣結構形成于容置槽的相對兩側。第一卡扣結構卡扣第一凸出結構,第二卡扣結構卡扣第二凸出結構。一種甩乾裝置亦被提出。此甩乾裝置以及加工承載模組可以提供有效的回收功能。

Description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本發明涉及加工領域,特別有關於一種加工承載模組以及甩乾裝置。
近年來,隨著增材製造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快速製作出三維物體的3D打印技術也開始充分應用在設計、製造以及生產線上。藉由電腦控制以及不斷添加的過程,3D打印技術可以充分的根據三維模型或其他電子資料快速打印出擁有任何形狀及幾何特徵的三維物體。
在現有的3D打印技術中,利用各種樹脂的光固化特性、熱塑性來製作三維物體的方法屬主要發展的項目之一。然而,在三維物體固化後,仍須藉由甩乾才能移除殘留於三維物體上的樹脂。然而,這些殘留樹脂在甩乾機中容易受污染而無法再度使用,進而形成廢料,也提升了整體的製作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金屬導體可視的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回收樹脂的加工承載模組,具有良好的樹脂回收功能。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包括承載層以及容置槽。承載層包括承載面、第一側面以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連接承載面,且第一側面具有一第一凸出結構。第二側面連接承載面,且第二側面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結構。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相對。容置槽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結構以及至少一第二卡扣結構。第一卡扣結構和第二卡扣結構形成于容置槽的相對兩側。第一卡扣結構卡扣第一凸出結構,第二卡扣結構卡扣第二凸出結構。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甩乾裝置包括外殼、轉動元件以及上述加工承載模組。轉動元件以一第一轉軸連接於外殼內。轉動元件的四周和外殼之間形成多個容置空間。轉動元件于每個容置空間的兩側具有固定凹槽,且固定凹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轉軸相同。加工承載模組配置于多個容置空間的其中之一,且部分加工承載模組插入容置空間的兩側的固定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容置槽具有承接層、第一側壁以及第二側壁。第一側壁相對第二側壁。承接層連接第一側壁以及第二側壁。第一卡扣結構形成於第一側壁,第二卡扣結構形成於第二側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載層包括第三側面。第三側面具有第一握持結構。容置槽包括第三側壁,其具有第一開口。第一握持結構穿過第一開口。第三側壁連接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以及承接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容置槽包括第四側壁,其相對於第三側壁。且第四側壁具有第二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側壁於第一方向具有第一高度,第四側壁於第一方向具有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於第二高度,且第一方向平行於承載面的法向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四側壁在第一方向上和承載面間隔一距離,且第一方向平行於承載面的法向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側面具有第二握持結構,其形成於第一側面遠離承載面的邊緣。第一凸出結構鄰近承載面設置。第二側面具有第三握持結構,其形成於第二側面遠離承載面的邊緣。第二凸出結構鄰近承載面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握持結構以及第三握持結構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卡扣結構和第二卡扣結構為彎折開口,部分第一卡扣結構以及部分第二卡扣結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凸出結構形成於第一側面遠離承載面的邊緣,第二凸出結構形成於第二側面遠離承載面的邊緣。第一凸出結構和第二凸出結構都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卡扣結構包括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二卡扣結構包括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容置槽包括第三開口以及第四開口。第三開口鄰近第一凹槽,第四開口鄰近第二凹槽。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的承載層可以提供承載面,而當使用者在承載面上以3D打印製作三維物件時,容置槽可以收集加工承載模組在甩乾過程中自三維物件上脫離的樹脂。本發明實施例的甩乾裝置可以有效回收加工過程中的殘留樹脂。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可以應用在3D打印系統。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組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但是這些組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組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組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組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也可以被稱為第二組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另一方面,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所參照的附圖會隨視角改變其高度、厚度及寬度,以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各元件的相對位置,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圖1是本發明1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組的立體爆炸圖。請參照圖1,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組100包括承載層110以及容置槽120。承載層110包括承載面111、第一側面112以及第二側面114。
第一側面112連接承載面111,且第一側面112具有第一凸出結構113A以及第一凸出結構113B。第二側面114連接承載面111,且第二側面114具有第二凸出結構(未繪示於圖1)。第一側面112和第二側面114相對。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面112具有多個第一凸出結構113A、113B,第二側面114也具有多個第二凸出結構(未繪示於圖1),且這些第一凸出結構113A、113B和這些第二凸出結構的形狀相似,且位置也彼此對應。
容置槽120包括第一卡扣結構121A、第一卡扣結構121B、第二卡扣結構122A、以及第二卡扣結構122B。第一卡扣結構121A以及第二卡扣結構122A形成于容置槽120的相對兩側,第一卡扣結構121B以及第二卡扣結構122B形成于容置槽120的相對兩側。
具體而言,第一卡扣結構121A和第一卡扣結構121B適於各自卡扣第一凸出結構113A和第一凸出結構113B。第二卡扣結構122A和第二卡扣結構122B適於各自卡扣第二側面114的第二凸出結構。
圖2及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塊的側視圖,其中圖2朝向第一側面112,圖3朝向第二側面114。請參照圖2,第一卡扣結構121A卡扣第一側面112上的第一凸出結構113A,第一卡扣結構121B卡扣第一側面112上的第一凸出結構113B。請參照圖3,第二側面114上具有第二凸出結構115A以及第二凸出結構115B。第二卡扣結構122A卡扣第二側面114上的第二凸出結構115A,第一卡扣結構122B卡扣第二側面114上的第二凸出結構115B。
請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承載面111和容置槽120之間間隔一距離g1,因此承載面111適於承載一經過3D打印形成的三維結構,而容置槽120可以朝向此三維結構覆蓋於承載層110之上。因此,在甩乾加工承載模組100時,承載面111上三維結構中的殘留樹脂可以由容置槽120搜集,還可以避免殘留樹脂受到污染,進而提供一個良好的回收功能。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說明書為了清楚說明加工承載模組100的容置槽120以及承載層110,縮小了附圖中距離g1,但附圖僅作為舉例說明時參考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承載面111和容置槽120之間的距離g1可以依工件大小及甩乾機的大小來調整,藉以提供足夠的三維物體容置空間以及收集樹脂空間,同時又不產生機構的互相干涉。
詳細而言,請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容置槽120包括承接層125、第一側壁123以及第二側壁124。第一側壁123相對第二側壁124,承接層125連接第一側壁123以及第二側壁124。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側壁123和承接層125垂直連接,而第二側壁124和承接層125也垂直連接。
第一卡扣結構121A和第一卡扣結構121B形成於第一側壁123,第二卡扣結構122A和第二卡扣結構122B形成於第二側壁124,因此這些第一卡扣結構121A、121B和這些第二卡扣結構122A、122B的位置可以各自對應,進而讓容置槽120可以輕易和承載層110卡扣。
在本實施例中,承載層110包括第三側面116,其具有第一握持結構117。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握持結構117形成為U字形,以利手或機械手臂抓取。第一握持結構117自第三側面116沿著第二方向d2向外延伸。
另一方面,容置槽120包括第三側壁126,第三側壁126連接第一側壁123、第二側壁124以及承載層125,且第三側壁126具有第一開口128。請參照圖2,當容置槽120與承載層110卡扣時,第三側壁126鄰近第三側面116,且第一握持結構117穿過第一開口128。因此,當使用者或機械手臂以第一握持結構117拿取加工承載模組100時,容置槽120除了可以藉由這些第一卡扣結構121A、121B和這些第二卡扣結構122A、122B(請參照圖3)與承載層110卡扣外,第三側壁126也可以承靠第三側面116,使容置槽120和承載層110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會輕易改變。
請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容置槽120還包括第四側壁127。第四側壁127相對於第三側壁126,且第四側壁127具有第二開口129。第二開口129實質上可以讓部分承載層110通過,以利承載層110和容置槽120卡扣。
舉例而言,請參照圖2,當加工承載模組100沿著轉軸A1旋轉時,自承載面111上脫離的樹脂會因為離心力往承接層125移動,進而回收于容置槽120中。當轉軸A1實質上為垂直地表延伸時,第一握持結構117可以朝上配置以利使用者或機械手臂拿取,而第四側壁127則在第二方向d1上位於承接層125的下方,進而可以承接自承接層125往下流動的樹脂。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組的上視圖,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組的下視圖。請一併參照圖4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側壁126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一高度H1,而第四側壁127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大於第二高度H2,且第一方向d1平行於承載面111的法向量。
由於第一高度H1大於第二高度H2,因此部分承載層110適於自鄰近第四側壁127的一側進入並卡扣容置槽120。同時,第三側壁126的第一高度H1較高,面積較大,其適於承靠承載層110的第三側面116,讓容置槽120和承載層110之間的卡扣可以更佳穩固。另一方面,第三側壁126也超過第一側壁123的上緣123T以及第二側壁124的上緣124T,因此當承載層110透過第一凸出結構113A和第二凸出結構115A與容置槽120卡扣時,第三側壁126承靠第三側面116的面積較大,可以避免在甩乾的過程中翻轉。
請參照圖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面112具有第二握持結構119。第二握持結構119形成於第一側面112遠離承載面111的邊緣。第一凸出結構113B鄰近承載面111設置。換句話說,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一凸出結構113B位於承載面111以及第二握持結構119之間。
第二側面114具有第三握持結構1110。第三握持結構1110形成於第二側面114遠離承載面111的邊緣。第二凸出結構115B鄰近承載面111設置。換句話說,在第一方向d1上,第二凸出結構115B位於承載面111以及第三握持結構1110之間。
進一步而言,請參照圖1,第二握持結構119和第三握持結構1110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這些第一卡扣結構121A、121B以及這些第二卡扣結構122A、122B各自為彎折開口。部分第一卡扣結構121A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部分第一卡扣結構121B也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部分第二卡扣結構122A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部分第二卡扣結構122B也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
再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這些第一卡扣結構121A、121B以及這些第二卡扣結構122A、122B的末端各自沿著第二方向d2往第三側壁126延伸。因此,承載層110可以沿著第二方向d2往容置槽120的第三側壁126與容置槽120卡扣。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的立體爆炸圖。請參照圖6,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200包括承載層210以及容置槽220。承載層210包括承載面211、第一側面212、第二側面214。承載面211連接第一側面212以及第二側面214。
進一步而言,承載層210類似於上述承載層110,相同元件及其詳細說明在此不再贅述。承載層210的第三側面216上形成第一握持結構217。承載層210的第一側面212和第二側面214彼此相對,且第一側面212上形成第一凸出結構215A,第二側面214上形成第二凸出結構215B。
容置槽220包括第一卡扣結構221以及第二卡扣結構222。第一卡扣結構221和第二卡扣結構222形成于容置槽220的相對兩側。進一步而言,容置槽220的第一側壁223上形成第一卡扣結構221,第二側壁224上形成第二卡扣結構222,且容置槽220還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三側壁226以及第四側壁227,以及連接第一側壁223、第二側壁224、第三側壁226以及第四側壁227的承接層225。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出結構215A形成於第一側面212遠離承載面211的邊緣,而第二凸出結構215B形成於第二側面214遠離承載面211的邊緣。第一凸出結構215A和第二凸出結構215B都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
第一卡扣結構221包括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一凹槽221A,第二卡扣結構222包括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凹槽222A。由於第一凸出結構215A、第二凸出結構215B、第一卡扣結構221以及第二卡扣結構222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因此承載層210可以沿著第二方向d2插入並卡扣容置槽220。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的上視圖。請參照圖7,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出結構215A可以和第一卡扣結構221的第一凹槽221A卡扣,第二凸出結構215B可以和第二卡扣結構222的第二凹槽222A卡扣,進而固定承載層210和容置槽220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對位置。
另一方面,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三側壁226和第三側面216彼此重疊,因此第三側壁226也可以限制承載層210和容置槽22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相對位置。同時,承載層210和承接層225之間具有空間可以容置三維物體。
請參照圖6,在本實施例中,容置槽220還包括第三開口221B以及第四開口222B。第三開口221B鄰近第一凹槽221A,第四開口222B鄰近第二凹槽222A。具體而言,當容置槽220和承載層210卡扣時,第三開口221B可以暴露部分第一側面212以及第一凸出結構215A,而第四開口222B可以暴露部分第二側面214以及第二凸出結構215B。因此,本實施例的第一卡扣結構221和第二卡扣結構222也可以供使用者握持,同時第三開口221B和第四開口222B可以讓使用者同時接觸第一凸出結構215A以及第二凸出結構215B,以避免在移動過程容置槽220和承載層210之間相對滑動。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的下視圖。請參照圖8,本實施例的第四側壁227實質上形成為U字形,且在第一方向d1上第四側壁227和承載面211之間間隔至少一距離g2。因此,承載層210可以輕易自第三側壁226上方移動至容置槽220中,而當容置槽220自承載面211上接到樹脂時,第四側壁227也可以避免樹脂流出。
圖9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甩乾裝置的上視圖。請參照圖9,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中,甩乾裝置300包括外殼310、轉動元件320以及上述加工承載模組200。
轉動元件320以一第一轉軸A2連接於外殼310內。轉動元件320的四周和外殼310之間形成多個容置空間301。轉動元件320于每個容置空間301的兩側具有固定凹槽321。加工承載模組200配置于這些容置空間301的其中之一,且部分加工承載模組200插入容置空間301的兩側的固定凹槽321。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甩乾裝置300具有三個容置空間301,可以同時容置三個加工承載模組20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位於容置空間301兩側的兩個固定凹槽321可以個別容置加工承載模組200的第一卡扣結構221以及第二卡扣結構222,因此可以讓加工承載模組200隨著轉動元件320沿著第一轉軸A2轉動時不會脫離轉動元件320以及外殼310。
圖10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甩乾裝置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10,本實施例的固定凹槽21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轉軸A2相同。具體而言,固定凹槽211和第一轉軸A2都可以平行于第三方向d3,因此加工承載模組200可以沿著第三方向d3進出外殼310,並隨著轉動元件320沿著第一轉軸A2旋轉。
上述實施例系以加工承載模組200為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甩乾裝置300亦可以包括上述實施例中的加工承載模組100(請參照圖1),並藉由固定凹槽321固定第二握持結構119以及第三握持結構。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以及甩乾裝置可以藉由容置槽和承載層卡扣,且承載層的承載面上可以承載由樹脂形成的三維物體。當加工承載模組在進行甩乾時,容置槽可以承接三維物體上的殘留樹脂,並避免殘留樹脂受到污染,提供有效的回收功能。
以上該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A1:轉軸 A2:第一轉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g1:距離 H1:高度 H2:高度 100:加工承載模組 110:承載層 111:承載面 112:第一側面 113A:第一凸出結構 113B:第二凸出結構 114:第二側面 115A:第二凸出結構 115B:第二凸出結構 116:第三側面 117:第一握持結構 118:第四側面 119:第二握持結構 1110:第三握持結構 120:容置槽 121A:第一卡扣結構 121B:第一卡扣結構 122A:第二卡扣結構 122B:第二卡扣結構 123:第一側壁 123T:上緣 124:第二側壁 125:承接層 126:第三側壁 127:第四側壁 128:第一開口 129:第二開口 200:加工承載模組 210:承載層 211:承載面 212:第一側面 214:第二側面 215A:第一凸出結構 215B:第二凸出結構 216:第三側面 217:第一握持結構 220:容置槽 221:第一卡扣結構 221A:第一凹槽 221B:第三開口 222:第二卡扣結構 222A:第二凹槽 222B:第四開口 223:第一側壁 224:第二側壁 225:承接層 226:第三側壁 227:第四側壁 300:甩乾裝置 301:容置空間 310:外殼 320:轉動元件 321:固定凹槽
當結合隨附諸圖閱讀時,得自以下詳細描述最佳地理解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應強調,根據工業上之標準實務,各種特徵並未按比例繪製且僅用於說明目的。 事實上,為了論述清楚,可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之尺寸。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組的立體爆炸圖。 圖2及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塊的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組的上視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工承載模組的下視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的立體爆炸圖。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的上視圖。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加工承載模組的下視圖。 圖9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甩乾裝置的上試圖。 圖10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甩乾裝置的立體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100:加工承載模組
110:承載層
111:承載面
112:第一側面
113A:第一凸出結構
113B:第二凸出結構
114:第二側面
116:第三側面
117:第一握持結構
118:第四側面
119:第二握持結構
1110:第三握持結構
120:容置槽
121A:第一卡扣結構
121B:第一卡扣結構
122A:第二卡扣結構
122B:第二卡扣結構
123:第一側壁
124:第二側壁
125:承接層
126:第三側壁
127:第四側壁
128:第一開口
129:第二開口

Claims (10)

  1. 一種加工承載模組,包括:一承載層,包括:一承載面;一第一側面,連接該承載面,且該第一側面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結構;一第二側面,連接該承載面,且該第二側面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結構,該第一側面和該第二側面相對;以及一第三側面,其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以及一容置槽,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與從該第一側壁延伸至該第二側壁的一第三側壁,該容置槽的該第三側壁承靠該承載層的該第三側面,且該容置槽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結構,形成於該第一側壁;以及至少一第二卡扣結構,形成於該第二側壁,該第一卡扣結構和該第二卡扣結構形成于該容置槽的相對兩側,且該第一卡扣結構卡扣該第一凸出結構,該第二卡扣結構卡扣該第二凸出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容置槽具有一承接層,該第一側壁相對該第二側壁,該承接層連接該第一側壁以及該第二側壁。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承 載層的該第三側面具有一第一握持結構,該容置槽的該第三側壁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一握持結構穿過該第一開口,該第三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以及該承接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容置槽包括一第四側壁,其相對於該第三側壁,且該第四側壁具有一第二開口。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該第三側壁於一第一方向具有第一高度,該第四側壁於該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二高度,該第一高度大於該第二高度,且該第一方向平行於該承載面的法向量。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第四側壁在一第一方向上和該承載面間隔一距離,該第一方向平行於該承載面的法向量。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第一側面具有一第二握持結構,其形成於該第一側面遠離該承載面的邊緣,該第一凸出結構鄰近該承載面設置,該第二側面具有一第三握持結構,其形成於該第二側面遠離該承載面的邊緣,該第二凸出結構鄰近該承載面設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第 二握持結構以及該第三握持結構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該第一卡扣結構和該第二卡扣結構各自為一彎折開口,部分該第一卡扣結構以及部分該第二卡扣結構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第一凸出結構形成於該第一側面遠離該承載面的邊緣,該第二凸出結構形成於該第二側面遠離該承載面的邊緣,且該第一凸出結構和該第二凸出結構都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該第一卡扣結構包括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凹槽,該第二卡扣結構包括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凹槽。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加工承載模組,其中該容置槽包括一第三開口以及一第四開口,該第三開口鄰近該第一凹槽,該第四開口鄰近該第二凹槽。
TW109135488A 2020-06-29 2020-10-14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TWI793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8051.8 2020-06-29
CN202010608051 2020-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348A TW202200348A (zh) 2022-01-01
TWI793461B true TWI793461B (zh) 2023-02-21

Family

ID=7578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488A TWI793461B (zh) 2020-06-29 2020-10-14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TW111138486A TWI823608B (zh) 2020-06-29 2020-10-14 甩乾裝置
TW109213417U TWM608034U (zh) 2020-06-29 2020-10-14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486A TWI823608B (zh) 2020-06-29 2020-10-14 甩乾裝置
TW109213417U TWM608034U (zh) 2020-06-29 2020-10-14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087851B (zh)
TW (3) TWI7934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54631B2 (en) 2020-06-29 2023-05-23 Tpk Glass Solutions (Xiamen) Inc. Processing carrier module and spin dry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12414U (zh) * 2015-11-04 2016-03-30 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平台
CN206870392U (zh) * 2017-04-25 2018-01-12 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的树脂槽
WO2018166374A1 (zh) * 2017-03-14 2018-09-20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树脂池组件
CN208035389U (zh) * 2018-04-12 2018-11-02 深圳市汇丰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固化树脂打印机的料盘
CN110039780A (zh) * 2019-05-24 2019-07-23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器皿、置物台及3d打印机
CN209240497U (zh) * 2018-11-30 2019-08-13 博纳云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3d打印机的材料回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3441A (ja) * 1984-09-05 1986-04-01 Toyota Motor Corp 繊維強化樹脂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329579A (ja) * 2004-05-19 2005-12-02 Hayashikane Sangyo Kk 高粘性物質の成形方法
US8776391B1 (en) * 2007-04-13 2014-07-15 Align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post-processing orthodontic appliance molds
CN205425691U (zh) * 2016-03-11 2016-08-03 上虞市顺风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电镀甩干机
CN205718297U (zh) * 2016-03-11 2016-11-23 上虞市顺风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电镀件的甩干机
CN205462769U (zh) * 2016-03-31 2016-08-17 上海正雅齿科科技有限公司 可旋转卡槽式离心机
CN205550596U (zh) * 2016-04-08 2016-09-07 浙江隐齿丽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离心机底盘支架
CN206787176U (zh) * 2017-06-07 2017-12-22 深圳市合威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干燥机
CN207014798U (zh) * 2017-07-14 2018-02-16 青岛达芬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三维打印牙齿模型的光敏树脂回收装置
US11084216B2 (en) * 2018-04-23 2021-08-10 Carbon, Inc. Resin extractor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12414U (zh) * 2015-11-04 2016-03-30 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平台
WO2018166374A1 (zh) * 2017-03-14 2018-09-20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树脂池组件
CN206870392U (zh) * 2017-04-25 2018-01-12 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的树脂槽
CN208035389U (zh) * 2018-04-12 2018-11-02 深圳市汇丰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固化树脂打印机的料盘
CN209240497U (zh) * 2018-11-30 2019-08-13 博纳云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3d打印机的材料回收装置
CN110039780A (zh) * 2019-05-24 2019-07-23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器皿、置物台及3d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8034U (zh) 2021-02-21
CN114087851B (zh) 2024-01-12
TW202200348A (zh) 2022-01-01
TWI823608B (zh) 2023-11-21
CN213273468U (zh) 2021-05-25
TW202304693A (zh) 2023-02-01
CN114087851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3461B (zh) 加工承載模組及甩乾裝置
CN209356737U (zh) 相机模块
CN208044173U (zh) 相机模块的致动器
CN107894645A (zh) 相机模块的致动器
US8203217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having a stacked wafer level packag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90371543A1 (en) Waterpro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8008270A2 (en) Wafer cassette
US11654631B2 (en) Processing carrier module and spin dry device
JP5916508B2 (ja) 基板収納容器
CN110582843B (zh) 半导体晶圆容器
CN111708254A (zh) 光刻对准方法及系统
CN101752281B (zh)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KR20210100798A (ko) 기판용 카세트
CN103680307A (zh) 旋转标志模块及应用该旋转标志模块的电子装置
JP2007161278A (ja) パレットとこれを用いた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品の包装体と収容体
JP5220512B2 (ja) 総型ホイールを収容する収容ケース
CN103793024B (zh) 托盘
TWI751710B (zh) 電子裝置收納盒
JP2008021743A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収納容器
CN211732179U (zh) 用于硬盘结构的包装托盘
JPH0584680U (ja) 電子部品収納トレイ
JP5609548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トレイ及び半導体チップの搬送方法
TWM467171U (zh) 光罩傳送盒結構
JPH11208764A (ja) 電子部品収納用トレイ
KR101770461B1 (ko) 반도체 칩 트레이